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關係之研究"

Copied!
20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院 教育視導與評鑑碩士學位學程班碩士論文. 劉慶中 指導教授:. 博士. 江滿堂. 博士. 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 與終身學習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柯旭升 撰.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27 日.

(2)

(3) 謝    誌  自從離開大學之後,想要進修卻苦無機會,原本放棄進修這條路。沒想到兩 年多前,受到主任、校長的鼓勵與支持,重拾書本,走向研究所這條路。  兩年的讀書歲月,很快的就要結束,先要感謝校長與主任的體諒與協助,因 為工作課業兩邊不斷的忙碌,常常感到手忙腳亂,身心俱疲,還好有他們的體諒 與協助,讓我能持續回到研究所進修充實自己。  接著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劉慶中老師與江滿堂老師,從論文題目的擬定、研 究架構的修訂到最後完成論文,過程中老師總是細心、耐心的指導,並提供相關 資訊與建議,使我有明確的方向可以解決,也督促我進度,也才能如期完成論文, 在此由衷獻上最誠摯的敬意與謝意。再者,感謝屏東大學的教授、國小校長、主 任等針對本研究專家問卷效度的填寫,並提供寶貴的意見,使的本問卷之專家效 度更為提升。  感謝我的好同事們,在我進修的這段時間,對我的鼓勵與協助以及精神上的 加油打氣,都讓我感受到莫大的溫暖,尤其在問卷發放期間,提供許多聯繫的方 式與管道,才能在短時間內發送問卷且順利回收,在此獻上無比的感恩之意。也 感謝高雄市各國小校長、主任、組長與老師的情義相挺,幫忙發放、填答問卷並 準時寄回資料,使本論文具有實證資料的代表性。  在求學這段期間,我的好同事兼同學季蓉,在這段時間叮嚀提醒我在課業上 要注意的地方,也不吝告知心得與重點,使我課業及論文方面可以順利進行,在 此也一併致謝。而班上其餘同學,貞綺、秀貞、詠廷、燕卿、泳君、淑芬、雅鈴, 這段時間大家一起上課、討論、分享、報告等校園生活,大家共同努力、彼此打 氣的身影,讓我永遠難忘,感謝有你們。      最後,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家人的支持是我最重要力量,因為你們的包 容支持,在我埋首於論文時,需要犧牲時間,無法陪伴你們,你們總是說先完成 課業比較重要,感謝有你們的支持,我才能無後顧之憂的專注於論文寫作,謝謝 你們。  最後,在我完成碩士學位這段路上,感謝所有曾幫助過我的你們,因為有你 們,我才能順利完成論文,在此感謝!    旭升    謹誌  國立屏東大學 104 年 6 月 .  . I.

(4) 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 與終身學習關係之研究 摘 要 為探討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之關係,本研究 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為參考文獻及相關研究問卷改編的「高雄市國民小學 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調查問卷」 ,計分方式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以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103學年度之教師為母群體,採分層隨 機抽樣方式,問卷共計發出610份,回收589份,回收率96.5%,有效問卷581份, 有效問卷98.6%,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多 元逐步回歸分析等統計方法。 歸納研究發現,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 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現況良好。 二、 男性或研究所畢業之教師有較高的資訊素養。 三、 教師兼主任或都會區教師有較佳的知識管理知能。 四、 教師兼主任或都會區教師有較高的終身學習能力。 五、 資訊素養與知識管理能共同正向影響終身學習,其中以知識運用最能促進 教師終身學習。 最後根據以上結論,提出相關具體建議,供學校、教師以及以後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終身學習.  . II.

(5) Elementary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Lifelong learning among in Kaohsiung City Abstract The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of teacher information literacy,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teachers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Taiwan. A survey method was conducted and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lated research. Likert 5-Point Scale was utilized in scoring.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as applied with the population of teachers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in the school year of 2015. 610 teachers received the questionnaires. 589 participants returned the questionnaires and 581 of them were valid, suggesting a valid rate of 98.6%. Data analysis plans inclu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and Stepwis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Below are findings of data analysis: 1. Elementary teachers indicate moderate to high level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lifelong learning. 2. Male or mster's degree teachers have hatter information literacy. 3. Teachers serve as director or metropolitan area teachers have better knowledge management. 4. Teachers serve as director or metropolitan area teachers have better lifelong learning. 5.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knowledge management can be explained by lifelong learning. Knowledge utiliz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increase teacher’s lifelong learning. Suggestion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and schools, as well a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ovided. Keywords: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knowledge management, lifelong learning.  . III.

(6) 目 次 謝 誌 ..............................................................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 次 .............................................................IV 表 次 ............................................................ V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資訊素養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知識管理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 32 第三節 終身學習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 50 第四節 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的相關研究與啟示 ............. 6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7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7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7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7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 85 第五節 實施程序與步驟 ......................................... 100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101.  . IV.

(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103 第一節 現況分析 ............................................... 103 第二節 差異分析 ............................................... 106 第三節 解釋力分析 ............................................. 126 第四節 綜合討論 ........................... ....................134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 149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 149 第二節 結論 ................................................... 152 第三節 建議 ................................................... 154 參考文獻. ........................................................157. 一、中文部分. ..................................................157. 二、英文部分. ..................................................163. 附錄..............................................................165.  . 附錄一.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165. 附錄二. 專家內容效度修正建議一覽表..............................178. 附錄三. 預試問卷................................................185. 附錄四. 正式問卷................................................189. V.

(8) 表 次 表 2-1. 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標..............................17. 表 2-2. 挑戰 2008 國家重點發展計畫策略及效益表 ....................21. 表 2-3. 資訊教育核心能力、學習內涵及能力指標一覽表................23. 表 2-4. 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目標、推動策略..................25. 表 2-5. 教師資訊素養相關研究彙整表................................26. 表 2-6. 教師知識管理相關研究彙整表................................43. 表 2-7. UNESCO、OECD 與 EU 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內涵彙整表..............57. 表 2-8. 教師終身學習相關研究彙整表................................62. 表 2-9. 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相關研究彙整表..........................66. 表 2-10 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相關研究彙整表. ........................68 表 2-11 資訊素養與知識管理能相關研究彙整表.........................69 表 3-1. 高雄市國民小學規模及合格現任教師一覽表 ...................79. 表 3-2. 預試對象分層隨機抽樣分配表 ...............................80. 表3-3. 預試問卷受試樣本與回收情形統計一覽表......................81. 表 3-4. 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分層隨機抽樣分配表......................81. 表 3-5. 正式問卷抽樣學校數回收情形一覽 ...........................82. 表 3-6.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之次數分配表..............................83. 表 3-7. 專家效度名單............... . ............................87. 表 3-8.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調查表」構面之項目分析摘要表............88. 表 3-9. 教師資訊素養調查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90. 表 3-10.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調查表」信度分析摘要表.................91. 表 3-11. 「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調查表」構面之項目分析摘要表...........92. 表 3-12. 教師知識管理調查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94. 表 3-13. 「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調查表」信度分析摘要表.................95. 表 3-14. 「國小教師終身學習調查表」構面之項目分析摘要表...........96.  . VI.

(9) 表 3-15. 教師終身學習調查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98. 表 3-16. 「國小教師調查表」信度分析摘要表.......................99. 表 4-1. 教師資訊素養現況分析摘要表.............................104. 表 4-2. 教師知識管理現況分析摘要表. ...........................104. 表 4-3. 教師終身學習現況分析摘要表.............................105. 表 4-4. 不同性別的教師在資訊素養各構面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06. 表 4-5. 不同服務年資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07. 表 4-6.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08. 表 4-7. 擔任不同職務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09. 表 4-8. 不同任教區域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10. 表 4-9. 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之差異比較摘要.............111. 表 4-10 不同性別的教師在知識管理之差異比較摘要.................112 表 4-11 不同服務年資的教師在知識管理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13 表 4-12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在知識管理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14 表 4-13 擔任不同職務的教師在知識管理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15 表 4-14 不同任教區域的教師在知識管理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116 表 4-15 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在知識管理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18 表 4-16 不同性別的教師在終身學習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19 表 4-17 不同服務年資職務的教師在終身學習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20 表 4-18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在終身學習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21 表 4-19 擔任不同職務的教師在終身學習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22 表 4-20 不同任教區域的教師在終身學習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23 表 4-21 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在終身學習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25 表 4-22. 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對終身學習之多元逐步迴歸共線性 診斷表................................................127. 表 4-23 資訊素養與知識管理對學會認知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128  . VII.

