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組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秦夢群 博士. ‧. ‧ 國. 學. 政 治 大 立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 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李重毅 撰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6 月.

(2) 謝. 辭. 「重啟詩書教後學,毅傳翰墨育鴻儒」 ,是當年報考博士班的自我期許,也是對 教育志業的雄心壯志。時光倏忽地飛逝,博士論文完成之際,回首俯拾那段在政大 攻讀博士班的時光,猶如電影般一幕幕映入眼簾,是如此地深刻鮮明。 首先最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秦夢群老師,老師在修業時間,對個人的諄諄教導 及提攜恩澤之情,真是難以言謝。老師總是耐心而溫和地敦促我虛心向學,在論文 撰寫階段,更是持續其無限的關愛與寬容,讓我論文得以順利完成,此師恩實難計 以回報,僅以鞭策自己在教育志業要立穩腳步、堅定志向,懷抱謙沖之心,回應為. 政 治 大 論文考試委員吳榕峯老師、陳聰文老師、林志成老師及湯志民老師,這組夢幻 立. 繼起晚生的動力泉源。. ‧ 國. 學. 隊伍原是止於想望的,而我又何其榮幸,得以在論文扉頁中展示一列大師名單。身 為博士新鮮人,老師們僅以署名,便足夠我學習生涯最大的祝福,最棒的禮物。何. ‧. 況,自論文計畫至口試階段,老師們從鉅觀與微觀的角度,給予嚴謹周全的指導及. sit. y. Nat. 鞭辟入裡的意見,並分別提出具體建議與修正方向,讓我受益良多。. io. al. er. 攻讀博士班的學習歷程中,感謝教育系所師長們的悉心指導與關懷,湯院長志. v i n Ch 商輔導的實務訓練、余民寧教授於心理計量的傳授指導、劉教授興漢於教育行政的 engchi U n. 民於學校建築的引導啟迪、吳系主任政達於教育統計的深入淺出、王教授鍾和於諮. 歷練經驗,邱教授錦昌於教育視導的專業素養,開啟我在學術研究及教育行政工作 的新視野。此外,感謝教育系闕金治助教,與教政所莊玉鈴助教在博士班課程,及 行政事務上的協助,使我得以順利畢業。 漫長的博士班生涯,總覺得自己得於人太多,出之於自太少,要感謝就讀期間 服務學校直屬上司的支持及鼓勵,讓我得以在公餘時間進修。感謝博班同窗好友秀 春、家春、家雄、義雄及哲彬等相互鼓勵打氣;感謝教政所學弟國男、宇軒等協助 博士論文計畫及口試事宜,得以順利進行。另外,感謝清寶學長、靜芳學姊、國立 彰化師大教育所龔所長心怡,及靜儀學妹等,在論文撰寫及統計分析等方面,提供.

(3) 許多寶貴建議。此外,論文問卷資料能以蒐集完整,必須感謝全國協助填答本研究 調查問卷的受訪校長、主任及所有國立高中職校教師,若非您們細心填答,論文真 不知何日才能撥雲見日。 感謝神!衪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感謝小組聚會幫我加油打 氣的敬三、梨妃、哲銘、碧琪、建成、玲玲、克己、育全、玉書及家慧,要感謝你 們不時的熱切禱告及關心,讓我能信心堅強,更新活力。 最要謝謝的當然是我的家人,長久扮演著堅定的支持角色。衷心地感謝美惠、 美蓉、美芳、美淑及雪峯姊姊們,自小以來對我無盡的包容、關懷與鼓勵,讓我自. 政 治 大. 由自在,勇敢追夢。同時也感謝岳父、岳母、建正及敏旬的關心及支持,是我、晧 圭及三個小寶貝的溫暖臂膀。. 立. 孕育馥安、定叡及定儒,三個小寶貝的太座晧圭,永遠是家庭穩固的重心,也. ‧ 國. 學. 是我放心攻讀博士的堅實後盾,及奉獻教育志業的穩定力量,特別感謝她對家人的. ‧. 無私付出,及對孩子的悉心教養,讓家成為最溫暖的堡壘。.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終於站上人生另一個高度。願將這份論文獻給劬勞養. n. er. io. al. sit. y. Nat. 育我的至親,感謝他們捨得包容的關懷。. v i n 重毅 2013 年夏季於國立政治大學 Ch engchi U.

(4)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建構並驗證高中職學校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 校創新經營效能之模式,並比較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及學校環境變項的差 異,依據研究所得結論,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教師提出建議, 以做為推展校長分布式領導、促進教師專業社群運作,及提升學校創新 經營效能之參考。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 政 治 大 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關係及模式驗證。透過文獻的蒐集與 立. 多元迴歸、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探討高中職學校分布式領導、教. ‧ 國. 學. 探討,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架構和徑路關係模式圖。研究對象為國立高中 職學校 995 位教師;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 ‧. 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調查問卷。. y. sit. Nat. 經由統計分析與討論,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io. al. n. 知覺是正向的。. er. 一、教師對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 C. i n U. v. hengchi 二、部分教師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的教師對校長分布式領導、 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知覺具有顯著差異。 三、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三者之間 具有關聯性。 四、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均具有預 測力。 五、本研究所建構的結構模式具有良好的適配度,校長分布式領 導、教師專業社群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均具有顯著直接效果。 關鍵詞: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校創新經營效能.

(5)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Chung-Yi Li Abstract The goals of this study are to construct and verify a model, wher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n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政 治 大. effectiveness are discussed. The study also makes the comparison of. 立.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variables --- teachers’ background and school. ‧ 國. 學.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e research, suggestions regard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schools and teachers are. ‧. made as references to improv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facilitate the operation. y. Nat. si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promote the school innovative. a. er. io.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n. v This study adopts thel questionnaire surveyn imethod. By using a Ch. U i e h n c g single-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s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t also verifies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discussion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s, the research structure and path-relationship model plan are presented. The target subjects are nine hundred and ninety five teachers selected from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schools in Taiwan. The research tool is a researcher self-edited questionnaire in distributed.

(6)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senior school.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es and discussion, research conclusions drawn are as follows: 1. Teachers' perception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nd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s positive. 2. Parts of teachers'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school environmental. 政 治 大. variables on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立. and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result in significant. ‧ 國. 學. differences.. 3. A correlation among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 learning community and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s. sit. y. Nat. found.. a. er. io. 4. Both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n. i v school innovative l predictive power non community have remarkabl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Ch. engchi U. 5. The structural model constructed in this research has good model goodness fitting.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ll have a significant direct effect on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Keyword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10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分布式領導相關理論與研究 ............................. 15. 政 治 大. 第二節 教師專業社群運作相關理論與研究 ....................... 50. 立. 第三節 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相關理論與及研究 ..................... 77. ‧ 國. 學. 第四節 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相關研究 . 103.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11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115. y. Nat. io. sit.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118. al. v i n 121 研究工具 ............................................ Ch engchi U n. 第四節. er. 第三節 研究程序 ............................................ 119.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12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 125 第一節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現況 125 第二節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差異 分析 ................................................ 127 第三節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 分析 ................................................ 166 第四節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預測.

