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南市花園夜市攤販移動及其社會資本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南市花園夜市攤販移動及其社會資本研究"

Copied!
15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第四十屆碩士論文. 臺南市花園夜市攤販移動及其社會資本研究. 指導教授:張峻嘉 研 究 生:陳玟伶. 中華民國一百年一月.

(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 研究所別:地理學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名稱:臺南市花園夜市攤販移動及其社會資本研究 指導教授:張峻嘉 研 究 生:陳玟伶 論文內容:共一冊,文約八萬餘字,共分五章十八節,並以五百餘字扼要說明。. 摘. 要. 本研究以臺南市花園夜市攤販為研究對象,針對夜市攤販的移動路徑進行研 究,探究影響花園夜市此一塊狀型夜市攤販,其日、週、年擺攤移動路徑的安排、 夜市巡迴選擇與計畫的影響因素,以時間地理學及社會資本為解釋架構進行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花園夜市攤販在此一塊狀型夜市中,透過夜市管理單位的刻 意規劃、攤位權利的賦予,使攤販於每週四、六、日聚集於此一塊狀空間,形成 一變動性極大、與地方聚落商業區無涉的消費地景。夜市空間呈現同類攤販分布 集中且單純化,使之分區為飲食、生活百貨、休閒娛樂三大區塊。而從時間地理 學中的能力、結合、權威三大限制發現,各類攤販因為攤具構造的差異、與中上 游廠商結合場所的不同、與夜市管理單位、市政單位等權威規範的限制,影響其 擺攤移動的時空配置。然而攤販在其高度移動性的背後,為求營生所做的努力, 動員其社會資本,與網絡內外他人關係的獲取、建立與維繫、信任\不信任行為的 展現、規範與懲罰、彼此互惠等所生成的社會資本,亦提供了攤販擺攤移動的選 擇、機會與受限,反而是其擺攤移動的根本,更能充分解釋其移動路徑的安排。 『關 係的機會』與『關係的受限』都對其移動路徑造成影響。而花園夜市攤販因關係 網絡內所生成的社會資本,影響其擺攤移動,展現為此一夜市空間內每一攤位空 間背後,攤販擁有社會資本高低的差異,並非為一均質的社會空間。. 關鍵詞:攤販、花園夜市、時間地理學、社會資本. I.

(3)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ath movement of the vendors in the Tainan Flowers Night Market. By using ―Time Geography‖ and ―Social capital‖ as the study framework, the author attempted to explain the daily, weekly and yearly movement of different kinds of vendors. Due to the management of this night market, these vendors gathered at this block area on every Thursday, Saturday and Sunday. Thus, Tainan Flowers Night Market became a landscape of consumption with great mobility which is unrelated to the local settlements. And the space of this night market is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zones: food, grocery and entertainment. Same kind of vendors is concentrated in each zone. There are some factors concluded to explain the phenomenon. First, due to the three constraints of the Time Geography, capability constraints, coupling constraints and authority constraints, it was found that different stall tools, different coupling locations with upstream manufacturer and the authorities of the manager in the night market and of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impacted the movement of these vendors. Second,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capital, such as relation of trust, reciprocity and exchange, common rules, norms and sanctions, giving opportunities or restrictions for vendors to arrange their movement, have also affected the movement of these vendors. Lastly, ―the chances or limitations of relations‖ also influenced the movement. Because of the various level of the social capital caused by the relation network, and thus reflected on the vendor movement. These vendors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social capital, the Tainan Flowers Night Market has become a heterogeneous social space.. Keywords: Vendors, Tainan Flowers Night Market, Time geography, Social Capital. II.

(4)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 5 第三節 文獻回顧 ........................................................................................................... 8 第四節 研究概念 ......................................................................................................... 17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 22. 第二章. 花園夜市的緣起與空間配置 ..................................... 25. 第一節 花園夜市的緣起與運作 ................................................................................. 25 第二節 花園夜市的攤販種類 ..................................................................................... 39 第三節 花園夜市的空間配置 ..................................................................................... 45 第四節 小結 ................................................................................................................. 55. 第三章. 花園夜市攤販的移動路徑及其限制 ......................... 57. 第一節 花園夜市攤販的移動路徑 ............................................................................. 57 第二節 花園夜市攤販的時空限制 ............................................................................. 70 第三節 小結 ................................................................................................................. 86. 第四章. 花園夜市攤販社會資本的分析 ................................. 88. 第一節 攤販關係網絡的建構 ..................................................................................... 88 第二節 信任與互惠 ................................................................................................... 102 第三節 權威與規範 ................................................................................................... 108 第四節 小結 ............................................................................................................... 124. 第五章. 結論 ............................................................................ 128.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2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 ................................................................................... 132. III.

(5) 圖 次 圖 1-1-1. 歷年攤販從業員工人數圖 ............................................................................... 1. 圖 1-2-1. 台南市夜市分布圖 ........................................................................................... 5. 圖 1-2-2. 花園夜市位置圖 ............................................................................................... 5. 圖 1-4-1 T.Hägerstrand 時間地理學模型...................................................................... 17 圖 1-5-1. 研究架構圖 ..................................................................................................... 22. 圖 2-1-1. 花園夜市特定角色分類圖 ............................................................................. 25. 圖 2-1-2. 舊花園夜市位置圖 ......................................................................................... 27. 圖 2-1-3. 花園夜市位置圖 ............................................................................................. 29. 圖 2-1-4. 成功夜市攤位權利卡 ..................................................................................... 37. 圖 2-1-5. 武聖夜市攤位權利卡 ..................................................................................... 37. 圖 2-3-1. 區塊狀(塊狀型)夜市形態示意圖 ............................................................. 45. 圖 2-3-2. 台南市花園夜市不同類型攤販分布示意圖 ................................................. 48. 圖 2-3-3. 花園夜市出入口示意圖 ................................................................................. 52. 圖 2-3-4. 台南市花園夜市空間配置示意圖 ................................................................. 54. 圖 3-1-1. 餐飲類一日移動路徑示意圖--以個案 17 為例 ............................................. 58. 圖 3-1-2. 點心零食小吃類一日移動路徑示意圖--以個案 18 為例 ............................. 59. 圖 3-1-3. 服飾類一日移動路徑示意圖--以個案 8 為例 ............................................... 60. 圖 3-1-4. 飾品配件類一日移動路徑示意圖--以個案 16 為例 ..................................... 61. 圖 3-1-5. 生活雜貨類一日移動路徑示意圖--以個案 19 為例 ..................................... 62. 圖 3-1-6. 休閒娛樂類一日移動路徑示意圖--以個案 13 為例 ..................................... 63. 圖 3-1-7. 服飾類、飾品配件類攤販一週移動路徑示意圖 ......................................... 65. 圖 3-1-8. 類型二攤販一週移動路徑圖示意圖 ............................................................. 66. 圖 3-2-1. 台南測站近 30 年每月帄均雨日比較圖(1980-2009 年) ......................... 72. 圖 3-2-2. 飾品配件類攤販冬季一日移動路徑示意圖--以個案 16 為例 ..................... 73. 圖 3-2-3. 台南測站近 30 年每月帄均溫度比較圖(1980-2009 年) ......................... 74. 圖 3-2-4. 飲食類與中上游廠商交易的結合場所示意圖 ............................................. 79. 圖 3-2-5. 服飾攤販與中上游廠商交易的結合場所示意圖 ......................................... 80. 圖 3-2-6. 飾品配件類、生活雜貨類攤販與中上游廠商交易的結合場所示意圖 ..... 80. 圖 3-2-7. 無固定位攤販一日移動路徑示意圖-以個案 8 為例 .................................... 84. 圖 4-1-1. 攤販個體水帄關係網絡示意圖 ..................................................................... 91. 圖 4-1-2. 格仔主租金流動圖 ......................................................................................... 92. 圖 4-1-3. 無固定位臨時攤之租金流動圖 ..................................................................... 92. 圖 4-1-4. 固定位臨時攤之租金流動圖 ......................................................................... 93 IV.

(6) 圖 4-1-5. 攤販擺攤活動之基本規費流動圖 ................................................................. 94. 圖 4-1-6. 飲食類攤販與中上游廠商的關係網絡圖 ..................................................... 95. 圖 4-1-7. 營業活動循環示意圖(以服飾類、飾品配件類為例) ............................. 97. 圖 4-1-8. 休閒娛樂類攤販與中上游廠商的關係網絡圖 ............................................. 98. 圖 4-1-9. 夜市的二種商品生產與交換類型 ................................................................. 99. 圖 4-1-10 各類型攤販交易尺度差異示意圖 ............................................................... 101 圖 4-3-1. 臨時攤擺攤過程示意圖 ............................................................................... 114. 圖 4-3-2. 花園夜市攤位空間權力關係示意圖 ........................................................... 117. 圖 4-3-3. 花園夜市權力空間示意圖 ........................................................................... 118. 圖 4-3-4. 花園夜市權利金空間分布示意圖 ............................................................... 120. 圖 4-4-1. 花園夜市內部社會網絡圖 ........................................................................... 124. 圖 4-4-2. 花園夜市內部攤位空間社會資本差異示意圖 ........................................... 125. 圖 4-4-3. 花園夜市攤販外部社會網絡示意圖 ........................................................... 127. V.

