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影響 之研究─以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影響 之研究─以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郭昭佑博士. 政 治 大 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影響 立. ‧ 國. 學. 之研究─以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 Self-Concep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Nat. sit. y.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vidence from the Fifth. al. er. io.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n. in C New Taipei Cityn i v. hengchi U. 研究生:蕭雅如撰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3)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教 育 學 系 君所撰 之碩 士 學位論 文. 蕭雅 如. 國小學生 家庭 社 經地位 與 自我概 念對 學 業成就影 響 之 研 究一 以新 北 市 國小 高年 級 學 生為例 業經 本委 員會審議 通過.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ˇ皇. 論 文考 試委 員會 主席. 委員. y. Nat. sit. n. al. er. io. 磁 弱尤 Ch. engchi. i Un. 指 導教授. v. 唎 此. 系 主 任. 中 華 民 國. oㄋ {. 年. 月. 〔U. 日.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5) 謝誌 終於走到了這一天,要提筆寫謝誌時。 原先以為難以按耐的興奮心情,會讓感謝詞有如滔滔江水般湧出,殊不知 那些文字卻如同綁上巨石般,不斷往心底最深處沉,我想,這大概也是一種近鄉 情怯吧! 兩年研究生活快速的從未停下腳步,卻也充實的滿載而歸。感謝所有師長 們的諄諄教誨,尤其是指導教授郭昭佑老師,謝謝老師一路上的循循善誘,提點 我要朝著標的勇往直前;謝謝吳政達老師在課業及研究上的砥礪琢磨,增進我的. 治 政 專業能力;謝謝閻自安老師悉心的審閱論文,給予最寶貴的建議。謝謝所有協助 大 立 發放問卷的老師,有你們的幫忙,才得以完成這本論文。 ‧ 國. 學. 謝謝闕金治助教在生活上的照料,總是與我們分享美食,使身心都獲得滿. ‧. 足;謝謝教碩 100 的同窗好友:薇欣、懿惠、羽筑、伊瑩、曉安、佳茹、MOMO、. sit. y. Nat. 嘉年、爰珏,很開心碩班生活有你們相伴;特別要感謝欣怡,和妳一同寫論文、. io. al. er. 準備教甄是最踏實的時光;感謝珮涵,做我最好的楷模,在我失去信心時,鼓勵. iv n C hengchi U 發的資料夾;感謝亞文,每一次的懂我、陪伴著我,有妳在真好。 n. 著我、支持著我;感謝澎澎,在我論文焦頭爛額、發燒生病時,幫忙我換問卷要. 還有一大群的教政夥伴,謝謝雅婷、恩冕當我最好的求助站,幫我指點迷 津,生活大小事有你們分享著,一點都不孤獨;謝謝佳芬、玉珊,在我需要幫忙 時,總是毫不吝嗇的伸出援手;謝謝大翔總是給我最穩定的力量,讓我能夠安心; 謝謝炫佑時時督促我、給我建言、還瞭解許多箇中滋味,在艱困難熬的日子中一 同嬉鬧,並成為我的快樂泉源,再一起努力完成最終目標,讓貓空歡歡傳得以順 利落幕。 謝謝兆祥學長、宗盛學長、小奎學長在論文上的指點,讓我得以解決一個 又一個的關卡;謝謝芷瑄引薦我擔任郭老師的助理,現在也才會是老師的指導學.

(6) 生;謝謝曉涵為我做最精闢的分析,讓我順利走向論文完成的階段;謝謝共同在 實小值班的辰娟、家偉學長、淑娟學姐、治堯學長,還有小公寓團的崧瑋及宇軒, 為我的研究生活開啟另一美麗扉頁。 謝謝星星總是以摯友身份接受我任性的要求,在重要節日伴我左右;謝謝 佳旻總是給我最溫暖的懷抱,讓我有個安心的避風港;謝謝室友 Elena、鄰居 Joby、 慧珍、志芸、又又、玫燁、以晨、老查、小畢、阿貓、政傑,時時關心我的論文 進度,並分享著我的喜怒哀樂。 謝謝我的家人,謝謝爸爸、媽媽、大哥、大嫂、二哥、姪女娃娃、姪子,. 政 治 大 你們,我才能無後顧之憂的拿到學位 立 ;因為有你們,我才能成為完成夢想的孩子; 謝謝你們無止盡的包容、無限量的支持、無隱藏的疼惜、無條件的呵護。因為有. ‧ 國. 學. 因為有你們,我才能過得如此幸福快樂。. 最後要謝謝我自己,達到了對自我的要求,順利用兩年的時間從政治大學. ‧. Nat. y. 教育研究所畢業,謝謝妳,蕭雅如。. n. er. io. al. sit. 人生下一站,啟程!. Ch. engchi. i Un. v. 蕭雅如. 謹誌. 井塘樓‧2013 夏.

(7) 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影響 之研究─以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影響。研 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新北市國小學生為樣本母群體,採分層隨機叢集抽樣,抽 出 20 所國小共計 740 位受試者,回收有效問卷 659 份,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性 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 行資料的分析與處理,以了解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現. 政 治 大. 況、差異情形及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的預測力。. 立. 研究結論如下:. ‧ 國. 學. 一、國小學生自我概念現況屬中上程度,以「心理自我概念」最高。. ‧. 二、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現況屬中上程度,以「國語科學業成就」最高。 三、就讀年級在整體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五年級高於六年級。. y. Nat. sit. n. al. er. io. 四、性別在英語科學業成就上有顯著差異,女性學生高於男性學生;就讀 年級在國語科及社會科學業成就上有顯著差異,六年級學生高於五年 級學生。. Ch. i Un. v. 五、家庭社經地位在國小學生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高社經地位或中社 經地位高於低社經地位。. engchi. 六、家庭社經地位在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上有顯著差異,高社經地位及中社 經地位高於低社經地位。 七、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具顯著正相關及預測效果。.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教育人 員以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關鍵字: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學業成就.

(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9)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elf-Concep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vidence from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elf-concep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 survey re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a sample of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740 students from 20 schools were selecte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nd cluster sampling. 659 valid sample data were collected, analyzed and processed with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es.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s self-concept is above average, “psychological self-concept” ranks the highest position. 2.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is above average, “Chinese academic achievement” ranks the highest position. 3. Grade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lf-concept,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fifth grade show higher performance than those in the sixth grade. 4. Gender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nglish academic achievement, female students show higher performance than male students. Grade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ociety academic achievement,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sixth grade show higher performance than those in the fifth grade. 5. Socio-economic statu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lf-concept, students who have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or intermediate socio-economic status show higher performance than those of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6. Socio-economic statu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cademic achievement, students who have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intermediate socio-economic status show higher performance than those of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7.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elf-concept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additio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elf-concept have positive direct effec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the conclusions, further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pedagogical individuals and future related study are proposed. Key words: socio-economic status, self-concept, academic achievement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1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11) 目 第一章. 次.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政 治 大. 文獻探討 ................................................................................... 11. 立. 家庭社經地位基本概念與相關研究 ..................................................... 11. 第二節. 自我概念理論與相關研究 .....................................................................22. 第三節. 學業成就意涵與相關研究 .....................................................................39. 第四節. 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 相關研究 ...........................50. ‧ 國. ‧. sit. y. Nat. n. al. er. 研究設計與實施 ....................................................................... 55. io. 第三章. 學. 第一節. i Un. v.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7. Ch. engchi. i.

(1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69. 第一節. 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現況分析 .............6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 .............75. 第三節.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國小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差異分析 .....79. 第四節. 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相關分析 .............88. 第五節. 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預測力分析 .........93. 第五章 第一節. 結論與建議 ............................................................................. 101 研究發現 ............................................................................................... 101. 第三節. 建議 ....................................................................................................... 110. ‧ 國. 學. 第二節. 政 治 大 結論 .......................................................................................................107 立. 參考文獻 ............................................................................................... 113. ‧. 壹、中文部分 .......................................................................................... 113. y. Nat. io. 問卷授權書 ............................................................................................. 125. n. al. er. 附錄一. sit. 貳、西文部分 ..........................................................................................122. 附錄二. Ch. i Un. v. 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engchi. 以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正式問卷】 ......................................126. ii.

