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預防多重抗藥性微生物傳播的一般常規感染管制措施

在文檔中 抗生素管理手冊 (頁 87-91)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可造成MDROs感染的增加,而醫療機構中又是抗 生素使用最多、最頻繁的地方,因而醫療機構是MDROs最多的地方。在 醫療機構中,發生MDROs感染也是常見的問題,若未嚴守感染管制措 施,很容易就會將這些MDROs帶到其他病人身上,造成發生MDROs感 染,或者是先發生移生而後造成感染。可參考疾管署公布之「預防和控 制多重抗藥性微生物傳播之感管措施指引」、「標準防護措施」及「接 觸傳染防護措施」,落實執行後述之預防MDROs傳播的措施。

一、在任何場合中,所有病人的醫療處置皆應遵循標準防護措施。

二、下列情況應依據標準防護措施戴上口罩:

  (一) 當進行可能有液體飛濺的治療時,例如:傷口灌洗、抽痰、

插管。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二)當照顧開放性氣切病人和可能有噴射式分泌物的病人時。

  (三) 在有證據說明傳染可源自大量菌落移生的場合時(如燒傷傷 口)。

三、接觸傳染防護措施的使用:

  (一) 急性照護醫療機構:對所有已知感染上特定MDROs的病人,

需實施接觸傳染防護措施。

1. 乾淨隔離衣及手套:依手部衛生概念應置放於「照護區」方 便取用為原則。

2. 手套:當接觸病人及環境包括儀器設備時,須戴手套,處理 完立即脫掉手套並執行手部衛生。

3. 隔離衣:可採用布隔離衣或拋棄式隔離衣,原則上採單次使 用,不宜掛於病人單位,布隔離衣使用後依醫療機構感染性 布單處理,隔離衣不能穿出隔離病室,故加護單位訪客需於 病室內脫除隔離衣才能離開,拋棄式隔離衣則依感染性廢棄 物處理。

4. 聽診器、血壓計等不宜與其他病人共用,非專用且非拋棄式 的醫療設備於病人使用後,依循說明書進行清潔消毒。

5. 更換床單衣物時,應穿戴口罩、手套及隔離衣,並以不抖動 為原則來處理病人床單與衣物,更換之床單衣物應遵循感染 性衣物處理標準作業程序進行處理。

6. 感染性衣物置入於感染性汙衣袋內,並依醫療機構感染性衣 物處理標準作業程序。

7. 病歷及工作車不宜進MDROs病人區。感染性垃圾桶與汙衣 桶,應置放於「病人區」,並加蓋,避免徒手掀開。感染性 廢棄物應丟棄於病人區之感染性垃圾桶或汙衣桶。

8. 建議於隔離病室外設置乾洗手設備,便利人員卸除裝備執行 手部衛生。

9. 針對MDROs病人定期查核接觸傳染防護措施之遵從性,建議 稽核表如表4-2-1。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表4-2-1接觸傳染防護措施病人稽核表 稽核項次病人姓名

1.隔離菌種 2.隔離開始日期 3.隔離註記

4.開立接觸隔離醫囑

5.防護裝備(手套、隔離衣)

6.感染性垃圾桶

7.單獨壓脈袋、聽診器 8.護理衛教與紀錄 9.解除隔離條件 稽核者簽名/日期

單位主管(當班小組長)簽名

註: 1. 解除隔離條件,請感管師確認護理人員是否了解解除隔離之條 件。

  2.V:符合;X:不符合。

  (二) 長期照護機構:當病人有MDROs感染或移生時,應考慮個別 病人的健康狀況和機構內MDROs的流行或發生情形,並決定 是否執行或修改接觸傳染防護措施。

1. 對於相對健康的住院者(如大部分日常照護可獨立自主 者),遵照標準防護措施,在接觸大量的分泌物、壓瘡、傷 口引流、大便失禁或造廔口管路收集袋時,需穿戴手套和隔 離衣。

2. 對於身體狀況較嚴重的住院者(如健康照護和日常生活行動 須仰賴醫事人員者,或依賴呼吸器的人),和感染的分泌物 或引流物無法被掌握控制的住院者,除了標準防護措施外,

應再加上接觸傳染防護措施。

四、 門診照護:對已知被MDROs感染或移生的病人使用標準防護措施,

在接觸大量的分泌物、壓瘡、傷口引流、大便失禁或造廔口管路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五、居家照護

  (一) 遵循標準防護措施,在處理大量的分泌物、壓瘡、傷口引 流、大便失禁或造廔口管路收集袋時,需使用手套和隔離 衣。

  (二) 被MDROs感染或移生的病人,儘可能減少可重複使用的病人 照護設備帶回家之數量。儘可能將病人照護設備留在病人家 中,直到他們結束居家照護服務。

  (三) 若非重要的病人照護設備(noncritical,只與病人皮膚接 觸,不與黏膜或無菌身體部位接觸之醫療用物)(例如:聽 診器)不能留在病人家中時,當離開前一個病人家前,應使 用低至中程度的消毒劑清潔、消毒,或將可重複使用的物品 放至塑膠袋裡帶到另一處清潔及消毒。

六、中止接觸傳染防護措施:

  (一) 本國多數醫療機構採取1至2週內連續3次原部位培養陰性,

則解除隔離。

  (二) VRE病人於每隔1週做1次肛門拭子培養,且連續3次培養為 陰性才可解除隔離。

  (三)若病人病況許可,宜儘早出院於門診持續追蹤。

  (四) 依醫療機構個別情況,訂定時要有檢體別、頻率、間隔期 間。

七、醫療機構的病人安置:

  (一) 當有單人病房時,應優先安排給已經確認或懷疑具有MDROs 移生或感染的病人。對於可能有快速傳播能力的病人(如持 續產生分泌物或排泄物者),應給予入住單人病房之最高優 先權。

  (二) 當沒有單人病房時,應採取集中照護的原則,將感染相同 MDROs病人集中於同一病房或同區域內照護。

八、 在注意病人隱私下,標示出帶有特定MDROs感染或移生的病人,進 行適當的隔離,並確實掌握MDROs感染個案情況。

  (一)MDROs微生物標示方式如下: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第四章 感染管制

1. 紙本住院病歷之提醒標誌,可於病歷首頁或檢驗報告任一方 式呈現皆可。

2. 電腦系統可於病人明細、檢驗報告、醫囑系統等任一方式呈 現皆可。

3. 護理師在得知病人有MDROs時應立即於病房門口、病人床頭 或病歷上標示相關提醒。

4. 標示方式包含不呈現病人姓名、疾病名稱、菌種,標示符號 或文字在各醫療機構內需一致並協助同仁熟悉辨識。

  (二) MDROs感染或移生病人在隔離期間,非必要不得離開隔離病 室;若因接受檢查需離開病室及轉床時,轉送前應先通知對 方單位,採取接觸傳染防護措施。當MDROs病人出院或轉出 時,病歷(出院病摘)應詳細記載抗藥性相關資訊,以提醒 轉院或其他機構照護時,做好感染管制措施。

九、 制定相關機制,以確實掌握MDROs感染個案情況,待檢驗結果出來 後,使臨床醫師、護理人員及感染管制人員等,可隨時查詢及掌握 相關資料。建議如微生物實驗室(檢驗室)將抗藥性檢驗結果經由 資訊系統進行註記或主動通知臨床醫師、護理人員及感染管制人員 等。

十、 推行侵入性醫療裝置組合式照護計畫,如中心導管、呼吸器及導尿 管組合式照護計畫,可減少MDROs之感染。

在文檔中 抗生素管理手冊 (頁 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