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南市某國中學生視力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與視力相關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南市某國中學生視力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與視力相關之研究"

Copied!
1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所) 碩士論文. 台南市某國中學生視力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 與視力相關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vision care related to vision among students of on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nan City. 研究生:楊凱雁 指導教授:白秀華. 撰 博士(教授). 中華民國 105 年 8 月.

(2) 誌. 謝. 工作 15 年後人生作了重大改變,有幸在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研究所 在職進修。求學期間承蒙恩師 白秀華博士在學業及研究上細心指導和教誨,讓學生獲 益良多,恩師學術淵博且研究領域廣泛,除學業指導外,對於學生在生活與工作遇到之 困惑,其過人的見解,自信從容與明快的處事態度,每每讓學生佩服,也是努力學習的 目標。感謝口試委員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 章順仁系主任與高雄市健仁醫 院 鍾蝶起醫師,對本文的指導與匡正,其精闢見解讓學生讚嘆欽服且收穫豐富。 作為校園健康促進工作的一份子,深刻體會只有持續保持熱情、默默耕耘,以滴水 穿石的信念,堅持到底,相信一定能將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工作做好,因此我將以自 己所學貢獻於工作上,努力使學生們擁有維護健康的能力。在職進修須兼顧學業與工 作,是件不容易且辛苦的學習經驗,非常感謝忠孝國中的同事楊雅惠護理師,在求學期 間分擔我的工作,讓我在無工作牽絆下能順利完成碩士學位,同時感謝校長、主任、組 長與老師的鼓勵與問卷施測的幫忙;感謝敏如、文淑、雪惟、美純、欣怡、榮男、坤達、 明坤、明傳等同窗好友,在求學過程相互鼓勵與打氣,陪同我一起撐過碩士論文完稿前 的這段日子;柏蘭老師、雅婷學姊分別在英文摘要及資料統計分析的指導,均給予我莫 大的協助,在此深表謝意。 此外,特別感謝我的父母、公婆對我求學期間的支持與包容,更感謝先生啓正兩年 來作我堅強的後盾,陪我度過每個挑燈夜戰的日子,你的默默支持,讓我無後顧之憂, 再加上兩個寶貝女兒貼心的加油打氣,讓我能努力於研究工作上,順利完成碩士學業。 最後將本文獻給我的先生啓正與女兒柔安、宥蓁及我所認識的每一位親朋好友,謝謝你 們,我將帶著豐碩的成果,貢獻於校園健康管理工作。. 楊凱雁謹誌 105 年 8 月. I.

(3) 台南市某國中學生視力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 與視力相關之研究 指導教授:白秀華 博士(教授)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所) 研究生:楊凱雁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所). 摘要 經調查發現台南市國中學生視力不良率為 73.2%,有鑑於目前視力保健相關研究對 象以幼童、國小學童、家長居多,國中階段研究甚少,且視力保健工作必須延續且兼顧 預防與矯治。因此,本研究期望藉由探討不同視力狀況國中學生,其視力保健知識、態 度與行為之相關性及差異性,做為未來推動視力保健工作及計畫之策略與參考。 本研究為一橫斷式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採多步驟隨機抽樣方式,以台南市某 國中學生為對象,探討其背景資料、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與不同視力狀況學生之 相關。研究對象男生 224 人(50.1%)、女生 223 人(49.9%);近視學生 355 人(79.4%)、 未近視學生 92 人(20.6%),以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得有效問卷 447 份。 以 SPSS for Window 23.0 版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分析,次數分配表、交叉表描 述資料分布情形;卡方檢定、無母數檢定、獨立樣本 t 檢定、因素分析與點二相關係數, 分析不同視力狀況(近視、未近視)與背景資料、視力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之差異與相 關;並以羅吉斯迴歸進行背景資料、視力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與視力相關之多變項分 析。 結果顯示台南市某國中學生近視比率 79.4%高於台南市國中學生平均值;近視者中 女性 52.4%、男生 47.6%;九年級學生佔 42.8%最高,七年級佔 25.6%最低。背景資料 中,年級、性別、父母親與兄弟姊妹有近視、家庭社經地位和近視有統計上顯著性相關 ( p < 0.05 )。視力保健知識方面,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知識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p < 0.05 ),近視學生知識優於未近視學生;視力保健態度方面,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態度 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p < 0.05 ),近視學生之視力保健態度較未近視學生正向;視力保健 行為中以則以未近視學生表現較佳。 經因素分析、點二相關係數及羅吉斯迴歸進一步統計分析探討視力保健知識、態度 及行為各構面與近視之相關,研究顯示視力保健知識、自我察覺近視態度與定期被通知 視力檢查行為,分別與近視呈現正相關( p < 0.05 )。 本研究發現近視學生自我察覺視力狀況的保健態度上較未近視學生積極,但在規律 用眼、戶外活動行為的執行情形較差。因此,建議應培養學生自我察覺近視之態度,加 強規律用眼、戶外活動行為技能,以達到行為改變,降低近視之發生。 關鍵字:國中生,視力,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 II.

(4) A study of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vision care related to vision among students of on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nan City Advisor(s):Dr. (Professor)Hsiu-Hua Pai Department (Institute) of Kinesiology, Health, and Leisur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Student:Khai-Yen Yang Department (Institute) of Kinesiology, Health, and Leisur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Abstract Recent research shows that about 73.2%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nan have poor eyesight. Since the current studies related to vision care focus more on young kid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nd parents, little effort has been put on investiga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vision care should be continued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and also focus on prevention and correction of poor eyesight, we therefore expect to provide workable strategies and plans in this research for the promotions of vision care by investigating relationship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or among current vision car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vision situations. This research 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hich applies 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 with certain Tainan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subject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vision care knowledge, attitudes, behaviours and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vision situations 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myopia. The subjec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224 boys (50.1%) and 223 girls (49.9%). And 79.4% (335) of them had myopia, while the other 20.6% (92) didn’t.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a self-designed structural questionnaire. 44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data were then analyze by descriptive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s on SPSS for Window 23.9.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ata was then shown by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and cross tabulation. The difference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vision situations (with or without myopia)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vision car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were analyzed by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nonparametric statistics, the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point bi-ser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for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ion situations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vision car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re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about 79.4% of students from a certain Tainan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have myopia. The percentage is higher than the citywide survey with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have myopia. About 52.4% of them are female, and the other 47.6% are male. Students in the ninth grade are found to have the most cases (about. III.

(5) 42.8%) of myopia, and students in the seventh grade are found to have the least cases (about 25.6%) of myopia. As regards to background knowledge,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 < 0.05) between myopia, and the grade and gender of the subjects, the vision situation of their parents and siblings, and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the family. As regards to vision care knowledge,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between vision situation and vision care knowledge. Students with myopia are found to display better vision care knowledge than those without myopia. As regards to vision care attitudes,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between vision situations and vision care attitudes. Students with myopia are found to hold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han those without myopia. As for vision care behaviors, students without myopia are found to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advanced investigation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the point bi-ser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fo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yopia and each of such factors as vision car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it show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p < 0.05) between myopia and vision care knowledge, attitude toward self-awareness of myopia, and the act of being regularly notified to have a vision check-up respectively.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students with myopia are more active in the vision care attitude toward self-awareness of vision situations, but behave worse in regular use of the eyes and participation of outdoor activities than those without myopia. We’d like to suggest that efforts should be taken to help students cultivate the attitude toward self-awarenss of their own vision situations, enhance the practice of regular use of the eyes, and the behaviors and skills of outdoor activities in the hope to induce changes in behavior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yopia.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vision, vision health care, knowledge, attitude , behavior. IV.

(6) 目. 錄. 誌謝..........................................................................................................................................Ⅰ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Ⅲ.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視力的發展與視力不良成因............................................................................4. 第二節. 台灣學生與台南市學生視力概況之比較........................................................7. 第三節. 視力保健相關研究..........................................................................................14. 第四節. 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相關性探討......................................................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21. 第二節. 研究假設..........................................................................................................21. 第三節. 研究對象..........................................................................................................22. 第四節. 研究工具..........................................................................................................22. 第五節. 研究步驟..........................................................................................................28. 第四章 結果 第一節. 研究對象視力狀況與背景資料結果分析......................................................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分布..............................33. 第三節. 研究對象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之差異..........................36. 第四節. 研究對象近視程度與背景資料結果分析......................................................38. 第五節. 研究對象近視程度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分布..............................43. 第六節. 研究對象近視程度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之差異..........................46. 第七節. 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之相關..........................................48. 第八節. 研究對象視力狀況之預測..............................................................................49. V.

