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整合性接受模式 ( UTAUT )探討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整合性接受模式 ( UTAUT )探討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

Copied!
1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 碩士論文. 以整合性接受模式 ( UTAUT )探討 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 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 A Study based on UTAUT to Probing the Pingtung County Aboriginal Area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to Behavioral Intentions.. 研 究 生: 謝政霖 指導教授: 林志隆 博士. 中華民國 102 年 7 月.

(2)

(3) 誌謝 四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一本論文從無到有,從題目的發想到 論文的送印,其間歷經種種挫折與苦悶,一路走來,雖然辛苦,卻也值得。 在這些日子裡,不但充實了自身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也增加了自己的思考能 力,更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好友。 論文的完成要感謝許多人,首先感謝指導教授林志隆老師,百忙之中總 是溫和而親切的給予指導;在我雜亂或思慮不清時,用清楚而具體明確的簡 潔手法拉出問題的核心;在我遭遇挫折時給予引導與鼓勵;感謝鄭經文老師 及所有任教於教育科技所的老師在課程上及論文上的指導;感謝尹玫君教 授、歐陽誾教授、樊台聖教授、楊曉強校長及陳姿妃老師協助本研究的專家 問卷修改;感謝周文忠教授、樊台聖教授在口試時給予寶貴的意見,讓整篇 論文能更加完整。 感謝研究所助教秉勳的統計協助,乃靜、順榮、莆田、原弘在友情上的 支持與鼓勵;感謝萬丹國小李文生校長及張庭炎主任在行政工作上給予的協 助;更感謝參與問卷填寫的諸位老師。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感謝二姊與老婆在我忙於課業時幫我照顧好孩 子;在我求學時給予全力的支持、鼓勵與陪伴,讓我無後顧之憂得以完成學 業;感謝孩子,讓我有努力的目標,謝謝你們。. I.

(4) 摘要 互動式電子白板系統為目前校園資訊融入教學的主要輔助科技,鑑於其在不 少學校的使用效果良好,因此本研究旨在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 UTAUT )探討 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是 否有所差異。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問卷共發出307份,共計回收之有效問卷 225份,整體回收率為73.3%。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獲得結 論如下: 1、不同性別之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對於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 教學的績效期望、社會影響有顯著差異。 2、不同性別之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對於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 教學的努力期望無顯著差異。 3、不同年齡之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對於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 教學的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無顯著差異。 4、不同教學年資之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對於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 融入教學的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無顯著差異。。 5、不同經驗之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對於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 教學的努力期望、社會影響有顯著差異。 6、不同自願性之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對於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 入教學的社會影響有顯著差異。 7、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績效期望 與行為意圖具有顯著正相關。 8、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努力期望 與行為意圖具有顯著正相關。 9、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社會影響 與行為意圖具有顯著正相關。 10、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 達到中等程度以上。. 關鍵字:互動式電子白板、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資訊融入教學 II.

(5) Abstract Interactive electronic whiteboard is a principal assistant technology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school. Given its use to good effect in many school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UTAUT to Probing the Pingtung County aboriginal area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for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 into behavioral intentions. In this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s conducted and 307 questionnaires are issued. Consequently, there are 225 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is 73.3%. Moreover, the data is analyzed in various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expectancy and social influence when different gender Pingtung County aboriginal area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teaching for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 2.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ffort expectancy when different gender Pingtung County aboriginal area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teaching for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 3.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rformance expectancy ,social influence and effort expectancy when different ages Pingtung County aboriginal area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teaching for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 4.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rformance expectancy ,social influence and effort expectancy when different teaching years Pingtung County aboriginal area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teaching for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 5.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expectancy ,social influence and effort expectancy when different experiences Pingtung County aboriginal area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teaching for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 6.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expectancy ,social influence and effort expectancy when different voluntariness Pingtung County aboriginal area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teaching for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 III.

(6) 7.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in performance expectancy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when Pingtung County aboriginal area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teaching for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 8.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in effort expectancy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when Pingtung County aboriginal area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teaching for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 9.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in social influence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when Pingtung County aboriginal area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teaching for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 10. There are positive significance levels in behavioral intention when Pingtung County aboriginal area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teaching for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 Keywords:Interactive electronic whiteboard,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 IV.

(7)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研究目的 ..................................................................................3 待答問題 ..................................................................................4 名詞釋義 ..................................................................................5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 ......................................................................8 第二節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 ........................................................17 第三節 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36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架構 ................................................................................36 研究對象 ................................................................................40 研究工具 ................................................................................40 研究流程 ................................................................................43 資料處理與分析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47 第一節 第二節 第四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四節. 受試者背景資料分析 ............................................................47 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對於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 訊融入教學之現況 ................................................................50 個別構面之影響性分析 ........................................................58 不同個人背景之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對於使用互動式 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的差異情形 ............................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2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84 參考文獻...................................................................................................86 V.

(8) 一、中文部分 .......................................................................................86 二、外文部分 .......................................................................................89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91 附錄二 專家效度名冊 ........................................................................100 附錄三 學者專家回饋意見表 ............................................................101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07. VI.

(9) 表目錄 表 2-1 表 2-2 表 2-3 表 2-4 表 2-5 表 2-6 表 2-7 表 2-8 表 3-1 表 3-2 表 3-3 表 4-1 表 4-2 表 4-3 表 4-4 表 4-5 表 4-6 表 4-7 表 4-8 表 4-9 表 4-10 表 4-11 表 4-12 表 4-13 表 4-14 表 4-15 表 4-16 表 4-17 表 4-17 表 4-18. 互動式電子白板的種類 ..............................................................8 國外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之應用實例 ............................10 教師對於電子白板的三階段態度改變 ....................................12 國內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之相關研究 ............................12 資訊融入教學之定義 ................................................................17 國內資訊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 ................................................19 UTAUT 之主構面、子構面與其定義 ......................................30 UTAUT 運用於教育研究上的相關研究..................................31 正是問卷發出與回收數量統計 ................................................41 項目分析摘要表 ........................................................................42 信度分析要表 ............................................................................43 受試者個人背景資料分析表 ....................................................48 績效期望構面得分摘要表 ........................................................50 績效期望構面單題得分摘要表 ................................................51 努力期望構面得分摘要表 ........................................................53 努力期望構面單題得分摘要表 ................................................53 社會影響構面得分摘要表 ........................................................54 社會影響構面單題得分摘要表 ................................................55 行為意圖構面得分摘要表 ........................................................57 行為意圖構面單題得分摘要表 ................................................57 績效期望、努力期望及社會影響與行為意圖之相關程度 ....58 不同性別之原住民區國小教師與其績效期望的差異 ............60 不同年齡之原住民區國小教師與其績效期望的差異 ............61 不同教學年資之原住民區國小教師與其績效期望的差異 ....63 不同性別之原住民區國小教師與其努力期望的差異 ............64 不同年齡之原住民區國小教師與其努力期望的差異 ............65 不同教學年資之原住民區國小教師與其努力期望的差異 ....66 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經驗之原住民區國小教師 與其努力期望的差異 ................................................................67 不同性別之原住民區國小教師與其社會影響的差異 ............68 VII.

(10) 表 4-19 表 4-20 表 4-21 表 4-21 表 4-22 表 4-22 表 4-23. 不同年齡之原住民區國小教師與其社會影響的差異 ............69 不同教學年資之原住民區國小教師與其社會影響的差異 ....70 不同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經驗之原住民區 國小教師與其社會影響的差異 ................................................72 非常願意、願意、普通及不願意之原住民區國小教師與其社 會影響的差異 ............................................................................74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 ....................................................................75. VIII.

(11) 圖目錄 圖 2-1:互動電子白板架構及其運作原理圖 ..........................................9 圖 2-2:理性行為理論 ( TRA ) ..............................................................24 圖 2-3:計劃行為理論 ( TPB ) ..............................................................25 圖 2-4:科技接受模式 ( TAM ) .............................................................26 圖 2-5: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 UTAUT ) ............................................27 圖 3-1:研究架構圖 ................................................................................36 圖 3-2:研究流程圖 ................................................................................45. IX.

