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方圓型態與仁智心性的圓善狀態

第三章 以心性為主體的《易》道時空觀

第三節 方圓型態與仁智心性的圓善狀態

第三節 方圓型態與仁智心性的圓善狀態

人面對此世界創造時間與空間概念,時間的產生起初是用刻劃的數值,以測 量物體動態的變化。空間的產生起初是用刻劃的數值,以測量靜態物體與自己的 距離及方位關係。

時間空間都是含有理序的概念,而這樣的概念是意識透過感官來界定的,它 還是處於人們自己設定的規律當中,因此在道家看來仍舊是種局限。《莊子‧秋 水》說:「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

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83它指出人們受學習方式所約束,

主要原因是人們的眼界原本就有限度,因而人們創造的概念以及文字符號也就有 限度。由此觀之,時空等概念本身就有界限,故為學日益而獲得的是更瑣碎更為 偏狹的認知。但也由於這種感官意識上的局限,面對天地在人們可感知而界定的 範圍內,才可能訂定其反復軌跡上的規律形式。《繫辭下》第五章:「日往則月 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 成焉。」《繫辭上》第十章:「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 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

84

由於人們感知上的接收局限,日月 往來、寒暑相推等是在人們感知上可接收範圍的現象,所以人們就其感知上構築 個抽象概念的圖式,在天部份就形成圓形循環的運行狀態,這是人們心識所共同 構築的天文之相。換言之,若是數百年才一循環的慧星被古人們遇到了,因為它 在古人們有生之年只見其往而遠逝,超出感官的界限範圍而勢必不可能看到它返 回的情景,因而在古人意識裡,難以構成規律性的循環軌跡。

《繫辭上》第九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 十。」第十一章:「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

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此哉!

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85

由此觀之,《易》卦之十進位數乃根源於二 進位數的連續及累計,而二進位數,乃符合天下人擁有那些天地、日夜、寒暑等

83 (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5 年),頁 563。

84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25、23。

85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23、23。

相對意象的心志。蓍草的功能,與相對意識下的二進位數結合,它和表達時概念 的十進位數可彼此替換,因此,卦爻的陰陽相變是可與十進位數締結的。

所謂圓的概念,是陰陽相對意象反復的連續及累計所形成時概念,加上天體 在人們有限範圍內呈環狀循環不息的連續現象而來。所謂方的概念,李零說:「以

『四方』(東南西北或前後左右)加『中央』為五位。」

86

是前後二分和左右二分 的靜態區域性所形成的位概念,後又加上中央觀察者或中土的位置,於是形成五 區域的界定。

《繫辭上》第十一章謂「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蓍與時開始都是根 源於數的,時概念在《易傳》來說從陰陽反覆之連續及累計而來,例如視覺上明 暗的連續相推而形成一日的週期概念,觸覺上寒暑的連續相推而形成一年的週期 概念。在觸覺視覺的界限作用,與意識的相對作用結合之下,形成意象的二分。

例如節氣二分為寒暑,基本上一週年期暑在前而寒在後,這便是理序上的安排。

寒暑的再二分則為四分,形成四階段節氣,稱為四時或四季,四時的前後次序形 成理序,累而計之形成次序之數,於是,春夏秋冬形成前後之理序以及數化的四 時,四時的運作則形成天道。這理序階段的劃分,是基於觸覺視覺在概念上人為 的劃分,在大自然並不存在這樣的劃分。由於陰陽相對之數為二進位,二進位的 串聯可形成十進位。意味十進位數的無限延長,仍然是二元規律現象的延伸。例 如光波上下的延長形成光線,晝夜二分的延長形成日期,寒暑二分的延長形成年 歲,進退二分的延長形成人道,取捨二分的延長形成習性。

方概念也是人的意識受限於感知的局限性。相對於人而言,天體日月星辰無 不在變化,故呈現出動態來而衍生出「時」概念。相對於人而言,地面山川遠景 在地表則與人同步,故呈現出靜態來而衍生出「位」概念。〈謙〉卦《彖》云:「天 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87

由於受限於感知意識的界限,「位」概念也被 區域化而有東南西北等方位之別。然而時間變化也是從空間物體移動變化的數值 而來,大循環則春夏往秋冬來稱一年或一歲,月圓復缺、缺而復圓則稱一月,晝 往夜來稱一天或一日。小刻度則日影移動稱一時辰,人則有走三十分鐘或跑 40 秒 之類的描寫。古時以圭臬或沙漏來計時,今日則用鐘錶的時針、分針、秒針的移 動來取代,它也都離不開物體變化的範圍。

既然時位是一體的,因此,古人講卦位、爻位或方位必包含時辰。而且卦所 居方位區域有大有小,所值時辰數值也有大有小。這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