(7)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視力狀況與背景資料現況..............................................................50. 第二節. 視力狀況學生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現況......................................52. 第三節. 視力狀況與背景資料、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之差異......................55. 第四節. 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之相關..........................................57. 第五節. 背景資料、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對視力狀況之預測力..................5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60. 第二節. 建議..................................................................................................................61. 第三節. 研究限制..........................................................................................................62.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63 英文文獻..................................................................................................................................66 附錄一. 問卷內容................................................................................................................109. 附錄二. 家長及學生知情同意書........................................................................................116. 附錄三. 人類研究倫理審查通過證明................................................................................118. 附錄四. 論文海報發表證明書............................................................................................119. 附錄五. 論文海報................................................................................................................120. VI.

(8) 表 目 錄 表 2-1 國民健康署「台灣地區 6-18 歲屈光狀況之流行病學」調查表 ..........................8 表 2-2 台灣地區 6-18 歲高度近視狀況表 .........................................................................8 表 2-3 99 學年度至 103 學年度各學制視力不良率統計表 ................................................9 表 2-4 台南市 103 學年度各學制學生視力不良統計表 ...................................................12 表 2-5 台南市國中小 102-103 學年度各年級視力不良率統計表 ....................................12 表 2-6 六都公私立國中學生 102、103 學年度視力不良率比較表 .................................13 表 3-1 預試問卷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表 ...................................................................24 表 3-2 視力保健知識量表因素分析表 .............................................................................101 表 3-3 視力保健態度量表因素分析表 .............................................................................103 表 3-4 視力保健行為量表因素分析表 .............................................................................105 表 3-5 正式問卷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表 .........................................................................106 表 3-6 父母教育程度分類表 ...............................................................................................27 表 3-7 父母職業類別分類表 ...............................................................................................27 表 3-8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分類表 .......................................................................................28 表 3-9 資料統計分析表 .......................................................................................................29 表 4-1 學生背景資料之分布與相關表 ...............................................................................69 表 4-2 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知識之相關 ...........................................................................73 表 4-3 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態度之相關 ...........................................................................76 表 4-4 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行為之相關 ...........................................................................79 表 4-5 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量表之獨立樣本 t 檢定表 ....................81 表 4-6 近視學生基本資料之分布 .......................................................................................82 表 4-7 近視程度與基本資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6 表 4-8 近視程度與基本資料之相關 ...................................................................................88 表 4-9 近視程度與視力保健知識之相關 ...........................................................................90 表 4-10 近視程度與視力保健態度之相關 ...........................................................................93 表 4-11 近視程度與視力保健行為之相關 ...........................................................................97 表 4-12 近視學生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量表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0 表 4-13 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各構面之相關係數分析 .....................107 VII.

(9) 表 4-14 視力狀況與背景資料、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羅吉斯回歸摘要表 .........108. 圖 目 錄 圖 3-1 研究架構 ...................................................................................................................21. VIII.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台灣堪稱「近視王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每五年委託台大醫院林隆光主任進 行「臺灣地區 6-18 歲近視盛行率」調查結果顯示:2000 年國小一年級 19.6%、國小六 年級 61.8%、國中三年級 77.1%,到了 2010 年,國小一年級 21.5%、國小六年級 65.8%(衛 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網站,2016)。教育部每年統計全國高中以下學生視力不良率,103 學年度結果顯示,國小一年級學生視力不良率 26.8%,國小六年級 64.6%,國中一年級 68.9%,國中三年級 76.6%,高中三年級 82.5%(教育部統計處,2016)。依照近視盛 行率與視力不良率調查結果,發現視力不良問題以近視比率最高。 施永豐、蕭朱杏、江亭萱(2005)指出台灣學生近視發生年齡及近視進行速度之縱系 列研究,發現台灣近視發生年齡有兩個尖峰時段,一是 7 至 8 歲(早發性近視),另一 是 13 至 14 歲(遲發性近視)。而近視一旦產生之後會以一定的速度增加進行,一般而 言,小一至小四平均每年增加-1.0 至-1.25D,而小四至國三平均增加-0.75 至-1.0D,高中 後速度減緩平均-0.5 至-0.75D,而大學後大約每年只增加-0.25D,所以愈早產生近視將 來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也就愈大。 台灣學生視力不良問題嚴重,張麗春、吳佩昌、牛玉珍、陳敏麗、廖梨伶(2016)分 析、歸納台灣校園近視防治軌跡指出,政府針對視力不良問題之因應政策,從 1980 年 行政院責成教育部及衛生署執行「加強學生視力保健重要措施」開始,明定學校應每學 期進行視力篩檢,並追蹤後續複診工作,然視力不良問題仍未見改善;至 2010 年結合 健康促進學校推動,視力保健列為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之必選議題,各級學校積極推動視 力保健策略;直至 2014 年改以實證醫學角度,擬訂視力保健策略。 1.

(11) 台灣近視有三項特點,第一、發生得早;第二、盛行率高;第三、高度近視比率高。 教育與衛生單位的視力保健政策從國小往幼稚園向下推動,期盼能減緩近視之發生, 然,國中階段學生視力狀況延續國小而來,各項調查顯示國中階段學生近視與高度近視 比率仍持續上升,因此,國中學生視力狀況也是需要持續關注的。此外,國中生視力狀 況呈現多樣性,有從國小甚至幼稚園即發生的早發性近視,也有到國中階段才發生的遲 發性近視,部分國中學生甚至已發展成高度近視,研究指出,高度近視將來較有併發視 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或出血、青光眼、白內障等疾病之風險,甚至有失明之虞,如此, 不僅增加醫療成本支出,更影響其生活品質(周文穎、劉寬鎔、林隆光、潘玟利、施永 豐,2002)。 有鑑於目前視力保健相關研究對象以幼童、國小學童、家長或教師居多,國中階段 研究甚少,且視力保健工作必須延續且兼顧預防與矯治,遵循三不策略-「不要得近視」、 「不要太早得近視」、「不要讓近視惡化」。因此,本研究期望能藉由探討不同視力狀 況學生,其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相關性及差異性,做為未來推動視力保健工作 時可採取之策略及視力保健計畫之參考,強調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實踐視力保健行為, 有效減緩視力不良情形,並避免視力不良所帶來的健康危害。.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一、 瞭解不同視力狀況學生其背景資料、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與行為分布情形。 二、 探討不同視力狀況之學生和背景資料、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之差異。 三、 探討視力狀況和背景資料、視力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相關。 四、 探討背景資料、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與行為對視力狀況之預測力。. 第三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本研究有關之名詞操作型定義分述如下: 一、 國中生:指一百零四學年度台南市某公立國中在學學生。 2.