(8) 分析 ................................................ 170 第五節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結構方 程 模式驗證分析 ........................................ 1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87 第一節 結論 ................................................ 187 第二節 建議 ................................................ 193. 參考文獻 ................................................... 199 政 治. 大. 立 附錄 ........................................................ 218. ‧ 國. 學. 附錄一 正式問卷 .............................................. 218 附錄二 問卷同意書 ............................................ 270.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9) 表. 次. 表 2-1 分布式領導定義彙整表 ................................... 24 表 2-2 分布式領導與相關領導理論比較一覽表 ..................... 28 表 2-3 分布式領導構面彙整表 ................................... 36 表 2-4 分布式領導主要概念與意涵 ............................... 39 表 2-5 教師專業社群的發展階段 ................................. 55 表 2-6 教師專業社群的向度 ..................................... 59 表 2-7 教師專業社群的運作策略 ................................. 70. 政 治 大. 表 2-8 學校創新經營定義彙整表 ................................. 82. 立. 表 2-9 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定義彙整表 ............................. 88. ‧ 國. 學. 表 2-10 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層面分析表 ............................ 94. ‧. 表 2-11 校長領導力發展階段 ................................... 104 表 3-1 101學年度國立高中職學校規模分布統計 ................... 118. y. Nat. io. sit. 表 3-2 學校規模暨現任職務抽樣樣本分配表 ...................... 119. al. v i n 教師專業社群之現況摘要 126 C h ................................. engchi U n. 表4-2. er. 表4-1 校長分布式領導之現況摘要 ............................... 126. 表4-3 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現況摘要 ............................. 127 表4-4 樣本資料一覽表 ......................................... 129 表4-5 性別在校長分布式領導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30 表4-6 年齡在校長分布式領導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31 表4-7 學歷在校長分布式領導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32 表4-8 服務年資在校長分布式領導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33 表4-9 現任職務在校長分布式領導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34 表4-10 學校規模在校長分布式領導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35.

(10) 表4-11 學校歷史在校長分布式領導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37 表4-12 校長年齡在校長分布式領導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38 表4-13 校長學歷在校長分布式領導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39 表4-14 校長在校服務年資在校長分布式領導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 摘要 .................................................. 140 表4-15 擔任校長總年資在校長分布式領導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 要........................................................... 142 表4-16 性別在教師專業社群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43. 政 治 大. 表4-17 年齡在教師專業社群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44. 立. 表4-2-15 最高學歷在教師專業社群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45. ‧ 國. 學. 表4-18 服務年資在教師專業社群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46 表4-19 現任職務在教師專業社群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47. ‧. 表4-20 學校規模在教師專業社群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48. Nat. sit. y. 表4-21 學校歷史在教師專業社群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49. a. er. io. 表4-22 校長年齡在教師專業社群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50. n. v l 表4-23 校長學歷在教師專業社群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51 ni 表4-24. Ch. U i e h n c g 校長在校服務年資在教師專業社群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 要........................................................... 152 表4-25 擔任校長總年資在教師專業社群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153 表4-26 性別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問卷及各層面差異之差異分析摘要 .. 154 表4-27 年齡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55 表4-28 學歷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56 表4-29 服務年資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57 表4-30 現任職務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58 表4-31 學校規模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59.

(11) 表4-32 學校歷史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60 表4-33 校長年齡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61 表4-34 校長學歷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 .. 162 表4-35 校長在校服務年資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 析 摘要 .................................................. 163 表4-37 擔任校長總年資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問卷及各層面之差異分析 摘要 .................................................. 166. 政 治 大. 表4-38 校長分布式領導與教師專業社群之相關摘要表 .............. 167. 立. 表4-39 校長分布式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摘要表 .......... 168. ‧ 國. 學. 表4-40 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摘要表 ............ 169 表4-41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摘要. ‧. 表. Nat. sit. y. ...................................................... 169. a. er. io. 表4-42 校長分布式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多元迴歸分析係數資料 170. n. v l .... 171 表4-43 校長分布式領導對教師專業社群之多元迴歸分析係數資料 ni 表4-44. Ch. U i e h n c g 教師專業社群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多元迴歸分析係數資料 .. 172. 表4-45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多元迴歸 分析係數資料 .......................................... 173 表4-46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觀察變項相 關矩陣 ................................................ 175 表4-47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初始模式潛 在變項間之參數估計摘要 ................................ 176 表4-48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初始模式潛 在變項與觀察變項間之參數估計摘要 ...................... 176.

(12) 表4-49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初始模式觀 察變項誤差項之參數估計值 .............................. 179 表4-50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整體模式適 配度檢定摘要 .......................................... 180 表4-51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結構模式直 接效果、間接效果及總效果摘要 .......................... 18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3) 圖. 次. 圖 2-1 分佈式觀點的領導實踐 ................................... 20 圖 2-2 單一領導與分享式領導的連續圖 ........................... 46 圖 3-1 研究架構 .............................................. 116 圖 3-2 假設模型 .............................................. 143 圖 4-1 初始結構模式路徑關係圖(未標準化) .................... 177 圖 4-2 初始結構模式路徑關係圖(標準化) ...................... 178 圖 4-3 最終結構模式路徑關係圖(未標準化) .................... 182. 政 治 大. 圖 4-4 最終結構模式路徑關係圖(標準化) ...................... 183.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4) 第一章 緒 論 領導是人類文明進步、社會發展的重要推手。處於全球化、數位化的知識經 濟世代之際,領導理論隨著時代發展,與時俱進不斷推陳出新;校長領導的面貌 也逐漸改變,各種新興領導理論賡續進行統整化和精緻化。本研究旨在了解校長 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及其彼此之關係。 本章主要說明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其次根據研究動機,提出研究目的與待 答問題,復次針對重要名詞加以解釋與界定;最後說明本研究的範圍與限制。全 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名 詞釋義及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政 治 大. 立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節. ‧ 國. 學. 人類文明的進步,奠基於領導的革新。領導理論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演. ‧. 進,學校的領導結構必須從觀念及實務上做適當改變,才能順應教育現場之狀況 (Leithwood & Day,2007)。. io. sit. y. Nat. er. 壹、學校領導核心角色的轉換,改變校長單一領導的角色—. al. n. v i n Ch 分布式領導是現今學校發展不可忽視的潮流與趨勢 engchi U. 近年來,教育改革浪潮洶湧而至,隨著教育政策與法令規章的演變,及社會 大眾對教育改革的殷切要求,教育環境正處於多元遽變的時代。在強調校園民主 化、權力下放的思潮下,校長領導權力被教師會、教評會及家長會等所分享。 傳統的學校科層組織結構,校長被視為校園的權力中心,校長擁有實質的決 策權,應用其權力或影響力,掌握學校發展的方向,帶領教師實現學校目標 (Foster, 1997)。因此,許多學者認為校長為學校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Crowther, Kaagan, Ferguson, & Hann, 2002; Leithwood & Jantzi, 2000; Reeves, 2008)。然而,近年來校長遴選制度的實施,及教師自主意識抬頭,改 變了學校管理領導與教師專業自主的權力關係;家長教育選擇權的主張及學校權 力結構重組,促使學校行政、課程決定及學生輔導管教等運作型態的改變,校園 14.