(7) 表 次 表 1-3-1. 士林夜市、花園夜市比較表 ......................................................................... 10. 表 1-5-1. 時間地理學調查指標 ..................................................................................... 23. 表 1-5-2. 夜市攤販社會資本調查內容表 ..................................................................... 24. 表 2-1-1. 花園夜市管理單位每月固定開支一覽表 ..................................................... 35. 表 2-1-2. 花園夜市運作過程一覽表 ............................................................................. 37. 表 2-2-1. 夜市攤販分類表 ............................................................................................. 39. 表 2-2-2. 花園夜市攤販類別及數量表 ......................................................................... 43. 表 2-3-1. 花園夜市攤販種類及分區表 ......................................................................... 49. 表 2-4-1. 花園夜市成立過程一覽表 ............................................................................. 55. 表 2-4-2. 花園夜市攤販繳交項目一覽表 ..................................................................... 55. 表 2-4-3. 花園夜市具體規則一覽表 ............................................................................. 56. 表 3-1-1. 花園夜市攤販一週夜市安排類型一覽表-依『攤位權利』分 .................... 66. 表 3-1-2. 花園夜市攤販一週夜市安排類型一覽表-依『攤販類型』分 .................... 67. 表 3-2-1. 台南地區民國九十九年各月份日沒時間表(以每月 15 號為例) ........... 73. 表 3-2-2. 各類型攤販與他人/物的結合場所/空間一覽表 ........................................... 81. 表 2-4-3. 花園夜市具體規則一覽表 ............................................................................. 82. 表 3-2-3. 花園夜市攤販三大限制一覽表 ..................................................................... 84. 表 3-3-1. 不同類型攤販移動路徑、三大限制差異的比較分析表 ............................. 86. 表 4-1-1. 不同類型攤販與上游廠商垂直關係網絡比較表 ....................................... 100. 表 5-1-1. 塊狀型夜市和沿街型夜市差異比較表 ....................................................... 129. 表 5-1-2. 夜市攤販關係的『受限』與『機會』比較表 ........................................... 131. VI.

(8) 照 片 照片 2-1-1. 花園夜市重新開幕傳單 ............................................................................. 31. 照片 2-1-2. 花園夜市電費收據 ..................................................................................... 34. 照片 2-1-3. 花園夜市攤位權利卡(週六) ................................................................. 36. 照片 2-3-1. 花園夜市全景 3D 示意圖........................................................................... 49. 照片 2-3-2. 海安路三段與和緯路三段交叉路口標示 ................................................. 50. 照片 2-3-3. 花園夜市賣場出入口 ................................................................................. 51. 照片 2-3-4. 營業場原出口標示 ..................................................................................... 51. 照片 2-3-5. 營業場出口標示 ......................................................................................... 51. 照片 2-3-6. 餐飲類攤販使用水龍頭 ............................................................................. 52. 照片 2-3-7. 水龍頭所屬者-公司 .................................................................................... 52. 照片 2-3-8. 花園夜市盥洗設備 ..................................................................................... 53. 照片 3-2-1. 飲食類攤具與攤位空間的配置 ................................................................. 76. 照片 3-2-2. 服飾類攤具與攤位空間配置 ..................................................................... 76. 照片 3-2-3. 飾品配件類攤具與攤位空間配置 ............................................................. 76. 照片 3-2-4. 生活雜貨類攤具與攤位空間配置 ............................................................. 76. 照片 3-2-5. 休閒娛樂類攤具與攤位空間配置 ............................................................. 77. 照片 4-3-1. 花園夜市營業當日情景 ........................................................................... 121. 照片 4-3-2. 花園夜市營業當日攤販招牌設置情形-向上延伸 .................................. 122. 照片 4-3-3. 攤位格線 ................................................................................................... 122. 照片 4-3-4. 相鄰攤販的有形分界 ............................................................................... 122. VII.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一、研究動機 夜市為台灣重要的零售與消費場所,散布於全台灣各大城市及鄉鎮,是民眾 習以為常的夜間活動去處,亦為台灣文化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地方(place)和空間 (space) 。從觀光的角度來看,夜市近年已是國外觀光客到台灣必去的景點,以民 國九十七年(2008)和民國九十八年(2009)交通部觀光局『來台旅客消費及動 向調查1』報告中發現,國外旅客遊覽觀光景點排名第一皆為『夜市』 ,分別每百人 次有 67 人次及 73 人次,可見夜市對外國觀光客來說,已成為來台觀光的重要景 點。 而夜市在日常生活中,亦扮演了重要的功能。夜市形成了一個非常有效率的 零售系統,將攤販及小型工廠製造的小吃食品與輕工業生產的各項日常消費品, 銷售到全台各角落(余舜德,2004) 。夜市所提供的零售服務,滿足了一般大眾的 生活需求。 而夜市內部有一相當重要的行動主體,即是夜市內的攤販。從行政院主計處民 國七十七年(1988)開始,每隔五年進行一次的『攤販經營概況調查2』報告中發現: 攤販從業員工人數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如下圖 1-1-1 所示:. 歷年攤販從業員工人數 人數(萬)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77. 82. 87. 92. 97 年. 圖 1-1-1 歷年攤販從業員工人數圖 資料來源:整理自歷年攤販經營概況調查報告. 以民國九十七年(2008)為例,攤販從業員工人數為四十七萬三千人,與民 國九十二(2003)年相比增加了 6.51%。若再與當年的平均就業人數3相比,攤販 從業員工人數就占了平均就業人數近 5%4,由此顯現,攤販是台灣就業人口中, 不可忽視的一大族群,且此一族群逐年成長,值得重視。 從過去文獻得知,攤販與夜市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脈絡上扮演著起承轉合的角 1. 交通部觀光局網站,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arket.asp?relno=11(2010/11/23 瀏覽) 行政院主計處網站,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3326&CtUnit=955&BaseDSD=7&mp=1 (2010/11/23 瀏覽) 3 民國九十七年(2008)平均就業人數為 1,040 萬 3 千人(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提要分析,2008) 4 攤販從業員工人數除以平均就業人數 2.

(10) 色,在經濟上,攤販與夜市屬於非正式經濟(informal economy)的型態,更能直 接反映當時社會經濟的現象(夏鑄九、王志弘,1999)。台灣目前攤販其實應被 視為一種就業機會,而不單純只是貧窮人口的謀生策略。早期攤販較單純的是一 種城鄉移民的生存策略,吸納了農村進入都市的剩餘勞動力,而現在攤販的從業 者其實是不同階層的人口在個別特定就業生涯中偶合相同的一種生產方式(戴伯 芬,1993) 。而在社會脈絡上,攤販與夜市漸漸的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社交活動、 休閒遊憩的重要場所,在台灣許多都市中的攤販與夜市往往成為一個觀光的據 點,在生活上除了基本的消費之外,並且兼顧了休閒與觀光的意義(郭維倫,2003) 從上述文獻,可見夜市與攤販在台灣社會中,在經濟、觀光、生產等各方的 重要性。而攤販為夜市內的重要主體,為各地夜市文化增添風采,是台灣夜市得 以馳名中外的重要功臣,然而夜市攤販為求養家溫飽、以賺取利潤為最大考量, 展現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及行為,其高度的移動性,最是顯而易見。某些夜市攤販 需每週巡迴、移動於不同地方的大小夜市。在白天,有的仍需在大街小巷中穿梭, 沿街叫賣,辛勤工作,充分代表台灣庶民生活的一環。 然而,如何進行最有效率的擺攤移動以賺取最大利潤,勢必會影響攤販擺攤 地點、批貨備貨的選擇。而所謂最有效率的移動,僅能以距離視之嗎?且每一攤 販移動路徑必不相同,影響攤販移動背後的真實因素到底為何? 所以本研究選取了台南市花園夜市的攤販為研究對象,不僅因台南市為台灣 歷史開發較早之地,夜市發展的歷史甚久5。而從行政院主計處民國九十七年(2008) 的『攤販經營概況調查』報告中,南部地區6攤販的攤位數就佔了全國的三成以上7, 其所佔比例高於中部及東部地區。而在台南市夜市名冊(南市府市管課,2006b) 十七處的夜市中8,以花園夜市所占面積最大,面積約八千坪,約有二、三百家攤 販在此營業,可說是目前(2010 年)台南市攤販數最多的夜市9。而花園夜市每週 四、六、日營業,使得攤販每週至少需在此擺攤兩次以上,多於台南市其他相同 類型的夜市,更有報導冠以『北士林、南花園10』的稱號,是近幾年來,名氣相當 響亮的夜市。 而過去已有許多以士林夜市為例,進行各方面的研究,如探討夜市與國家的 關係(余舜德,1996)、政策管理(林惠華,2002)、空間規劃(侯靜華,1987)、 5. 台南市最早的夜市為 Sakariba,成立於 1930 年代日治時期(余舜德、周耿生,2004) 。 南部地區涵蓋: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臺南縣、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澎湖縣。 7 南部地區攤販的攤位數為 96,522 攤,全國攤位數為 309,154 攤(攤販經營概況調查,2008) 。 8 依『台南市夜市名冊』 (南市府市管課,2006b)資料顯示,台南市安南區有 6 處夜市,北區有 4 處,南區有 3 處,東區有 2 處夜市,中西區、安平區各有 1 處夜市,總計 17 處夜市,詳見附錄一。 9 詳見附錄一之整理及筆者第二章的調查結果。 10 http://blog.yam.com/tvbsfood/article/12692751(2009/09/06 瀏覽) 6. 2.