(12) 二、 視力保健:指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進行之視力保健行為,青少年視力保健的目的 在於預防近視的發生、近視者延緩其度數的增加、養成定期視力檢查的習慣等。 三、 視力保健知識:指對視力保健知識正確了解的程度,在自訂問卷中「視力保健知 識」測得分數越高,表示研究對象對視力保健知識越好,得分越低,則反之。 四、 視力保健態度:指研究者在自訂「視力保健態度量表」問卷中所測得之分數,其 得分越高,代表視力保健態度越正向,得分越低,則反之。 五、 視力保健行為:指研究者在自訂「視力保健行為量表」問卷中所測得之分數,其 得分越高,代表視力保健行為越積極,得分越低,則反之。 六、 視力狀況:研究對象於問卷中填答是否近視,有近視者需再填答左、右眼視力度 數,以最高度數作為分組依據,本研究依照視力度數分成輕度近視、中度近視、 高度近視三組(Negrel et al.,2000)。 七、學業成績:以一百零四學年度第一學期總成績為準。 八、 家庭社經地位:本研究參考林生傳(2005)依國內社會實況修改後的計算方式進 行加權計分,將教育程度乘以 4,加上職業等級指數乘以 7,所得分數即為社經地 位指數,共分成五個等級,社經地位指數越高,表示社經地位越高。. 3.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四節,包括視力的發展與視力相關問題;台灣學生與台南市學生視力概 況之比較;視力保健的相關研究;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相關性探討。. 第一節 視力的發展與視力不良成因 一、視力的發展 眼睛是「靈魂之窗」,也是六感之首,人對外界的認識,是透過眼、耳、鼻、 舌、身、意六種感知系統來運作,人類約有 80%的學習是透過視覺來學習的。因此, 良好的視力對學習階段的兒童或青少年來說非常重要。 胎兒在母親的腹中,眼球大致已發育完成,剛出生的嬰兒眼球直徑為 17~18 毫 米:二至三歲幼兒的眼球大小已有成人的九成,至於六歲的孩子眼球大小已接近成人 (施永豐等,2005;施永豐,2010)。眼睛的發育分兩階段,第一階段從出生至三 歲,其眼球迅速長大,滿三歲時眼晴直徑為 23mm,第二階段為三歲至十四歲,眼 球的直徑增加至 24mm,與成人眼球直徑相若,意指眼睛發育到了十四歲即為成人 之程度,因此,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現改制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01) 編製兒童視覺診療工作指引中指出,視力發育期間,若有任何原因造成視力受阻, 就可能引起弱視,未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則會留下永久缺陷。 視覺的產生是光線透過眼睛的角膜再進入前房、水晶體、玻璃體,透過聚焦的 作用,將物體成像投射於眼睛的屈光狀態,隨著眼球發育、眼睛變長使影像聚焦在 網膜上而得到清晰的影像,即是所謂「正視眼」,為生理常態(陳政友,2013;馬慧 等,2010)。但如果角膜等光學結構曲折異常,影像就無法落在視網膜上,便會造成 「非正視眼」,而導致屈光異常,例如,近視、遠視、散光等(施永豐等,2005)。. 4.

(14) 二、視力不良成因 人類的視力發育,並非一生下來就能擁有清晰之視力,而必須藉由眼軸的成長 與有清晰之影像落在視網膜上,視力才能一天一天地發育。三歲以前是視力發育的 最重要階段,其後至五歲左右視力仍繼續緩慢地發育,至十歲之後視力發育才達成 熟階段。雙眼視力發育最先決的條件除了單眼視力要正常外,必需兩眼能同時對準 同一目標,這樣才能發育完成,因此,發育階段如出現弱視、斜視與缺乏立體感等 問題,則必定影響視力之發展,因此,幼兒時期視力保健首重早期發現兒童視力問 題,早期治療,以免產生視覺障礙 (國民健康署,2001)。 隨著兒童進入學習階段,生活型態開始轉變且多樣,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孩 童視力不良最主要的疾病是近視,尤其在亞洲地區(Saw et al.,1996;Zadnik & Mutti,1998;馬慧等,2010;季成葉,2008),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防盲機構 提出「VISION 2020」 ,提倡矯正孩童視力不良是 2020 年全球性優先議題之一(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 近視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少部分近視是家族性的,這種近視常早發於幼年 期且近視度數高,常導致病理性近視,一般具有確定的染色體異常;但是大多數近 視在學齡期才發生,近視度數相對較低、發展較慢,屬單純性近視,這種學齡近視 主要由環境因素引起(謝芳、陳躍國,2007),近視的成因在醫界仍未有定論,有 國外研究也發現,以前幾乎沒有近視的愛斯基摩人,由於生活型態改變,現在也漸 漸變得有很多近視人口(林超群,2006)。 出生後眼球受到外界視覺環境的影響,如工作距離、用眼時間、照明度等,流 行病學顯示城市比農村更容易發生近視;教育程度高和需要長時間近距離的技術性 質之工作者(如打字員、裁縫師等)其近視率也較高(林超群,2006) 。Joi-Tsang Shum (2012)針對眼睛調視與近視的關係指出:近視是一種屈光異常,成因很複雜,很 多流行病學指出近距離閱讀和工作與近視的形成有很大的相關性,而近視眼之眼軸 過長,因此近調視應與眼軸變長有相關性。 5.

(15) Sorsby(1973)研究指出同卵雙胞胎的眼睛組成和屈光狀態比異卵雙胞胎較趨 一致。Yap et al. (1993)針對 7 歲的近視兒童調查,發現 45%父母都近視;有 26.2% 其中一人有近視;只有 7.3%的父母親都沒近視,施永豐等(2005)指出雙親都有近視 者比只有一位有近視者,其子代更容易產生近視。Zadnik et al.(1994)提出,雙親都 近視者其子代眼軸較長。Li S.M. et al.(2015)針對大陸安陽兒童進行戶外活動時間與 近數程度的追蹤研究,發現未近視學生戶外活動時間對眼軸長度有顯著差異,但已 近視的學生則無顯著差異。Jobke et al.(2008)針對德國父母與小孩視力不良研究 發現,各年齡層的近視盛行率都顯著不同,且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Li Juan Wu et al.(2015)研究中國北京高中學生近視的相關因素,發現女生、漢族 血統、就讀重點學校、高社經地位、近距離用眼及活動時間少與近視的發生有顯著 相關。在芬蘭一項追蹤研究發現:從學齡期開始近視之學生到了成年,其近視度數 加深程度和父母近視及學齡時期戶外活動時間少有相關,該研究也提出近距離工作 或閱讀時間對近視的影響只在學齡期,並不能預測成人近視狀況(Olavi Pӓressinen et al.,2014)。 研究顯示,青少年近視始於 6-8 歲,而且每年約以-0.5D 的速度增加直到. 15、. 16 歲,通常越小的年齡得到近視,其度數加深的越快,也越容易形成高度近視(蕭 朱杏、施永豐、林隆光,2010;吳佩昌、陳玨曇、陳碧楓,2013)。Grosvenor(1987) 將近視分成原因類:先天遺傳及後天環境因素,生理型及病理型;若以程度來分, 則可分成輕度或低度近視(0 至-1.5D)、中度近視(﹥-1.5D 至﹤-6.0D)、高度近 視(﹥-6.0D)(Negrel et al.,2000),高度近視更會造成許多併發症,如視網膜剝離、 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嚴重者會導致失明(Banker&Freeman,2001;施 永豐等,2005;施永豐等 2010)。 綜上所述,近視成因複雜且交互影響,再加上電腦、手機等 3C 產品持有率增加, 網路普及化,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管道及休閒生活模式,也是近視問題未見改善的因 素,因此視力保健需多面向進行宣導,藉由親、師、生相互合作,方能有所成效。 6.

(16) 第二節 台灣學生與台南市學生視力概況之比較. 一、 台灣學生視力概況 近視的罹患率依國家、種族而有所差異,美洲、歐洲及澳洲約 30~40%;非洲 國家 10~20%;一些亞洲地區高達 80~90%,很顯然亞洲地區的近視比例遠高於 歐美各地(Hui-Ju Lin, Yung-Feng Shih,2010)。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委託國立 台灣大學醫學院眼科調查台灣地區 6 至 18 歲近視盛行率(1986-2010 年)及高 度近視盛行率,結果詳見表 2-1、表 2-2,台灣國小一年級學生近視比率 21.5%, 和亞洲地區其他國家相比,香港 18.3%、韓國(自述近視)23.1%、新加坡(29.1%)、 中國廈門 18.5%,僅略低於新加坡、韓國(余幸宜、許秀月、吳麗瑜,2014)。 臺灣地狹人稠,生活空間小加上課業負擔,電腦、網路普及化以手持行動裝置 盛行,更使得用眼過度問題不易改善,近年來視力保健一直是教育單位重視的課 題,依照學校衛生法及學生健康檢查工作手冊之規定,學校應於每學期辦理學生 視力檢查,裸視視力在 0.9 以下者,學校將檢查結果通知家長,由家長帶往合格眼 科醫師處以睫狀肌麻痺劑散瞳之後再做眼底檢查及眼球屈光檢測判定其結果。 教育部統計近五年來統計各學制之視力不良率(詳見表 2-3),顯示我國學生視 力問題依然嚴重,尤其是國小至國中階段,上升比率尤其明顯,施永豐等(2006) 針對台灣近視發生年齡及進行速度作縱系列研究,結果發現近視產生之後會以一 定的速度增加進行,一般而言,小一至小四平均每年增加-1.0 至-1.25D,而小四至 國三平均增加-0.75 至-1.0D,顯示國中小階段學生是視力變化最明顯階段,因此, 台灣學生近視有三個特色:近視發生率高、近視年齡小、近視度數增加快。 多數家長認為一旦近視,只要戴眼鏡看得清楚,不需特別注意或治療,但近視 是一種疾病,一旦發生,不會痊癒只能控制,因為近視年齡越小則度數增加較快, 因此,有關高度近視(度數≧600 度)的調查發現,在台灣 18 歲學生約有 20%高度 近視盛行率(施永豐等,2005),而高度近視的併發症如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 7.