86 李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 年),頁 92。

87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6。

第一,從卦辭來看,卦可值月辰日辰。〈臨〉卦辭云:「至于八月有凶。」

88

足 見卦可配辰與八月辰折衝。假設周朝已經有消息卦型式,周朝正月建子,則〈復〉

卦值子月,〈臨〉卦值丑月即二月,周朝八月即未月,符合秦簡《日書》建未月丑 日為破,及《史》、《漢》「其對為衝」的體例。〈復〉卦辭:「反復其道,七日來復。」

89

足見卦可值日辰。疑此為〈復〉卦值子日,第七日為午,子受午衝起返回之象。〈革〉

卦辭:「巳日乃孚。」

90

此可說明〈革〉卦所值數值,在巳日用事產生正向變化。〈蠱〉

卦辭:「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彖》:「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 也。」

91

按此有二種解釋,一是該卦值天干甲日,往前數三日為辛日,往後數三日 為丁日。另外是干支相配總共有六甲日,分別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

甲寅,按照《彖傳》用「終則有始」的解釋,表達出了消息循環的狀態,因此,〈蠱〉

卦以這六甲日用事。

第二,從爻辭來看,爻配數值以記事件之年日發生始末。〈屯〉六二:「女子 貞不字,十年乃字。」〈復〉上六:「至于十年,不克征。」〈頤〉六三:「十年勿 用,无攸利。」

92

這些顯然都是爻所值數值以年記算,在十年內無法執行,都處於 負面狀態。按《日書》有孤虛占體例,虛即後世空亡體例,孤即和虛衝對的時辰。

以甲子旬為例,地支戌亥未配入十天干當中,故為虛。此疑與支辰孤虛出旬有關。

〈既濟〉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未濟〉九四:「〈震〉用 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93

這些顯然都是爻所值數值以年記算,在三年後可執 行完成。〈既濟〉和〈未濟〉互為反轉之綜卦,所以〈既濟〉九三和〈未濟〉九四 都在〈離〉卦而有相同爻象,都說到用三年時期完成執行伐鬼方的任務。根據先 秦其對為衝的法則,疑因其卦時辰數值與鬼方方位數值隔三時辰數,須再三年值 鬼方衝對時辰年用事,得以衝剋鬼方。〈震〉六二:「勿逐,七日得。」〈既濟〉六 二:「勿逐,七日得。」

94

疑與〈復〉卦七日來復法則相同。〈明夷〉初九:「君子 于行,三日不食。」

95

原理當與三年者相同。〈巽〉九五:「无初有終,先庚三日,

後庚三日,吉。」

96

原理當與先甲三日者相同。

由此看來,第一,有關卦爻所配之數。同一〈復〉卦,卦以七日用事,〈復〉

上六卻說至于十年不克征。〈既濟〉六二說七日得,〈既濟〉九三卻說三年克之。

如從《說卦》第五章八卦位來看,八卦可配方位,也可配節氣,配的是一週年期,

88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7。

89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9。

90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16。

91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7。

92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3、10。

93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21、21。

94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17、21。

95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12。

96 臺 灣 開 明 書 店 斷 句 ,《斷句十三經經文‧周易》,頁 19。

每卦值約 45 日。漢代焦贛一週年期 64 卦值日,除了〈坎〉〈離〉〈震〉〈兌〉四正 卦之外,其餘 60 卦 360 爻,每爻配 1 日。至京房沿用四正卦及 60 卦,每卦六日 七分。《說卦》第五章一週年期可配八卦,一週年期也可配 60 卦,可見卦爻所配 之數值並非是固定的。第二,有關卦爻辭所配之數值。日月年都沒有 1、2、4、5、

6、8、9 之數值,只有 3、7、10 之數值。〈臨〉卦「至于八月」指第八月份而不是 8 個月。用先秦衝對、孤虛出旬體例來檢視,還算合理。

〈乾〉《文言》:「利貞者,性情也。」從太極生兩儀,以至八卦、64 卦等,可 說象數這一套形下之術,是離不開性情本體的造作。自從陰陽開始孰前孰後即為 理序的建成,例如陽先陰後即為理,陽 1 陰 2 即為數。又《繫辭下》第一章:「天 下之動,貞夫一者也。」例如若原點數值是 10,則任何的加減都還原此數值,是 以形下的任何兩點,在太極都是匯合成不分的整體。故天一、地二、天三、地 四……。在形下界被人們的性命透過意識感覺而區分開來,是以天地是相對的。

然而,超越人們的意識感覺,在形上界它們原本是不分的,因此又是互相依存的 狀態。所謂陰陽之理、陰陽之數,跟時空等概念一樣,這些在大自然是不存在的,

所謂形上思維即趨近於大自然不分的層面。形下也是性命透過感官意識才分化出 這世界,然後建構許許多多的理序。然則這世界的理序,是人們性命中的理序,

所謂形上思維即趨近於大自然不分的層面。形下也是性命透過感官意識才分化出 這世界,然後建構許許多多的理序。然則這世界的理序,是人們性命中的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