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平衡發展」與「綜合發展」

第五章 托洛茨基的「不平衡與綜合發展」規律

第二節 「不平衡發展」與「綜合發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不平衡發展」與「綜合發展」

掃視俄國在 1861 年前後的發展,不斷革命的根源應該更加清晰了。由此退 回俄國歷史進程的分析,就需要「不平衡與綜合發展」把這些現象整合起來。

1924 年列寧死後,為了與史達林鬥爭,站穩政治和理論立場,托洛茨基總 是不得不給自己的著作插入史達林這個「對照組」的說法。因此,要了解「不平 衡與綜合發展」的思想,除了尋找托洛茨基正面立論的著作,如《俄國革命史》

的重要段落,從《總結與前瞻》這類旨在闡述不斷革命的著作「旁敲」之外,還 需要對批評史達林的論戰著作「側擊」。接下來,我們先從《共產國際綱領草案

(對根本原則的批判)》61 出發,切入「不平衡發展」。

一、不平衡發展

首先,托洛茨基簡要地說明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係:

帝國主義以空前的速度和深度把各個不同的民族單位和大陸單位聯結成一 個單一的整體,把它們置於最緊密、最必需的相互依賴的關係中,使它們的 經濟方法、社會形式和發展水準日趨一致。

繼續讀下去,這個令人想起《共產黨宣言》中資本橫掃全球的段落,似乎比馬克 思和恩格斯呈現的資本主義世界更複雜:

同時,它又是以如此互不相容的方法,以虎躍之勢,以襲擊落後國家和落後 地區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的」,結果就比以前各個時代甚至更劇烈、更具

61 寫於 1928 年,也是托洛茨基流亡海外的第一年。1927 年 12 月,他和季諾維也夫等人組成的 聯合反對派在黨內鬥爭失敗,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被開除出黨(季諾維也夫隔年因自我批評而 重回黨職)。托洛茨基的共產國際執行委員身分(1924 年選出)尚未消失,因此還能向共產國際 第六次代表大會遞交這份抗議文件,其中特別批評了史達林的「一國社會主義」。1927 到 1928 年是俄國經濟的轉折期。1921 年開始的新經濟政策結束,反對派的主張被批評為「超工業化」,

史達林開始實施農業集體化。在工業品缺乏的情況下,農村生產力無法提高,富農拒絕中央的糧 食收購計畫,特別需要低廉糧價的工業發展窒礙難行 (杜建國 20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震動性地破壞了它所造成的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平均化的趨勢 (ibid.: 20)

(粗體字為筆者所加)。

換句話說,國家之間既「相互依賴」又「互不相容」。這個矛盾的現象根源於資 本主義的固有性質,而帝國主義只是「強化了這兩種趨勢」:

和以前的經濟制度不同,資本主義的本性決定它要不斷地實行經濟擴張,滲 入新的領土,克服經濟差別,把自給自足的地方經濟和民族經濟變成一個在 金融上相互關聯的體系,從而使它們相互接近,使最進步的國家和最落後的 國家的經濟文化水準趨於一致。離開這個主要過程,就無法想像歐洲和英國 以及美洲和歐洲之間的相對的平均化。各個殖民地的工業化,印度和英國之 間差距的日益縮小,以及上面列舉的各種過程所造成的一切後果,也就無法 想像了。……

資本主義使各國的經濟關係日益接近,使它們的發展階段趨於一致。但 是,資本主義是以它自己的方法,即無序的方法,進行活動的。這些方法經 常破壞它自己的工作,使國家之間發生對立,使工業部門之間發生對立,促 進世界經濟的某些部份的發展,同時又阻礙和推遲其它部份的發展。只有通 過這兩種根本趨勢──這兩種趨勢都是資本主義的本性所決定的──的相 互關係,我們才能理解活生生的歷史過程的組織結構 (Trotsky 1970: 19)(粗 體為筆者所加)。

在此,托洛茨基陳述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動態,是為了駁斥史達林對

「不平衡發展」的指控。前一章說過,托洛茨基主張的不斷革命仰賴國際力量:

一方面俄國之所以取得高度生產力、培養出政治力量強勁的無產階級,是因為受 到西歐影響,輸入資本主義相關技術和組織;另一方面無產階級革命必須是跨國 的,因為專政過程會受到國內力量掣肘,故需其他國家革命的奧援。這兩個方面 與我們這裡的引文有關。在前一個方面,俄國受到西歐影響,是因為「帝國主義 把不同民族單位和大陸單位連結成一個單一整體」,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一體化 和平均化的趨勢」正在運作。在後一個方面,不斷革命的過程將會遭遇「國家之

他表示恩格斯的年代「還沒有資本主義國家不平衡和跳躍式發展的條件」(Stalin 1957: 193)。托 洛茨基 (Trotsky 1970: 18-9) 對這個論斷直接回以兩個驚嘆號,並未在文本中多加說明。如果史 達林是正確的,法國革命後從施泰因到俾斯麥的普魯士(德國)所實施的「由上至下的革命」又 是受到什麼國際條件的影響?直接閱讀史的文件,完全可以理解托的不滿與困惑,尤其是看到史 為了自立為列寧接班人而下的諸如此類的論斷:「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的規律以及同這個規 律有關的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在一個國家內勝利的可能性的原理,只是在帝國主義才被列寧提了出 來,而且也只有在那時才可能被列寧提出來。」(Stalin 1957: 19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整個人類歷史都受不平衡發展的規律所統治。資本主義在人類各個區塊的不 同發展階段上出現,每個區塊都有自身的深層矛盾。這些區塊相當分歧的水 平,人類在各個時代中不同區塊發展速率的極度不平衡,成了資本主義的起 點 (ibid.: 19 粗體為筆者所加)。