(17) 白內障、青光眼等可能會造成失明,後續的醫療是沉重的負擔(Lin.&Shin.,2010)。. 表 2-1 國民健康署每五年委託「台灣地區 6-18 歲屈光狀況之流行病學」調查 2010 年 年別. 1986 年. 1990 年. 1995 年. 2000 年. 2006 年. 近視≧ 25 度. 近視≧ 50 度. 國小一年級. 3. 6.5. 12.8. 20.4. 19.6. 21.5. 17.9. 國小六年級. 27.5. 35.2. 55.8. 60.6. 61.8. 65.8. 62. 國中三年級. 61.6. 74. 76.4. 80.7. 77.1. -. -. 高中三年級. 76.3. 75.2. 84.1. 84.2. 85.1. -. -. 單位:%。. 表 2-2 台灣地區 6-18 歲高度近視狀況 年別. 1986 年. 1990 年. 1995 年. 2000 年. 2006 年. 2010 年. 國小一年級. 0.1. 0.2. 0. 0.2. 0. 0. 國小六年級. 0.7. 0.5. 2.0. 2.4. 2.51. 3.43. 國中三年級. 3.1. 6.1. 7.5. 12.7. 6.64. 高中三年級. 9.2. 6.7. 15.9. 20.8. 16.85. 註:1、單位:%。 2、高度近視定義為近視≧600 度。. 8.

(18) 表 2-3. 99 學年度至 103 學年度各學制視力不良率統計表 學年度 99. 100. 101. 102. 103. 國小一年級. 29.1. 29.1. 27.5. 27.3. 26.8. 國小三年級. 45.4. 46.1. 45.6. 44.2. 43.2. 國小六年級. 64.4. 65.0. 65.7. 64.9. 64.6. 國中一年級. 69.3. 69.9. 69.3. 69.7. 68.9. 國中二年級. 73.9. 74.7. 74.2. 73.8. 73.9. 國中三年級. 76.8. 77.6. 77.5. 77.2. 76.6. 高中三年級. 88.4. 89.0. 89.1. 89.1. 89.6. 學制.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註:1、兩眼視力均 0.9 以上者為視力正常,否則為視力不良。 2、單位:%. 9.

(19) 二、台南市國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概況 根據台南市教育局統計 103 學年度台南市各學制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統計發現, 103 學年度國小學生視力檢查人數 9.4 萬人,視力不良率 46.44%;國中學生受檢人 數 6.2 萬人,視力不良率為 74.02%;高中學生受檢人數 2.6 萬人,視力不良率 85.09%; 高職學生受檢人數 2.5 萬人,視力不良率 76.82%(詳見表 2-4)。顯示台南市國小學生 10 人當中近 5 人視力不良、國中生則 10 人中有 7 人視力不良。 國小到國中視力不良率差距最大,增加 27.58%,高職學生視力不良率與國中學 生相當,高中學生則比國中學生增加 10%左右。公、私立國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率, 發現私立學校學生視力不良率高於公立學校學生,且高出 3%左右。 國中小視力不良率增加快速,觀察台南市 102 學年度和 103 學年度各年級視力 不良率(詳見表 2-5),發現視力不良率隨年級增加而增加,國小三年級開始增加快 速,和一年級相比增加 20%左右,隨著學生在校上課節數增加,到了國中二年級視 力不良比率高達 7 成以上。觀察兩學年之視力不良率,發現 103 學年度比 102 學年 度有稍微減緩現象(台南市政府教育局,2015)。. 三、台南市國中學生視力不良率和全國、六都之比較 如表 2-6 所示,台灣六都公私立國中學生 102、103 學年度視力不良率比較, 只有高雄市、桃園市的視力不良率低於全國總平均,其餘四都皆高於總平均;公私 立國中學生相比,只有台南市、高雄市公私立國中學生視力不良率在 80%以下,私 立學生比公立學生高 4~5%,其餘四都私立國中學生視力不良率在 80%以上,且和 公立國中相比高出 5~7%(台南市政府教育局,2015)。 比較全國兩學年的視力不良率,103 學年度比 102 學年度略降 0.19%,六都以 台中市降幅最大,台北市與新北市不減反增,以臺北市增加 0.73%最多,台南市的 降幅最低,下降 0.36%。 10.

(20) 綜上,視力不良仍是國中小學生主要的健康問題,尤其以都會型地區最為嚴 重,除了國小學生須加強視力保健外,國中學生視力不良人數高於視力正常人數, 也是教育與衛生單位須關注之對象,顯示國中生的視力是處於亞健康狀態,若不加 以預防及控制,會衍生更多眼睛疾病,對健康影響重大,Maccoby(1984)認為父 母與學齡期孩童互動有三期變化:第三期是兒童、青少年控制期,指十二歲以上的個 體,父母轉移更多的權力由青少年自己決定,並逐漸發展出決斷能力。因此,本研 究以國中學生為對象。. 11.

(21) 表 2-4 台南市 103 學年度各學制學生視力不良統計表 學生視力不良率 學制. 受檢學生數. 視力不良學生數 平均. 公立學校. 私立學校. 國小. 94,186. 43,744. 46.44. 46.35. 49.00. 國中. 62,936. 46,586. 74.02. 73.28. 76.69. 高中. 26,247. 22,570. 85.99. -. -. 高職. 25,133. 19,307. 76.82. -. -.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註:1、兩眼視力均 0.9 以上者為視力正常,否則為視力不良。 2、單位:%。. 表 2-5 台南市國中小 102-103 學年度各年級視力不良率統計表 視力不良率 年級 102 學年度. 103 學年度. 國小一年級. 23.08. 22.62. 國小二年級. 33.62. 32.76. 國小三年級. 43.94. 42.64. 國小四年級. 53.24. 51.17. 國小五年級. 60.90. 60.05. 國小六年級. 66.75. 65.85. 國中一年級. 69.66. 68.55. 國中二年級. 75.19. 74.53. 國中三年級. 78.61. 78.09.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教育局 註:1、兩眼視力均 0.9 以上者為視力正常,否則為視力不良。 2、單位:%。. 12.

(22) 表 2-6 六都公私立國中學生 102、103 學年度視力不良率比較表 公立 縣市別. 私立. 總計. 102 學 年度. 103 學 年度. 二年 比較. 102 學 年度. 103 學 年度. 二年 比較. 102 學 年度. 103 學 年度. 二年 比較. 新北市. 75.99. 76.55. 0.56. 82.47. 81.56. -0.91. 76.80. 77.21. 0.41. 臺北市. 76.05. 76.85. 0.79. 82.96. 82.86. -0.10. 76.94. 77.67. 0.73. 臺中市. 75.97. 75.78. -0.19. 86.98. 81.68. -5.30. 77.44. 76.62. -0.82. 臺南市. 73.57. 73.43. -0.15. 78.07. 76.69. -1.38. 74.38. 74.02. -0.36. 高雄市. 73.20. 72.38. -0.82. 78.38. 78.60. 0.22. 73.46. 72.68. -0.77. 桃園市. 72.04. 71.35. -0.69. 84.57. 84.77. 0.20. 73.09. 72.54. -0.56. 臺灣 地區. 72.60. 72.48. -0.19. 80.86. 79.72. -1.14. 73.53. 73.34. -0.19.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教育局 註:1、兩眼視力均 0.9 以上者為視力正常,否則為視力不良。 2、單位:%。. 13.

