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臺中、高雄、花東地區 18 歲以上之成年人之憂鬱狀況,則發現 7,888 位研究對象中,11.7%已達嚴重憂鬱程度。衛生署(2012)統計 2011 年國人 死因中,自殺死亡人數為 3,507 人,居國人主要死因之第十二名,而在 15-24 歲之青少年中,自殺死亡為該年齡層之死因第二名,情緒困擾與憂鬱為主要 的自殺原因。董氏基金會(2008)針對臺灣大學生(college student)調查其 主觀生活壓力與憂鬱狀況,發現 22.20%的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也就是 說約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有憂鬱困擾。柯慧貞等人(2003)以南部 4,163 位 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大學生之憂鬱盛行率,研究結果發現,具有輕度以 上憂鬱症狀之大學生為 53.00%,中重度憂鬱症狀者有 13.00%,而重度憂鬱 症狀之大學生則約 5.00%。從以上研究可知,國內憂鬱困擾並非只出現在成 年人,正處於青少年過渡至成人階段的大學生,同樣受到憂鬱的威脅。憂鬱 的症狀不但造成了個體生理與心理的不適,嚴重者更可能導致憂鬱症,危急 生命的安全。而大學生正是經歷人生最精華時期的階段,若是以自殺結束自 己的生命,將會是令所有人感到惋惜的一件事。因此,研究者認為預防大學 生憂鬱症的發生,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而在憂鬱症的預防上,應先從個 體的憂鬱傾向著手,探討影響的相關因素,做有效的預防與處遇,並在出現 憂鬱傾向時就能做出適當的調適,如此才能更有效的預防憂鬱症的發生。
顯示更多
116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