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Top PDF 第2節 日治~戰後的經濟
第2節 日治~戰後的經濟
... • 在臺灣開港前,歐洲列強已注意到臺灣盛 產糖和樟腦,1842年英國因鴉片
戰
爭取得 香港
後
,時常偷派商船來臺貿易。 • 同時汽船需要煤炭做為動力,列強也注意 到基隆有,這些都成為臺灣開港
的
背景。 ...
21
戰後臺灣春節風俗變遷之研究:以聯合報、經濟日報報導為探討中心(1951-2019)
...
經
濟
和文化有著超越以往
的
成就,人民希望在
節
日
中得到娛樂和享受,春
節
習俗 亦隨之發展和豐富。 43 例如唐代皇宮守歲時,會燃燒沉香和檀木至天明,設宴款 待朝臣文人獻賦作詩慶賀,后宮嬪妃皆盛裝打扮出席,彈弦奏樂,熱鬧無比,唐 朝詩人杜審言〈守歲侍宴應制〉寫道:「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孫捧御筵。宮 ...
189
第一節 經濟教育的意涵
... (3)加強「個體
經
濟
學」份量:教材內容應加強
經
濟
學
的
理論基礎,此外, 各章
節
所編擬
的
經
濟
概念宜有延續性,由易而難、由具體而抽象,逐漸 延伸擴展。所使用
的
文字也應淺顯易懂,避免過於簡略及艱澀。 ...
56
第2節 日治~戰後
... (二)國共內
戰
情勢轉變 1.1947年7月,國共內
戰
加劇,政府下令動員戡亂
2
.1948年中共取得優勢,國內外要求中華民國政府和談 蔣中正積極對東南、西南各地重要政、軍人事布局 3.1949年陳誠接任臺灣省主席,掌握黨、政、軍大權 ...
28
第1節 大航海~清治的經濟
... 1.時間:1624年,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建立殖民地 荷
治
時期,土地多數為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所有, 稱為 「王田」,多數
的
漢人農民以佃農身分耕種「王田」。 至於位居高層
的
漢人商人與移民,則可擁有私人田產。 ...
16
第一節 台灣的經濟產業
... 巴爾頓
的
「未竟之案」,由濱野彌四郎繼續完成其工作。濱野就讀 東京工科大學土木工學系時,曾受教於巴爾頓,研修衛生工學。畢業不 久,即隨這位外籍教授來台。 1906年,為改善台北城內及艋舺(萬華)環境衛生,始設暗渠下水幹 線,形狀分圓形、橢圓形、及馬蹄形三種,口徑三至八公尺,延長七公 里餘,採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幹線排水出口有二處,流注淡水河。暗渠 底部設半圓之溝,使污水自然下流。全部工程共歷七年竣工。此項下水 ...
26
第2節 戰後來台的各方移民
... 3.來臺軍人的處境 單身居多 家人並未隨他們來臺 戰後初期禁止軍人結婚的措施 退役後不容易在社會上找尋合適工作由退輔會安排去處 1956~1960年開闢中橫公路 櫻花盛開的武陵農場 (二)經濟因素 1.背景: 1980年代,勞力密集的製造業出現缺工狀況 家庭結構轉變,照護人員需求不斷增加 東南亞國家人民,受當地經濟所困,尋求向外工作機會 2.結果: 1[r] ...
18
第五章 日治時期板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
... 新式教育
的
建立
日
治
臺灣
後
,取消傳統科舉取士制度,於明治二十九年(1896 年)4 月起,臺 灣總督府在各重要城市設立 14 所「國語傳習所」 ,以學習
日
語為主,並教授一些 生活上基本常識,藉以培養基層公務員和通譯人才。兩年
後
,總督府見國語傳習 所成效斐然,遂發佈「臺灣公學校令」 ,據之以地方
經
費進一步將各地國語傳習 ...
29
戰後琉球嶼經濟的發展與變遷
... 第二
節
戰
後
漁業活動
的
發展 一 、 傳 統
的
漁 撈 活 動 琉 球 嶼 是 一 個 隆 起
的
珊 瑚 礁 島 , 附 近 海 域 又 有 海 流
經
過 , 自 然 形 成 一 個 良 好
的
漁 場 , 因 此 居 民 往 往 不 必 使 用 船 筏 便 很 容 易 捕 捉 到 可 以 供 應 自 家 食 用 ...
147
戰後台灣經濟警察之研究
... 至
2
人,督察員若干人,
戰
後
台灣
經
濟
警察組 織始告成立。唯當時編制名額尚少,僅限於警官百名,且無基層佐警名額 34 。 台灣省政府成立之
後
,省主席魏道明以「在安定中求繁榮」為施政方針, 強調實施
經
濟
警察制度並非要實施
經
濟
統制,而是要協助
經
濟
建設 35 ...
32
第1節 日治時期的政治、社會運動
... 6.結束:受
經
濟
大恐慌影響,日本右派興盛,整肅左派 7.影響: 過程中引進
的
大量西方近代文明 部分參與運動
的
人士因為受社會主義思想影響,在
戰
後
白色恐怖期間遭到整肅例如賴和被撤出忠烈祠 ...