(13) 表. 次. 表 2-1 家庭社經地位定義 .............................................12 表 2-2 家庭社經地位之相關研究 .......................................18 表 2-3 自我概念定義 ................................................. 23 表 2-4 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34 表 2-5 學業成就定義 ................................................. 39 表 2-6 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44. 政 治 大. 表 3-1 正式問卷國小學生樣本數統計表 .................................58. 立. 表 3-2 正式問卷回收情形統計表 .......................................59. ‧ 國. 學. 表 3-3 正式問卷樣本基本資料一覽表 ...................................60. ‧. 表 3-4 家庭社經地位問卷題目一覽表 ...................................62. sit. y. Nat. 表 3-5 家庭社經地位指數及等級換算方式一覽表 ......................... 63. n. al. er. io. 表 3-6 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問卷題目一覽表 ............................... 65. i Un. v. 表 4-1 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現況分析摘要表 ........................... 70. Ch. engchi. 表 4-2 國小學生自我概念現況分析摘要表 ............................... 73 表 4-3 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現況分析摘要表 ............................... 74 表 4-4 國小學生性別在自我概念之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 75 表 4-5 國小學生就讀年級在自我概念之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 76 表 4-6 國小學生性別在學業成就之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 77 表 4-7 國小學生就讀年級在學業成就之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 78 表 4-8 父親社經地位在國小學生自我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0. iii.

(14) 表 4-9 母親社經地位在國小學生自我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1 表 4-10 父親社經地位在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3 表 4-11 母親社經地位在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6 表 4-12 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 88 表 4-13 家庭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 89 表 4-14 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 90 表 4-15 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學業成就之相關摘要表 ........92 表 4-16 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整體學業成就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94. 政 治 大 表 4-17 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95 立. ‧ 國. 學. 表 4-18 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數學科學業成就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96 表 4-19 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英語科學業成就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97. ‧. 表 4-20 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自然科學業成就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98. y. Nat. n. al. er. io. sit. 表 4-21 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社會科學業成就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99. Ch. engchi. iv. i Un. v.

(15) 圖. 次. 圖 1-1 研究流程圖 .........................................................................................................6 圖 3-1 研究架構圖 .......................................................................................................56 圖 3-2 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問卷之驗證性因素分析 ...................................................6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Un. v.

(1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Un. v.

(17) 第一章. 緒論. 隨著時代變遷,臺灣取得教育的方式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便利,整體 國民的教育程度不斷向上提升;而家庭結構也逐漸由過去的單薪家庭轉變 為雙薪家庭,父母雙方都在工作的不計其數;由此可見,臺灣家庭的社經 地位是一直提高。 國小階段正值孩子建立自我概念與追求自我認同的時期,他們和家 長、師長、同學朝夕相處,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對他們而言,如何產生自. 政 治 大 生的自我概念是不容忽視的。 立. 我評價及具備較佳的自我概念也會影響其身心及課業發展,因此,國小學. ‧ 國. 學. 另一方面,社經地位的高低,會連帶影響家庭所能給予子女的各方資. 源及教育環境,社經地位愈高,子女所獲得的學習機會可能愈多。而社經. ‧. 地位的高低是否會影響孩子在校所受到的待遇?其與自我概念及學業成. sit. y. Nat. 就的關係為何?則是本研究想要探討的部分。.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闡述研究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與研究. er. io. n. 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介紹研究流程,第五節論述研究範圍與 a v 限制。. i l C n U hengchi. 第一節. 研究動機. Coleman、Campbell、Hobson、McPartland、Mood、Weinfeld 與 York 在 1966 年所發表的「教育機會均等」報告書中指出,家庭社經地位的高 低對學習的表現、學業成就所帶來的影響遠遠超過學校層面(引自徐沛 雯,2005) ,故有越來越多探討學業成就之研究,將重點放置社經地位上。 Griffin、Jayakumar、Jones 與 Allen (2010)在 1971 年至 2004 年間對黑人男 性大學新生進行抽樣,研究發現家庭社經地位愈高其學習成績就愈好。 1.

(18) 此外,許多研究是探討社經地位與休閒生活、職業興趣或健康之相 關,比較少將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此兩個變項放在一起分析,而研究者想 要瞭解家庭社經地位的高低與個體對自我的認知是否會對學業成就帶來 影響,因此,本研究以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作為研究之主 題。 Erikson(1963)指出個體 6 歲至青春期時,開始在勤奮與自卑中尋求平 衡,故此階段自我概念的發展極為重要。個體透過與他人的互動,開始產 生自我評價,並依據他人認可的模樣進行改變,進而形塑出自我人格。而 Green、Liem、Martin、Colmar、Marsh 與 McInerney(2012)的研究指出自我. 治 政 概念對學生在校的態度及表現具有顯著預測力,因此研究者想要瞭解自我 大 立 概念是否會影響學業成就。 ‧ 國. 學. 而研究者以社經地位、自我概念、學業成就為關鍵字,搜尋臺灣博碩. ‧. 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2013 年 3 月前) ,發現沒有任何研究論文探討這三. sit. y. Nat. 者的關係;進一步搜尋期刊資料,僅找到一篇相關研究,為蕭佳純在 2009. io. 生就業情形進行探討。. er. 年所發表的期刊,是以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學業表現針對大學畢業. al. n. iv n C 再者,研究者在搜集相關研究時發現,大部分的研究多為探討自我概 hengchi U. 念與偏差行為、學習適應、同儕關係或人際關係等變項的相關,較少有研 究探討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關聯;而學業成就通常都被跟學習態度或是 學習動機一起做探討。 綜合上述所言,研究者擬以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家庭社經地位 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探討。. 2.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先進行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 成就的文獻探討,並建構研究理論與架構,再進一步探討國小學生家庭社 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影響。.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影 響,並且針對研究結果提供建議。本研究期望達到之目的如下:. 政 治 大 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下,國小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差異情形。 立. 一、 探討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內涵與現況。 二、. ‧ 國. 形。. 學. 三、 比較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下,國小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差異情. ‧. 四、 了解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關係。. sit. y. Nat. 五、 分析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整體預測力。. al. n. 貳、研究問題. io. 之參考。. er. 六、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教育行政機關、教育人員及後續研究. Ch. engchi. i Un. v.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影 響,依據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提出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探討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內涵與現況為 何? 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就讀年級)之國小學生自我概念之差異情 形為何? 三、分析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就讀年級)之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差異情 形為何? 3.

(20) 四、分析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低社經地位、中社經地位、高社經地位)之 國小學生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分析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低社經地位、中社經地位、高社經地位)之 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差異情形為何? 六、釐清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關係為何? 七、探究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預測力為何?. 治 政 名詞釋義 第三節 大 立. ‧ 國. 學. 為使本研究在蒐集與分析資料的過程能更加明確,並避免混淆,茲將 本研究涉及之重要名詞加以解釋如下:. ‧. sit. y. Nat. 壹、國小學生(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io. al. n. 級、六年級學生。. er. 本研究所指之國小學生係指臺灣地區新北市屬之市立國民小學五年. i Un. Ch. v. 貳、家庭社經地位(socio-economic e n g c h i status)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簡稱為社經地位,是一種指標及階級,依照教育程 度、職業類別、家庭收入、權勢聲望等將個人或團體畫分成高低不同的等 級,等級愈高及代表社經地位愈高。 本研究的「家庭社經地位」係採用林生傳(2000)修訂 Hollingshed(1957) 所設計之「兩因素的社會地位指數」(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 進行計算。依據學生在家庭社經地位量表所填答之父母親教育程度及職 業,形成社經地位指數,再將該指數區分成三個等級,由低至高依序是「低 社經地位」 、「中社經地位」 、「高社經地位」。 4.

