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Copied!
18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 —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The Design of Chinese Conversation Training Materials In Intermediate Level for Students with Russian Language Background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по составлению разговорного учебника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среднего уровня для русскоговорящих студентов. 指導教授:信世昌博士 研 究 生:黃惠莉. 撰. 中華民國 九十八年六月.

(2)

(3)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 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中文摘要 關鍵字: 俄語背景學習者、會話教學、對比型教材、教材設計. 俄語背景學習者,除了母語為俄語的俄羅斯學生,還包含語言系屬與俄 語接近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學生,他們於本國的華語學習缺乏目標語環境和 母語師資,現有教材又有老舊、缺乏針對性等問題,說明其對新編華語教材 需求的迫切。本研究旨在透過俄漢語言的對比分析,尋求以俄語背景學習者 為例之華語對比型教材的可行途徑,作為本研究發展對俄中級華語會話教材 與提供編寫相關教材之未來方向。 本研究主要採「發展研究法」,參酌漢俄兩語言的對比分析成果及其在 教學應用之研究,並結合會話教學、課程與教材設計原則等,作為本研究之 理論基礎,並透過對俄羅斯等三國華語教學現況的剖析,以及訪談俄語背景 學習者和具對俄華語教學經驗的教師,瞭解師生對教材之需求與建議,歸納 出中級華語會話教材設計之整體方向,最後進行教材設計範例。 研究過程中,發現針對俄語學生之中級華語會話教材設計應注意下列幾 點:一、掌握漢俄語言和文化對比的差異性;二、遵守教材編寫原則,包括 科學性、趣味性、針對性、實用性、合作性、真實性六項原則;三、會話教 學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傳授,還應培養學生理解掌握語用規則、功能項目、文 化知識等,符合交際情境,並注重語言交際的得體性。 本研究認為未來應加強對比型教材的發展與完善相關理論研究,充實 華 語教師對各種母語及文化背景學習者的認識,將有助於提升整體華語教學效 率與成果,增強台灣於華語教學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i.

(4) The Design of Chinese Conversation Training Materials In Intermediate Level for Students with Russian Language Background Abstract Keywords:Students with Russian language background (Russian Students)、 contrastive analysis、Conversation training materials、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study is designing a Chinese Conversation textbook in intermediate level for students with Russian language background, include Russian, Ukrainian and Belorussian students, whose native language belong to the same language family- East Slavic.In Russia, Ukraine, Belorussia, students lack pure Chinese environment and Chinese teachers. Moreover, there is few complete Chinese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designed for students with Russian Language Background. Therefore, choosing appropriate conversational technique and topic content for intermediate conversational materials become critical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oral ability and expand Chinese language knowledge. This study focuses on Russian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 language, and devise intermediate conversation training materials for Russian students. From interview administered to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with Russian language background and Chinese teachers, and the analysis of learning circumstances and textbook content, students’ needs and teachers’ suggestions on conversation materials can be laid out. In additional to the interview, the theories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developmental standard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compiling teaching materials are incorporated to b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First, contrastive analysis in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 are helpful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econdly, a analysis about students’ need should be performed prior to compiling conversation training materials to conform to the demands of Russian student, include Russian interpretation of new words and grammar, and more. ii.

(5) illustrative sentences and exercises. The attention of future teaching development in Russia, Ukrainian and belorussian should place on the studies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in Chinese and Russian, designing more teaching materials, based on the outcom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well as exp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ii.

(6)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по составлению разговорного учебника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среднего уровня для русскоговорящих студентов Резюме 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 русскоговорящие. :. студенты 、 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разговорный учебник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средний уровень、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дизайн В данной диссертации проводитс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по составлению разговорного. учебника.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среднего. уровня. для. русскоговорящих студентов (русских, украинских, и белорусских студентов). При написании диссертации автор опирался на работы в области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х разработок, специаль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посвящённые теории и спосбам обучения иностранному языку и 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ой лингвистике. Объектом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послужили составление модели разговорного учебника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для среднего уровня. Как известно,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в России больше и больше людей начинают изучать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но в Китае или на Тайване отсутствие достаточного количества учебников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составленных. специально. для. русскоговорящих. студентов, является одной из проблем в сфере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ак иностранного. Целью данной диссертации является описание и составление теории и способов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итайский и русский языки относятся к разным языковым системам (русский считается флективным, а китайский - изолирующим), между ними существуют много различий как в фонетике и лексике, так и в грамматике и стилистике. Самые большие затруднения. вызывают. китайские. иероглифы. и. произношение,. в. особенности 4 интонационные градации. На основе данных 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ого анализа выявляются причины. iv.

(7) ошибок, которые делают русскоговорящие студенты. Кроме того, через ознакомление с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ситуацией в сфере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в России и интервью русскоговорящих студентов и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ей, была выявлена потребность в китайских учебниках для русскоговорящих студентов. Практическая ценность данной работы состоит в том, что материалы данног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содержание и выводы могут найти своё применение в курсе теории и практики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разговорного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при составлении учебных пособий, а также в дальнейш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х по данной теме. Содержание и результаты диссертационног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могут помочь повысить качество и эффективность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в целом, а также способствовать росту конкурентоспособности Тайваня в сфере преподавании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ак иностранного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мь уровне.. v.

(8) 目錄 目錄................................................................................................................................. vi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一、俄羅斯的華語學習熱潮.......................................................................... 1 二、台俄交流與對俄華語教學...................................................................... 3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一、華語、漢語............................................................................................ 10 二、華語文教學............................................................................................ 10 三、中級程度................................................................................................ 10 四、口語課.................................................................................................... 10 五、會話課.................................................................................................... 10 六、對比型教材............................................................................................ 11 七、俄語背景學習者.................................................................................... 11 八、教研室....................................................................................................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語言對比分析與教學.............................................................................. 13 一、對比語言學............................................................................................ 13 二、對比分析與教學.................................................................................... 16 三、對比分析的侷限性................................................................................ 20 四、漢俄語言對比........................................................................................ 23 五、小結........................................................................................................ 28 第二節 語言課程設計.......................................................................................... 29 一、課程設計................................................................................................ 29 二、需求分析................................................................................................ 37 三、小結........................................................................................................ 41 第三節 會話教學.................................................................................................. 42 一、口語與會話............................................................................................ 42 二、教學目標................................................................................................ 44 三、語言交際能力的內涵............................................................................ 44 四、教學內容................................................................................................ 47 五、教材內容................................................................................................ 50. vi.

(9) 六、小結 ........................................................................................................ 52 第四節 華語教材設計 .......................................................................................... 53 一、教材分類 ................................................................................................ 53 二、教材編寫原則 ........................................................................................ 54 三、教材的對比性 ........................................................................................ 60 四、教材評估 ................................................................................................ 65 五、小結 ........................................................................................................ 6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6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69 一、發展研究法 ............................................................................................ 69 二、內容分析法 ............................................................................................ 69 三、問卷和訪談調查法 ................................................................................ 70 第二節 研究過程 .................................................................................................. 71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71 一、文獻資料 ................................................................................................ 72 二、相關教學資源 ........................................................................................ 72 第四節 訪談 .......................................................................................................... 74 一、俄語背景學習者 .................................................................................... 74 二、華語教師 ................................................................................................ 75 第四章 俄羅斯華語教學現狀與需求 .......................................................................... 79 第一節 俄羅斯大學的華語課程 .......................................................................... 79 一、莫斯科國立大學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 83 二、聖彼得堡國立大學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 85 三、遠東國立大學 Far Eastern National University ................................... 88 第二節 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的華語教學 .............................................................. 92 第三節 現有教材分析 .......................................................................................... 94 一、《漢語新目標》 .................................................................................... 94 二、《新實用漢語課本》 ............................................................................ 99 三、小結 ...................................................................................................... 102 第四節 訪談結果與需求分析 ............................................................................ 104 一、學生訪談結果 ...................................................................................... 104 二、教師訪談結果 ...................................................................................... 113 三、小結 ...................................................................................................... 119 第五章 中級會話教材設計原則與範例 .................................................................... 121 第一節 教材設計的根據原則 ............................................................................ 121 一、文獻與教材分析 .................................................................................. 121 二、需求分析結果統整 .............................................................................. 122 三、語言教學之理念 .................................................................................. 122. vii.

