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單純非賓格動詞

第二章 定義與辨識作格動詞的文獻回顧

2.2 動詞的分類

2.2.2 單純非賓格動詞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unergative)來命名,主要是以否定的角度來分析這兩類不及物句式。非作格句 式是以賓格語言中的主格(nominative)而不是作格語言的作格(ergative)和動詞組 合成單論元句,以這樣用否定的方式來命名。同樣,非賓格動詞是以其通格 (absolutive)和動詞組合成單論元句式,而非以賓格語言中的賓格(accusative)和動 詞組合,因此以這樣的情況用否定角度命名,稱為非賓格(unaccusative),而將 其理論稱為非賓格假說 ( Unaccusative Hypothesis)。

2.2.2 單純非賓格動詞

Perlmutter (1978)在提出非賓格假說,將不及物動詞再分為非賓格與非作格 兩類動詞。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動詞在術語的稱呼上,除了非賓格動詞外,也 有部份學者稱之為「作格動詞」,與本文所要討論的「作格動詞」並不相同。另 外,在漢語中,不及物的複合動詞同樣也能依動詞的語意特性區分為非賓格或 非作格複合動詞。

Cheng and Huang (1994)提出,漢語動結式複合動詞(Resultative Compound Verbs)在 V2 屬性表現為穩定的狀態或狀態的變化表現,而 V1 則有為動態或非 動態兩種分類,以賓格方式或作格方式表現。9Cheng and Huang 認為動態動結 式複合動詞(Active RVC)有三種結構表現,且歸屬於賓格類而有以下結構及表現 方式:

9 關於動結式複合動詞(Resultative Compound Verbs,RVCs)的術語稱呼不止一種。除「動結式複 合動詞」外,還有「述補式複合動詞」、「動補式複合動詞」,但這些術語都表述同一種動詞,

即複合詞的組成成份都是動詞類,且居前的動詞分為動態或非動態類,跟隨其後的動詞在屬 性表現上則為狀態或狀態變化(Cheng and Huang, 1994)。本文一律以「動結式複合動詞」來稱 呼此類複合動詞。

[RV V1active [V2state/change-of-state]]

a. <Agent> (非作格)

儘管 Cheng and Huang (1994)是針對動結式複合動詞提出賓格類動詞的分 類,但同樣的分類結果也能對應到一般動詞而不僅侷限於動結式複合動詞。本

如按 Cheng and Huang (1994)對賓格動詞的分類表現對應到作格類型的動 詞,至少可以分為非賓格、致使及混合三類。但有別於賓格類動詞的分類方 式,Cheng and Huang 對非動態性的動結式複合動詞分為兩類,即非賓格與致使 結構而沒有混合類別:

[RV V1Non-active [V2state/change-of-state]]

a. <Theme/Experiencer/Causee> (非賓格) b. <Causer, Theme/Experiencer/Causee> (致使)

(b). 那顆球踢破了。

例 1(b)及 2(b)被稱作為「中動結構」(middle construction),雖然看似能與非賓格句式交替,

但事實上卻是 1(a)及 2(a)在隱藏主事者後的表層結構表現。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 B 類 及物動詞都能經歷中動結構。如「殺死」就無法由一般及物句式衍生成中動結構。

12 黃正德(2007)在討論賓格類和作格類的一般動詞時並未將混合類納入範圍內,本文認為黃 正德對於混合類動詞的分析僅限於動結式複合動詞的衍生結果。雖然本文提出一般動詞如

「叫」也能有混合表現,但大部份的一般賓格類動詞仍然僅有非作格和及物的二分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由於致使動詞除了其原本的雙論元及物句式的表現外,都會有相對單論元不 及物句式,也就是在上一節提及的「反致使化」衍生結果,因此並不需要再增 加「混合類」來表示能有及物和不及物結構交替現象的動詞。雖然 Burzio (1986)針對及物動詞的特性而分為及物動詞與致使動詞兩類,但在 Cheng and Huang (1994)的分類中,及物動詞在結構呈現上和致使動詞不完全平行相同。及 物動詞不能有如同致使動詞的交替能力。這也是為何在作格類別中並不需要混 合類別,原因就在於致使動詞本身也就是混合類的同義:

27. 及物動詞

李四哭濕了手帕。 (及物句式)

*李四哭濕了。 (非作格句式)

28. 致使動詞(作格動詞)