(21) 參、自我概念(self-concept) 自我概念係指個體對自我整體性的評價,個體在環境中與外在的人、 事、物互動後,透過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及想法,進而產生對自己的知覺與 認識,並非與生俱來,而是藉由環境塑造而成,並會隨著生活經驗而改變。 本研究所指之「自我概念」是指國小學生在「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問卷」的 得分情形,包含「生理自我概念」及「心理自我概念」兩大層面。國小學 生在本量表得分愈高,代表其自我概念感受程度愈佳。. 治 肆、學業成就(academic政 achievements) 大. 立. 學業成就即是學生在學校設計正式課程與一連串教學歷程中,經由學. ‧ 國. 學. 習而獲得知識、經驗與技能,並可從課堂上表現或學業測驗中所獲得的分 數來呈現其學習成效。. ‧. 本研究所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係為受試者於 101 學年度第二學期之期. y. Nat. n. al. er. io. 行填答其成績。. sit. 中考成績,共包含國語、數學、英語、自然、社會五科,由受試的學生自. Ch. engchi. 第四節. i Un. v. 研究流程. 本研究透過圖書館資源及電子資料庫,廣泛蒐集家庭社經地位、自我 概念與學業成就之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閱讀與初步統整後,確認研究方 向與研究主題。並針對研究主題整理意涵、相關理論及相關研究,並確認 各變項的構面後,選擇適當的研究工具。正式施測後,根據數據統計進行 分析與討論,最後依據文獻探討及問卷調查的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圖 1-1 為研究流程圖: 5.

(22) 圖 1-1 研究流程圖. 蒐集文獻資料. 確定研究主題. 整理相關文獻. 學. ‧ 國. 立. 治 政 大 選擇研究工具 進行抽樣施測. ‧. n. al. 撰寫研究論文. Ch. engchi. 完成論文報告. 6. er. io. sit. y. Nat. 資料分析處理. i Un. v.

(23) 壹、準備階段 一、蒐集文獻並確認研究主題: 研究初期即探索性的廣泛閱讀與蒐集國內外文獻資料,並與指導教授 討論主題,待確定研究主題後,進行文獻的綜合整理與分析,以作為研究 的基礎。. 二、整理文獻並擬定計畫與架構: 接著閱讀相關文獻,以界定研究問題之性質與範圍,進而擬定研究計 畫。在確立研究主題及範圍後,統整及歸納相關文獻,並依據文獻整理的. 治 政 結果與指導教授討論,擬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問題、假設與架構。 大 立 ‧ 國. 學. 三、選擇研究工具:. 依據文獻探討,歸納研究層面所得之研究架構及假設,選擇所要採用. ‧. 之相關量表,並草擬施測問卷初稿。. Nat. sit. y. 四、論文計畫審查:. er. io. 完成論文計畫初步架構後,延請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進行論文計畫審. n. a. l C 查。並根據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之建議修改內容。 ni. hengchi U. v. 貳、實施階段 一、正式施測與分析: 郵寄正式問卷予受試者進行施測,並附上回郵信封,待問卷回收整理 後進行統計分析,並依據分析結果歸納數據,以利進一步討論。. 7.

(24) 參、完成階段 一、資料分析討論與撰寫論文: 根據資料分析的結果進行討論,綜合歸納研究成果,並與相關研究文 獻進行分析比較,再提出具體之結論與建議,以完成論文初稿。. 二、學位論文審查: 論文初稿完成後,延請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進行學位論文審查,並提 供建議以進行內容之修改。. 政 治 大 依據指導教授與口試委員之意見修正內容,完成本研究論文。 立. 三、完成論文:. 研究範圍與限制. ‧. ‧ 國. 學. 第五節. y. Nat. io. sit. 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以及研究過程之實際考量,研究有其範圍與現. n. al. er. 制,茲將本研究所訂定的研究範圍與限制分述如下:. 壹、研究範圍. Ch. engchi. i Un. v.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 101 學年度新北市之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 進行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 二、研究區域 本研究區域為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屬(或管轄)之國民小學為範圍, 五、六年級學生共計 83, 942 名(教育部,2013) 。. 8.

(25)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為「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影響之研 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影響,其 主要內容變項包含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和學業成就三個部分,同時考 驗不同背景變項在自我概念和學業成就間的差異情形,及不同家庭社經地 位在自我概念和學業成就間的差異情形,主要內容變項的構面說明如下: (一)背景變項:為國小學生人口變項(性別、就讀年級)。 (二)家庭社經地位:包含「父親的教育程度」 、「母親的教育程度」 、. 政 治 大 (三)自我概念:包含「生理自我概念」及「心理自我概念」 。 立 「父親的職業」與「母親的職業」。. ‧ 國. 學. (四)學業成就:包括「國語科學業成就」 、「數學科學業成就」、 「英語科學業成就」、 「自然科學業成就」與「社會科學業成就」。. ‧. 貳、研究限制. y. Nat. sit.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現況. er. io. 與內涵,並分析三者之相關與影響,故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以力求研. n. a. v. l C 究結果趨於完整與客觀。但受限於國內相關研究資料不足,人文現象之複 ni 雜,因此仍有下列之限制:. hengchi U. 一、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為自變項,探討其對學業成就之影 響,然而綜觀國內外有關家庭社經地位的相關研究,雖有研究將家庭收入 層面納入討論,但因國小學生較無法確切瞭解家庭收入,多數國人亦認為 家庭收入較為隱私而不願透露,因此研究者未將之納入;此外,本研究係 採用林生傳(2000)修訂 Hollingshed(1957)所設計之「兩因素的社會地位 指數」 (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其只計算父母親的教育程度 9.

(26) 及職業,故本研究僅針對父母的教育程度及父母的職業進行調查。 另一方面,本研究之自我概念問卷係採用林憶芝(2009)所編製之「國 小學童自我概念量表」,該量表共包含四個構面,但研究者經檢視各題項 後,發現家庭自我概念及學校自我概念的題項較無法表達本研究的自我概 念,故僅採用「生理自我概念」及「心理自我概念」兩構面進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由於時間與經費有限,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利用自陳式量表為測 量工具。然而受試者在填答問卷時,可能受到其個人認知、情緒、判斷等. 政 治 大 填答問卷時心中有所保留,致使出現不符實際之填答;因此,在內容分析 立 主客觀因素,或是其他外部因素(如社會期許、防衛心態等)的影響,在. ‧ 國. 學. 或結果之解釋上,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誤差。. 三、研究結果推論的限制. ‧. 本研究囿於時間、人力及物力等主客觀因素,因此僅以新北市國小學. y. Nat. sit. 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推論至新北市以外地區或其他各層級學. er. io. 校學生,尚待進一步驗證。此外,本研究的抽樣雖然兼顧學校規模,然而. n. a. v. l C 各區域之受試者難以平均抽取,因此,在研究結果的解釋與推論上,難免 ni 受到限制。. hengchi U. 10.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之影響。藉由文 獻的整理與分析,以瞭解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的理論及相關 研究,並得以建構適當之研究架構。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探討家庭社經 地位的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自我概念的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探 討學業成就的理論與相關研究;第四節為家庭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學業成 就三者之間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治. 政 家庭社經地位基本概念與相關研究 大. 立. ‧ 國. 學. 本節針對家庭社經地位之涵義、理論進行探究,以期能夠理解家庭社經 地位之概念,並透過相關研究的整理與分析,進而瞭解近幾年研究之脈絡。. ‧. 本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家庭社經地位之意涵;第二部分為家庭社經. Nat. sit. y. 地位之相關理論;第三部分為家庭社經地位之相關研究。. n. al. er. io. 壹、家庭社經地位之意涵. iv. n 家庭為人最早接觸到的社會組織,家庭所提供的資源都將將會影響個人 C hengchi U. 未來的發展,在教育領域中,社經地位是常被研究的背景變項,且時常以此 來預測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就表現。而社經地位高低的畫分,則時常用父母教 育程度、父母職業類別及家庭收入三個指標變項來作為區分標準。. 一、家庭社經地位的定義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簡稱為社經地位,也可 以稱作社經背景、社經階級、社會階級或社會地位(楊國樞,1986)。社經 地位為家庭在社會中的階層位置,依照學歷、財富、聲望而形成高低不同等. 11.

