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 文獻探討

第八節 、 消費者行為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徑的方式將選擇過程簡化,在消費者選擇的非補償模式中正負向的屬性並不會彼 此抵銷,以一種比較獨立且較容易的方式做決策,如消費者原先考慮的屬性很多,

則跟補償性模式的選擇有很大的差異;主要的選擇捷思法有三:

1. 聯合捷思法:對所有屬性設定統一的下限,所有通過下限的就是的一選 擇。

2. 詞彙捷思法:選擇消費者認為最重要屬性上得分最高的品牌。

3. 主觀刪除捷思法:消費者依照機率選擇屬性比較不同品牌,屬性被選擇 的機率則跟屬性的重要性有正相關,若品牌沒有達到最低接受水準仄會 被刪除。

即使消費者對品牌的評價已經形成,但仍有兩項因素會影響購買決策,一、

他人的態度;二非預期的情境因素。

第五項、購後行為

購買後消費者可能會聽到其他品牌的優點而產生認知失調的情況,需要一些 訊息以支持其原先的購買決策。行銷溝通的任務及提供消費者強化原先選擇的信 念與評價,以幫助消費者對原先購買的品牌有正面觀感,在此階段行銷人員需要 監控消費者的購後滿意、購後行動與購後產品使用狀況。

上述的過程描寫了消費者在採購時可能的程序,但消費者在採購時,不依定 會經過這五個階段,他們可能省略或前後顛倒某些階段,為進一步了解影響消費 者決策的相關要素,下節將針對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因素與理論進行討論。

第八節、消費者行為

許多學者都嘗試解釋消費者行為,而有各種不同的理論出現,茲將各理論描 述如下:

第一項、Nicosia Model

Nicosia 模式主要是消費者決策過程的模擬,用模擬技術來解釋消費者決策 過程。Nicosia 認為消費者決策過程主要取決於兩個部分:消費者特性與廠商特 性。廠商藉由行銷與廣告等訊息的傳布,與消費者產生互動,在經過一連串的過 程後,消費者表現的反應會影響廠商下一步該如何塑造要給消費者的感覺,如下 圖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資料來源:”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implications”(Nicosia 1966)

圖表 二-16、Nicosia 的消費模式

此模式將消費者行為分成四部分:

一、資訊曝露:廠商將產品之相關訊息,透過廣告或其他行銷方式傳達給消費者 並經消費者內化後,形成消費者對此產品與品牌的態度。

二、資訊蒐集及評估:消費者於態度形成後,會蒐集與產品相關的資訊以形成對 產品與品牌的評估準則,並因此形成購買動機。

三、購買行為:消費者將購買動機化為實際行動,在此階段消費者會受到情境因 素及產品評估的影響。例如各種品牌的相對價格,促銷活動及購買管道等。

四、資訊回饋:消費者在購買產品、使用產品後,會留下印象與經驗,進而影響 消費者再次購買之行為,同時廠商也會根據消費者的反應,取得資訊回饋做為下 次改進的參考依據,並調整其行銷策略,形成一個循環。

這樣的模式解釋了廠商與消費者的互動,也說明了互動的程序和影響互動的 原因,適用於理解消費者與廠商的互動,做為策略規劃的參考,但模式中缺乏詳 細的要素說明,也使得操作變項以仔細了解其變化變得難以實行。

第二項、Howard & Sheth Model

Howard 在 1936 年首次提出 Howard Model,歷經多次修改,最後與 Sheth 合作,於 1969 年提出 Howard-Sheth Model,其解釋範圍包含新、舊產品的購買 行為,因為有著結構簡單、淺顯易懂的特色,又被稱做「易理解的模式」。整個 架構如下圖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0

資料來源:”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Howard 1969) 圖表 二-17、Howard-Sheth 消費者購買行為模式

此模式包含四個部分:

一、投入因素(Input)

1. 產品實質重要的刺激因素:即產品實體與品牌等。

2. 產品符號刺激因素:指經由各種媒體(如大眾傳播媒體、報紙、廣告、

招牌、業務員等)所傳達給消費者的訊息。

3. 社會環境刺激因素:由於個人之社會關係產生的刺激,如家庭、參考團 體和社會階級等。

二、知覺與學習建構(Perceptual and Learning Construct)

本部分主要描述當消費者接收外來的刺激或訊息後的處置方式,並在心中形 成對產品的印象,加上自身的學習變數,產生購買意願的過程。這一階段包 含兩種變數,分別是:

1. 知覺變數:包含公開蒐集、刺激模糊、注意與知覺偏差等。

2. 學習變數:包含動機、信念、態度、選擇標準、品牌認知及滿意與意願 等變數。

三、產出結果(Output)

此階段是在說明購買行動背後一連串的反應,包含五個部分:

1. 注意:最基本的反映行為,也就是對錯誤訊息的敏感程度;

2. 品牌認知:消費者對品牌的認識程度,可由消費者對該品牌的特質回憶 及確認程度測知;

3. 態度:消費者對該品牌是否能夠滿足其動機的能力之估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4. 意願:消費者對該品牌的事先傾向及抑制;

5. 購買:公開的購買行為,該行為可經由滿意作用成為各內在變數的重要 回饋機制。

四、外部變數(External Variables)

外部變數非決策過程的直接部分,故上圖中並未標示,主要包含兩個部分:

1. 社會影響力:個性、組織、文化、社會階級等 2. 情境影響力:購買重要性、時間壓力與財務地位等

H-S 模式由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解開消費者心中的黑箱子,讓廠商得以了解 消費者內心的機轉,並提供了直接投入因素與外部變數等操作項目給廠商參考,

廠商亦可由最後的產出結果修正投入,可說是第一個可供廠商操作的理論模型,

但也由於著重心理學,雖然解釋了內部的心理機制卻沒有各項內部機制的影響要 素,對於各項內外部因素繁雜、分散且獨立,獨立操作某一變數時,易於陷入實 驗操作者的先見(或成見)而難以得知實際因素在消費者內心的機轉,而導致實驗 似是而非的結論。

第三項、E-K-B Model

E-K-B 模式於 1968 年由 Engel、Kollat、Blackwell 三位學者共同提出,之後 歷經七次修改而成(1969-1993)。此模式將消費者行為視為連續過程,而非間斷的 個別行動。以決策過程為中心,結合相關內外因素而構成,其理論模型如下:

資料來源:”Consumer Behavior” 7th ed.(James 1993) 圖表 二-18、E-K-B 消費者行為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E-K-B 模式整體架構分為四個部分:

一、資訊投入(Input):消費者在行銷者的支配或其他因素刺激下,所產生的資訊 處理意願,其最主要的資訊來自兩方面:

1. 行銷來源:廣告、公關等行銷活動。

2. 非行銷來源:人際溝通管道或大眾傳播媒體及近來興起的網路傳播管道 等。

二、資訊處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經由刺激的接受、中斷、記憶的儲存和稍 後取用的過程,原則上可區別為五個步驟:資訊揭露(Exposure)、注意 (Attention)、理解(Comprehension)、接受(Acceptnce)及保留(Retention)。

三、決策過程(Decision Process)

決策過程式解決問題的過程,構成 E-K-B 模式的主體。他分為五個部分,以 下就這五個主要程序做介紹:

1. 需求確認(Problem Recognition):當消費者感覺自己的理想狀況與現實狀 況有所差距,而由此差距已經超過一門檻,足以令消費者開始去進行決 策程序時,則稱消費者已確認了需求。其受到儲存於記憶單位的資訊、

個人差異及環境三項因素影響。

2. 資訊搜尋(Information Search):當消費者確認需求後,便會開始去搜尋 資料。消費者會先搜尋存在內部記憶中的知識,如果這些知識無法提供 足夠的資訊,則進一步搜尋外部環境中的資訊;前者稱為內部搜尋,後 者稱為外部搜尋。

3. 方案評估(Alternative Evaluation):當消費者完成資訊蒐集以後,即會對 可能的選擇方案加以評估。評估的標準是從消費及購買觀點、所希望得 到的結果,進而表現在所偏好的產品屬性上。這些受到個別差異及環境 的影響,所以,評估準則是個人需求、價值觀、生活型態等因素在特定 產品上的需求。

4. 購買(Purchase):經過方案評估之後,消費者會選擇一個最能解決原來 問題的方案,並採取購買行動。購買程序包括購買價格、購買管道、使 用時間、購買品牌,其受到購買意願、購買情境與個人差異等因素的影 響,其中情境因素對購買行為的影響尤其重要。

5. 購後行為(Post-purchase):消費者實際採取購買行動後,才可能發生兩 種情況:滿意(Satisfaction)或是購後失調(Dissonance)。當消費者發現其 所做的選擇與原來的信念一致時,消費者會感到滿意並將這各購買行為 存入其記憶,增加將來重購的機會;反之,若消費者感到不滿意產生購 後失調,會向外界繼續搜尋資訊,以支持其選擇,同時也會影響到以後 的購買決策。

四、影響決策過程變數(Variables Influence Decision Process)

影響決策過程的變數可分兩類,分別是環境因素,包括文化、社會階層、人 員影響力 、家庭、情境等,和個人因素的消費者資源、動機與攝入、知識、態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人格、價值觀與生活型態。

相較於以往的模式,E-K-B 模式的特色是以決策過程為中心,透過記憶的作 用將內心的機制與外在的購買行為相連接,以簡化了消費者內心處理機制,並將 影響決策過程因素與外部行為做連接,廠商可以在消費者不同的購買階段給予適 當的影響,也可以透過外在因素的篩選,來發現產品與市場的潛力,同時具有理 論架構的嚴謹與實務運用的方便性,也難怪是最常被採用的消費者行為模型。但 由於其專注於消費者的決策過程,需要透過間接的方式以了解消費者與廠商的互 動模式,分析起來較為複雜。

第四項、消費價值與選擇理論

與之前的模式不同,消費價值並不著眼於購買過程而傾向探討消費者對於不 同選擇方案的認知程度和購買動機,有很多不同學者提出不同的消費價值模型,

許多學者主張消費者的經驗可以區別為效用價值(utilitarian)與享樂價值

(hedonic)(Haim Mano & Oliver, 1993;Hirschman & Holbrook, 1982),前者和經濟 學對價值的觀點相當,認為消費者是理性的,行為是具有工具性及目標導向的。

其需求通常強調主體性及產品的耐久性(Solomon 1992);相對的,享樂價值是較

其需求通常強調主體性及產品的耐久性(Solomon 1992);相對的,享樂價值是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