(15) 的權力互動關係轉化為教師、家長及行政三方面多元協力的型態,使得校長對學 校的影響力倍受考驗。因此,學校校務運作上,強調正式職位的領導角色面臨實 際運作困境與質疑;即使學校領導者能肩負所有的領導責任,但每所學校能否都 有一位全能領導者,仍受質疑(Spillane & Diamond, 2007; Timperley, 2005)。 學校面對今日複雜的校園環境及社會變遷,傳統以被動解決問題的領導模 式,已逐漸被積極回應外在環境,強調增能賦權(empowerment)及民主參與的 新型領導所取代(黃宗顯,2008)。因此,學校領導者必須捨棄傳統由上而下之形 式,轉而與學校成員合作(秦夢群,2010),校長的領導角色已不是傳統的權威領 導者、英雄式的獨裁者,而是轉變為權力的分享者(蔡進雄,2004)。. 政 治 大 式,將權力與學校成員共同分享,適當地增加校內各位成員責任承擔的範圍,讓 立 為符合當前學校教育的挑戰,學校領導者必須思考新的領導及學校治理模. ‧ 國. 學. 領導成為廣泛及有特色的領導能力之集合(Hopkins,Highham, & Antaridou, 2009),因此愈來愈多的研究將領導定義為增加個人及集體能量的分享過程. ‧. (Camburn, Rowan & Taylor, 2003; Yukl, 2009)。. 領導是眾人的事,英雄式領導不再是領導實踐的主流(賴志峰,2011)。. y. Nat. sit. Spillane、Halverson 和 Diamond(2001)主張領導,應該分布於整個學校而不. er. io. 是授予單一個人,賦予團隊成員有機會在某些範圍內扮演領導角色,分享做決定. al. n. v i n Ch 之互動來界定,逐漸取代科層頂端的單一英雄領導者(張明輝,2005;Camburn、 engchi U 的權力,進而成為整個領導架構的一部分。領導永續概念已由分布於成員與情境. Rowan & Taylor, 2003)。. 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強調增能賦權及團隊合作,擴大教 師參與決策的權利,倡議學校領導者與學校成員共享治理之權力,共同決策重大 校務;校長扮演催化者角色,主要任務在創建新的工作網絡,使成員能充分發展 並互相依存。因此,教育要能永續成功必須在學校中建立分布式領導的文化,而 非訓練與發展少數的領導菁英(Camburn, Rowan & Taylor, 2003; Friedman, 2004; Hargreaves & Fink, 2006)。 賴志峰(2008)指出分布式領導是將領導的權力和責任散佈於學校內的成員 身上;即是將學校中的每位成員視為一個校園中的領導角色,為組織的集體目標 努力,共同合作。學校的領導者藉由分享自己的職權,與校園中的教師共同分享 15.

(16) 權力,共同承擔傳統學校組織的領導傾向,讓個體享有正式的權力位置的概念。 Gronn(2000)認為分布式領導,意味著學校內部不同的權力關係,給予老 師在不同的時機擔任領導者的機會,全體一致共同努力合作的行動 (concretiveaction),其結果遠大於成員個別貢獻的總和。校長運用分布式領 導的策略,包括教師參與決策、分配教師重要工作、輪替校內的領導者等,將有 助於教師的增能賦權,學生學習成就的提升(Mulford & Silins, 2002)。 就我國目前高中職校現況而言,受到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及教育改革浪潮 的衝擊,教師的角色由傳達教科書知識的媒介,轉變為選用教科書、擬定課程計 畫及進行領域專業對話等的課程規劃與設計領導者的多元角色;此外,強調學校 本位管理及共同決策的精神下,高中職教師亦需參與校務會議、教師評審委員. 政 治 大 往擁有更多的機會及權力參與校務決策,發揮教師領導的實質影響力,並促使高 立. 會、校長遴選委員會或教師會等行政團體決策的運作(高又淑,2010),較之以. ‧ 國. 師共同承擔學校領導的責任(蔡進雄,2004)。. 學. 中職教師成為推動校務的重要力量。所以,校長必須營造學校合作的氛圍,與教. ‧. 在永續經營的理念風潮之下,校長應創造一個共同分享決策的情境並增能賦 權予學校教師,激發教師潛能,促使其持續的專業知能成長;並以權責相符及接. y. Nat. sit. 受監督考核的原則參與校務決策,使其共同為集體建立的願景目標而努力(林志. er. io. 成、林仁煥,2008)。而將領導權力依情境、任務而分散給成員的分布式領導,. al. n. v i n Ch 藉由分派領導責任及營造相互學習之校園文化,促使學校行政人員、校師等成員 engchi U. 正可應用於專業導向之學校情境中。因此,校長應有效運用分布式領導之概念,. 在其專業上能有效發展、邁向卓越。. Gronn(2003)認為分布式領導的時代已經來臨,可思索作為當前學校領導 的一種新興途徑。然而,學校分布式領導的情形為何?值得我們深入瞭解。因此 瞭解目前高中職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的實施現況,且深入探討校長是否因為自身 背景不同與所處學校環境不同而在實施分布式領導的程度上有所差異,此乃本研 究的動機之一。. 貳、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型態,建立教師專業社群— 促進教師的專業實踐,是提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重要 16.

(17) 因素 在全球化的教育改革風潮下,教師素質良窳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有效提 昇教師專業素質是各國共同的目標。教育改革的動力在教師,教育品質的關鍵也 在教師(孫志麟,2001);由此視之,教師應如何面對教育改革以及可能產生何 種行動,實是確保教育品質的重要因素。 國內教育改革聲浪,隨著教育部將於民國103年全面推動實施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而風起雲湧;教師的角色與職責,因社會時代轉變的教育改革浪潮而生變 化,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有效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觀念 已成為勢不可遏的潮流,顯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建立教師專業地位與形象,是目前教育改革相當重視的一環,無論是師資培. 政 治 大. 育發展的相關研究(吳清山,2005;張新仁,2004),或是教師評鑑的相關研究(張. 立. 德銳,2000;陳木金,2005),都強調此觀念。. ‧ 國. 學. 近年來,部分研究開始推動教師藉由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PLC)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Hardin,2010;吳明清,2002;黃永和,. ‧. 2008;張國強,2010);教師專業社群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提升教師專業成長、. y. Nat. 落實教育改革的重要平臺(高傳晃,2009;張新仁,馮莉雅、潘道仁、王瓊珠,. io. sit. 2011) 。專業學習社群的建立是發展教師專業學習與反思的機制(Munby, Russell. n. al. er. & Martin, 2001),透過參與社群活動的合作與對話,裨益其發展教師專業的能 力(吳明清,2002)。. Ch. engchi. i n U. v. 教育部自2006年起,積極推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鼓 勵教師以自我省思與同儕專業互動為成長手段,以精進教學與班級經營為主要內 涵,期以學校本位教學視導、評鑑與專業對話,聚焦在如何有效改善教師教學成 效,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教育部,2009a)。 然而,促進教師教學增能的專業成長活動,須與實際的教學脈絡,也就是任 教班級與學校情境結合,始能學用合一。據此,教育部於2009年出版《中小學專 業學習社群手冊》,並於2010年積極推動以學校為本位,由志同道合的教師自發 性組成專業學習社群,進行長期持續性的專業學習與成長,以提升教師專業素 養、促進學生學習,落實教育改革(王秀玲、康瀚文,2012)。 然而在學校現場,許多教師是封閉在自己的教學環境內而不願意跨出自己的. 17.

(18) 教室,對於教學觀摩更是排斥,遑論其他各種開放參與的精進教學活動(Little, 2003)。饒建維(2003)研究指出,長久以來教師在學校中已習慣於「個人主義」 與「孤立色彩」的教師文化,教師缺乏主動探究及研究的風氣、教師間缺乏專業 對話;學校裡的各種會議多半圍繞著行政庶務,教師們並不被鼓勵於進行正式、 或非正式的分享彼此的專業經驗與知識,多數教師習於在教室內單兵作戰(陳美 玉,2002),因此導致教師們沿襲慣例,在自我的思考框架中去解決教學實務問 題,影響教學方法與技巧上的創新。 高中職學校面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有關免試入學及特色招生的入學方式 之重大變革,如何有效因應不同入學管道之異質性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及規劃學校特色課程,以發展學校特色(school. 政 治 大 合作(collaborative consultation)。由此視之,過去教師「個人風格、單打獨 立 characteristics)等重大議題,亟須學校教師同僚之間彼此的專業分享及諮詢. ‧ 國. 學. 鬥」的模式已不再符合目前教育的生態及學習者的需求,教師團隊的共同努力方 能迎合教育環境轉變的挑戰。. ‧. 張新仁(2009)指出專業學習社群的組成,在教師個人方面,能交流個人教 學經驗、擴展教學專業知識、有效解決教學實務(Snow–Gerono, 2005);藉由. y. Nat. sit. 社群的持續運作,使參與的教師更能彼此合作、產生新知(楊玲珠,2010),並. er. io. 提高教師自我效能及教師集體效能(Hardin, 2010)。對學校而言,專業學習社. al. n. v i n Ch 有的知識文化,進而創造更優質的學校(方文智,2004)。 engchi U. 群不僅可促進教師的團隊合作、提升知識生產力,更可以因合作而塑造出學校特. Hord(1997)指出專業學習社群能使教師不再是孤立的個體,為學生成就分. 享責任,增強學習興趣及適應變化。DuFour 和Eaker(1998)認為教師在專業學 習社群中分享願景,使得分離的個體聚集成具組織承諾的社群,創造及涵養出共 同意念,與領導者齊心一志。 Huffman(2001)認為專業學習社群最主要的功能在於共同價值觀及願景, 瞭解共同價值觀可以帶來強大力量的分享願景,使領導行為、成員承諾、學生成 就及學校發展成長茁壯。 Liebman、Maldonado、Lacey 與Thompson(2005)指出教師專業社群是將每 個成員適才適所,成為教學領導者與優秀教師並能建立願景。Rasberry 與. 18.