(28) 級的社會群體(陳奎憙,2006) 。Kohn 則認為,社經地位代表一種階層差異, 是反映個體在社會中所擁有的權力、權利與權威(引自林婉惠,2012)。研 究者整理相關社經地位之定義,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家庭社經地位定義 研究者(年代). 定 義 社經地位即代表個人在社會上所擁有的社會及經濟地. 林清江(1981). 位。 社經地位包含種族、文化、宗教、地位、經濟、管教. 簡茂發(1984). 態度、親子關係及家庭大小等因素,並由這些因素決. 治 政 大 社經地位的位置是由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類別、所 立 得差異及家庭大小來決定。 定社經地位的位置。. Bati(1995). 學. Emda 與. 社經地位是一種指標,能指出個人在社會結構中的位 置。. ‧. ‧ 國. 陳麗珠(1993). 著重探究個人在社會上的地位。. Nat. 與 Moss(1997). y. Krieger、 Williams 社經地位是一個包括資源與聲望的整合性指標,且其. io. a. er. 是以上類別的總和,通常以此作為個體在客觀階級位. n. 徐沛雯(2005). sit. 社經地位是指教育、職業、收入、性別、種族等,或. i Un. l 置的代表。 宋莉萱(2006) 賴清標(2009) 蘇哲正(2011). Ch. v. engchi 社經地位是一套制度,依照財產、聲望、權利、特權 等標準,將個人、團體的地位畫分成高低不同的等級。 社經地位是一種標準,用個人或團體在社會中的地位 來衡量。 社經地位是在探究個人在社會上的位置,是一個包含 資源與聲望的整合性指標。.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12.

(29) 綜合上述多位研究者所言,家庭社經地位為一種指標及階級,其包含種 族、職業、教育程度、經濟收入、文化水準等類別;並在社會階層中,依據 這些類別將個人或團體區分成高低不同的等級。. 二、家庭社經地位的內涵 社經地位包含種族、文化、宗教、地位、經濟、管教態度、親子關係及 家庭大小等類別,本研究雖僅以父母教育程度及父母職業作為測量家庭社經 地位的指標變項,但父母的職業將會影響家庭的收入,故本研究在文獻探討 的部分,將針對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及家庭收入進行探討,並分析其相 關研究。 (一)父母教育程度. 立. 政 治 大. 有研究指出若父母受過高等教育,他們的社經地位較高,對子女的發展. ‧ 國. 學. 也較重視,比起受過一般教育的父母,他們願意花較多的時間陪伴子女學習. ‧. (Powell,1990)。. sit. y. Nat. DiMaggio 和 Mohr 研究指出將父親的教育程度區分成三個自變項:高中 以下、高中職畢業者、大學畢業者,並以三個依變項:男性學生完成大學、. er. io. 完成研究所、教育成就進行分析。而女性學生樣本也以同樣的自變項、依變 a. n. iv l C n 項進行分析可發現:對男性學生樣本而言,父親擁有高中職以下的教育程度 hengchi U 會影響三個依變項;但對女性學生樣本而言,則是父親擁有高中職的教育程 度則會影響三個依變項。由此可見,父親的教育程度愈高將會對女性學生的 教育愈加重視(引自張芳全,2006)。 葉淑華(2009)研究結果顯示家庭資源、家長教育程度對教育素養有直 接正向顯著影響,此表示社經地位愈好,教育素養則愈好;其研究更加指出, 社經地位中的「家長教育程度」對教育素養的影響大於家庭資源。 父親或母親的教育程度不同,也會對子女的學業成就產生顯著差異,且. 13.

(30) 家長教育程度愈高,子女的學業成就表現也愈高(何秋蓮,2008;林婉惠, 2012;葉淑貞,2009)。 從上面的研究可發現,父母的教育程度愈高,能供給子女的學習資源 就愈多,也愈能幫助子女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因此其子女的學業成就表現相 對較佳。我們得知家庭社經地位中,父母教育程度和子女的學業成就具有顯 著正相關。. (二)父母職業 有研究顯示,不同職業類別的家長,會有不同的親職分工行為,中產階. 政 治 大. 級比起勞工階級的父母會花較多時間與心力在子女教養上,使其子女學習成. 立. 就較高。由此可知,家長的職業水準與其子女的學業成就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 國. 學. (林震雯,1992;陳富美、利翠珊,2004;黃富順,1974) 。 張貴琳(2010)研究指出,父親的職業水準為影響學生學科素養表現的. ‧. 重要關鍵。另有研究發現家長職業的不同,會導致其子女在英語學業成就上. y. Nat. io. sit. 的不同。陳怡如(2007)研究發現,公教人員與專業人士因能提供較好的社. er. 會資本、財務資本及補習資源,其子女的英語成就高於藍領階級的子女。. n. a. v. l C 上述研究指出,父母的職業類別,會影響其陪伴子女的時間,在提供給子女 ni. hengchi U. 的教育資源上也會因此有所不同,進而影響孩子的學業表現。由此可得知社 經地位中,父母職業和子女的學業成就具有很大的關連性。. (三)家庭收入 許修龍(2007)針對嘉義縣國中三年級的學生進行研究,發現家庭財務 資本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力大於社會資本及文化資本。意指儘管家長讓子 女參與許多文化課程,對子女學業成績的提升力不及有充裕的財務資本,能 提供較多補習機會及良好學習環境者。. 14.

(31) 蘇哲正(2011)研究指出家庭收入愈高,能提供給子女的資源就愈多, 不論有形或無形的資源,都將對子女產生影響,進而使子女更有自信,產生 高的自我概念及自身期望。 何秋蓮(2011)以國中生為對象,進行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 期望對學業影響之研究發現,家庭收入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達顯著差異, 家庭收入愈高,學生學業成就表現就愈好。 透過上述研究可發現,家庭收入的高低,會影響家庭能供給子女的教育 資源,如學習環境、書籍、補習機會等,進而影響子女的學業成就表現;而 家庭財務資本愈豐厚的學生,其受教育的年數也可能越長。. 治. 貳、影響社經地位之因素政. 立. 大. 不 同的學者依照不同的定 義方 式, 將社 經地 位分 成不 同的 概念 ,. ‧ 國. 學. Coleman(1988)認為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以及財. ‧. 務資本(economic capital)三種資本為影響教育成就的家庭因素。而研究者採. sit. y. Nat. 用此三個資本概念,作為對社經地位理論的探討,分別說明如下:. a. er. io. 一、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n. Coleman 指出社會資本是建立在人與人的互動之中,且著重關係層面, iv l. n U i e h ngc 是個人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與他人所產生的社會網絡關係。個人與社會的連. Ch. 結愈多、關係愈密切,則愈有助於目標的達成。社會資本可視為一種個人資 本財,其有助於學生的認知及社會發展,擁有較佳社會資本的學生,易於與 父母、教師、同儕產生良好的互動與合作,也會更容易獲得學習機會(引自 李敦仁,2007;張貴琳,2010 )。 社會資本包含二個層面,一為家庭內社會資本,另一為家庭外社會資 本。家庭內社會資本包括家庭關係、家庭結構、家中財力、父母參與、父母 期望、子女數目;家庭外社會資本包括親師關係、師生關係、同儕關係、社 區鄰里關係(郭春悅,2006) 。. 15.

