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組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秦夢群. 博士. 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 治 政 大 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 立. ‧ 國. 學.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許聰顯. 中華民國 103 年 6 月. v.

(2) 謝辭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must begin with a single step” Lao-Tzu (604-531 B. C.) 2013 年 2 月與家人同遊洛杉磯,UCLA 校園一處水池旁的石碑上,鐫 刻了老子的這一句名言。 隨著論文完成,研究所生涯將劃下句點,也是學術研究的起點。為了 這個「起點」 , 「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的自然定律似乎提早 報到,但有機會進入政大教育學系博士班的學術殿堂,心靈是無比的豐收。 回首政大教育學院的旅途,沒有貴人們一路的提攜與扶持,論文要完成恐. 政 治 大. 怕遙遙無期。因為,無論什麼事,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需. 立. 要感謝的人很多很多……。曾有學者說,謝辭是論文中「自由度」最大的. ‧ 國. 學. 地方。然而「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再大的「自由度」仍 然無法道盡心中的感動與感謝。. ‧. 首要感謝秦夢群教授不棄,從研究主題、論文題目擬定、研究架構釐. y. Nat. sit. 清、資料蒐集到分析討論的各個階段中,因為秦教授的悉心指導與多方啟. a. er. io. 迪,逐漸構築出論文的雛形。其次,感謝林邦傑教授、林志成教授、郭昭. n. iv 佑教授與林劭仁教授,願意在百忙之中協助審閱論文,並詳細指正論文疏 l. n U engchi 漏之處,大大提升論文的可讀性。再者,感謝北北基三市協助發送問卷與. Ch. 填寫調查問卷的八百多位教育先進們,沒有您們慷慨提供資料,學術研究 無從起步。 感謝政大教育學院湯志民院長、黃炳煌教授、劉興漢教授、王鍾和教 授、董保城教授、陳木金教授以及吳政達教授等師長們的傳道、授業與解 惑,師長們除了在各自的教育專業領域獨領風騷外,對研究生的啟發,成 為完成論文的重要基石。教育系闕助教與教政所莊助教,展現母性的光輝, 引導研究生在修課、資格考以及論文口試各階段按部就班完成,對論文完 成亦功不可沒,藉此一併表達謝忱。.

(3) 同窗的砥礪與切磋,也是滋養論文的沃土。特別感謝玲玲同學的鼓勵 與鞭策,一路上因為有玲玲的「牽成」,才能按表操課完成秦夢群教授交 付的論文進度;感謝昌龍、宗盛、以希、欣儒與焜智同學,修業期間彼此 上. 下. 互助合作並進;士雄同學( 志 圓法師)在越南為建設寶剎辛苦監工之餘, 為論文隔海祝禱的情誼,亦是難以忘懷的善緣,期待他早日回臺繼續完成 學業;還有國小、國中和師專的同學──萬新知博士,是我有機會就讀碩 士班、博士班的重要推手,以及碩士班同學──基隆市中和國小的詩閔主 任,提供了 SEM 統計上的協助。同學情誼銘感在心。. 政 治 大 夥伴。因為同仁們兢兢業業的努力,讓我無須擔心工作進度而能致力論文 立. 2012 年仲夏進入瑞芳國小學務處,何其有幸遇見一群獨當一面的工作. 寫作。論文完成以後,該是我回報大家的時候了,特別是還在進修中的同. ‧ 國. 學. 仁,請放心投入學業,不論是工作還是學術研究,讓我們一起精進。. ‧. 家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依賴與支柱,感謝我的「家後」倪靜宜老師,. y. Nat. 願意收留一個臺灣社會中典型從南部到北部打拚的遊子,全心全意操持家. er. io. sit. 務,為我守護一個溫暖的家,撫育兩位可愛的女兒健康成長。雖然兩個女 兒只會搶著用我的電腦,對論文寫作的貢獻度極低,但希望我的求學歷程. n. al. C 能成為她們學習的榜樣──學不可以已。. hengchi. i n U. v. 因為寫論文才明白為什麼要「謝天」,這僅僅是 a single step …… 許聰顯. 謹誌於 NCCU 井塘樓 歲次甲午、端午.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 公民行為之關係,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首先,進行文獻探討,建立 研究架構與工具。 其次,以北北基三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透過取樣進行問. 政 治 大 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依 立. 卷調查,總計有效樣本為 802 份,分別以描述統計、t 考驗、變異數分析、. 據研究結果之分析,本研究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 國. 學. (一)目前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 ‧. 組織公民行為的程度良好。. io. er. 齡、服務年資等背景變項,具有顯著差異。. sit. y. Nat. (二)教師知覺校長分布式領導與學校組織公平的程度,在性別、年. (三)教師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程度,在服務年資、學校所在地、. al. n. v i n Ch 學校規模、校長性別以及校長服務年資等背景變項,具有顯著差異。 engchi U. (四) 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三者之間,. 具有正向的關聯。 (五)學校組織公平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預測力,高於校長分布式 領導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預測力。 (六)校長分布式領導透過學校組織公平的中介效果,正向影響教師 組織公民行為。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提供實務應用與未來研究之參 考。 關鍵字:分布式領導、組織公平、組織公民行為、分享領導.

(6)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Hsu, Tsung-Hsie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d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802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New Taipei City, and Keelung City. The data was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he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s positive. 2.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gender, age, in-service years, current position, school size and the different principal’s gender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school organizational justice. 3.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in-service years, school districts, school size, the different school principal’s gender and principal’s in-service years show significantadifferences on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iv l C behavior. n e n gprincipals’ 4. 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hamong c h i U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5. Compared with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justice is the stronger indicator for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6. The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rough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school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given above,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justice,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shared leadership. 立. 政 治 大. n. er. io. sit. y. ‧. ‧ 國. 學. Nat.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2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重要名詞釋義 ...........................................................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5 第一節 分布式領導之意涵、理論與研究 ............................................. 15 第二節 組織公平之意涵、理論與研究 ................................................. 45. 政 治 大. 第三節 組織公民行為之意涵、理論與研究 ......................................... 55. 立. 第四節 分布式領導、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研究 ................. 70. ‧ 國. 學.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7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77. ‧.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79. sit. y. Nat.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83. er. io.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98. n.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98 a v 第四章. i l C n 研究結果與討論 ............................................................................... 101 hengchi U. 第一節 校長分布式領導之現況與差異分析 ....................................... 101 第二節 學校組織公平之現況與差異分析 ........................................... 117 第三節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現況與差異分析 ................................... 132 第四節 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相關分 析............................................................................................... 146 第五節 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預測分 析............................................................................................... 154 第六節 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結構方 程模式檢定 .............................................................................. 166 i.

(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81 第一節 結論 ........................................................................................... 181 第二節 建議 ........................................................................................... 186 參考文獻 ......................................................................................................... 191 一、中文部分 ......................................................................................... 191 二、外文部分 ......................................................................................... 198 附錄 ................................................................................................................. 217 附錄一 ................................................................................................... 217 附錄二 ................................................................................................... 22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9) 表. 次. 表 2-1 傳統領導理論演進摘要表 .................................................................. 16 表 2-2 領導類型、理論與研究基礎 .............................................................. 18 表 2-3 分布式領導和傳統領導型式的差異 .................................................. 31 表 2-4 英雄式領導與分布式領導的特徵 ...................................................... 32 表 2-5 分布式領導的基本要素 ...................................................................... 39 表 2-6 分布式領導構面之歸納 ...................................................................... 42 表 2-7 工作場所中角色內與角色外行為表現摘要表 .................................. 60. 政 治 大 表 2-9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分類表 立 .................................................................. 65 表 2-8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範圍與要素 ...................................................... 62. ‧ 國. 學. 表 2-10 影響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決定因素 ................................................ 67 表 3-1 研究對象母群體數量統計 .................................................................. 79. ‧. 表 3-2 個人背景描述統計 .............................................................................. 81. sit. y. Nat. 表 3-3 學校背景描述統計 .............................................................................. 82. er. io. 表 3-4 校長分布式領導量表預試問卷 .......................................................... 86. n. 表 3-5 校長分布式領導量表第一次因素分析摘要 ...................................... 87 a v. i l C n h e n g c h i U ...................................... 89 表 3-6 校長分布式領導量表第二次因素分析摘要 表 3-7 校長分布式領導量表信度分析 .......................................................... 90 表 3-8 學校組織公平量表預試問卷 .............................................................. 90 表 3-9 學校組織公平量表因素分析摘要 ...................................................... 91 表 3-10 學校組織公平量表信度分析 ............................................................ 92 表 3-11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量表預試問卷 .................................................... 93 表 3-12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量表第一次因素分析摘要 ................................ 95 表 3-13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量表第二次因素分析摘要 ................................ 96 表 3-14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量表信度分析 .................................................... 97. iii.

