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檢體之品質

在文檔中 抗生素管理手冊 (頁 110-114)

  採集正確的檢體是微生物成功培養重要的第一步,檢體的品質與培 養結果息息相關,因為不適當收集的檢體,會導致不正確的檢驗結果,

例如因為檢體傳送的延誤,有可能造成無法培養出真正的病原菌而培養 出汙染菌的結果、有臨床意義之細菌遭受正常菌叢過度生長的干擾、或 是致病菌已經死亡,均會導致無法分離出真正的致病菌。而錯誤的結果 不論是偽陰性或是偽陽性的報告,均會造成臨床上使用不適當之抗生素 治療,或是延長病人住院天數,進而提升病人感染或死亡的風險,及醫 療照護相關感染的風險與後續的控制,不論是在抗生素的藥費、醫療費 用、實驗室成本以及實驗室的效能等方面,均有深遠的影響,基於上述 理由清楚可知在「檢驗前」的流程中,檢體採檢與傳送,即「檢體品質 的維護」對於後續的微生物培養及鑑定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角色。

雖以現在的醫療作業環境來說,許多微生物檢體的採檢是由臨床醫師或

第五章 檢驗品質

第五章 檢驗品質

任,醫檢師應主動提供臨床醫護人員關於正確的檢體選擇、採檢與收 集、運送與保存的教育訓練與諮詢。

一、微生物檢體採集原則及注意事項

  (一)儘量在病人使用抗生素之前,收集微生物培養的檢體。

  (二) 進行採檢時相關物品須準備在旁,人員務必執行熟練的無菌 技術,並減少病灶處的無謂暴露。採集真正病灶處之檢體,

如傷口的檢體進行消毒步驟後,採檢時應盡量避免潰瘍表面 處的檢體採集,應盡可能採集深層組織的傷口,並避免正常 菌叢的汙染。

  (三) 收集足量之檢體:組織或抽取物(aspiration)比用棉棒拭 子(swab)採檢好,若傷口檢體採集深層部位的檢體,不 得已才使用棉棒拭子,宜採集2支棉棒拭子,來增加檢體量 以提高檢出率。現國內醫療機構有設置血液培養項目者,大 多使用自動化血液培養儀器,故血液培養的採檢量宜遵照原 廠建議執行,一般來說,檢體量的多少與微生物病原的檢出 率有正相關,建議成人每瓶血瓶檢體量應有5至10ml,兒童 每瓶血瓶檢體量應有1至5ml。針對結核菌或是黴菌的血液

(體液)培養,其檢體量應大於10ml為佳。

  (四) 已採集到的檢體應迅速置於無菌不外漏的容器,使用合適的 傳送方式和保存溫度,若需要時應含適當的運送培養基,如 棉棒拭子應置於含Ames、Stuart或Cary-Blair等培養基中,才 能維持檢體的穩定性。

  (五) 裝有檢體的收集容器外面必須標明至少2項可以清楚確辨識 病人身分的資訊,可以包括病人的姓名、病歷號碼或出生 年月日等。利用有蓋防摔的檢體運送盒進行內部檢體包裝與 傳遞,若是機構外運送,應依照相關的規定進行檢體安全包 裝。

  (六) 提醒臨床端,宜提供完整的臨床資訊給實驗室,如病人有無 使用抗生素?檢體採集的來源?檢體採集的部位或位置?檢 體採集方法?是否懷疑特殊病原體感染等。其他個別應注意

第五章 檢驗品質

1. 成人血液培養應送2套以上檢體,分別從2處不同靜脈位置採 檢,會增加陽性培養率,當培養出常見汙染菌時,也可以由 培養出的套數區別是汙染或是真正的菌血症。

2. 尿液檢體的採集應避免汙染或產生非特異性結果,報告可信 度降低常因收集尿液時汙染問題、自舊的導尿管採集檢體或 從無症狀的病人收集尿液(除非是術前或分娩前的菌尿症病 人)。