(12) 第一章. 緒論. 「教學要生動,師生愛互動,學習願主動」是許多老師、學生、家長所期待 的教育環境,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讓這樣的教育環境越來越容易出現在我們的校 園中。科技對世界的影響,既深且廣,徹底融入人類的生活中,包含教育。教育 為國家之根基,一個國家發展的成敗,教育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科技對 於教育的影響,更值得吾人加以探究之。本研究欲探討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 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本章為緒論,共分為五節, 第一節闡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提出研究目的;第三節說明研究問題;第四 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的時代下,由於資訊科技的突飛猛進,帶來一連串科技 工具的進步與更新,先進的科技與新思潮,持續對人類造成影響,無論是政治、 經濟、醫療、教育、甚至是娛樂,都與數十年前有著很大的差異。當然,對於國 家的發展根基---教育,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學校首當其衝,教育面臨全球 化與市場化的重大變革,教學形式、課程內容、學習範圍與師生角色,都將因科 技的影響而大幅改變。在此多元、多變的世紀,傳統的黑板、粉筆、紙本教科書 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教育「多元」之需求。現代教師需利用資訊科技融入於 各領域的教學之中,使用更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充實教學內容及利於學生的學 習。 當科技與網際網路讓世界成為地球村時,如何教育出極具競爭力的下一代, 便成為各國的教育目標。便捷的科技,再加上流通無礙的資訊,將影響吹向各個 層面;這陣風所及之處,無不跟著順勢改變;雖然資訊時代的來臨帶給教師莫大 的挑戰及壓力,但不可否認的也成為教學上的一大利器,諸如資料蒐集、教材製 作以及教學媒體運用等等,讓教師的教學更有效能及效率。而便捷的科技也是學 校e化的基礎。 學校 e 化的教學活動為當前熱門議題,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已是教育上重 點發展的區塊,能「使學習管道多元化,學習資源更為寬廣而豐富,增加學習的 深度與廣度,提升學習的興趣,並可配合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主學習」(教育 1.

(13) 部,2008) 。因此,世界各國對於資訊融入教育的發展皆有相當大的期望與重視, 期盼運用科技改造教育,以維護教育品質及創新教學,提供適性化的教育,諸如: 美國教育部提出「國家教育科技計畫」 ,新加坡「推出教育科技資訊總藍圖」 ,芬 蘭推出「資訊社會五年國家策略計畫」,香港政府宣佈「與時並進,善用科技學 習五年策略」,日本文部省以「資訊化教育立國」(林玉佩,2000);而我國教育 部自 2006 年起,提出「建構 e 化學習環境示範點推動計畫」方案、2008 年公佈 「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008-2011」目標六也預計提升教室和校園的軟硬體設 備與網路服務內容、推動多功能 e 化專科教室、增加一般教室的資訊科技設備, 目的即為推動並確保 2011 年設置 e 化專科教室校數與全國中小學校數的比例目 標值達到 65%以上,而今(國語日報,2010)e 化專科教室校數與全國中小學校 數的比例目前已經達到百分之百的建置率。目前學校 e 化的代表就是互動式電子 白板及其相關設備的架設。 在「世界是平的」(Friedman, 2006)一書當中提出「對許多人而言,世界一點 都不平」 ,即使生活在同一地區亦無法擁有相同資訊起跑點,在資訊通信科技的 擴散過程中,隨著不同族群的導入時間不同,亦能產生不同的數位能力差異,在 研考會 101 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中顯示,無論就電腦、網路近用程度, 或數位資訊能力等指標來比較,原住民幾乎都是各族群中數位化程度最弱的群 體。在調查報告中以族群別來看,原住民族地區差異方面,山地原住民族地區民 眾的電腦使用率(67.5%)低於平地原住民族地區(73.4%)和非原住民族地區(78.2%) 民眾,網路使用程度也呈現類似模式。從資訊素養的層面來看,調查發現,12 歲 以上原住民網路族中,只有 56.0%表示自己可以獨立操作電腦上網、不需要他人 在旁,比全國平均值低了 7.4 個百分點;另一方面,43.1%需要他人適時提供協 助,則比全國平均值高了 7.7 個百分點。 教育是師、生不斷互動的過程,並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在這個過程 中扮演一個關鍵的角色。近年來英、美等國家亦皆以提昇教師能力作為教育改革 重要任務之一。如英國在其『投資改革』 (Investment for Reform)教育報告書中 強調:「我們將投資於增進所有教師的專業技能和訓練,以確保教育符合學生個 別需求」 ;美國公共教育網路和教育週報(Public Education Network and Education Week)於 2001 年舉行全國性民意調查發現:「提升教師素質是改進美國學校的 第一途徑」 (吳清山,2004) 。因此,提升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的能力,是改進原 住民地區學校教育品質的最佳途徑。原住民地區學校學童單親隔代教養比例偏 高、家庭教育功能薄弱、學校教學資源不足無法與市區學校並駕,但教育應秉持 有教無類之精神,教師更需因材施教,花費更多心力加強其所不足,原住民地區 家長對教育幾乎依賴學校,更對教師寄予更高更大的期望(陳宏成,2011)。 2.

(14) 現有研究提到電子白板可以帶給學生以往不同的學習經驗,透過電子白板大 型螢幕以及立即播放影片的功能呈現教師的教學內容及數位教材,來吸引學生的 注意(Martin, 2007) 。上課時教師不需再移動到電腦前面操作,藉此能讓學生的 視線更專一,例如在播放影片或需要上網時,教師的動作或操作皆可在電子白板 上完成,讓學生的目光更專一,藉此提高學習時的專注力(Kent, 2006) 。電子白 板可直接於板面上書寫、繪圖,並可立即儲存,授課內容不再隨擦即逝,課堂上 的教材能被保存和再使用(Levy, 2002; Smith, Higgins, Wall & Miller, 2005)。教 師也可以直接透過電腦連上網路,下載最新的資訊及訊息,例如能夠立即搜尋瀏 覽網頁或觀看線上影音等(Levy, 2002) ,並且電子白板中內建許多教學元件,如 圓形、方型等繪圖元件,以及能夠切割或縮放螢幕大小,產生不同樣式的教材, 藉此縮減教師板書的時間(Morrison, 2003) 。一般而言,使用電子白板預期的效 果是為了改善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情形,透過直接的觸控書寫,操作修改,讓學生 能更踴躍的發表意見,藉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或學習成效,建立一個更豐富 多元的學習環境(Smith et al., 2005)。 UTAUT 是由 Venkatesh 等人(2003)歸納與分析八個主要的科技接受理論 模式後所提出的理論架構,此架構經 Venkatesh 等人(2003)驗證顯示,UTAUT 對科技使用行為的解釋力高達 70%,比過去任何一種科技接受理論模式還有效。 因此,本研究以 UTAUT 為研究架構,並以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 希望能藉此了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的行 為意圖及其影響因素。除了 UTAUT 模式中的各影響因素外,本研究也納入原住 民區國小教師不同的個人背景因素,探究其對行為意圖的影響之差異,以求更深 層的了解。.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 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以 UTAUT 為研究架構。綜上所述,茲將本研究之目的 臚列如下:. 3.