(10) 第二節 教材設計之原則.................................................................................... 123 一、教學目標.............................................................................................. 123 二、教學綱要模式...................................................................................... 124 三、教學者角色.......................................................................................... 125 四、學習者角色.......................................................................................... 126 五、教材角色.............................................................................................. 127 六、教學評鑑.............................................................................................. 133 第三節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內容大綱................................................................ 134 一、適用對象.............................................................................................. 134 二、教材內容.............................................................................................. 134 三、教材內容大綱...................................................................................... 134 四、教材角色安排...................................................................................... 136 第四節 教材範例................................................................................................ 13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53 第一節 結論........................................................................................................ 153 一、母語與目標語間的對比研究有助教學.............................................. 153 二、配合學生需求進行會話教材編寫...................................................... 154 三、會話教學的目標.................................................................................. 154 四、對俄中級會話教材的編寫原則.......................................................... 155 第二節 研究困難與限制.................................................................................... 155 一、文獻與資料蒐集的完整性.................................................................. 155 二、時空限制、資訊不足.......................................................................... 156 三、邀請國外華語專家的困難度.............................................................. 156 四、教材設計的限制.................................................................................. 157 第三節 未來研究發展與建議............................................................................ 157 一、中級會話教材之實踐.......................................................................... 157 二、其他對俄教材設計的可行性.............................................................. 158 三、適用不同年齡俄語學習者的華語教材.............................................. 158 四、針對白、烏學生的華語教學研究...................................................... 159 參考文獻.............................................................................................................. 161 附錄 (一) ............................................................................................................. 166 附錄 (二) ............................................................................................................. 168 附錄 (三) ............................................................................................................. 169. viii.

(11) 表目錄 表 一-1 96 學年度俄羅斯在台學生就讀類別 ............................................................... 4 表 一-2 俄羅斯、烏克蘭與白俄學生來台人數 ........................................................... 5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二-1 漢語和俄語的差異 ......................................................................................... 24 二-2 口語和書面語的特點 ..................................................................................... 42 二-3 依「功能項目」進行口語教學之範例 ......................................................... 49 二-4 從起點發展教材的步驟 ................................................................................. 55 二-5 既有教材評估項目 ......................................................................................... 66 三-1 受訪學生資料 ................................................................................................. 74 三-2 一般華語教師背景 ......................................................................................... 75 三-3 具有對俄語學生華語教學經驗之台灣教師 .................................................. 76 三-4 俄籍大學漢語教授 ......................................................................................... 77 四-1 俄羅斯開設華語課程之高校 ......................................................................... 79 四-2 亞非學院漢語課程進度與課時對照 ............................................................. 84 四-3 亞非學院使用之漢語教材 ............................................................................. 84 四-4 彼大東方系漢語課程 ..................................................................................... 86 四-5 彼大漢語教研室各年級開設課程 ................................................................. 87 四-6 遠東國立大學漢語課程 ................................................................................. 90 四-7 烏克蘭開設華語課程之高校 ......................................................................... 92 四-8 白俄羅斯開設華語課程之高校 ..................................................................... 93 四-9 《漢語新目標》每課結構 ............................................................................. 95 四-10 《漢語新目標》俄語注釋的單元 ............................................................... 97 四-11 《漢語新目標》第五冊「情景表達」內容 ............................................... 97 四-12 《新實用漢語課本》每課結構 ................................................................. 100 四-13 簡體本與俄文注釋本之比較 ..................................................................... 102 四-14 《新目標》與《新實用》比較 ................................................................. 103 五-1 會話技巧的表現方式 ................................................................................... 128 五-2 教材內容綱要 ............................................................................................... 135. ix.

(12) 圖目錄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二-1 二-2 二-3 二-4 二-5 二-6 三-1 四-1. 對比語言學四種類型關係圖 ........................................................................ 15 設計語言課程的系統化途徑 ........................................................................ 30 構成教學法的主要與次要因素之摘要圖 .................................................... 33 外語需求分析在教學的核心位置 ................................................................ 38 需求分析訊息提供者的四個維度 ................................................................ 40 對比型教材的建構模式 ................................................................................ 64 研究流程圖 .................................................................................................... 71 實用漢語教科書 ............................................................................................ 91. x.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第一節陳述本論文的研究背景,探討俄羅斯目前的華語學習需求、 台俄交流及對俄華語教學情形;第二節為研究動機與問題,詳述本論文之研 究動機、目的、範圍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相關名詞釋義;第四節則為研究 方法,將針對本論文的研究方法、研究過程與資料蒐集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俄羅斯,全名俄羅斯聯邦(Russian Federation) ,簡稱俄國,世界上面積 最大的國家,地域橫跨歐亞兩個大洲,廣大的國土與多個國家接壤,其中與 中國的邊界更長達 4300 多公里。1991 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作為前蘇聯 的加盟共和國,依然是一個十分有影響力的國家,其所擁有豐富且豐沛的石 油與天然氣資源,掌握全歐盟四分之一的天然氣供應命脈。特別是俄羅斯與 中國同樣身為「金磚四國 1」一員,經濟景況與國家發展前景同為外界所看 好,藉由將不斷增長的經濟力量轉換為更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無形中更為 中俄兩國的接近提供助力。. 一、俄羅斯的華語學習熱潮 一直以來俄羅斯因為與中國有著廣大相鄰邊界的地緣關係,從古至今無 論是由俄羅斯至中國學習華語或由中國至俄羅斯學習俄語的人成為兩國文 化交流、往來的重點之一。近年來全球各地的華語學習熱潮自然也席捲了俄 羅斯,俄羅斯籍學生至中國學習華語的人數持續增加,甚至俄羅斯國內學生. 1. 「金磚四國」意指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四個新興工業國家。此一名稱首見於 2003. 年一份由高盛投資銀行(Goldman Sachs)所提出的研究報告。由於四個國家的英文國名 首字母 BRIC(Bazil、Russia、India、China)音近英文單字 BRICK「磚塊」,加上報告 中指出金磚四國的經濟發展快速起飛,可望於 2050 年超越現在世界六大工業國(G6), 因而被簡稱為「金磚四國」。由於高盛該份報告被廣為接受,「金磚四國」一詞因而成 為四國的代名詞。.