(32) 社會資本會影響家庭與外在社會的連結,若家庭的社會資本高,且與社 會具有高度相關,則愈有利於家庭資源的擴展,也更能使子女受益。同時, 社會資本也是影響子女學業成就的要素之一,徐嘉慧(2008)研究指出,國 小學童的家庭社會資本與英語學業成就為正相關,對學業成就具有影響力。. 二、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 法國社會學家 Bourdieu 提出文化資本概念,認為父母的文化背景與子 女的學業表現具有直接關連性。文化資本是指人們對於上層精緻文化所瞭解 的程度,可分為三種型式:客觀化(objectified)、形體化(embodied)及制度化. 治 政 大 (institutionalized),以下分別說明這三種型式(李文益、黃毅志,2004;周新 立. 富,2008;張貴琳,2010;楊曙戎,2010;葉淑華,2009;Bourdieu, 1986):. ‧ 國. 學. (一)客觀化(objectified). ‧. 客觀化(objectified)的文化資本,是指在具體化關係中,將文化商品以有. sit. y. Nat. 形的方式外顯出來,可藉由經濟活動取得,又稱具體化文化資本,例如藝術 品、傢具、設備、服飾、圖書等,是屬於可累積的文化資本。. er. io. 甲、形體化(embodied)a. n. iv l C n 形體化(embodied)的文化資本,是指經過學習而內化的文化素養,無法 hengchi U. 透過交換、購買等行為傳遞,是個人長久以來所養成的習性,又稱精緻文化 資本,例如個人的知識語言、談吐風格、行為舉止、生活習慣、藝術品味等 文化素養。 乙、制度化(institutionalized) 制度化(institutionalized)的文化資本,是指經由合法性的制度所接受及認 可的教育資格,因受到法律的保障,其為一種獲得保證的資本制度,例如學 歷、資格。. 16.

(33) 徐沛雯(2005)研究指出,文化資本與教育成就的相關為.40,換言之 擁有愈高文化資本的個體,其教育成就也會愈高。Turmo(2004)認為客觀化 的文化資本會對孩子的家庭生活帶來影響,形體化的文化資本會影響學校生 活師長對學生的評價,而制度化的文化資本可能會受到父母的教育經驗影 響。此即說明了上述三種形式的文化資本,皆和孩子的學習表現息息相關, 當孩子獲得這些文化資本時,代表其父母願意投資在孩子身上,進而推論出 這些孩子將有較佳的學業成就。. 三、財務資本(economic capital). 治 政 大 Coleman 的財務資本是指物質資源的部分,通常是以家庭的收入、財富 立. 或所能提供的物品多寡,來衡量其標準;透過財務資本的運用,提供良好的. ‧ 國. 學. 教育環境及學習素材給子女,以利子女學習。家庭的財務資本與父母的職業. ‧. 及教育程度具有相關,財務資本愈高的家庭,將能提供愈多學習取得的機. y. sit. io. n. al. er. 傑,2011) 。. Nat. 會,此也將影響子女的受教年限(引自張貴琳,2010;葉淑華,2009;劉俊. Ch. 參、家庭社經地位之相關研究 engchi. i Un. v. 研究者以「社經地位」為關鍵字搜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2013 年 3 月前) ,共搜尋出 135 筆的相關論文,茲以近年或引用次數較多以及與 本研究相關度較高的研究進行分析與討論。並依研究者、年代、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結果整理如表 2-2:. 17.

(34) 表 2-2 家庭社經地位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年代) 國小家長社經 地位與學生家 宋莉萱 庭 教 育 投 資 之 國小學生家長 (2006) 探討─以嘉義縣 國小為例. 研究結果 家長社經地位與家庭教育投資費用有 相關,且社經地位愈高,對家庭教育 投資的費用也愈高。. 1.國小高年級學生社經地位與父母參 與具有相關。 2.國小高年級學生社經地位與師生互 動具有 相關。 1.不同媽媽職業類別其子女在生活適 應有顯著差異,第三類職業類別(半 台北市幼兒家 專業人員、一般公務人員)顯著高於 庭 之 社 經 地 第二類職業類別(技術工人) 。 蔡麗霜 位、文化資本及 幼兒家長 2.幼兒家庭的社經地位(雙親教育程 (2007) 其子女生活適 度、雙親職業、雙親每月平均收入) 應之研究 與動態的文化資本對於幼兒生活適應 有正向顯著影響,靜態文化資本則對 生活適應沒有顯著影響。 國 小 學 童 補 1.父親職業等級愈高,兒童放學後與 al i v 、才藝補習項數愈高。 張朝鈞 習、家庭結構、 寒暑期補習機率 n C 國小學生 h e n g c h2.父親及母親教育程度愈高,兒童才 i U (2008) 社 經 地 位 與 城 鄉比較之研究 藝補習項數亦愈多。 1.父母教育程度和父親的職業,均對 學童的學業表現有相當的正面影響。 2.社會適應、學業表現與學業自我概 社經地位與教 念彼此間是互惠的,亦即每個依變項 邵莉淓 養 行 為 對 國 小 都對另外兩個依變項有正面的影響。 國小學生 (2009) 學 童 表 現 的 影 3.母親為低階職業的學童有著相對較 響 低的學業表現。 國小高年級學 梁嘉真 生社經地位、父 國小學生 (2006) 母 參 與 與 師 生 互動之研究.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續下頁). 18.

(35)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臺灣南部地區 國中生的社經 黃春太 地 位 、 社 會 資 國中學生 (2009) 本、生活型態與 幸福感之研究 家 庭 社 經 地 位、家長閱讀態 度與個人閱讀 彭湘婷 特 質 對 閱 讀 成 國小學生 (2009) 就之影響─以 PIRLS 2006 臺 灣為例. 立. 研究結果 1.父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與研究 對象社會資本有顯著差異。 2.社經地位直接影響國中生的幸福 感,亦可經由社會資本、生活型態中 介變項影響國中生的幸福感。 1.學生的家庭教育資源與家長教育程 度越佳,學生的閱讀成就越高。 2.學生的閱讀態度與自我概念越好, 其閱讀成就越高。 3.家庭教育資源與家長教育程度越 佳,學生的閱讀特質表現越好。. 政 治1.女生的社經地位愈好,科學態度愈 大. 佳,其閱讀素養較男生高。 2.男生的社經地位愈好,其科學態度 更優於女生。 3.社經地位愈好,教育素養愈好。 4.科學態度在社經地位與教育素養間 扮演中介角色,同時社經地位愈好、 科學態度愈佳,學生的教育素養愈好。. ‧. ‧ 國. 學. 社經地位與科 學態度對教育 葉淑華 素 養 之 影 響 — 國中學生 (2009) 以 PISA 2006 臺 灣樣本為例. sit. y. Nat. n. er. io. 台灣高中職生 社經地位、母子 a 1.台灣高中職生社經地位愈高母子依 iv 依附、師生互動 l C n 楊曙戎 高中職學生與 h e n g c h附關係愈好。 i U 與偏差行為相 (2010) 家長 2.台灣高中職生母子依附與師生互動 關之研究─以 愈佳,偏差行為表現頻率愈少。 TEPS 資料庫為 例 社經地位、家庭 資源、早期閱讀 胡千惠 活 動 與 學 生 閱 國小學生與 (2011) 讀 態 度 對 閱 讀 家長 素養之影響. 生活社經地位愈高,閱讀素養愈佳。. (續下頁). 19.

(36)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性別、是否為獨 生子女、學業成 績表現、家庭社 劉秀女 經 地 位 與 國 小 國小學生 (2012) 六 年 級 學 童 職 業興趣之研究─ 以台中市某國 小為例. 研究結果. 國小六年級學童的六種職業興趣類型 因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父母親教 育程度、父親職業類型及家庭社經地 位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政 治 大 不盡相同,故也產生不同研究結果。玆將相關研究內容,分別以研究對象、 立 從表 2-2 可發現過去探討社經地位之相關研究,其研究主題及研究對象. ‧ 國. 一、依研究對象而言. 學. 研究重點二方面進行探討,整理說明如下:. ‧. 研究對象多以國小學生為主(邵莉淓,2009;胡千惠,2011;張朝鈞,. Nat. sit. y. 2008;梁嘉真,2006;彭湘婷,2009;劉秀女,2012),共 6 筆,其中胡千. a. er. io. 惠(2011)的研究對象還包含學生家長;研究對象為國中學生者次之(黃春. n. 太,2009;葉淑華,2009) ,共 iv l 3 筆;接者為高中職學生與其家長(楊曙戎,. n U i e h ngc 2010),共 1 筆。而宋莉萱(2006)是以國小學生家長作為研究對象,蔡麗. Ch. 霜(2007)則是以幼兒家長作為研究對象。. 二、依研究結果而言 (一)家庭層面與社經地位 以所投入的家庭教育資源來說,家庭社經地位愈高,所投入的資源或成 本也就越高(宋莉萱,2006;張朝鈞,2008;蔡麗霜,2007) ;而梁嘉真(2006) 的研究則指出,高年級學生社經地位與父母參與具有相關;楊曙戎(2010) 的研究則發現,高中職生社經地位愈高,其母子依附關係就愈好。. 20.