(15) 一、探究不同個人背景因素(性別、年齡、教學年資、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 資訊融入教學的經驗以及自願性)之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 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的績效期望、努力期望以及社會影響的差異情況。 二、分析 UTAUT 三個主要構面(績效期望、努力期望和社會影響)與屏東縣原 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的關係。 三、了解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使 用現況。 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日後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教師推動使用互 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參考。.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不同個人背景因素對於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 資訊融入教學之績效期望、努力期望以及社會影響的差異情況為何? (一)不同性別對於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 訊融入教學之績效期望、努力期望以及社會影響的差異情況為何? (二)不同年齡對於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 訊融入教學之績效期望、努力期望以及社會影響的差異情況為何? (三)不同教學年資對於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 行資訊融入教學之績效期望、努力期望以及社會影響的差異情況為 何? (四)不同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的經驗對於屏東縣原住 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績效期望、努 力期望以及社會影響的差異情況為何? (五)不同自願性對於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 訊融入教學之績效期望、努力期望以及社會影響的差異情況為何? 4.

(16) 二、UTAUT 三個主要構面對於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 行資訊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的關係為何? (一)績效期望對於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 訊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的關係為何? (二)努力期望對於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 訊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的關係為何? (三)社會影響對於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 訊融入教學之行為意圖的關係為何? 三、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行為意 圖程度為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所探討之重要名詞包含「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互動式電子白板」、 UTAUT 之三個構面(「績效期望」、「努力期望」和「社會影響」)以及「行為意 圖」 。以下將針對上述名詞作概念性定義和操作行定義之界定,分述如下: 一、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 本研究所指之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係為一 0 一學年度服務於屏東縣原 住民區(三地鄉、瑪家鄉、霧台鄉、泰武鄉、來義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 各公立國民小學編制內且目前正任教於各年級之合格教師。 二、互動式電子白板 互動式電子白板是大型的觸控板,聯結電腦、投影機而運作。在互動式電子 白板上所記載的教學內容可以即時儲存在電腦中,而且它可以直接執行電腦的各 種操作,增加學與教的成效。它原為辦公室所使用的商業設計,最近幾年來世界 各國開始大量引入學校的教學上,是相當新穎的教育科技。較早用於教育市場的 國家以英、美、加澳為主。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外觀及功能均與傳統白板相同,接 5.

(17) 上電腦、投影機後,互動式電子白板可以透過其驅動軟體連上網路,形成人機、 人際多重且高度互動的教學體系。互動式電子白板因硬體規格和感應方式不同可 分為三種:【電磁感應(Electromagnetic)】、【類比電阻壓感(Analog resistive)】、 【超音波、雷射、紅外線感應(Ultrasonic, laser and infrared)】等(陳惠邦,2006) 三、績效期望 ( performance expectancy, PE ) Venkatesh 等人(2003)將 UTAUT 中的績效期望定義為:個人相信使用某 一特定系統會增進或提升其工作績效。本研究中的績效期望為「屏東縣原住民區 國小教師認為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能否提升其資訊融入教學成效的主觀認知程 度」,以受試者在「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 教學之態度量表」中績效期望量表上的得分為判斷依據,分數愈高代表填答者的 績效期望愈高。 四、努力期望 ( effort expectancy, EE ) Venkatesh 等人(2003)對努力期望所下的定義為:個人認為使用系統的容 易程度。本研究的努力期望指的是「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認為使用互動式電 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易用性的主觀認知程度」,若受試者在「屏東縣原住 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態度量表」中努力期望量 表上的得分愈高,即代表受試者的付出期望愈高,反之則愈低。 五、社會影響 ( social influence, SI ) 社會影響在 UTAUT 中的定義為:個人對於科技系統的接受與使用,受到他 人影響的程度 ( Venkatesh et al., 2003 ) 。本研究的社會影響為「屏東縣原住民區 國小教師對於應不應該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受到他人(如親 友、同事、學校主管或教育主管機關等)之影響程度」,透過受試者在「屏東縣 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態度量表」中社會影 響量表上的得分情形以判斷其接收的社會影響程度,分數與社會影響程度成正 比。. 6.

(18) 六、行為意圖 ( behavior intention, BI ) 行為意圖之定義為:個人對於從事特定行為之主觀機率判定,反映了個人對 表現某一行為的意願或願意投入的心力,包括內在的個人態度與外在的主觀規範 ( Ajen& Fishbein, 1980 ) 。在本研究中的行為意圖係指「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 師對於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教學之意願強度的判定」。.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茲將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分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內容 本研究欲探討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資訊融入 教學之行為意圖,並針對影響行為意圖之因素加以分析。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屏東縣原住民區公立國民小學編制內且目前正任教於各年級之合 格教師為研究對象,根據屏東縣教育處統計資料顯示,一 0 一學年度屏東縣符合 本研究條件之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共 307 位。 二、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受到人力、時空與研究成本之考量,本研究僅以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為 研究對象,因此研究結果之推論範圍有限,可能僅止於鄰近區域或縣市,而不宜 過度應用至全國原住民區國小教師. 7.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蒐集屏東縣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利用互動式電 子白板進行教學之相關文獻資料。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互動式電子白板; 第二節為資訊融入教學之定義及相關研究;第三節為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理論 (UTAUT)和相關研究。以下將分別敘述之。. 第一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 一、互動式電子白板的種類 製作互動電子白板的廠商運作的技術有很多種,其亦不斷在研發新技術,根 據硬體規格與感應技術的不同可將互動白板分成以下三類(陳惠邦,2006),為目 前市面上的主流的運作技術。內容請參見下表:表 2-1 表 2-1. 互動電子白板主流的運作技術 組成結構. 定位原理. 運作方式. 書寫 方式. 超音波、雷射、 在電子白板的四周密. 採用 XY 軸. 根據物體阻擋住水平與垂直的紅. 手寫. 紅外線感應. 布多個紅外線感應. 原理定. 外線,即可得到 XY 軸的座標而. 筆、. (Ultrasonic, laser. 器,構成足夠密度的. 位,隨著感. 得到定位訊息。由於以紅外線阻. 手指. and infrared). 掃描網,以得到精準. 應器數量. 斷來做為偵測依據,因此不需要. 均可. 的定位. 增加,定位. 使用專用筆,以手指即可書寫. 精準度也 會跟著提 升 類比電阻壓感. 由多層膜構成,主要. 透過導電. 當任意 1 種筆筆尖或手指觸壓在. 手寫. (Analog resistive). 包括負責偵測水平及. 膜與電阻. 白板上時,導電膜與電阻薄膜會. 筆、. 垂直訊號的電阻薄膜. 薄膜的接. 接觸而產生電子訊號,訊號裡包. 手指. 與導電膜等. 觸來定位. 含水平(X 軸)與垂直(Y 軸)的座. 均可. 標,再將訊號的相對位置回傳至 電腦上 8.

(20) 電磁感應. 白板裡嵌入感應線. 根據感應. 使用時感應筆會發出訊號,當感. 需使. (Electromagnetic). 圈,各自偵測水平與. 線圈與感. 應筆移動或書寫時,感應線圈接. 用特. 垂直位置的訊號,因. 應筆彼此. 收到訊號之後就會定位,然後把. 定感. 感應線圈為被動式,. 交換訊號. 相對位置回傳至電腦上. 應筆. 必須有 1 個裝置發送. 來定位. 訊號。一般以筆的型 態呈現,稱為感應筆 或電子筆. 二、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操作與使用. 圖 2-1 互動電子白板架構及其運作原理圖 資料來源: 研究者自行整理 依功能來說,目前一般電子白板主要的功能包含有: (一)互動功能:整個互動式電子白板就是一個大型的觸控螢幕, 可完全地 控制電腦運作。同時電腦上的一切操作也可在電子白板上同步顯示,整個操作與 9.