(14)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願意學習華語的比例也逐漸提高。根據國家漢辦 2新聞報導,中國教育部長 周濟指出,在俄羅斯學習華語的人數逐漸增加,於 2006 年統計將近 1 萬人, 較前一年增長了約 40%,發展的速度很快 3。 2002 年中國國家漢辦開始推動首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 至今已成功舉辦七屆,比賽內容包括華語語言能力、中國國情知識、中國文 化技能考核。而中國駐俄使館教育處從第二屆開始舉辦國內的預賽 4,此後 幾年俄羅斯各地陸續舉辦「漢語橋」預賽。漢辦從 2007 年開始在俄羅斯各 地建立孔子學院,目前俄羅斯各地共計有十所孔子學院 5,種種資料顯示俄 中兩國在華語學習的往來上頻繁且密切,由孔子學院工作處介紹俄羅斯國立 人文大學孔子學院的資料中的描述可見一斑:. 2005 年,中俄簽署相互支援學習對方語言的政府間協定。2006 年和 2007. 年,中俄互辦“國家年”活動,俄羅斯“漢語熱”升溫,國立人文大學孔 子學院應運而生。(國家漢辦,2007). 「華語熱」為什麼近年來在俄羅斯升溫得如此快? 俄羅斯漢學家的解釋是:近年來由於中、俄間戰略夥伴關係的建立,擴 大兩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俄國民眾對中國文化比以往任何時候 都更加感興趣。此外,隨著兩國間貿易的發展,俄國國內對華語人才的需求 大增,學會華語往往意味著可以找到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中俄兩國關係進. 2. 全稱「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或漢辦,1987 年成立,. 是一非政府機構,隸屬中國教育部下的事業單位,致力於為各國提供漢語言文化的資源 與服務,以及最大限度滿足海外漢語學習者的需求為機構使命。 3. 請參網頁資料:http://www.hanban.org/content.php?id=869。. 4. 請參網頁資料:http://www.hanban.edu.cn/content.php?id=213。. 5. 十所孔子學院的名單及學校介紹可參考國家漢辦的網頁:http://www.hanban.edu.cn/,其. 中卡爾梅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未列其中(網頁上僅有九所孔子學院),但在漢辦新聞中 可知 2007 年 11 月簽署了建設孔子學院的協議,詳見網頁: http://www.hanban.edu.cn/content.php?id=2950。. 2.

(15) 第一章. 緒論. 一步的密切聯繫為華語教學在俄羅斯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鄰近的白俄 羅斯與烏克蘭兩國同樣感受到這股華語學習需求的熱潮,兩國人民學習華語 和中國文化的願望日益迫切,在漢辦協助下陸續於當地成立了孔子學院,並 開設華語課程(參見第四章第二節),同樣具有學習華語的強烈需求。. 二、台俄交流與對俄華語教學 相較俄羅斯與中國交流的頻繁,台灣則礙於自身複雜的政治情勢,無法 與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政府僅能透過非官方的經貿、 商務與文化等交流拓展國際生存空間,與國際接軌。台灣與俄羅斯之間並無 邦交,一般民眾對俄羅斯的認識多來自教科書上形容遙遠、廣大、寒冷且神 秘的北方國家,認識有限,加上台灣的俄語學習管道相形之下多有侷限,目 前以俄語為專業的大學僅有政治 6、淡江、文化三所大學,設有俄語系培訓 俄語人才,都造成台灣與俄羅斯雖有交流卻不熱絡的情形。近幾年俄羅斯的 華語熱潮持續延燒,除了中國大陸,台灣也成了俄羅斯學生決定學習華語地 點的選項之一。97 年(96 學年度)教育統計,俄羅斯來台留學人數總計 224 人,其中申請至各校語言中心上華語課的共計 131 人,占來台學生 58.5%, 次高則為申請就讀商業及管理的 44 人,占 19.6%。(見表 一-1). 6. 國立政治大學俄國語文學系於 96 學年度正式改名為「斯拉夫語學系」,除了俄語外,. 亦提供捷克語及波蘭語課程。. 3.

(16)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表 一-1 96學年度俄羅斯在台學生就讀類別 就讀類別. 各校語 言中心. 商業及 管理. 社會及 行為科 學. 人文. 工程. 運輸 服務. 生命 科學. 人數. 131. 44. 14. 10. 9. 3. 2. 百分比. 58.5%. 19.6%. 6.3%. 4.5%. 4%. 1.3%. 0.9%. 就讀類別. 電算機. 傳播. 藝術. 民生. 法律. 醫藥 衛生. 總計. 人數. 2. 2. 2. 2. 2. 1. 224. 百分比. 0.9%. 0.9%. 0.9%. 0.9%. 0.9%. 0.4%. 100%.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教育統計(97年版),2009年2月26日,取自 http://www.edu.tw/). 台灣自 1994 年在俄國設立代表處,便保持與俄羅斯的文化交流,除了 提供獎助學金,每年也由教育部提供 4 至 6 名交換學生的名額,鎖定的主要 受惠對象是大學以上的學生,如研究所、國家研究機構等。2004 年由教育 部、外交部、經濟部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共同開辦的「台灣獎學金」7, 在全世界 87 個國家受理申請,其中也包含俄羅斯,甚至白俄羅斯和烏克蘭 等國,並將待遇擴展至攻讀大學、碩、博士與先修華語文的外國人士。2008 年的受獎人中俄羅斯學生占 15 人,位列受獎人 10 大來源國之一 8,排名第 9。台灣獎學金設置以來確實達到吸引外國學生的功能。俄羅斯籍學生在台 留學人數自 04'-05'學年度開始有數據統計,共計 82 人,每年人數逐漸增加, 至 08'-09'學年度已增長至 257 人,成長率達 213.4 %,而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兩國學生來台的成長率分別為:850 %、62.5 %。(參表 一-2). 7. 有關申請資格、申請表件、遴選方式、獎學金英文簡介等等,請上教育部國際文教處網. 站 http://www.edu.tw/bicer「外國學生專區」,提供相關資訊查閱以及下載。 8. 受獎人 10 大來源國依次為:美國、越南、日本、巴拉圭、巴拿馬、尼加拉瓜、印度、. 宏都拉斯、俄羅斯、馬來西亞。受獎人前往就讀的前 5 校依序為:臺灣師範大學 105 人、 政治大學 71 人、臺灣大學 50 人、輔仁大學 30 人、成功大學 29 人。詳細資料請參考國 際文化教育事業處即時新聞:http://www.edu.tw/bicer/news.aspx?news_sn=2341. 4.

(17) 第一章. 緒論. 表 一-2俄羅斯、烏克蘭與白俄學生來台人數 學年度 國家. 04'-05' 05'-06' 06'-07' 07'-08' 08'-09' (93) (94) (95) (96) (97). 俄羅斯. 82 人. 93 人. 172 人. 219 人. 257 人. 烏克蘭. 6人. 17 人. 37 人. 41 人. 57 人. 白俄羅斯. 8人. 10 人. 9人. 13 人. 13 人.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外國在華留學生人數表(87~97學年度),2009年2 月26日,取自http://www.edu.tw/). 資料顯示台灣獎學金的設置使得俄羅斯與烏、白兩國學生多了一瞭解台 灣的管道與來台就讀的意願,來台就學的人數雖然仍遠不及亞洲其他國家, 諸如日本、印尼、泰國等國,然除法、德兩大國,俄羅斯來台學生甚至較其 他歐洲國家為多 9,以此趨勢,俄羅斯學生來台就讀人數還會逐年增加。 然台灣在對俄華語教學一塊,仍是一尚待耕耘的處女地,不僅在教學方 法、教學經驗與心得尚乏相關研究,在教材方面更是空白。主要原因受限台 俄雙方的交流仍不夠熱絡,兩國人民對彼此的認識有限,加上台灣的語言學 習環境以綜合分班為主,同國籍學生為一班的情形不多見,因而以對比分析 為基礎的教學研究,自然失了其必要性與需求性,相較中國大陸於對比教學 理論的研究,台灣此方面的探討和研究仍待有志華語教師與研究人員投入, 加強未來台灣於海外華語市場的競爭力。. 9. 以最新的 97 學年的數據為例,歐洲來台學生人數前十名國家,分別為:法國 405 人,. 德國 300 人,英國 252 人,波蘭 105 人,捷克 89 人,西班牙 76 人,荷蘭 71 人,愛爾蘭 62 人,烏克蘭 57 人,瑞士 52 人。(教育部統計處將俄羅斯列為亞洲國家,白、烏兩國 為歐洲國家)其他各洲國家數據見教育部「外國在華留學生人數表(87~97 學年度)」。. 5.