(37) (二)學業層面與社經地位 邵莉淓(2009)的研究指出社經地位對學生的學業表現具有正面影響, 且高社經地位的顯著性高於中、低社經地位。. (三)閱讀層面與社經地位 就社經地位與閱讀的關係而言,研究均指出社經地位愈高,則閱讀素養 或成就愈佳(胡千惠,2011;彭湘婷,2009;葉淑華,2009)。. (四)幸福感與社經地位. 政 治 大. 黃春太(2009)研究指出,社經地位可直接會透過中介變項影響國中生. 立. 的幸福感。. ‧ 國. 學. (五)其他層面與社經地位. ‧. 在其他層面而言,梁嘉真(2006)研究指出社經地位與師生互動具有相. y. Nat. io. sit. 關;蔡麗霜(2007)發現母親的職業類別對幼兒在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差異;. er. 劉秀女(2012)研究發現,國小六年級學童的六種職業興趣類型會因家庭社. n. a. l C 經地位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hengchi. i Un. v. 綜合以上的研究結果可發現,家庭社經地位的高低對家庭所能提供的資 源、學業成就、與他人互動、生活適應等確實會帶來影響,研究者從中找尋 主要研究方向,欲進一步探究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 的影響。. 21.

(38) 第二節. 自我概念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主要在闡述自我概念之涵義、理論與相關研究進行探討,透過文獻 分析與歸納,來探討研究之主題。本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自我概念 之意涵;第二部分為自我概念之相關理論;第三部分為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壹、自我概念之意涵 自我概念為個人和外在環境接觸後,對內在自我所產生的主觀感受或看 法,而這些對自我的想法,又將展露在個人外在行為表現上。對正在發展階 段的國小學生來說,自我概念的形成尤其重要,無論是與家人、師長或是同. 政 治 大. 儕的互動,都會對他們的人生發展帶來影響,此時期更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關. 立. 學. ‧ 國. 鍵之一。. 一、自我概念的定義. ‧. 美國心理學家 William James 於 1890 年提出自我概念,他將自我定義為. sit. y. Nat. 自己所知覺、感受與思想為一個人者。其包含了「客體我」 (Me)及「主體. er. io. 我」 (I)二部分,客體我是指被認知的客體(self as known),由物質我、社會. n. a 我及精神我所組成,即個體能像對其他認知對象般地看待自己,而產生想 v. i l C n U h e n g c h i as knower),指個體能思考、 法、情感及態度;主體我則是認知的主體(self 感受與知覺,具有自我意識(引自郭為藩,1996)。 張春興(2007)於《張氏心理學辭典》中指出,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己 多方面知覺的總和,其中包括個人對自己各方面如個性、能力、興趣的了解, 個人和周圍人、事、物的關係,個人對事物處理的經驗,以及對生活目標的 認識與評價等。研究者將相關自我概念定義整理如表 2-3 所示:. 22.

(39) 表 2-3 自我概念定義 研究者(年代). 定 義 以「鏡中自我」(looking glass-self)的概念說明他人如同鏡子. Cooley(1902). 般,會反映出個人行為。而自我概念是個體與他人互動之 後,想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同時也想像他人對此形象 的評估,進而產生的自我評價。 自我概念是個體在不同的環境中,透過他人對自我的態度及. Mead(1934). 反應,而產生對自己的知覺,換言之,自我概念是個體經由 與他人的互動而逐漸形成的。 以人格結構中的本我、自我及超我觀念來解釋自我概念,並. Freud(1935). 政 治 大 覺、思考與學習需求的行為結果。 立. 提出自我近似主體我(I),是現實中個體如何滿足自己知. ‧ 國. Rogers(1970). 學. 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己多方面的綜合看法,此看法包含個人 對自己能力、性格以及與其他人、事、物之關係等方面,也. ‧. 包含個人追求目標與理想的成敗經驗,及對自己的正負評 價。. Nat. y. 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的知覺與評估,其包含個人對自己能. sit. Byrne(1974). Hubner 與 Stanton(1976). Rosenberg(1979). 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所產生的知覺 ,此知覺透過個體在環 a. n. Shavelson、. er. io. 力、行為、身體及個人價值感所持有的態度、判斷與價值。. l. iv. C 境中的經驗及對經驗所做的解釋而來 U n ,特別受到個體對自己 hengchi. 行為的歸因、重要他人的評價和行為的增強物所影響,且會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進行分化。 自我概念是個體將自我當作客體思想與情感的總和,是一個 整體性的評價,包含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感覺、態度與情感。 自我概念是自己看待自我及形容自我的方式,包含了扮演不 同角色的我,如兒子、女兒、親屬、朋友,或運動場上、學. Dusek(1996). 術場上的我;然而青少年通常都用情緒、心情、動機、信念 等內在且不易被具體看見的部分形容自我。 (續下頁). 23.

(40) 研究者(年代). 定 義 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的形象及有關的人格特質所持有的 知覺與態度,個體通常能辨識其自我形象,並能表現出某種. 郭為藩(1996). 程度的喜惡拒納之態度。其不僅具有個人的主觀性,也具有 知覺的客體性。 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己的理念、情感與態度的整體看法,個. 黃德祥(2005) 體會試圖解釋自己、建立基模,以利將對自己的印象、情感 及態度組織起來。 資料來源:修改自謝慈容(2004)。國小六年級男女兒童、家庭社經地位及 自我概念對生活適應之影響:以臺中縣太平市國小兒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政 治 大 綜合多位學者所述,研究者認為自我概念是個體在環境中與外在的人、 立. ‧ 國. 學. 事、物互動後,透過他人對自我的態度及想法,進而產生對自己的知覺與認 識;換言之,自我概念是一個對自我整體性的評價,涵蓋個人對自己的看法、. ‧. 態度與情感。. sit. y. Nat. er. io. 二、自我概念的結構與內涵. n. a. iv. l C 自我概念已廣泛運用在心理學、教育學及社會學領域中,而國內外學者 n. hengchi U. 專家對其內涵的分類方式卻不盡相同,在此研究者運用二元向度、三元向度 及多元向度的方式,將各學者所提出的自我概念進行分類,茲將說明如下: (一)二元向度 Fitts 將自我概念分成外在架構及內在架構二部分,其中外在架構包含五 個層面:1.生理我(physical self):指個體對自己的身體、外貌及性方面的看 法;2.道德倫理我(moral-ethical self):指個體對自己道德、行為、品性的看 法;3.心理我(personal self):指個體對自己的人格、情緒、評價的看法;4. 家庭我(family self):指個體從家人中獲得的看法、信任感及歸屬感;5.社會. 24.