(23) 第三節 視力保健相關研究. 有鑑於視力不良問題以近視為主,發生地區以亞洲國家居多,台灣近視盛行率近十 年來未見減緩,發生年齡降低至幼稚園階段,因此,教育與衛生單位積極推動視力保健, 從早期的視力檢查與複診、加強視力保健教育、建構健康促進學校環境,到目前的實證 研究,都有其重要貢獻或發現(張麗春等,2016)。視力保健重點在於預防、篩檢與矯治, 因此參與學生視力保健的人員角色各異,本節就視力保健之研究對象與國內外視力保健 策略進行文獻探討。 一、家長 從施永豐等(2010)學生近視盛行率調查發現,國小一年級的近視盛行率接近兩 成,表示視力不良情形從幼稚園開始進行,彭秀英(2011)針對學齡前兒童家長實施 幼童近視防治行為與相關因素發現家長近視防治知識不足,答對率僅 11.9%,有八 成家長對學校視力篩檢值得判讀認識不清,雖有九成同意戶外活動對預防近視有幫 助,但願意執行者不到一半。 沈希哲等(2008)針對台北縣家長對學童採取近視預防行為相關研究發現家長對 近視防治知識得分在中等程度,在近距離與使用電腦的正確用眼知識欠缺。近視預 防行為方面,總是警覺到視力異常、近視時,才至眼科求治。 劉乃昀與陳政友(2008)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家長對學童採取近視防治行為,研 究發現家長「自覺學童近視罹患性」、「自覺學童近視嚴重性」及「自覺學童近視 防治有效性」屬中上程度,「近視防治障礙性」越低者,越容易傾向採取近視防治 行為。 丁怡芳等(2010)針對北部地區低年級學童家長協助孩童視力保健行為與近視相 關性研究,發現家長在監督用眼姿勢與在室內光線充足下閱讀、做作業、看電視及 打電腦等行為執行率最佳,但注意孩童用眼時間與監督用眼休息行為須再加強,家 長能注意並監督低年級學童視力保健行為,對預防近視有重要影響。 14.

(24) 陳政友、沈希哲、劉婉柔、盧玉玫、謝雅萍(2009)針對國小學童家長近視預 防親職教育介入成效研究,發現在親職教育的介入後,實驗組家長對近視預防知識、 近視於防行動線索與採取近視預防行為優於對照組,但對於學童視力的成效未達顯 著差異。 張露娜、鄭珠里、呂淑雯、陳玉潔、楊惠卿(2008)運用置入性行銷增強親師生 護眼行動方案,將視力保健插圖及標語置入教科書中,再以問卷調查視力保健知能 及滿意度,發現近視比率隨年級增加而增加,四年級學生家長曾注意視力保健標語 及藉此提醒孩童之比率高於一年級學生家長,但隨著年級增加,學童自主能力提高, 父母督導與提醒之影響力較為減弱。 二、教師 有鑑於教育及衛生主管機關於 1980 年辦理視力保健計畫以來,透過辦理視力保 健種子醫師、家長、國小及幼稚園教師之研習訓練,期能從預防與矯治兩方面著手, 減緩其惡化速度(教育部,2009;彭秀英、林隆光、吳仁宇,2010),國小與幼稚園 教師與學幼童在學校接觸時間最長且能隨時得教導、提醒學童注意視力保健。因此, 彭秀英等(2010)針對國小及幼稚園教師對學童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效能的相 關因素研究,發現教師對視力保健知識不足,尤其對視力檢查結果判讀與近視矯治 認識不清;視力保健態度正向;行為效能以用眼 30 分鐘休息 10 分鐘、視力不良學 生的就診追蹤,較無把握能採取行動。 郭瑞玲、陳政友(2009)針對台北縣國小教師對學童近視預防的信念與相關教學 行為研究,發現老師對於近視預防信念表現中上,任教年資在十年以上及已婚、有 子女者,在指導學童近視預防教學行為上表現較佳。 張露娜等(2008)運用置入性行銷增強親師生護眼行動方案,將視力保健插圖及標 語置入教科書中,再以問卷調查老師視力保健知能及滿意度,發現有超過六成曾經 注意教科書視力保健圖示及標語,提醒學生注意視力保健方面,部分老師認為平時 已進行宣導,以四年級老師提醒學生注意視力保健比率高於一年級老師,老師與家 15.

(25) 長建議有效改善視力之措施,以「家長的叮嚀和約束」及「定期找眼科醫師視力檢 查」比率較高。 三、學生 學生時期行為養成之可塑性高,也是個人健康態度、行為建立之關鍵期,而隨 著年齡增加,學生自主性越高,因此,健康促進行為是以自我實現為導向,引導個 人維持或增進健康之模式(Pender & Pender,1986),期能建立學生自主健康行為。 牛玉珍等(2013)以國小四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視力保健行為教育介入活動, 五周後進行介入評價,發現實驗組學生在視力保健知識、行為及看電視、電腦少於 1 小時的天數之成效顯著高於對照組,視力保健態度兩組未達顯著差異,研究亦發 現,家長的支持與共同協助是重要因素。 黃淑貞、洪玟綺、陳曉雯(2004)探討家庭因素和學業表現對國小學童視力保健 與運動行為之影響,發現家長本身視力保健行為徹底並督促孩童保護視力行為是影 響學童視力保健行為的重要因素;學童本身視力保健行為表現較好的是當眼睛看不 清楚,會請父母帶去看醫生;表現較差的行為是看電視 30-40 分鐘後讓眼睛休息, 只有一半的學生做到。 陳政友等(2002)以國小一、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經過為期 6-8 週採用「望 遠凝視」、「減少用眼學習」及「維持適當的閱讀距離」等視力保健措施與眼睛屈 光度比較,經過 8 週發現兩組學童眼睛屈光度都往近視方向改變,但實驗組中「望 遠凝視」策略比其他視力保健活動有明顯的近視防範效果。 劉慧萍、熊德筠、張彩秀(2015) 探討台中市大肚區國小高年級學生視力保健行 為,「規律用眼 3010」及「閱讀寫字的距離及姿勢」之執行率較差,學童視力保健 行為重要預測因素為「自覺視力保健行為障礙性」、「近視的知識」、「自覺近視 嚴重性」、「學業總成績」、「年級」及「自覺視力保健行為利益性」。 國中學生研究方面,楊瑞珍、熊鯤苓(2000)針對台北市國中一年級學生探討視 力不良及其相關因素,發現視力不良學生學業成績較高,視力保健知識得分以視力 16.

(26) 不良學生高於視力正常學生,視力保健行為以「看書、電視時會休息 10 分鐘」及「會 注意書本與眼睛距離 30 公分」執行率最低;家庭環境方面,家長對子女的保健行為 提醒不夠,其中又以陪伴或鼓勵孩子運動之比率最低;學校環境方面,教師對教室 照度與叮嚀學生就醫比率較低。 周文穎等(2002)調查台北市兩所中學學生對近視情況的了解,發現國中生近視 率約七成左右、高中生近九成;國中生定期檢查比率高於高中生;對於高度近視併 發症的了解,以知道會有視網膜問題的人數最多,對於會引起失明的黃斑部病變則 只有不到 5%的學生清楚;國、高中學生最擔心自己眼睛的問題以度數一直增加最 多。 綜上,家長、教師及學生對於視力保健推動扮演重要角色,研究指出家長因素、 學業成績、近距離用眼行為、閱讀時間、戶外活動意願等都是影響近視的因素(Li Juan Wu et al.,2015),但這些因素普遍存在於華人世界,較難介入改變。因此,謝佩玲等 (2015)提出近視防治策略除了防治近距離用眼與閱讀時間的危險因素外,應該從實 證性觀點展開新視力保健時代。 四、視力保健策略 陳政友(2013)提出學生近視防治工作有預防與矯治兩大重點,預防工作有加強 教師與家長預防學童近視的知能、力行規律用眼 3010、天天戶外活動 120 及減少學 習壓力。矯治工作則以學校篩檢視力不良學生,通知家長帶至眼科診所複查後由醫 師檢查後給予適當治療,目前治療方式以點藥治療或配鏡矯治為主。林超群(2006) 提出配戴雙光眼鏡、正確使用散瞳劑、放鬆眼球內聚壓力的視力訓練法能預防近視 加深。 近幾年戶外活動時間被確認為近視的保護因子,Wu et al.(2010)針對國小學童 近視危險因素的橫斷性研究,發現學童近視的發生與每週戶外活動相關;Wu et al. (2013)在高雄的實驗性研究證實,下課教室淨空、提高戶外活動時間,有助於延 緩近視的發生與惡化。在芬蘭一項追蹤研究發現:從學齡期開始近視之學生到了成 17.