(18)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 早在蘇聯時間,地理位置近中國大陸的俄羅斯便曾設立十多所專門學習 華語的中等學校,如今俄羅斯也有不少中學設有華語課,卻只屬於外語課, 每週學習時數有限。若要提到以華語為專業的課程,就屬大學內所設漢語教 研室、漢語中心,當中以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Institute of African and Asian Countries,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聖彼得堡大學東方學系(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與海參威遠東大學東方學院(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Far Eastern National University)為俄羅斯知名的華語. 學習基地,教學對象限於校內大學生。 2007 年起由漢辦協助在全俄幾所大學中設立的孔子學院,則開拓了華 語教學的範圍。孔子學院的學生由兩部分構成:一為所在大學的學生,包括 華語專業與非華語專業的學生,且學生若通過院內舉辦之漢語水準考試( HSK),將可獲取獎學金至中國留學,有助於提高大學生學習華語的動機。. 二則為向外開放招生,包括中學高年級學生和有學習華語需要的社會人士, 增加了一般民眾學習華語的機會,但這類學生華語程度參差不齊,其中有不 少零起點學生。 然而,綜觀目前俄羅斯各大學的華語課程,雖然各大學的學制並不完全 相同,卻共同有些普遍性的問題,如:師資、教材、教學方法、語言實踐、 外部環境等方面。在教學方面,一些新開的中文班師資力量不足,教學經驗 不足,影響到學生學習,例如:一些學校由俄語不是非常好的中國教師教授 語法課,這對初學者確有困難。外部環境方面,俄羅斯當地對中國文化推廣 仍顯不夠,關於中國的文化展覽、電影、新聞報導較少等等,這些種種因素 都影響了華語學習的成效。 教材方面,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漢學人才出現斷層,政府在華語教科書等 方面也不夠重視,市面上很少新的教科書,一些學校仍在使用上世紀六、七 0年代的書籍,當中有俄羅斯本國出版的教材(由各大學自行編寫)沿用至 今或直接使用中國大陸編寫的教材,在中國本地適用的教材直接拿到俄羅斯 教學是否直接適用,這是其中一項大問題。然而對俄華語教材的窘境終於有. 6.

(19) 第一章. 緒論. 所突破,2005 年中國國家漢辦針對俄羅斯地區規劃了兩套以俄語注釋之華 語教材《漢語新起點》、《漢語新目標》 ,其中《漢語新起點》適用中小學, 而《漢語新目標》則為適用大學階段的華語教學系列教材,正好彌補了當前 以俄語為母語國家之華語專門教材的空白。 許多大學對這兩套教材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新教材購買地點有限、且 價格相對俄羅斯本國出版教材為貴,因此普及性和使用的教學成果仍需要進 一步觀察。即使摒除教材取得的困難性,教材本身也仍具有其他問題,如俄 羅斯國立人文大學孔子學院院長曾在一篇報導中指出,有些教材中使用的俄 文拼寫存在錯誤,讓低齡學習者“很可能漢語沒有學好,俄語也學歪了 10”。 綜上所述,可以總結歸納出對俄華語教材的一些問題,包括: 1.缺乏針對性教材:市面上少見專門針對使用俄語地區設計的華語教 材,而各大學自編教材又年代久遠。 2.教材老舊:目前俄羅斯各大學華語課程多使用舊教材,編寫時間已 久,教學內容與教材結構多已不符合時勢現況,造成學生對現代華語的認識 十分有限,雖然不至於影響學生的華語語言能力,但恐影響學生與中文母語 者的溝通交際。 3.內容缺乏系統性:包括教材總體結構、教學法的選擇及任務式的「聽、 說、讀、寫」語言能力訓練都缺乏系統性。 4.教材取得困難:各大學自編教材只在校園內之書店販賣,而大學建築 物需出示學生證才能進入,也阻礙了一般民眾取得華語教材的管道。漢辦新 編的教材也有普及性與價格昂貴的問題。 5.補充教材不足:蔓延全俄的華語學習熱潮更加突顯出中文補充資料的 不足,在俄羅斯即使大城市如莫斯科也很難買到中文書籍,對於想進一步提 高華語能力的學生確實造成困擾,只能以重複念課文、寫漢字來練習。 總結教材的問題後,發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華語水準高、教材編寫. 10. 請參考環球網新聞:http://www.huanqiu.com/www/191/2007-12/33128.html. 7.

(20)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能力強、語言教學法素養深的教師與華語工作者為數甚少,因而不能保證現 用教材的科學性。(寇成晶,1992) 外語能力不僅是項專業技能,最重要的是其能「與人溝通」的能力,身 為語言學習重要工具之一的教材更是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教材不僅體現了 教學法與教學理論,更是將課程設計與課堂教學連結的關鍵,憑藉著教材而 能將課程設計具體實施於課堂。而如今對俄華語教材卻有諸多缺失尚待增進 改善,新教材的編寫著實需要更多華語相關人士投入,也引發研究者的研究 動機。.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既然現有教材擁有諸多問題,教材設計的工作便刻不容緩。學生在華語 學習達到中級程度,根據 TOP 華語能力測驗的標準,詞彙量達到 5000 個, 已能聽懂一般社交及工作場合對話,並辨別語氣變化代表的含意,但重點 是:如何流暢地說出自己想表達的話語。俄語背景學習者缺乏純目標語的環 境及與母語者溝通交際的機會,大學中的中國籍教師少,交談的機會也僅限 少數課程,因此會話的訓練格外重要。 在這樣的前提下,本研究的目的為尋找「針對性」,透過俄漢語言的對 比分析,瞭解俄語學生華語學習的難點,並以此為基礎發展針對俄語背景學 習者之中級華語會話教材,協助釐清對俄華語教材的特點、適宜的教學法, 並提供俄語背景學習者更多會話練習機會,減少外部環境的侷限。 而本論文的研究範圍旨在探討適用於俄語學生的中級華語會話教學之 教材設計,參酌漢俄兩語言的對比分析成果,並與課程及教材設計等相關理 論結合,發展出一套針對俄語背景學生之中級華語會話教材。本教材所適用 的對象並不單單以說俄語的俄羅斯人為限,希望同樣適用與俄語為同一語支 的烏克蘭及白俄羅斯兩國(見名詞釋義 七、俄語背景學習者) 。. 在發展中級會話教材的過程中,本論文經 過文獻蒐集、需求分析、華語. 8.

