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非賓格與非作格動詞

第二章 定義與辨識作格動詞的文獻回顧

2.2 動詞的分類

2.2.1 非賓格與非作格動詞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動詞時,也以使動和起動兩種語意對作格複合動詞進行分類分析,將不具備兩 種語意的動詞摒除於作格複合動詞外的分類。

2.2 動詞的分類

至 Perlmutter (1978)將不及物(單論元)動詞分為非作格與非賓格,以及 Burzio (1986)提出及物(雙論元)動詞能再分成及物動詞與作格動詞兩類後,現 有對動詞的分類大致能依單元或雙元、賓格或作格的角度,分成非作格、非賓 格、及物與作格動詞。本文將依序敘述這四類動詞的定義,也針對作格和非賓 格之間的關係展開討論。

2.2.1 非賓格與非作格動詞

Perlmutter (1978)以關係語法框架在其文章中以分析荷蘭語(Dutch)的特性,

提出了新的名詞及理論假說,即非賓格詞假說(Unaccusative Hypothesis)。該假 說提出兩組新術語(或概念):非賓格動詞和非作格動詞。Perlmutter (1978)對 非賓格假說(UH)的重點,是將傳統意義的不及物動詞(單元述詞)依其論元特性 進一步區分為非作格動詞(unergative verbs)及非賓格動詞(unaccusative verbs)。雖 然這兩類動詞都是屬於單論元動詞,且其唯一的論元都出現在動詞前面的位置 充當句子表層主語,但兩者的論元卻有本質上的差異。單論元非作格動詞的主 語在深層結構下仍處於相同格位,並以施事為其外在論元;相反的,單論元非 賓格動詞的主語在深層結構下是賓語,以受事或客體為其內在論元。也就是 說,其表層結構中的主語是深層結構的賓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Perlmutter (1978)在其非賓格假說所提出的例子「Gorillas exist」說明非賓格 句式的主語只能是深層結構的賓語而不會是深層結構中的主語;相反的,由於 例句「Gorillas play at night」中的「Gorillas」因為是深層結構中的主語而非賓 語,其不及物句式的表現則稱之為非作格(unergative):

14. 非賓格句式:

深層結構:exist gorillas 表層結構:Gorillas exist.

15. 非作格句式:

深層結構:Gorillas play at night.

表層結構:Gorillas play at night.

原本是深層結構賓語的「Gorillas」卻在最終晉升為主語的表現稱為非賓格 (unaccusative)。除此之外,Perlmutter 也將非作格動詞和非賓格動詞再依其特性 分類,以英語為例:

非作格動詞分為兩類:

(1) 表示有意願(will)或自發性的(volitional)動作,如:work, play, speak, talk, smile, think, ski, swim, hunt, walk, jog, fight, agree, knock, pray, cry, bow, study, laugh, dance, cheat 等。這一類當中還包含了發聲動詞及動物發聲,如

whisper, shout, mumble, bellow, bark, whinny, quack, chirp, oink 等。

(2) 一些非自願性的(involuntary)體態動作,如:cough, sneeze, belch, burp, vomit, sleep, weep, defecate, hiccough 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非賓格動詞分為六類:

(1) 英語中的形容詞謂語。Perlmutter 雖然在此類沒有提出例子,但他表示這一 類涉及的範圍非常大,包含了大小、形狀、重量、顏色、嗅覺、思考狀態等 謂語。

(2) 語意上表現為受事客體(patient),如:burn, fall, drop, sink, float, slide, glide, soar, flow, trickle, drip, sway, wave, shake, drown, trip, dry, boil 等。這一類包含 了起動類(inchoatives),如:melt, freeze, evaporate, brighten, redden, darken, rot, decompose, bud, wilt, increase, decrease, reduce, collapse, grow, open, close, break, crumble, crack, split, burst, explode 等。

(3) 存在(existing)或發生(happening),如:exist, happen,occur, take place, transpire。這其中也包含起動(inchoatives)語意的謂語,如 arise, ensue, result, show up, turn up, vanish, disappear 等。

(4) 非自願性(Non-voluntary)刺激感官,如:shine, sparkle, glitter, glow, jingle, chink, crackle, pop, smell, stink 等。

(5) 時體類(aspectual)的謂語,如:begin, start, stop, cease, continue, end 等。

(6) 具有持續性、繼續(durative)語意,如:last, remain, stay, survive 等。關於這 一類,Perlmutter 有考慮納入第三類中的次類別。

雖然 Perlmutter 在分類時都是以英語為例,但是他提到跨語言比較下,一 個動詞在不同的語言下不一定會保有同義或相同特徵。他以英文的動詞

「travel」和荷蘭語同義的動詞「reizen」做句式比較,發現三個例句中就有兩 句沒辦法符合語法:

16. I like to travel in the summer.(英)

Ik reis graag in de zomer.(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17. The package travelled for two weeks.(英)

*Het pakje reisde twee weken.(荷)

18. The shuttle travels back and forth on the loom.(英)

* Het schietspoel reist heen en weer op het getouw.(荷)

不僅是英文和荷蘭語之間對同一詞彙語意的動詞存有語法功能的差異性,

同樣地,曾立英(2009: 94, 95)在討論漢語鑑別作格動詞的特殊困難時,也提出 即使是詞彙意義相同的動詞,在不同語言中的語法功能不一定相同。例如在漢 語中「醒」是不能帶賓語,因此可以藉此認定「醒」在漢語不會是作格動詞。

但是在英文中具有同樣詞彙意義的「wake」就可以有帶賓語及不帶賓語的兩種 用法,在及物和不及物的解釋分別為「cause somebody to stop sleeping」和

「stop sleeping」,因而可分析為具有作格條件的動詞:

19. 我醒了。 (自動停止睡覺)

*媽媽醒了我。 (使某人停止睡覺)

20. Try not to wake the baby (up). (使某人停止睡覺) I woke early this morning.[sic]8 (自動停止睡覺)

曾立英(2009: 95)

這也表示,國外對非作格和非賓格動詞的區分,是有可能會不符合漢語一 些動詞的特性。但至少 Perlmutter 在提出以上的分類與漢語比較後大致上都擁 有相同的語法功能。關於不及物的兩種分類要以非賓格(unaccusaitve)及非作格

8 例 20「I woke early this morning」應為「I woke up early this morning」,本文認為原出處例句或存 有筆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unergative)來命名,主要是以否定的角度來分析這兩類不及物句式。非作格句 式是以賓格語言中的主格(nominative)而不是作格語言的作格(ergative)和動詞組 合成單論元句,以這樣用否定的方式來命名。同樣,非賓格動詞是以其通格 (absolutive)和動詞組合成單論元句式,而非以賓格語言中的賓格(accusative)和動 詞組合,因此以這樣的情況用否定角度命名,稱為非賓格(unaccusative),而將 其理論稱為非賓格假說 ( Unaccusative Hypo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