(27) 年,其近視度數加深程度和父母近視及學齡時期戶外活動時間少有相關,該研究也 發現近距離工作或閱讀時間對近視的影響只在學齡期,並不能預測成人近視狀況 (Olavi Pӓressinen et al.,2015)。基因與環境同為近視的影響因素,即便是在升學壓力 與 3C 產品的衝擊下,研究顯示,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確實成為延緩近視的保護因 子(Goldschmidt and Jacobsen,2013) 。余幸宜、許秀月、吳麗瑜(2014)指出增加戶 外活動以預防近視的防治策略中,應強調一週戶外活動 10-14 小時以上,且不論形 式,只要是戶外都可能有其成效。 因此,視力保健策略多元且需要家長、教師、醫護人員相互合作,當然,視力 保健的受益者是學生,因此,應針對各階段學生的視力問題提出最適切的策略,方 能有成效。學生在學校的時間長,因此,校園推動視力保健責無旁貸,需要透過學 校行政配合、學校衛生護理人員定期檢測追蹤調查、教師課程設計調整、家長及校 外主要照顧者 (包括安親班教師)持續督導,彼此建立共識,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童 養成愛護視力的好習慣(楊瑞珍、熊鯤苓,2000;彭秀英,2002;黃淑貞、 洪文綺、 陳曉玟,2004)。. 第四節 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相關性探討 知識、態度與行為模式(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KAP)為 Gordon Allport 於 1935 年提出,是改變人類健康相關行為的模式之一,它將人類行為的改變分為獲取 知識、產生態度以及形成行為 3 個連續過程,此模式的基礎是知識,態度是動力,行為 的產生和改變是目標。人們透過學習,獲得相關的健康知識和技能,逐步形成健康的信 念和態度,進而促成健康行為的產生。因此,知識態度行為理論多應用於健康問題之相 關研究,藉由研究對象個人背景、知識、態度與行為等因素之探討,了解其中之相關性 進而作為衛生教育之參考,茲將相關研究整理如下: 彭秀英等(2010)針對國小及幼稚園教師對學童視力保健進行研究,發現視力保 18.

(28) 健知識、態度與行為效能間呈正相關;但視力保健知識與視力保健態度間無顯著相關。 牛玉珍等(2015)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童在視力保健多元策略介入後,對視力保健 知識、態度及行為的成效,實驗組執行五週之介入計畫,結果發現透過視力保健多元策 略的介入,可有效增進國小四年級學童「視力保健態度」及「視力保健行為」,但 「視 力保健知識」前後測,則無顯著差異。 楊靜昀等(2013)探討視力保健單元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與 行為之成效,研究結果指出實驗組接受介入後在知識方面、態度方面與行為方面,三者 皆達顯著差異。 陳政友等(2009)針對臺北縣國校一年級家長進行預防學童近視親職教育介入及評 價其成效之研究,在進行親職教育五個月後,實驗組的家長在學童近視預防知識、學童 近視預防行動線索、對學童採取近視預防行為上皆優於對照組;但「自覺學童近視罹患 性」、「自覺學童近視嚴重性」、「自覺學童近視預防有效性」及「自覺學童近視預防 障礙性」上均未產生顯著效果。 彭秀英(2011)探討國內學齡前兒童家長的幼童近視防治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 究,發現在「幼童近視防治知識」方面,會因「年齡」、「教育程度」、「近視與否」 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幼童近視防治態度」會因「居住地區」、「年齡」、「教育程 度」、「近視與否」之不同水而有顯著差異;「幼童近視防治行為」會因「居住地區」、 「年齡」、「教育程度」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在其他健康行為研究中,管玉娟等(2013)探討臺北市某國中學生對正確用藥知識、 態度與行為的現況及相關因素,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之正確用藥知識與正確用藥態 度、行為無顯著相關;「正確用藥態度」與「正確用藥行為」二者間則呈現中度正相關。 陳素芬等(2012)針對國小學童的口腔保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進行研究,發現學童口腔 保健行為分別與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及重要他人口腔衛生態度呈正相關; 口腔保健行為與口腔衛生知識無關。 依據上述研究的論述,知識、態度與行為是相互影響也互有關聯,且廣泛使用在評 19.

(29) 量複雜且多變項之研究中,因此本研究將針對視力狀況不同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與行 為之相關性提出探討,做為未來推動視力保健工作時可採取之策略及視力保健計畫之參 考。. 20.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為五節,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步驟和 資料處理及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參考相關文獻後,發展出本研究之架構,詳見圖 3-1。. 背景資料 年級、性別、身體質量指數、 學業成績、課後補習每節上 課時間、是否配戴眼鏡、 住家型態、家庭社經地位、 家庭成員視力狀況等. 視力狀況 1.近視:輕度近視、 中度近視、 橫斷式研究. 視力保健知識. 視力保健態度. 高度近視. 2.未近視. 視力保健行為. 圖 3-1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提出下列假設,以作為統計結果的依據: 一、視力狀況會因背景資料之不同有顯著差異。 二、視力狀況會因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有顯著差異。 21.

(31) 三、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彼此有顯著相關。 四、背景資料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能有效預測視力狀況。.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一橫斷式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目的在探討臺南市某國中學生視力 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與視力之相關性。以臺南市某公立國中一百零四學年度在學學生 為研究母群體,本研究基於時間、人力、經費及行政作業考量,將樣本採多步驟隨機抽 樣,將七、八、九年級分為三層,七年級從 11 班抽出 5 班,八年級從 15 班抽出 6 班, 九年級從 17 班抽出 7 班,共抽出 18 班(每班約 28 人),被抽出的班級,全班學生都 列為樣本數。 本研究對象為未成年之國中生,為維護研究對象權益,將研究計畫送交國立成功大 學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於 105 年 1 月 27 日通過,證明字號為成大倫審會(簡) 字第 105-008-2 號。.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方法採取問卷調查為研究工具: 一、. 結構式問卷. (一) 擬定問卷初稿 依據研究架構及參考國內外文獻,與指導教授討論後完成初稿,問卷 內容如下: 1、 資本資料:年級、性別、身高、體重、學業成績、課後補習班每節課 上課時間、住家型態、是否近視、家庭社經地位、家庭成員視力狀況, 共 13 題。 2、 視力保健知識 15 題。 3、 視力保健態度量表 17 題。 22.

(32) 4、 視力保健行為量表 13 題。 (二)問卷內容專家效度考驗 問卷初稿完成後,特延請學界、醫界專家進行審閱,根據專家對題目的正 確性與適切性提供的評論與建議,經與指導教授討論,修訂後完成預試問卷。 修正後預試問卷內容如下: 1、. 基本資料:年級、性別、身高、體重、學業成績、課後補習班每節課 上課時間、住家型態、是否近視、是否佩戴眼鏡、近視度數、家庭社 經地位、家庭成員視力狀況,共 16 題。. 2、. 視力保健知識 14 題。. 3、. 視力保健態度量表 17 題。. 4、. 視力保健行為量表 11 題。. (三)問卷預試及信度考驗 為了解研究對象對問卷內容的理解程度、評估填寫問卷所需時間及了解 問卷信度,由研究對象中抽取七、八、九年級學生作為預試對象。預試過程 先由研究者說明研究目的及填寫問卷須注意事項,並於填寫結束後詢問預試 對象對於問卷內容是否有問題及建議。預試所需時間大約 30 分鐘,收回有效 問卷 54 份,以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Cronbach α),進行分量表的信度考驗, 結果如表 3-1。. 23.

(33) 表 3-1 預試問卷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量表名稱. 題數. Cronbach α. 視力保健知識. 14. 0.512. 視力保健態度. 17. 0.824. 視力保健行為. 11. 0.783. 其中視力保健態度第 1 題與第 9 題,專家審閱問卷初稿時,建議該題文字修正 且信度分析結果該題目刪除時,則 Cronbach's Alpha 值會提高,考量後予以刪除。 (四)完成正式問卷 本研究參考楊瑞珍等(2000)、彭秀英等(2010)、楊靜昀等(2013) 等文獻後,自擬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與行為問卷,根據預試問卷信度分析結 果 及填答學生反應情形,與指導教授討論後,修改部分內容後完成正式問卷。正 式問卷內容分述如下: 1、視力保健知識 知識題題型為選擇題,共計 14 題,每題有四個選項,只有一個標準答 案,答對給 1 分、答錯 0 分,複選或未作答則以 0 分計算。得分越高, 表示研究對象視力保健知識程度越好,得分越低,則反之。 2、視力保健態度 態度題共計 15 題,採 Likert 五分量表型式,在非常同意~非常不同 意均分成五等級,,其中第 2、4、5、8、9、11、12、13、15 題為反向題, 其餘題目為正向題,給分方式,正向題從「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 分別給 5 分~1 分;反向題則從「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別給 1 分~5 分。將所有得分加總後為態度總分,得分越高,則視力保健態度越 正向,得分越低,則反之。. 24.

