•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校教師對於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知覺的情況。

柒、校長分布式領導的相關研究

Gronn、Spillane、Harris 等研究者為期能獲得分布式領導的真實樣貌,因 此重視分布式領導在學校場域中的實踐情況,是以分布式領導已逐漸被許多研究 證實存在於學校之中,且風格殊異(Harris,2008a)。同時研究指出,傳統學校既 定的權力結構和成員的認知,可能影響分布式領導的效果(Mayrowetz, Murphy, Louis, & Smylie, 2007)。

Spillane 與Diamond(2007)認為分布式領導的真正功能,並不是創造一個空 泛的領導理論,而是更能貼切描述領導現況的事實陳述。而且Muijs 與Harris (2003)認為分布式領導在學校的發展中,可與正式領導結構共存,成為學校領導 運作的一部份。

Reeves(2004)運用民族誌之方法進行研究,發現藉由系統化方式轉化、運 用分布式領導,能有效的增加組織與成員的能力。

Teaslev(2006)研究發現,校長與教師透過組織結構與日常例行公事,經 由領導與實踐交互作用而相互影響,校長必須清楚且系統性地影響學校中的領導 活動,並能帶動與協調領導活動的產生;而分布式領導之領導實踐,乃是策略性 且協同合作的領導模式(江志軒,2011)。

Spillane、Camburn 與Pareja(2007)進行質性取向的研究發現:(一)實 質上,學校領導行為分布在多元的領導者身上;(二)各類型學校都有分布式領 導行為產生;(三)各校分布式領導模式不盡相同,特別在責任劃分的面向上;

(四)分布式領導的分布情形,端賴「活動的型態、組織的功能、領導的規劃及 學校的目標」不同而有所差異;(五)校長在不同學科中,各有不同程度的領導

(以數學最低);(六)在教師專業成長向度,大部分的校長自認領導最少(77

%自認未領導),而校長不進行領導行為時,則以班級導師的領導行為最多

(32%),其他專業成員位居第二(25%),而各領域專家與教師領袖並列第三

(各17%)。最後,建議未來研究應從宏觀之層面探討學校分布式領導之狀況,

並應強調學校型態、學生人口、校長性別及年資等變項。

Hay Group Education 在2004 年,將描述分布式領導的學校氣氛分成五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向度,五個向度分別是:(一)指導(instruct):一般而言,成員是受到被動 指示;(二)諮詢(consult):傾聽成員想法、意見;(三)授權(delegate):

員工清楚自己何時有責任和必須做決定;(四)促進(facilitate):成員在廣 泛的學校定義下,其影響力是被支持的,每個層級的想法都可能被接受,易於分 享想法且大家都能知道其他地方發生了什麼事;(五)忽略(neglect):成員 被迫承擔責任且被動,因為沒有人關心他們在做些什麼(Arrowsmith, 2005)。

Ritchie 與Woods (2007)接續以半結構式訪談10 所學校,結果發現這五個 向度中的「支持」最能良好運作分布式領導,其型塑一個良好情境,使人可以與 他人合作。雖然「諮詢」與「忽略」,都可以有一些個人責任和目的達成,但是 支持在分布式領導程度來說效果最大。研究發現,分布式領導程度愈高的學校,

校長愈具備「人性與謙虛」(a sense of humility and modesty)的特質,並 且放棄個人英雄主義,趨於團隊導向。

Gordon (2005)使用修訂的分布式領導準備度量表(DLRS),測量分布式領 導的學校投入和提出預測學校表現的領導層面順序,針對36 所學校(26 所小 學,10 所中學)共計1,257 位教育人員施測,研究發現「任務、願景與目標」、

「學校文化」、「分享責任」這三個向度對於學生的學習表現是具有影響力,而

「領導實踐」則是在了解與確認學校中的教師是否擔任領導者,並如何與同儕在 帶領的過程中交流互動。使用多變量分析,確認了「學校文化」的向度是預測學 校表現的重要變項的研究結果,而這也是學校不同表現的重要因素,在利用迴歸 分析預測學校表現方面的重要變項依次為「學校文化」、「任務願景與目標」、

「分享責任」及「領導實踐」。

Hulpia, Devos 與Van Keer (2010)認為研究上並不限於針對特定的領導 者,亦可採取領導團隊的概念來理解分布式領導,而分布式領導與傳統領導理論 最明顯的差異即是領導者的個數。Offermann 與 Scuderi (2007)認為以領導者 人數來區分,可分為單一領導與分享式領導兩類,前者是傳統領導類型,組織中 的領導者只有一人;後者則可細分為共同領導(co-leadership)、分布式領導 和集體領導(collective leadership)三種,參見圖2-2。