(19) Mahajan(2008)指出,教師專業社群能讓學校充滿著民主氣息,讓教師也能夠 分享權力,校長不再是唯一作決定的人,教師可以扮演關鍵的角色,將意見充份 表達並發揮其專才,提供班級教學、學校及社區一個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專業學習社群不但回應「第二層級(second order)」的學校改革所需要發 展的機制(Cuban, 1988),也是學校回應內部效能、對外效能與未來效能改革 等要求的行動匯集。專業學習社群不僅強化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性與反省性,更 強調教師間共同學習、解決問題、相互協助與成長的重要性。當教師能與同儕合 作建構有意義的溝通時,他們的需求尌能夠得到滿足。而教師被要求承擔更多責 任時,學習社群能作為提供、激發與強化教師效能的模式(Suck, 2002)。 因此,校長能夠建立領導團隊並發展教師領導,支持及維持專業學習社群的. 政 治 大 (Edvantia, 2005),讓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一同參與校務討論,形塑共同願景 立 運作;教師專業社群能夠改變學校保守的組織氛圍,促進校長分布式領導. ‧ 國. 學. 及價值觀、分享教學實踐、發展團隊合作的精神,增進教師教育專業、提升學生 學習成就及促進學校革新。. ‧. 總而言之,教師發展專業社群能夠從每個利害關係人的觀點重塑校園價值及 願景,學校的溝通及合作機制能使教師互動及參與決策,發揮專業社群的功能。. y. Nat. sit. 而教師專業社群在高中職學校的實施情況與程度如何?教師是否因不同背景因. n. al. 教師專業社群的關係為何?此為研究者的動機之二。. Ch. engchi. er. io. 素,或學校所處不同環境而影響學校教師專業社群的運作?而校長分布式領導與. i n U. v. 參、教育品質與績效的表現— 學校創新經營是學校永續發展的核心與關鍵 教育,是知識啟發、品格善導的歷程;學校,是蘊苗的園地,育才的沃土。 在強調教育績效的今日,突破精進校務發展的壓力與日俱增,提升學校組織效能 及厚實學校競爭力,已成為學校領導者必然的策略與思維。在網路數位的時代, 創新是組織成功的決定性因素(Greene & Hraich,1996),同樣地,學校創新經營 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行動的具體實踐(吳清山,2004)。 近年來,優質學校(Quality School)、燈塔學校(Beacon School)、特許學 校(Charter schools)、特優學校(Best School)、經典學校(Paradigm School)、 19.

(20) 藍 帶 學 校 (Blue Ribbon School) 、 藍 星 學 校 (Lancing School) 、 卓 越 學 校 (Excellent School)、專業發展學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指 標學校、傑出學校、體驗學校、探索學校、桂冠學校、樂活學校(LOHAS School)、 魅力學校、國際學校、有效能學校(Effective School)等(林志成、林仁煥, 2008),都以學校建立出獨特之風格或辦學特色以吸引學生就讀之優質學校,其 共同的特徵是擺脫傳統,以創新思維,開拓教育新領域,邁向無限寬廣的新世界。 因此高中職學校面對教育市場高度競爭,及內外環境快速變化的壓力下,學 校經營如何致力創新,落實創新,提昇學校效能,實值得吾人關注。由此可知, 當學校經營面臨內外環境急遽轉變時,學校經營策略不應拘泥傳統的經營模式, 學校領導者必須具有創新的經營思維及作為,始能帶領學校永續發展(張明輝,. 政 治 大 身處於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與創新儼然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其中 立. 1998;黃秋鑾,2009)。. ‧ 國. 學. 在提升個人,乃至團體的創造力或創新能力中,教育則是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而學校經營更是關鍵。同時,處在追求精緻教育的今日,學校創新經營的能耐,. ‧. 攸關學校的整體競爭力(張明輝,2004),學校組織除透過教師專業社群,成為學. sit. Nat. 動能(Golden,2005; Harrison,2005)。. y. 習型學校,學校經營也必須力求革新和創新,使創新經營成為學校進步及發展的. er. io. 台灣隨著出生人口數的逐漸減少,學齡人口自然為之銳減,高中職教育規模. al. n. v i n Ch 育選擇權日受重視;再者政府預算逐年縮減,造成教育資源競爭化,使得高中職 engchi U. 亦隨之縮減;另一方面,社會大眾對教育改革的殷切要求,學生受教權及家長教. 近年來面臨需爭取學生入學的高度競爭,學校經營唯有力求創新,取得競爭優. 勢,始能永續發展,故「學校創新經營」是學校永續發展的核心與關鍵。是以, 瞭解現今高中職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現況為何?及探討在不同背景變項下,高中 職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程度是否有差異?是為本研究主要動機之三。. 肆、探討目前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 能的現況,提供校長領導與學校經營的新思維 學校組織在教學系統具有鬆散結合的特性,而在行政系統具有緊密結合的特 性,領導者常面臨兩者之間衝突的情境,增加領導學校組織的困難度(秦夢群, 20.

(21) 2011; Owens,1998 ) 。學校領導的變革對 於學校效能的 提升有 極大的影響 ( Hargreaves & Fink,2006; Leithwood, Louis, Anderson, & Wahlstrom, 2004)。校長為學校領導之核心人物,學校成敗繫於校長之領導行為,校長的領 導方式與組織效能之間的關係,可謂是息息相關(何建霖,2009)。 相關研究(張慶勳,2002;Fullian,2002)指出,校長在型塑及重建的學校 組織文化過程中扮演主要的催化者;同時學校在塑造教師專業發展文化與建立教 師專業社群過程中,校長的領導與學校的效能息息相關(高博詮,2008;蔡進雄, 2004)。 分布式領導的概念逐漸改變了學校決策的模式,權力從集中化逐漸趨向分權 化,學校組織的重新架構將領導分享給組織成員,且把權力責任分散至組織所有. 政 治 大 學校中的每位教師皆能擔任領導者的角色 ,促進彼此間專業分享。Harrison(2005) 立 成員(Leech & Fulton, 2008)。學校分布式領導強調每位成員都能成為領導者,. ‧ 國. 長之間的關係更為正向,校園充滿積極、和諧氣氛。. 學. 研究發現,分布式領導的學校有助於教師彼此之間的協調合作,亦促使教師與校. ‧. Belhiah(2007)指出分布式領導,就如同教師的增能賦權;學校採行分布式 領導授權教師,鼓勵教師能更開放,更積極的表達他們學校政策的關懷。. y. Nat. sit. Harris 與 Lambert(2003)指出,當領導的來源分布於學校社群時,除有. er. io. 助於擴大領導範疇外,並能促使教師高度的參與投入及整合各類專長、技術及資. al. n. v i n Ch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一種專業導向的組織及管理方式,強調專業導向的經 engchi U. 源。. 營、合作、互動、互相支持及認同等(林瑞昌,2006)。教師以合作方式共同進. 行探究和問題解決,不僅重視教師專業知能的成長或個別興趣的追求,更強調學 生學習成效的提升;且有別於傳統由上而下、被動聽令行事的學校文化,使學校 組織變成專業學習型組織,從學校內部發展出一股由下而上的教育改革動力(張 德銳,2010)。Rasberry 與 Mahajan(2008)指出,教師專業社群透過同儕支 持,讓教師分享權力,以領導者的氣度及合作的方式來經營自己的教學;教師扮 演關鍵的角色,且校長不再是唯一作決定的人,將意見充份表達並發揮其專才, 提供班級教學、學校及社區一個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校長領導,對於教師的合作與學習能產生催化與鼓勵的作用,是促進教師專 業分享重要的因素之一;校長領導風格無形中影響了教師專業分享的組織氣候 21.