(11) 顧客滿意度(郭嘉倫,2004)、租金研究(邱士銘,2005)等。而士林夜市屬於每 天營業,為商店街再加上流動攤販的『沿街型夜市』型態,其空間範圍並無明顯 界線,並與街道相依附。與花園夜市每週只營業三天,營業當日就有約三百家以 上的流動攤販聚集在此一固定空地所形成的『塊狀型夜市』不同,所以本研究試 圖以花園夜市及其攤販為研究對象,從中瞭解不同的夜市類型,如與沿街型的士 林夜市相比,呈現出哪些方面的差異? 而過去對攤販活動的研究,從實證的角度切入已不能解釋攤販的行為(戴伯 芬,1993)。不然即是對攤販研究停留在國家管理的立場,視攤販為都市之瘤。 戴伯芬(1993)曾以歷史性的角度切入,來瞭解攤販活動背後的歷史、社會結構, 以理解攤販行為;徐旭誠(1996)曾對趕集性夜市的攤販進行研究,瞭解其分布 及巡迴的路線,建立其分類指標,但對於背後影響其移動、巡迴的選擇少有著墨。 而過去的研究也發現,攤販被理解為一整體概念,經營活動的內容卻可能差異甚 大,攤販的概念同時包含了諸多不同行業的商業活動,也牽涉許多不同的經濟產 銷體系;攤販內部高度的異質性,在其生產方式、產銷體系、勞動過程可能並不 擁有類似的特質,但卻被定義成為一個集體、概括的概念;攤販異質性的展現, 除了在經濟活動上呈現諸多樣貌,同時也反應在地理空間上的巨大差異(卓立寰, 2004),從上述文獻得知,攤販間的異質性必會影響其擺攤移動,然而,到底是 什麼因素影響其擺攤移動? 二、研究目的 所以本研究針對台南市花園夜市的攤販進行研究,希望可以瞭解到底是什麼 因素影響了花園夜市此類塊狀型夜市攤販的移動。而過去的研究多將攤販視為一 整體,忽略其異質性。攤販活動的維持同時還必須仰賴由攤販們的流動潛力所連 結起來的網絡,主要是基於一種攤販之間彼此交易和批發的關係而發展的(卓立 寰,2004)。所以從過去的研究可發現,攤販間的社會關係會影響其流動的潛力, 且攤販內部高度的異質性並不能像過去研究一樣視為單一。所以本研究欲先瞭解 花園夜市的緣起、組成與空間配置,以對研究區有一深入的理解,並對夜市內攤 販進行分類,避免過去將攤販視為單一的研究立場,並從中獲得花園夜市攤販類 型有哪些?並與過去研究者對沿街型夜市攤販類型,空間配置等,做一研究結果 的對應。 再透過時間地理學來蒐集不同類型攤販的移動路徑,以瞭解不同類型攤販所 遭遇的三大限制有何異同,而以攤販背後的社會關係運作而成的社會資本,加以 解釋社會資本如何影響其擺攤移動,而非僅從時間地理學中三大限制的觀點看 待。所以本研究欲達成的目的如下: 3.

(12) (一) 瞭解花園夜市攤販類型、空間配置及花園夜市的運作情形與規範 (二) 分析花園夜市各類型攤販移動路徑的差異及其限制 (三) 解釋社會資本如何影響各類型攤販的移動. 4.

(1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一、研究範圍:空間範圍 花園夜市位處於台南市北區,根據台南市夜市名冊(南市府市管課,2006b) 及蕭湘勻(2005)之研究和筆者實際調查,繪製下圖 1-2-1『台南市夜市分布圖』。 其中,北區大台南活力夜市已歇業,未標示在地圖中。. 圖 1-2-1 台南市夜市分布圖 資料來源:筆者繪製,修改自蕭湘勻(2005). 花園夜市位在台南市海安路三段及和緯路三段所包圍的空地,西北邊以和緯 路三段相鄰,東邊和海安路三段相鄰,如下圖 1-2-2 所示,花園夜市所在位置為下 圖中的灰色部分。. 圖 1-2-2 花園夜市位置圖 資料來源:筆者繪製. 二、研究對象:攤販與夜市的界定 此部分針對花園夜市與攤販進行界定,說明如下: 5.

(14) (一)攤販的界定-花園夜市內的攤販為『流動攤販』 攤販的種類與內涵,依據民國八十八年(1999)施行的『台灣省攤販管理規 則11』第二條所稱之攤販,其種類如下: 1. 固定攤販:指經主管機關許可在市場外指定之一定場所設攤販賣物品者。 2. 流動攤販:指經主管機關許可在市場外指定地區以肩挑負販、活動攤架或各種 車輛販賣物品者。 而經濟部商業司對於攤販管理定義12如下 1. 攤販:以固定或流動式攤位銷售貨物或提供勞務者。 2. 有證攤販:經營攤販經申請許可後取得攤販營業許可證者稱之。 3. 列管攤販:地方攤販准許其於營業地點設攤,但攤販本身並無營業許可證。 4. 無證攤販:經營攤販但攤販本身並無取得營業許可證。 5. 攤販集中區:以固定或流動攤位,銷售貨物或提供勞務,並集結 50 攤以上。 從上述可知花園夜市的攤販,在市場外指定地區,以流動式攤位銷售貨物或提 供勞務者,而所處之花園夜市為一『攤販集中區』 ,集結了五十攤以上的流動攤位, 在此一空間範圍內,銷售貨物及提供勞務,可說是台灣特有的攤販集中型態,在 特定時間,特定地點之內個別不同攤販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具有一定的空間組 織規模、秩序及相互空間關係(彭倫偉,2007)。 (二)夜市的界定-花園夜市為『塊狀型夜市』 本文所稱之夜市(night market) ,顧名思義,即是於『夜間做買賣的市場,販 售雜貨、飲食、遊戲等』。本文採蕭湘勻(2005)所提之夜市定義:『具有露天型 態、非每日營業、攤販聚集空地結市之夜間攤販集中區。』 而從夜市的空間類型來看,徐旭誠(1996)將夜市內部空間分為兩種形式: 『沿 街型夜市』和『塊狀型夜市』。『沿街型夜市』指攤販沿街道兩側排列,因動線流 暢,參與者流動性大,通常具備較豐富的流動型態,以吸引往來穿越的參與者; 『塊 狀型夜市』 ,泛指一塊較完整的空地或建築物,聚集攤販的販售空間,較不具方向 感,但地點明確,企圖讓參與者駐足停留,相對而言營業成本較高(需付場地租 金)。 而以夜市的活動特性來說,徐旭誠(1996)提出『趕集性夜市13』內的營業單 元之分析與一般的攤販有以下不同及區分:. 11. 資料來源:http://www.cto.moea.gov.tw/04/04d.asp(2010/11/24 瀏覽) 經濟部商業司:http://gcis.nat.gov.tw/index.jsp(10/11/24 瀏覽) 13 趕集性夜市:指在七十年代開始從中南部開始流行的一種定期(每天固定的一到兩天)的 夜間市集,俗稱為『商展』,基本上是由小貨卡車的行商所聚集的規模市集(一般皆達一至兩 三百個攤位的規模)(徐旭誠,1996) 6 12.