(21) 講解過程都可以完整的錄製下來保存。 (二)書寫功能:利用感應筆或是手指頭就可以輕易的在電子白板上隨意書寫 或擦除(板擦的功能), 同時也可以任意調整更換筆的粗細和顏色。 (三)多媒體功能:能透過電子白板能立即撥放數位教材或影片動畫,可直接 點選觀看,不像傳統還須透過 DVD 或 TV 播放,而且使用 PowerPoint 展示書面 資料和圖表可以突顯出現在討論問題的解答與相關的資訊(Kent, 2006)。 (四)照相機功能:可以擷取任何軟體的全部或局部畫面,甚至可以利用錄影 錄音的功能,把上課的過程錄製成一段影片,做為課後補救教學的數位內容。 (五)上網功能:可以直接透過電腦連上網路,下載最新的資訊及訊息,例如 能夠立即搜尋瀏覽網頁或觀看線上影音等(Levy, 2002)。Morrison(2003)也提 到說,他透過上網讓學生直接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況,並真實地讓學生能感 受到。 (六)特殊功能:具有放大/縮小、聚光燈、拉幕( 上下拉或左右拉)等功能, 老師若可以取得其他的應用軟體, 隨時都可以擴充進電腦, 讓電子白板發揮更 大的效益。 三、國外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之應用實例 表 2-2 研究者 Weimer. 國外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之應用實例 年代 2001. 教學之應用實例 讓學生透過電子白板上台發表來評估學習表現,更能讓學生樂於上台發 表. Gage. 2002. 全班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教學流程,亦即教師在電子白板所進行的 教學活動都可以一覽無遺並錄影存檔,而且教師可以運用電子白板來提 升學生的專注力,引導學生進行專題討論並蒐集小組意見,並在電子白 板上進行意見分析與整理,釐清正確的學習概念,所以電子白板非常適 合大班級的教學活動之中. Levy. 2002. 因互動式電子白板寬大的螢幕和立即互動跟回饋的效果,使教師在教學 過程中,藉由鼓勵學生發表、教師揭示答案,或是在教學時呈現視覺化、 概念化的多媒體教材,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而 能提升教師和學生的互動. Fletcher. 2006. 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展示功能,給予學生清楚的教學活動流程交代,並 且教學活動結束後,完善的電子白板的錄影功能自動地將教師的教學活 動 存成數位檔,上傳到特定的分享空間,供學生回家下載與複習功課 10.

(22) 之用途 Kent. 2006. 利用在電子白板上一隻由 10 個圓圈串連組成的毛毛蟲圖片,並要求學 生將數字依序拖曳至毛毛蟲身上以呈現正確的數字順序,藉由學生對新 科技的好奇心讓學生充分地理解數數的概念. Shenton &. 2007. 老師將題目或遊戲在電子白板上呈現,讓學生參與以達到互動. 2007. 由於學生對新科技的好奇心,老師藉由電子白板播放影片或數位教材. Pagett Martin. (big book)來吸引學生的注意.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由上面整理出國外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之應用實例中可以發現,學生確 實很容易被新科技互動式電子白板所吸引,進而開始對於表現在互動式電子白板 上的內容產生興趣,而達到教師教學的目的。教師也因為互動式電子白板的進入 教學現場,而開始調整其教學的方式。 Glover, D., Miller, D., Averis, D., & Door, V. (2005)以二十位數學老師和十二 位現代語言學老師進行教學觀察, 進行錄影帶內容分析以建立學生的學習型 態、學習態度與學習取向之間的關係研究,佐以結構式訪談來瞭解教師對於電子 白板的教學態度與教學法。 表2-3 教師對於電子白板的三階段態度改變 -從「被動」到「主動」 項目與分類. 支持與鼓勵教師. 「制式講解」(Supported. 「逐漸互動」. 「增強互動」(Enhanced. didactic). (Interactive). interactivity). 部分的、個別的. 群體導向的(如: 資訊. 全校政策的(全校教師. 團隊). 需共同遵循的政策). 與課程結構產生關連. 與學生的學習型態產生. (外塑). 了關連 (內化). 便利取得與使用. 安裝好且隨時可以使用. 的來源 教師對於電子白. 僅停留於資料呈現. 板的認知與理解 電子白板設備的. 取得管道受限. 取得. 的. 教師需要發展的. 教學過程僅止於流暢,. 相關技能. 不注重學生學習型態. 連結資訊科技與教學法. 整合了教學科技、教師 教學法、學生學習型態 等. 文化的轉變. 師生對於電子白板產生. 教師關注於電子白板的. 師生將電子白板視為. 好奇. 相關課程研究與教學發. 「習以為常」(normality). 展. 的教室中的教學工具.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11.

(23) 研究觀察發現,教師面對電子白板有三階段的改變如表2-3所示:「制式講 解」(Supported didactic)、「逐漸互動」(Interactive)與「增強互動」(Enhanced interactivity)的階段改變。「制式講解」(Supported didactic)意指教師仍然採用傳 統的教學法, 只不過將電子白板當作傳統的黑板功能,未能發揮電子白板的互 動功能;「逐漸互動」 (Interactive)說明了學生將不會對於電子白板產生好奇, 但 是學生的學習潛能未能被啟發時, 此時就顯現了教師必須尋求外在資源的重要 關鍵時刻, 而「關鍵任務者」(Missioner)就是參與電子白板計畫的種子教師, 需 要尋求上級的肯定與來自同儕間的分享關懷, 是支持種子教師持續推展電子白 板融入教學的動力來源;「增強互動」(Enhanced interactivity) 的階段中, 教師 已經成功地整合了電子白板、學生學習概念、認知發展與教學策略, 掌握了資 訊科技運用的優勢, 針對學生的個別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語意和視覺 對於空 間概念的關連,激發學生的個人、小組與全體的學習成效 (Glover et.al, 2005, p. 28)。 因為學生透過電子白板相關的應答軟硬體, 可以即時地知曉答案, 教師可 立即回饋學生學習的困難, 並可再次地重複強調學習之重點, 所以提升教師教 學能力與課堂師生互動品質是電子白板導入教室中重要的考量。當學生已經熟悉 了電子白板在教室環境中存在的事實時, 教師應運用外在的專業資源與多元的 教學策略, 來整合電子白板於教學活動中, 以啟發學生豐富的學習互動, 就 長遠的眼光來看這是相當重要課題。教師可以使用容易上手的軟體來製作簡易的 互動軟體, 搭配電子白板共同使用, 來促進人機互動率並提升學生對於電子白 板操作的熟悉度 (Gage, 2002, p.7)。教師也可以使用Powerpoint 與Excel 等軟體 來製作電子白板所需要的教學應用課程, 讓學生能參與人機互動的學習歷程。 四、國內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之相關研究 表 2-4. 國內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年分) 蔡添福(2011). 研究主題(對象). 研究內容與發現. 電子白板接受度之研究. Confirmation 會影響教師對互動式電子白板 的 Satisfaction,Perceived enjoyment 會影響教 師對互動式電子白板的 Attitude,Attitude 會 影響教師對互動式電子白板的 Intention。. 陳藝方(2011). 屏東縣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 一、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之教. 電子白板教學之教學信念和. 學信念傾向積極正向、教學效能現況良好及. 教學效能之研究. 教學信念愈高,其教學效能的程度也愈好。. 12.

(24) 二、兼任行政工作之國小教師其使用互動式 電子白板教學之教學信念和教學效能高於 級任教師。 三、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研習次數 5 次以 上、自己主動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和每 週至少使用 1~2 小時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 的國小教師,其教學信念和教學效能較佳。 陳龍門(2011). 在不同城鄉環境下教師使用. 1.老師問卷部份:性別、年齡、最高學歷、. 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對學生. 服務年資、學校規模、學校位置未達顯著差. 學習動機的影響. 異。 2.學生問卷部份:性別未達顯著差異;就讀 年級、學校規模、學校位置、家裡是否有電 腦、你第一次使用電腦是在什麼時候達到顯 著差異。. 楊婷婷(2011). 國小數理教師有無使用電子. 1.桃園縣國小數理教師使用互動電子白板. 白板與其 TPACK 之調查研究. 於教學的主因在於互動電子白板不製造粉. -以桃園縣為例. 塵,環保又不危害健康;而未使用互動電子 白板於教學的主因則在於學校無經費班班 建置電子白板。 2.整體而言,有使用與未使用互動電子白板 的國小數理教師,其 TPACK 素養具有顯著 差異。 3.不同任教年資的國小數理教師在 TPACK 素養的表現上具顯著差異,不同性別、任教 領域的國小數理教師在 TPACK 素養上則無 顯著差異。. 黃美齡(2011). 私立幼托園所教師使用互動. 1. 私立幼稚園教師對於互動式電子白板之. 式電子白板滿意度與互動即. 滿意度呈中上的程度、對於軟體使用滿意度. 時回饋功能之研究. 顯著高於私立托兒所之教師。 2.任教於南部之幼托園所教師對於 IWB 之 教學品質與內容滿意度顯著高於北部之幼 托園所教師。 3.使用 IWB 具有 3-4 年經驗之幼托園所教師. 13.