(34) 3、視力保健行為 行為題共計 11 題,採 Likert 五分量表型式,在總是做到~從未做到 均分成五等級,給分方式從「總是做到」~「從未做到」分別給 5 分~1 分,將所有得分加總後為行為總分,得分越高表示視力保健行為越積極, 得分越低,則反之。 4、正式問卷信效度與因素分析 正式問卷中知識、態度、行為量表編碼並進行單變項分析後,為進一 步了解知識、態度、行為與視力狀況之相關性,因此,將問卷進行因素分 析,以較少構念代表原來較複雜的資料結構,本研究採直交轉軸之最大變 異法進行因素分析,結果詳見表 3-2、表 3-3、表 3-4,量表構面與信度分析 結果詳見表 3-5。 因素分析結果,知識題共有三個因素,第 1、2、3、7、8、9 題歸納為 因素一,重新命名為「近視症狀與矯治知識」;第 4、10、11、13、14 題 為因素二,重新命名為「視力保健常識」;第 5、6、12 題為因素三,重新 命名為「近距離用眼知識」。 態度量表因素分析結果,第 2、4、5、8、11、12、13、15 題為因素一, 重新命名為「不積極視力保健態度」;第 1、9、10、14 題為因素二,重新 命名為「積極視力保健態度」;第 3、6、7 題為因素三,重新命名為「自 我察覺近視態度」。 行為量表因素分析結果,第 1、5、6、7、9、10 題為因素一,重新命 名為「規律用眼、戶外活動行為」;第 3、4、11 題為因素二,重新命名為 「使用電子產品正確用眼行為」;第 2、8 題為因素三,重新命名為「定期 被通知視力檢查行為」。 5、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內容分別敘述如下: 25.

(35) (1) 年級:分為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 (2) 性別:分為男生、女生。 (3) 身高、體重:為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之用。 (4) 學業成績:以 104 學年度上學期成績,分為優、甲、乙、丙、丁及 不清楚。 (5) 課後補習上課時間:調查課後補習班之每節課上課時間。 (6) 是否近視:分為有近視與未近視兩類。 (7) 是否配戴眼鏡:有近視學生需填答配鏡狀況,分別為有配鏡、未配 鏡及角膜塑型三類。 (8) 近視程度:以任一眼最高度數為分組依據,共分輕度近視(25~150 度)、中度近視(175~575 度)、高度近視(600 度以上)三組(Negrel et al.,2000)。 (9) 家庭成員近視狀況:分為父母及兄弟姊妹視力狀況填答。 (10) 家長社經地位:以研究對象中父親或母親社經地位高者為代表, 參考林生傳(2005)依國內社會實況修改後的計算方式進行加權計 分,將教育程度乘以 4,加上職業等級指數乘以 7,所得分數即為 社經地位指數,共分成五個等級,本研究將第一和第二等級合併為 高社經地位;第三等級為中社經地位;第四和第五等級為低社經地 位(詳見表 3-6、3-7、3-8)。. 26.

(36) 表 3-6 父母教育程度分類表 等級. 教育程度. 得分. 第一等級. 研究所(含)以上. 5分. 第二等級. 大學或專科. 4分. 第三等級. 高中職. 3分. 第四等級. 國中. 2分. 第五等級. 國小或識字. 1分. 表 3-7 父母職業類別分類表 等級. 教育程度. 得分. 第一等級. 高級專業、行政人員. 5分. 第二等級. 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 4分. 第三等級. 半專業人員、一般行政人員. 3分. 第四等級. 技術人員、服務人員. 2分. 第五等級. 半技術、非技術人員. 1分. 27.

(37) 表 3-8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分類表 社經等級. 社經地位指數 (教育指數ⅹ4+職業指數ⅹ7). 第一等級. 52~55. 第二等級. 41~51. 第三等級. 30~40. 中社經地位. 第四等級. 19~29. 第五等級. 11~18. 低社經地位 (11~29). 社經地位等級 高社經地位 (41~55). 第五節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分為學校行政聯繫、正式問卷施測、問卷回收及處理三階段,分述如下: 一、學校行政與家長聯繫 向學校校長、學務主任報告並取得機關同意書,聯繫受試班級導師並說明 研究目的,以信封發放「參與研究意願書暨家長知情同意書」與「台南市某國 中學生視力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問卷」。 二、正式問卷施測 正式問卷施測從 105 年 2 月 22 日至 3 月 11 日,請施測班級導師以信封發 放問卷及同意書,學生及家長填寫後放入信封交回,為維護研究對象權益,家 長不同意及未填寫者亦放回信封一併交回。 三、問卷回收及處理 本研究共發出 500 份問卷,逐一檢視後,扣除家長不同意及填答不完整者, 實際回收 447 份,有效回收率為 89.4%。將問卷編號後,即將問卷逐題譯碼並 輸入電腦,以 SPSS for Window 23.0 版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分析。 四、統計方法 本研究統計方法詳見表 3-9。. 28.

(38) 表 3-9 資料統計分析表 資料分析項目. 統計方法. 次數分配表、交叉表. 1、背景資料. 次數分配表、平均值、標準差. 2、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量表. 卡方檢定. 3、視力狀況與背景資料差異 4、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 無母數檢定、獨立樣本 t 檢定 行為之差異 因素分析、點二相關係數(將視力狀. 5、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 行為各構面之相關. 況進行類別變項編碼,未近視編碼 為 0、近視為 1(吳明隆、涂金堂, 2005)。. 6、背景資料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 行為對視力狀況的預測力. 羅吉斯回歸分析,本研究將視力狀 況作為依變項,分成近視與未近視 兩組,並進行虛擬轉換,近視轉編 碼為 1,未近視轉編碼為 0。自變項 中「年級」、「性別」、「兄弟姊 妹是否近視」、「父母親近視狀況」、 「家庭社經地位」進行參數編碼, 以羅吉斯回歸之輸入法進行分析。. 29.

(39) 第四章. 結果.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將所得資料,經過研究分析後,將研究對象之背景資料、視力 保健知識、視力保健態度、視力保健行為與不同視力狀況及不同近視程度學生之相關, 分節逐一說明。. 第一節 研究對象視力狀況與背景資料結果分析 本節以交叉表敘述研究對象背景資料,包括年級、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 BMI)、學業總成績、課後補習上課時間、家中成員是否近視、住家形態、 家長社經地位等,與視力狀況之分布情形。再以卡方檢定探討是否有差異,分述如下: 一、年級 研究對象中,七年級近視人數 91 人(25.6%)、八年級 112 人(31.5%)、九年級 152 人(42.8%);未近視學生人數以七年級與八年級差距最大,七年級 38 人(41.3 %) 、八年級 27 人(29.3%) 、九年級 27 人(29.3%)(詳見表 4-1)。 經卡方檢定分析,研究對象視力狀況顯示近視比率隨年級增加而增加(Chisquare test for trend, χ2 = 9.64,p = 0.002) (詳見表 4-1)。 二、 性別 研究對象中有近視男生 169 人(47.6%)、女生 186 人(52.4%);未近視男生 55 人(47.6%)、女生 37 人(40.2%),顯示女生近視比率高於男生,且達顯著相關 (χ2 = 4.34,p = 0.04) (詳見表 4-1)。 三、身體質量指數(BMI) 本研究之身體質量指數分類係參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4 年公告之「兒 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以 14 歲之建議值為參考依據,分 成體重過輕(BMI < 16.3)、體重適中(BMI 16.3-22.5)、體重過重(BMI 22.5~24.0)及體 30.

