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壹、研究動機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與由重量級科學家和政府官員所組成的「跨政府氣候變遷 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1,因其致力於傳播與 增加有關人為氣候變遷的知識予世人,以及積極推動減緩全球暖化之措施,共同 獲得 2007 年諾貝爾和平獎。由高爾所領銜製作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Unconvenient Truth)中出現令人震驚的數值及畫面,片中南極、北極、格陵蘭的 冰山,正以大規模的速度消融,更是令人格外怵目驚心(張沛元,2007:A1 版)。

在諾貝爾獎的加持下,使得國際間重視全球暖化之聲浪也隨之升高,「該如何減緩 暖化的速度與程度?」儼然成了全民皆應有的常識並且必須視為切身的危機來看 待。IPCC(2007)肯定近來發生的全球暖化,有 90%的機會是由人為活動造成,

並警告未來氣溫升高將會造成嚴重衝擊報告中更提到全球暖化「可能引起大規模 遷徙,導致對地球資源更激烈的爭奪,對於最脆弱的國家將造成特別沈重負擔,

國與國之間,以及國家內部爆發衝突,甚至戰爭風險可能愈來愈高」2,全球暖化 目前已成為國際社會迫切面對的環境議題。

地球的大氣層形成之後就有了氣候,在 46 億年的歷史當中,氣候受到許多因 素的影響,即使沒有人為的影響,仍然自成一個體系,在不同氣候狀態(如濕熱、

乾冷、寧靜、風暴)間來回擺盪,不斷變遷(許晃雄,2001:867)。在未受到人 為干擾的情況下,大自然自有其一定的韻律,但如今人類對地球資源的濫用與開 採,汽機車工業及燃煤發電排放的廢氣導致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氟氯碳

1 「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是在 1988 年由聯 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及聯合國環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合作成立,專責研究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氣候變遷。IPCC 本身並 不進行研究工作,也不會對氣候或其相關現象進行監察,其主要工作是發表與執行《聯合國氣候變 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有關的專題報 告,關於 IPCC 在第二章第二節有詳細介紹。

2 資 料 來 源 :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2007(IPCC 第四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氣候變遷 2007》),http://www.ipcc.ch/(2008.8.22)

化物等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GHGs)3大量排放,已超過大自然的負荷,對 大自然的影響不再只是侷限於地表,而是擴張至大氣,並藉由大氣的運動影響布 及全球,導致氣溫不斷攀升,為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重重的危機。

暖化的源頭要從 18 世紀的工業革命開始追溯,當時為求工業發展,人類開始 大量開採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使能源快速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 度急速增加,(國家科學委員會自然處大氣科學審議小組,2007:14),加上其他 溫室氣體快速的成長,使得全球平均氣溫異常攀升,改變原有的水資源分配,某 些雨量充足的地區變得更加潮濕甚至釀成水災,而原本已經少雨的地帶,乾旱情 形卻日益加劇;也就是說,全球的氣候將因為暖化而變得更加極端。除此之外,

地球的增溫,將造成海平面的上升,淹沒沿海低窪地區,會使全球 50%-70%的人 口其生存空間將受到威脅(李河清、羅永青,2004:5),地球增溫還會增加疫病 傳染的機率以及動植物種的急劇變化。暖化已為人類帶來威脅,且是一股無法抵 擋的趨勢,若再置之不理,不僅危及人類未來的生存空間,還會打亂生物的成長,

甚至導致物種的滅絕。因此世界各國無不想盡辦法欲透過國際公約的規範以及制 定國內的政策來降低這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緩和迅速上升的地球氣溫。

地球上每一個人都應刻不容緩地加入減緩地球暖化的行列,以求能給下一代 在我們記憶中曾經美好的生活環境,然而暖化非一夕造成,自然也無法在短期內 做出改進措施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成效。IPCC 的報告指出,如果世人要對抗全球 暖化,必須從大至航空,小至傳統燈泡的各種碳排放污染皆受到控制,而這必須 付出更高的成本,但這麼做,卻可以讓各層面都發揮有效減緩氣候衝擊的潛力。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聯合國於 1992 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對人為溫室氣體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es)排放做出全球性防制協議;而 1997 年通過的

《京都議訂書》(Kyoto Protocol)中則希望藉由已開發國家的率先減量,減少全 球暖化的危機,議定書已於 2005 年 2 月 16 日正式生效,當中明文規範 38 個工業 國家及歐洲聯盟,應在 2008-2012 年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 1990 年排放水準平 均再減 5.2%。目前雖然《京都議定書》中所訂之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僅針對有

3 溫室氣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s)