(10) 表 4-1 校長分布式領導現況 ........................................................................ 102 表 4-2 不同性別教師「校長分布式領導」各向度平均數 t 考驗 ............. 103 表 4-3 不同年齡教師「校長分布式領導」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4 表 4-4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校長分布式領導」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5 表 4-5 不同現任職務教師「校長分布式領導」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6 表 4-6 不同學校所在地教師「校長分布式領導」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政 治 大 表 4-7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校長分布式領導」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立. ......................................................................................................... 107. ......................................................................................................... 108. ‧ 國. 學. 表 4-8 不同校長性別教師知覺「校長分布式領導」各向度平均數 t 考驗. ‧. ......................................................................................................... 110. sit. y. Nat. 表 4-9 不同校長服務年資「校長分布式領導」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io. er. ..........................................................................................................111 表 4-10 校長分布式領導差異分析整理摘要 .............................................. 113. al. n. v i n 表 4-11 學校組織公平現況 C .......................................................................... 117 hengchi U 表 4-12 不同性別教師「學校組織公平」各向度平均數 t 考驗 ............... 119 表 4-13 不同年齡教師「學校組織公平」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20 表 4-14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學校組織公平」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21 表 4-15 不同現任職務教師「學校組織公平」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22 表 4-16 不同學校所在地教師「學校組織公平」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23 表 4-17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學校組織公平」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iv.

(11) ......................................................................................................... 125 表 4-18 不同校長性別教師知覺「學校組織公平」各向度平均數 t 考驗126 表 4-19 不同校長服務年資「學校組織公平」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27 表 4-20 學校組織公平差異分析整理摘要 .................................................. 128 表 4-21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現況 .................................................................. 132 表 4-22 不同性別教師「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各向度平均數 t 考驗 ....... 134 表 4-23 不同年齡教師「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政 治 大 表 4-24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 立. ......................................................................................................... 134. 表 ..................................................................................................... 136. ‧ 國. 學. 表 4-25 不同現任職務教師「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 ‧. 表 ..................................................................................................... 137. y. Nat. 表 4-26 不同學校所在地教師「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 er. io. sit. 要表 ................................................................................................. 138 表 4-27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 al. n. v i n Ch 表 ..................................................................................................... 139 engchi U. 表 4-28 不同校長性別教師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各向度平均數 t 考驗 ......................................................................................................... 140 表 4-29 不同校長服務年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各向度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141 表 4-30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差異分析整理摘要 .......................................... 143 表 4-31 校長分布式領導與學校組織公平相關係數矩陣 .......................... 146 表 4-32 校長分布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相關係數矩陣 .................. 148 表 4-33 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相關係數矩陣 ...................... 149 表 4-34 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相關係數矩 v.

(12) 陣 ..................................................................................................... 151 表 4-35 校長分布式領導各面向對學校組織公平迴歸分析摘要 .............. 154 表 4-36 校長分布式領導各面向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迴歸分析摘要 ...... 155 表 4-37 學校組織公平各面向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迴歸分析摘要 .......... 156 表 4-38 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迴歸分析摘 要 ..................................................................................................... 157 表 4-39 校長分布式領導整體現況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整體現況迴歸分析 摘要 ................................................................................................. 161. 政 治 大 表 4-41 校長分布式領導與學校組織公平整體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整體迴 立. 表 4-40 校長分布式領導整體對學校組織公平整體迴歸分析摘要 .......... 161. 歸分析摘 ......................................................................................... 162. ‧ 國. 學. 表 4-42 觀察變項描述性統計 ...................................................................... 169. ‧. 表 4-43 本研究模式觀察變項之變異數共變數矩陣 .................................. 170. y. Nat. 表 4-44 本研究模式之整體適配度指標檢定標準與研究結果比較 .......... 171. er. io. sit. 表 4-45 本研究模式之比較適配度指標檢定標準與研究結果比較 .......... 172 表 4-46 本研究模式之精簡適配度指標檢定標準與研究結果比較 .......... 173. al. n. v i n C h .................................................................. 表 4-47 本研究模式之參數估計 174 engchi U 表 4-48 本研究模式之信度分析 .................................................................. 175 表 4-49 本研究模式潛在變項路徑分析之效果摘要表 .............................. 177. vi.

(13) 圖. 次. 圖 2-1 領導者為中心與網絡領導的概念比較............................................... 20 圖 2-2 新興領導理論的架構 ........................................................................... 22 圖 2-3 領導工作分享的模式 ........................................................................... 32 圖 2-4 分布式領導的概念模型 ....................................................................... 36 圖 2-5 本研究的分布式領導概念架構 ........................................................... 44 圖 2-6 商業倫理與行為科學的分野 ............................................................... 48 圖 2-7 組織公平的模型 ................................................................................... 51. 政 治 大 圖 2-9 本研究的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概念架構 ............................................... 66 立 圖 2-8 員工行為類型 ....................................................................................... 55. ‧ 國. 學. 圖 2-10 組織即社會系統模式 ......................................................................... 68 圖 2-11 校長領導影響學生學習之概念圖 ..................................................... 75. ‧.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77. sit. y. Nat. 圖 4-1 中介效果的分析路徑 ......................................................................... 160. er. io. 圖 4-2 中介效果分析的結果 ......................................................................... 163. n. 圖 4-3 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潛在變項結 a v. i l C n hengchi U 構方程模式 ........................................................................................... 167. 圖 4-4 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潛在變項結 構方程模式路徑分析 ........................................................................... 176. vii.

(14) 第一章. 緒論. 經 濟 合 作 暨 發 展 組 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每三年大規模舉行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讓全球九成重要經 濟體中逾百萬個中學生接受過評量,其指標作用愈來愈重要和明顯,也影 響了全世界的教育發展走向(賓靜蓀,2012) 。2007 年 10 月的經濟學人雜 誌(The Economist)引用 McKinsey 顧問公司的研究指出,PISA 表現優異的. 政 治 大. 國家,相同之處在於召募優秀的人才投入教師的行列(as cited in How to be. 立. top, 2007)。所以,預測學生學習的最重要關鍵因素,就在於教師的專業素. ‧ 國. 學. 質(Kaplan & Owings, 2001; Leithwood, & Riehl, 2003; Leithwood, Harris & Hopkins, 2008; Supovitz, Sirinides, & May, 2010)。同篇報導也提及南韓教育. ‧. 官員的看法:「教育系統的品質不可能超出教師的品質」。無獨有偶地,. y. Nat. sit. McClatchey(2013) 指 出,香 港(Hong Kong)、芬 蘭(Finland)與 南韓(South. a. er. io. Korea)等教育系統的優勢,就是來自於教師的專業、熱情與投入。我國正. n. iv 值推動 12 年國教之際,教育部長也直指教師是提升教育品質的關鍵(魏 l. n U e n g年提出對教師專業的期待: chi 紜鈴,2013) 。所以,Bruner 於 1996. Ch. 不管我們的教育計畫能變得多麼周密,其中一定要留個重要的位置 給教師。因為,到了最終之處,行動都只在那裡發生(引自宋文里 譯,2001:65)。. 然而美國學者過去 40 年的研究也顯示,行政領導較有效能的學校, 學生的學習成就通常較能達到理想的水準(Daly, 2009)。所以,領導是實現 優秀教育成果的關鍵因素之一(Dinham, 2005)。Bush(2009)則呼應,儘管教 師在課堂的課程與教學品質,是影響學生成就的最直接因素,但校長領導 1.