(10) 表 4-24 資訊素養與知識管理對學會做事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29 表 4-25. 資訊素養與知識管理對學會共處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30. 表 4-26 資訊素養與知識管理對學會發展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31 表 4-27 資訊素養與知識管理對學會改變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32 表 4-28 資訊素養與知識管理對整體終身學習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 摘要表. .............................................. 133. 表 4-29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差異歸納表 ........136 表 4-30 假設 1 假設考驗結果摘要表............................. 138 表 4-31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之差異歸納表........ 139 表 4-32 假設 2 考驗結果摘要....................................141 表 4-33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終身學習之差異歸納表........ 142 表 4-34 假設 3 考驗結果摘要表..................................144 表 4-35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組織承諾對教學效能之多元逐步迴歸 綜合摘要表........................................... 145 表 4-36 假設 4 考驗結果摘要 ...................................147.  . VIII.

(11) 圖 次 圖 2-1. 資訊素養分析圖.............................................13. 圖 2-2. 美國生產力與品質中心的知識管理架構 ........................35. 圖 2-3. 知識架構圖.................................................36. 圖 2-4. 知識管理價值鏈.... ........................................37. 圖 2-5 「102 年終身學習行動 331」推動架構圖.........................61 圖 3-1.  . 研究架構圖.................................................76. IX.

(12) 第一章. 緒論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之關係,本章 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 第一節 一、研究背景 . 研究背景與動機 . 二十一世紀是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是個知識經濟、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的 時代,過去,我們說知識就是力量,隨著資訊科技的迅速進步,真正的力量 在於運用知識及創造價值的能力。隨著全球化的來臨,世界各個國家皆投入 在提升國家人民的素質,希望能強化國家的競爭力,教育是國家的根本,教 育關係著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及未來的整體競爭力。          一個成功的資訊科技教學環境,如果僅有足夠的電腦硬體與軟體設備, 並不能保證會有成效卓著的教學成效,更重要的是教師足夠的資訊素養,才 是資訊教學的最大助益。資訊素養的具備與否便關係著教師是否能夠善加整 合運用各種教材與基於自我成長及教學上,更關係著我們下一代的學生是否 能具有尋求、利用、整合各式資訊的能力。因此,資訊素養已成為現代教師 刻不容緩所需培養的能力。教師的資訊素養除了對自我進行資訊融入教學有 幫助之外,對於個人的生活、終身學習、專業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Brooks & Normore, 2010)。          過去,在電視只有三台、報紙只有兩家的年代,我們所能獲得知識的來 源就是教室裡的課本,和學校老師的腦袋,在當時資訊及知識不易取得的狀 況下,能記憶背誦的比別人多,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價值。但現在,有線電視 已超過百台,報章雜誌百家爭鳴,台灣每年出版的書籍突破四萬種,電腦網 路無遠弗屆,所謂的標準答案只要三秒就可以google得到,知識的翻新速度 加倍,可能現在知道的知識,三年後就沒有用了。然而身處知識爆炸與資訊 氾濫的時代中,每天面對氾濫膨脹的資訊,如何做好知識管理,將大量資訊.  . 1.

(13) 加以整理、儲存、分析,而加以應用、分享、創新,使知識不斷累積,才能 發揮知識的價值。自聯合國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and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ECD)於1996  年發表了「知識經濟報告」之後, 各國紛紛開始將提升國家競爭能力的策略由資本或勞力導向,轉變成為以知 識為導向的發展。因此知識管理仍是知識經濟中個人生存發展的重要課題, 以及掌握競爭優勢及創造永續經營的利器(廖春文,2001)。          而 面對知識半衰期的增快,學生從學校畢業後四到五年內,在校內所學的 技能或知識,都可能迅速被替換或更新論點。是以對任何學習者而言,均頇具有 必備的能力與特質,進而成為有效能的終身學習者,方能在快速變遷中,仍能穩 健發展(吳明烈,2011;劉金山,2011)。  高希均(2012)認為一個現代人面臨的最大考驗,尌是要不斷吸收新知。 要不斷吸收,尌必頇要做一個終身學習者。透過學習,消極性地說,自己才不 會落伍;積極性地說,自己才會得到別人尊敬。尤其是身負教育使命的教師, 更該以身作則,落實終身學習,隨時檢視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待人處世之道,並 加以調整、改變,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尤其自 1970 年代之後,終身學習的理念經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推展,已廣為人知與接受,在 1990 年代之後,加上歐洲聯盟(EU)以及其他相關國際組織的重視與倡導,對於終 身學習的發展產生推波助瀾之效,已明顯成為各國教育發展與革新的重要指導 原則及方向(吳明烈,2004)。終身學習已成為世界社會主要潮流,終身學習受 到各國的重視。 .  . 二、研究動機          隨著資訊的脈動與多元化的社會急遽變遷,身為現代教師已不能再墨守 成規、畫地自限,教師也不再是最主要的知識提供者,而是引導者。在廿一 世紀的資訊社會裡,要成為一個教師,除需具備資訊教育的專業知識與教育 理念外,資訊素養的能力更是不可缺少。在教學過程中,唯有不斷地進修,.  . 2.

(14) 吸取新的資訊,充實自我專業知能,才能成為新世紀不被淘汰的優秀教師, 所以我們必須共同努力以確保明日的教師已經準備好面對新世紀的挑戰(簡 木全,2003)。 近幾十年來資訊科技日新月異、蓬勃發展,資訊在教育上的運用更是息 息相關,在資訊教育已納入正規教育體制的政策下,身為國小教師,自身應 具備資訊素養及資訊科技應用基本能力,以培養具備資訊素養的現代國民。 行政院在1998  年擴大內需方案中開始規劃並執行「資訊教育基礎目標」的政 策,逐步完成國民小學資訊及網路設備的建置;也在同一年公布「中小學教 師資訊基本素養短期指標」,教育部又在2001  年提出「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 圖」 ,這項計畫主要的目標包括建立資訊科技融入各領域教學的觀念與能力指 標,依據教學的需求設計教師資訊素養的培訓內容,四年內所有的教師必頇 具備資訊科技教學的能力,以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時間頇達至少20%(教育 部,2001),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教育部,2008)訂定善用資訊科技、 激發創意思考、共享數位資源和保障數位機會等核心理念,企欲四年後,學 生能運用資訊科技增進學習與生活能力、教師能善用資訊科技提昇教學品 質,以及教室能提供師生均等的數位機會。因此在政策持續推動之下,研究 者本身從事教職以來,持續擔任有關資訊之業務,對於政策及資訊之演進, 均親身經歷過,因此瞭解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當知識愈發重要,知識的累積速度成為競爭的決勝因素之際,透過有效 管理知識的儲存與運用,存在著一種創造競爭優勢的機會(王如哲,200)。 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的興衰,繫於知識的力量;經濟成長的動力, 則有賴創新、科技、資訊、全球化與競爭力,而這些力量的發動,必須期待 教育的培育與支持,而國民小學教師的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教育品 質提升有密切的關係,更影響學生學習發展,可以見得其重要性,此為研究 之動機二。         政府於1998年定為「終身學習年」 ,代表著終身學習時代的全面來到。由 於知識效期的縮短、就業轉業的需求、資訊量的膨脹、國民閒暇增多以及人.  . 3.