及臭氧(O3)等。

簽署並批准的工業化國家,但在 2012 年之「後京都時期」(Post-Kyoto)4,我國與 其他新興工業國家,可能將成為第二階段受規範之對象,未來可能影響國家能源 結構與產業競爭力,衝擊總體經濟發展。由於我國因政治因素,無法簽署《聯合 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京都議定書》,但身為地球村之一員當然不能置身事外,

應當自我約束,全力按照公約與《京都議定書》的精神及目標設定我國的努力目 標,積極展開因應全球暖化之計畫與行動,參與國際減緩氣候變遷相關活動。

外國制度實為我國可以參考學習的對象,但如何落實並以最適合台灣的方式 來進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亦是一項挑戰,此一背景引發研究者欲瞭解國內對於暖 化工作所做的各項因應措施,並將焦點集中在將來對執行防止全球暖化措施具有 強制力的《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之上,由於該法尚未三讀通過,故本論文之內 容將以研究《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之立法過程與內涵為主軸,並參考國外有關 環保、能源與產業之政策,探討我國因應全球暖化與溫室氣體減量的措施與方向,

作為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立法之參考。

貳、研究目的

人類為了求生存以及求更好的生存環境,不斷向大自然爭取生存空間,成為 影響環境變遷的因素之一,因此人口越多、居住越久的地方,受到的影響也越大。

1980 年代以來,全球平均氣溫迅速上升,不尋常的天氣與氣候現象頻頻發生頻率,

更使得氣候變遷突然成為世人矚目的議題,根據 IPCC 的評估報告來看,全球對控 制溫室氣體減量體制的產生是迫切且勢在必行的。

溫室氣體減量是全球一致的趨勢,而且也是各國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針對 溫室氣體的減量,我國政府已先後舉辦「全國能源會議」、「國家永續發展會議」

以及「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等會議,邀請專家學者與各方政策利害關係人進 行討論與協商。自《京都議定書》2005 年 2 月生效以來,此股國際熱潮也促使我 國對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立法逐漸達成共識,行政院於 2006 年 9 月 20 日審查通 過《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並送請立法院審議,立法院於 2007 年 5 月 7 日一讀 通過,法案內容詳明溫室氣體管制與減量之目標,明定 2025 到 2030 年,我國必

4 京都議定書生效之後,進入所謂的「後京都時期」,不僅已通過附件一之國家必須對其承諾的減 量額度採取具體行動,也可能開始檢討包括中國、印度等非附件一之開阿中國家的減量責任,當然 也會觸及我國這個國際上「經濟大國、政治小國」的責任問題(張菀倫,2005:17)。

須回到 2005 年的排放量5。根據立法院屆期法案不延續原則,行政院於 2008 年 2 月 4 日重新送審行政院版《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在審議過程中可以看到眾人對 於問題認定、應採取策略以及目標時程等相關事項仍具有諸多爭執且意見不一,

導致草案至今尚未三讀通過。

《溫室氣體減量法》的通過將促使國內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工作不再止於道德 勸說,而是於法有據。依據此法案,不僅可明定政府各部門的權責,未來各縣市 政府也應配合溫室氣體減量之推動;產業界除了必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外,也會 有明確的排放配額限制。但民間環保團體與政府機關之間因對於長期目標之看法 產生歧異以及欲採取何種減緩暖化的應變措施與政策一直無法達成共識,導致與 國人切身相關的法律遲至時日仍擱置待審,進展緩慢。如何才能夠做到顧及溫室 氣體減量又不會危害到企業的經營,甚至於國家總體經濟的發展,其實有賴政府 部門、企業以及民間團體的共同合作。各國的做法,大多先設定目標,雖然方法 及執行成效仍待評估,但越早開始就可以儘早進行溫室氣體的減量工作,即使是 少量也都有正面貢獻。文中除了探討全球暖化問題及台灣的處境外,也對各項版 本的《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之內涵與法制化之發展進行研究,及對執行困境與 因應之道提出說明與建議。

5 資 料 來 源 : 台 灣 招 商 網 , http://investintaiwan.nat.gov.tw/zh-tw/news/200610/2006101801.html

(2008.8.2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壹、研究方法

全球氣候變遷將對地表造成嚴重的影響,不只是地表的氣候型態改變,某些 動植物可能因此而滅種,甚至危及某些地區人類的生存,因此不可不加以重視。

本論文先對何謂全球暖化及其可能造成的影響加以概述,接下來將《聯合國氣候 變化綱要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之內涵做通盤了解,同時蒐集各國因應全球暖 化之對策,再將這些資料與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之內容相做比較,提出

本論文先對何謂全球暖化及其可能造成的影響加以概述,接下來將《聯合國氣候 變化綱要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之內涵做通盤了解,同時蒐集各國因應全球暖 化之對策,再將這些資料與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之內容相做比較,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