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以心性為主體的《易》道時空觀

第二節 象也者像此心之象

朱伯崑說:「所謂筮法和卦象,是人的理性思維的產物,客觀世界中不存在八 卦和六十四卦。八卦是人頭腦中的觀念,屬於主觀的世界。」78意謂自然界並無卦 象,卦象是人心想像出來的。按照這個理路,面對某物而產生的名義,也是人心 構思出來的。人循其所見所聞而生意中之象,如名詞之「天、鳥」,動詞之「飛」,

介詞之「在」,副詞之「上」等單詞皆是。概念則是有理序的許多意象單詞所組合 成的,如「鳥在天上飛」,中國人一見此句都明白其理、瞭解其義,但是見到「天 在鳥上飛」這句則難以理解而不懂其義,因為它的文法不合乎大眾概念上的理序。

人依照概念替天地萬物及現象來取名,然則概念和名詞,也都是人們面對大 自然而透過感官意識所界定的,在客體的自然裡,這種名義是不存在的。既然天 地萬物及現象的名義是人們所界定的,而真實的自然是不具界定性的,正因為如 此,人們所界定的名義,屢屢與不具界定性的自然互相衝突。所以其諸如「海誓 山盟的愛情」等名義,在現實上也往往與所認知的相牴觸,而顯得無恆常性。又 例如老子所謂的「道」,其實也只是個概念,人們可以指稱之、言說之、取名之,

77 閔仕君,《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學研究》,百度百科網

(http://baike.baidu.com/view/2646748.htm),2013 年 3 月 10 日檢索。

78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頁 108。

老子認為還是非常道、非常名的,也就是說人們平常講的意義上之道,或按照其 意義取的名稱,都只是在人們所見所聞之規律經驗範圍內,在此規律經驗之外不 可見聞或指稱的,仍然是無窮無盡的,而超越人們所認定的規律。舉四時之例來 說,人們就其所見所感的節氣規律而取四時之名,換言之,人們所取四時之名,

乃僅根據其所見所感的節氣而界定之,然而真實的自然變化並不是有那麼明顯的 間隔,甚至超出人們所定的界線,故《易緯‧通卦驗卷下》在詮釋卦氣常言「當 至不至,不當至而至」。

因此之故,「天、地」之名是人們取的,「天、地」背後的概念顯然也是人所 界定的,那麼,「天、地」所包含的規律,當然也是人們依照其感知經驗所界定的,

這也就是《荀子‧王制》所言「君子理天地」的意思。老子指稱人所界定「天、

地」規律名義之外,有更廣大而不受人所界定的存在。由此看來,老子在談人所 界定的範圍之外,而荀子在談人所界定的範圍之內,兩者的思維並不相悖,只是 範圍方向不同。

文字是在概括人所界定某對象的形音義,它比較有固定性。卦象則是在模擬 人意外所界定的形象,它們概括範圍顯然比較寬廣,而沒有固定的對象性。所謂 卦有小大、辭有險易,〈乾〉卦〈坤〉卦可代表天地,並不意味〈乾〉卦〈坤〉卦 就等同於實象的天地,它們也可代表其他事物。《繫辭上》第一章所謂「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79

,足見〈乾〉〈坤〉兩卦非只代表天地之象,還包含高低位階 上的概念。王弼《周易略例‧明象》言「義苟在健,何必馬乎?類苟在順,何必 牛乎?爻苟合順,何必〈坤〉乃為牛?義苟應健,何必〈乾〉乃為馬?而或者定 馬於〈乾〉,案文責卦,有馬无〈乾〉,則偽說滋漫,難可紀矣。」

80

所謂〈乾〉卦 義為健何必止於馬象,〈坤〉卦義為順何必止於牛象,亦即不同的卦象可以表達出 同一卦義,因此立不同的象可以表達相同的意。

同樣是玄學家,管輅稍早於王弼。管輅和王弼兩者對卦象的包含範疇有不一 樣的看法。管輅云:

輅不解古之聖人,何以處〈乾〉位於西北,〈坤〉位於 西南。夫〈乾〉〈坤〉

者天地之象,然天地至大,為神明君父,覆載萬物,生長無首,何以安處 二位與六卦同列?〈乾〉之象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夫統者,屬也,尊莫大焉,何由有別位也?