(40) 重超重(BMI ≥ 25.0)。 研究對象中,近視學生體位適中者 239 人(67.3%) 、過輕 25 人(7.0%)、過重 45 人(12.7%)、超重 46 人(13.0%),未近視學生體重適中百分比高於近視學生,體 位不良(過輕、過重及超重)學生百分比則是近視學生多於未近視學生,分析兩者發 現無顯著差異(χ2 = 1.78,p = 0.62) (詳見表 4-1)。 四、學業成績 學業成績係以 104 學年度第一學期成績為參考依據,研究對象成績以甲等(34.0 %)最高,丁等(6.9%)最低。近視學生學業成績優等、甲等、乙等之百分比高於未近 視學生;未近視學生學業成績丙等、丁等及不清楚學業成績之百分比高於近視學生。 學業成績與視力狀況無顯著差異(χ2 = 3.08,p = 0.69) (詳見表 4-1)。 五、課後補習每節上課時間 指學生放學後參加補習班之每節課上課時數。本研究發現研究對象有 72.2%參 加課後補習,近視學生中,每節上課時間 30 分鐘至 1 小時有 64 人(18.2%)、1 小時 以上有 195 人(55.6%);沒有參加補習的學生則以未近視學生百分比多於近視學生, 經卡方檢定後兩者無顯著差異(χ2 = 2.22,p = 0.33)(詳見表 4-1)。 六、兄弟姊妹是否近視 近視學生中兄弟姊妹有近視者 222 人(62.7%)、沒有近視者 69 人(19.5%)、無兄 弟姊妹者 51 人(14.4%);未近視學生其兄弟姊妹有近視者 42 人(45.7%)、沒有近視 者 34 人(37.0%)、無兄弟姊妹者 11 人(12.0%),獨生子女者近視百分比高於未近視 者。經卡方檢定後兄弟姊妹是否近視與視力狀況有顯著差異(χ2 = 14.35,p = 0.001) (詳見表 4-1)。 七、父母親是否近視 近視學生中父母親都有近視 158 人(44.6%)、母親有近視 72 人(20.3%)、父親 有近視 58 人(16.4%)、父母親都沒有近視 48 人(13.6%);未近視學學生父母親都有 近視 22 人(23.9%)、母親有近視 23 人(25.0%)、父親有近視 19 人(20.7%)、父母親 31.

(41) 都沒有近視 22 人(23.9%),近視學生中父母親都有近視之百分比明顯高於未近視學 生,經卡方檢定後,父母親是否有近視與學生視力狀況有顯著差異(χ2 = 14.55, p = 0.01)(詳見表 4-1)。 八、住家形態 近視學生住家形態為公寓、大樓有 151 人(43.0%)、連棟透天厝 180 人(51.3%)、 平房、庭院別墅者 20 人(5.7%);未近視學生住家形態分布與近視學生類似,以連棟 透天厝居多 49 人(55.1%)、其次為公寓大樓 36 人(40.4%)、平房、庭院別墅 4 人(4.5 %)。以卡方檢定後住家形態與學生視力狀況無顯著差異(χ2 = 0.49,p = 0.78) (詳見 表 4-1)。 九、家庭社經地位 (一) 父母教育程度 近視學生父母的教育程度以大學或專科居多分別為 149 人(42.5%)、163 人(46.8%);其次為高中(職)分別為 119 人(33.9%)、121 人(34.8%);國小 或識字人數最少,分別為 4 人(1.1%)、10 人(2.9%)。經卡方檢定發現父母 教育程度與學生視力狀況無顯著差異(χ2 = 5.39,p = 0.25)、(χ2 = 3.35, p = 0.50) (詳見表 4-1)。 (二) 父母職業 研究對象中近視學生父親職業以技術人員或服務人員居多 107 人(46.8 %)、其次為專業或中級行政人員 88 人(26.7%)、半技術、非技術人員 52 人(15.8%)、半專業或一般行政人員 50 人(15.2%)、高級專業或行政人員 33 人(10.0%);未近視學生父親職業分布與近視學生類似,以技術或服務 人員最多 36 人(44.4%)、其次為專業或中級行政人員 21 人(25.9%)、半專 業或一般行政人員最少 5 人(6.2%),父親職業與學生視力狀況無顯著差異 (χ2 = 7.21,p = 0.13) (詳見表 4-1)。 母親職業方面,近視學生母親職業以半技術、非技術人員居多 110 人 32.

(42) (32.3%);其次為專業或中級行政人員 85 人(24.9%)、技術或服務人員 80 人 (23.5%)、半專業或一般行政人員 57 人(16.7%)、高級專業或行政人員最少 9 人(2.6%);未近視學生母親職業分布與近視學生類似,以半技術、非技術 人員居多 34 人(39.5%);其次為技術或服務人員 23 人(26.7%)、專業或中級 行政人員 19 人(22.1%)。母親職業與學生視力狀況無顯著差異(χ2 = 4.12, p = 0.39)(詳見表 4-1)。 (三) 家庭社經地位 本研究家庭社經地位係參考林生傳(2005)之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分類, 將研究對象之家庭社經地位分為高、中、低三類。近視學生中,高社經地 位 134 人(39.1%)、中社經地位 113 人(32.9%)、低社經地位 96 人(28.0%); 未近視學生中高社經家庭與低社經地位人數相當 34 人(39.5%),中社經地位 18 人(20.9%)。家庭社經地位與學生視力狀況有顯著差異(χ2 = 6.30, p = 0.04) (詳見表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視力狀況與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分布 本節將不同視力狀況學生其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分布情形,以交叉表及描述 性統計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視力保健知識分布情形 本研究採自編式視力保健知識量表,內容包括近視症狀與矯治、一般視力保健 常識及近距離用眼知識,評量研究對象視力保健知識了解程度,共計 14 題,題型為 選擇題,答對者得 1 分,答錯或未答者以 0 分計算。 知識總分介於 0~14 分,得分越高,表示視力保健知識認知程度愈高。本研究 對象視力保健知識分數最大值 14 分,最小值 3 分,平均分數 11.74 分,標準差 1.61。 其中近視學生平均數 11.85 分,標準差 1.54;未近視學生平均數 11.29,標準差 1.78 (詳見表 4-5)。 33.

(43) 分題來看,認知較佳的題目為「根據調查,台灣 7-18 歲學生最主要的視力問 題為近視。」(近視學生答對率 98.9%;未近視學生答對率 95.7%)、「麵包、 含糖飲料對視力保健沒幫助。」(近視學生答對率 97.2%;未近視學生答對率 96.7 %)、「青少年看遠方物體時,覺得模糊或需「瞇眼睛」才能看清楚,跟近視問 題有關。」(近視學生答對率 96.6%)、「國中生應半年至眼科診所進行視力檢 查。」(未近視學生答對率 94.6%)。 認知較差的題目為「高度近視是指近視度數超過 600 度。」(近視學生答對 率 41.4%;未近視學生答對率 30.4%)、「角膜炎不是高度近視的併發症。」(近 視學生答對率 49.9%;未近視學生答對率 42.4%)及「看書、寫字時,眼睛與書 本至少應保持 35~40 公分之距離。」(近視學生答對率 82.0%;未近視學生答對 率 70.7%)。 綜上所述,近視學生視力保健知識總得分優於未近視學生,可能與近視學生 較有機會接受視力保健衛教有關,但以得分數較差之題目來看,學生對高度近視 的定義與合併症及近距離用眼知識仍不足,可列為日後視力保健宣導之重點。 二、研究對象視力保健態度分布情形 視力保健態度量表內容包括負向視力保健態度、規律用眼、戶外活動與定期 檢查態度及自我察覺近視之態度,共計 15 題,總分範圍為 15~75 分,得分越高 表示研究對象態度越正向。 本研究對象視力保健態度最大值為 75 分、最小值為 39 分,平均數 63.197 分, 標準差 7.203,其中近視學生平均數 63.58 分,標準差 6.79;未近視學生平均數 61.72,標準差 8.50(詳見表 4-5),顯示研究對象視力保健態度趨於正向。 視力保健態度量表得分數較高之題目為「我覺得營養均衡,適當的睡眠與休 息,對眼睛健康是重要的。」(近視學生平均數 4.61;未近視學生平均數 4.62)、 「我覺得視力保健是家長的責任,和我沒有關係。」(近視學生平均數 4.61;未 近視學生平均數 4.39)、「我覺得長時間使用手機或電腦且沒有休息,會加重近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cross-strait visitor’s tourist experience.With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otives stated as abov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