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PCC 之評估報告內容

第二章 全球暖化議題與相關規範

第二節 IPCC 之評估報告內容

壹、IPCC 的沿革與組成

「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世界氣象組織」(WMO)於 1988 年共 同成立,平均每6 年提出一份氣候變遷評估報告(李堅明,2008a:31),為的就 是要以國際會議的形式,以共同研議方案期以解決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災難(Susan J.

Buck,1998:117-118)。IPCC 對所有 WMO 及 UNEP 的會員國開放,其本身並不進 行研究工作,也不偵測有關氣候的資訊或其相關現象進行監察,主要是政府內或 外的環境研究者和研究組織,評估出版和同僚間審閱科學性、技術及社會經濟的 資訊文章,藉由與政府間的合作傳達資訊給政府,提供國際社會有關氣候變遷的 科學性資訊,發表與執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有關的專題報告,這些資 訊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簽署及談判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IPCC 秘書處設置於瑞士日內瓦,組織架構包括三個工作團隊和一個特別小 組,茲說明如下:

一、第一工作團隊 (Working Group I,WGI)

第一工作團隊負責從科學方面評估環境與氣候變遷。關注的焦點如下所述:

(一)科學性的理解過去與現在的氣候、氣候的變異性及包括因氣候衝擊的回 授現象;

(二)模式化的過程、全球與區域氣候計畫及海平面變化;

(三)過去氣候觀察及趨勢與反常評估以及瞭解目前對氣候變化知識的落差和 不確定性。如:在IPCC 第三次評估報告中,WGI 將所得資料彙整成《氣候變 遷2001:科學基礎》(Climate Change 2001:The Scientific Basic)報告。

二、第二工作團隊 (Working Group II,WG II)

第二工作團隊負責評估氣候變遷對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的影響、氣候變遷正 負面衝擊結果及調適之策略方案。WG II 從科學、技術、環境、經濟及社會層面,

評估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統、社會經濟部門與人類健康的脆弱性(vulnerability),

包括受氣候變遷衝擊的敏感度(sensibility)及適應能力(adaptability),並將議 題分類為區域性部門與跨部門,如:在IPCC 第三次評估報告中,WG II 將所得

資 料 彙 整 成 《 氣 候 變 遷 : 衝 擊 、 調 適 及 脆 弱 性 2001 》 ( Climate Change 2001:Impacts,Adaptation,and Vulnerability)。

三、第三工作團隊 (Working Group III,WGIII)

第三工作團隊負責評估溫室氣體減量和減緩氣候變遷方案。WG III 從科學、

技術、環境、經濟及社會層面,評估氣候變遷的減緩,並透過一個任務編組(跨 領域小組)評估跨領域議題(如公平、貼現率與決策架構),如:在IPCC 第三 次評估報告中,WG II 所得資料彙整成《氣候變遷 2001:減緩》(Climate Change 2001:Mitigation)。

四、國家溫室氣體清冊特別小組(Task Force on National Greenhouse

GasInventions,TFI)

國家溫室氣體清冊特別小組負責執行國家溫室氣體清冊計畫(IPCC National GreenhouseGas Inventories Programme,IPCC-NGGIP),發展為國際認同之估算國 家溫室氣體清冊的方法。IPCC-NGGIP 的技術支援單位(The Technical Support Unit ) 於 1999 年 在 日 本 成 立 全 球 環 境 戰 略 研 究 所 (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Strategies,IGES),接管 IPCC-NGGIP 的工作。

貳、IPCC 的四次評估報告

一、第ㄧ次評估報告(IPCC First Assessment Report 1990)

1990 年 IPCC 完成第一次評估報告,在聯合國大會的氣候變化聯合國組織會 議(UNFCCC)中建立國際間咨詢會議,促使聯合國大會作出制定《聯合國氣候 變化綱要公約》的決定,公約於 1994 年 3 月生效,並在公約中提出氣候變化課 題的整個政策架構,經由對氣候變化原因的知識與狀況,實施定期評估可能的衝 擊並選擇反應策略。

二、第二次評估報告(IPCC Second Assessment Report:Climate

Change 1995)

在1995 年的氣候變化第二次評估報告中,提出關鍵性的諮詢,並影響了 1997

年《京都議定書》的產生,報告中的評估內容更是作為議定書中減量的科學根據。

三、第三次評估報告(IPCC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01)

從1995 年開始,IPCC 將焦點集中在新的發現並開始重視區域尺度及非英語 系國家的論文。第三次評估報告收集自 1995 年起各項氣候變遷最新科學發現,

並將研究範圍涵蓋區域性和全球性尺度,報告指出人類溫室氣體排放與全球溫度 變化具有緊密關係,為避免人類與生態系統的傷害,應於 2100 年將全球溫度上 升控制在 2℃以內,這份報告奠立全球本世紀溫室氣體減緩與調適政策規劃基 礎。評估報告的公佈,使得在公約談判中增加了「研究與系統觀測」、「氣候變化 的影響、脆弱性和適應工作所涉及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方面內容」以及「減 緩措施所涉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方面內容」等3 個新的常設議題,其他主 要發現包括:

