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消息錯綜呈現的方圓意象

第三章 以心性為主體的《易》道時空觀

第一節 以消息錯綜呈現的方圓意象

蓍之德圓而神,神以知來,六爻變化其實包含著時與位的變化,所以卦之德 雖然是方的,卻離不開圓的制衡。《繫辭上》第九章記載〈大衍筮法〉:「分而 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 再扐而後掛。」

63

由此觀之,無論兩儀、三才、四時或閏年閏月,都是人模擬天道 概念所制定的法則。以三才之道為例,它像是在講上下空間的概念,而其實是在 講天人地三種不同層次的規律,包含了空間的對比性及時間的延續性,人效法之 而用義的對比及仁的周延,做為人道的規律。然而大自然是無分別的,變化起自 於人的情偽相感,所以由人感官意識制定的天道時間與地道空間,也是互相依存 的。

依照〈謙〉卦《彖》「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64

的概念,來參照《日 書》所記載,得知戰國時祖先們從來不把「時」、「位」當成兩個絕對分離的事物,

太極生兩儀這種表面對立又內在統一者,仍然是中國的主軸思維。原屬於地道範

62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9。

63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23。

64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23。

疇的五行概念,在秦漢象數學大盛期間上行配入天道參數形態當中,而日辰干支 也配入地道方位裡面,這也就迎合了回歸至太極形態的整體思維。《易傳》時期祖 先們早就認為時間就是在描述空間事物的變化,而時間的移動變化,代表區域裡 事物能量狀態的強弱,並用節氣消息這種想法,來做為農業作息等事務的參考數 值。這樣的經驗起先來自當時人主觀的共同認定,《易傳》作者說是聖人會通天下 人之心志,將外境事物統一於性情,而制作成的陰陽易簡之道。

由於情偽相感,感官心識的界限性及對比性,日月星辰在封閉範圍內做環狀 的循環,時間概念於是起源於這圓環狀的天道循環,落在卦象上就是用十二消息 卦來呈現。消息卦思維的源頭可被確定為《彖傳》,其體例在《彖傳》又稱消長,

且不限於時間概念,例如〈泰〉卦言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否〉卦言小人道長、

君子道消,乃做為德行心態趨勢的描寫。此處所謂消長是相對的,亦即陽滋長則 陰消退,陰滋長則陽消退。而且它並不止於現象方面君子和小人彼此勢力上的消 長,也包括內在修為上善惡相對的消長,因此消息或消長,其實也是較大範圍的

〈乾〉〈坤〉陰陽相變。陰陽爻相變就是所謂小宇宙變化或頓變現象,而陰六階段 化,陽也六階段化,總加成十二階段,這就是所謂大宇宙變化或漸變現象的消息 遞變。

感官心識的界限性對比性,在封閉範圍內做區域性的界面。時間概念源起於 這圓環狀的天道循環,空間概念源起於這界面狀的地道方位。空間概念源於地道 方塊狀的區域,空間物體在動作上與時間的循環相連結而呈現出直線型的反復現 象,落在卦象上都是用〈復〉至〈乾〉、〈姤〉至〈坤〉的消息型態。如〈復〉卦 辭:「七日來復。」乃以一爻值一日,由〈姤〉一陰滋長開始,歷經〈遯〉、〈否〉、

〈觀〉、〈剝〉五爻,成〈坤〉全陰至〈復〉一陽復起共七日,故曰「七日來復」。 綜即卦體在空間上的反轉,用卦的初上反轉來表示。錯即卦體在時間或空間 上的陰陽相變,例如日往月來,日為〈離〉而月為〈坎〉,〈坎〉、〈離〉互為錯卦,

又可代表時間概念的連續性。其相對感是由內在心識所決定的,而這種感覺在現 象上的作用是全面性的,亦即心識的判定是任何現象相對的起源,所以照理說先 有相對作用才導致時位概念的產生。例如先有天地才定尊卑之位,先有日夜寒暑 才定時序之位。至於某一相同之物在時間概念上的陰陽相變,表示內在性質與外 在現象產生變化,讓人產生類似新舊對比的感覺,例如〈泰〉、〈否〉互為錯卦,〈否〉

極〈泰〉來即表示同一人事對象由凶轉吉的陰陽相變。錯卦或為兩物,其兩者的 性質在觀察者看來剛巧有互補互嵌現象,或者雙方在情感上有互補互嵌現象,即 用錯卦的陰陽相對來表示。在《周易》卦序有〈頤〉和〈大過〉,〈中孚〉和〈小 過〉,〈坎〉和〈離〉,〈乾〉和〈坤〉是錯卦型式,而〈泰〉和〈否〉,〈隨〉和〈蠱〉,

〈漸〉和〈歸妹〉,〈既濟〉和〈未濟〉則是錯綜兼具,其他 48 卦都是兩兩綜卦型 式。孔穎達於《周易正義‧序卦疏》:「今驗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變。『覆』

者,表裡視之,遂成兩卦,〈屯〉〈蒙〉、〈需〉〈訟〉、〈師〉〈比〉是也。『變』者,

反覆唯成一卦,則變以對之,〈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 過〉是也。」65《周易》經文以用九用六,來表達六爻全變的錯卦情勢。《說卦》