(22) (Leithwood,2000) 。所以,邇來學校改革運動者大力提倡分布式領導的重要性, 隨之引導學習社群的發展,認為教師除了經營課堂教學外,也應該具備領導的責 任與權力(Edvantia, 2005)。因此,學校領導者若能提供學習機會、學習空間 和學習經驗之工作環境,將能觸發教師的專業發展(Clement & Vandenberghe, 2001),並透過建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啟發教師的專業能力,進而良善學校領 導者與教師之間的夥伴關係。 Richard(2005)研究指出,分布式領導已成為達成教師參與、賦權和創造民 主的學校之目標的主要方法。因此,教師在分布式領導的校園中更能積極的參與 學校的運作。Lindahl(2008)認為,教師從分布式領導的發展當中,逐漸參與 各項校務討論,分享自己的價值觀及信念,進而扭轉過去傳統文化對教師參與的. 政 治 大. 消極態度,這些轉變為教師領導者(teacher leader)奠定下分布式領導的重要. 立. 基礎。. ‧ 國. 學. Harris (2008a)指出,專業學習社群能促進和確保學校專業人員的學習,進 而產生集體增益學生學習的效果( Stoll & Louis , 2007 ),正是分布式領導能. ‧. 廣泛影響專業學習社群的領導作用。. 陳珍容(2006)認為分布式領導的核心是倡導權利共享與團隊合作,對於校. y. Nat. sit. 長而言,分布式領導強調團隊合作,學校獲得了全體成員的智慧與能力,提升學. al. er. io. 校績效;對於教師而言,分布式領導對教師的授權和尊重,促使教師不斷發展自. n. v i n Ch 分布式領導理論近來受到歐美學界重視,為學校領導上之新興議題,重新檢 engchi U. 己的專業知能,提高了教師的自我效能和工作士氣。. 視了學校成員的角色、分配領導責任至各個成員,對學校領導的實踐性有頗大的 啟發(秦夢群,2010)。分布式領導能凝聚教師對學校的隸屬感,促使教師發展學 校集體的責任,更增進教師彼此的情誼,提升彼此的適應能力,支持學校建立學 習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教育經驗,(Distributed Leadership Web ,2007) 分布式領導著重增能賦權及創新學校文化,有助於教育的革新與進步(賴志 豐,2010);教師專業社群能促進和確保學校專業人員的學習,進而產生集體增 益學生學習的效果(Stoll & Louis , 2007)。因此,學校領導者應透過分布式領 導,促進學校教師專業社群發展,引導學校創新經營變革成功。總而言之,校長 是創造有效能學校之重要關鍵,也是學校組織達成變革的領導者(Edmond,1979)。 然則校長進行分布式領導,對於教育改革與教育領導實踐有其一定之影響, 22.

(23) 其與教師專業社群、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間存在何種程度之關聯性,而校長分布 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對於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又有何種程度之預測力,實乃教育 實踐層面值得探究之處,此為本研究之研究動機四。.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壹、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先進行高中職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 群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文獻探討,建構研究理論及架構,再進一步進行高 中職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政 治 大 一、瞭解高中職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 立 、教師專業社群及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現況。 具體而言,本文之研究目的歸納如下﹕. ‧ 國. 學. 二、探討不同個人背景之高中職學校教師在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 及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知覺之差異情形。. ‧. 三、分析不同學校背景之高中職學校教師在知覺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 運作及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差異情形。. y. Nat. sit. 四、分析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及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情形。. n. al. er. io. 五、驗證本研究建構之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模式 之適配度及影響力。. 貳、研究問題.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旨在探討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 關係,綜合前述之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期望從高中職學校找出其校長分布式領 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發展模式。 據此,本文之研究問題歸納如下: 一、探討高中職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及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現 況為何? 二、探討不同個人、學校背景變項之高中職學校教師在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 專業社群運作及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知覺是否有差異?. 23.

(24) 三、探討高中職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及學校創新經營效能 之相關情形為何? 四、探討高中職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解 釋分析為何? 五、探討高中職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 之因果關係路徑為何?其結構方程模式之探討?.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為「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 政 治 大 關係,其重要名詞包括「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校創新經 立 營效能」,說明如下: 究」,旨在瞭解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及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現況及. ‧ 國. 學 ‧. 壹、分布式領導. 分布式領導,係指校長在適當的變革時機,且組織結構清晰、績效責任明確. y. Nat. sit. 下,展現自信和謙遜,營造信任的文化,增能賦權給每位學校成員,使得每位成. er. io. 員均可憑藉其專業能力而有擔任領導者之機會,承擔分享的領導責任,共同治理. al. n. v i n Ch 學校效能之進步與成長,並可發展交互依存的學校領導,達成永續發展之目的。 engchi U 學校,而領導的責任歸屬於實際領導的個人或群體,產生領導組織的效果,促進. 本研究之分布式領導係以高中職學校教師在「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 群與學校效能之調查問卷」中「分布式領導風格量表」的填答得分為依據,測量 分布式領導在學校組織中的程度,得分愈高,學校組織中校長分布式領導的程度 就愈高。其中包括分別「校長的自信與謙遜」、「清晰的組織結構和績效責任」、 「領導能量的投入」、「營造信任的文化」及「適當的變革時機」等五個層面。. 貳、教師專業社群運作 教師專業社群運作,係指學校教師透過反省對話、共享價值觀、團隊合作及 教學實踐,組成學習社群,以提升專業成長、學校整體績效及促進學生學習品質。. 24.

(25) 本研究之教師專業社群運作係以高中職學校教師在「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 專業社群與學校效能之調查問卷」中「學校教師專業社群之現況」的填答得分為 依據,測量教師專業社群在學校組織中的程度,得分愈高,學校組織中教師專業 社群的程度就愈高。其中包括分別「反省對話(reflective dialogue)」、「共 享責任(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 「公開教學(deprivatized practice)」 及「分享常規(shared norms)」等四個層面。. 參、學校創新經營效能 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係指在學校場域中,學校成員為了發展特色、達成願景 和提升效能,在校長的領導下,經由一系列有計畫、有系統、有步驟的動態運作. 政 治 大. 歷程,運用創新的經營策略,整合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與社區的資源和. 立. 努力,將各種創意的思維轉化到學校行政管理創新、課程教學創新、學生活動創. ‧ 國. 學. 新、資源運用創新與校園環境創新等層面的績效實踐程度。. 本研究之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係指高中職學校教師在「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 ‧. 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調查問卷」中「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填答得分. y. Nat. 為依據,測量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在學校組織中的程度,得分愈高,表示學校創新. io. sit. 經營效能愈佳。其中包括分別「行政管理創新效能」、「課程教學創新效能」、. n. al. er. 「學生活動創新效能」、「資源運用創新效能」與「校園環境創新效能」等五個 層面。. Ch. engchi. i n U. v.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中提出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以釐清研究主題所能涵蓋的範圍。其 中研究範圍包括研究地區、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研究限制則從研究範圍、研究 對象及研究工具等層面說明,分述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基於主客觀因素的考量,研究地區以臺灣本島22個縣、市行政區為主 25.