(15) 的品質,還是攸關學校整體以及學生的表現。換言之,校長的領導透過其 他的因素,間接地對學生的學習發揮影響的效用(Hallinger, 2008)。校長藉 由引導教師的專業能力成長、專業承諾以及改善工作環境等領導作為的影 響效果,就具體呈現在學生的學習表現上,(Leithwood et al., 2008)。因此, 研究者認為,教師若能積極投入與專業成長,而且展現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以不求回報的精神奉獻於教育,學校教育的品質就能有一定程度的表現。 所以,影響教師表現組織公民行為的因素以及影響的程度為何,將是本研 究所關注以及探討的焦點所在。. 政 治 大 的、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研究方法與步驟以及研究範圍與限制等,分述 立 本章闡述本研究的基本理念與架構,其內容依序包含:研究動機與目. 學.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Nat. io. (一)藉由組織公民行為強化學校辦學績效. a. sit. y. 一、研究動機. er. ‧ 國. 如下:. n. i v OCB)並不是組織正 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l. n U engchi 式規定的工作項目或是命令,而是組織成員作出更多義務之外的工作,超. Ch. 乎雇主所期待的表現,具有增進組織實際功能的效能(Robbins & Judge, 2012)。因此,表現卓越的組織,需要組織成員超乎期待的表現以及更多的 額 外 付 出 , 也 就 是 組 織 成 員 願 意 「 額 外 多 走 一 哩 路 」 (go the extra mile)(Lavelle, 2010)。Graham(1995)指出,組織成功的因素取決於組織公民 行為的展現。其他的研究也認同,當組織成員在超出組織正式定義的工作 要求之外,還能自願付出時,組織將得到最大的受益(Sharoni et al., 2012)。 例如,DiPaola、Hoy(2005)在一所高中的研究發現,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 學生標準化評量的成績具有顯著的正相關。Oplatka(2006)的研究也認為, 2.

(16)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是促進學生學習成就、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創新的支持 力量。換言之,學校組織要運作順暢以及正向發展,主要的成員──教師, 所展現的組織公民行為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Elstad, Christophersen & Turmo, 2012)。為了解釋組織與領導意涵,Wheatley(2005)提出兩種截然不 同 的 隱 喻 : 組 織 即 機 械 (organizations as machines) 、 組 織 即 生 命 系 統 (organization as living systems)。雖然「國際成功校長研究計畫」(International Successful School Principal Project, ISSPP) 案例中顯示,成功的校長都是將 學校組織視為生命系統而不是機械(Leithwood & Day, 2007)。不過,即使組 織如同機械一般的結構,也必須要潤滑(to be “oiled”)結構的組成,才能整. 政 治 大 合結構使組織功能發揮(Wheatley, 2005)。因此,不論是機械或是生命系統 立. 的隱喻,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成為學校組織重要的潤滑劑。良好的人際關係. ‧ 國. 學. 可以幫助教師減少不確定和不愉悅的感受,成為一種為學校服務的能量因. ‧. 素。當教師彼此之間、領導階層與教師之間的關係良好時,教師們的合作. y. Nat. 過程也會同時增強效果(Elstad et al., 2012)。換言之,要判斷學校運作是否. er. io. sit. 順暢、效能是否發揮,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是一項重要的指標。然而,組織 成員為什麼願意展現組織公民行為呢?Lavelle(2010)指出,之前的研究認. al. n. v i n Ch 為,原因可能來自於個人積極的工作態度,以及組織內公正與支持的社會 engchi U 交換關係(social exchange relationships)。除此之外,分析與探討影響教師組 織公民行為的因素,是否有其他更適切的觀點呢?值得加以深究。 (二)分享學校領導功能鼓勵組織成員付出 隨著法令的演進,公立中小學教師在目前學校各項委員會中,如校務 會議、教師評審委員會、教科書評選委員會和課程發展委員會等,教師代 表比例均占大多數,使得教師也能透過選擇教科書、形塑學校課程、訂定 學生評量標準、評估學生能否就讀特殊班級以及遴聘新任教師等活動,發 揮有如領導一般的影響力(Barth, 2001)。校長的領導角色已逐漸褪下英雄的 色彩,學校領導研究儼然進入後英雄式領導(post-heroic leadership)的時代 3.

(17) (蔡進雄,2004) 。Owens、Valesky(2011)回顧美國 20 世紀對領導研究的 理解時指出,組織成員是組織中重要的資源,強制命令式的領導,無法使 組織成員充分開展潛能與發揮效能。秦夢群(2010)指出,新興領導理論 強調領導者需要引導組織成員自我發展,使工作動機由交易式的利益交換, 提升至自我實現的內在層次。例如,教師領導(teacher leadership)理論認為, 教師也應該與校長共同承擔學校成敗的責任(Barth, 2001)。學校不再呈現校 長的單一領導,其他領導者也扮演影響他人改進教育實踐的角色(賴志峰, 2009a) 。因此,過去 20 年學校教學領導研究的焦點,從傳統的由上而下模. 政 治 大 (Hallinger, 2003; Spillane, Hallett, & Diamond, 2003)。同時,以被領導者為 立. 式,轉移至將領導功能分布於組織中,並與教師共同分享領導的職責. 中心(follower-centric models)的新領導模式,也挑戰以領導者為中心的英雄. ‧ 國. 學. 式領導(heroic leadership)傳統看法(Erkutlu, 2012)。賴志峰(2009a)的研究. ‧. 發現,學校行政透過分享權力與參與決策,可以營造出友善的教育環境,. y. Nat. 使得學校成員建立了密切的互動模式,工作成就感也相對提高。所以,具. er. io. sit. 有智慧的校長懂得匯集教師教學與領導的優勢,轉化為校長領導的能量 (Stronge, 2013)。Bush(2009)也指出,有效能的校長會給予資深教師及中階. al. n. v i n Ch 層的行政人員更多的支持,以促進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承諾 。因此,Duignan、 engchi U Bezzina(2006)認為,基於校長日益孤立、工作環境日益複雜以及學校操作. 技術日益模糊等三個因素,21 世紀的學校校長需要透過或使用分布式領導 (distributed leadership)或稱為分享領導(shared leadership)的觀點,重新思考 與調整發展策略、組織結構以及工作關係,使學校成為高度彈性與績效表 現的工作場域。綜上所述,藉由分布式領導使教師共同承擔學校績效責任, 是否能改造組織環境特徵以及提高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表現呢?值得深 入探討。 (三)透過學校組織公平促進學校整體效能 有一對兄弟因為分家產而產生糾紛,找上了最有智慧的所羅門王 4.

