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國小資優教育需要調整與改進之處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頁 42-48)

參、 評鑑委員對臺北市國小資優教育的觀感

三、 臺北市國小資優教育需要調整與改進之處

C1 委員認為國小資優教育辦理得不錯,如果勉強說有需要調整與改進的地方,

就是資優課程跟學校本位課程的互動關係。他說:「這個課程本身,能不能夠引導這 個學校資優教育,去達到他們學校資優教育的目標,老師本身對於課程的經營,不 管是經驗或者是理念這個部分喔,……我覺得是比較弱的一環。」(個訪 C1_930917,

p.11)

C1 委員認為評鑑的時候,感覺比較有問題的學校,通常都是「課程」這一塊出 了問題。他們的課程比較沒有一個基本的中心思想,引導出整個課程發展的核心。

這些學校可能看到別人在做某些不錯的課程,就想自己也去做做看;哪一天又覺得 某個東西很重要,就想說我們也要來教,於是慢慢兜出來一個所謂的課程。「可是這 些課程本身,可能是沒有組織,沒有結構,也可能是比較散漫的,乍看之下很多元,

可是,很可能是跟普通教育有重複;很可能是小學教育階段不適合的,……或可能 是對於達成資優教育的目標,沒有任何助益的」。C1 委員表示,有些學校會引用許 多模式,但是卻不清楚模式的真義,他說,有些學校振振有詞:「我們學校的課程是 用阮汝禮的充實三合模式,而且我們也引用某某某的什麼模式、某某某的什麼模 式」,C1 委員質疑:「那,你就會發現說不對啊,哪有一個學校有四、五個課程模式,

那你的課程到底是什麼課程模式呢?」C1 委員說很多學校都會這樣子講。相對做得 比較好的學校就是,整個資優教育的目標跟學校本位課程的目標是緊緊扣在一起 的。但當它們扣在一起之後,卻又有所區分,也就是說,普通教育這一塊能夠達到 的目標,就全校性來做,而適合資優教育這邊來做的區別性教育目標,就由資優班 來經營。C1 委員表示,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做得比較好的學校,會在他們的基本目 標上面建立一個基礎的架構,而整個資優班的課程設計,就朝向這些目標去設計、

去達成(個訪 C1_930917,p.12-13)。

C2 委員認為學校必須想辦法去整合資源、善用資優教育方案,使資優教育方 案成為校內人才培育的方案,比如學校有天文設備,資優教育便可去做天文方面相 關的人才培育,去對天文特別有興趣的孩子提供一些充實課程。她說:「學校如果對 資優教育方案不聞不問,認為那是對少數人的一些服務,甚至認為那是一種精英教 育佔用國家資源的話,那個學校資優教育方案絕對做不起來,更不會有所謂的資源 整合。」(個訪 C2_930920,p.17)

C2 委員還提到各校的老師都很用心在設計課程,但是都忘記個別化、適性化。

她說:「其實不必給學生那麼多!我覺得老師們會迷失於想要給學生設計出滿漢大 餐,但是實際上他可能只想要吃麵包,或他只是特別愛吃麵包。當然我們也會怕小 孩子太早就分化,偏食,對,但是我覺得在國小階段,他當然可以有廣泛的接受,

但是,也要有他興趣、專長的成長。」她表示有很多家長都會問說,我的孩子在這 邊好像沒看到特別優秀的地方,所以可能那個部分被忽略了(個訪 C2_930920,

p.17-18)。

C2 委員認為學校要辦資優教育,一定要發展特色,千萬不要什麼都抄別人的,

如果學校有自己的特色,會讓人很敬佩。她舉某校為例,說他們每一套課程的方案 都是四年一貫的,都是先有總體課程,然後各年段課程,然後各學期課程,那個架 構很清楚(個訪 C2_930920,p.18)。

C3 委員認為不管是普通班或資優班,如果一個導師從小帶一個班級到畢業,

這樣不太好。她說明:「如果說,ㄟ,你很有,很有我的緣啦喔,這幾年你都很快樂,

緣分不多的話,真的是……,每一個人的人格特質不一樣,跟一個人跟四年真的很

久,有的是快樂童年,有的是悲慘的童年,呵呵呵……」我說:「如果科任老師蠻多 的,應該就比較沒關係吧!」C3 委員說:「其實還是有關係!我覺得還是……,有 分年段比較好。」C3 委員認為「導師」不要一當就六年或是四年,至少兩年要換一 次,以免對學生有不良影響,即使科任老師很多也是一樣(個訪 C3_930922,p.12)。

C3 委員提到資優教育課程,論點與 C2 委員相似,她說:「其實我們資優教育 喔,最強調的是個別化,但是老實講,這個,沒有落實啦!」她說很多學校排課顧 慮每一個小朋友都要差不多,她覺得原因很多,其中包括老師一定要上滿幾節課,

湊到某一個節數來。C3 委員說:「在我的感覺,這個就是,另一套的普通教育這樣 子,尤其上面有一些要求,他就會要求你,我的感覺就是,就是另外一套普通教育 啦。」(個訪 C3_930922,p.13-14)