(25) 對於 IWB 之教學品質與內容滿意度顯著高 於使用未滿 1 年之幼托園所教師。 4.任教於中部地區之幼托園所教師對於人 機互動即時回饋功能滿意度顯著高於北部 之幼托園所教師。 5.使用 IWB 具有 3-4 年經驗之幼托園所教師 對於師生互動即時回饋功能、人機互動即時 回饋功能、同儕互動即時回饋功能均顯著高 於使用 IWB 未滿 1 年之幼托園所教師。 6.互動即時回饋功能對互動式電子白板使 用滿意度具有影響力,師生互動即時回饋功 能、人機互動即時回饋功能、同儕互動即時 回饋功能越滿意者,對於互動式電子白板使 用滿意程度也越高。 朱文達(2011). 以科技接受模式觀點探討國. 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對於電子白板預期效益. 小教師使用電子白板預期效. 評估是「認知有用性」 、 「認知易用性」為最. 益之評估. 重要。「肯定互動式電子白板具有提高學生 學習動機、引起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 力的功效。」為教師選擇互動式電子白板之 最重要因素。. 陳慧芬(2011). 國小教師對使用電子白板接. 1. 國小教師對於互動式電子白板的「認知. 受度影響之研究. 易用性」與「認知有用性」會因「參與研習 活動經驗」 、 「不同服務年資」 、 「擔任不同職 務」與「不同學習風格」而有顯著差異。 2. 國小教師對於互動式電子白板的「認知 有用性」 、「認知易用性」 、「使用態度」 對 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接受度有 顯著預測效果。. 陳見成(2011). 互動式電子白板使用意圖影. 1.他人鼓勵分別對自我效能、個人結果預期. 響因素之研究. 與績效結果預期不顯著。 2.他人使用對自我效能不顯著。 3.組織支持分別對個人結果預期與績效結 果預期不顯著。. 14.

(26) 4.自我效能、個人結果預期、績效結果預 期、個人資訊科技創新等個人因素會影響互 動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意圖。 5.組織支持、他人使用等環境因素則分別透 過自我效能、個人和績效結果預期來影響使 用意圖。 陳淑慧(2011). 教師使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 1.臺東縣國小教師不常使用電子白板融入. 之調查研究. 教學,主要教材為書商的電子書。 2.不同背景教師在實施現況上有顯著差異 存在。 3.教師使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意願很高,但 不同背景意願沒有差異。 4.內在因素之「認知易用性」為影響使用意 願的重要因素,但不同背景影響因素沒有差 異。 5.教師認為最重要之困難與需求為「硬體需 求」 ,不同背景教師在使用困難與需求上有 顯著差異存在。 6.「使用意願影響因素」及「使用困難與需 求」對使用意願為顯著正相關。 7.「使用意願影響因素」及「使用困難與需 求」對使用意願具有預測力。. 陳秋燕(2012). 台南市國小教師使用電子白. 1.台南市國小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於教學的. 板教學意願之研究. 使用態度是屬於中上程度,但是在設計電子 白板的教案之意願上略低。 2.任教學校規模方面,小型學校教師在電子 白板使用意願上顯著高於中型學校教師。 3.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學歷背景、教學年資 及擔任職務)之教師對於使用電子白板之態 度無顯著差異。 4.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其使用電子白板之 主觀規範無顯著差異。 5.除了性別及任教學校規模之外,不同背景. 15.

(27) 變項之教師其使用電子白板之知覺行為控 制無顯著差異。 李合正(2012). 臺南市國小教師對互動式電. 1.國小教師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意. 子白板的使用意願與實施現. 願、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上屬中上程. 況之調查研究. 度。 2.國小教師的性別、年齡、學歷、教學年資、 知覺系統品質、是否受過教育訓練以及資訊 操作能力等外部變項,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 使用意願、認知有用性以及認知易用性上有 顯著差異;學校規模變項則無顯著差異。 3.國小教師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意 願、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三者間存有正 相關,且其相關達到高度相關。.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關於教師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課程教學相關文獻中,對於研究的對象多 為國小教師而較為缺乏國中以上的教師,可能與國小的課程內容較為有彈性及 國小的學童並無基本學力測驗的壓力有關,使得國小教師比較樂於嘗試不同的 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與教師「教」的效能,因其具有高互動等功能, 能顯著提昇學童的注意力、學習動機及成效。 在任教年資方面,上述文獻說明中卻產生了部分的差異,有部分學者的研 究結論認為任教年資變項則無顯著差異(陳龍門,2011;陳淑慧,2011;陳秋 燕,2012);另有部分學者的研究結論認為任教年資變項則有顯著差異(陳藝 方,2011;楊婷婷,2011;陳慧芬,2011;李合正,2012)。會造成如此相異 的研究結論甚至是同一縣市卻有截然不同的結論,有可能是因為在選取研究對 象時採用分層抽樣的方式進行,而造成了誤差擴大,所以這次的研究將對於屏 東縣原住民區的國小教師做全面的普查,以減少誤差。 統整而言,無論是國內或國外,將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活動中已普遍 被師生所接受,且重點也大都放在「師生的互動」上。因此,善用互動式電子 白板互動的特性,整合相關資訊設備與數位教學資源,同時提昇教師專業素養 規劃一套完整的電子白板教育訓練課程,才能真正的將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成 效發揮到最大。. 16.

(28) 第二節.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 在第一節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文獻之論述後,本節將分別探討資訊融入教學 之定義及相關研究,以下將分述之。 一、資訊融入教學之定義 在二十一世紀資訊爆發的時代,John Chambers(思科總裁):「誰能掌握網路 和教育這兩大利器,誰就能掌握未來。」 ,在許多國家如美國、英國、澳洲、日 本、印度、新加坡等,都在進行教育改革的同時,我們可從他們對於教育改革 內容,得知資訊科技對於教育的重大影響,並且順應這股的趨勢我國也規劃「資 訊教育總藍圖」,並列為重點發展政策之一(教育部,2000)。 教育科技一詞源自於”educational technology”,又可稱為「教育工學」 ,也 亦可說是「教學科技」(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是由視聽教育發展演化而成的 一個學術與實務並重的領域(吳鐵雄,1992)。「教育科技」是一門將科技融入於 教學的學術領域,與現今我國政府,依據中小學資訊總藍圖所推動「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的政策主張完全一致,皆是盼望能透過新的傳播科技與媒體融入教 學,提升教學的多元發展和教學成效。 所謂的「資訊融入教學」,對此國內外專家學者各有其論調,茲將不同的看 法與見解整理如表 2-5。 表 2-5. 資訊融入教學之定義. 研究者. 年代. 資訊融入教學之定義. 黃政傑. 1996.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性,配合教學內容、環境,採行適合的 教學方法,以完成教學活動。. 溫明正. 2000. 電腦應用於教學是教師利用電腦來發展教學程式及製作教材,改變 傳統教學方法,並利用電腦從事新知研究,分析學生資料,統整學 習效果,以為教學的依據。. 周永記. 2002. 各學習領域應使用電腦做為輔助學習之工具,以擴展各領域的學 習,並提升學生研究的能力。. 徐新逸. 2003. 運用資訊或網路科技介入教學活動,就可視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 方式。. 施文玲. 2006. 教師運用資訊科技(如電腦、網路、數位多媒體)於課程、教材與. 17.