(18) (Solomon),希望他能為此事協調出兩全其美的辦法。所羅門王對哥哥說: 「就由你決定如何分財產吧!怎麼分都可以,但條件是要讓弟弟先選;相 反的,弟弟如果希望掌握分配財產的主導權,那就改由哥哥先選。」最後, 兩兄弟很快地協調出彼此都滿意的分法。以上的故事,除了提示「法律正 當程序」(due process of law)的重要性外(許聰顯,2013),也可說明個人 是否感覺到「公平」(justice)對行為的影響。因為組織成員在日常的活動中, 會不斷地定義與檢視組織環境是否公平的感覺。先前的研究認為,組織公 平 (organizational justice) 是 影 響 多 種 組 織 行 為 與 組 織 表 現 的 前 置 變 項. 政 治 大 所感受到公正與倫理知覺,所以也就成為組織心理學研究領域上一個可行 立. (antecedent)(Sharoni, et al., 2012)。同時,組織公平可以描繪個體在組織中. 的結構(Eberlin &Tatum, 2008)。Greenberg(2004)的研究發現,當領導者重. ‧ 國. 學. 視組織公平,也願意促進和追求組織公平的原則,組織成員所感受到的工. ‧. 作壓力可以降低,組織的效能也會提高。所以,不論組織的實際運作經驗. sit. y. Nat. 還是學者的研究皆顯示,設計一個公平的管理系統是組織必要的工作. io. er. (Elstad et al., 2012),而且進一步強化組織公平的議題,可以營造更健康和 生產力更高的工作環境。Eberlin、Tatum(2008)比較轉型領導和交易領導. al. n. v i n Ch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對組織公平的影響後指出,轉型領導者重視社會公 engchi U 平(social justice),交易領導者則是強調結構的公平(structural justice)。學者 建議學校領導者應採取轉型領導的風格,建立重視社會公平的學校,引導 學校成員參與改革與學習,以因應學生背景的多元化,促使學生有更佳的 表現(Brown, 2006; McKenzie et al., 2008)。然而,不論是何種形式或是面向 的組織公平,領導者如能聚焦於組織公平,可以創造出長時間的組織績效 表現,而且有助於組織永續的發展(Eberlin & Tatum, 2008)。因此,顏國樑、. 任育騰(2013)建議學校領導者,可藉由組織公平與信任提升學校效能。 綜上所述,學校組織公平的環境,是否能進一步使教師提升至自我實現層 次的組織公民行為呢?值得予以探究。 5.

(19) (四)發揮校長領導功能營造組織公平環境 Spillane(2005, 2006)指出,學校領導的實踐是由領導者、追隨者和 情境三者交互作用下的產物。無論領導者或是追隨者,在每日的工作環境 中,對彼此互動關係的知覺是否有差異呢?Robbins、Judge(2012)提出一個 問題:在我們的組織中,領導者是否有最喜愛的圈內人(in-group)呢?基於 決策時間的壓力,領導者就會在追隨者之中,與一個小型的團體成員建立 特別的關係,以協助領導者處理日常的事務。因此,描述領導者與追隨者 的互動,以及領導者與組織成員關係的品質是「領導者-成員交換理論」. 政 治 大 LMX 關係與組織的成果具有正向關係(Schyns, Maslyn, & Van Veldhoven, 立 (leader-member exchange, LMX)的研究基礎。因為有許多的實證研究發現,. 2012)。Graen、Uhl-Bien(1995)就建議領導者,應儘可能與組織中的各種小. ‧ 國. 學. 組維持較高品質的關係。可是,組織規模較大時,領導者要與每個組織成. ‧. 員維持並建立良好的關係,是不切實際的做法。所以,Liden、Erdogan、. y. Nat. Wayne 以及 Sparrowe(2006)則是建議,領導者應針對一些關鍵的組織成員. er. io. sit. 建立關係,而不是試圖與團體中的每一個人都建立互動關係。換言之,領 導者會依據 LMX 關係強度,對組織中的「圈內人」與「圈外人」(out-group). al. n. v i n C h & Judge, 2012)。但是 表現出不同的領導行為(Robbins LMX 關係建立模式 engchi U 如果運作失調,大多數不是領導者周邊核心的組織成員,是否造成績效表. 現降低,離職或請調意願提高呢?吳政達(2009)指出,以公平理論來推 論或是看待 LMX 關係時,當組織成員認為所獲得的對待或待遇不平等時, 可能會形成不公平的心態,進而影響組織成員的績效。因此,學校校長一 方面要分享校長的領導職權,並與關鍵的組織成員(例如,學校中的行政 人員、家長會成員)建立良好的 LMX 關係;另一方面也要探求其他因素 的支持,以利校長與其他眾多 LMX 關係較差的成員(例如,學校中未兼 任行政職務的教師)維持良好的互動品質,使得他們不只能完成團隊工作 中的一般例行事項,還能進一步提升工作效能。所以,校長的領導行為固 6.

(20) 然免不了 LMX 關係的存在,但也不能因為 LMX 的關係,而影響組織成員 對組織公平的知覺。綜上所述,校長如發揮分布式領導功能,與教師分享 學校領導的責任,是否還能建立良好的關係以及營造組織公平的環境呢? 值得加以探索。.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以及從教師對校 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的知覺,探討影響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程度。. 政 治 大 (一)探討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之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 立.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的核心議題臚列如下:. ‧ 國. 學.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現況與差異。. (二)探究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之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 ‧.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關係。. sit. n. al. er. io. 考。. y. Nat. (三)提供研究結果作為國民小學經營學校效能以及未來研究之參. 第二節. i n U. Ch. v. engchi 待答問題與重要名詞釋義. 一、待答問題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提出下列待答問題,並蒐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校長分布式領導: 1.研究對象知覺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的整體特徵為何? 2.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是否因研究對象背景變項不同而有所 差異? (二)學校組織公平: 7.

(21) 1.研究對象知覺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公平的整體特徵為何? 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公平是否因研究對象背景變項不同而有所差 異? (三)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1.研究對象知覺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整體特徵為何? 2.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是否因研究對象背景變項不同而有 所差異? (四)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關. 政 治 大 1.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情形為 立. 聯:. 學. ‧ 國. 何?. 2.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與學校組織公平之相關情形為何?. ‧. 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情形為何?. y. sit. io. er. 預測:. Nat. (五)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組織公平與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 1.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解釋力為何?. al. n. v i n Ch 2.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對學校組織公平的解釋力為何? engchi U. 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公平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解釋力為何? 4.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的聯合解釋力為何? (六)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結 構方程模式檢定,其資料與模式整體適配情形為何?. 二、重要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所討論之範圍與內容明確,茲將本研究的重要名詞加以定. 8.

(22) 義如下: (一)國民小學 國民小學係指依據《國民教育法》(1979)第 3 條及第 4 條規定,所 設立的國民教育前六年階段學校,本研究的範圍僅限於新北市、臺北市與 基隆市三地之公立國民小學。 (二)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 本研究將分布式領導定義為,校長有意識地將領導功能分布於組織中 各階層,以共同分享的方式來決定組織的目標,以及匯集組織成員智慧與. 政 治 大 校長分布式領導的層面有: 立. 能力,相互影響組織的運作與文化,並共同負擔績效責任提升組織效能。. 1.參與決定(participative decision making):提供學校成員參與組織. ‧ 國. 學. 運作決定的機會,建構討論組織運作的制度與程序處理之平臺,並能蒐集. ‧. 充分的資訊建立團隊決定的基礎。. y. Nat. 2.溝通協調(communication & coordination):提供一個多元溝通管. er. io. sit. 道的環境,有助於成員能將資訊流通、相互溝通與對校務建言,鼓勵團隊 合作發展共創組織績效。. al. n. v i n 3.權力運用(power C use):能將領導權力由凌駕他人(power over)的 hengchi U. 形式改變成攜手並進(power with)的理念,權力分布於組織成員之間,尊重 成員自主決定並負擔績效責任。 本研究是以受訪者在研究者改編之「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調查問 卷」中「參與決定」、「溝通協調」以及「權力運用」等三個層面的感知程 度來判斷校長分布式領導的現況。得分愈高,表示校長分布式領導之實踐 程度愈強,反之則愈弱。 (三)組織公平(organizational justice) 本研究將組織公平定義為,教師感受到校長與學校組織公平對待的知 覺程度,如學校資源分配、內部管理與決定程序等主觀性認知。 9.