(15) 1. 它具有非正式的『公團14』組織,負責場定選定、宣傳、清潔、交通維持與政 治公關的事宜。 2. 多數的攤販都具備旅行車、小發財或小卡車來做為交通、營業工具,有些攤販 也具備發電機作為營業工具。故整個生產成本提高,但機動性也因而增強。 3. 經營的方式是以夜間營業為主,且每週有固定的流程,白天通常用來休息補 貨,偶爾也會佇在路旁招攬生意。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的花園夜市及其攤販,從攤販的種類和夜市的定義、空 間類型及所展現出的活動特性,可歸納花園夜市及其攤販的界定說明如下: 『花園夜市的攤販為在市場外指定地區,以肩挑負販、活動攤架或各種車輛販 賣物品的流動攤販』;『花園夜市為具有露天型態、非每日營業、攤販聚集空地結 市之夜間攤販集中區,其空間類型為塊狀型夜市,且夜市內營業單元的活動特性 為每天、每週多有固定流程,白天休息補貨,夜間營業,多數具備交通及營業工 具,使其方便移動』 。 所以本研究的花園夜市為露天、塊狀型的夜市型態,攤販每週四、六、日定期 集中在和緯路三段和海安路三段所包圍形成的塊狀型夜間攤販集中區,而其內的 攤販為具備高度移動性的流動攤販。. 14. 又稱商展或稱為工商展覽團,是一非正式組織,負責場地的安排與對外的疏通等等(徐旭誠, 1996) 7.

(16) 第三節 文獻回顧 在文獻回顧的部分,首先整理先前研究者對於夜市的相關文獻,包含台南夜 市的發展及花園夜市的相關研究,以瞭解台南夜市的發展歷史及花園夜市相關研 究結果。其次,回顧前人關於攤販的研究,以理解過去研究者對於攤販活動是採 取何種觀點來解釋。再者,透過時間地理學的相關研究回顧,以建構攤販移動的 指標。最後,透過社會資本相關研究的回顧,來瞭解關於社會資本相關議題的研 究,建立花園夜市攤販移動與社會資本關係的分析與解釋的架構。 一、台南夜市相關文獻回顧 台南市最早的夜市為 Sakariba(盛の場15)和民族路夜市(余舜德、周耿生, 2004) 。歷史最悠久的 Sakariba 成立於 1930 年代日治時期。東側原為虱目魚魚塭, 魚塭填平後,許多挑點心來此販賣的攤販,聚集成一個市集。當時主要的消費者 原為當地漁民,後來攤販陸續聚集,各種小吃、百貨應有盡有,變成當地人及外 地遊客逛街、購物、吃小吃的主要地方。然而,隨著都市發展,交通流量大增, 這條九公尺寬的老街,明顯已不符時代需求,兩旁低矮、老舊的房子更顯零亂與 不搭調,後因成衣工業的進駐而逐漸淘汰了此夜市賴以成名的小吃攤,在 1992 年 至 1993 年間,因應台南市政府海安路道路拓寬與地下工程計畫,Sakariba 就此宣 告落幕16。 而民族路夜市在 1960 年代左右成市,當時台南市政府為整頓流動攤販,在赤 崁樓旁設立流動攤販臨時市場,攤販開始聚集於石精臼、赤崁樓一帶。其後民族 戲院出現,流動攤販逐漸往此地蔓延,攤販沿街延續數百公尺,形成了一般街路 型態的流動攤販夜市。民族路夜市自 1960 年代以來,即為台南市規模最大的夜市 (余舜德、周耿生, 2004;葉錠坤, 1981) ,1980 年代也是全台規模最大、最熱 鬧的夜市(郭中端、堀込憲二,1996) 。直至市府為整頓交通,恢復民族路的交通 秩序,於 1983 年 8 月 1 日公告廢止民族路夜市, 9 月 1 日起民族路嚴禁設攤,使 得民族路夜市走向歷史17。 1984 年 3 月,在前省議員蔡介雄的奔走下,民族路夜市的攤販在小北路(現 為西門路四段)重新復業,此地原為廢魚塭,後經市政府准許設立府城攤販中心, 經填土、整地、搭鐵厝、公共設施後,『府城攤販中心小北觀光夜市』(又稱小北 仔夜市或小北夜市),於 1984 年 3 月 1 日正式開幕,是台南市第一座民有經營的 觀光夜市18。1986 年東帝士百貨開張後,互相結市,使得小北夜市成為台南市當時 15. 其意為『人聚集的地方』或『繁忙的街道』 。 〈台南海安路跟著歷史走〉, 《聯合報》 ,1993/02/18,17 版。 17 〈台南夜市限期搬遷攤販代表北上陳情〉, 《聯合報》 ,1983/08/21,3 版。 18 台南市北區區公所 http://www.tnnorth.gov.tw/index.php?act=product&CategoryID=721(2010/11/24 瀏覽) 8 16.

(17) 規模最大的夜市(余舜德、周耿生, 2004) 林世昌、楊宜訓(1995)曾對當時(1995 年)台南市的十四處夜市進行研究, 對此十四處夜市的機能種類及其結構和空間分布進行研究,發現當時台南市的夜 市多分布在商業較不發達之區,如較遠離市區的南區和安南區數量較多,且位置 多在商店街以外或外圍區域但交通便利之處。而當時台南市夜市多為『多種機能 型』 ,可能為服務商業較不發達的地區,但因考慮到營運,故須選擇交通便利,以 爭取較多消費人潮。與余舜德、周耿生(2004)針對台南地區夜市形成的原因大 致雷同,中山高速公路的完成為台南夜市發展的里程碑。在高速公路建築完成 (1978 年)的隨後四年,共有 37 個新夜市的設立。這些夜市地點主要分布在台南 市的郊區聚落及較繁榮之台南中部鄉鎮聚落。 余舜德、周耿生(2004)以台北都會區和台南縣的夜市為例,進行『台灣夜 市市場系統的發展』研究,以期建構台灣夜市體系的模型。台北和台南的例子皆 指出,台灣的夜市最早在都市居民聚集的地方,以每晚在固定地點經營的型態出 現。如台北的圓環及萬華夜市或是台南的 Sakariba 及民族路夜市都是以小規模的 攤販聚集開始,在此二都市最早發展的區域之街角、廟口或菜市場外圍出現。所 以從上述可知,台灣早期的夜市形態,其空間特性展現出與聚落商業區互相結合 發展的沿街型夜市形態。而以筆者前文所提及的『北士林、南花園』中的士林夜 市為例,其商業活動範圍泛指士林公有市場內夜間飲食部、大東路、文林路、陽 明戲院、乃至基河路一帶而言(林惠華,2002) 。在 1935 年左右,士林慈諴宮前, 只有一個由十幾個小吃攤形成的夜市雛形,它之成為台北市乃至全省最熱鬧的夜 市,則是 1985 年以後的事。夜市的範圍及明確的界線也在 1986 年後才逐漸定型, 與外圍之舊商圈直接連接,商業活動持續不斷,沒有自然的界線標示夜市的範圍 (余舜德,1995) 。從上述可知,士林夜市的空間範圍與特性和街道商業街的發展 自然相依附,為典型的『沿街型夜市』型態,花園夜市與士林夜市,呈現出形成 過程、空間特性的差異。 而再從台南市夜市名冊(南市府市管課,2006b)資料顯示,2006 年台南市安 南區有六處夜市,北區有四處,南區有三處,東區有二處夜市,中西區、安平區 各有一處夜市,總計十七處夜市。蕭湘勻(2005)曾進行台南市夜市遊憩吸引力 與遊客滿意度、忠誠度的研究,其中抽樣選取台南市八處夜市,包含花園、大東、 武聖、日新、海佃等夜市,發現台南市夜市為露天開放式、區塊狀之空間型態; 攤販類型主分為飲食、百貨、遊樂三類,為定期流動性的夜市,由民間人士自行 營運管理;在夜市的策略輔導上缺乏台南市夜市法規和相關輔導策略。而夜市消 費集中化,夜市日趨飽和,各夜市特色區隔,主因為攤販的質與量。 9.

(18) 陳豐裕(2010)以台南市花園夜市內平價牛排為例,進行夜市小吃經營關鍵 的成功因素分析,以夜市小吃的企業形象、進入時機、產品屬性/品質、核心技術 及其他因素,並輔以業者訪談發現,夜市小吃產品屬性/品質的掌握相對重要於其 他四個層面。盧維笙(2008)以花園夜市為例,探討遊客在夜市中的五感與情緒 體驗,研究發現遊客在夜市中以視覺體驗之感受最深。黃國維(2009)以台南市 五大夜市(花園、大東、成功、武聖、永華)的餐飲攤販為調查對象,以結構式 問卷與非參與式觀察法,探討台南市夜市餐飲攤販的衛生現況,得知夜市餐飲攤 販對食物安全的知識與落實都須再加強。 綜合以上,以下表 1-3-1 來呈現北士林、南花園之間的差異。 表 1-3-1 士林夜市、花園夜市比較表 夜市. 士林夜市. 花園夜市. 成立 時間. 約 1935 年左右,攤販在慈諴宮前自 然聚集,形成一夜市雛形,1985 年 後,變成台北市最熱鬧的夜市。. 1998 年,由民間人士規劃形成。. 營業日 每日營業. 每週四、六、日. 型態. 商店街(大東路、大南路、文林路、 營業日約 200-300 攤以上,流動 基河路範圍內的巷弄)再加上流動攤 攤販約一、二千人聚集19 販,攤位數大於 700 攤(蔡文彩, 1985). 夜市 類型. 沿街型. 塊狀型. 過去. 侯靜華(1987)、余舜德(1996) 林惠華(2002)、邱士銘(2005) 郭嘉倫(2004)、黃瑞閔(2008)等. 蕭湘勻(2005)、陳豐裕(2010) 盧維笙(2008)、黃國維(2009). 研究.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從上述台南夜市相關的文獻回顧,可得知關於台南夜市發展的相關歷史或者 官方、私人對於台南夜市數量、空間分布、夜市機能的研究。且目前台南市的夜 市類型多為露天開放式、塊狀型之空間型態,幾乎多為定期流動性的夜市,非攤 販的自然聚集,亦提及台南市夜市的營運多為民間人士自行管理,夜市管理單位 對攤販擺攤的影響為何?對此著墨甚少。 而關於花園夜市的相關研究,多半以夜市內的遊客、消費者為研究對象。對 於夜市內的攤販,僅有針對餐飲類攤販的食物安全認知及經營績效進行研究,其 他類型攤販未有相關研究。 所以本文以上述為出發,針對花園夜市及其內的攤販,深入瞭解其展現出的. 19. 〈停業處分 花園夜市要求撤銷〉, 《中華日報》,2006/05/11,3 版。 10.