(29) 教學活動中,讓資訊科技工具成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支援與延伸 教學目標,使學生對知識領域有更深的了解,從事更有意義的學習 活動,以培養更高層次的學習成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來面對時代 的競爭與適應社會的發展。 王全興. 2007. 老師運用資訊科技於「課堂教學」和「課後活動」上,以培養學生「運 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和「主動探索與研究」的精神,讓學生能「獨 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並完成「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張霄亭. 2009. 可分別兩種解釋: 狹義:應用資訊科技的技術。 廣義:應用系統化教學設計的科學方式以達成學習目標,並提供學 習者有意義的學習歷程,以增進較佳的教導與學習成效。. 劉遠楨. 2010. 將電腦資訊運用在教學上,使之協助教學活動的進行,以達到教學 目標,並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Szajna. 1996. 在教學上以電腦為中心結合多媒體應用,在視覺上提供圖形、動畫、 影像和文字等媒介,在聽覺上則包括語言、立體音效和音樂等多樣 化媒介。資訊科技整合各項靜與動之媒體形式,提供多樣而豐富的 資訊,以協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概念。而具有互動的特性,學習 者可培養出主動、個別化的學習歷程,進而達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 標。. Plotnick. 1996. 1. 透過資訊科技輔助教學者進行觀念比較、資訊搜尋以及作品呈現 之過程,有利於知識的建構。 2. 由資訊科技提供真實情境、問題解決過程,讓學習者經歷「從做 中學」的知識學習。 3. 由於資訊科技具備傳播特質,提供合作學習討論、互動的機會。. Salisbury. 2001. 結合多媒體電腦與網路環境,將上網尋找資訊、應用電腦解決問題 等觀念於教學中呈現,培養國民從小應用資訊工具之能力與習慣。.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王全世(2000)在研究中表示,西方先進國家,教學者早已主動把科技整合於 課程之中,其名稱為「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運用 資訊科技教導與學習)、 「Technology Integration」(科技整合)或者「Computer Integrated Instruction」(電腦整合教學),用以描述和探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而「融入教學」 一詞,從教育立場的角度來看,是教學整合的應用,故「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意指「使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中,整合成為教學工具的一部份(余新恆,2009)」例 18.

(30) 如:將各種資訊科技置於各領域的教學模式中,其融入教學的時機,可從選擇教 材、準備活動、教學實施、教學評估、教學活動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切入,使它成 為教室中日常教學的一部份,進而成為師生一項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與學習工 具。所以,張瓊穗(2004)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內涵,可視為應用資訊科技融入到 教學者的教學歷程及學習者的學習活動中。 二、資訊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也從不同學者的研究文獻中,進一步了解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 內容,簡述整理見下表 2-6。 表 2-6. 國內資訊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年分) 王美香(2011). 研究主題(對象). 研究內容與發現. 影響國小女性資深教師實施. 一、資訊融入教學的運用,可以改變學生以. 資訊融入教學之研究. 往的單向式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 用不同的多媒體、聲音、文字及互動式教學 環境,讓學生跟實際生活建立連結,學習空 間改變了,也打破教室的藩籬;資訊與網路 的連結,可傳遞多元的學習方法,更能提供 無遠弗屆的服務,突破學生範圍的限制。 二、資訊融人教學使得教學更便利,特別是 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與趣,資料蒐集與呈現 更為方便,教材可以重複利用,以及讓課程 內容具像化。 三、資訊科技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是配 合整體教學之運用,而非主導整體教學活 動。 四、影響女性資深教師資訊融入教學可能之 因素:主要是受到以下六個因素之影響: (1) 生理與家庭因素; (2)資訊素養的不足; (3) 教材不易取得; (4)設備不足; (5)器材操 作問題;(6)行政與資訊專業的支援。. 洪宿珠(2011). 資訊融入自然科學習之概念. (一)資訊融入教學有助於學生正確概念發. 改變歷程研究. 展、學習歷程改變及概念澄清。 (二)善用資訊軟體輔助教學,設計有效的 19.

(31) 教學內容,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四)電腦軟體有其有限性,在「月相」單 元中,仍存有的迷思概念。 (五)囿於軟體限制,學生有些對於空間概 念轉變有困難的學生,老師可以尋求相關軟 體或網站協助。 廖紋章(2011). 透過資訊融入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受限於先備知識不足,在「形成問題」 、. 以增進國小學童科學探究能. 「設計實驗」 、 「圖表解釋」 、 「分析結果」等. 力之行動研究. 四個探究能力面向能力普遍較低落,其中最 感困難的部分是「形成問題」及「設計實 驗」 。 在實施資訊融入教學後,經檢核發現學生在 探究四個面向上有進步,學業成就高者進步 尤為明顯。 本研究透過網路蒐集相關知識、利用心智圖 找出核心知識、網路討論區發表等方法使學 生參與討論意願提高。 教師因與學生互動增加,有助於解決學生探 究之困境。但對「學生缺乏實驗設計能力」 此一困難或因研究時間太短,因而沒有具體 的改善成效。. 許誠峰(2012). 資訊融入教學對國小高年級. 以資訊融入教學的教學效果相較於另外兩. 學生科學本質觀之影響與探. 組,學生的學前與學後學習情形與差異相對. 討. 較為顯著。然而,教師以資訊多媒體將科學 本質融入課程時,會遭遇的問題包括:如何 控制學生看到新奇有趣的動畫及軟體時吵 雜的秩序、不容易掌控寫學習單及討論的時 間、如何將所編寫好的科學史事以科學本質 融入方式來呈現、製作 FLASH 動畫的能力 不足等。. 吳玫賢(2012). 應用 RFID 的技術探討資訊. 利用 RFID 技術與資料庫結合所建立的閱讀. 融入閱讀的成效. 管理系統,有效提供學生閱讀頻率與時間的 相關資料,讓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省思時,. 20.

(32) 有了重要的參考依據,而能適時的調整教學 策略。線上查詢系統,則提供一個使用者介 面,讓教師或家長查詢學生的相關閱讀記 錄。 陳義賢(2012). 臺東縣國小教師使用自由軟. (一)個人背景變項中「任教科目」 、 「對自. 體於資訊融入教學相關影響. 由軟體的認知」 、 「參加自由軟體相關研習次. 因素之研究. 數」 、「參加資訊融入教學使用自由軟體次 數」 「教學電腦是否安裝自由軟體」 「資訊融 入教學使用自由軟體頻率」,對「科技接受 度」及「創新接受度」有顯著差異。 (二)使用者的「科技接受度」及「創新接 受度」會顯著正向影響對自由軟體的「採用 態度」。 (三)使用者的「採用態度」會顯著正向影 響對自由軟體的「行為意願」 。. 白婉菁(2012). 資訊融入教學應用於海洋保. 不論從量化資料或質化資料分析統計均呈. 育課程之成效-. 現「資訊融入教學策略」有助於提升海洋保. 以國小五年. 級為例. 育概念、海洋保育態度、海洋保育行為意向 的學習成效。. 林怡君(2013). 資訊融入教學輔以合作學習. 一、 針對「科學記號」單元之數學學習成. 之數學學習成效研究-以「科. 就方面. 學記號」單元為例. (一)實驗組學生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二)實驗組高能力學生顯著優於控制組高 能力學生;而實驗中、低組能力學生優於控 制組中、低能力學生,但未達顯著水準。 (三)實驗組之學生,在教學前與教學後的 數學學習成就皆有正向成長,且有顯著差 異。 二、 針對「科學記號」單元之數學學習態 度方面 (一)實驗組學生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二)實驗組低能力學生顯著優於控制組低 21.