(21) 第一章. 緒論. 教學現況探討等步驟,並對下列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1.瞭解俄羅斯、白俄與烏克蘭的華語教學現況與需求。 2.辨析針對俄語學生設計的華語教材(對比型)和一般華語教材(通用 型)的差異性。 3.對俄華語會話教材的特色與發展此教材的限制。 4.提出對俄中級會話教材的設計原則,落實為實際的教材範例。. 透過上述的探討,並期望本研究能解答下列問題: 1.俄語學生的華語學習動機為何?學習目標為何? 2.對俄語學生而言學習中文的難點為何? 3.口語的練習環境是否重要? 4.在缺乏目標語的環境如何達到充分口語練習? 5.俄語學生對會話(口語)教材是否需求? 6.俄語學生對針對其編寫的對比型教材是否需求? 7.俄語學生對華語教材內容和編排有何要求? -俄語注釋是否必須? -文化性內容的需求程度? -練習數量多寡是否具關鍵性? 8.漢、俄語言對比成果對華語教材編寫是否具重要性?. 9.

(22)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華語、漢語 華語,即台灣所稱的「國語」 、中國大陸及香港的「普通話」 、新加坡的 「華文」,又稱中文。在台灣的對外華語教學領域,習慣以「華語」一詞稱 之,而中國大陸則使用「漢語」一詞。本論文使用「華語」此詞彙,以統一 詞彙避免混淆。部分資料採用中國大陸的研究與翻譯,因而直接使用「漢語」 一詞,不再特別變更為「華語」,例如:漢俄語言對比、漢語教研室等。. 二、華語文教學 指以華語作為第二語言(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或外語的教 學,教學對象為非以華語為母語之人士,中國大陸將此稱之為「對外漢語教 學 」。. 三、中級程度 本論文定義之中級程度以 HSK(中國漢語水準考試)中級(6~8 級) 為標準,相當於 TOP 中等(3~4 級)程度,在台學習時數 480~960 小時, 或是在其他國家、地區學習 960~1920 小時,詞彙掌握量為 5000 個。. 四、口語課 口語,就是用非正式講話的風格說出來的話。「口語」與「書面語」在 語體和語用兩個範疇有所區別,因而在教學上也應有所區別。經統整歸納, 我們可將口語課定義 為「以口語表達的訓練為目標,注重語言表達層次,教 學重點在於學生是否具備基本語言能力,運用目標語流利表達自我的語言 課」。. 五、會話課 會話,即對話,交際主體至少二人以上,一來一往,自然互動,語言的 內容與形式符合交際情境,當中「交際互動」 、 「情境」兩項要素為關鍵,會 話課同樣需關注此兩項要素。 因而可將會話課定義為「以培養學習者的華語交際能力為目標,運用華. 10.

(23) 第一章. 緒論. 語功能項目、語用和文化知識,掌握語言交際中的情境,自然交際互動,達 到語言的得體性作為教學重點的課程」。 強調培養語言交際、待人處事、臨場應變、表情達意等綜合能力和素養。. 六、對比型教材 指專門針對某一類學習者之母語、文化背景而編寫的教材。 此類教材通常都是一對一形式的,即透過進行華語與目標學生的母語對 比研究,並將結果按科學方法將其寫入教材。. 七、俄語背景學習者 本論文之「俄語背景學習者」,主要指以俄語為母語的俄羅斯人 11,非 單指血統、民族、地域或國籍上的俄羅斯 12,文中也以「俄語學生」一簡稱 來指稱此一名詞。另外,由於烏克蘭及白俄羅斯兩國之官方語言與俄語在語 言系屬分類上同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的東斯拉夫語支,無論字母、語 言都十分接近 13,三者皆使用西里爾字母 14,因而本論文所指稱之「俄語背 景學習者」,除了俄語母語者,還包含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母語者。. 11. 俄語是俄羅斯民族的統一語言,是 1.45 億人的母語(first language),另外還有能流利地. 說俄語的第二語言人口,再加上新疆境內的俄羅斯族以及住在西歐、美國和世界各地的 俄國人,俄語人口共有 2.3 億左右。(數據摘自「民族語(Ethnologue)」第 15 版) 12. 蘇聯時期開始,甚至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歷次的人口普查中的「民族屬性」一欄皆以. 被調查者的主觀認知做註記,即「由自己決定」。因而蘇聯解體後,出現了所謂「境外 俄羅斯人」現象,留在諸如烏克蘭、哈薩克等等其他蘇聯加盟共和國各地的俄羅斯人, 傾向選擇保有「雙重國籍」,形成許多之複雜現象。可見在這片廣矛土地上複雜的民族 情感,不是簡單的國籍歸屬便可一言蔽之。 13. 從詞彙方面來看,可以看出白俄羅斯語與烏克蘭語最為相近,其次與波蘭語比較相近,. 然後與俄語相近;烏克蘭語的音韻、文法以及詞彙都跟俄語和白俄羅斯語很類似,但是 烏克蘭語的使用者們不能跟這兩種語言的使用者自由通話。(參考維基百科) 14. 西里爾字母(cyrillic alphabet),或稱斯拉夫字母,通行於斯拉夫語族大多數民族中的字. 母書寫系統,包括俄語、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語、馬其頓語、 盧森尼亞語等。. 11.

(24)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八、教研室 俄語 кафедра(kafedra) ,中國大陸譯作「教研室」 ,英文對譯為 deparment。 俄羅斯大學結構先分系(faculty),系下仔細劃分為各教研室,例如:聖彼 得堡大學設有東方系,東方系下另設有漢語、韓語和東南亞國家語言教研 室、阿拉伯語教研室、日語教研室等數個教研室。. 12.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第一節將探討語言對比分析與教學間的關連,如何在教學包括課 堂、教材上 應用對比研究的成果,以及對比分析的侷限性,並淺析華語與俄 語間的差異;第二節討論一般課程設計理論;第三節探討會話教學相關理 論;第四節則對教材設計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包括教材編寫原則、教材的 針對性與教材評估。. 第一節 語言對比分析與教學 本研究進行之中級華語會話教材設計為一適用俄語背景學習者之教 材,是一具「針對性」的教材,而此一針對性主要由於華語和俄語兩個語言 間的差異所引起,因此漢俄語言對比是必要的討論範疇之一。本節首先討論 對比語言學及其與教學的關係,接著就漢、俄兩種語言間的差異進行探討。. 一、對比語言學 對比語言學又稱對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或對比研究(contrastive studies) ,乃是語言研究、語言教學及語言教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1941 年美國語言學家與人類學家 B. L. Whorf 在他的〈語言與邏輯 (Language and Logic)〉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對比語言學」(comparative linguistics)這個學科名稱。一直到 1957 年美國語言學家 R. Lado 出版了《跨. 文化語言學》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一書,對比語言學才成了一門真正 獨立的學科。(楊自儉,2004) 那麼究竟什麼是「對比語言學」? 許余龍在 1992 年出版的《對比語言學概論》書中為「對比語言學」下 了一個定義:「對比語言學是語言學中一個分支。其任務是對兩種或兩種以 上的語言進行共時的對比研究,描述它們之間的異同,特別是其中的不同之. 13.