(19) 移動特性及其背後社會關係運作下,對花園夜市此一塊狀型夜市所產生的影響。 二、攤販相關文獻回顧 國外有關攤販的研究,始自 1960 年代,地理學者從中地理論來對這種間歇式 的市場提出理論解釋與修正。分析著重於流動市場與固定市場形成原因的探討。 Ray 認為 1970 年後,對於市場的研究轉到攤販交易者身上,研究交易者為何選擇 在不同空間中做移動而不是在固定空間中兼做數種不同的行業?從成本分析和消 費需求分析,來解釋流動市集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攤販交易者尋求超額利潤的 理性選擇,另一方面則由於有效需求不足,無法維持固定市場的存在(引自徐旭 成,1996)。而以攤販(Street Trader;Street vendor)為研究主體的國外文獻多屬 開發中國家居多。例如 Maureen Hays-Mitchell(1994)以秘魯六個城市為例,認為 非正式經濟活動是美洲安地斯山區根植於歷史和經驗的重要維生方式,藉由紀錄 和分析攤販的區位模式和偏好以及該區位的限制,都使擺攤活動發生於此地區, 攤販之間的相互需求及緊急事件的相互依賴,是決定其時空行為的重要因素。 而 N.J.Nattrass 也曾以南非 Umtata 州的 Transkei 城市的攤販為例,研究其與大 企業、州政府間的特殊關聯行為,說明這些處於經濟最底層的攤販如何在國家體 制的壓制下,以及批發商、餐館及超市夾擊下奮鬥,從勞動力結構與非正式部門 特性的角度切入,最後推論出該地攤販是都市邊緣人對抗貧窮所從事的謀生行 為,反而具有社會安全的正面作用(引自徐旭成,1996) 。而 Ray 對哥倫比亞 Cali 的攤販研究,道出由於攤販本身所形成的相關利益團體,對取締政策加以反對甚 至對政府施加壓力,使得政府對此類攤販大多採取縱容態度,即使取締卻多難貫 徹。且攤販表面上雖多是獨立營業,但卻常被用來處理工廠所生產的瑕疵品,反 而變成是經濟體系中正式部門的依賴買賣者(引自徐旭成,1996)。 Bhowmik(2005)以亞洲的南韓、孟加拉、斯里蘭卡、越南、新加坡、泰國、 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柬埔寨等國家,針對攤販活動,以政治經濟的角度, 探討這些國家攤販數量成長的原因。與國家經濟情況的改變、就業機會縮減、經 濟政策的執行有關。例如孟加拉、越南、柬埔寨等國,農村失業人口移往都市, 由於擺攤工作的低技術與低資本,使之成為攤販。而在金融危機後,泰國、新加 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等,因國家面臨嚴重經濟危機,使攤販數量成長。 而印度在經濟自由化的政策下,大型工廠外包給小型企業,亦造就其失業人群走 上街頭成為攤販。而 Michael G. Donovan(2007)以哥倫比亞 Bogata 街販(1988 年到 2003 年)為例,探討在空間規劃政策下,街販在進到政府規劃的市場營業後, 經歷了工作場所的提升但經濟收入下降的困境,以此來探討公共空間中,街販此 類非正式經濟對市政當局公共空間的維護與爭論。 11.

(20) Alex B.Asiedu 和 Samuel Agyea-Mensah(2008)以非洲加納首都 Accra 的街頭 攤販為研究對象,根據實地訪談當地街頭攤販、消費者、商家和市政當局,發現: 攤販並沒有明顯社經條件的不同,有差異的是攤販的來源地。而隨著時間推演, 交易商品的種類會隨之不同,轉向更高價值的物品,使其建立資本;另一重要的 發現是攤販由於遭受持續騷擾和毆打以及市政當局的物品扣押,不停在移動奔 逃,為解決此一問題,建議市政當局應採取協商而不是對抗,來處理攤販。 而國內有關攤販的研究,多屬政策規劃、攤販管理方面,且多預設攤販為『都 市之瘤』 ,或者從攤販造成社會問題的角度來研究攤販,以求解決攤販問題,或者 從政策推行的實務面來研究政策實施後的效用(朱淑茗,1991;李本誠,2000: 何一凡,2002;黃淑慧,2007)。戴伯芬(1993)則從一個歷史的觀點來了解台 灣攤販形塑的過程,從國家不同時期攤販政策與規約,來建構攤販存在的歷史結 構,並進行個案研究20,來討論實際上一種特殊的攤販組織方式,以及該個案與國 家、外在政經環境互動的關係;再討論攤販與整體經濟的關連,同時進入攤販經 營主體內部,討論攤販的分化以及類型。 而徐旭誠(1996)則延續了戴伯芬(1993)所提出的『趕集性夜市』概念, 以台北都會區西半部之鄉鎮為例,調查趕集性夜市的分布位置、營業時間、類型 與地區發展的關聯性分析,並對其成因與背景進行了解,並實際調查繪製出攤販 移動的路線圖,且對夜市不同種類的攤販針對其營業的行為模式,及其消費者的 行為模式進行分析。另外蔡文彩(1985)則從地理學的角度,探討了台北地區夜 市的類型、機能組織、時間結構、空間組織,以及居民對夜市的主觀識覺,但未 深入探究夜市、攤販背後存在的社會意義。謝英俊(1997)以地理學空間分析的 觀點,探討夜市的空間特性,以散布在台北都會區內因大量聚集而對環境產生重 大影響的攤販群,分析其形成背景、空間分布特色、組成、類型,及攤販之空間 活動(如擺攤頻率、流動情況、貨品空間等)與識覺(其擺攤之優、缺點及意願 等)及消費者、居民、商家之識覺。發現各攤販群有其亂中之『序』 ,即各類型之 攤販群各有其地理上的特色,若能針對各地實際需求,配合附近地理環境,導其 形成富有特殊風味之攤販群。卓立寰(2004)以 Lefebvre 空間生產觀點,來理解 都市攤販的日常生活關係,說明攤販活動除了是一種追求獲利的經濟活動外,更 是一種對城市空間不斷改造與挪移的動態過程。理解攤販日常活動與空間生產過 程,進一步強調日常動作與策略的運用,如何穩固攤販在街道上的地位,也平衡 了攤販在國家與私人店家之間的緊張關係。 綜合上述可發現國內外對於攤販的研究角度相當多樣,也有些類似的觀點。. 20. L 工商展覽團的個案研究 12.