(23) 學校組織公平的層面有: 1.分配公平(distributive justice):組織成員感覺到獎酬分配結果是 否公平。 2.程序公平(procedure justice):組織成員參與決策時,能知覺組織 決策程序是否依據公平的準則。 3.互動公平(interactional justice):組織成員間之人際互動的公平知 覺。 本研究是以受訪者在研究者改編之「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公平調查問卷」. 政 治 大 判斷學校組織公平的現況。得分愈高,表示學校組織公平之知覺程度愈強, 立. 中「分配公平」、 「程序公平」以及「互動公平」等三個層面的感受程度來. 反之則愈弱。. ‧ 國. 學. (四)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 本研究將組織公民行為定義為,學校教師除了法令規章與聘約明訂的. io. er. 作,協助學校發展與創造績效的行為。. sit. y. Nat. 基本工作要求之外,願意主動、自發表現幫助他人,並且願意額外投入工.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層面有:. al. n. v i n C directed 1.利他人行為(OCBs OCBI):教師能夠與他 h e n gtocindividuals, hi U. 人溝通協調,對其他成員有直接的幫助,促進學校成員的團結合作,進而 能間接對學校效能有貢獻的行為。. 2.利組織行為(OCBs directed to the organization, OCBO):教師能夠 認同學校、主動關心校務發展,從事對學校有益的行為。 3.工作投入與奉獻(job-task citizenship performance):教師對教育 工作充滿熱忱,積極與專業地投入,並願意為學校犧牲奉獻的行為。 本研究是以受訪者在研究者改編之「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調查 問卷」中「利他人行為」、「利組織行為」以及「工作投入與奉獻」等三個 層面的知覺程度來判斷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現況。得分愈高,表示教師組 10.

(24) 織公民行為之展現程度愈強,反之則愈弱。.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者從中西文書籍、期刊、論文、與 研究工具等資料中,搜集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 行為有關的研究文獻,探討其基本概念與分析的層面。依據文獻探討之後 的定義與內涵作為編製問卷的基礎,編製「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 政 治 大. 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調查問卷」為工具,對新北市、臺北市與. 立. 基隆市(以下簡稱北北基)公立國民小學學校教師(含兼任行政人員)進. ‧ 國. 學. 行問卷調查,蒐集資料再進行統計、分析與討論,最後,提出本研究的結 論與建議。. ‧ y. Nat. er. io. sit. 二、研究步驟. 本研究進行的步驟如下:. al. n. v i n Ch (一)蒐集並閱讀有關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 engchi U. 民行為之相關理論及資料。. (二)擬定研究計畫,進行文獻閱讀及探討,以建立理論基礎。 (三)編擬預試問卷。 (四)實施預試,進行問卷題目之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確定正式問 卷。 (五)依正式問卷施測。 (六)問卷回收整理並進行統計分析。 (七)撰寫論文初稿並依據研究發現作成結論及提出建議。. 11.

(2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之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其 組織公民行為所建構的研究問題為研究的主要範圍。茲將研究對象與內容 說明如下: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係以服務於北北基公立國民小學之教師(含兼任行政人員,不 包含校長)為研究對象。 (二)就研究內容而言. 立. 政 治 大. 本研究以探討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因素為研究內容,除. ‧ 國. 學. 分別探究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整體現況與差 異分析外,亦探討三者之關係。. ‧ y. Nat. er. io. sit.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變項的限制. al. n. v i n Ch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法,依據文獻探討所得理論基礎, engchi U. 做為製作調查問卷內容架構的依據。因調查問卷的題目有限,以及只由填 答者依其個人判斷來了解實際的情形,可能因知覺偏差、人格特質或缺少. 觀察、訪談等因素,而無法對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 公民行為有十分客觀的描述。同時,問卷中部份題目涉及受試者對校長領 導、個人工作滿意度或是同儕關係等較為敏感性的問題,受試者在填答問 卷時,可能會有所保留或顧慮,造成答題上有所偏差。 (二)取樣誤差的限制 本研究以服務於北北基公立國民小學學校教師(含兼任行政人員)為 母群體,採取分層隨機取樣的方法(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因北北基幅 12.

(26) 員廣大且學校規模懸殊,同時受訪者的性別、年齡及背景亦有差異,因此 在解釋和推論上難免有所限制。 (三)推論統計的限制 由於國內關於分布式領導的實證資料有限,本研究對於校長分布式領 導的理論架構,主要是參考國外的資料及研究。同時,因研究者經費、時 間有限以及研究範圍的因素,研究結果可否完整與國內現況比較,並進而 推論到其它各縣市國民小學、私立小學或是其它不同階段的各類學校,則 有待進一步驗證。.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3. i n U. v.

(2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4. i n U. v.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針對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以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的相關文獻,進行深入地剖析與探討,以做為本研究架構之依據。本章共 有四節,分別闡述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 發展、意涵、類型以及相關的理論與研究,最後再探討三者相關的研究, 以建立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可能影響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研究 架構。. 政 治 大. 立 分布式領導之意涵、理論與研究 學. ‧ 國. 第一節. 一、後英雄時代的學校領導. ‧. 從人類社會運作的歷史來看,當「一群人」有人際互動,開始有共同. y. Nat. 目標的意識時,即形成了組織(organization)(Robbins & Judge, 2012)。有了. er. io. sit. 組織形式,組織中也就出現了「領導者」,領導與被領導的行為成為與生 活息息相關的事務,在生活中時刻均持續進行,領導活動的足跡也不限於. al. n. v i n Ch 組織或社會的高階層,領導行為與活動遍布於組織的各階層 (林曜聖,2007; engchi U Kouzes & Posner, 2002) 。因為人類活動的複雜性,要確定(pin down)領導的. 定義是有困難的(Leithwood & Riehl, 2003)。Yukl(2010)指出,領導(leadership) 未經過精確地界定便從一個普通的字彙列入科學性的技術詞彙之中,同時 與權力(power)、權威(authority)、管理(management)、行政(administration)、 控制(control)以及監督(supervision)等現象與概念的描述均有相似之處。因 此,有關領導的意涵與定義,不只眾說紛紜,甚至是百花齊放的現象。教 育事務千端萬緒,學校亦是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沒有適當的管理與經營, 難以發揮百年樹人之功效。因此,領導活動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議題,領導 理論也廣泛地運用在教育研究的領域。秦夢群(2010)以「教育領導」為 15.

(29) 研究範圍,在中英文學位論文以及期刊中搜尋後發現,被探討和引介的領 導理論數量有 58 個之多,而可能應用於教育的領導理論更多達 150 種(葉 連祺,2011)。由此可見,要簡單明瞭而且精準定義與描述領導的意涵, 以及確認運用到教育領域的領導理念的確有相當程度的困難。 Horner(1997)回顧領導理論時指出,要定義領導以領導者的特質(trait)、 素質(quality)和行為(behavior)最具代表性。研究者綜合學者領導理論研究 的整理(秦夢群,2010;Horner, 1997; Robbins & Judge, 2012),將傳統領 導理論的演進統整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傳統領導理論演進摘要表. 立. ‧ 國. 理論走向. 研究學者(年代). 研究的焦點. 學. 年代. 政 治 大. Bernard(1926). 前 1940 至 行為走向. 功的領導者具有英雄特質。 成功的領導者有哪些領導 Halpin & Winer(1957); Hemphill & Coons(1957) 的作為。 受雇者描述領導者的主要 Ohio State Studies 行為:關懷(consideration)、 倡導(initiating structure) University of Michigan’s 領導者行為的面向:受雇者 導向的領導者 Survey Research Center (employee-oriented leader)、. y. sit. io. n. al. er. Nat. 1960. 強調領導能力是天生的,成. ‧. 1940 以 特質走向. Ch. engchi. i n U. v. 產品導向的領導者 Blake, Shepard, & Mouton (1964) 1960 至 權變走向. Fiedler(1967). 1980. (production- oriented leader) 主要因素:關係導向 (concern for people)、工作導 向(concern for output) 有效的領導受到領導風格 (style)與情境(situation)的影 響,成功的領導要視情境的 變化而調整。 (續下頁). 16.