(41) 我(social self):指個體在和他人相處中所獲得的感受及價值感。內在架構包 含三個層面:1.自我認同(self-identity):指個體對自己現況的認知與了解; 2.自我滿意(self-satisfaction):指個體對於自己現況的接受與滿意程度;3.自 我行為(self-behavior):指個體在接受或拒絕自己之後,所採取的表現行為(引 自洪若和,1995;曾秋琪,1998)。 Shavelson 等人於 1976 年認為自我概念是一種階層性的架構模式,是逐 層分級化的,其在一般性自我概念(general self-concept)下分為二部分,一為 學業自我概念(academic self-concept),另一為非學業自我概念(nonacademic self-concept)。學業自我概念依學科可分為英文、歷史、數學及自然;非學. 政 治 大. 業 自 我 概 念 則 分 為 社 會 自 我 概 念 (social self-concept) 、 情 感 自 我 概 念. 立. (emotional self-concept)及身體自我概念(physical self-concept) 。而社會自我概. ‧ 國. 學. 念又下分為同情和重要人物;情感自我概念為特別情感狀態;身體自我概念 則分為身體能力及身體外貌(引自黃立婷,2006)。. ‧. James 將自我概念分成客體我(Me)及主體我(I)二部分,客體我包含 1.物. y. Nat. io. sit. 質我:指個人的身體、衣物、錢財等外在事物;2.社會我:指從他人獲得的. er. 信任、陪伴、尊重,及對自我的看法;3.精神我:指個體心裡內在的想法及. n. a. v. l C 感受。主體我則是指個體能思考、感受與知覺,具有自我意識 (引自郭為藩, ni 1996)。. hengchi U. 郭為藩(1996)從「自我的組成分析」及「動態、形式、性質的角度分 析」二個向度來分析自我概念結構。自我的組成分析包含三個層面:1.身體 我:指個體對自己生理上需求的認定;2.社會我:指個體在社會中所扮演角 色的認定;3.心理我:指個體在心理層面對某些信念、想法及價值體系的認 定。動態、形式、性質的角度分析也包括三個層面:1.投射我:指個體想像 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是一種投射於他人的自我概念;2.現象我:又稱主觀我, 是個體對自己主觀的看法及態度,是個體從自我的角度來解釋所有現象;3.. 25.

(42) 理想我:指個體想要達到的理想狀態。 張春興(2009)也將自我概念分成學業成就自我概念與非學業成就自我 概念。學業成就自我概念可分為一般學業成就、主要學科成就及特殊學科成 就;非學業成就自我概念則分為同儕關係、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及容貌健康 等。. (二)三元向度 Lawrence 認為自我概念包含三方面:1.自我形象(self-image):是指個體 認為自己本身是什麼;2.理想自我(ideal self):是指個體認為自己本身應該是. 政 治 大. 什麼;3.自尊(self-esteem):是指個體對於自己本身「是什麼」與「應該是什. 立. 麼」間的差別,亦即對自我概念評價後所產生之結果(引自顏綵思、魏麗敏,. ‧ 國. 學. 2005)。. ‧. Rosenberg 將自我概念區分為三部分:1.現在的我(the extant self):指個 人所看到的自我,包含自我概念的內容、層面、結構及界限;2.理想的我(the. y. Nat. io. sit. desired self):指個人希望看到的自我,包含承諾的、理想化的及道德化的自. er. 我意像;3.公眾的我(the presenting self):指個人呈現在別人面前的自我,其. n. a. v. l C 是為了要呈現個人的價值或達到個人的目標、為了要維護自我的自尊及一致 ni. hengchi U. 性,以及為了要呈現符合社會規範的角色(引自趙曉美,2001)。. (三)多元向度 Arkoff 認為自我概念分成四種形式:1.主觀的自我(subjective self):指個 體對自己目前的看法,會受到父母的影響;2.客觀的自我(objective self):指 個體所察覺到他人對自己的看法;3.社會的自我(social self):指個體與他人 互動後,想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4.理想的自我(ideal self):指個體希望達到 的目標及理想形象(引自葉芯慧,2010)。. 26.

(43) Hurlock 指出自我概念分為四部份:1.基本自我(thebasic self-concept): 指個體對自己能力、價值及外貌的想法與態度;2.短暫自我(the transitory self-concept):指個體認為自我是短暫的、易變動的、容易被取代的;3.社會 自我(the social self-concept):指個體用他人對自己的態度或想法來看到自 己;4.理想自我(the ideal self-concept):指個體想要達到理想自我的知覺,並 且會受到基本自我與短暫自我的影響(引自蘇哲正,2011)。 林邦傑(1986)將自我概念分成八類,並編製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分別為 生理自我、道德倫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會自我、自我認同、自 我滿意、自我行動。. 政 治 大. 莊榮俊(2002)所編製的「國民中學學生自我概念問卷」中,自我概念. 立. 可分為:1.生理自我:個體對自己身體和外貌方面的看法;2.心理自我:個. ‧ 國. 學. 體對自己性格或情緒進行的自我評估,此能反映出學生的自我價值感;3.家 庭自我:個體對自己與家人間關係的看法,此能反映學生對身為家中一份. ‧. 子,所感受到的勝任感及價值感;4.學校自我:個體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在. y. Nat. io. sit. 學校的表現;5.道德自我:個體對自我道德的控制、價值及看法。. er. 林憶芝(2009)所編製的「澎湖縣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問卷」中,將自我. n. a. v. l C 概念分為四個面向:1.生理自我:個體對外貌長相、身材外型、運動能力及 ni. hengchi U. 健康等生理方面的自我認知;2.心理自我:個體的思想信念、情感喜惡、人 格特質及自我接納等心理方面的自我認知;3.家庭自我:個體對於和家人互 動後,家人所給予的回饋,及是否被家人喜愛、信任等家庭方面的自我認知; 4.學校自我:個體在學校的社交程度、被師長或同儕接納等學校方面的自我 認知。 綜合上述,本研究將採用林憶芝(2009)的構面進行後續研究,但經檢 視各題項後,發現家庭自我概念及學校自我概念的題項較無法表達本研究的 自我概念,故僅採用「生理自我概念」及「心理自我概念」兩構面進行研究。. 27.

(44) 三、自我概念的發展歷程 自我概念並不是人一出生就擁有,是經過與外在環境的互動而逐漸形 成。關於自我概念的發展歷程,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分期方式,茲說明如下: (一)美國心理學家 Selman 於 1980 年將自我概念的發展分成五個階段(引 自溫崑明,2005): 1. 第 0 階段─自我中心期(3~6 歲) 此時期的兒童雖能辨別自己與他人屬於不同個體,但尚未發展出他人觀 點,不知道他人的觀點和自己有所不同。 2. 第一階段─主觀期(5~9 歲). 治 政 大 此時期兒童已經知道外在的行為表現和內在的感覺想法是不同的,也能區 立 分他人和自己的觀點。. ‧ 國. 學. 3. 第二階段─自省期(7~12 歲). ‧. 在此階段,兒童對自我的了解逐漸增加,並會發展出自尊與自信;在基於. sit. y. Nat. 和他人相互了解的基礎上,也會嘗試用自己的想法去預測他人的想法。 4. 第三階段─旁觀者期(10~15 歲). er. io. 此一時期開始,兒童有了第三者的認知觀點,除了能更客觀的思考與他人 a. n. iv l C n 之間的相處外,也能用第三者的眼光來省視自己。 hengchi U 5. 第四階段─能了解自我知覺的限度(12 歲~成人). 此階段為兒童進入青少年時期,個體開始了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並 且學習尊重對方想法,也能將不同的角色加以統合,對事情做全盤的考量。. 28.

(45) (二)張春興、林清山(1989)將自我概念分成三個階段的發展歷程: 1. 自我認定階段(self-identity) 指個體思考自己是誰,認定自己是誰,一歲後的幼兒通常都有自我中 心傾向,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能區分主觀我和客觀我的差別。 2. 自我評價階段(self-evaluation) 隨著與社會互動的增加,個體開始追求自我及自主,也逐漸有主觀我 及客觀我的區別,並會對自己產生價值判斷,此即個體對自我的評價。 3. 自我理想階段(self- ideal) 此階段為奠定成年自我觀的基礎,也是自我概念發展的最高階段,個. 政 治 大. 體經由認知的歷程而形成對自我的想法,並且逐漸知曉自己要成為怎樣的. 立. 人。. ‧ 國. 學. (三)郭為藩(1996)在《自我心理學》一書中,將自我概念的發展歸納成. io. y. sit. 客體化時期. Nat. 1.. ‧. 三個時期:. er. 身體我的出現嬰兒出生後第八個月至二歲為客體化時期,此時期的幼兒. n. a. v. l C 能漸漸將自身與外界客體分開,而有身體我的概念,個體也開始意識到此軀 ni. hengchi U. 體是屬於自己,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有支配感及愛護感。「安全感」為本時期 自我觀念健全發展的必要因素,若幼兒三歲前所受到的母愛不足,那麼將會 影響個體的自我觀念及人格發展。 2.. 客觀化時期 社會我的發展兒童從三歲至青春期為客觀化時期,此時期為個體社會化. 的最重要階段,透過角色的學習,內化有關的行為規範,使自我心理漸趨客 觀化,而「性別角色」為兒童最早接受的學習角色。本時期的個體受到社會 文化的影響最深,學校生活為影響個體自我概念發展的重要因素。. 29.