(33) 能力學生;而實驗組中、低能力學生優於控 制組中、低能力學生,但未達顯著水準。 (三)實驗組群學生,在教學前與教學後的 數學學習態度皆有正向成長,且有顯著差 異。 三、 實驗組學生對教師實施「AMA(Activate Mind Attention)動態教學簡報軟體」融入教 學,多數抱持著正向及肯定之學習感受。 這個研究發現老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 輔以合作學習能增加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 成效以及數學學習態度。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學者的看法,研究者發現資訊融入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整 個學習歷程中得到提升,教學者透過資訊科技設備的良善運用,使教學活動 更加的順暢,充分達成提升教學效率的目標。亦即教學者與學習者不再受限 於傳統平面或靜態文本的授課方式,而能積極的尋找出最能夠兼具學習成效 及學習興趣的教學與學習模式。 最後配合研究對象的資訊能力,研究者將電子書網路影片、網路新聞、 網站教學…等資源納入課程設計之中,期望透過多元學習方式,減少學生認 知負荷,兼顧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習效果更提升。. 22.

(34) 第三節. 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從第一節和第二節的相關文獻探討可知,原住民區國小教師進行資訊融入教 學有其必要性,若能以互動式電子白板為主要平台,利用網路科技的便捷和功 能,應能使教師互動式教學的成效更加乘。雖然目前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育上的 運用已非新鮮事,但實際上教師的運用情形是否普遍?有哪些影響教師使用或不 使用的因素?這些問題和原住民區國小教師互動式教學的成效息息相關。因此, 本研究欲採用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 ) 為工具,探討原住民區國小教師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 互動式教學之行為意圖,本節將對 UTAUT 做更詳盡的介紹,並說明 UTAUT 與 本研究之關係。 一、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一)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之主要相關理論 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 UTAUT ) 由 Venkatesh 等人(2003)所提出,用來解 釋個人對於資訊科技之接受與使用情形。UTAUT 的概念整合了八種不同的資訊 科技接受模式與人類行為理論,包括理性行為理論 (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 ) 、計畫行為理論 (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 、科技接收模式 (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 、TAM 和 TPB 的整合模型 ( Combined TAM and TPB, C-TAM-TPB ) 、動機理論 ( Motivational Model, MM ) 、創新 擴散理論 (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IDT ) 、電腦利用模型 ( Model of PC Utilization, MPCU ) 以及社會認知理論 (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CT ) 。 UTAUT 主要以理性行為理論、計劃行為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式的概念為架構基 礎,茲將此三種理論之內涵分述如下: 1. 理性行為理論 為了能更精確的預測人類行為並解釋該行為之決策歷程,Ajen 和 Fishbein ( 1975 ) 以社會心理學為基礎,提出了理性行為理論 (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23.

(35) TRA ) 。理性行為理論的基本假設是,個人的實際行為 ( actual behavior ) 決定 於其行為意圖 ( behavior intention ) ,而行為意圖又受個人的行為態度 ( attitude toward behavior ) 和主觀規範 ( subjective norm ) 所影響(劉柏廷,2006) 。人具 有理性和系統性思考,個人的行為可以完全受控於個人意志;行為意圖決定某項 行為的執行與否,而行為意圖又受到個人對該行為之態度和主觀規範的影響(沈 郁倡,2000;陳秉秝,2008) 。其中,行為態度受到行為信念與效果評估 ( beliefs and evaluations ) 的影響,主觀規範則受到規範信念與依從動機 ( normative beliefs and motivations to comply ) 的影響。理性行為理論的架構如圖 2-2: 行為信念. 行為態度. 後果評估. 行為意向 規範信念. 實際行為. 主觀規範. 依從動機. 圖 2-2:理性行為理論 ( TRA ) 資料來源:Ajen& Fishbein ( 1975 ) 2. 計劃行為理論 雖然理性行為理論被廣泛用來解釋行為,但仍有其不足之處,最受人質疑 的,乃在於 Ajen 和 Fishbein ( 1975 ) 主張個人可以完全決定是否要採取某項行 為;但在某些限制和影響下,卻無法完全按照個人意向來進行決策(謝育明, 2008)。因此,為了提高理性行為理論的預測性,Ajen 遂於 1985 年增加一個新 變項「知覺行為控制 (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 」,成為計劃行為理論 (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 。TPB 的基本假設為:在預測個體之行為意 圖時,不僅需考量行為態度與主觀規範的影響,也需探討個體擁有的資源(如時 間、金錢或技能)、機會以及執行行為的能力將產生何種影響(劉柏廷,2006; Ajen, 1989)。而知覺行為控制則受控制信念 ( control beliefs ) 與知覺助益 ( perceived facilitation ) 之影響。計劃行為理論之架構如下圖 2-3: 24.

(36) 行為信念. 行為態度. 後果評估. 行為意向 規範信念. 實際行為. 主觀規範. 依從動機. 控制信念. 知覺行為控制. 知覺助益. 圖 2-3:計劃行為理論 ( TPB ) 資料來源:Ajen ( 1985 ) 3. 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 (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 是目前最常被運用於 探討與解釋行為接受度的理論,該行為主要是指使用者對於某項資訊科技的接受 行為,由 Davis、Bagozzi 和 Warshaw ( 1989 ) 所提出。TAM 以理性行為理論為 基礎,目的是為了提供研究者一個更簡單的模式,以了解當個體使用某項資訊科 技時,影響其內在態度、信念和意圖的外在因素(謝育明,2008) 。TAM 的基本 假設為:透過個人的使用意圖 (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 ,可合理預測其使用 資訊科技的行為 ( actual system use ) ;使用意圖受使用態度 ( attitude toward using ) 的影響;而使用態度受到知覺有用性 ( perceived usefulness, PU ) 與知覺 易用性 ( perceived ease of use, PEU ) 影響;知覺有用性與知覺易用性的影響則來 自於外在變數 ( external variables ) 。環環相扣的理論結構,經學者證實 ( Venkatesh & Davis, 1996 ) ,若欲了解個體的行為意圖或某項科技的接受度, TAM 的確是一個良好的研究工具(引自陳秉秝,2008)。TAM 的架構如圖 2-4:. 25.

(37) 知覺有用性 外在 變數. 使用. 使用. 實際. 態度. 意向. 行為 ˙. 知覺易用性 圖 2-4:科技接受模式 ( TAM ) 資料來源:Davis, Bagozzi, & Warshaw ( 1989 ) (二)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學者專家依據研究目的或科技工具的不同,採用不同模式以解釋個體的使用 意圖與行為,例如一直在資訊科技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的科技接受模式 ( TAM ) ,主要目的即為提供一個核心架構,以解釋外在變數對使用意圖的影響 ( Davis et al., 1989 ) ;至於實際上的運用,則必須依照不同的變數來選最適當的 模式 ( Venkatesh, 2000; Venkatesh & Davis, 2000 ) 。學者專家必須選擇單一模 式,或是融合數個不同的模式中最合適的構面,而不得不放棄其他理論的貢獻或 功能。為了解決選擇模式的困難以及有限的解釋力,Venkatesh、Morris、Davis 與 Davis 整理相關文獻和研究後,於 2003 年提出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 ) ,期能提供一個更具解釋 力和預測力的理論模式。UTAUT 如前所述,Venkatesh 等人整合了八種相關的理 論模式、共三十二個子構面,從中建構出 UTAUT 的內涵。依照 Venkatesh 等人 (2003)的實證顯示,UTAUT 對於科技使用行為的解釋力高達 70%,比過去八 種單獨的模式還有效(陳秉秝,2008;孫思源、羅月秀、趙珮如、吳章瑤,2008; 謝育明,2008;劉文良,;粟四維、莊友豪,2009;曹金成、謝錦堂、詹毓玲, 2009)。 UTAUT 共有四個主要構面,分別為績效期望 ( performance expectancy, PE ) 、努力期望 ( effort expectancy, EE ) 、社會影響 ( social influence, SI ) 以及 促成條件 (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FC ) 。除了四大構面外,UTAUT 尚有四個干. 26.