(一)、過去50 年的暖化經驗是由於人類活動所引起的;

(二)、1990 年代是這個世紀最溫暖的 10 年;

(三)、自18 世紀中葉至今二氧化碳濃度已經提高 31%;

(四)、從1990 年至 2100 年預測地球表面溫度將增加 1.4 至 5.8 %,(比 SAR 預測還高);

(五)、預測水蒸汽和降雨量將提高;更劇烈的降雨事件可能涵蓋北半球中、

高緯度的許多土地上;

(六)、預測1990 年至 2100 年海平面上升 0.09 至 0.88 公尺;

(七)、預期未來亞洲和非洲農業生產力將降低;

(八)、一些區域發生水資源短缺;南歐發生嚴重的乾旱;

(九)、美國東岸面臨更強的暴風雨和沿岸侵蝕;

(十)、各種如瘧疾的傳染性疾病可能增加;

(十一)、小島國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開發中國家將最難調適氣候變化;

(十二)、森林和農業對碳固化的貢獻;

(十三)、控制排放的可行技術、工業和能源部門未來推廣清潔能源的採行步 驟;

(十四)、達成排放減量的成本有效和無悔29政策;為減緩氣候變化應克服的 政治、文化、制度障礙方式。

四、第四次評估報告(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07)

第四次評估報告不但建立在前三版的研究基礎上,更援引了最近六年來的大 量觀測資料,進行了更複雜的分析及更精進的模擬,並廣泛地探索了尚未確知的 領域,因而提高了評估的信度。相對於前三份報告,此次報告提出比較確定的看 法,在國內外各個層面,舉凡一般大眾、媒體、社會經濟、生態、公共衛生與大 氣科學領域皆引起廣大的回響,第四次評估報告也普遍被視為 2012 年之後國際 溫室氣體減量工作及談判上的科學基礎。其中內容涵蓋了:人類活動及自然變異 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機制;已觀察到的氣候變遷;氣候營力及歸因以及對未來氣候 的預測。

評估報告中認為人為溫室效應已經造成 20 世紀中葉以來的顯著暖化,並預 估21 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 1.1°C-6.4°C。報告引用經過同行評估的最新 的科研資料指出,氣候變暖的趨勢正在加快,表現的形式包括極端氣溫天氣的增 多、空氣移動(風)出現新的模式、一些地區乾旱加重、冰川融化、冰蓋萎縮、

全球海平面上升等等。評估報告中的重點尚包括:

(一)、氣候改變對動物、植物和水有直接的影響;

(二)、數億非洲人缺水;

(三)、南亞和中亞穀物收成下跌30%;

(四)、一些非洲國家的農業產量減少50%;

(五)、高達30%的動植物瀕臨絕種;

(六)、冰川覆蓋率減少,造成水源短缺,

(七)、證實南極與格陵蘭大量融化,造成了海平面的上升;

(八)、氣候變暖將導致數十億人面臨逐步嚴重的缺糧、缺水和洪水泛濫;

(九)、貧窮國家的人民在氣候變化過程中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不過發達國

29 指一個國家在因應氣候變遷時,衡諸國際互動的步調與本國特有狀況,所採取的適宜策略,該 措施除可減緩溫室效益外,亦存在相關邊際效益。例如:節約能源可為後代子孫保育有限資源;推 廣使用乾淨能源減少空氣污染物排放,改善區域性空氣品質;植樹造林可改善地區性微氣象形態、

防止土壤侵蝕、減少季節性水患發生機率等或是多走路、少開車、隨手關燈等節能減碳的行為。

家的人民也會受到惡劣影響。

IPCC 亦在此報告中提出未來各部門的重要科技發展與政策措施建議,無論 是在能源、運輸、住商或工業任一部門,提升能源效率仍是最優先與重要的因應 策略。

小結

IPCC分別於1991年、1995年、2001年以及2007年發佈了四次氣候變遷評估報 告;第一次評估報告的公布促使聯合國大會作出制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的決定,公約於1994年3月生效;第二次評估報告為《京都議定書》的形成起了重 要推動作用;第三次評估報告的公佈,在公約談判中增加「研究與系統觀測」、「氣 候變化的影響、脆弱性和適應工作所涉及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方面內容」

以及「減緩措施所涉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方面內容」等三個新的常設議題;

第四次評估報告,在國際社會影起廣大迴響,被視為2012年之後國際溫室氣體減 量工作及談判上的科學基礎。

由IPCC四次評估報告內容重點可知,若依現有程度繼續排放溫室氣體,很快 的地球就會面臨比20世紀更嚴重的暖化現象,減量工作即使成效可能無法在短期 之內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且隨著全球氣候繼續變遷,其需花費的調適其成本也將 越來越高,但減排工作刻不容緩一定要立即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