(26) 要的研究地區,不包括離島(澎湖縣、金門縣及連江縣)地區。.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以臺灣本島22個縣、市境內之國立高中職學校現職的教 師,包含兼任行政職教師(含主任、組長)及未兼任行政職教師(含導師及專任) 等為主要的研究對象。.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立高中職學校現職教師,對於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 群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現況與關係。是以,研究內容係調查不同背景變項. 政 治 大 經營效能知覺是否有顯著差異,及其模式之適配程度。因此本研究內容分為背景 立 之國立高中職學校現職教師其在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及學校創新. ‧ 國. 學. 變項、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校效能等部分。 (一)背景變項:. ‧. 包含教師背景變項及學校背景變項,教師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齡、最高學 歷、服務年資與現任職務等五項;學校背景變項包含學校規模、學校歷史、校長. y. Nat. sit. 年齡、校長在該校服務年資、擔任校長總年資與校長學歷等六項。. er. io. (二)分布式領導:. al. n. v i n Ch 的投入」、「營造信任的文化」和「適當的變革動機」等五項。 engchi U. 分為「校長的自信與謙遜」、「清晰的組織結構和績效責任」、「領導能量. (三)教師專業社群運作︰. 分為「反省對話」、「共享責任」、「公開教學」及「分享常規」等四項。 (四)學校創新經營效能: 分為「行政管理創新效能」、「課程教學創新效能」、「學生活動創新效能」、 「資源運用創新效能」與「校園環境創新效能」等五項。.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兼採理論探究及實徵調查,雖在研究架構上力求完整,然基於主客觀 因素,仍有若干限制,茲分述如下︰. 26.

(27)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國立高中職學校現職教師為研究對象,不包括私立高中職學校及實 驗學校之教師,而所謂教師係包括「導師」、「專任教師」及「教師兼任組長或 主任」等。另本研究係以教師知覺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校創 新經營效能之現況情形為主,故調查對象並不包括校長在內。. 二、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係採取調查研究法進行問卷調查,受試者於填答問卷時,可能會受其 認知、情緒或主觀判斷等因素,譬如社會期望等影響,而出現不符實際之填答。 另外,因研究屬量化研究,僅以問卷蒐集資料,再就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在. 政 治 大 大量進行訪談得知教師於填答問卷之外較深入知覺、感受或意見為何。 立. 研究中未採取觀察、訪談或其他偏向質化的研究方式從事研究。因此,無法無法. ‧ 國. 學. 三、研究工具方面. ‧. 本研究工具係由研究者針對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經由相關文獻彙整,所修 正編製而成的「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調查問. y. Nat. sit. 卷」。此外,測量工具由國立高中職學校教師對該校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 n. al. er. io. 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情形進行自評,對部分學校而言,本問卷涉及若干較為. v. 敏感的題項,教師或許會因為社會的期許性而致評分較為偏高,評量標準存有誤. Ch. engchi. 差,因而在推論及運用時會有所限制。. i n U. 四、研究推論方面 本研究範圍僅限於臺灣地區的國立高中職學校,並未包括離島地區及私立高 中職學校,故研究結果在解釋、推論及應用僅止於臺灣本島22個縣、市境內之國 立高中職學校,無法推及國立實驗學校、私立高中職學校及各縣、市立完全中學。 其次,本研究採二階段抽樣方式,同時填答樣本係委請學校校長、主任轉發,可 能使研究無法符合隨機抽樣之原則,破壞相等機率抽取之假定。因此,研究結果 只能推論到與調查樣本相似的母群體,而非一般的母群體。. 27.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針對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關係,探討 與研究主題及研究目的有關文獻,共分四節敘述之。第一節探討分布式領導的理 論與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教師專業社群的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是探討學校 創新經營效能的理論與研究;第四節則探討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學校創 新經營效能之關係。. 第一節 分布式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旨在探討分布式領導的內涵及相關的研究。將從分布式領導的緣起與發. 政 治 大. 展、意涵、相關理論及其研究構面等四部分,探討分布式領導之概念;最後針對. 立. 分布式領導的相關研究進行分析。. ‧ 國. 學. 壹、分布式領導的緣起與發展. ‧. 新的領導定義、理論或模式之探索,並非是推翻之前學者的看法,而是加入. sit. y. Nat. 新的思維與想法,將領導理論統整化與精緻化;分布式領導即是在這個脈絡下滋. io. er. 長的產物(賴志峰,2008)。. 近一個世紀以來,歐美國家以「行為科學」的方法研究領導,其研究取向大. n. al. Ch. i n U. v. 約分為特質走向(trait approach)、行為走向(behavior approach)、權力影. engchi. 響走向 (power-influence approach )、情境走向(situational approach)及 整合走向(interative approach)等五種(秦夢群,2010;Yukl,2009)。而 Jameson(2006)則提出特質領導理論(trait leadership theories)、行為或風 格領導理論(behavior or style leadership theories)、情境與權變領導理 論(situation and contingency leadership theories)、轉型、交易及魅力 領導理論(transformational,transactional and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ies)及分布式與分享式領導(distributed and shared leadership), 因此環顧教育領導模式的變遷,「分布式領導」可謂新興的教育領導議題。 「分布式領導」,國內亦有學者翻譯成「分佈式領導」或「分散式領導」, 分布式領導的起源可溯自C. A. Gibb 於1951 年撰寫《參與式團體的動態》 28.

(29) (Dynamics of participative groups)的第四章〈分享與領導〉首度提出「分 布式領導」一詞(吳清山、林天祐,2010;秦夢群,2010;賴志峰,2008),並 界定四種領導的環境:獨裁式(autocratic)、家長式(paternalistic)、個 人式(individualistic),與參與式(participative)。前三種領導氛圍是由 領導者決定,參與式領導則是由群體所決定(賴志峰,2008a;Lucia, 2004), 具有分布式領導的意味(吳清山、林天祐,2010;秦夢群,2010);組織中不只 有單一的領導者,突破領導集權於一人的主流觀點,強調組織內成員的成長與發 展;領導功能是分布、分散的(何建霖,2009;賴志峰,2008;簡志明,2010)。 Gronn (2006)指出,1954 年Gibb 所著《社會心理學手冊》(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書中一篇名為〈領導〉(Leadership)的章節內容,可發. 政 治 大 分布式領導的概念自1960年代以降,以各種形式存在於組織理論與教育行政 立. 現分布式領導於其中持續被提出與討論(何建霖,2009;陳怡卉,2009)。. ‧ 國. 學. 理論之中,如︰Thompsony(1967)主張,領導並非只是由上而下的運作影響力, 而是包括組織、水平科層體制的上下循環;領導不侷限於管理的職位,也可以由. ‧. 組織成員來執行(Barnard,1968)。Deway主張公立學校應予以組織起來,讓校 內每位教師能定期與派任代表的方式參與學校教育重要事務的決策,以確保這些. y. Nat. sit. 決策足以影響學校系統(引自Fink & Hargeraves,2006)。. er. io. 1970年代分布式領導概念持續出現,Harris(2005)提出組織互動理論,認. n. al. v. 為組織運作及領導實踐必須瞭解情境,並發掘組織結構和團體之間的互動關係,. i n C 領導的模式則依個人與情境之間的互動進行轉變。 hengchi U. 1990年代之後,英美教育改革開始將過去教育行政機關之權力,釋出予學校. 成員、家長及社區人士共同參與決策(秦夢群,2010),且由於學校權力分享、 學習型組織及強調教育績效等教育改革浪潮衝擊下,學校組織較以往面臨更為複 雜、多元且難以預測之挑戰,組織成員必須持續的學習增強自身的應變能力,是 以分布式領導的議題開始出現於組織理論,及英美與澳洲等國之教育領導研究中 (何建霖,2009;秦夢群,2010;Gronn,2002)。 Barry於1991年所著的《管理沒有首長的團隊:分布式領導的課題》 (Managing the Bossless Team: Lessons in Distributed Leadership),就是在探討自我 管理團隊(self-managed teams, SMTs)的領導,是第一篇以分布式領導為專題 的論文。而第一本以分布式領導為主題之專書,則是Clift與Thurston(1995) 29.