(21) 國外在 1960 年代以中地理論來瞭解流動與固定市集形成的原因,之後進到 1970 年代,才開始以攤販的角度出發,探討其為何移動,或以空間尺度、區位分析著 眼,探討其攤販為何聚集於此(如 Maureen Hays-Mitchell,1994),亦開始對攤販 在國家體制下的地位,如何處理攤販等問題,或者以非正式部門的角度來探討攤 販與正式部門的關係,亦有以政治經濟的角度著眼,探討攤販的成長。 而國內對攤販的研究多從國家管理、政策執行的角度來著手;或研究攤販其 空間行為,如擺攤頻率,流動情形及其環境識覺,更有研究者以攤販為追求獲利 以維持生計,研究攤販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移動如何穩固其在街道上的地位及空間 生產的過程。 所以從過去對攤販的研究得到一些關於本研究的啟發:本研究欲分析花園夜 市各類型攤販移動路徑的差異及其社會資本的運作如何影響其移動,所以前人切 入的角度,可以做為分析、蒐集資料的參考,如攤販的空間活動,擺攤的頻率、 攤販移動的路線、各類型攤販營業過程的行為模式等。而前人的研究多半將攤販 視為一整體來研究,或者僅是對攤販分類而已,但是攤販的異質性相當高,各類 型攤販其所表現出來的移動路徑、擺攤活動必定不相同,所以到底是什麼因素影 響了各類型的攤販在時空中移動的差異,社會資本的運作如何影響其空間移動, 即是本研究的目的。 三、時間地理學相關文獻回顧 國內外關於時間地理學的相關研究相當多樣,但對於攤販研究採時間地理學 作為切入觀點的研究相當少,所以此部分僅針對研究相關的『活動限制』及『移 動路徑』做回顧。 Miller(1982)以時間地理學取向,研究 19 世紀美國郊區五位中產階級配偶 的家事活動發現,女人在彈性自由時間所從事的活動,受到家務工作責任的影響, 女人移動能力的差異,取決於家中是否有僱請傭人來承擔女人的工作,說明了女 性家中所擁有的資源與所處的社經地位,比運輸需求或位居郊區的地理環境,更 會影響女人生活的時空面貌。而 Dyck(1990)在有關母職(mothering)的時間地 理學研究中證明:認同、自尊和母職等概念,如何透過和其他婦女在不同地方經 常性的關係下被建構。在她的研究中, 『女人』和『母職』作為範疇的意義是被情 境所界定。而 Tim Schwanen(2006)以訪談雙薪家庭為例,研究其在工作日,如 何看待時間地理學中的結合限制。質疑了地理學家透過物理空間中抵達的時間或 特定活動開始的時間,操作了結合限制中的『何時』,質疑此種操作方法。認為 該去辨識被接受或適當抵達時間的時間跨度(time-spans),不該只是參考時鐘, 因為適當或被接受的時間界線不是只有時鐘所顯示的時間。 13.

(22) 陳憲明(1989)以台灣東部新港(成功)及其漁場為研究對象,研究漁民為 了適應漁場環境,採取怎樣的漁撈活動。從時空層面觀察漁民的漁撈活動,漁民 如何選擇時間及空間以從事活動,依時間地理學的架構給予合理的解釋。徐君臨 (1988)以時間地理學、環境識覺為研究架構,來解釋花蓮縣豐濱鄉磯崎出海口 與石梯四等漁港的漁民,在時間與空間資源的限制下,如何將漁撈活動配置在時 空中,有效利用資源捕獲魚群,結果發現漁民憑藉經驗決定何時、何地、何種漁 法與魚群相結合,但受限自然環境、能力限制而影響漁撈活動的範圍及時間,但 也為適應環境,採不同作業型態與魚群結合。薛雅惠(1992)則以高雄縣茄定鄉 的漁民為研究對象,採現象學中排除預設及經驗描寫的觀點來瞭解漁民的生活世 界,以探究漁民與環境的關係和空間行為的特性,其一結論為漁民漁撈活動的時 空路徑規律,除受時間資源的限制,也受習慣性的支配,且由於經驗不同產生不 同認知,亦造就不同的時空路徑規律。上述研究都將時間地理學的概念應用於漁 民漁撈活動的研究,發現時空限制、習慣性的經驗、環境的認知等的不同,皆會 對漁撈活動產生不同的行為,以適應環境。而徐翠華(2005)以時間地理學的觀 點來探究高中生的生活世界,研究發現影響高中生生活世界建構之限制有年級、 性別、父母管教方式、升學壓力、校園作息,同儕力量等,其中以升學壓力為最 主要的因素。陳秀琴(2006)透過半結構式的訪談與時空日誌蒐集資料,探究已 婚國小教師日常生活空間移動的經驗,描繪出受訪者的生活路徑圖,以呈現日常 生活移動面貌,再應用時間地理學三個限制的概念來探究影響受訪者空間移動的 因素。發現交通工具的使用權與使用方式所形成的能力限制;角色扮演形成的結 合限制;婆家與汽車空間形成的領域性而成的權威限制,三大限制並非各自獨立 且互有關係,各種社會關係會反應在時空移動,而時空移動也會鞏固其關係。 從上述相關研究發現,時間地理學的概念可應用於多樣議題,透過對研究對 象時空路徑圖的蒐集,可瞭解其時空活動的面貌及所遭遇的限制,三大限制彼此 相關,且個體與他人的社會關係會反應在時空中,不僅影響也更鞏固其關係,並 再製其活動。而個體移動的能力,不僅因交通工具而不同,也會因社會所附與的 不同角色、個體背後的社會關係所影響。而國內相關的文獻也發現,對於攤販的 移動甚少以時間地理學的角度切入,所以本研究,欲以此方式做為蒐集夜市攤販 日、週、年的移動路徑及理解其所遭遇的活動限制。 四、社會資本相關文獻回顧 國外對於社會資本的應用相當多,從 1980 年代法國社會學家 Bourdieu 提出 後,學界對其討論的面向相當多元,從社會學界到政治、經濟、教育、地理等, 並將其應用於家庭、青少年問題、學校教育、民主治理、經濟發展等。而由於攤 14.

(23) 販擺攤活動亦屬經濟活動中的一環,所以以下筆者茲就社會資本應用於國內外『經 濟活動』的文獻進行回顧。 Fergus Lyon(2000)認為社會資本中信任、網絡和規範,有助於提供更豐富 的解釋過程來解釋經濟活動,透過研究非洲加納 Brong Ahafo 地區的農業生產、銷 售和經濟系統的分析,信任是建立在農民、批發商和供應商間。該信任機制包含 了正式和非正式網絡的工作關係、客戶的友誼、現有的網絡和中介機構。而 Iyer, Kitson 和 Toh(2005)則探討社會資本在區域上的差異,並以社會資本中的信任、 居民參與、社會網絡、組織參與互動及非正式的社會互動等因素來檢視經濟和社 會決定因素的影響。Andrew Woodhouse(2006)則以個案研究比較了澳洲 2001 到 2002 年兩個地區(Greenside 和 Shefton)社會資本和經濟發展關係,研究指出社會 資本會積極影響一地的經濟發展,證實其假設,並提供經驗證據,說明兩者的結 合是一地經濟發展成功的結果。 國內關於社會資本研究的議題相當多樣,在此僅針對相關於地理學中社會資 本、關係網絡的研究進行文獻回顧。林曉瑛(2006)以后里鄉的花卉產業為例, 以社會網絡為觀點,瞭解后里花卉產業在面對外在挑戰時,如何因應及利用參與 社會組織所建立的社會關連來獲得資源,有需要時,可利用彼此直接或間接的連 帶關係加以連結,以這樣的社會關係創造更多社會資本以解決遭遇的問題。而張 淑媚(2007)以彰化有機蔬菜產業為個案,利用農業糧食供應鏈與社會資本的概 念,了解有機農民和一般農民從生產到銷售過程中,社會資本的運作,包括:網 絡合作、信任關係與互惠關係三面向,如何影響其社會網絡的建構。莊雅涵(2009) 利用產銷結構和社會資本的概念,瞭解洋菇與金針菇產銷過程的轉變及網絡內行 動者彼此的社會關係如何影響霧峰菇類的產業活動與該地的農業地景,結果發 現,中部菇類生產系統的地理聚集、行動者的調適力量、網絡內社會資本運作, 影響了該地菇類產業的轉型。而陳青華(2006)以桃園印刷電路板產業為研究對 象,從發展歷程、產銷運作、社會網絡來探討廠商空間聚集的意義。因地理空間 上的鄰近性,較易獲得訊息,降低交易成本,並透過企業的衍生、技術人才的流 動及社交場合,建構出信任的社會網絡,使資訊能快速流通及知識技術外溢。而 亦透過關係的鄰近性,產業群聚的範圍不受距離的限制,垂直的貿易合作及水平 的社會網絡,使得資訊只在互相信任的社會網絡中傳遞,但此網絡需經過長期的 合作而建立,難以被模仿取代,因此維持了地理空間上聚集。 從上述研究發現,基於信任、合作、互惠、互賴等關係網絡中所運作而成的 社會資本,有助於對經濟活動提供更豐富的解釋過程。而過去地理學的相關研究 幾乎多將社會資本的概念應用於產業活動或者對一地發展的影響與調適。如何將 15.

(24) 其應用於攤販移動過程的解釋,將是本研究所欲探究的。而社會資本的運作是植 基於社會關係,強調網絡中的關係性,攤販如何因關係網絡而影響其在擺攤移動 中的選擇與計畫,透過上述研究,可得到一些應用上的啟發:如攤販如何因社會 關係的連帶而創造更多的社會資本以解決擺攤時遭遇的難題,而在相互信任的關 係網絡中得到可靠的訊息而影響其移動,減少批貨的距離成本和移動的頻率,以 賺取更多的利潤。. 16.

