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 經營資優班的理念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頁 182-185)

1. 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學得快樂,家長滿意,與原班老師建立和諧關係

S5-T1 表示她經營資優班的理念是教得快樂,學生學得快樂,家長滿意,並且 也會注意與原班老師協調,取得和諧關係,她說,「至於學生學到多少知識,我個人 慢慢不重視這個了。」(團訪 S5_931229,p.39)

2. 培養學生關鍵性能力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而 S5-T2 認為培養學生關鍵性能力及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是他們最重視的,

至於增加知識,那是其次。每個學校或多或少有一些缺乏學習意願的學生,有來資 優班的意願,但是來了卻只是隨便做一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S5-T2 說:「這樣的狀 況對孩子來講是很不利的,因為這樣的時間他來這裡,沒有收穫,而他在原班的學 習又 lost 掉,他兩面落空。」(團訪 S5_931229,p.40)

3. 希望設立旋轉門制度

S5-T1 表示 S5 想要設立旋轉門制度,將不適合在資優班學習的學生轉出去,再 把適合的人轉進來。不過大家都知道,將學生轉出去很難(團訪 S5_931229,p.40)。

4. 普通生定時接受餵食,資優生有了方向,必須自行覓食

S5-T4 對於資優班的學生跟普通班的學生,有不同的比喻,他說普通班學生好 像動物園的動物,每天定時接受餵食;資優班的學生就像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動物,

得到方向,必須自己找東西吃(團訪 S5_931229,p.30)。

S5-T2 表示 S5 資優班三、四年級以亦步亦趨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比較著重他們 基本能力的提升與學習態度的培養,比較沒有那麼開放;到了五、六年級,學習方 法及概念都具備了,就會給予較大空間。中年級有如在庭院裡覓食,高年級則放大 到公園、草原去(團訪 S5_931229,p.31-32)。

四、 鑑定、安置與輔導

(一) 對鑑定的看法

1. 應利用較長時間的觀察,彌補團測工具之不足

S5-T1 表示各校在資優班新生鑑定工作上,基本上還是採用傳統的測驗工具,

她發現今年 S5 團體智力測驗的成績比往年高出非常多,她懷疑團測工具有漏題的現 象。另外她也發現個別智力測驗,大概有五、六個小孩都說曾在幼稚園的時候做過,

導致智商一三○以上的孩子很多,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S5-T1 認為新生鑑定 的公平性常常會遭受質疑,卻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去扭轉這樣的趨勢,除了加強鑑定 工具之外,而正好工具本身又有漏題的嫌疑,這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S5-T1 比較 建議利用觀察教學,來看出學生是否有資優特質;覺得鑑定出資優生之後,應該要 觀察學生一年,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哪方面優勢、哪方面弱勢。她認為現在僅只實施 六週的觀察課程,功效不大,至少要半年以上長時間的觀察,才能夠看清楚小孩子 情緒、才能與人際適應等等發展(個訪 S5-T1_940421,p.11-13)。

2. 應收取鑑定費用,「鑑定者付費」,減少純粹來試試看的學生

對於鑑定工作,S5-T1 有一個建議,她認為學生來參加鑑定,要像臺北縣的學 校收取鑑定費用。臺北市一直沒有收過鑑定費,很多家長並不是真的想讓孩子來讀 資優班,他只是要來鑑定他小孩是不是資優。「我們得了特優以後,就來了將近三百 個人,導致我們要花很多很多時間去處理這些鑑定資料,這樣會影響學生的受教 權」。因為實在來了太多人,要改那麼多測驗卷,必須花很多時間(個訪

S5-T1_940421,p.16)。

(二) 觀察活動----分四組,輪流由四位老師教學並觀察

S5-T1 陳述 S5 發現往年使用團體觀察很難清楚看到學生的特質,所以現在都利 用小組來觀察,四位老師根據一般智能的各種能力(如:記憶、理解、分析、綜合、

評鑑、創造、問題解決……),去設計不同的觀察教學活動(參見附錄十六),「比如 說,有一個老師負責記憶、理解,一位老師負責分析、綜合,還有一位負責評鑑、

創造,……另外,再一項是問題解決,一個人負責兩項,根據學生的能力,去設計 我們的教學活動,這樣來觀察學生。」(個訪 S5-T1_940421,p.13-14)。將學生分成 四組,每組四至六個學生,在六週的時間裡分別跑完四個老師課程,再上兩次的問 題解決單元。第一個星期第一組上 A 老師的單元,第二星期第二組來上 A 老師的課,