(30) 年代. 理論走向. 研究學者(年代). 1960 至 權變走向. Reddin(1967). 1980. House & Mitchell(1974). Vroom & Yetton (1973). 研究的焦點 除了工作與關係層面外,加 上領導效能(leadership effectiveness)層面才能完 備。 途徑目標理論(path-goal theory),強調領導者和追隨 者對於目標的互動。 領導參與模式 (leader-participation model),描述領導者在何種 情況下要讓追隨者參與決 定。 領導者-成員交換理論. 政 治 大. 立 Graen(1976). y. sit. io. n. al. 這種關係影響領導的過程。 情境領導理論(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綜合三層 面領導效能模式. er. Nat. Hersey & Blanchard(1977). ‧. ‧ 國. 學. (leader-member exchange theory, LMX),領導者和組 織成員如何培養關係,以及. Ch. engchi. (tri-dimensional leader effectiveness model)以及領 導生命週期理論(life cycle theory of leadership)兩者發 展而成。. i n U. v.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另外,Chen(2012)則將領導理論的研究,以不同的理論為基礎,分成 四種不同類型,如表 2-2 所示:. 17.

(31) 表 2-2 領導類型、理論與研究基礎 領導類型. 理論與研究基礎 1-1 X 領導理論(McGregor, 1960) 1-2 Ohio 州倡導結構理論研究(initiating structure):. 1.指示型領導 (directive leadership). Fleishman(1953) 1-3 Michigan 州任務導向行為研究(task-oriented behavior): Katz, Maccoby, & Morse(1950) 1-4 懲罰研究(punishment research):Arvey &. 2.交易領導. 政 治 大 2-5 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Luthans & 立 Kreitner(1985)、Sims(1977)、Thorndiske(1911). 學. ‧ 國.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Ivancevitch(1980) 2-1 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Vroom(1964) 2-2 途徑-目標理論(path-goal theory):House(1971) 2-3 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Adams(1963) 2-4 交換理論(exchange theory):Homans(1961). 2-6 獎賞研究(reward research):Podskoff et al.(1982) 3-1 魅力社會學(sociology of charisma):Weber(1946). 3.轉型領導. sit. y. Nat. n. al. er. Mahoney(1974) 4-2 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Bandura(1986) 4-3 認知行為改變(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 io. (empowering leadership). ‧. (transformation 3-2 魅力領導理論(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y):House(1977) 3-3 轉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Bass(1985)、 al leadership) Burns(1978) 4.賦權增能領導 4-1 行為自我管理(behavior self-management):Thorenson &. Ch. engchi. i n U. v. Meichenbaum(1977) 4-4 參與管理和參與目標設定研究(participative management and participative goal setting research):Likert(1961, 1967)、 Locke & Latham(1990) 資料來源:Explo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vertical and shared leadership for team effectiveness in retail shops in Hong Kong (p.32), by S. Y. Chen, 2012, The Faculty of Business & Law Newcastle Business School, 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Australia.. 由表 2-1 與表 2-2 的歸納可以看出,領導理論研究所涉及的面向非常 廣泛,途徑也相當多元。但傳統理論論述的重點均在於觀察領導者如何進. 18.

(32) 行領導,研究焦點幾乎鎖定在單一而且正式角色的領導者身上,組織其他 成員之間關係的影響並沒有得到更多的關注(Scribner, Sawyer, Watson, & Myers, 2007) 。 Crawford(2012) 指 出 , 過 去 40 年 發 表 於 《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期刊中關於學校領導的論文,經 常 將 領 導 概 念 化 成 由 高 階 層 領 導 職 務 的 個 人 所 進 行 的 單 獨 活 動 (solo activity)。因此,Smylie、Conley 以及 Marks(2002)建議以網絡領導(networked leadership)的概念重新思考領導的實踐,網絡領導的概念挑戰關注於特定職 位的慣例,強調學校人員(school personnel)做了什麼,而不是誰(who)在做。. 政 治 大 et al., 2007) 。 校 長 放 棄 權 力 (power) 和 權 威. 換句話說,領導應重視學校關鍵活動的表現,而不只在乎校長是如何解釋 管 理 學 校 的 理 念 (Scribner. 立. (authority)是必然的轉變,透過互動與組織成員建立高度的互信是學校成功. ‧ 國. 學. 的基礎(Harris, 2012)。Goodwin(2013)認為,有效能的學校通常以社會說服. ‧. (social persuasion) 、 人 脈 關 係 (personal connections) 與 分 享 領 導 (shared. y. Nat. leadership)來運作,而較少使用命令式的領導。因此,網絡領導與傳統領導. n. er. io. al. sit. 概念的比較,可藉由圖 2-1 來理解:. Ch. engchi. 19. i n U. v.

(33) 傳統以領導者為中心的結構. 分布式領導的結構. 政 治 大 圖 2-1 領導者為中心與網絡領導的概念比較 立 資料來源:研究者修改自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n teams: The network of. ‧ 國. 學. leadership perceptions and team performance”, by A. Mehra, B. R. Smith, A. L. Dixon, & B.Robertson, 2006,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17(3),. ‧. 232-245.. y. Nat. sit. Oborn、Barrett 以及 Dawson(2013)指出,不論領導特質論、行為論或. a. er. io. 是權變論的研究,研究的焦點有二:其一仍然以正式領導職位為中心,強. n. iv 調偉大的領導者應具有的特質、行為與技能;另一種觀點則著重於領導實 l. n U engchi 踐過程中權變(contingency)的重要性。而過去十年中,學者的研究已逐漸. Ch. 轉向到關注轉型領導者如何藉由影響組織成員的態度、行為與表現以帶領 組織變革(Avolio, Walumbwa, & Weber, 2009)。 Gardner 在 1990 年定義領導時認為,領導的功能就是要達成團體的目 標,要更進一步促進目標的成功,不光是需要有效能的領導者,也需要革 新者(innovators)、企業家(entrepreneurs)和思想家(thinkers)等角色,還要輔 以可利用的資源、價值命題(questions of value)和社會凝聚力(social cohesion) 等資源的組合(as cited in Horner, 1997)。因此,M. Wood(2005)將領導視為 組織運作的過程(leadership as process)。另外,Spillane(2006)論述分布式領 20.

(34) 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的意涵時指出,任何領導的概念,都可以解釋成一 種特別的社會關係(social relationship)。所以,領導除了是組織運作的過程 外,另一方面,領導者在動態互動的過程中,要憑藉著有意圖的影響力, 與追隨者建立人際關係(leadership as a relationship with followers),以促使 組織成員採取行動以完成共同目標(Kouzes & Posner, 2002; Owens & Valesky, 2011)。由此可見,領導的本質不是個別的參與,而是無法察覺的 管理、行動和導向關係,既沒有明確的開始,也沒有結束的時刻(Wood, 2005),領導成為個人特質、領導行為、互動方式、角色關係與組織目標的. 政 治 大 組織成員的動機、知識與日常的實踐(Spillane, 2006)。 立. 整合行為(Yukl, 2010),領導的核心工作在於組織設計中,如何激勵與影響. Owens、Valesky(2011)指出,古典的理論以官僚式理論(bureaucratic. ‧ 國. 學. theory)解釋組織行為,組織中某個偉大的人物(great people),或是擁有法. ‧. 令權威的個人所能提供的功能就是領導。除前述傳統的三大走向領導理論. y. Nat. 外,相對於官僚理論的非官僚理論(non-bureaucratic theory),如強調領導者. er. io. sit. 如何使追隨者願意投入工作的動機理論 (motivation theory) 、組織文化 (organizational culture)和組織文化管理面向等,在政經、科技等環境變化是. al. n. v i n Ch 持續和快速進行中的 21 世紀,就成為研究的重要焦點(Horner, engchi U. 1997)。因. 為領導理論的面向如此的廣泛,單一重點走向的模式出現瓶頸,領導理論 的研究發展趨勢在 1980 年代之後,進入了「新興領導理論時期」 ,也就是 採取整合與多元的模式進行領導研究(秦夢群,2010)。新興領導理論的 架構,如圖 2-2 所示:. 21.