(46) 3.. 主觀化時期 人格我的茁壯個體從青春期至成年約十年間為主觀化時期,此時期青少. 年的發展一方面想要掙脫社會的束縛,一方面又希望展現自己的特色,因此 追求自主及自我認定為其主要特徵。本時期更是個體發展自我與整合自我概 念的重要階段,個體的自我會逐漸趨於穩定及成熟。 綜合以上學者的論述,我們可以發現自我概念是一個學習歷程,是經過 長時間發展而成的;在發展過程中,個體與周圍環境互動,並且知覺他人對 自我的看法,這些都將會影響自我概念的形成。而國小高年級學生正值轉變 為青少年時期,對他們來說此時自我概念的發展就顯得格外重要。. 治. 貳、自我概念之相關理論政. 立. 大. 論,以期能夠深入了解自我概念的意義與內涵。. ‧. 一、Cooley 自我理論. 學. ‧ 國. 自我概念的發展已歷經許多時日,在此列出不同學者有關自我概念的理. Nat. sit. y. C. H. Cooley 用社會學的觀點提出自我理論,他認為自我是由社會所生. er. io. 產出來,社會中的每件事都可以是面鏡子,都會對個人帶來影響,因此以「鏡. n. al 中自我」(looking glass-self)的概念說明他人如同鏡子般,會反映出個人行 iv. n U i e h ngc 為。自我概念的形成有三段歷程,首先為個體在與他人互動,從生物體轉變. Ch. 為社會人之後,想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接者想像他人對此形象的評 估;最後則會藉由他人的評估進而產生自我評價,或是產生自信、驕傲、謙 虛或謙卑等感受,而自我意識就是如此建立而成的(引自林幸宜,2012;賴 亞岐,2011;顏綵思、魏麗敏,2005)。 Cooley 認為自我概念是藉由與他人的互動而得知他人對自己的想法, 再給予自己評價(引自黃雅鈴,2009)。個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勢必會碰 到許多難關與考驗,面臨這些課題,個人的自我概念也將會隨之改變。. 30.

(47) 二、Mead 自我理論 G. H. Mead 認為自我是一種自我覺察及自我形象的人格概念,個體在環 境中透過與他人的互動,瞭解他人對自我的態度及反應,產生對自我的知覺 (引自葉政憲,2008)。換言之,自我概念是個體經由與他人的互動而逐漸 形成的,是一種內化過程。 Mead 的社會自我強調環境的重要,其主張個體在嬰幼兒時期與母親的 互動都將影響個體的社會化;兒童時期更是自我發展的關鍵時期,個體在與 他人互動時,他人的評價及行為都會對自我帶來影響。Mead 將兒童社會化 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引自徐沛雯,2005;葉芯慧,2010) :. 治 政 (一)模仿階段(imitation stage)(2~3 歲) 大 立. 兒童在此階段會學習與模仿他人行為,但他們並不了解模仿的意義,是. (二)遊戲階段(play stage)(4~8 歲). ‧. ‧ 國. 學. 一段社會化的準備歷程。. sit. y. Nat. 此階段對兒童而言,最重要的即是遊戲,他們在遊戲中進行各種角色扮. io. (三)比賽階段(game stage) a (8 歲以後). er. 演,並瞭解這些角色的行為及所帶來的意義,且開始具有創造力。. n. iv l C n 兒童在此時期開始進行有組織的團體遊戲,並會遵守組織規範,他們會 hengchi U. 考量所有的參與者,也會知道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及團體對自己的重要性, 兒童在此階段學習到社會認同的行為。. Mead(1934)將自我可分為主我(I)及客我(Me),主我即自然我,代表個體 具有原始的、創造性的特性;客我即社會我,指個體在經過社會化之後,所 做出符合他人期待的行為。他另一方面提出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參 照團體(reference groups)及概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s)的概念:. 31.

(48) (一)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 指個體模仿的對象,是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對於人格發展或自我評價帶 來重要影響力之人,如父母、親人及師長。 (二)參照團體(reference groups) 指會為個體帶來約束規範,或是影響個體進行自我評估的團體或組織, 如社團、球隊。 (三)概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s) 指個人在社會互動中,將他人對自己的態度或想法內在化,並懂得遵守 規範,進一步完成他人對自我的期待。. 政 治 大. 隨著個體發展階段的不同,他人、團體及社會對自我的影響力也不相同,. 立. Mead 認為能使個體產生認同者,即為重要他人或參照團體,其對自我概念. ‧ 國. 學. 的形成佔有重要影響力。. ‧ sit. y. Nat. 三、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論. E. H. Erikson 提出心理社會發展論,以自我的發展為中心思想,認為個. er. io. 體在與環境互動中,要同時滿足成長需求及達到社會要求,就會帶來心理困 a. n. iv l C n 擾,而此困擾稱為發展危機。他說明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將會產生不同的危 hengchi U. 機,按照危機性質的不同,可將人生分為八個時期,在每一階段的危機得到 化解後,才能順利發展至下一階段。其八個階段分別為:1.信任與不信任(0~1 歲);2.獨立自主與羞怯懷疑(1~3 歲) ;3.自動自發與退縮內疚(3~6 歲); 4.勤奮努力與自貶自卑(6~12 歲);5.角色認同與角色混亂(12~18 歲);6. 友愛親密與孤獨疏離(18~40 歲) ;7.生產與停滯(40~65 歲) ;8.完美與絕望 (65 歲以後)(引自張春興,2009)。. 32.

(49) 第四階段正值小學教育階段,也是正規教育的第一階段,Erikson 認為 此時期的學生若經驗到的是成功多於失敗,那麼他將養成勤奮進取的性格; 若是失敗多於成功,則會養成自卑性格。此時期的自我發展極為重要,若發 展危機未獲得化解或偏向負端,則容易阻礙個體往後的人格發展(引自張春 興,2009) 。. 四、Bandura 社會學習論 Bandura 運用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與模仿(modeling)二個概念 來說明個體獲得學習的方式。觀察學習是指個體不用實際參加活動,在旁以 旁觀者的身分觀看即可獲得學習,共有四階段:注意階段(attentional phase)、. 治 政 大 phase) 、 再 生 階 段 (reproduction 立. 保 持 階 段 (retention. phase) 及 動 機 階 段. (motivational phase);模仿則是指個體在觀察他人的行為後,向他人仿效的. ‧ 國. 學. 歷程,又可分為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綜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 sit. y. Nat. 2009)。. ‧. 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及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引自張春興,.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經由社會化學習而來,個體在與外界互動. er. io. 後獲得刺激,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及想法。在國小階段,教師及同儕扮演重 a. n. iv l C n 要角色,個體會因教師及同儕對自我的態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自我概念及 hengchi U 表現行為。. 參、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以「自我概念」為關鍵字搜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2013 年 3 月前) ,共搜尋出 827 筆的相關論文,茲以近年或引用次數較多以及與 本研究相關度較高的研究進行分析與討論。並依研究者、年代、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結果整理如表 2-4:.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the bus- related lesson plans based on the need of the students of the 3 rd to 6 th gra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remot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英文:A Study on Increasing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ctions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Using the Students at Chung Hua University Taking “Employment Market Analysis” Course as

Meanwhile, the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lie in the effects of real situated mobile learning on local cultur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ethodologically speaking, 23 student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The study found: (一) comparing with the pupils of other grades, the pupils in pupils of sixth grade in Yang-Guang Elementary School emphasized on the growth of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atus of elementary excellent teachers, strategy used and promoting factors.. A questionn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