(26)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處,並將這類研究應用於其他有關領域。」 1994 年楊自儉指出: 「對比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科,它兼有理論語 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特徵,其任務主要是對兩種或多種語言進行共時對比研 究,描述並解釋所對比語言之間的異同,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語言理論研究 和語言應用領域。」(轉自楊自儉,1999:74) 兩者間對於對比語言學定義的差異主要有三點: 1.對比語言學的功能除了描述外,楊增加了「解釋」 ,乃是因對比研究 的最終目標是追究語言間何以有此異同,所以不能只描述而不解釋。 2.語言之間的異同問題,許特別強調其中的不同之處;楊強調兩者並 重,原因是世界語言學界十分重視語言的共性問題。 3.研究成果的應用,楊強調用於語言理論研究和語言應用領域;許則強 調用於本學科之外的其他有關領域。(胡春燕,2002). 對比語言學發展至今,從目的來看,可分為理論對比研究與應用對比研 究兩大類 15。前者透過對比來驗證現有的語言理論;而後者主要是通過對比 改進語言教學或解決翻譯等語言應用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許余龍,2002; 楊崢,2006)這一分類明確了該學科理論與應用兩類並重。 許余龍(1992)在其書中引用Zabrocki(1976/1978)的觀點,將對比語 言學分為一般理論對比語言學、具體理論對比語言學、一般應用對比語言 學、具體應用對比語言學四種類型。對比語言學由(一)理論對比語言學和 (二)應用對比語言學兩大部分組成。 (一)理論對比語言學內部又分:一 般理論對比語言學、具體理論對比語言學兩類。前者研究對比語言學的一般 理論和方法問題;後者為運用一般對比語言學的原理和語言學常識對兩種或 兩種以上的語言進行具體的對比描述。 (二)應用對比語言學,其內部也可. 15. 1978 年 P. H. Breitenstein 認為對比語言學可分為科學性和教學性兩類;1992 年楊自儉. 發表《英漢對比研究管窺》也提出對比語言學應該有理論和應用兩方面的研究。. 14.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以分為一般、具體兩類。第一類為一般應用對比語言學,研究如何將對比語 言學應用於語言活動中,特別是應用於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活動上;第二類 為具體應用對比語言學,其任務是為某一具體的應用目的而對兩種語言進行 對比,主要有翻譯學、對比文化學 16、雙語教學和雙語辭典編纂等。例如: 編寫一本漢英對比語法,幫助母語為華語的學生學習英語。這四個種類的對 比語言學以圖 二-1 來表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將更為清晰。. 一般理論對比 語言學 理論對比 語言學. 具體理論對比 語言學. 對比語言學. 應用對比 語言學. 一般應用對比 語言學 具體應用對比 語言學. 圖 二-1 對比語言學四種類型關係圖 (資料來源:許余龍(1992)。對比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 社,P.9。). 16. 楊自儉(1994)對對比文化學的定義:「是研究兩種或多種民族文化的異同和相互影. 響,以促進人類跨文化交際和文化發展的科學。」. 15.

(28)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二、對比分析與教學 二次大戰後,由於外語教學的需要,語言學家C. Fries 17提出以「對比」 作為教學基礎的想法,從那個時候開始了以外語教學為目的的對比分析研 究。對比分析是以行為主義心理學及結構主義語言學為理論基礎。行為主義 重視語言行為,認為語言學習就是建立一種習慣,並強調學習中的干擾因 素,亦即母語,將母語的干擾視作語言學習的難點。結構主義則強調外語學 習中兩種語言間的相互差異,分析其相同與相異之處,為精確描寫兩種語言 提供了方法。. 呂叔湘(1992)提到:「一種事物的特點要與別的事物比較後才顯示出 來……,語言也是這樣。要認識漢語的特點就要跟非漢語比較,要認識現代 漢語,就要跟古代漢語比較。」而所謂的「特點」便是一個事物區別另一個 事物的典型特徵,可想而知,特點是透過比較(對比)而來。有比較才有鑒 別,才能更清楚地認識進行比較的語言的特點。德國學者洪堡特 18曾說過: 「每一種語言都在它所隸屬的民族周圍設下一道藩籬,一個人只有跨過另一 種語言的藩籬進入其內,才有可能擺脫母語的約束 19。」而這管道便是通過 語言的對比與分析。趙世開(1979)也認為,通過兩種語言結構的對比可以 更好地瞭解語言的結構,進一步認識語言的本質。透過對比我們可以對母語 的性質、特點、形成規律有更清楚、更深入、更準確的認識;另外,華語與 其他語言對比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指導對外華語教學的實踐。 宋殿矯(2005)主張,一種語言的特點只有通過其他語言的比較才能被 明確,被認知。因此,他認為,進行語言的對比分析促進了人類對語言的結 構特點和普遍性的認識,同時豐富了普通語言學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對外. 17. Fries C C.(1945:9).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18. 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德國文化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主要研究包含教. 育學、國家理論、對語言、文學和文化的分析。 19. 洪堡特(1997)。《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奇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北京:商務印. 書館。. 16.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語教學產生了積極作用」。. 這說明瞭經過長時間的外語教學歷程中我們逐漸理解到,進行華語與其 他語言的對比研究是提高外語教學質量的最有效方法。所以相對的,在進行 對外華語教學時,我們同樣可以透過華語與學習者母語的對比以協助華語教 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究竟進行語言間的對比分析在華語教學應用、課程設計及教材設計上有 無幫助呢?呂叔湘(1992:5)指出: 我們教外國學生,如果懂得他的母語(或者他熟悉的媒介語),在教他語 法的時候,就能瞭解他的需要,提高教學的效率。. 當然,不僅僅語法,語音、文字、詞彙、語義、語用、語篇、修辭、文 體、文化都可通過比較來研究,要進行全面的對比分析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通過分析第二語言教學與第一語言教學在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原則等的 異同,仔細釐清對外華語教學的難點,將其明確作為教學的重點,適時地給 予學生協助。. 林忠(2008)將對比分析的基本理論依據概括為下列四點: 1.外語學習過程需要不斷克服母語語言系統中的難點; 2.母語干擾是外語學習的主要困難; 3.應用對比分析可以預測與解釋外語學習中的難點; 4.經過對比分析而編寫出的教材能有效減少干擾與障礙,從而有助外語 學習。 當中,提到了使用對比分析編寫的教材對語言學習的助益。早在 1945 年 C. Fries 便曾說過: 「最有效的教材應該一方面對目標語進行科學的描述,. 17.