(15) 民生活豐裕,身處於這樣的世代及社會中,每個人都必須進行終身學習(郭麗 玲,1998)。          面對新的知識社會,科技與經濟不斷的發展,資訊的流通速度大增,任 何人都必須終身學習,以保持其知識、技能與觀念的與時俱進。面對這股教 育的趨勢,身為知識傳播者的教師,更應擺脫以往權威的形象,不斷的吸取 新知響應終身學習,才能符合現代專業化教師的要求如何培養具有終身學習 素養的教師,以引導全民進行終身學習,將是能否建立學習社會的重要關鍵。 教師不僅須具有終身學習理念,幫助學生終身學習,教師本身亦應不斷繼續 進修,幫助學生終身學習,促進個人的成長,了解社會的脈動,改善教學的 品質,力行實踐終身學習活動,以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因此透究國民小學 教師終身學習,有其研究的意義與價值,此為研究的動機之三。                綜上所述,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均是目前教育界的重要話 題,隨著時代的變遷,教師的資訊能力必須隨著時代的演變而進步,教師要 運用知識管理在學校中分享創新,且終身學習的理念必須被實踐,教師的資 訊素養與知識管理能否影響終身學習的能力與習慣,值得探究,探討這三者 之間的關係,為本研究主要之旨趣。.  . 4.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本研究旨在調查瞭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關係 之研究,茲將研究目的與問題分述如下。 .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包含下列四項:  (一)瞭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的現況。  (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國民小學教師其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的 差異。 (三)探討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知識管理對終身學習的解釋力。 . 二、 研究問題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問題依序為:  (一)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的現況如何? (二)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的現況如何? (三)國民小學教師終身學習的現況如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其資訊素養的差異情形為何? (五)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其知識管理差異情形為何? (六)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其終身學習的差異情形為何? (七)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知識管理對終身學習之聯合解釋力為何?.  .  . 5.

(1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為使本研究所探討的主題清楚明確,有必要將重要名詞加以定義,以便 於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茲將有關的重要名詞分別說明如下:. 一、 國民小學教師  本研究所探討「國民小學教師」係指具有正式教師資格,並在一百零三 學年度服務於高雄市立國民小學且實際擔任教學工作者,故校長、實習教師、 代課(理)教師、兼任教師、借調至其他行政單位之教師及私立小學教師並不包 含在內。. 二、 資訊素養  資訊素養為個人在生活中,運用科技蒐集處理資訊,加以運用,解決事 情的能力。本研究將資訊素養定義為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網路素 養(network literacy)、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 (一)電腦素養 電腦素養是指有能力利用電腦與軟體來完成實際上的工作。. (二)網路素養 網路素養指運用電腦進行網路資訊檢索的相關知識、技能與批判、創 造思考等能力。. (三)媒體素養 一般媒體根據是否需要工具配合使用可分為傳統媒體、近代媒體及利 用電子通訊技術所發展的新媒體三類。 本研究所探討之「資訊素養」係指國民小學教師在「資訊素養調查表」 所得分數,所得總分越高,表示教師資訊素養越高;所得總分越低,表示教 師教師資訊素養越低。. 三、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是利用系統化方式將知識加以蒐集分析,並儲存,使用策略規劃 在恰當的時間,將正確的知識傳達給正確的人,除可分享知識外,更進一步激.  . 6.

(18) 發知識再創造,維持組織競爭優勢。本研究將知識管理定義為 知識取得、知識. 儲存、知識分享、知識運用與知識運用五個層面。 ( 一)知識取得 透過系統化方式,取得所需的資料,加以分類、彙整、編碼、儲存及 建檔,將資料轉變成知識。 ( 二)知識儲存 透過系統化資料編碼、儲存及建檔,將資料轉變成知識。 ( 三)知識分享 組織成員願意將其所學新知或經驗透過不同的方式分享。 ( 四)知識創新 將知識重新整合,進而產生新的想法與觀念,以具體運用於問題解決 上。. (五)知識運用 知識應用是將知識,透過有效通路廣為流通,以利組織成員隨時運用。 本研究所探討之「知識管理」係指國民小學教師在「知識管理調查表」 所得分數,所得總分越高,表示教師知識管理知能越高;所得總分越低,表 示教師教師知識管理知能越低。. 四、 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為個人在一生中,根據自身的興趣及需要,從事所有的學習行 為。本研究採UNESCO提出的終身學習五大關鍵能力,,將教師終身學習分 成五大層面加以探討。 . (一)學會認知(learning to know) 知識的獲得是永無止境的歷程,同時可以透過各種經驗方式豐富之。 學習過程與工作經驗的結合將日趨密切,教育即應促進個人在工作內 以及工作外的學習,能夠貫穿一生。 . (二)學會做事 (learning to do )  學會做事的能力是一種綜合體,結合了職業技能、社會行為、團隊合.  . 7.

(19) 作、創新進取、以及冒險精神。此外,學會有效的因應不確定性,以 及參與創造新未來,亦為不可或缺之能力。 . (三)學會共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學會與人相處,涵蓋兩項主要能力,一方面為認識他人的能力;另一 方面則為實現共同目標的能力。認識他人則必須先認識自己,並培養 個人的同理心,能夠設身處地去了解別人的反應。當人們能夠為實現 共同目標而努力時,人與人之間的分歧與衝突即會減少甚至消失。 . (四)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               發展的目的,在於促進人的充分實現、人格特質的豐富化、多樣化的 表達方式,以及實踐身為家庭與社區成員、公民、生產者、技術發明 者及創意夢想家的責任承諾。 . (五)學會改變(learning to change) 個人不僅要學會接受及適應改變,亦要展開行動成為積極改變的主 體,並且主動引導改變以促進人類的發展。  本研究所探討之「終身學習」係指國民小學教師在「終身學習調查表」 所得分數,所得總分越高,表示教師終身學習能力越高;所得總分越低,表 示終身學習能力越低。    .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本研究研究過程力求嚴謹,但受限人力、物力、時間及客觀條件無法完 全配合,故有未盡周詳之處。茲將本研究範圍與限制分項說明如下::. 一、 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就「研究地區與對象」、「研究內容與變項」及「研究方法」 三方面,分別說明如下: . (一)研究地區與對象 本研究以高雄市 242 所公立國民小學做為取樣範圍,並不包括私立國民.  . 8.

(20) 小學。研究對象以 103 學年度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具有正式教師資格且實際 擔任教學工作者,包含級任教師、科任教師、教師兼組長、教師兼主任。 . (二)研究內容與變項 本研究主要了解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之 現況,並探討三者之關係。教師資訊素養力包括、「媒體素養」、「電腦素養」 及「網路素養」等三個層面;知識管理則包括「知識取得」 、 「知識儲存」 、 「知 識分享」、「知識創新」與「知識運用」等五個層面。終身學習包括「學會認 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及「學會改變」;個人背景變項 包括性別、服務年資、教育程度、擔任職務及任教地區及學校規模六項。 .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法進行,以「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調查 表」、「國小知識管理調查表」及「教師終身學習調查表」來了解國小教師資 訊素養、終身學習諾與知識管理之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國小教師資 訊素養、終身學習與知識管理感上之差異情形,進而探究三者之關係。 . 二、 研究限制  本研究限制就「研究地區與對象」、「研究內容與變項」及「研究方法」 三方面,分別說明如下: . (一)研究地區與對象         本研究地區與對象選定在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取樣無法擴展到其 他地區,研究結果僅能瞭解及推論高雄市公立國小之現況,可能無法類推到 其他地區。 . (二)研究內容與變項 本研究主要了解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之 現況,並探討三者之關係。然而教師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之 概念包含範圍極廣,本研究所界定的層面無法涵蓋所有內容,為本研究的限 制。   .  . 9.

(21)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運用統計分析。受試者在填答時可能因為個人 的認知以及當下的情緒、態度、經驗或社會期待等因素,無法呈現真實反應, 因而造成研究結果的誤差。 .  . 10.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教師教師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終身學習之相關 文獻,以作為本研究問卷編製及結果討論之依據。全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 為資訊素養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二節為知識管理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為 終身學習理論與相關研究;第四節為資訊素養、終身學習與知識管理之相關 研究與啟示。 . 第一節. 資訊素養理論與相關研究 .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日新月異,資訊已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能 力。本節共分為資訊素養的定義、資訊素養的內涵、國小教師資訊能力指標 以及資訊素養的相關研究四部分 . 一、 資訊素養的定義  資訊素養是一種概念用來表示個人對於資訊處理的能力,它也是一種工 具、一種技能,是現今資訊社會生活的必備基本能力。人人應有基本資訊素 養,也是未來資訊社會的基礎(吳美美,1996)。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一詞,最早在1974年,由當時美國資 訊工業協會(The US 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主席Zurkowski所提出 (Zurkowski,1974),他認為具備資訊素養的人,要能將資訊資源應用在工作 上,並學習運用資訊工具及技術去解決問題。1977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科學資訊部(NSF, Divisionof Science Information)主任,Burchinal, L. G.提出資 訊素養的新涵義:「擁有一些新技能(New Set of Skills)的人,包括有效的找到 所需的資訊,使用資訊以解決相關的問題與做出正確的決定(problem solving and decision making)」。          根據美國圖書館學會於1989  年所出版的「美國圖書館學會資訊素養總結 報告書」對資訊素養的定義為,資訊素養是在資訊時代中一種生存的技能。 一位具有資訊素養的人,他不會被生活中各樣的資訊所淹沒;相反的,無論 他所選擇的資訊是來自於電腦、書籍、政府機關、影片,或是任何其它的來.  . 11.