(38) 擾變數,包含性別 ( gender ) 、年齡 ( age ) 、經驗 ( experience ) 以及自願性 ( voluntariness of use ) 。UTAUT 的理論架構如圖 2-5:. 績效期望. 使用行為. 行為意圖. 努力期望. 社會影響. 促成條件 性別. 經驗. 年齡. 自願性. 圖 2-5: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 UTAUT ) 資料來源:Venkatesh, Morris, Davis , & Davis ( 2003 ) 由圖 2-4 可看出 UTAUT 的四個構面分別受到不同干擾變數的影響後,進而 影響行為意圖和使用行為。績效期望、努力期望和社會影響此三個因素會影響使 用者是否選用某資訊科技的行為意圖,促成條件則是直接影響使用行為。以下說 明 UTAUT 四大構面的內涵: 1. 績效期望 績效期望 ( performance expectancy, PE ) ,Venkatesh 等人(2003)定義為「個 人認為使用某一資訊系統將會提升自我工作績效的程度」,亦即某一資訊科技的 使用行為會受個人對資訊科技的期望所影響。此外,Venkatesh 等人(2003)在 整合相關文獻後,主張績效期望包含五個子構面,分別為知覺有用性 ( perceived usefulness ) 、外在動機 ( extrinsic motivation ) 、工作合適度 ( job-fit ) 、相對優 勢 ( relative advantage ) 以及成果期望 ( outcome expectations ) ,其中以知覺有 用性對行為意圖的影響最為顯著。簡言之,個人認為使用某系統或資訊科技後能 獲得顯著的獎勵,即為個人對該系統或資訊科技的績效期望 ( Venkatesh et al., 27.

(39) 2003 ) 。再者,績效期望分別受到性別和年齡的影響,研究證實,男性與年輕族 群較重視績效期望,尤以年輕男性族群更顯著 ( Venkatesh et al., 2003 ) 。 2. 努力期望 努力期望 ( effort expectancy, EE ) ,意指「使用者認為使用某資訊系統的容 易程度」 ( Venkatesh et al., 2003 ) 。資訊科技的設計,必須符合人性化的考量, 提供使用者操作簡便和互動性高的使用介面,才能維持個人的使用意圖及行為。 Venkatesh 等人(2003)歸納出努力期望的三個子構面,分別為知覺易用性 ( perceived of use ) 、複雜性 ( complexity ) 以及容易使用 ( ease of use ) 。努力 期望同樣會受到性別、年齡和經驗的影響,在女性使用者與年長者族群有顯著差 異;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接觸次數和時間增多,亦即使用經驗的逐漸累積,對努 力期望之影響的顯著性會隨之降低 ( Venkatesh et al., 2003 ) 。 3. 社會影響 依照 Venkatesh 等人(2003)的定義,社會影響 ( social influence, SI ) 意指 「個人感受到重要人士認為自己該使用某資訊系統的程度」,換言之,週遭人士 的觀感和態度會影響個人決定使用某資訊系統與否。社會影響包含三個子構面: 主觀規範 ( subjective norm ) 、社會因素 ( social factors ) 以及公眾形象 ( image ) 。社會影響會受到性別、年齡、經驗及自願性等因素所影響,而影響程 度則在初次使用的年長女性身上特別明顯 ( Venkatesh et al., 2003 ) 。 4. 促成條件 促成條件 (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 的定義為「使用者認為組織現有的相關設 備和技術足以支援自己使用某資訊科技的程度」 ( Venkatesh et al., 2003 ) 。組織 若提供足夠的資源與支援,將促進個人對於某資訊科技的使用行為。促成條件包 含知覺行為控制 (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 、促成環境 (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 以及相容性 ( compatibility ) 三個子構面。Venkatesh 等人(2003)指 出,促成條件會因使用者的年齡和經驗不同而有差異,尤以年長且工作經驗豐富 之使用者的差異最為顯著。 28.

(40) 個人的使用意圖和使用行為除了受到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和促成 條件此四個構面的影響外,也會受到四個主要干擾變數 ( moderators ) 的影響, 分別為性別 ( gender ) 、年齡 ( age ) 、經驗 ( experience ) 以及自願性 ( voluntariness of use ) 。以性別為例,許多研究皆指出,不同構面對於行為意圖 的影響與性別有關,諸如 Minton 和 Schneider ( 1980 ) 認為,男生傾向於難度較 高的工作,因此績效預期的程度高於女性(引自謝育明,2008);而女性較在意 旁人的看法,社會影響的程度則高於男性 ( Venkatesh & Morris, 2000 ) 。此外, Venkatesh 等人(2003)進一步交叉分析各干擾變數,結果證實兩個變數以上的 複合作用 ( complex interaction ) 將使影響更為明顯。以績效期望為例,男性高 於女性,若加入年齡變數,則年輕男性高於其他族群。在努力期望方面,女性高 於男性,若考量年齡和經驗的影響,則以年輕且缺乏電腦使用經驗的女性較顯 著。在社會影響方面,女性高於男性,若同時加入年齡、經驗和自願性,則以年 長、非自願且缺乏電腦使用經驗的女性較為明顯。 依據 UTAUT 的架構圖與上述說明,並參考相關文獻,茲將 UTAUT 四個構 面與干擾變數之關係整理如下(劉柏廷,2006;Venkatesh et al., 2003): 1. 預期績效對行為意圖有正向影響:以年輕的男性族群為最顯著。 2. 努力期望對行為意圖有正向影響:以年輕的女性族群為最高,但此影 響將隨著使用經驗的累積而逐漸降低。 3. 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圖有正向影響:以年長且非自願使用某資訊科技的 女性族群最為顯著,但隨著使用經驗的累積,影響會漸次降低。 4. 促成條件對使用行為有正向影響:以年長族群較為顯著,而隨著使用 經驗的累積,影響程度會逐漸增加。 透過統整並修正八種理論模式而產生的 UTAUT,提供管理者另一個工具選 擇,用來預測並解釋使用者對於一項新資訊科技的行為。不同於科技接受模式, UTAUT 更能說明影響使用行為的其他變數 ( Venkatesh et al., 2003 ) 。表 2-7 為 UTAUT 的主構面、子構面與其定義之整理: 29.

數據

圖 2-2:理性行為理論  ( TRA )    資料來源:Ajen& Fishbein ( 1975 )    2.  計劃行為理論  雖然理性行為理論被廣泛用來解釋行為,但仍有其不足之處,最受人質疑 的,乃在於 Ajen 和 Fishbein ( 1975 )  主張個人可以完全決定是否要採取某項行 為;但在某些限制和影響下,卻無法完全按照個人意向來進行決策(謝育明, 2008) 。因此,為了提高理性行為理論的預測性,Ajen 遂於 1985 年增加一個新 變項「知覺行為控制  ( percei
圖 2-3:計劃行為理論  ( TPB )    資料來源:Ajen ( 1985 )
圖 2-4:科技接受模式  ( TAM )
圖 2-5: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  ( UTAUT )    資料來源:Venkatesh, Morris, Davis , & Davis ( 2003 )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以下簡稱甲方),依職場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en teaching small classes many teachers were still experimenting with different approaches, even after three years, while in normal classes there

結合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提具促進特定對象及就業弱勢者就業

 另外,教師可考慮以「活動二」作為課 堂預習,讓學生先對粵港澳大灣區具備 初步的認識,然後於課堂上利用電子應 用程式(如 Socrative 或

李友錚【5】指出有關顧客需求特性的探討目前以 Kano 二維品質模式 最具代表。因此,可以利用 Kano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out of school traffic guidance staff with different gender, job title, guidance counselors seniority and age in the

Therefore, self-written low-carbon diet course designed by our team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grative activity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in sixth-grade students were well

(authentic)與互動式學習情境 教師為主體,獎勵服從一致性 師生平等對待,學習者為主體 教師為知識傳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