(30)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一方面又對學生的母語進行平行的描寫,並將兩者加以比較」。R. Lado 於 1957 年出版的《跨文化語言學》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一書,被認為是 提出第二語言習得的對比分析假說,並建立起對比分析理論的第一本著作。 (楊自儉,1999;高霞,2006)當中提及「將母語與目標語進行比較即是解 決與消除外語學習難點的關鍵。」同時,Lado 在此書前言闡述自己的觀點: 我們可以通過系統性地對比目標語與學生母語的語言及文化,預見學習 中容易且不會造成學習困難的句型。我們認為編寫最新教學與實驗材料 必須以這種對比為基礎。. 也就是說經過比較,我們理解到學生在外語學習時,一旦遇見與自己母 語具有相同要素的學習點,便會感到容易與輕鬆,可相對的,母語所未具有 的部分,對學生而言便具有學習的難度。因此,教師若能掌握華語與學生母 語間的差異性,就能抓准學生在學習華語的難點,在教學上採取預防措施, 使教學進行的更為順暢、有效率。而一本透過對比分析而編寫設計的教材即 能達到協助教師做到上述教學的預測。 任遠(1995)便認為,為特定母語學生編寫的教材,其語言教學的核心 應該建立在兩種語言的對比基礎上。 對比分析理論的應用不單是外語教學教材編寫的指導,當然也可應用在 課堂教學等其他方面。Lado(1957)把對比語言學的應用具體化為教材、測 試與學習三項內容。林忠將對比分析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分為三方面論述, 包括: (一)對比分析與課程設計;(二)對比分析與課堂教學; (三)對比 分析與外語測試。第一項,課程設計上的應用主要以教材為主,我們稍早已 經討論。 而有關對比分析與課堂教學的關係,先前討論教材編寫上對比分析帶來 的幫助同樣適用於課堂教學。教師透過對比分析對自己所教的語言有了深刻 的瞭解,可以發現教學過程的重點,理解學生出錯的原因,究竟是由於外語 語言項目本身的困難度,還是來自母語的干擾,才能深入淺出的回答學生的 提問,便於更有效地制訂教學大綱、編寫教材、設立測試的內容。對學習者 而言,適當地瞭解一些母語和所學外語的特點,可以幫助減少學習中的盲. 18.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點,增強自覺性,達到正確運用外語的目的。林忠並認為對比分析能向教學 雙方提供資訊反饋,並根據反饋的結果採取補救措施。 至於對比分析在測試上的應用,A. Davis(1968:12)認為,外語測試的 設計如果其對象為一組具有共同母語的學生,那麼對比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因為測試項目通常是在學生的學習範圍中選取困難點作為出題依據。這種困 難點一般是由兩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其一是外語本身的特殊性,其二是母 語與外語的差異。 (林忠,2008)而這種差異性除了來自語言結構上的不同, 還包括文化上的差異。. 同理而論,有鑑於語言對比研究在教學上各方面的幫助,在從事對俄的 華語教學時,同樣能將漢俄語言對比的成果應用於對外華語教學上。趙建、 孫風波(2004)提出,在對外華語教學中,如果教師通曉一點俄語,自然會 在教學中正確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瞭解他們的需要,從 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粟為農、于紅(2008)以英語教學為出發點,認為英漢對比理論至少可 在三方面發揮作用,我們能將其同樣應用於對俄華語教學上,總結出以下三 點: 1.對比理論提供的有關漢、俄兩個語言各個層面的結構和功能的知識, 能使華語教師更加準確、完備地瞭解所教語言(華語)的內部體系和外部環 境。 2.對比理論提供的有關漢俄語言的異同之處,可幫助教師預見教學的難 點及母語(俄語)的干涉度,從而提前採取預防措施,為課堂教學提供理論 依據和實際的解決辦法。 3.對比理論可引導學生自覺地去探求華語學習的方法,並有意識地歸納 學習規律,從而使外語學習由被動模仿轉而成主動學習。. 19.

(32)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三、對比分析的侷限性 (一)對比分析的假設 所謂的「對比分析假設」亦即指對比分析的心理學基本原理,而關於這 一假設擁有不同的解釋,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強假設」與「弱假設」之間 的區別。(許余龍,1992)林忠(2008)則將對比分析的理論觀點概括為三 種,分別為:贊同假設(strong version) 、懷疑假設(weak version)和折衷假 設,除了翻譯的差異,多了一個折衷假設。 Lee(1968)認為,對比分析是基於如下的設想:. 1.外語學習中的錯誤和困難,主要、甚至全部來自母語的干擾。 2.造成困難的原因主要或全部是來自母語與外語之間的不同。 3.母語與外語之間的差別越大,造成的學習困難也越大。 4.通過語言間的比較,可以預測外語學習中將會出現的錯誤和困難。 5.對比分析中發現的相異之處也就是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內容。. Lee 的論點被認為是對比分析中的贊同假設,其他持贊同觀點的學者還. 有以前述的 C. Fries、R. Lado 為代表的語言學家。贊同假設的觀點認為語言 差異縮小有助於外語學習。然而即使在對比分析的全盛時期,也並非所有從 事對比分析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的學者都持上述贊同假設的觀點。批評者 指出,對比分析所預測的一些錯誤在實際外語學習中並未出現,而許多在外 語學習中實際出現的錯誤,對比分析並不能確實預測出。這類的批評便導致 了懷疑假設論點的產生。 (二)對比分析的懷疑論 以 R. Woodhaugh、C. James 為代表的語言學家對贊同假設持懷疑態度, 他們並未全盤否定贊同假設的設想,但認為不能過份誇大對比分析在外語教 學上的作用。懷疑假設指出,對比分析並沒有贊同假設所說的預測效果,而 僅有診斷能力。也就是對比分析必須預先收集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碰見的實際. 20.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困難和所犯的具體錯誤,然後再通過對比來診斷哪些錯誤是由於母語與外語 的不同而引起的,對產生錯誤的原因加以解釋和說明。蓋其認為,利用現有 的語言知識去解釋外語教學中的所發現到的錯誤,從語言干擾而產生的錯誤 入手,對錯誤加以分析,並解釋兩種語言間的異同之處,如此較切合實際。 因而,語言對比的作用只是解釋實際出現在學習上的干擾現象,而非預 測這種干擾。但若要利用對比分析來解釋錯誤,首先必須假定母語與外語之 間的某些相異之處可能會造成外語學習的錯誤,這實際上承認了對比分析具 有預測能力。因此,要使對比分析真正成為輔導外語教學的有效手段,就必 須具備預測能力,至於對錯誤進行診斷則是錯誤分析的任務。(許余龍, 1992;林忠,2008) 經過歸納,贊同假設認為對比分析能預測學習中的學習難點與錯誤;懷 疑假設試圖從學生已發生的錯誤來解釋錯誤發生的原因。兩種觀點都認為母 語與外語間的差異與學習難度成正比,而折衷假設則指出不同語言間的細微 差異才是最容易引起干擾之處。. 20 世紀 60 年代後期對比分析在理論上受到挑戰,研究的成果受到了批 評,主要是對比分析理論確實存在著一些侷限性。教師與研究人員發現,對 比分析並不能完全預測學生學習目標語時所犯的錯誤,而第二語言學習者所 犯的錯誤不能完全歸咎於母語產生的干擾作用,學生犯錯的原因往往是多樣 的。Rod Ellis(1985:29 )便認為母語干擾所造成的錯誤只佔學習者全部錯誤 的三分之一。此外,對比分析所預測的困難點往往並非學生難以掌握的語言 項目,而來自不同國家、母語不同的學習者,在學習同一種第二語言時,往 往會犯類似的錯誤,這就表示學生錯誤的形成也有可能來自所學語言本身的 困難度,於是更加感到語言遷移現象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並不是最具說服 力的。 對比分析強調第二語言教學中的跨語言干擾因素,具有積極意義,對第 二語言學習者可能到的難點和錯誤具一定的預測性,以及對教學和習得中問. 21.