(35) 複雜性(Complexity): 混沌、不確定性 (Chaos & Uncertainty). 真實性(Authentic): 真誠、人際互動. 分享式(Shared): 關係、分布式. (Genuine & Interpersonal). (Relational & Distributed). 立. 政 治 大. 圖 2-2 新興領導理論的架構 資料來源: “A simplified 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der development” by P. K.. ‧ 國. 學. O'Connell, 2014,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5(2), 187.. ‧. 因此,大多數學者基於下列三項論述,進行領導的研究:. sit. y. Nat. (一)領導是由個體所組成的團體或網絡之間互動下的產物;. er. io. (二)領導的疆界具有開放性;以及,. n. (三)專門技術的種類很多,分布在團體中的許多人身上,而非少數 a v. i l C n h &e Harvey, 人所擁有(Bennett, Wise, Woods, i U n g c h2003)。. 所以,新興的領導理念挑戰領導存在於單一個人和特定時空的說法, 因為組織成員與領導者對內、外部事件的解釋、預期的目標或結果、個人 的動機與能力以及組織權力關係均相互影響。取而代之的理念認為,領導 應該要讓組織成員自願對組織貢獻與付出,領導者角色著重於協調 (coordinate)與引導(guide),藉由分工合作以凝聚共識,進而達成組織目標 (Kaiser, Hogan, & Craig, 2008)。換言之,近年來對領導理論的研究開始在 權 力 下 放 (decentralized) 或 部 分 下 放 (partly decentralized) 的 脈 絡 中 進 行 (Bush, 2014)。. 22.

(36) 當領導理論運用於在教育研究時,Daly(2009)則建議從理性-功能的 觀點(rational-functional perspective)定義領導。教育領導者比較迫切需要的 是一套以研究為基礎,能提供應用在提升教育表現的方法,而國際成功校 長 研 究 計 畫 (ISSPP) 中 學 者 所 累 積 的 實 證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轉 型 領 導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和教學領導(instructional leadership)是成功的校 長提升學校效能的兩種主要領導模式(Belchetz & Leithwood, 2007)。Hulpia、 Devos(2010)也認同轉型領導與教學領導的功能,因為領導功能的分布可以 實踐轉型領導以支持教師(supporting teachers),同時也由視導教師教學. 政 治 大 學校領導的定義,聚焦在兩項核心的功能:提出方向(providing direction) 立. (supervising teachers)協助教師改善教學。因此,Leithwood、Riehl(2003)對. 和發揮影響(exercising influence)。在這個基礎之上,Leithwood 等人(2008). ‧ 國. 學. 則將成功的學校領導範疇擴充為:建構願景與設定目標(building vision and. ‧. setting directions)、了解與發展人才(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people)、. sit. y. Nat. 組織再造(redesigning the organization)以 及管理教學方案(managing the. io. 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gram)等四個面向。賴志峰(2012)認為,再加上 由 Leithwood、Day(2007)提出的「建構緊密的策略聯盟」(coalition building). al. n. v i n Ch 後,可成為一個適合探究校長如何能成功領導的架構。 engchi U. Bush(2009)指出,愈來愈多的研究確認,因為校長的角色不斷延伸與. 擴展,以及學校情境脈絡的日益複雜,政府、家長及其他社會大眾對學校 有高度的期待,這些期待又希望透過校長來達成。所以,校長職務不但要 視為專門的職業,也需要更加專業的培訓。因此,即使校長領導的英雄色 彩逐漸褪色,但績效責任的壓力卻有增無減。傳統的觀念認為,校長只要 維持學校正常運作即可,21 世紀的教育領導研究典範(paradigm)則關注於 學校能否充分發揮效能以及承擔經營成敗的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為了 因應這樣的趨勢,學校領導者應該重視環境領導(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引導學校內、外的利害關係人(steakholder),如教師、家長和社區等,共同 23.

(37) 承擔學校的績效責任(鄭燕祥,2003)。所以,後英雄領導時代的學校領 導,要懂得適時邀請教師參與校務決定。Hoy、Miskel(2001)統整教師參與 決定的研究後指出,教師參與校務決定有以下的優點: (一)參與制定決策的機會是影響教師士氣及提升教師服務熱忱的重 要因素。 (二)教師參與決定與專業滿足感具有正相關。 (三)教師較喜愛提供參與決定機會的校長。 Daly(2009)也認為,授權教師作決定並邀請教師共同領導學校的創新. 政 治 大 係。同時,Poff、Parks(2010)指出,學校是一種具有不特定技術(uncertain 立 經營,除了營造歸屬感,也可以使教師和行政單位之間建立良性互動的關. technologies)的專業而且複雜的組織,很少人在學校運作中成為全方位的專. ‧ 國. 學. 家。因此,學校領導不是單一個人的責任,領導成為團隊合作的工作,在. ‧. 新世紀的領導實踐過程中,Bush(2011)建議領導者必須有清晰的價值觀與. y. Nat. 信念,並將權力分享給學校的成員,發揮領導的影響力,引導學校利害關. er. io. sit. 係人形塑共同的願景,以建立學校獲得成功的基礎。. 綜上所述,Wahlstrom(2008)歸納了探討校長領導與學生學習成就關聯. al. n. v i n Ch 的論文後指出,從校長領導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效果來看,後英雄時代的 engchi U 學校領導有四個議題值得探討與關注:. (一)不論從任何面向觀察領導或是實踐領導,脈絡(context)都是關 鍵。 (二)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不是線性(linear),也不是單一向度 (uni-dimensional)的關係。 (三)如效率、信任等信念系統(belief systems),成為展現領導效果的 強力因素。 (四)教育領導對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效果大部分是間接的。 上述的四個子題,華人學者的研究也提出類似的看法,例如蕭瑞麟 24.

(38) (2011)用脈絡的觀點研究企業創新時指出,脈絡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 場域、特定的時間進行的特定活動。所以,情境與脈絡是研究組織活動不 可忽略的因素。同樣的,研究教育領導時學校脈絡的影響亦應不可或缺; 所以,秦夢群(2010)指出,教育領導不是數學,兩點之間的直線未必是 最短的距離;賴志峰(2012)則建議課程領導者,課程領導信念是領導的 重要基礎,領導者應經由持續慎思來建立;鄭燕祥(2003)的研究也認為, 校長領導與學生表現的關係,相較於校長領導對組織特徵與教師表現的影 響明顯較弱。換言之,校長管理行為直接影響學校社交氣氛及教學組織,. 政 治 大 及探討學校領導相關的意涵、應用以及影響的層面,將是未來領導研究不 立. 再間接影響了學生學習。因此,研究者認為,前述四項子題為基礎分析以. 容忽視的面向。. ‧ 國. 學 ‧. 二、分布式領導的研究範圍. sit. y. Nat. 過去 30 年領導理論應用於教育研究時,有兩個主要的發展趨勢。首. er. io. 先,探索學校領導和學習之間關係的研究增加;其次,領導實踐是如何分. n. 布或分享於學校成員之間,更是近 10 年來領導研究的顯學(Lee, Hallinger, a v. i l C n hengchi U & Walker, 2012),甚至向來以下級絕對服從上級命令為圭臬的軍隊,為因 應任務日益複雜化的現象,領導的模式也漸漸轉向領導分享的概念 (Lindsay, Day, & Halpin, 2011)。然而對大多數人而言,分布或分享領導的 概念似乎是有違常理,但 Spillane(2005)認為,要理解分布式領導必須先知 道領導分享的實踐不是新的,也不是不尋常的概念,更不是舊酒裝新瓶。. 因為,古代羅馬帝國共和體制的共同領導(co-leadership)已成功地運作超過 四個世紀(Sally, 2002)。甚至以前帝制的中國,國家真正的權力並不在寶座 (throne)上的那個人,而是在菁英的官僚階級身上(O'Toole, Galbraith, & Lawler Ш, 2002)。Follett 在 1918 年即明確預言,20 世紀的領導對於領導. 25.