張三累倒了李四。 (致使句式) 李四累倒了。 (非賓格句式)

就單純非賓格動詞而言,無法交替的原因在於語意的限制。Levin and Rappaport (1995)在解釋非賓格動詞時將非賓格動詞分為三類:狀態改變動詞、

地點改變動詞及存現動詞。其中狀態改變動詞的語意屬性較容易與致使交替而 多數並不屬於單純的非賓格動詞。Perlmutter (1978)對非賓格動詞的六種分類認 為存在或發生的謂語也包含起動語意。非自願性刺激感官、時體類、具持續性 及繼續語意的非賓格動詞都不具有起動語意,這些無法交替的動詞就屬於單純 的非賓格動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倪蓉(2009)在分析漢語作格動詞時提出非賓格動詞能出現在存現句、天氣 句及具起動與致使交替的三種類型。非賓格動詞由於除了具起動語意還有其他 的語意指涉,因此除了具起動語意的非賓格動詞能增加外在致事論元而被稱為 作格動詞(致使動詞)外,其餘的非賓格動詞為了與作格動詞明顯區別而僅能 是單純無交替能力的單純非賓格動詞。

曾立英(2009)從 1223 個動詞中篩選出 160 個作格動詞,將這些作格動詞分 為四類,即狀態變化的作格動詞、心理狀態變化的作格動詞、兼屬形容詞的作 格動詞及自身變化的作格動詞。從這個角度去分析非賓格動詞,發現只要非賓 格動詞涉及到這四種的語意,都不會是單純非賓格動詞而是「動詞在不具任何 形態變化的情況下能以致使結構及非賓格結構呈現」的作格動詞。「死」、「沉」

等雖具有狀態或狀態變化的語意,但由於缺少外在的誘因,無法加入致事論元 構成致使結構而僅能以非賓格結構呈現,為典型的非賓格動詞:

29. 他死了。

30. 船沉了。

雖然單純的非賓格動詞不能直接加入致事論元來呈現致使結構,但可以藉 由具有致使語意的助詞如「讓」或「使」等的加入帶進致事角色:

31. 他讓李四死了。

32. 他讓那個誰都請不動的人來了。

33. 惡劣的天氣及洶湧的海浪使半數以上的船隻都沉了。

非賓格類別的動詞在發現具交替能力之後,既可以稱為作格動詞,但若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舊稱為非賓格動詞,確實又會與真正不具交替能力的單純非賓格動詞產生混 淆。這樣一來,這些動詞雖然能構成非賓格結構,但不能再以非賓格動詞來稱 呼。真正的非賓格動詞是無法參與使動與起動交替而僅有單論元不及物的非賓 格結構。本文之所以要清楚分界傳統的非賓格動詞能再區分為單純非賓格動詞 及能交替的非賓格動詞,是為了更清楚地展示作格動詞的特性,而提出針對能 交替的非賓格動詞都必須以作格動詞來稱呼。

曾立英(2009)在討論漢語作格動詞的界定方法時,提出現代漢語中較常作 為使動的單純非賓格動詞至少有「變」、「沉」、「產生」、「呈現」、「出」、「出 現」、「存在」、「發生」、「斷」、「降」、「來」、「落」、「散」、「死」、「停」、「停 止」、「響」、「消失」等。雖然只有作格動詞才能夠交替而非賓格動詞不能,且 根據近年研究漢語語法的學者所提出的漢語作格動詞檢驗方法中,只要是單純 非賓格動詞都沒辦法經過檢驗而被淘汰。但卻有部份的已被歸類於單純非賓格 特性的動詞卻看似能有外在論元的加入而形成雙論元句式。本文在此小節的最 後提出以下兩例:

34. (a)王冕死了父親。

(b)父親死了。

35. (a)他死了對他最忠心的部下。

(b)對他最忠心的部下死了。

根據對單純非賓格動詞的解釋,此類動詞由於無法增加外在致事論元而僅 能指派一個內在受事客體論元,因此不具有雙論元及物結構。但例 34(a)及例 35(a)的結構表現卻與之前的解釋背道而馳,已被確定為單純非賓格動詞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死」竟能以「NP1+V+NP2」而不是「NP2+V」的結構呈現。關於單純非賓格 動詞「死」能夠在主語位置增加多一個論元,本文將以黃正德(2007)對作格結 構所提出的中間論元為解釋依據,清楚說明單純非賓格動詞能以

「NP1+V+NP2」句式表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