(23) 源,他都知道如何去發現、評量和有效地使用它們,他有解決一個特殊問題 或是做出一個決定的能力。簡言之,美國圖書館學會將資訊素養定義為四種 能力,即能「確認、評估、尋找、使用各種資訊的能力  (ALA,1989)。          由於新的資訊科技不斷相繼出現,到了1990年代資訊素養又有了不同的 解釋,Kuhlthau(1993)認為,資訊素養是日常生活閱讀與使用資訊的能力、能 察覺個人的資訊需求、能主動尋找資訊來做決定、與學習新科技與知識的能 力。Doyle(1992)對資訊素養的定義則為個人能從資訊充斥的世界中蒐集、評 估與利用資訊的能力,他並認為資訊素養應具備下列能力:明確認知資訊的 需求、認知正確性與完整性的資訊是做明智決策判斷的基礎、確認資訊的潛 在來源、發展正確的網路搜尋策略、利用電腦與其他媒體獲得資源、評估資 訊、組織及利用資源、整合新資訊於既有的知識架構中、以批判性思考及問 題解決的觀點來使用資訊。        國內對資訊素養的研究起步較慢,而且偏重技術科技教育,李德竹(1994) 指出,資訊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必需品,不論是在生活、工作或實現個人計 劃時,國民均須具備資訊管理技巧與資訊利用知識,此即為資訊素養。 吳美美(1996)認為資訊素養是一種概念,用來表示個人對於資訊處理 的能力,它也是一種工具、一種技能,是有效發現自己的資訊需要,尋找資 訊,以及使用資訊的必備基本能力。林美和(1996)則定義資訊素養為:獲 取資訊的知能、擬定研究問題的能力,利用各種媒體檢索資訊的能力,以及 尋找、選擇、評量、組織、利用與創造資訊的能力。並且提出一個資訊素養 者,至少應具備以下五項能力:(1)知道哪些是有幫助的資訊能力;(2) 知道哪裡才能獲得資訊能力;(3)具備檢索資訊的能力;(4)具備解釋、 評估及組織資訊的能力;(5)具備利用及傳播資訊的能力。 劉淑娟(1998)認為資訊素養是個人有效處理資訊的能力,由於具備資 訊的知識與技能,有能力在需要資訊時,知道何處去尋找資訊,且能有效的 從各種資料來源中去查檢、評估與使用資訊。李德竹(2000)在「資訊素養 的意義、內涵與演變」一文中提出,資訊素養是培育國民具備瞭解資訊的價.  . 12.

(24) 值,在需要資訊時能有效率的查詢資訊、評估資訊、組織資訊與利用資訊。 王耀誼(2002)認為我們可從「處理資訊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取得或處理 資訊的管道不同」兩方面,來加以區分說明資訊素養的定義。以「處理資訊 問題的綜合能力」來說明:資訊素養是人們在處理資訊問題時,許多相關能 力的綜合表現,包括:(1)體認資訊需求。(2)有效搜尋、檢索資訊的能 力。(3)評估、選擇資訊的能力。(4)處理、組織資訊的能力。(5)利用 資訊的能力。(6)傳達資訊的能力。 綜上所述,資訊素養一詞自1974年以來備受重視,且在教育研究上也有 三十多年的歷史,然而對於資訊素養所下的定義,已隨著電腦網路的盛行產 生質變,亦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綜合中外學者對資訊素養之定義,有的學 者是將資訊素養視為一種概念;有的學者是將資訊素養視為一種能力,包含 了組織、取得、評估資訊的能力;有的學者是將資訊素養視為終身學習的基 石,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研究者將其定義如下:資訊素養為個人能用運 用科技尋找資訊,利用資訊解決事情的能力。   . 二、 資訊素養的內涵  1989年時美國圖書館學學會會議(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對於資訊 素養者的定義為:一個人必須在覺知到資訊需求時,能夠有效地尋找、評鑑 與使用所需之資訊。最後有資訊素養的人知道如何去學習,因為他們知道知 識是如何被組織,如何去發現資訊,與如何使用資訊。他們是可以成為終身 學習的人,因為他們總是可以替手上的工作或決策找到所需要之資訊。 McClure(1994)所提出的資訊素養應由四種素養結合而成,如圖2-1所 示,即為傳統素養(traditionalliteracy)、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電腦 素養(computer literacy)、網路素養(network literacy)四種共同結合而成, 而這四種素養彼此環環相扣,而資訊素養則是這四種素養之核心,也是這四 種素養之結合。 (一)傳統素養.  . 13.

(25) 傳統素養意指具備讀、寫、說和計算的能力。包括蒐集資料的能力、作 筆記的方法、報告的撰寫能力、獨立研究及擴展知識領域的能力。 (二)媒體素養 係指個人是對大眾傳播媒體有批判性的了解,包括對媒體操作、媒體應 用與媒體製作公司的審查、批判分析媒體資料的能力、與認知到讀者扮演著 使媒體資訊變得有意義的角色。自從圖書館的館藏資料類型從紙本書籍資料 擴大為非書資料以後,對於一些不屬於文字印刷型式之館藏資料的利用,就 構成了媒體素養的本體,其涵蓋範圍有認識各種媒體資料的特性(如:能區 分唱片、錄音帶、錄影帶、微縮片等媒體所包容的資料形式及特性;且明瞭 必須透過何種媒體工具才能讀取、瀏覽及欣賞)、操作各種媒體工具的能力 (如:能夠有效操作電唱機、錄放音機、錄放影機、微縮片閱讀機、微捲片 閱讀機等)。  (三)電腦素養 在資訊化時代裏,有許多的事情是藉由電腦來完成,因此有關電腦操作 的素養與基本能力也是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其涵蓋內容為資訊處理的演 進、電腦的硬體與軟體、資料的表示法、程式基本概念、軟體系統、數值計 算、基本資料處理、電腦繪圖、中文資訊處理等。 (四)網路素養 指運用電腦進行網路資訊檢索的相關知識、技能與批判、創造思考等能 力,它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培養網路素養的能力,除了要具 備基本的電腦素養之外,還應包括網路之基本概念、網際網路與地區網路之 緣起、發展與現況、網際網路的功能、網路資源的類型、全球資訊網之介紹、 檢索資訊之步驟、檢索策略等。.  . 14.

(26) 圖2-1 資訊素養分析圖. 資料來源:McClure, C. R.,1994McClure(1994),Network Literacy:A Role for Libb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3(2),115-125. Bruce(1995)認為資訊素養者的主要特徵為:1.有從事獨立學習、自我 導引的能力。2.有處理資訊的能力。3.有使用各種資訊技術與系統的能力。4. 有提昇資訊使用價值的能力。5.瞭解資訊世界的能力。6.有批判性思考的能 力。7.有個人的資訊風格。 Eisenberg & Berkowitz(1990)提出資訊素養六大技能,是一種採用問題解 決模式的教學法,最早是由學校的圖書教師配合學科教師,共同設計課程, 從問題思考、資料搜尋和完成報告的過程中,學習找尋資訊和利用資訊科技 來有效學習的方法,是一種針對資訊時代提升學習技能的教學法。教學法可 以針對特定的學科,研擬適合學生程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產生資訊需求, 再逐步引導找尋、取得和使用資訊,是整合了資訊需求、並指導利用資訊科 技來尋找資訊、使用資訊、應用資訊與評估資訊的系統化過程。六個步驟包.  . 15.