(30) 所編著之《分布式領導:透過合作改進學校》(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Improvement through Collaboration),但內容仍為傳統式的論述,對於分布 式領導之理論內涵未有完整的體系(賴志峰,2008),是以分布式領導於90年代 尚處於理念發展之階段。 分布式領導自2000 年後始有大量的文獻出現(何建霖,2009;賴志峰, 2008),且許多領導研究都呈現衝突的結果。Gronn(2000)認為過去以個人為 主的魅力領導、轉型領導是有缺陷的,分布式領導的時代己經來臨。 Spillane等人(2001)於《教育研究者期刊》(Educational Researcher) 發表〈學校領導實務調查研究:分布式觀點〉 (Investigating school leadership practice)一文,是研究學校分布式領導的濫觴。而分布式領導理論有完整敘述. 政 治 大 Leadership)一書(吳清山、林天祐,2010),書中將分布式領導架構予以具體 立. 及架構之專書,則是Spillane於2006年所著《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 國. 學. 化、清晰化,並描繪出分布式領導觀點領導實踐之圖像。. 賴志峰(2008)於國民教育研究學報所發表的「分佈式領導理論之探究:學. ‧. 校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的交互作用」 ,則可視為我國研究分布式領導的開端(何 建霖,2009)。目前分布式領導的完整理論體系雖尚處於萌芽階段,但分布式領. y. Nat. sit. 導之出現,扭轉傳統教育領導過度重視領導者個人能耐之看法(秦夢群,2010)。. er. io. 綜上所述,近世紀以來的教育領導實際運作因限於領導者能力、精力與時. al. n. v i n Ch 責任,以達成組織目標,這也是分布式領導的起源。另基於分享及參與的領導概 engchi U. 間,因而促使領導者思考組織他人的存在價值及功用,讓他人分擔及參與領導的. 念,運用分享、合作、發揮影響力等互動關係,參與學校教育重要事務的決策, 乃是分布式領導的內涵及基礎;同時,組織變革的意識抬頭、學校革新的強烈呼 聲及教育績效的積極推動,促使學校權力的重新分配及分布,進而興起分布式領 導的研究風潮(王環鈴,2011)。 近年來,國外教育領導界正有系統地針對分布式領導進行研究探討,而國內 有關分布式領導的研究仍屬發展階段,因此在國內教育領導實踐中,可朝具本國 特性之分布式領導發展,以符應國內教育情境之需求,提升學校領導效能與效率。. 貳、分布式領導之意義 30.

(31) Gronn (2000)指出,校長分布式領導是破除傳統中校長為學校唯一領導者 之觀點,主張教師、家長、社區代表人士等成員皆可共同扮演領導角色。Smylie、 Conley及Marks(2002)指出分布式領導,是提升組織願景、分配資源,及融合 不同角色成員共同完成任務。Harris(2002)從權力分配的角度指出,分布式領 導是讓學校組織中全體教職員工有一定參與決策的機會,並承擔相對應的責任, 並非單純分析掌握領導權力的少數人。 Bennett、Harvey、Wise 與Woods(2003a, 2003b)認為,以領導而言,分 布式領導可以新的視野及觀點來思考領導的本質;分布式領導的界限的是開放 的,領導者角色是依據專業知識,而不是職位;領導者不是位處特定的職位或角 色,所以領導者和追隨者的角色區分模糊,因此組織中的個人或團體可視為領導. 政 治 大 為則是組織成員彼此人際關係的動態結果 。總而言之,分布式領導意義包含: (一) 立 者,並提供貢獻。此外,信任與開放是領導者與成員之間的關係基礎,而領導行. ‧ 國. 學. 將領導視為人際關係之動態結果,而不只是個別的行動;(二)信任與開放為人 際關係之基礎;(三)擴展領導之範疇,不只是教學社群,包括其他社群,以創. ‧. 造團隊文化;(四)認為專門知識為領導角色之基礎,而非職位;(五)將領導 視為流動性(fluid),而非固定於特定的職位或角色,將領導者與追隨者之角. y. Nat. sit. 色區分模糊化(賴志峰,2008)。. er. io. 英國國家學校領導學院(National College for School Leadership, 簡稱. al. n. v i n Ch 傳統的框架與組織。Copland(2003)歸納分布式領導共同處為分布式領導是種 engchi U. NCSL)於2004年將分布式領導定義為︰領導從領導角色、頭銜中獨立出來,挑戰. 整體概念,是發展中的聯合行動體;且具有多元成員組織小組的特性,是種互惠、 協調與合作之行動。 美國賓州西徹斯特大學(West Chester University,2004)在其學校網站中 呼籲學校所有成員有權參與學校領導,並將參與的重要過程稱之為「分布式領 導」,其主張為︰(一)分布式領導力是一種態度,而不是管理技術;(二)分 布式領導下,人人當責,並負責領導各自的領域;(三)在尊重的氣氛下,透過 團隊合作,組織目標是個人於成功的氛圍中的共同目的,並能夠互助及適時尋求 幫助(王環鈴,2011)。西徹斯特大學(2004)並針對分布式領導的意義,提出 下列五項觀點:(一)分布式領導藉由專門知識、想法的激盪,及每個人的努力 參與,尋求達成目標之最佳途徑;(二)組織中每位成員不一定是決策者,但均 31.

(32) 具有專門知識;(三)強調信任與合作之關係,而非單位之間與部門之間的競爭; (四)增能賦權給所有組織成員,提升工作效率、效能及意義;(五)每位成員 都是重要的。 Youngs 指出,分布式領導是一種「關係領導(relational leadership)」, 這種形式的領導強調影響組織內部及組織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絡,且因不同個 體的加入而有影響力(引自Harris, 2008a)。 Harris (2008b)認為,分布式領導是指在同一個時間中,組織內可以存在多 個領導人,每個領導者承擔互補的領導作用;分布式領導並非企圖消除或減少領 導者的取向,也不是「替代領導」,而是強調積極培育和發展組織內所有成員皆 具有領導能力。是以,分布式領導係為了達成目標,允許學校有更多領導者和更. 政 治 大 2007)。因此學校為了達成目標,校園內出現更多教師領導與領導行為,並在每 立. 多領導行動,讓領導在每一層級都可以運作的一種情境(Ritchie & Woods,. ‧ 國. 學. 一階層運作(陳怡卉,2010)。. 擔任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分布式領導研究中心首度. ‧. 調查員的Spillane於2006年所著《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 書將分布式領導架構予以具體化、清晰化,並描繪出分布式領導觀點領導實踐之. y. Nat. sit. 圖像。Spillane(2005)以現代觀點來看領導,認為面對日益多元複雜的環境,. er. io. 沒有一個領導者以偉大的英雄般方式承擔一切,或是把職責及面對工作及生活所. al. n. v i n Ch 享」(shared decision-making)的觀念(徐吉春,2008),強調以增能賦權及 engchi U 帶來的壓力,獨自承攬於個人身上,因此分布式領導應是源自早期類似「決策共. 參與管理為觀點,認為學校的領導者不應單侷限於校長或學校行政人員,教師甚 至學生也可以負責領導不同層面的活動,乃至家長或社區人士皆可成為學校部分 活動的領導者。 Spillane(2005, 2006)指出分布式領導注重領導實踐,領導實踐是由學校 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三者之交互作用,所有成員都負起學校領導責任之一部. 分,透過概念性和診斷性的思考,對於學校領導重新省思,其意涵多於分享式領 導。Spillane(2006)並指出分布式領導有三項重要因素:(一)領導實踐乃分 布式領導之中心概念及關切之支柱;(二)領導實踐的產生來自學校領導者、追 隨者與情境三者的互動,每一成分對於領導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三)情境界定 了領導實踐,相對的,情境也被領導實踐所界定。 32.