3. 氣管抽痰應可得到較好的痰檢體,但是要盡量避免口水汙 染。

    各 種 檢 體 的 採 集 方 式 及 常 見 檢 體 相 關 問 題 見 附 錄5-2-1及附錄 5-2-2。

二、檢體傳送流程之控管

  檢體內細菌會繼續生長,為確保檢體內細菌量與體內數量相近及讓 挑剔性致病菌能存活,檢體應儘速送到檢驗室,檢驗室也應儘速處理或 以適當方式保存。依據2013年美國IDSA與微生物學會所訂定的臨床指 引,微生物的培養檢體不宜在室溫中放置超過2小時,若放置於適當溫 度進行暫時性的檢體保存亦不宜超過24小時,這樣的原則適用於嗜氧、

厭氧、黴菌及分枝桿菌等的檢驗,因此最佳的方式就是儘快送檢,儘快 操作培養流程。同時為確實監控檢體傳送時間,採檢單位宜建立檢體收 集與傳送過程時間的紀錄,並儘速將檢體送至檢驗室進行妥善的後續保 存或進入檢驗流程。最後在實驗室方面,對於檢體的品質要進行把關,

在確保檢體品質的情況下,建立收檢作業流程的標準,並確保人員對於 檢體品質的判定有一致性認知,訂定各種檢體的處理頻率及保存方式 等。

  針對檢體傳送時間的監控,在抗生素管理計畫中是微生物實驗室品 質的重要管理要項,利用醫師開處方單、護理師/醫檢師採檢、檢體傳 送到實驗室收檢等不同流程均建立時間的紀錄,才可利用統計計算的方 式,去分析每段流程耗用的時間,即可知道每段時間耗用的合理性,是 否需要介入更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以及後續的改善措施,均有賴各醫 院的醫療團隊的共識與合作模式。唯有醫療團隊間的合作才能共同維護 檢體的品質,才能提供正確且快速的微生物培養報告。建構完整的檢體

第五章 檢驗品質

第五章 檢驗品質

  微生物培養的檢體中,腦脊髓液因病人病情的危急性以及病原的特 殊性,此類檢體對於溫度和時間要求最高,一有檢體即應儘速送到檢驗 室,其他檢體也不要在室溫超過2小時。而針對檢體暫時的保存溫度,

說明如下:腦髓液、生殖泌尿道之淋病雙球菌培養均應立即接種處理,

或置於37℃溫箱。若檢體採集部位有正常菌叢存在,如痰液、支氣管 沖洗液、咽喉、中央靜脈導管或其他非無菌部位使用之導管、尿液、糞 便、皮膚等處,應放置於2至8℃之冰箱進行暫時保存,不宜超過24小 時。來自無菌區的檢體(如胸水、腹水、關節液、深層傷口、開刀取出 的組織等檢體)可置室溫進行暫存。血液培養檢體亦應儘速上機或依照 儀器廠商的規範溫度保存。總而言之,微生物的培養檢體不宜在採檢單 位放置超過2小時,即使在檢驗單位放置於適當溫度來進行檢體保存,

亦不宜放置超過24小時,這樣的原則適用於嗜氧、厭氧、黴菌及分枝桿 菌等培養檢驗,因此再次重申檢體傳送的最佳方式就是儘快送檢到微生 物實驗室,儘快操作培養流程。雖然實務執行上可能有許多的障礙或問 題,對於檢體傳送的正確觀念務必要建立。

三、檢體品質之管控

  有關檢體品質的控管,實驗室可優先利用抗生素管理計畫已規劃出 的品質指標,來了解和分析機構內微生物檢體品質的現況或流程改善後 的成效監控。常用的檢體品質的指標,如培養檢體採檢後2小時內檢驗 室收件率、檢體退件率、血液檢體汙染率、尿液檢體汙染率、痰液檢體 汙染率等,均可做為檢驗前重要檢體品質的量化評估依據。

汙染的檢體不應主動提供藥敏實驗結果,以免造成抗生素不適當使用,

檢驗單位應定期回饋各項品質指標結果給臨床採檢單位,必要時應到現 場了解採集方式,並協助做教育訓練,才能有效降低汙染率,提升檢體 品質。

案例分享

依據抗生素管理計畫示範中心的經驗,透過與採檢單位的溝通與教育訓 練,示範中心的平均血液培養的汙染率可以由2.6%降到1.9%;某示範中 心醫檢師到現場關心抽痰品質,發現有錯誤抽吸口水的步驟,經溝通後

第五章 檢驗品質

在文檔中 抗生素管理手冊 (頁 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