(27) 括:(1)定義:包括定義問題所在與確定所需要的資訊;(2)尋找:包括 確定資源的範圍與列出優先順序;(3)取得:包括找到資訊資源與取得;(4) 使用:包括閱讀資訊與摘要資訊;(5)統整:包括組織與呈現;(6)評估: 包括評鑑作品與評鑑過程。 方陽昇(2005) 認為資訊素養,是有目的性之資料蒐集與處理的基本能 力,包括資訊認知、資訊應用、資訊搜尋、資訊溝通等四個層面。 林旻賜(2006)則認為資訊素養的內容包含三種層面:1.認知:對資訊的覺 知,瞭解資訊科技對生活上的衝擊、影響與其功能,能體認到主動充實資訊 科技新知的重要。2.技能:熟悉電腦軟硬體操作能力、視聽媒體使用與網路 應用能力,需要資訊時,具主動檢索、評估、組織與應用的能力。3.情意: 對資訊科技的使用具有主動性與意願性和對於資訊科技效能的評價、看法, 以及對於自我的資訊行為具有的批判反省能力。 綜合上述學者對於資訊素養概念的看法,可以知道資訊素養的內涵:就 資訊的範圍,應包含「傳統素養」、「媒體素養」、「電腦素養」、「網路 素養」,為廣泛的「資訊素養」;就資訊的技能而言,應包含「資訊認知」、 「資訊搜尋」、「資訊整合」、「資訊應用」、以及「資訊評鑑」等五項資 訊技能,也涵蓋認知、情意和技能三面向;就資訊素養的運用過程而言,就 是問題界定以後,藉由「資訊的策略」、「資訊的取得」、「資訊的使用」 來解決各種資訊問題、以幫助個人在生活中、工作中所面臨的各種情況,並 且促進資訊社會整體的進步。 綜觀資訊素養的意義與內涵,從以往重視技術的層面,逐漸演變擴展為 範圍更廣泛的資訊素養,除了技術之外,也包含了資訊的應用與責任,甚至 包括價值判斷。而本研究採用McClure所提出的資訊素養,因研究對象為教 師,已具備傳統素養,因此本研究界定為媒體素養、電腦素養、網路素養, 而這三種素養彼此環環相扣,而資訊素養則是這三種素養之核心,也是這三 種素養之結合。.  . 16.

(28) 三、 我國教師的資訊素養指標(教育部,1998)  (一)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 教育部(1998)訂定「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其內容有三 類,具體目標有十項。指標訂定清楚詳盡,且涵蓋知識、情意與技能三大領 域,可作為教師檢測自我資訊素養的參考。如表2-1所述。 表 2-1 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 類 別 資訊 課程 專業 素養. 具體目標 能了解網 路禮節 能尊重智 慧財產權. 能了解資 訊安全的 重要 能了解電 腦為一般 教學工具 套裝 軟體 及應 用軟 體操 作素 養. 會使用電 腦輔助教 學軟體與 網路資源. 會系統管 理及學生 資料處理.  . 行 為 目 標 1. 會管理收發自己的電子郵件。 2. 了解使用 Telnet 的禮儀。 3. 了解使用電子通訊的禮儀。 1. 了解所有權與著作的意義,尊重智慧財產權。 2. 了解網路管理與電子簽章、不仿冒、不翻製別人軟體 教材。 3. 了解電腦病毒傳染的發病原因。 1. 了解網路傳送資料的安全性。 2. 知道防火牆的功能與網路加密的重要性。 3. 能遵守網路安全守則,尊重個人資料保護法。 1. 了解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 2. 會電腦操作、並利用電腦做教學活動。 3. 會利用電腦分析學生學習成果。 4. 會利用電腦工具做級務工作之處理 1. 了解 CAI 的效益與範圍 2. 會評選課程相關 CAI。 3. 能安裝 CAI 於電腦主機上,並做教學使用。 4. 能利用 CAI 做各種輔助教學活動 5. 會簡易上網操作,並使用瀏覽器。 6. 會上網蒐尋網路上的補充教材。 7. 能下載、複製、編輯、存檔所蒐集的網路資料。 8. 能利用網路教材配合各科做教學活動。 1. 了解網路管理的重要性。 2. 使用電腦系統管理學生資料及學習資料。 3. 會利用校務系統進行教學管理,並分析研判學習成效。 4. 會使用校務系統出評量試題,進行教學評量. 17.

(29) 表 2-1(續) 類 別 具體目標 會系統操 作及相關 應用 各科 應用 網路 教學 基本 素養. 能利用網 路資源進 行個人教 學活動. 行 為 目 標 1. 會簡易軟體安裝、文書軟體操作。 2. 了解學校電腦系統、會操作電腦教室教學網路廣播系 統。 3. 會處理學生基本資料登錄、及學生輔導資料追蹤。 1. 會簡易設定網路連結,以使資料快速擷取。 2. 會利用簡報系統剪貼設計教學。 3. 利用網路配合各科教學活動。. 能利用網. 1. 會指導學生上網利用網路學習. 各科. 路資源進. 2. 能與科任老師配合協同教學活動. 應用. 行互動式. 3. 利用學校網頁做簡易互動式學習活動. 網路. 教學活動. 4. 能利用電腦做班際、校際之聯絡教學。. 教學. 能利用網. 1. 了解遠距教學之意義與所需設備. 基本. 路資源進. 2. 會操作遠距教學所需週邊設備. 素養. 行遠距教. 3. 利用視訊會議功能、進行互動式遠距學習活動. 學活動 資料來源:教育部(1998)。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取自 http://content.edu.tw/primary/info_edu/tp_tt/content/nerc-1/law/teac her_point.htm 由表 2-1 可知教育部公布國民中小學資訊基本素養,指標具體明確,網 路的規範及電腦輔助教學均涵蓋在內,部分縣市根據教育部公布之指標制定 教師資訊基本能力認證,並納入校長甄選之標準。而其內容涵蓋知識部分, 也納入網路資源,並著重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將電腦視為教學輔助工具的一 種。. (二)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教育部,2001) 繼教育部公布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表後,於 2001 年公布中 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其整體願景為「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  . 18.

(30) 意,知識伴終生」 。本藍圖分由「網路與硬體基礎建設」 、 「教材與軟體」 、 「學 生、教師與學校」、「城鄉均衡發展與縮短數位落差」、「社區與產業參與」以 及「教育行政」等六個構面進行規劃。  為達成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基本目標,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與態 度,首先應規劃校園擁有完善的資訊科技環境,提昇教師應用資訊科技的素 養,發展充足與便於使用的數位化教材。此外,為因應教學環境的變革,行 政組織及措施均應相對調整,以發揮資訊科技在教學上應用的最大效果。為 落實此等政策,訂定明確指標以做為施行之依據。 1.師師用電腦,處處上網路。 教師置備有可進行教學準備與實施教學的資訊科技設備,師師用電 腦,班班上網路,教學資料與學習資訊傳輸無障礙。 2.教師(含新任及在職)均能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學活動時間達 20%。 透過各項培訓,讓所有教師均具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專業能力, 同時要求教師於教學活動中,應用資訊科技佔其教學總時數應達 20%,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 學品質。 3.教材全面上網,各學習領域均擁有豐富且具特色之教學資源(含素材庫、 教材庫等)。 教師能夠透過開放教育平台以及網路上的教學素材、教材及活動設計 等之分享機制,分享、討論、改進,交換教學經驗,共創、共享網 路教學資源,使各學習領域均擁有豐富且具特色之教學資源。 4.學生均具備正確資訊學習態度、瞭解並尊重資訊倫理。 發展以生命關懷為本的資訊教育,養成正面的學習態度,包括主動學 習、創意學習、合作學習,同時建立學生的校園資訊倫理及對網路 著作權與智慧財產權的正確觀念,讓學生均具有科技時代的人文情 懷。.  . 19.

