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從語言的共性看複聲母結構 ............ 15-40

第三節 侗台語現存之複聲母及其類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成同一發音部位之鼻音,而臘乙坪的聲母系統更是讓我們的推測得到了證實。

然而,在眾多的 NC-型與 NA-型輔音群之中,複聲母 mʐ-、pʐ-與 phʐ-,如:

mʐɛ³⁵「猴子」、mʐə⁶「鼻」、mʐɯ⁴「魚」、mʐei⁸「辣」、pʐa³⁵「五」、phʐɛ³⁵「吹

(風)」就顯得相當特立獨行,而無法歸類。其中,複聲母 mʐ 為後起,它是歷 史音變下所造成的輔音群形式,因為聲幹消失了,只保留了聲頭、聲尾,因而形 成了兩個連續音組成的複聲母,6可知它早期應來源於三合複聲母,後來聲幹失 落了才演變為今日所見之 mʐ。又複聲母 pʐ-與 phʐ- 中的 ʐ 實際音值為 ɹ,7而 ɹ 又為 l 的弱化形式,因此我們推論 pʐ-與 phʐ-分別來自於 pl-與 phl-。

(2)三合複聲母

三合複聲母還有深灰底粗體字之 mphʐ-,如:mphʐa³⁵「量(米)」。而前文 我們提及鄭張尚芳先生論證苗語鼻冠音 m-是 ɦ-的遺跡,pʐ-與 phʐ-分別來自於 pl-與 phl-,那麼 mphʐ-應來自於 ɦphl-,而是失落聲幹僅保留聲頭、聲尾的 mʐ-早期 推測也應該來自於 ɦCl-形式的三合複聲母。

   

第三節 侗台語現存之複聲母及其類型

侗台語族舊稱黔台語族,近幾十年稱壯侗語族,又叫侗泰語族、侗台語族。

西方學者稱kam-Tai。侗台語族主要分布東起海南島,西達緬甸掸邦和印度的阿 薩姆邦,北至四川和雲南邊境的金沙江畔,南抵馬來半島的中部。

按李方桂先生在《中國的語言和方言》一文中對侗台語的分類,語族下面分 為侗水語群和台語群。侗水語群又分為侗語、水語、莫語、佯僙語四個次群。台 語群分為兩個次群。如:

(a) 壯語群:包括廣西大部分地區(稱為壯或土)和貴州南部(稱布依、蠻、

本地)以及雲南東南部(稱為沙或土)所使用的許多方言。使用於海南島 北部臨高、澄邊和涼山的熟梨話(即臨高語)也屬於這個語群。

(b) 西南語群:此語群可分幾個次群。

(1) 阿含語

(2) 坎梯語和撣語

(3) 泰語和老撾語

6 馬學良主編《漢藏語概論》,頁 529。

7 王輔世主編《苗瑤語簡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年),頁 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泰仂語

(5) 白泰語、土語、儂語等。

前三個次群都使用於國外,其中阿含語已趨於消亡。泰仂語使用於雲南省南 部,白泰、土、儂等使用於老撾、柬埔寨和廣西西南部和雲南南部。至於海南島 中部和南部的黎語,李先生認為:「與其他台語相比似乎有很大分歧,因此它們 與這個語群的關係還是值得懷疑的。」李方桂先生當時尚未定其為「黎語群」或

「黎語支」。

羅常培和博懋勣先生在《中國語文》1954 年第 3 期題為〈國內少數民族語 言文字的概況〉一文中「侗傣語族」之下分為三個語支:

(一)壯傣語支:包括壯語、布依語、儂語,沙語,傣語。

(二)侗水語支:包括侗語、水家語(毛南、莫家、佯僙的語言可看作水家語的 方言)。

(三)黎語支:黎語。

另外,在「瑤語支」瑤語的後面括號注明:「根據羅季光的研究,廣西的茶 山瑤語(即拉珈語)跟侗語接近,應屬侗水語支。」

由於當時中國少語民族語言大規模的普查工作尚未正式開始,羅常培和博懋 勣的分類法雖不完善,但已經具備基本框架。後來經中國社科院對少數民族語言 調查和全國少數民族語文工作者多年的補充調查、研究,侗台語的分類已日臻完 善,它可分為以下四個語支:8

台 語 支──包括壯語、布依語、傣語、臨高語和國外的泰語、老撾 語、撣語、石家語、土語、儂語、岱語、黑泰語、白泰 語、坎梯語和逐漸消亡的阿含語等。

侗台 侗水語支──包括侗語、 佬語、水語、毛南語和莫語、錦語、佯僙語 族 語、拉珈語、標語等。

黎 語 支──包括黎語、村語。

仡央語支──包括仡佬語、拉基語、普標語、布央語、耶容語、漢越 南北部的拉哈語等。

8 此分類參考自梁敏、張均如《侗台語族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年 5 月第 1 版),頁 6-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 侗水語支之水語的複聲母概況

水語是水族的語言,水族自稱 ai³sui³。主要分部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 治州境內的三都水族自治縣。在語音方面,聲母系統比較複雜,是整個侗台語各 語言中最多的。9同語族的多數語言聲母一般有三十個左右,最少的不滿二十個,

而水語的聲母較多,有的多至七十幾個少的也有五十個左右。據《侗台語族概論》

中「水語」的聲母,單、複輔音有下列幾種:10

表 20      水語單、複輔音表 

p ph mb b m̥ m m f v w11 pj phj mbj bj m̥j mj fj vj t th nd d n̥ n n l tj thj ndj dj n̥j nj nj lj

ts tsh s z

tsj tshj sj

 h ȵ̥ ȵ ȵ ɕ j j12 k kh ŋ̥ ŋ ŋ ɣ ɣ

q qh 

 h

tw ndw dw

tsw tshw sw lw

kw khw w

水語的聲母共有71 個。其中二合複輔音有 17 個,沒有三合與四合的複輔音聲母。

其中二合複聲母可分為:

(1) 帶鼻冠音的二合複聲母   

這類複聲母有 mb-、mbj-、nd-、nd-、ndw-,如:mba³「靠攏」、mbjaːŋ¹「穗」、

mbaːn¹「男人」、mbiŋ¹「貴」、mbjia¹「栽」、mbjeŋ⁵「像」、nda¹「眼睛」、ndaːu³「蒸」、 ndjai³「買」、ndjaːk⁷「黃蠟」、ndaːŋ¹「香(花香)」、ndwaːŋ¹「磨石架」、ndaːu¹「青苔」。 

9 馬學良主編《漢藏語概論》,頁 729。

10 此處水語之聲母種類參考自梁敏、張均如《侗台語族概論》,頁 971。而表中灰色網底部份,

為筆者特別標示之二合複輔音聲母。

11 因水語單聲母系統中無 w,故筆者認為w-中的 w 代表喉塞音聲母之圓唇化,因而不將w-視 為複輔音聲母,而看作圓唇化之喉塞音。

12 因水語單聲母系統中雖有半元音 j,但筆者仍將j-視為顎化之喉塞音,而不看作複輔音聲母。

「黑」、nja¹「河」、qam⁴ ȵa³「雷公」、ȵuŋ¹「昨天」(毛南)、ȵoŋ⁵「蝦」、a¹

「芝麻」、aːŋ⁵「仰」、wat⁷「點(頭)」、wa³「猛抬頭」、ɣa⁵「田」、ɣaːi³

「長」、ɣok⁷「漲(水漲)」。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帶先喉塞成分的複輔音與單純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壯語區或接近壯台區,那裡的勉語也受過壯語深刻影響,不過後來壯語的影響 減弱了,因此聲母的喉塞音已經消失變成了純粹的濁音。此外,我們還認為古全 濁純閉塞音聲母現在讀b-和d-的也是如此。因為這類字在勉語的其他方言裡都 是清聲母,找不出演變為濁音的條件。而且在保亭和東興除了b-和d-外,其他 發音部位的字也都是清音,看不出分化條件,而鄰近的侗台語裡恰好有b-和d-,

而且只有這兩個帶喉塞音的濁聲母。所以保亭和東興的b-和d-,不是古濁音的 殘存,而是有全清、全濁兩個來源,即古全濁聲母清化以後,與全清聲母一起,

在侗台語的影響下變成了帶喉塞音的濁音。 

        基於上述原因,我們認為水語中帶喉塞音的濁塞音其實就是單純的濁塞音聲 母來的,即b->b-(>m-),d->d-(>l-)。 

   

二、 台語支泰語的複聲母概況

看完了水語的單、複聲母情況,接著來看屬於侗台語族台語支,卻在中國境 外之「泰語」的單、複輔音情況。根據《漢藏語概論》、《侗台語族概論》中泰語 的聲母,單、複輔音有下列幾種:17

表 22      泰語單、複輔音表  p ph b

m f w

t th d

n s l ʨ18 ʨh19

j r

k kh   h

pr phr tr kr kw khr pl phl kl khw khl

泰語是泰國主體民族泰語的語言,以曼谷為代表的標準泰語有聲母 21 個:

清塞音、塞擦音聲母有不送氣和送氣的兩套,即 p、t、k、ʨ 和 ph、th、kh、ʨh 八個,喉塞音無相對的送氣音。鼻音聲母 m、n、。清擦音聲母 f、s、h,濁擦 音聲母 w、j。邊音聲母 l,閃音聲母 r。唇化聲母 kw、khw。

17 馬學良主編《漢藏語概論》,頁 756。梁敏、張均如《侗台語族概論》,頁 961。

18《漢藏語概論》中泰語聲母系統有 ʨ 而無 ts,而《侗台語族概論》有 ts 而無 ʨ,此處依馬學  良之《漢藏語概論》標為 ʨ。 

19《漢藏語概論》中泰語聲母系統有 ʨh 而無 tsh,而《侗台語族概論》有 tsh 而無 ʨh,此處依馬      學良之《漢藏語概論》標為 ʨh。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複輔音聲母 pl-、phl-、kl-、khl-、pr-、phr-、tr-、kr-、khr-、b-、d-共 11 個。主要以「二合」複輔音為主,又可細分為:

(1) Cl-型複聲母:pl-、phl-、kl-、khl-,如:pla¹「魚」、plau⁵「空的」、pli²

「巴蕉花」、pluːk⁹「種(種樹、菜)」、pluk⁷「喚醒」、kla³「稻秧」、klɔ:ŋ²

「鼓」、klɔ:ŋ³「盐」、klet⁷「魚鱗」、kluəi³「巴蕉」、khla:n²「爬行」、khlai²

「汙垢」。

(2) Cr-型複聲母:pr-、phr-、tr-、kr-、khr-,如:phra⁴「孤兒」、phrɔŋ³「一 半」、phra:k⁸「分裂」、phruk⁸「明天」、kruəi²「籮筐」、kriəːm²「焦糊」、

khri³「疼愛、喜愛」、khraːn⁴「懶」、khraːŋ²「呻吟」、khraːm²「藍靛草」。

(3) 帶喉塞音之複聲母:b、d,如:ba:n³「村寨」、di¹「好」、doŋ³「簸 箕」。

 

泰語跟水語一樣,沒有三合、四合複輔音聲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