第一組則上 D 老師的課,依此輪流,就像平常資優班上課一樣,「我們等於是小組 觀察」,每次都連續上兩節課,每個學生共上十二節觀察課,每個孩子和每位老師單 獨面對面三節課。最後四位老師把自己所做的觀察紀錄拿出來(參見附錄十七),感 覺一致性頗高。可見小組上課比起一口氣來十幾二十個人的團體課程,容易觀察。

不過,每位老師連續六週除了資優班原有的課程外,還要增加兩節觀察課程,工作 負擔很重(個訪 S5-T1_940421,p.15)

(三) 安置特色----將學生分佈在三、四個班級,特殊學生特別安置

在評鑑報告書上面,提到 S5 的安置有一項特色:「學生安置個年級分佈在三、

四個班級,抽離學生上課比較方便集中分組教學」(評鑑報告_92),S5- T1 表示以前 教務處有一個小組編班的辦法,將資優生分組,安排在幾個特別協調過的班級;對 於特殊學生也有另外的管道,可以特別安排符合學生特質的老師,老師也很樂意去 輔導這個學生。但是 S5- T1 無奈的表示,目前新的編班辦法已經不是小組編班了,

因為要貫徹常態編班。不過如果遇到特殊個案的學生,經過特殊教育委員會的開會 討論,認定的確是特殊學生,還是會經過特殊管道幫他安排級任老師(個訪

S5-T1_940421,p.24-25)。

(四) 輔導特色

S5 三年級上學期的團體課裡教導學生認識資優,學習自我覺察、自我調整、自 我管理以及在普通班與資優班間的學習調適(S5 三上團體課教學計畫)。

S5 會邀請畢業生返校與學弟妹座談,而且邀請國中老師來說明國中的學習概 況,或是帶領學生到鄰近國中參觀,使學生對於升學有心理準備(評鑑報告_92)。

五、 課程與教學

(一) 對課程區分性之討論--

自認一向秉持區分性理念有別於普通班

S5-T2 表示,S5 課程一向秉持區分性的理念,有別於普通班。不管是在課程目 標、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成果表現都不同,即使是校外參觀也和普通班截然不同(電 話 S5-T2_950208)。

至於資優班內部課程,都是以小組上課,教師的引導雖然都一樣,但是結果卻 有所不同。因為學生的能力和興趣不同,深度與廣度就會有所不同。比如語文課,

能力好的就會多給他一些資料研讀;或是要他利用假日寫一篇文章,拿來給老師批 改後再投稿或參加比賽;或是作業多一些,比如畫心智圖,能力好的就多做一些,

能力差的就少做一些。在科學課方面,年紀小的三年級所上的課程內容大致都一樣,

但是四年級就會根據其不同能力和興趣,選取不一樣的主題去探究,發展的深度也 會不同。四年級也會將科展納入科學課程的一部份,在學校進行指導後,利用假日 向家長一起解說後,學生寒假期間自己在家做(電話 S5-T2_950208)。

五、六年級的語文課和科學課程,直接進入專題研究。往年天馬行空讓學生自 由選擇主題,老師指導得很辛苦,所以九十四學年度在語文方面,進行文學作品的 賞析與批判,各組小朋友選擇不同的文學作品去分析,如福爾摩斯、………,在科 學方面,主題是「創作發明」,朝「發明」與「改良」去研究(電話 S5-T2_950208)。

S5-T2 表示,臺北市很多資優班都是採小組上課,小組上的內容一樣。「資優班 人數那麼多,不可能像身障班那樣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課程。」(電話 S5-T2_950208)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頁 18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