(39) 分享(leadership sharing)和權力聯合(power with)的需求會逐漸提升(as cited in Choi, 2009)。隨著 21 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來臨,領導實踐更是不能再單 純地依賴由上而下(top-down)或是命令控制(command-and-control)的模式 (Pearce, 2007)。後英雄領導時代的校長必須懂得賦權增能(empowerment) 給其他人,Bohn(2013)提醒初任校長者,一個好的領導者不在於擁有凌駕 他人的權力(having power over others ),更重要的是將力量灌注在他人身上 (instilling power in others)。 Gibb 在 1954 年將領導形式分為分布式(distributed)與焦點式(focused). 政 治 大 Scuderi(2006) 則 以 領 導 者 的 人 數 , 將 領 導 模 式 區 分 成 單 一 領 導 (single 立. 兩 種 類 型 (as cited in Carson, Tesluk, & Marrone, 2007) 。 Offermann 、. leadership)和分享領導(shared leadership)兩大類。單一領導就是傳統由上而. ‧ 國. 學. 下英雄式領導的觀念,而分享式的領導認為,組織內的領導人不只一位,. ‧. 因為領導出現在活動和互動之中,並非只單純在職位或角色之上(Møller et. y. Nat. al., 2007)。傳統的垂直式領導模式,領導只與組織中的單一領導者有關聯,. er. io. sit. 分享式的領導則可依領導者人數多寡,區分為領導分布在兩個人的共同領 導(co-leadership);領導者人數大於二人,但小於組織成員的人數的分布式. al. n. v i n Ch 領導;以及領導為全體成員共享的集體領導。就領導者人數來看,分布式 engchi U. 領導是分享領導的一種特例(賴志峰,2012),而分享領導則可視為集體 領導的一種形式(Yammarino, Salas, Serban, Shirreffs, & Shuffler, 2012)。然 而,以上的分別僅止於領導者人數多寡,未觸及更深層的領導意涵。 Leithwood 等人(2008)指出,學校中領導的分布是普遍的現象。雖然學校裡 已經有正式職位的領導人,但非正式組織依然存在,而且持續影響組織的 發展(Spillane, Hunt, & Healey, 2009)。秦夢群(2011)也認為,身為組織的 正式領導者,絕不能低估學校中非正式組織的功能與力量,分寸拿捏之間 實為藝術。因此,不論學校領導者是否關心分布式領導的發展趨勢,或者 是否願意分享領導的功能,分布式領導的現象已經存在於學校了 (賴志峰, 26.

(40) 2012)。Gronn(2010)指出,不論是學術界或是真正從事領導的業界人士, 對於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的關注有增無減,因此,Bush(2013) 認為,分布式領導將是 21 世紀最受矚目的領導研究觀點。 Firestone 於 1996 年指出,特別在大型學校中,校長通常沒有時間與 學校成員藉由日常的互動發展領導功能,必須將領導功能分享或分布給其 他成員(as cited in Hulpia, Devos & Rosseel, 2009)所以,分布式領導雖然認 為有許多不同單位的人員參與領導職能,但是,若沒有規劃地任由領導自 然分布於組織中,對組織的發展和成長幾乎沒有幫助 (Harris, 2008)。. 政 治 大 探討若只是一個口號(slogan)而不更周延地思考時,要在概念上確定成功的 立. Leithwood、Louis、Anderson 以及 Wahlstrom(2004)指出,對分布式領導的. 領導,只會造成混亂的現象。職是之故,研究者認為,分布式領導若僅止. ‧ 國. 學. 於現象的描述,或者校長只是看著領導職能自然分布的情形發生而沒有積. ‧. 極作為,對於學術研究與學校改進並無太大的作用。本研究所稱之分布式. y. Nat. 領導,在概念上必須是正式領導者將領導的工作,依據領導者的規劃分布. er. io. sit. 在組織之中,使其他亦扮演領導角色的成員積極發揮領導的功能,才有學 術研究的價值,以及成為真正協助學校不斷進步的動力。. al. n. v i n Ch 賴志峰(2012)整理相關文獻後指出, 「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詞, engchi U. 國內學者有譯為「分佈式領導」,也有學者譯成「分散式領導」或「散佈 領導」。吳清山、林天祐(2010)則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定 義,以及參酌其他外文文獻的說法,建議翻譯為「分布式領導」或「散布. 式領導」為佳。因此,研究者蒐集中文文獻時,不囿於翻譯的不同,僅依 據研究目的選擇適合的文獻,在引用之時則保留原文之譯法以示對作者的 尊重。 在外國學者的研究方面,Avolio 等人(2009)系統性整理與檢視當前的 理論研究後指出,在領導研究的文獻上,分布式領導、分享領導(shared leadership)與集體領導(collective leadership)是交替使用的概念,其他學者也 27.

(41) 認為,分享領導、共同領導、協同領導(collaborative leadership)、民主式領 導 (democratic leadership) 與 分 布 式 領 導 是 交 互 替 換 使 用 的 術 語 (term)(Carson et al., 2007; Gronn, 2002; Hallinger, & Heck, 2009; Ishimaru, 2013; Kocolowski, 2010; Li, Mirmirani, & Ilacqua, 2009; Lindsay, Day, & Halpin, 2011; Spillane, 2005; Thorpe, Gold, & Lawler, 2011)。同樣地, Bolden(2011)以及 Fausing、Jeppesen、Jønsson、Lewandowski 以及 Bligh(2013) 的研究中,在學術期刊上搜尋與分布式領導類似的概念並加以比較,另外 出現了團隊領導(team leadership)、領導團隊(leadership team)、集體團隊領. 政 治 大 (emergent leadership)以及交替領導(rotating leadership)等類似或等同於分布 立. 導(collective team leadership)、非正式領導(informal leadership)、意外領導. 式領導的概念。賴志峰(2012)統整分析國內外的研究後也認為,分布式. ‧ 國. 學. 領 導 的 意 涵 集 當 代 領 導 理 論 之 大 成 , 至 少 融 合 了 第 五 級 領 導 (level 5. ‧. leadership)、企業領導(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教師領導、共同領導、. y. Nat. 分享領導、民主式領導、永續領導(sustainable leadership)、轉型領導、文. er. io. sit. 化領導(cultural leadership)和變革領導(change leadership)等概念。因此, Gronn(2008)認為以「混合式」(hybrid)的描述,可能比「分布式」(distributed). n. al. C 更為適合表達分布式領導的意涵。. hengchi. i n U. v. 秦夢群(2010)以「distributed leadership」和「shared leadership」為 關鍵字,在發表於 1990 年至 2010 年 2 月之間的英文學位論文與期刊中搜 尋,兩者被研究次數分別居於第 5 名和第 6 名。Bolden(2011)分析 1980 年 至 2009 年之間已出版的期刊中,則發現美國(US)的學者較多人使用「shared leadership」 ,英國(UK)的學者則使用「distributed leadership」較多;護理與 醫藥類的期刊偏好使用「shared leadership」,商業、管理、教育或其他社 會科學領域則青睞「distributed leadership」 的用法。所以,Khasawneh(2011); Pearce、Conger(2003)以及 Yukl(2010)等學者的研究指出,兩者其實是同義 詞。因此,為使本研究聚焦於分布式領導的功能,研究者蒐集英文文獻時, 28.

數據

圖  2-7 組織公平的模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加拿大第一民族組織(TteS)於 27 日公布一項調查表示,在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一所印第安寄宿學校舊址發現了 215

並會由 2019/20 學年開始,公營中、小學的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因 應《行政長官 2018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本彙集輯錄了多篇學校經驗分享的文章,闡述「管理與組織」範疇的各項全校 參與訓育及輔導工作模式的重點,請參閱教統局網頁,索引: 本局向學生及家 長提供的服務 >

-學校要有共同理念 -成為學校關注事項 -成立資優統籌小組 -提供教師的專業培訓 -推動教師參與計劃 -小步子嘗試.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Peter Senge教授,於1990年 出版「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 務」(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發放一筆過津貼給學校以推廣 STEM 教育。每所學校的津貼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