81

79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21。

80 樓宇烈,《王弼集校釋下》,頁 609。賴建仁,《王弼易學的玄理範疇》,碩士論文,臺中:私 立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2006 年,頁 12:「《易》之象,做為一種圖象的呈現,本身即具有一種不 確定性與豐富性。」

81 魏 收 , 《魏書‧管輅傳》(臺 北 : 鼎 文 書 局 , 1980),頁 823。以下引該書同此版本。

按照歷史的發展順序,《周易》的原始功能是實用性的占卜,卦只是模擬物象,天 地與萬物同樣為象,只是象有大小而導致卦象及數值也有大有小,立象的目的在 盡意是沒錯,但難以說《周易》創始時期即有〈乾〉元統天的形上思維。吾人正 本清源後,即可發現物象乃透過感官在意識裡內化而成顏色、形狀等基本意象,

意象再組合成許多含有理序的概念,概念再透過口述、手寫而外衍成文字、語言 和卦象。由於卦象源自意識對物象的改造及模擬,其效用是具體而務實的,是比 較符合《周易》原始功能的。在所謂蓍數組合成的數字卦演變為陰陽符號之後,

陰陽符號與人們的相對性思維遂趨於協同,用抽象形上的相對性法則,來表達性 情模擬物象的情狀。

文字符號都是表達事物含義的表徵,可以説都是個空套子。《繫辭上》第十 二章:「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 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

82

雖然思想上可賦予「天」、「地」以義理概念,但它 們有最基本形義的界定,亦即彼此不能相替代。卦象則與人們的思維最接近,幾 乎處於協同狀態,《易傳》說設立卦象即在模擬性情的變化,《繫辭上》第三章:

「齊小大者,存乎卦。」卦爻象有小有大,代表心識中的物象有小有大,因而卦 爻的相對數值也有大小。卦中的陰陽爻猶如性情變化,卦象變化猶如意象變化,

在意識裡「天、君、父、龍」可彼此替代成為一組,於是古人將它們取個「〈乾〉」 做為三陽爻的卦名。到了《彖傳》時期,按其內容,屬於孔子後學思孟學派專長 的學說,作者凸出了性與天道的價值。是以《說卦》雖然較《彖傳》晚出,然如

〈乾〉為天、為馬、為父、為君,〈坤〉為地、為牝馬、為輿、為母、為眾等內容,

則符合原始時期占卜取象的實務功能。因此,把天地當做物象之一,應該是較〈乾〉

元統天的義理概念更早出現的想法。

管輅所主張〈乾〉元統天的義理概念,乃是出自思孟學派的學說。管輅潛意 識將義理抬高而置於象數結構之上,他認為〈乾〉、〈坤〉為天地之象,天地乃統 領萬物者而不應被限制在方位的排列上。然而馬可為〈乾〉卦表達健壯之象,馬 也可為〈坤〉卦表達順承之象,馬亦可為〈震〉卦表達奔馳之象,所謂健壯、順 承或奔馳都是心中之象的反映,物象配哪一卦,或卦顯現哪種物象,乃依照當事 人時位條件及心態情況而定。是以終究來講,卦本身無定象而象本身無定卦。《彖 傳》以〈乾〉元〈坤〉元為萬物資始資生,管輅據之而將〈乾〉、〈坤〉固定在天 和地,認為天至尊至大,而質疑為何有與其餘六卦同列的別位。事實上是他用的 是哲學方法而非史學方法,他沒有考慮到歷史的前後因素,直接把《彖傳》後起 的義理思想去評斷卦的基本功能,也將《周易》時期物象及卦象的替代寬窄度搞 混。天地是物象的專有名詞,就如同貓狗名義彼此不能混同替代。〈乾〉、〈坤〉則 是卦象名詞,卦象是模擬各種物象的符號,是以〈乾〉、〈坤〉兩卦不僅只代表天

82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24。

地,也可代表其他事物,在漢代不僅可代表節氣之時程,也可代表方向之位置。

而且,他把後世衍生義理上的天,與〈乾〉卦等同視之,將〈乾〉卦固定在義理 上的天,反而將卦象原始功能給限制住了。就這方面來看,王弼思想顯然開放許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