(34)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題的解釋性也不應否定,但第二語言學習中的錯誤並不全是語際差異造成 的,語內錯誤和發展錯誤也是導致錯誤的重要因素,而對比分析卻忽視了這 一點。. 那麼究竟在外語教學上我們要如何斟酌對比分析理論的應用呢?要避 免兩種極端的傾向。(高霞,2006) 1.第一種極端是把對比當作第二語言教學的最基本手段,貫穿在教學活 動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將重點放在課堂上的講解步驟,使得語言課變成了語 言學知識課。這種傾向以前蘇聯的自覺對比法 20派為代表。 2.第二種極端認為第二語言的學習是要建立一套新的語言習慣,而習慣 是大量反覆的「刺激—反應」 (S—R)所形成,而途徑便是透過大量、反覆 的句型操練做為課堂教學的內容,以形成新的語言習慣,並不講解或很少講 解語言知識,包括對比。以美國聽說法為代表。. (三)小結 第二語言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外語教師和學生並非都是語言學 家,並不都能直接將理論對比研究的成果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中。因此,在 第二語言教學中,我們既不能向學生講解大量的語言對比理論知識,也不能 只重視語言技能的操練而忽視語言對比理論。兩種語言間的對比是必要的, 對比的結果越細緻,就越有助於第二語言教學,但如前所述,沒有必要將對 比研究的成果一一向學生講解,而是在制訂教學大綱及編寫教材時,充分利 用對比研究的成果,以明確難點,突出重點,才能真正在第二語言教學中達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 自覺對比法(сознательно-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ый метод),是前蘇聯外語教學界於 20 世紀 30. 至 50 年代廣泛採用的教學法,主張通過母語與目標語的翻譯和結構對比,自覺掌握目標 語的一種方式。(詳細說明請參考第五章 P.130). 22.

(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四、漢俄語言對比 漢俄對比的目的不是為了比較優劣,而是為了改進華語教學的方法,提 高華語教學的效果。 中國的漢俄語言對比研究主要起始於新中國成立之後,大致經歷了四個 階段(許高渝,1997) :初創時期為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至 50 年代晚期;第 二階段的斷層時期,自 1960 年初到 70 年代末;恢復發展的第三階段,1970 末到 1980 末期;最後為邁向成熟的第四階段,則是 1990 年代之後了。20 世紀 90 年代可以說是中國漢俄語對比的繁榮期,既有微觀的對比,又有宏 觀的分析;既有個人的成果,也有集體的探索。 (宋殿矯,2005) 漢語與俄語兩種語言是兩種不同的語言系屬、不同類型的語言。 漢語屬於漢藏語系,俄語屬於印歐語系;漢語是孤立語(isolating langusge),又叫分析語(analytic language) ,俄語是屈折語 21(fusional language,或稱inflectional language) ,又叫綜合語(synthetic language),兩 者有極大的差異。 漢語缺少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在組合上很難實現句子的立體組合, 總是使用大量的散句、小句來表達一種意念,在句子的組合上,主語、謂語、 賓語以及形容詞、副詞等都可以顛倒甚至省略,擁有較大的自由與隨意性, 但句子成分之間缺乏明確的語義關係,有些句子一旦脫離語境就可以理解為 幾個意思,語義關係很難精確界定,經常表現一種模糊性,因此漢語的歧義 結構特別多。例如:關心學校的老師、這個人誰也不認識、開刀的是他父親 等。 印歐語系中的俄語是一種形態語言,它非常明顯地體現了俄語母語者對 邏輯思維的倚重,重視話語的邏輯性、清晰性。因此句子總是有明確的邏輯. 21. 孤立語的特點即不是通過詞的內部形態變化來表達語法作用,而是通過虛詞和詞序等. 詞以外的成分來表達;屈折語具形態變化,每個構型形態可以同時表示幾個語法意義, 每個語法意義又可以用幾個構型形態來表示,在此,詞根的重要性突出,而且詞根結合 處往往發生語音變化。. 23.

(36) 中級華語會話教材之設計──以俄語背景學習者為例. 中心,句子中的附加成分不管多複雜,也總是要保持與中心成分的清楚邏輯 關係。俄語句子不論長短,在邏輯上總是非常完整,盡力追求縝密、精確與 條理性。(江南,1996:81) 宋殿矯(2005)將至今的漢俄語言對比發展狀況做了一簡單的整理,並 依研究項目將漢俄語對比的成果分為: 1.語音對比:含語音、語調。 2.構詞對比 3.詞彙語義對比 4.語法對比:主要包括詞法、句法和詞序。 5.其他方面:漢俄對比的項目是多方面的,除了各層面的對比,同時在 語用、文化、修辭、口語等方面有一定的成果。此外還有許多更細緻層面的 對比,如:成語的對比、身勢語(body language) 、稱呼語、委婉語、禁忌語、 姓名學等等。 由整理出的漢俄對比研究的項目,我們便可瞭解這些項目基本上便是漢 語與俄語之間的差異。下方研究者根據汪成慧(2004) 、張會 森 (2004:上卷 36-41)的研究,整理出漢俄兩種語言的差異性將其列表比較。 (見表 二-1) 表 二-1 漢語和俄語的差異 漢語. 俄語. 表意文字. 文字. 表音文字. 1.漢字是表意的文字,不直接表 1.俄語用 33 個字母符號來表示 示音位或音節的字母,漢字同意 俄語的音,通過字母的排列組合 義直接聯繫。 形成詞。 2.漢字與語音沒有直接聯繫。. 語音. 兩者的元、輔音數目不同、. 24. 2.俄語的書面形式和讀音有一定 聯繫,學會字母的發音,就可以 讀出俄語詞。.

(3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類型不同、音值不同。 1.詞的語音結構 1..詞的語音結構 漢字由單音節組成,一個詞 俄語詞單音節較少,多為多 可以有兩個或更多音節。 音節(平均長度 3 個音節。) 2..詞的節律特點 2..詞的節律特點 指的是詞裡各音節重讀和 俄語裡大部分是非重讀音 非重讀交替出現的情形。 節,每個詞一般只能有一個重讀 漢語詞絕大部分是重讀音 音節。 節,雙音節詞裡可能有一個輕聲 音節,三音節詞裡也可能有一個 輕聲音節。 詞彙. 22. 1. 同音字 俄語是以西里爾字母 22為主 的拼寫文字,同音詞的情況極 2.不可變詞形 少,尤其是詞形與重音皆相同的 漢語沒有詞形變化,無論是 同音詞,非常罕見。 寫單獨的詞、詞組還是句子,同 一個詞的寫法都相同(正體字、 2.可變詞形 簡體字的差別除外)。 俄語使以詞形變化來表示 句子和詞與詞之間的句法關係 3.詞彙總量 的,也就是說,各詞的語法關係 漢語總共累積了約 6 萬字, 在俄語的詞形上有所反映。 而這 6 萬字中有大量異體字,除 去異體字,漢語大概只有 2 萬 2 3.詞彙總量 千個漢字。據統計,漢語古代和 俄語總共累積了大約 20 萬 現代作品中實際用字量僅 6 千個 個詞。 左右,大約 2,400 字的覆蓋率即 俄語古代和現代作品中的 可達 99%。(趙敏善,1997) 實際用詞量在 2 萬-3 萬之間。一 隨著社會發展,漢字總量未 般俄語母語者的常用詞彙量約 3 增,並不出現新字,而是用現有 千左右。大約 11,100 個俄語詞的 1.同音詞 漢語同音詞很多。. 參考註 13。.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育局的課程文件《為智障學生而設的中國 語文建議學習重點(小一至中三)》 (香 港課程發展議會,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學習語文必須積累。語文能力是在對語文材料大量反復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過程中

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中國語文教育 > 中國語文教育- 教學 資源 > 中國語文(中學)-教學資源

設計者 姓名:鄧雅莉老師 學校:粉嶺禮賢會中學 學科/學習領域 中國歷史A.

學習策略 單元名稱 單元名稱 教節 教節 展示教節 展示教節 學校類別 學校類別 學生年齡 學生年齡 全語文取向 紅綠燈 4 第 3 教節 嚴重 高小至高中 多感官學習 「水水」好朋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