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次級資料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8

加一些活動,其為研究者提供對方需要的資訊,甚至涉及到自己的個人隱私。

因此研究者對被研究者所提供的幫助應該表示感謝,不應讓對方產生「被剝奪 感」(陳向明,2006:599)。對質性研究來說,訪談是深度探究,也就是澈底的 瞭解。藉著這種做法才能正當化你研究主題的複雜性,為此研究者應在訪談後 留一些時間表達感激,並進行一些非正式談話,訪談提供研究者和他人密切互 動的機會,質性研究提供許多情感交流的機會,因為它是一種縮短距離的經驗

(莊明貞、陳怡如譯,2005,119-127)。但是研究者應該用何種方式向對方表 示感謝?除了受制於研究者個人的心願、財力和能力以及受到研究者與被研究 者之間關係的影響。外,甚至涉及文化差異,並沒有標準答案,但無論如何真 心誠意及坦誠直率是絕對必要的(陳向明,2006)。

由於醫護人員平日工作十分忙碌,願意撥空受訪除因兩醫院人事及企劃單 位代為穿針引線外,實是出於對研究者的愛護與對研究題目的興趣與肯定,為 此本研究除準備小禮物表達心意外,於訪談前後均對受訪者誠摯地表達感謝,

並於確認訪談記錄時再次表達渠等對本研究幫助之感謝,期望能與他們一同享 受美好的研究歷程。

第四節 次級資料分析

量化研究之問卷就像是照片,質性研究則像是記錄影片(documentary film),兩者都提供影象,但照片是補捉且凍結時間上的某刻,就像問卷可記錄 受訪者當下對調查問題的回答。記錄影片則對發展、移動和改變,提供了流動 的意象(Patton,2015:60)。

屬於演繹典範的量化研究通常包括量化資料、實驗(或準實驗)設計及問 卷調查(Patton,2015:317),其中實驗(或準實驗)設計及問卷調查都涉及自變 項及依變項,主要不同在於前者是透過研究者調整或改變條件或情境的方式進 行,多數並採控制組及實驗組進行對照;後者是由研究者設計完全相同的問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9

由抽樣對象進行作答,主要是回答關於他們過去行為、經驗、觀點與特質的問 題,研究者可以用一個調查同時來測量多個變項,並測試好幾個假設(郭思餘 譯 , 2012 : 164-220 )。 另 外 量 化 資 料 則 是 透 過 現 有 次 級 資 料 進 行 分 析 , Procter(1996)認為其主要優點包括經濟(對很多調查研究者來說,通常很少有 機會得到經濟支援來進行大型研究)、省時(研究者可以馬上開始進行分析,不 需要花很多時間在蒐集資料上)與高品質(現有資料庫的品質通常會比單一的 或沒有經驗的研究者所蒐集到的資料品質好),而且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很難實際 進行研究的大型母群。但由於原始資料與問題和現有的研究不一定相配,所以 量化資料分析所面臨的問題是要找出一些方法,使得這些由別處所獲得的資料 能夠回答你的問題(Procter,1996:262)。

由於本研究在質性研究設計上係採取深度訪談,受訪者包括不同層級、身 分及院區醫護人員,屬於微觀層面,在量化研究設計上,因係探討現行公立醫 院策略性待遇制度對於醫護人員行為的影響,屬於探索性研究,不適合採實驗

(或準實驗)設計方式,且由於公立醫院之使命、願景及策略目標主要是由管 理階層共同研訂,屬於較形而上的,醫勞獎勵金制度亦是由企劃部門依行政院 所給的框架進行研修作業,一般員工對於發放細節不甚瞭解,又目前透過問卷 調查研究醫護人員行為之研究多從全民健保某計畫對醫護人員醫療行為的影響 為主,或從病例輸血完成率、病床周轉率、感染率及病患滿意度等不同醫療指 標去探討醫院經營績效(許玫玲等,2005;謝雅竹等,2007;汪秀玲等,2011;

陳雪芬,102),對於整體經營策略,如以類似指標進行調查,恐有見樹不見林 之憾,且就兩家醫院醫護人員採取大規模發放問卷於實務上恐力有未逮,爰從 次級資料出發,就兩家醫院在醫療服務、教學研究及公共衛生之相關具代表性 指標進行時間數列的縱貫分析,此種宏觀觀點之統計分析,有幾個方法論上的 優點。首先,如果次級資料是可靠且正確的,則將提供重新再出現的機會。假 設研究發現出現在數個研究中,它就會獲得更大的信賴感。因此,研究者可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0

不必親自進行數個研究,而是運用他人所蒐集的資料,再加上自己蒐集到的資 料進行數個研究。第二,擁有各時期資料的便利性,使研究者能夠採取時間緃 向的研究設計。此外,使用次級資料可以讓數據說話,透過指標管理呈現醫院 整體經營績效,落實循證管理,並藉由該資料進行交叉檢證,避免深度訪談及 問卷調查產生的無意識的偏見。

誠如前面章節所言,衛生福利部委託醫策會所辦之醫院評鑑,將醫療機構 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等三個層級,醫護人員行為之主要差異是 在於醫療服務、教學研究及公共衛生間的比重有所不同,又醫療服務依相關文 獻(汪秀玲等人,2011;謝雅竹等人,2007;陳聲平等,2007;許玫玲等人,

2005)及衛生福利部新制醫院評鑑23之指標,可從醫療服務量來進行整體觀察,

包括門診人次、住院人次、營運收入、醫師生產力及員工生產力等指標;教學 研究可分別從住院醫師考上主治醫師比率、獲聘擔任部定講師或助理研究員以 上職務人數比率及教材著作與發表 SCI 論文篇數為觀察指標;公共衛生可以從 奉派執行支援勤務或政策任務人次或辦理社區健康衛教講座場次來觀察,如果 從人是理性自利的假定出發,醫護人員最終之醫療決策,取決於哪一種誘因所 提供的邊際所得較高,以及增減不同服務項目的難易度,本研究擬藉由兩家醫 院近 6 年或近 8 年間之上開衡量指標的數據作為輔助瞭解兩家醫院在醫療服 務、教學研究及公共衛生方面醫護人員行為的變化情形。

23新制醫院評鑑精神回歸「以病人為中心」的評鑑制度,以病人的醫療服務品質取勝,重視醫 療團隊的整體合作,並以符合病人為中心來重新思考與規劃醫院應有的經營策略及制度,請 參財團法人醫療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網站:

http://www.jct.org.tw/FrontStage/page.aspx?ID=088AB6C2-1B58-42F4-9E27-6597273D5E CF,最後瀏覽日期 201605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