13
第十章 經濟:成長與挑戰
...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挑戰 一、經濟轉型與自由化(1980年代以後) (一)產業升級 1.目的:維持臺灣的競爭優勢 2.政策: 提供優厚租稅減免,鼓勵電子業投資 政府積極投入技術研發(國科會、工研院),轉移民間量產 公布〈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推動通信、資訊產業 持續建構科學園區原有竹科持續發展,1997年成立南科 推動臺灣成為電子資訊相關產業的全球代工基地 (二[r] ...
13
循環經濟的挑戰與契機
... 在中共十七大之前,中國大陸對於生態環境層面
的
政策,主要是從能源資源
的
節
約、汙染
的
減少、環境
的
保護等方面來加以論述,或置於所謂「可持續發展」 (永續發展)或「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的
大方向下去統整。但即便有這方面
的
政策 論述,
經
濟
成長對於當時
的
中國大陸,無論是中央或是各個地方,都還是極度重要 ...
128
曰治初期交通建設的經濟效益
... 各堡里之耕作面積有兩項統計可資利用,第一是土地普查
的
田園面積 統計, 第二是《 總督府統計書》之米作面積統計。
日
治
時期第一次土地普查 是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於1898-1904年所作,第二次土地普查是總督府財 務局於1915-17年所作,結果刊載於臺灣總督府財務局( 1920)。土地普查 資料包括田與園面積, 田是指灌溉充分之土地, 主要作物是稻米;園指
的
是 ...
33
3-2日治戰後的經濟.pdf
... 43.表是1951年到1961年間臺灣農戶數百分比
的
統計表格,我 們如何理解這段期間臺灣農戶資料
的
變化? (A)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
的
成果 (B)工業發展,使半自耕農減少 (C)肥料價格上漲,自耕農棄耕 (D)政府不斷鼓勵佃農放棄農業 ...
69
5-2日治戰後的臺澎金馬.pdf
... 該條約標誌著甲午
戰
爭
的
結束,並割讓臺灣、澎湖予日 本,遼東半島因三國干涉還遼所以並未成功。 《馬關條約》於1895年4月 17
日
在日本山口縣赤間關市 簽署
的
條約,又稱《中
日
講 和條約》,日本方面稱為 ...
69
第2節 戰後的政治、社會運動
... 大陸人士壟斷權位之
後
﹐緊接著是牽親引戚
的
裙帶關係開始出 現。例如﹐臺中地方法院五十名職員中﹐有一半職員是院長
的
親戚﹔農林處檢驗局局長葉聲鐘﹐一上任之
後
﹐把一位具有三 十年
經
驗
的
臺省籍技正范錦堂弄走﹐然
後
以自己
的
二房姨太太 來補缺﹔高雄有一所學校﹐新任劉姓校長上任之
後
﹐竟然聘用 ...
21
第一節 日治初期的野戰郵便
... 為郵便吏最困擾
的
問題,局所地點選於交通繁盛、人口眾多之處,但當時最適宜
的
建物多歸軍隊駐在使用,故局處以臺人
的
家屋為主,交涉進行改建或
日
後
的
移 轉。 40 此因應需求
的
速成法也成為
日
後
地方郵便局所設立
的
方式之一。在郵便線 ...
56
日治初期交通建設的經濟效益
... 高雄港是依 1858 年之中英天津條約開放為國際貿易港。 1863 年 , 高雄海關 成立 , 外國商人來此設商館、 建倉庫使高雄港貿易量日益增加。 為因應國際貿 易之需求 , 清末雖然歷任海關稅務司奏請開鑿高雄港 , 但清廷並無任何建設。 日 本統
治
台灣之
後
, 總督府於 1900 年著手蒐集高雄港建設計劃資料。 1904 年進行 海岸線倉庫地基打樁工程 , 疏浚港外沙洲 , 挖泥填築大港埔一帶鐵路用地四萬 ...
29
戰後土地政策對烏日鄉經濟社會的影響(1945~2006)
... 烏
日
鄉
經
過政府大力實施一系列土地政策
後
,為了要落實耕者有其田
的
目標,使得擁有平均不及 1 公頃土地
的
農戶比例快速上升,因此 1 公頃 以下
的
自耕戶比例很高,尤其在 1990 年達到 91%左右,比台中縣
的
平均 比例更高,形成小農
經
營模式。 30 而小農生活
經
營模式之特徵,是指每一 ...
235
Show all 10000 documents...
Related subjects
Top PDF 第1節 大航海~日治的遷徙與移動
(+10000 docs)
Top PDF 第1節 大航海~清治的經濟
(+10000 docs)
Top PDF 第2節 戰後來台的各方移民
(+100 docs)
反傾銷關稅相關政令 (
我國貿易成長情形 ……… 7
二、主要經貿情勢
新竹市產業變動趨勢
27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