(25) 第四節 研究概念 本研究採用時間地理學及社會資本作為研究概念。攤販為求生存、賺取利潤, 所展現出的移動最顯而易見,而時間地理學因涉及人類活動在時空的移動路徑及 所遭遇的限制,所以可作為調查不同類型攤販移動的研究途徑。而後再以社會資 本來解釋攤販為何如此移動。由於地理學界對社會資本的應用傾向將社會資本定 義為因合作關係所增加的經濟效益(Gertler,2000),攤販移動的安排與擺攤的計 畫有部分因為利潤的考量,如何因社會關係而增加其利潤,使其進行最有效率的 移動;每位攤販其所擁有的社會資本必不相同,攤販為排除其遭遇的時空限制以 完成其擺攤,如何在其關係網絡中,動員其社會資本減少其擺攤成本?所以欲以 社會資本的概念加強對攤販移動路徑與限制的解釋,欲達研究目的,以下對『時 間地理學』及『社會資本』進行探討: 一、時間地理學(time geography) 由瑞典地理學家 Torsten Hägerstrand 在 1970 年代所提出的研究方法。時間地 理學強調事件發生順序的連續性和相關性,由於事件的發生必定具備一定的時空 條件,事件的結果因而受到其地域化的影響(Hägerstrand,1976,1984)。從時間 地理學的角度,個人或社會群體的行動與生涯,可看成是在時間(垂直軸)和空 間(張開成平面之兩軸)所構成的三維座標系中,一生的生命路徑(life-path)可 以劃分為每日路徑,每週路徑和每年路徑,並在地理上表現出來。基本理論框架 用下圖 1-4-1 表示:. 圖 1-4-1 T. Hägerstrand 時間地理學模型 路徑(path)、停留點(station)、束(bundle) 資料來源:D.N.Parkes&N. J.Thrift:Times Spaces and Places A Chronogeographic perspective,p250. 時間和空間是個人用來實現事物和計畫時所取用的資源,假定存活下去是個 體的動機,成套的可能行動受到他人、文化和法律規範限制。因此生命路徑被困 在(空間—結構的)限制網裡,這些限制有來自生理和物質的必然性,有來自私 人和共同決定,包括:能力限制、結合限制、權威限制,以各種方式交互作用。 能力限制(capability constraints) :因人的生理構造而對個人活動造成限制, 17.

(26) 有些是時間主導,如睡眠、飲食,有些由距離主導,如交通工具的取得。因個人 的生理能力或所能利用的設施使其活動受到限制。能力限制很大程度取決於個人 的生活地位(Hägerstrand,1970),同時又決定了個人的時空稜柱,稜柱包含一組 可能的時空路徑,這些路徑經過一系列可進入的站位(駐所) ,如農場、工廠、學 校和商店。 結合限制(coupling constraints):決定何時、何地、用多長時間,個人與他 人、工具、材料相結合來進行生產、交易和消費。為達成某目的,必須在一定時 間點上和其他人、事、物、工具互動,以完成活動目的。好幾條路徑的群集稱為 『叢束』(bundle)。 權威限制(authority constraints):以階層性的範域(domain)形式出現,指 某些時空領域之可接近與否的權力問題,即個人或群體控制下的時空實體,其可 及性受到權力運作保障。包括習慣、法令規定、經濟條件、社會文化、權力關係 等.. 這些限制以各種方式交互作用。三種限制確定了一系列的可能性界線,標誌 著個人或團體實現特定事件時可利用的路徑。這些界線對應於一種基本的、逐漸 形成的『邏輯』或『架構』(Carlstein,1982)。Giddens 認為其呈現的時空路徑, 是由兩個不同系統交互作用的結果,一為時間,一為空間。具有支配性的時間基 礎伴隨個體的能力限制,呈現出『時間地理現實(time geographic reality)』,表明 人類存在的物質核心,另一個則是隱含在主體中具有限制性的空間範圍,影響主 體可能或不可能到達的空間場所。 而 Hägerstrand 其後引進了存在現象學中『計畫』(project)的概念,將事件 連結上人為了目標及背後的意義所做的努力。一個計劃包含了人與資源、空間與 時間等要素。如果要完成計劃,就必須克服環境裡的各種限制。當我們了解個體 時空路徑背後的限制後,就可以進一步了解其路徑選擇的目的與意義(Don Parkes &Nigel Thrift ,1980)。 從上述發現,時間地理學呈現了個體因受能力、結合及權威限制而呈現在時 空中的生命路徑,也連結了個體在路徑中所做的計畫與努力,但仍招致批評,如 Giddens 對時間地理學的批評:認為時間地理學對人主體性的概念是天真且不完全 的;人的行動被他們所追求的計畫引導,但有關於計畫的本質和起源卻未解釋, 而其分析傾向行動與結構的二元性,而只關注身體在時空中移動的限制性質,但 Giddens 認為所有類型的限制卻也是機會,是行動可能達成的方法;而時間地理學 對於其所包含的權力理論很不充分,Torsten Hägerstrand 確實談到『權威制約』的 問題,將這種制約與能力制約及結合制約聯繫在一起。但他對這些問題的闡述既 18.

(27) 有些含糊,又導致了某種權力的零和觀念,將權力看作是一種對行動施加限制的 根源。反之,如過我們將權力看做是生成性的,那麼 Torsten Hägerstrand 談到的『制 約』就都成了孕育且維持支配結構的模態。 但 Giddens 亦認為 Torsten Hägerstrand 的時間地理學證明了在研究人類行為 時,分析時空的組織安排具有重要意義,從而對『位置』概念提出了一種非常有 效的批判。我們不僅要從時間性的角度,也要從空間性的角度,來闡明在場的概 念,即在場和不在場的相互關係,從而提出涉及社會整合和系統整合之間關係的 場所21和在場可得性的概念。 所以從上述觀點,我們可以發現,夜市攤販的移動路徑,不僅僅只受限於時 間和空間的制約,亦牽涉此一夜市空間內的人群,其在場和不在場的相互關係所 構織而成的社會互動及場所可得性的概念,亦即其空間可得性,空間進入背後社 會關係的影響,是否得以進入花園夜市此一空間擺攤或是造成阻礙。 移動路徑的呈現,不僅僅只有能力、結合、權威限制的影響,亦有其社會關 係互動下,對其移動路徑非理性的安排。所以女性主義地理學家 Rose(1993)認 為時間地理學忽略女性的經驗,而 Dyck(1990)關於母職的研究表明了空間社會 建構的重要性,能夠展示出路徑如何在空間中如何生產與被生產(Johnston, Gregory, Smith, 2000:P832)。所以在本研究中,若只應用時間地理學中的路徑和限制的概 念,未能完整解釋攤販的移動路徑,亦將移動路徑的呈現看做是對攤販行動背後 時空制約下的結果,而忽略攤販背後社會的關係性,對其空間移動的影響,所以 本研究欲再加入社會資本的概念,以期能完整解釋攤販的移動。 二、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社會資本的定義相當多元,不同學界對社會資本就有不同的定義。簡言之, 可說是經由社會關係所得到的資本,以下擬就社會資本的定義、內涵等進行探討。 最早提出『社會資本』概念的為法國社會學家 Pierre Bourdieu,從階級(class) 和關係網絡(networks of relationships)來定義,認為社會資本: 『是一種真實或潛 在資源的總和,而這種資源是源自於擁有一種長期穩定的網絡關係,它是成員之 間集體擁有的資本,且可以讓內部成員去取用,而所謂的『取用』可以發生在各 種不同的行為和場合』 (Bourdieu, 1986:248-249) 。社會資本和其他型態的資本存 有密切關係。人們擁有不同數量的社會資本,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視其所能有 效動員關係網絡的幅度,另一則是該網絡成員們所擁有的其他型態資本數量,包 括經濟(economic)、文化(cultural)和象徵(symbolic)資本。簡言之,他認為 網絡內的關係可視為促成不同型態資本間轉化的動力。同時 Bourdieu 也間接強調. 21. 場所:是指利用空間來為互動提供各種場景。 19.