(31) 5.建立 600 所(20%)種子學校,發展資訊教學特色。 種子學校數逐年增加到 600 所(約 20%),充分發揮在校內及校群中之 示範作用,進而提昇同一地區學校資訊教育的水準。 6.全面建構學校無障礙網路學習環境,縮短數位落差。 所有學校(含特殊教育學校)皆是無障礙網路學習環境,協助特殊教育 等弱勢族群享有便捷資訊學習環境。 7.各縣市教育行政工作均達資訊化、自動化、透明化。 教育部與各級教育行政機關由下而上縱向連貫,各級教育行政機關 充份掌握所需教育行政資料,簡化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提昇教育行 政效率,讓行政人員成為教師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最佳夥伴。 從以上願景及指標看來,主動學習及終身學習的觀念在願景之中充分 表達,而資訊能力明確訂定在指標之中,所有教師在教學活動必須 運用科技融入教學至少 20%以上,代表資訊在教學上十分重要。且 這次指標要求教材上網,全面數位化,也代表知識分享的觀念逐漸 受到重視。. (三)挑戰 2008 國家重點發展計畫(行政院,2002) 資訊科技進步及網際網路興起促成了生活、工作與學習之便利,但由於 資源分配或因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收入、居住地區、族群、甚至身心障 礙人士等對象而有不均,致城鄉之間數位落差愈形嚴重。因此行政院(2002) 頒布挑戰 2008 國家重點發展計畫,本計畫一方面將對偏遠地區學校加強基礎 設施之補助,建置資源共享環境,以普及城鄉資訊教育、縮短數位落差,另 方面亦要加強偏遠地區教師資訊基本素養之培訓,使教師具備利用電腦及網 路教學之能力,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減少學生在知識獲取上的落差。同時 亦將加強偏遠地區資訊教育推廣工作,建立配套措施,並藉由民間團體力量 之參與協助,減少偏遠地區學校數位落差,期盼藉由網路學習與建置數位化 典範資料庫等方式,全面提升我國整體競爭力。其策略及效益如表 2-2.  . 20.

(32) 表 2-2 挑戰 2008 國家重點發展計畫策略及效益表 策略. 效益. 1.充實網路學習內容並整合資訊教育軟體與 1.普及建置並充實改善各級學 教材資源,提供豐富的網路教材供教師教學 校資訊教學整體設施環境,以 及學生輔助學習使用,以達資源共享,減少 應用資訊科技加強學習成效達 城鄉落差。. 到縮短城鄉差距目標。. 2.加強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培訓,提升教師 2.提升教師與學生資訊素養及 資訊應用能力,另增加偏遠地區學校教師學 技能,強化偏遠地區學校資訊 習機會,規劃以遠距教學方式辦理離島教師 應用之質與量。 資訊培訓,加強偏遠地區教師資訊技能與素 3.加強偏遠地區中小學教師運 養。. 用資訊融入各學習領域教學之. 3.補助偏遠地區學校網路連線電信費用及軟 能力,使偏遠地區教學模式同 硬體設備維護經費,並規劃補助師生購置電 步改善創新。 腦軟硬體設備,增加學習及使用機會。. 4.提供身心障礙及弱勢族群學. 4.訂定補助及獎助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充實改 校師生良好資訊使用環境,提 善資訊教學設施相關作業要點,以普及並提 升資訊學習機會及應用能力。 升電腦及網路應用環境。. 5.充實網路教學內容並建立共. 5.鼓勵大專校院及民間團體協助偏遠地區推 享機制,使城鄉學習機會無落 動資訊教育,以加速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差。. 6.加強對身心障礙及弱勢族群學校及師生資 訊教學輔具之補助及訓練,以改善資訊應用 及學習能力。 7.規劃學習者及學生資訊能力指標,作為學 習機會與品質均衡發展改進之準則。. 資料來源:行政院(2002)。挑戰 2008 國家重點發展計畫。 .  . 21.

(33) 由上表可以看出,政府積極培養偏遠地區教師資訊能力及素養,並且補 助偏地區硬體維護,其能透過數位學習,降低數位落差。. (四)教育部公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2008) 1.基本理念 在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每個國民具備資訊知識與應用能力,已為各 國教育發展的重點,各國紛紛推動相關的資訊教育計畫,以為其國家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發展奠基。資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應用 與分析的能力,使學生具備正確資訊學習態度,包括創造思考、問題 解決、主動學習、溝通合作與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建立學生的校園 資訊倫理及網路智慧財產權等正確觀念,學習善用資訊科技,以培養 懷抱科技時代的人文情懷,尊重自己及關懷他人,具有健全社會價值 觀與開闊世界觀的國民。 2.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應用與分析、創造思考、問題解決、 溝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藉由「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 、 「資訊科技的使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 用」 、以及「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等核心能力之規劃,在認知、 情意、技能上培養學生達成以下之教育目標:(1)奠定學生使用資訊的 知識與技能。(2)導引學生了解資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3)增進學生利 用各種資訊技能,進行資料的搜尋、處理、分析、展示與應用的能力。 (4)培養學生以資訊知能做為擴展學習與溝通的習慣。(5)導引學生了解 資訊倫理、電腦使用安全及資訊相關法律等相關議題。(6)培養學生正 確使用網路的態度,善用網路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培養合作、主動 學習的能力。(7)開展學生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能力,應用資訊 科技提升人文關懷、促進團隊和諧。 資訊核心能力包括「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資訊科技的使 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與「資訊科.  . 22.

(34) 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資訊教育核心能力、學習內涵及能力指標如表 2-3。 表 2-3 資訊教育核心能力、學習內涵及能力指標一覽表 核心能力. 學習內涵. (1) 資 訊 科 電腦與生活 技 概 念 電腦使用安全 的認知. 能力指標 1-2-1 能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1-2-2 1-2-3 1-2-4 1-2-5 1-3-1 2-2-1 2-2-2. 能瞭解操作電腦的姿勢及規劃使用電腦時間。 能正確操作及保養電腦硬體。 能正確更新與維護常用的軟體。 能瞭解資料安全的維護並能定期備份資料。 能認識電腦病毒的特性。 能遵守電腦教室(公用電腦)的使用規範。 能操作視窗環境的軟體。. 2-2-3 2-2-4 中英文輸入 2-2-5 2-2-6 電腦硬體 2-3-1 2-3-2 程式語言 2-4-1 (3) 資 料 的 文書處理 3-2-1 處理與 3-2-2 分析 電腦繪圖 3-2-3 3-3-1 (3) 資 料 的 簡報製作 3-3-2 處 理 與 多媒體製作 3-3-3 分析 圖表製作 3-4-1 3-4-2 資料庫管理 3-4-3 3-4-4 問題解決與規劃 3-4-5 3-4-6 3-4-7 3-4-8 3-4-9. 能正確使用儲存設備。 能有系統的管理電腦檔案。 能正確操作鍵盤。 能熟練中英文輸入。 能認識電腦硬體的主要元件。 能操作及應用電腦多媒體設備。 能認識程式語言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能使用編輯器進行文稿之編修。 能操作印表機輸出資料。 能操作常用之繪圖軟體。 能操作掃瞄器及數位相機等工具。 能利用簡報軟體編輯並播放簡報。 能使用多媒體編輯軟體進行影音資料的製作。 能利用軟體工具分析簡單的數據資料。 能利用軟體工具製作圖與表。 能認識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能建立及管理簡易資料庫。 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能規劃出問題解決的程序。 能評估問題解決方案的適切性。 能瞭解電腦解決問題的範圍與限制。 能判斷資訊的適用性及精確度。. (2) 資 訊 科 電腦使用規範 技 的 使 作業環境 用.  . 23.

(35) 表 2‐3(續)  核心能力 學習內涵 (4) 網 際 網 網路與通訊 路的認 識與應 用. 能力指標 4-2-1 能操作常用瀏覽器的基本功能。 4-3-1 能應用網路的資訊解決問題。 4-3-2 能瞭解電腦網路之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4-3-3 能遵守區域網路環境的使用規範。 4-3-4 能認識網路資料的安全防護。 網路資源的運用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 資源。 4-3-6 能利用網路工具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 ( 5 ) 資 訊 科 資訊倫理 5-2-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 5-3-1 能瞭解網路的虛擬特性。 技與人 5-3-2 能瞭解與實踐資訊倫理。 類社會 5-4-1 能區分自由軟體、共享軟體與商業軟體的異同。 資訊相關法律 5-3-3 能認識網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 5-4-2 能善盡使用科技應負之責任。 5-4-3 能遵守智慧財產權之法律規定。 5-4-4 能認識網路犯罪類型。 正確使用網路 5-3-4 能認識正確引述網路資源的方式。 5-3-5 能認識網路資源的合理使用原則。 5-4-5 能應用資訊及網路科技,培養合作與主動學習 的能力。 善用網路科技擴 5-4-6 能建立科技為增進整體人類福祉的正確觀念, 大人文關懷 善用資訊科技做為關心他人及協助弱勢族群 的工具。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九年一貫課程標準關於資訊教育課程,從 2008 年公布,2011 年修正, 但其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均未修正,其修正為資訊教育議 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之對應表,在九年一貫課程標準下,將資訊教育融入 各學習領域,具體有指標可依循,其理念涵蓋認知,使用、分析及運用項 目。. (五)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教育部,2008) 國中小資訊教育白皮書訂定善用資訊科技、激發創意思考、共享數位 資源和保障數位機會等核心理念,企欲四年後,學生能運用資訊科技增進學 習與生活能力、教師能善用資訊科技提昇教學品質,以及教室能提供師生均 等的數位機會。白皮書內容從學生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  . 24.