(33) 不同於權變理論將情境因素視為背景脈絡,分布式領導則將情境因素視為實 踐之成份,與領導者、追隨者進行互動,再加上時間因素,遂形成領導實踐,如 圖2-1所示:.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資料來源:Distributed leadership (p. 3), by J. P. Spillane, 2006,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 圖2-1 分佈式觀點的領導實踐. sit. y. Nat. 圖中三角形代表了領導的實踐關係,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代表領導者、. io. n. al. er. 追隨者和情境等三種重要元素,單一的三角形代表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交互作. Ch. i n U. v. 用情形,多個三角形串連則強調時間在領導實踐中的重要性。. engchi. 秦夢群(2010)也將分布式領導歸納三點概念︰由多人擔任領導者角色;領導 形式為集體互動與合作;強調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三者互動關係。以下分別從 領導者、追隨者及情境等層面分別探討分布式領導的意涵。 (一)領導者 Harris(2005a)指出分布式領導有多種的引導及指揮來源,透過共同文化的 建立提升凝聚力,並關注如何將領導實務分布到正式及非正式的領導人。 另Spillane和Diamond(2007)指出分布式領導,係指組織成員發展專業能 力,每個人都有機會可在適當時刻因情境需要而成為領導者;另外分布式領導不 只是協同領導,其領導者是多位領導者的概念。蔣園園(2008)認為分布式領導的 重心在於使組織內部所有專業人員,不管其是否處正式領導職位,都能參與領導. 33.

(34) 實踐中;它以集體領導的方式,透過學校教師共同工作來提高專業能力。 Spillane,Camburn,Pustejovsky,Pareja與Lewis(2008)則認為學校領導和管理 可能不只與正規領導職位中的校長、副校長和專家個人工作有關,也可能和非正 式職位或臨時指派的領導者有關。 賴志峰(2008b)指出,學校領導者並非專指校長,而是學校中負起實際領導 責任的個人或群體;此外根據任務特性及組織成員能力,分布式領導則是由多個 組織成員共同承擔及動態更替領導角色的集體領導模式(李潔芳,2008)。張祝芬 (2008)則將分布式領導定義為,在闡明組織中的領導實務非單一個人所能為之, 乃係「共同參與、團體共享」的集體性現象。因此,有別過去英雄式的領導集所 有權力於一人的方式,分布式領導中的領導者角色已將權力分布給其他成員,校. 政 治 大 個人成就與權力並不影響分布式領導的實踐(HayGroup,2004)。 立. 長藉由授權賦能給他人時,積極建立影響力,而在不影響他人需求時,校長追求. ‧ 國. 學. 分布式領導雖然採合作模式,但團體之間彼此溝通相形重要,因為不同位置 的領導者可能會有目標上的衝突,即使分布式領導重視多元領導的重要,但正式. 與謙遜的態度面對工作上的挑戰(王環鈴,2011)。. sit. y. Nat. (二)追隨者. ‧. 領導的職位仍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因此,領導者在行使職權時,必是以自信. er. io. Woods,Bennett,Harvey與Wise(2004)從結構與代理人面向分析組織,以確認. al. n. v i n Ch 其他團隊,型塑組織內部特定的文化概念和規範,同時鼓勵教師提出及嘗試創新 engchi U 組織中領導的分布情形。以結構方面而言,內部的責任及權力分布到管理人員與. 的思維,並發展高度互相信任的社會關係;就代理人方面,擴展參與領導的能量, 將領導的實踐分布至組織成員。Ritchie與Woods(2007)亦指出從組織結構面向來 看,分布式領導在結構上組織內部的權責是採分布的型態,像是管理及團隊的權 力分散,以及建構特定的文化理念與規範,鼓勵教師主動採取與嘗試新的思維, 最後再發展組織成員之間高度信任的社會關係。另從代理人面向分析,分布式領 導乃是參與領導的成員應均具備領導能力,且組織的領導實務是廣泛分布於組織 成員中(王環鈴,2011)。 而Leithwood與Jantzi(2006)認為分布式領導是從組織成員的專業能力中, 增強組織受惠的機會,培養成員之間更完整且更互相信賴的正面評價,以及追隨 者個人行為如何影響組織團體。 34.

(35) 賴志峰(2008b)指出分布式領導界定為是一組人貢獻其主動開創、專門知識 給學校所達成的整體效果,學校領導不只是校長個人所為,是更多人參與領導活 動;然而在成員參與領導活動的同時,必須界定責任以創造行動的認可權,同時 清晰的角色和責任的劃分可以降低重複性、衝突及混淆。因此,組織的清晰、明 確的授權及責任的劃分是成功的分布式領導的特徵,特別是提升成員能量和動機 (Hay Group,2004)。由此視之,追隨者的專門知識是多樣化的,不一定每位成員 都可成為決策者,但是每個人都重要。 (三)情境 以領導觀點來看,梁東榮、張豔敏(2007)指出領導的實現並不是領導的個人 行為作用觀點,而是領導者與其他因素交互作用的成果;所謂分布式領導,即是. 政 治 大 導實踐理論。所以,分布式領導是在一定的情境範圍內,處於組織的各個層面的 立 分布於學校組織中的領導者、追隨者及特定的領導情境交互作用網絡中的一種領. ‧ 國. 學. 領導者與情境相互作用,成員發揮各自專業能力,意即透過增能、賦權、協作及 分享等歷程,使每個個體都能發揮各自的智慧,形成共同體以實踐組織目標的行. ‧. 為過程(馬明、于學友,2008)。. Barnes,Creasy,Smith與West-Burnham(2004)研究指出,領導的發展從關. y. Nat. sit. 注領導者到目前所處環境趨勢,有四個主要變革︰建立信任、重新設計職位、改. er. io. 變組織結構及創造學習文化;這些變革著重增能賦權及領導責任,而這也是分布. al. n. v i n Ch 能賦權來建立成員之間的信任感,增進成員對組織的投入及建立承諾感,並同時 engchi U 式領導面對外在環境變遷的優勢。因此,分布式領導不僅是潮流趨勢,其透過增. 能有效回應外在環境需求。. 歸納上述,學校領導的實踐是構築在學校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三者共同交 互作用。分布式領導並不建議組織的整體表現沒人負責,或是承認正式領導角色 是多餘的,而是校長的角色主要在於將組織的各部分加以整合,成為建設性的關 係,其核心工作在於運用個人能力與技巧,建立共同文化的期待,分布式領導等 同於將組織的人力能量予以最大化。. 黃宗顯(2008)指出,在不同領域及情境下,分布式領導強調透過領導者賦權 及權力責任分享,領導者及追隨者可因專業及任務不同互換領導角色,創造多元 領導型態,藉以促進人員成長與組織績效。 3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師評鑑TE (Teacher Evaluation) / 專業成長PG (Professional Growth).. 協助老師確認優先

 教師評鑑TE (Teacher Evaluation) / 專業成長PG (Professional Growth).. 

4.6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3.8.2 學校自評多以教師和學生的觀感作為成效 指標,流於主觀,學校及科組仍未能完全掌握運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Music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