「不平衡發展」是具有普世性的,這個規律把人類分為不同「區塊」,各個區塊都 有自身的「深層矛盾」和「發展階段」。所謂的深層矛盾是否來自生產關係內部 的階級鬥爭以及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關係動態?發展階段是否指特定的生產力 水平以及與之相應的特定生產關係?托洛茨基沒有明說。不過,在歷史唯物論的 典範下,這樣的推論應該是合理的。

無論如何,資本主義不是憑空出現,更不是在「平衡發展」的基礎上出現,

而是在既有的「不平衡發展」上出現:「資本主義只是漸漸駕馭了它承繼下來的 不平衡,打破它、使它成為其他樣子,並在其中運用自己的手段和方法。」(ibid.:

19) 從帝國主義強化的「兩種根本趨勢」來看,資本主義「駕馭」、「打破」和改 變「不平衡發展」的結果,不是產生一個「平衡發展」的世界,而是讓它更加複 雜:不平衡仍然存在,卻伴隨了全球經濟一體化、各國工業水平日漸趨近的互賴 關係,而每一次的互賴都加深了既有的不平衡。Rees (1998: 266) 引用托洛茨基 的哲學筆記 (Trotsky 1998: 97) 稱這個既同且異的體系是一個「差異化整體」

(differentiated unity)。

托洛茨基的上述說法有兩個特點。第一,主詞都是「資本主義」,視角因此 是一個全球性整體,屬於「世界層次」,不是就單一或若干國家來談的。第二,

之所以要「辯證地理解」──也就是依靠理解,而非字面意義──是因為「不平 衡發展」這個名稱無法同時囊括資本主義的「兩種趨勢」,只偏向其中一種,即

「差異化」或「對立」,這也是為什麼史達林能「擇一」詮釋不平衡發展,「差異 化整體」反而同時囊括兩者。

與第一個特點不同,托洛茨基在其他地方談及資本主義時,是針對個別國家 之間的比較和差異而言的,這種視角也是馬克思主義者最熟悉的,即前文所謂的 國際(競爭)層次。在這方面,《俄國革命史》是代表。托洛茨基現在關切的是 落後國家和先進國家(特別是前者)的發展路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資本主義這個差異化整體中,落後國家面對生存壓力,只能設法提高生產 力。托洛茨基再次提到不平衡發展「這個歷史過程的最一般規律」,而這個規律

「在落後國家的命運中最尖銳而複雜地揭露了自身。在外在必然性的催逼63 下,

它們的落後文化被迫跳躍。」(Trotsky 2008: 5) 跳躍的方式就是吸收先進國家的 各方面成果,不用經歷它們取得這些成果的所有過程,節省時間。

這裡雖然已經講到落後國家的「命運」和「文化」,但還處在國際層次,尚 未進到國內層次,畢竟「催逼」和「跳躍」只能發生在先進和落後國家兩相比較 的情況下。此外,如果沒有「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平均化的趨勢」,落後國也不能 吸收先進國家的成果,至少無法這麼快地做到。針對這個「跳躍」現象,《俄國 革命史》舉了一些例子:

一個落後國家吸收先進國家在物質與智識上的征服成果。但是,這並沒有奴 隸般地追隨它們、複製其過往所有階段的意思。……它[資本主義]準備了 且在某個意義上實現了人類發展的普世性和不斷性。也因為這樣,排除了不 同國家在發展形式上的重複。雖然被迫跟隨先進國家,但落後國家的事物不 會按照同樣順序發生。歷史落後的優勢──這個優勢是存在的──允許或迫 使它們在某個特定日期之前採用已然是現成的東西,跳過中介階段的一整個 系列。野蠻人拋下它們的弓與箭,一下子就拿起了步槍,不用走完從前這兩 種武器之間的道路。美洲的歐洲殖民者並未再次從頭展開其歷史。德國與美 國在經濟上甩掉英國的事實,也是因為其資本主義發展的落後才有可能的。

另一方面,當英格蘭長久以來扮演資本主義先行者的角色時,英國煤業中保 守的無政府狀態……就是它們在過去所付出的代價。…… (ibid.: 4)

在這個著名段落中,「歷史落後的優勢」是「跳躍」或「跳過中介階段的一整個 系列」本身,而非跳躍的結果,好比在經濟表現上超越先進國家──托洛茨基沒 有這麼說。至於「排除了不同國家在發展形式上的重複」和「落後國家的事物不

在這個著名段落中,「歷史落後的優勢」是「跳躍」或「跳過中介階段的一整個 系列」本身,而非跳躍的結果,好比在經濟表現上超越先進國家──托洛茨基沒 有這麼說。至於「排除了不同國家在發展形式上的重複」和「落後國家的事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