(36) 力及數位教學資源等六個構面檢視國內現況,並以國際經驗的比較,擘劃未 來四年教育部和教師夥伴們共同的願景與目標。茲將目標及推動策略整理如 表2-4。 表 2-4 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目標、推動策略 目標 目標1:培養學生應用 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 能力 目標2:養成學生使用 資訊科技的正確觀 念、態度與行為 目標3:保障並促進師 生的數位機會均等. 推動策略 推動策略1:促進學生應用資訊科技 推動策略2:落實資訊科技課程與教學 推動策略3:提昇資訊科技 推動策略4:提昇資訊科技教師專業知能 推動策略5:營造合理使用資訊科技的校園環境 推動策略6:推動資訊安全教育 推動策略7:整合各界資源促進數位機會均等 推動策略8:保障弱勢師生的數位機會. 目標4:培訓具備資訊 科技應用能力的教師. 推動策略9:激勵校長與教師定期檢核自我的資訊科 技應用能力 推動策略10:規劃校長與各領域教師的資訊科技應 用能力培訓課程 推動策略11:激勵校長與教師將資訊科技應用於教 學. 目標5:發展多元的數 位教學資源. 推動策略12:整合數位教學資源 推動策略13:推廣數位教學資源分類標準及公共授 權機制. 目標6:提昇教室和校 園的軟硬體設備與網 路服務. 推動策略14:提昇一般教室和專科教室的軟硬體及 網路設備 推動策略15:推動集中式的網路服務 推動策略16:推動軟體多元發展與應用 推動策略17:提昇資訊管理技術人員及網路管理技 術人員的知能與服務品質 推動策略18:促進校務行政e化 推動策略19:鼓勵學校發展資訊科技在教學應用的 特色 推動策略20:推展國內外資訊科技教育合作交流 推動策略21:落實資訊科技教育的推動機制. 目標7:發展並推廣各 校在教學上應用資訊 科技的特色與典範 目標8:建立健全的資 訊科技教育行政機制.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8)。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由上表可以得知目標希望學生運用資訊解決問題,並確保數位機會均  . 25.

(37) 等,也希望培養具備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教師,將科技運用在教學方面,因 此每年舉辦舉辦資訊典範團隊徵選。. 四、資訊素養的相關研究  隨著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針對學校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越來越多,研 究者依據教師資訊素養相關文獻之背景變項研究結論整理如表2-5。 表2‐5  教師資訊素養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劉惠玲 (2011). 研究主題 國小教師資訊素 養、知識管理與 工作滿意度關係 之研究. 研究方法與 對象 問卷調查法 高雄市國小 教師. 蘇俊郎 (2012). 國小教師資訊素 養、知識管理能 力與教學自我效 能之關係. 問卷調查法 台南市公立 國小教師. 李雪鳳 (2012). 資訊素養、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能 力與教學資源滿 意度之研究-以 彰化縣國小教師 為例. 問卷調查法 彰化縣國小 教師.  . 26. 主要研究發現 1.國小教師的資訊素養、知識 管理與工作滿意度是高程度 的。 2.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 其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與工 作滿意度具有顯著差異。 3.國小教師的資訊素養、知識 管理越好,其工作滿意度越 高。 4.國小教師的資訊素養與知識 管理能有效預測其工作滿意 度的表現。 1.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大致良 好,屬中等以上程度 2.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會因性 別、職務、年齡、服務年資、 最高學歷、電腦使用情形等 背景變項的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 1.國小教師們的不同學歷、年 齡、服務年資、職務、學校 規模上在資訊素養部分有顯 著差異 2.教師們的資訊素養、資訊科 技融入教學能力及教學資源 滿意度上均有顯著正相關。.

(38) 表 2‐5(續)  研究者 (年代) 曾建豪 (2012). 研究主題. 游豐任 (2013). 南投縣國小教師 資訊素養與數位 學習意願之相關 研究. 問卷調查法 南投縣國民 小學教師. 陳吉通 (2013). 澎湖縣國小教師 資訊素養與教學 效能關係之研究. 問卷調查法 澎湖縣國小 教師.  . 嘉義縣國小教師 資訊素養組織承 諾與教師自我效 能關係之研究. 研究方法與 對象 問卷調查法 嘉義縣國小 教師. 27. 主要研究發現 1.教師資訊素養、組織承諾及 教師自我效能之現況為中上 程度。 2.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組織承 諾及教師自我效能均呈現低 度及中度正相關。 3.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及組織 承諾對教師自我效能有正向 影響。 1.南投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在 「資訊需求」、「資訊尋找」 與「資訊利用」三面向表現 較佳,而「資訊評估」與「資 訊倫理」面向則表現較弱。 2.南投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能 力因年資、職務、任教科目、 學校規模、使用不同網站及 網站使用經驗而有所差異。 1.性別在資訊素養上有顯著差 異存在,男性教師資訊素養 優於女性教師。 2.男性教師在「資訊認知」、 「資訊操作」層面上,表現 優於女性教師;而女性教師 在「資訊倫理」層面上,表 現優於男性教師。 3. 年齡為30歲以下之教師「資 訊操作」層面表現優於年齡 41歲以上之教師。 4.最高學歷為研究所(含碩士四 十學分班)之教師在「資訊認 知」、「資訊應用」層面上, 表現優於最高學歷為師範校 院(含師資班)之教師。.

(39) 表 2‐5(續)  研究者 (年代) 黃啟榮 (2014). 研究主題 台東縣國小教師 資訊素養、自我 效能與工作滿意 度關係之研究. 研究方法 與對象 問卷調查 法 臺東縣國 小教師. 林芳宜 (2014). 台南市國小教師 資訊素養與教學 效能關係之研究. 問卷調查 法 台南市國 小. 蔡明政 (2014). 校長科技領導、 教師資訊素養及 教師教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以桃 園縣國小為例. 問卷調查 法 桃園縣公 立國民小 學教師.  . 28. 主要研究發現 1.臺東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良 好,屬中上程度,教師自我效 能與工作滿意 度亦屬中上程 度。 2.對不同背景變項之臺東縣國小 教師而言,除不同「年齡」、 「服務年資」、「學校規模」 外,其資訊素養並無太大差 別。 3.臺東縣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與 教師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 呈中度正相關。 4.臺東縣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對 教師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 具有預測力。 1.國小教師整體教師資訊素養表 現為中上程度。 2.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在教師資訊 素養上,性別、年齡、教師學 歷、服務年資、擔任職務、使 用學校設備時間有顯著差 異;學校規模和學校位置無 顯著差異。 3.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 有顯著正相關。 4.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 具有預測力。 1.不同性別、教育程度及擔任職 務之教師,其教師資訊素養看 法有所不同。 2.「校長科技領導」、「教師資 訊素養」與「教師教學效能」 間,呈顯著正相關。 3.各層面中以「資訊倫理」對於 整體教師教學效能最具預測 效果。 4.「教師資訊素養」對「校長科 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 具中介效果。.