由圖可知,將領導繫屬於兩個人時是共同領導,而大於兩個人時則是分布式 領導,至於所有成員都是領導者則是集體領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2-2 單一領導與分享式領導的連續圖

資料來源:"Sharing leadership: Who, what, when, and why" (p. 76), by L. R.Offermann & N. F. Scuderi, 2007. In B. Shamir, R. Pillai, M. C.Bligh,

& M. Uhl-Bien (Eds.), Follower-centered perspectives on leadership: A tribute to the memory of James R. Meindl.Greenwich, Conn.: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Spillane, Hunt 與Healey (2009)研究強調分布式領導並不是削弱或否定校 長在學校組織的領導作用,其關注的焦點在於學校的領導和管理責任如何分散;

該研究調查23 所小學(學生平均人數704 人)的分布式領導及正式與非正式組 織的情形。研究發現,每所學校平均有11.74 位領導者(範圍介於5 至17 人),

其中有三分之二(67.5%)的領導者是身兼多職,同時必須負擔教學工作和其他 職務。其次,透過校長之間的比較發現,在實際工作中會有多個人涉及領導和管 理,其中有很多是沒有正式的領導指派。第三,負責的工作具有重疊的特性,因 此在工作表現上無法呈現平均的分工情形。第四,每所學校的正式組織設計和非 正式組織的型態有很大的差異存在。第五,正式組織的領導者對於非正式組織的 影響,就成員的個人而言是不重要的。

何建霖(2009)針對中彰投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師兼行政人員及教師進 行《國民小學學校分佈式領導、教師同僚專業互享與學生學習表現之研究》, 以 康乃迪克州之「分布式領導準備度量表」(Distributed Leadership Readiness Scale,DLRS)經由因素分析後縮減為「學校組織文化」、「任務願景與目標」

與「領導的實踐」等三個向度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所知 覺的學校分布式領導為中高程度,而國民小學學校分布式領導、教師同僚專業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享與學生學習表現的知覺及各分層面,彼此之間具有正相關的關係。

劉文章(2010)在《臺北縣國民小學分散式領導對教師學術樂觀影響之研究》

透過問卷調查法中發現,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分布式領導、教師學術樂觀為 中高程度,且研究建構之模式經過結構方程模式檢定獲得支持,分布式領導對教 師學術樂觀具有正向顯著的影響。

方慶林(2010)採用調查研究法進行《臺北縣國民小學分散式領導對學生學 習態度影響之研究》,結果發現,國民小學整體分布式領導的現況介於符合和有 些符合間,且分布式領導與學生學習態度具有中度正相關,且對學生學習態度具 有正向影響性。

陳怡卉(2010)之《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關係之研究》

採用自編之「分散式領導量表」對八個縣市的公立國民中學正式教師為研究對象 進行調查研究,該量表分為「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等三大構面。研 究結果發現,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實施現況尚稱良好,但學校「情境」文化 部分仍需加強。分布式領導與學校教育成效(學生、教師),都有高度正相關,

且校長分布式領導可以有效的預測學校教育成效。

劉瑞珠(2010)以問卷調查法進行《新竹縣、市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與教師 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結論為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能中高程度知覺分布式領 導,且能高度表現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分布式領導越高,則對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知覺也越高,但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預 測力不高。

王瓊滿(2010)以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法對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進 行《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

發現竹苗地區教育人員所知覺校長分布式領導為中高程度,且校長分布式領導透 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有高解釋力。

李尚儒(2010)在《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學校知識創造對學生學習表 現影響之研究》中,以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法分析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 對於知覺校長分布式領導之現況,發現竹苗地區教育人員所知覺校長分布式領導 為中高程度。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知識創造與學生學習表現,三者之間具有顯 著正相關,且校長分布式領導透過學校知識創造對學生學習表現有高解釋力。

簡志明(2010)之《學校分佈式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臺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縣國小為例》採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臺北縣公立國民小學的教師兼行政人員 及教師,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與立意抽樣調查。調查結果發現,臺北縣國民小學教 師知覺學校分布式領導為中高程度,且學校分布式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為高度 正相關,並對教師工作滿意度具有高度的預測力。

向家逸(2010)以桃園縣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及教師為研究母群,採問卷調查 法進行《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 縣國小為例》,結果發現分布式領導、教師集體效能感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間,呈 現顯著正相關,而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分布式領導與教師集體效能感則具中介效 果。

王昭人(2011)之《臺北市國小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效能感與教師組織承 諾關係之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北市地區之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

王昭人(2011)之《臺北市國小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效能感與教師組織承 諾關係之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北市地區之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