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 文獻探討

第四節 、 創新擴散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由上述的描述,小筆電可認為是連續型創新,目前小筆電的發展較多是漸進 式的產品創新,而對市場的影響含有低階市場破壞式創新的特色。

第四節、創新擴散

談創新自然需要瞭解新產品與服務的接受歷程,此研究範疇稱為創新擴散 (diffusion of innovation),創新擴散主要探討兩密切相關的歷程:擴散歷程

(diffusion process)和採用歷程(adoption process)。廣義來說,擴散著眼於整體社群,

指稱新產品(一項創新)由源頭推廣至消費大眾的過程;而採用將焦點放在個別消 費者身上,描述其決定接受或拒絕一項新產品的過程(Leon G. Schiffman 2007),

以下將分別描述之。

第一項、擴散歷程

擴散歷程所關切者是創傳遞、散佈的方法,亦即如何滲透入整體市場。更精 確地說,擴散指稱經由溝通(大眾傳播媒體,銷售人員,或非正式的交談),將創 新(新產品、新服務、新想法、或是新做法)傳播至社會系統成員(目標市場),而 為大眾接受的歷程,這點明擴散歷程中的四個基本要素:創新、溝通管道、社會 體系、時間,這四點分述如下:

1.創新:可能影響消費者的創新產品特性包括相對優勢、相容性、複雜性、可嘗 試性及可觀察性:

 相對優勢(relative advantage):是指潛在顧客認為某創新產品優於其他現 存替代品的程度,例如行動電話較呼叫器更能立刻與外界取得聯繫。

 相容性(compatibility):潛在顧客認為創新產品符合其需求、價值觀和使 用習慣的程度,例如圖片檔可輕易轉存至任何電腦。

 複雜性(complexity):指某產品是否易於瞭解與使用,尤其對高科技產品 而言,消費者經常有四種技術恐懼,1.對技術複雜度的恐懼;2.對快速汰 換的恐懼;3.對社會排斥力的恐懼;4.生理傷害的恐懼,其中第一項式消費 創新者最關心的。

 可嘗試性(trial ability):指創新產品能在有限範圍內被適用的程度,越有 機會試用一項新產品,可增加消費者評估,甚至採用的可能性;例如超 市通常會發送大量的折價券或免費試用包。

 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指創新產品的利益或屬性特點是否容易被觀察、

想像,或者像潛力消費者陳述,又稱為可溝通性(communicability);例 如流行物件比私人用品容易擴散,有形商品比無形服務容易推廣。

(Early Adopters)

尊重—較能融合於當地社會體系;是她們接受新想 法前諮詢的對象;包括大多數的意見領袖;是角色 典範

13.5%

早期大眾 (Early Majority)

謹慎—接受新想法的時間比平均數值早一些;很少

居領導地位;在接受新產品前會深思熟慮 34.0%

晚期大眾 (Late Majority)

多疑—接受新想法的時間比平均數值晚一些;收受

資料來源: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3rd edition by Everett M. Rogers, 198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資料來源: Everett M. Rogers,1983,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3rd edition 圖表 二-10、各類採用者的採用順序和比例示意圖

採用速度指新產品或服務被社會體系成員接受所需經歷的時間,一般認為,

在未來新產品的採用速度變得越來越快。

第二項、採用歷程

採用歷程指個別消費者決定是否要嘗試、繼續使用某創新產品所經歷的決策 階段,一般來說消費者決定購買或接受一項新產品前,會經歷五個階段:1.知曉;

2.興趣;3.評估;4.試用;5.採用(或拒絕);傳統的採用歷程相當簡單明瞭,但卻無法 完全反映消費者採用歷程的全貌。Leon G. Schiffman 及 Leslie Lazar Kanuk 提出 更新的採用歷程模式,以修正傳統模式無法處理的問題,詳見下圖:

資料來源:消費者行為(Leon G. Schiffman 2007) 圖表 二-11、Schiffman 修正之創新採用歷程模式

既有問題

或需求 知曉 興趣 評估 試用 採用

或拒絕

採用後或 購後評估

採用 或拒絕

不繼續 評估 採用

拒絕 不繼續採

用或拒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