(40) 表 2‐5(續)  研究者 (年代) 楊毓娟 (2014). 王雅慧 (2014). 研究主題 影響台南市國小 教師資訊素養因 素之研究. 國小教師資訊素 養、教學效能與 教師情緒勞務負 荷關係之研究. 研究方法 與對象 問卷調查 法 台南市公 立國民小 學教師. 主要研究發現. 1. 台南市國小教師的資訊素養 屬於中上程度。 2.不同背景變項的台南市國小教 師,其資訊素養與影響教師資 訊科技使用的行為變項上,部 分具有顯著差異。 3. 不同「年齡、服務年資、教育 程度、職別及學校規模」的國 民小學教師在資訊素養方 面,部分達到顯著差異。 4. 不同「性別、職別、教育程度 及學校規模」對影響國民小學 教師的資訊科技使用行為變 項上,部分有顯著差異。 5. 影響台南市國小教師資訊科 技使用行為之變項與其資訊 素養達顯著正相關,其中績效 預期、努力預期兩個變項與資 訊素養具高度相關。 問卷調查 1.教師所知覺到的資訊素養屬於 法 中度的表現,以「資訊倫理」 高雄市公 層面的表現最佳。 立國小 630 2.不同性別、年齡、子女狀況、 位教師 工作職務、師資培育系統和服 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在資訊素 養方面有顯著差異。 3.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達顯著正 相關。 4.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對教師情 緒勞務負荷具有預測作用.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上述有關資訊素養的各項研究可歸納得知:. (一)研究對象方面 資訊素養應用於教育領域的研究發現上,研究對象多以國小教師為主。. (二)研究變項方面 資訊素養相關研究所探討的研究變項包含資訊素養能力自評、工作滿意.  . 29.

(41) 度、資訊素養現況調查、教學效能、學校效能知覺、知識管理能力、自我效 能、與情緒勞務負荷等;在探討的背景變項方面包括性別、年齡、服務年資、 教育程度、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區等。. (三)研究結論方面 1.在性別上,王雅惠(2014) 、蔡明政(2014) 、林芳宜(2014)、陳吉通(2013) 、 楊毓娟(2014)及蘇俊郎(2012)研究顯示不同性別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上有 顯著差異;而黃啟榮(2014)研究則顯示不同性別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上無顯 著差異。可見性別對教師在資訊素養的研究上,仍有不同的結果,有待進一 步研究驗證。 2.在年齡上,王雅惠(2014) 、黃啟榮(2014) 、林芳宜(2014)、林育立(2005) 、 陳吉通(2013) 、蘇俊郎(2012)研究顯示不同年齡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上有顯 著差異。 3.在服務年資上,王雅惠(2014)、黃啟榮(2014)、林芳宜(2014)、楊毓 娟(2014)、游豐任(2013)、蘇俊郎(2012)及李雪鳳(2012)研究顯示不同 服務年資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上有顯著差異。 4.在教育程度上,蔡明政(2014)、林芳宜(2014)、陳吉通(2013)、楊毓 娟(2014)、蘇俊郎(2012)研究顯示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上有 顯著差異;而黃啟榮(2014)研究則顯示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上 無顯著差異。可見教育程度對教師在資訊素養的研究上,仍有不同的結果, 有待進一步研究驗證。 5.在擔任職務上,王雅惠(2014)、蔡明政(2014)、林芳宜(2014)、游豐 任(2013)、李雪鳳(2012)研究顯示擔任不同職務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上有顯著 差異。 6.在學校規模上,黃啟榮(2014)、楊毓娟(2014)游豐任(2013)研究顯 示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上有顯著差異;而林芳宜(2014)研究則顯 示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上無顯著差異。可見學校規模對教師在資 訊素養的研究上,仍有不同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研究驗證。.  . 30.

(42) 7.在學校所在地區上,林芳宜(2014)研究顯示不同學校所在地區的教師在 資訊素養上無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教師的性別、服務年資、教育背景、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在 教師資訊素養上有差異存在,然而有些研究則指出無顯著差異,研究者將進 一步探討教師的性別、服務年資、教育程度、擔任職務、任教區域與學校規 模等背景變項對高雄市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的影響。因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 國小一般教師,且國小導師多為包班制,任教領域多元,故未將教師任教領 域或年段列入本研究之教師背景變項。此外,在上列資訊素養相關研究中, 皆顯示不同學校所在地區的教師在資訊素養上無顯著差異,但相關研究結果 皆為高雄市縣市合併之前,而研究者欲探討高雄市縣市合併後不同學校所在 地區之教師資訊素養是否有差異,故將學校所在地區列入背景變項中。因此, 本研究將以教師的性別、年齡、教育背景、擔任職務、學校規模與學校所在 地區等背景變項來探討對高雄市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的影響。.  . 31.

(43) 第二節. 知識管理 理論與相關研究 . 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項在1990年代中期開始在全球 崛起的學術與商業應用主題,針對個人及社群所擁有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 的確認、創造、掌握、使用、分享及傳播進行積極及有效的管理。本節共分 為知識管理的定義、知識管理的內涵、教師的知識管理及知識管理的相關研 究四部分。. 一、知識管理的意義  「 知識」一指所知事物的理論與實際,例如:物理知識、化學知識、數 學知識…等均屬此類;一指個人經過各種生活體驗所獲得對於客觀事物的認 識,可視為個人所得的訊息。Sveiby(2000)將知識管理分為「資訊管理」 和「人員管理」,前者涉及到資訊科學、電腦及資訊管理系統的建置,針對 物體而言;後者涉及到評估、改變和增進個人技能和行為,係針對過程而言, 包括學習和管理等方面(引自吳清山,2005) 。就組織而言,Nonaka 和Takeuchi (1995)認為,知識管理是創造、辨識、收集、分享以及調整組織知識的一 種複雜程序。知識的移轉模式-知識的螺旋:(1)共同化:即社會化,由經 驗分享,以達成內隱知識的傳承。(2)外化:透過類比、觀念等方式,利用 語言、文字等工具,將內隱知識轉化為外顯知識的過程,為創造知識最重要 的關鍵。(3)做中學:將系統化知識轉化為個人內隱知識。(4)組合:將 觀念系統化成為外顯的知識體系,牽涉不同外顯知識體系的結合,以產生新 的知識。對知識的定義,辭源(1990)界定為:人對事物的認識;牛津辭典 (2006)界定為:l.熟悉、了解。2.個人的見識。3.學問;國語辭典為:「泛 指對各種事物的認識」;新英英辭典(2000)註解為:「從經驗或資訊得來的 了解;能被人們理解或學習的事實之總和;一種知道或理解或學習之事實之 總和」(林朝枝,2005)。從字面解釋,知識多得自人類相關生活經驗,而 得到對事物的了解與認知,稱之為知識。國內外許多學者或相關研究為「知 識」定義如下:.  . 32.

數據

表 2-1(續)  類  別  具體目標  行    為    目    標  會系統操 作及相關 應用  1.  會簡易軟體安裝、文書軟體操作。  2.  了解學校電腦系統、會操作電腦教室教學網路廣播系統。  3
表 3-11  「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調查表」構面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構面  題號  決斷值  相關係數  備註  1 9.718***  .643***  保留  2 8.407***  .582***  保留  3 6.854***  .612***  保留  4 9.998***  .659***  保留  5 9.598***  .627***  保留  6 11.721***  .678***  保留 知 識 取 得  7 8.160***  .651***  保留  8 10.396***  .71
表 3-14  「國小教師終身學習調查表」構面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構面  題號  決斷值  相關係數  備註  1 11.802***  .749*** 保留  2 13.636***  .814*** 保留  3 11.740***  .743*** 保留  4 10.595***  .774*** 保留  5 14.101***  .801*** 保留  6 13.575***  .777*** 保留 學 會 認 知  7 13.551***  .798*** 保留  8 5.875***  .551*
表 4-15  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在知識管理之差異比較摘要表  變異數分析 構 面 名 稱  教育程度  人 數  平 均 數  標準 差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1.12 班(含)以下  87 3.80 .706 組間  .410 2 .205  2.13~48 班  310 3.86 .693 組內  273.180 578 .473 知識 取 得  3.49 班(含)以上  184 3.88 .668 總和  273.590 580 .649 1.12 班(含)以下  87 3.67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市場學原理 電子商貿概論 營運管理學 商業財務學 專題習作. 選修單元(專修會計及財務) 計算機化會計系統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

就知識及相關理論的最新發展,體育教師可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把新元素例如資訊素養、企 業家精神、人文素養,以及

¾真實案例 2:美國政府商業部:透過 知識管理,運用資訊科技來開發專家 知識管理 運用資訊科技來開發專家

常識科的長遠目標是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勇於面對未來的新挑 戰。學校和教師將會繼續推展上述短期與中期發展階段的工作

• 與資訊科技科、常識科、視藝科進行跨 科合作,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圖書

 培養具有檔案學基礎知識與文化知識,掌握現代資訊技術的基 本技能,能在檔案館、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檔案機構、資

在 在 運用新修訂自評框架後 運用新修訂自評框架後 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