第三章八卦的相對,則屬於現象或性質上的相對。又空間概念相對現象的連續,

即時間概念及節氣的來源,如日夜相對導致一日週期循環,寒暑相對導致一年週 期循環。《周易本義》伏羲四圖,也是仿照《說卦》第三章而呈現兩兩相對的形態。

錯卦的陰陽相對,一虛即對一實,一實即對一虛。就變化來說,若由其中一 卦變出另一卦,可表示內在性質變化、化學變化,或內心反應出欠缺的部份,例 如〈乾〉原為勇於競爭之象,六爻皆變成群龍無首吉,不出鋒頭之象;〈坤〉原為 全心奉承之象,六爻皆變成利永貞,持之以恆之象。若兩錯卦並陳,可表示兩物 互相嵌合的物理型式,或兩人互相需求的情感關係。在時概念上錯卦類似陰陽相 變,在位概念上錯卦類似陰陽相應。

綜卦由初爻反轉至上爻,由上爻反轉至初爻,餘二五爻,三四爻相反轉。以 觀察者而言,可表示一物在視角或方位上的轉移,造成型態之差異。錯卦是互嵌 型態與互需關係,綜卦是型態轉變而不必然有互需關係,不一定彼此認同但可互 相尊重。例如〈屯〉、〈蒙〉互為綜卦。〈屯〉卦動乎險中,表示眼前目的受阻礙而 徘徊,〈蒙〉卦山下有險,表示根本處被蒙蔽而無法理智。〈泰〉卦辭言「小往大 來」,小為〈坤〉性,大為〈乾〉性,可證《周易》編纂時已有〈乾〉大〈坤〉

小和內外卦的概念,以及兩卦反轉的綜卦型式。《彖》作者認為大是君子的精神,

小為小人的作為。君子與小人彼此不一定認同,但可互相交流尊重,即孔子說「君 子和而不同」即此意。

〈需〉、〈訟〉互為綜卦。〈需〉為在等待期間飲食宴樂,水在上而下行,天在 下而上行,剛健而不陷於〈坎〉險,不須躁進,事情遲早可辦妥。故〈需〉卦《彖》

云:「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66〈訟〉卦《彖》言「剛 來而得中」,指〈需〉之九五反轉成〈訟〉之九二,天在上而上行,水在下而下行,

其為心志背離之象,是以〈訟〉卦《大象》言「天與水違行」。〈需〉、〈訟〉兩卦 反轉,內外心態不同,故《雜卦》云:「〈需〉不進也,〈訟〉不親也。」67

〈咸〉、〈恆〉互為綜卦。〈咸〉卦《彖》言「柔上而剛下,……男下女」68, 指〈咸〉上卦〈兌〉而下卦〈艮〉,反轉變成上卦〈震〉而下卦〈巽〉之〈恆〉。〈恆〉

65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年),頁 186-2。

66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13。

67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31。

68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13。

卦《彖》言「剛上而柔下」,指上卦〈震〉而下卦〈巽〉之〈恆〉,反轉變成上卦

〈兌〉而下卦〈艮〉之〈咸〉。《雜卦》云:「〈咸〉,速也。〈恆〉,久也。」69〈咸〉

男下女又陰陽同位相應,於人道為君子好逑,婚前男女相遘,此為人性情之本,

至精至誠,故在位概念上有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之象。〈恆〉卦《彖》言「〈巽〉

而動,剛柔皆應,恆」70,是婚後男主外忙於事業,女主內操持家務,震動而恆長,

在位概念上〈震〉象表示內外往返而動作,在時概念上猶如日往月來、寒往暑來,

而在位概念為往來對立而統一的延續,即時概念恆久之意。

以〈剝〉、〈復〉兩卦為例,〈剝〉卦《彖》說:「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 往,小人長也。」

71

主要是五陰滋長,陰長陽消以至於上九,陰者偏愛其小體而以 私害公之情狀,故〈剝〉卦上九爻辭說:「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72

君 子得車輿以避險,小人則剝除庇護之所。故《雜卦》說:「〈剝〉,爛也。」

73

至綜 卦〈復〉則情勢相反,〈復〉卦辭說:「〈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74

主要 是一陽滋長,其有陽長陰消之形勢,而陽者乃君子愛其大體的仁德呈現。

《雜卦》說:「〈復〉,反也。」

75

王弼注〈復〉《彖》「復其見天地之心乎」云:

「復者,反本之謂也。天地以本為心者也。凡動息則靜,靜非對動者也;語息則 默,默非對語者也。然則天地雖大,富有萬物,雷動風行,運化萬變,寂然至无 是其本矣。故動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見也。若其以有為心,則異類未獲具存矣。」

76

在《易傳》作者來說,《易》無思無為才能夠感通。就王弼來說,至無是其本,至 無之本則無所謂動靜語默,聖人唯有無私而返至無的狀態,才能夠見其變化之樞 機。故此心非僅是天地之心,聖人唯有以無私無為之心以對,天地之心始得以顯 現而使聖人見之。若以有為心,不僅無法返其本,甚至淪為小人,只滿足私利而 排除異己。故吾人可瞭解良知之心,乃反身而誠的審己之心。以心理而言,綜卦 之象,可表示先成人成物然後成己之德,即孔子所謂設身處地,己所不欲勿施於 人之意。

閔仕君先生在《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學研究》內容簡介說:「牟宗三『道德的 形而上學』可以看作是後形而上學時代重構意義本體的一種嘗試。這一形而上學 以儒學,尤其是陸王心學為最終歸宿和內在靈魂,在外在形式上表現為一個良知

69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31。

70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11。

70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