(28) 社會資本是一種理性的投資,尤其是當行動者無法藉由經濟資本以獲得其所需的 東西時,這時對社交的投入或許是可以協助其達成目標的途徑(Bourdieu, 1986: p252-253)。 Coleman 認為社會資本是被建立在任何一種的社會關係,而這個社會關係是提 供行動資源的。而行動可以是個人或集體,且不論是否有直接的經濟意涵。Coleman (1990a : 300-324)提出社會資本的內涵,主要包括: 1.信任(trust):社會組織中,成員相互信任的程度。 2.義務與期待(obligations and expectations):個人是否履行應盡的義務,並 期待透過團體獲得資源。 3.潛在信息(information potential):利用已存在的社會關係,作為獲取資訊 的手段。 4.規範與有效懲罰(norms and effective sanctions):依集體利益行事的規範, 在此規範下個人犧牲小我,已完成社會大我的集體利益。 5.權威關係(authority relations):藉由行動者間控制權的轉讓,集中於某人 身上的權威,可增加社會總資本。 Putnam 的社會資本乃是指『社會組織內能夠促成合作以至於增進社會效率的 要素,例如信任(trust) 、規範(norms)和網絡(networks)』( Putnam,1993:167 )。 信任是指人際信任(interpersonal trust)或社會信任(social trust);規範主要指吾 人所謂的互惠觀念(norms of reciprocity)或回報(return);網絡則關注在自願性 的民間社團(voluntary associations)(Putnam,1993)。 Lin(2001)則指出社會資本具有回報(return)的概念,是一種對嵌入在網絡 資源的投資。行動者透過社會網絡取得社會資本,以促進目的性行動。 從上所述,可以發現社會資本是一種社會資源,能以不同的形式鑲嵌於關係 網絡中,端視關係網絡中的人們如何去獲取或維護。 而Nahapiet和Ghoshal(1998)則說明了社會資本的形成,要依附在網絡連結 關係而生,是行動者在長期互動下所發展出來的關係22。社會資本是組織提供內部 成員認同與凝聚意識的資源,當群體內所有個體對事物的解釋與看法愈一致、有 助於溝通,進而產生較高的社會資本,所以社會資本也可經由人際網絡變成實際 或潛在的資源。 Pretty(2003)認為社會資本包含四項認定的觀點: 1.信任關係(relations of trust):信任可提供合作的機會,降低社會互動的成 本,減少金錢、時間的浪費。. 22. 如:信任關係、規範與道德的約束力、道義上的義務與責任、身份與認同的關係 20.

(29) 2.互惠和價值交換(reciprocity and exchange):在社會互動中透過利益的付出 與交換,可維持信任和社會關係。 3.法規、規範和處罰(common rules、norms and sanctions):依靠法規和規範 的支持,去控制團體中個人的行動,以維持社會互動中團體的利益。 4.連結網絡和團體(connect endness、networks and group):社會資本的積累 處於動態的社會關係強化過程。當連結愈強,社會資本更能影響共同決策和集體 行動。 綜合上述學者對社會資本的定義、內涵等的論述,可發現社會資本的定義相 當的多元,社會資本是屬於個人所擁有的資本,還是集體的,端視研究議題而定; 社會資本的形成需依附在社會關係中,而社會關係是建立在彼此的信任、互惠、 規範、義務、期待等所連結而成的關係網絡;社會關係透過互動而持續運作形成 的關係網絡,可以持續累積社會資本。 所以在本研究中,為瞭解不同類型攤販所擁有的社會資本,如何展現在其移 動上,該如何以社會資本進行解釋呢?我們可以發現攤販以追求利潤為主要特 質,攤販間人際網絡中流通的訊息、情報、景氣好壞等,是攤販獲取訊息以增加 利潤的來源之一,所以在社會資本中『關係網絡』內訊息的流通可作為調查攤販 為何如此移動的衡量指標之一,而除此之外,在物品批發與交易的經濟體系上, 攤販們依然保留著傳統的商業交易特質,如批貨以整批計算,交貨時不需先交付 現金、銷售後再付款,攤販彼此之間形成一種複雜而大量倚賴交情與默契的經濟 體系(卓立寰,2004),此即是建構在彼此的互惠及信任關係上,所以『信任與 互惠』也為衡量指標之一,而攤販要進到夜市擺攤,必定有其需要遵守的規定, 如何在夜市內順利營業,亦有其規範要遵守,所以『權威與規範』亦為社會資本 衡量指標之一。所以為達成『解釋社會資本如何影響各類型攤販的移動』此一研 究目的,本研究選取『關係網絡』、『信任與互惠』、『權威與規範』作為調查 指標,以期得到不同類型攤販的移動路徑及限制後,更能完整解釋攤販為何如此 移動。. 21.

(30)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一、 研究架構 本研究透過時間地理學中,日、週、年的移動路徑及限制,來蒐集攤販的移 動資料,而欲以不同類型夜市攤販間社會資本的運作來分析、解釋各類型攤販移 動路徑的差異。選取社會資本中的『關係網絡』、『信任與互惠』、『權威與規 範』作為調查項目,以分析社會資本的運作如何影響攤販的移動,研究架構如下 圖 1-5-1 所示: 關係網絡 信任與互惠. 夜市攤販的社會資本. 權威與規範. 運 作. 夜市各類型攤販 日、週、年的移動路徑. 權 結 能 限 威 合 力 制. 圖 1-5-1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筆者繪製.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達成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田野調查:進 行花園夜市的實地調查,調查攤販數量、種類及在夜市中的空間配置,並進行攤 販分類。訪問夜市管理者、股東、鄰近夜市及攤販,以瞭解花園夜市的起源及花 園夜市內的相關規範。第二部份為文獻研究:分為四部分進行文獻回顧,蒐集夜 市及攤販的相關文獻,並整理有關於時間地理學、社會資本等理論與文獻、以設 計研究架構。第三部分為深入訪談:為瞭解花園夜市各類型攤販,其移動與社會 資本運作的關係,所以針對夜市內各類型的攤販進行深度訪談,以滾雪球及隨機 抽樣的方式,抽選訪談的攤販。 (一)夜市攤販時間地理學的調查 1.路徑與限制的衡量指標 時間地理學因可解釋人在時間、空間和自己本身的各種限制,所展現出來的 空間行為,並且認為每個人的行動和行為都有目標,為了達到目標,需要有計畫 做為工具,一個計畫包含了環境中的人與資源、空間與時間,如果要完成計畫, 就必須克服環境裡的各種限制(Johnston et al., 2000)。所以本研究採用時間地理 學中的『路徑』與『限制』兩大概念,應用於本研究中,可瞭解不同類型攤販, 22.

(31) 為了要完成其擺攤目的,所做的計畫與所遭遇的限制而呈現的時空行為,即移動 路徑的展現。 時間地理學的衡量指標,如下表 1-5-1 所示: 表 1-5-1 時間地理學調查指標 指標. 指標內容. (一) 移動 路徑. 調查各類型攤販日、週、年的移動路徑。  一日內備貨、開始擺攤、營業、收攤的時間和空間。  一週內不同夜市的移動情形。  為完成擺攤活動,每月份/每年不同空間的移動情形與頻率等。. (二) 活動 限制. 瞭解各類型攤販的限制。  能力限制:如生理能力(性別、健康等)、物理能力(交通工具、 攤具構造等)、自然環境(四季變化、雨季來臨、溫度變化等)、  . 人文環境(節慶、風潮流行等)。 結合限制:調查夜市攤販為達成擺攤活動,必須與人、事、物相 結合的空間場所,如與中上游廠商交易的地點等。 權威限制:調查攤販進到花園夜市擺攤所需要遵守的營業規定, 如時間和空間的規範等。.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2.調查結果的呈現 繪製不同類型攤販日、週、年的時空路徑圖,以呈現出各類型攤販在時間、 空間和所遭遇的各種限制下,展現出的空間行為,並針對各類型攤販所遭遇的三 大限制,進行整理與比較分析。 (二)社會資本的調查 1.社會資本的調查面向 (1)權威與規範:Pretty(2003)界定社會資本內涵中包含『法規、規範和處罰』, 即是依靠法規和規範的支持,去控制團體中個人的行動,以維持社會互動中 團體的利益。所以攤販得以在夜市擺攤,在於其取得此攤位的權利,並遵守 管理者對夜市營業活動的內部規章,所以此部分調查攤販所需遵守的各項規 定及法令規章等,及瞭解攤販為求順利擺攤,增加利潤,如何在規範下遵守 各項約束,卻又動員其社會資本來增加利潤。 (2)信任與互惠:信任是指『人際信任』或『社會信任』 ,可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攤販如何進到此夜市擺攤、為何選擇此夜市、為何販賣此類商品、如何取得 位置佳的攤位、切貨、批貨付款時間、交易型態、資金借貸、還款時間等。 (3)關係網絡:Pretty(2003)在社會資本內涵中界定了『連結網絡和團體』,社 會資本的積累處於動態的社會關係強化過程。當連結愈強,社會資本更能影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vertical integration, investment intensity and debt ratio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s on ROE, (2) capital intensity and market share rate

Wilson (1996),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Market Structure, Firm Structure, Strategy, and Market Orientation Culture on Dimensions of Small-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2001), “The Place of Social Capital in Understanding Social and Economic Outcomes.” ISUMA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cy Research 2

Keywords: : : :Rolling Door, Insulation, TRIZ, Goldfire Innovator.. In the present, most of the rolling door products in the market are made of steel or

The study found that: (1) The LED market is a high concentration market, and the 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 keeps raising (2) The LED market is focus on be Notebook and TV

Vibration and noise plays a vital role in vehicle industry, anti- vibration engineer has become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to decide to win or to lose in the vehicle market..

Recently, with the popularity of 3D design,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and agreement of interoperability among software vendors,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What sells in the traditional market and its space orientations affect the degrees of satisfaction and space recognition of customers,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F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