說到國小資優教育需要調整或改善之處,C4 委員提到四點,第一、要有老師 的分區專業成長,就像身障資源班老師那樣(註:這點現在已經做到了15);第二、

多給老師進修機會、培養能力,並且整合社會資源、家長資源;第三、資優班的教 材、課程,與普通班分享,讓有些沒有進入資優班的績優生,也能享用資優班教材;

借重普通班的專科老師,或是具有專業長才的家長,增加資優班的教學人力資源;

第四、資優班級編制只有一班的學校,可以用區域資優方案來整合。(個訪 C4_931018,p.8)

C4 委員表示資優班級編制只有一班的學校,才兩個老師,要做全校資優生教 育,非常辛苦。她說:「就像我們資源班要服務所有的特殊孩子一樣,非常困難。」

C4 委員建議,用區域資優方案來整合。「比如你學校發展數學,我學校發展語文,

你發展自然,他發展社會,然後定期交流互動。我覺得區域合作是一個很好的想法,

假如能實驗看看,怎樣縮短彼此的差距,或是利用共同時間,辦區域方案,一個月 一次或者最多兩次,再配合學校的一些自主課程,我是覺得都可以做。」(個訪 C4_931018,p.8-9)

C5 委員表示評鑑時她第一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一所學校都都用阮汝禮的 三合充實模式,可是每個學校對阮汝禮的詮釋通通都不同,而有一個唯一相同的地 方,----就是五六年級一定做獨立研究,但是這個偏偏是跟阮汝禮最違反的地方,卻 也是三十七所學校全部一致的地方。她說:「如果你還繼續要用阮汝禮,記得它本來 是全校充實模式,何謂全校充實模式?它不限於資優生,它是全校性的模式,那如 果你要把它改成資優資源教室專用的,你可能要做一些調整,你可能要捨棄什麼,

調整成什麼,可能是你課程裏面要說明的,也就是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不那麼做,

可能是你要說明的。」(演講,C5_931020)

C5 委員評鑑時第二個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多學校都不是只有單一一個模式,

15 自九十三學年度起,資優資源中心號召全臺北市各階段資優教育學校分區、分組,成立教師專業 成長研習,各分區自行選出召集人,自行開會決定成長項目,每個月聚會一次,並於九十三學年下

通常是兩三個併用。她說:「你們用多元模式,而不是單一主軸,所謂多元模式就是 你在阮汝禮之下又放塔巴,在阮汝禮之下又放比如說威廉斯,在阮汝禮之下你可能 又放貝茲,在阮汝禮之下你可能又放什麼,可以,可是,它其實只是變成你經營的 策略和方法,它不能是你經營的哲學,就是它不能跟阮汝禮並列,所以你的主軸就 是一個,單一主軸,這樣你才能把自己變為唯一,而不是第一」。C5 委員表示臺北 市現在的資優教育最可貴的一點,是每個學校都做得不一樣。如果各學校能把自己 的「唯一」發揮成自己的特色,就會做得很有價值,她說:「我會建議你們只用單一 模式,把它經營好,然後去抓到它的精髓,把它的精髓發揮到極致,然後你這個學 校就會做得最好」(演講,C5_931020)。

C1 委員彙整評鑑資料之後,有一個想法,認為實施資優教育不一定要有一個

「套裝」的課程模式16。為什麼?學校要釐清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假如學校的資 優教育,想提供學生一些經驗的東西,那就引導學生去深入每一個經驗的向度,用 一個理念,去發展你們的課程,那你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一個比較經驗式的課程的 這種架構。「比方說,以學生為中心,然後他喜歡什麼,就,就帶領他去,嘗試探索 什麼東西。」不過,C1 表示很多學校在經營理念上面,會比較側重要有一個說得出 名號的架構,但實際上他又沒有清楚的參照這個架構去運作,那這時候就會出現問 題。(個訪C1_930917,p.16)

C1 委員認為所謂的課程模式,都是一種套裝課程的概念,那所謂套裝課程是 什麼意思呢?「他整個是配套的,就是,你今天,採用這個阮汝禮的充實三合模式,

那你的配套是全校性的配套啊,而且我是從鑑定開始,安置、輔導,我整個學校的、

學生的,甚至於行政的那種排課啊,然後學生在教室班級裡面的進出啊,那個都是 整個要配套,才會符合這個模式的理念嘛!」(個訪 C1_930917,p.16)

C5 委員無論是在專題演講時或是在訪談中,都一再重申臺北市國小資優教育 太重視課程本位,很少落實學生本位,這是她覺得一定要調整的部份。她說:「我們 雖然是資源班,可是我們還是有三年級的課、四年級的課、五年級的課、六年級的 課,我們很少去打破,……然後從課程本位去思考資優課程,我們很少落實學生本 位,所以我們才會這麼謹守阮汝禮的階段,如果你從學生本位,阮汝禮的那個本來 就是旋轉門,旋轉門就會出來。」(演講,C5_931020)

C5 委員比較在意的是資優教育之所以走資源教室,就是希望每個學生的興趣

C5 委員比較在意的是資優教育之所以走資源教室,就是希望每個學生的興趣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頁 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