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被動與非賓格的關係

第四章 作格結構的近似問題

4.2 及物動詞以非賓格結構表現的原因

4.2.2 被動與非賓格的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148. (a)The girl mended the teddy.

(b)The teddy was mended by the girl. (Verbal) (c)The teddy is being mended. (Verbal)

(d)The teddy was mended. (adjectival, stative)

(Ting, 2006: 105)

例 148(c)和(d)的語意非常相似,且確實都隱藏一個主事者的存在,但漢語 的中動與被動則不會是表示同一種完全相同的語意。被動結構傾向帶有不幸義 或是處置義。「手帕哭濕了」與「手帕被哭濕了」中,後者帶有不幸

(adversative)的語意存在,而中動則完全沒有不幸的句義解釋,兩者在語意仍有 不同取向。再者,漢語中動結構多表示一般事實,被動卻不受與中動相同的語 意限制。雖然在分析中動、被動及非賓格的時候往往會因為隱藏外在論元的原 因,將中動與被動視為同一類以區別和非賓格沒有隱藏主事者的不相同,但並 不表示中動等同於被動。

就結構而言,中動的主事者不像被動結構一樣是存在於詞彙句法表達式的 層面上;就語意而言,中動不具有如被動一樣的不幸或處置義,被動的動詞也 不侷限於亦動亦靜的語意表現。

4.2.2 被動與非賓格的關係

被動結構的被動標記除了一般所使用的「被」字的外,也能以「教」、

「讓」、「給」來表示。根據本文討論,發現中動與被動有相似的特性,但由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被動較中動多了處置及不幸的語意,且衍生過程中對主事者的處理方式不同,

所以兩者仍有不一樣的差別。然而倪蓉(2009)引述黃月圓及楊素英(2007)的說 法,認為部份的被動句式能不以明顯的詞彙標記來表達,將這種不包含被動標 記卻含有被動的語意都視為是概念被動(notional passives)。這和 Ting (2006)對劉 月華(2001)的引述是具有同樣的見解,都認為最接近被動語意和結構的中動應 該稱為概念被動。

值得注意的是,被動雖然與中動無論是在結構或語意上都非常接近,但被 動的動詞選擇卻不像中動一樣必須是動態與靜態同時兼具的動詞,甚至也不僅 限於賓格及物動詞。就語意而言,只要受事客體能被表示不幸或處置的語意,

則任何的及物動詞甚至作格(致使)動詞都能衍生成被動結構。

倪蓉(2009)提出由於英文的被動是透過形態變化與句法處理而形成的,與 僅透過句法處理衍生的作格交替方式並不相同,因此兩者之間的辨識並不困 難。特別的是,漢語在被動的生成和作格交替一樣,僅透過句法處理而不包含 形態變化, 這表示漢語的被動與作格在某一層面上是相似的。

以動詞「開」為例,作格動詞「開」雖然能有雙論元致使結構的表現,但 當「開」以單論元非賓格結構表現時,並不表示當中有隱含致使角色甚至任何 論元在該結構中。但被動結構的單論元結構表現卻是以隱藏主事者的方式表 現,因此「門開了」和「門被開了」兩個句子的語意完全不一樣,「門被開了」

明顯是某個角色使門開了,但「門開了」卻沒有同樣的語意表現。:

149. (a)門開了。

(b)門被(pro)開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0

雙論元句式是被動結構的最初句法表現,因在句法結構上透過刪除或隱藏 論元的方法將外在論元去除後透過名詞組移位將賓語移至主語位置進而構成表 層非賓格句式。換言之,漢語的被動結構能以抑制外在論元的單論元句式或原 生的雙論元句式呈現,但不論是何種句型,被動結構中的外在論元都一直存在 於句法底層結構,這也是 Levin and Rappaport (1995)認為非賓格和被動最為關鍵 的區別所在。另一方面,在英語的表層被動結構中,被抑制及約束的域外論元 不能再進入句子的論元位置,但是仍可以出現在附加的位置上,由「by」引導 出來;漢語則能在被動標記之後增加原本隱藏的外在論元:

150. (a)The teddy is being mended.

(b)The teddy was mended by the girl.

151. (a)張三被 pro 殺死了。

(b)張三被土匪殺死了。

顧陽(1996)引述 Levin and Rappaport (1995)的說法,表示當動詞處在詞彙語 意表達式上,僅帶有論旨角色,從詞彙語意表達式進入詞彙句法表達式之後,

其論旨角色才能指派為論元。在詞彙語意表達式界面受到抑制的論旨角色是無 法在詞彙句法表達式中表現出來的,更說不上出現在句法結構中。這就是作格 動詞所衍生的非賓格結構中看不到外在論元的原因。雖然作格與被動的單論元 結構衍生過程均以抑制或約束的方式將論旨角色或論元控制住,但被動的單論 元結構是在詞彙句句法層級上透過刪除外在論元所形成,而作格動詞所衍生的 非賓格結構則在一開始的詞彙語意表達式就立刻抑制了外在論旨角色。

在詞彙語意表達式的這一個界面上,被動結構的動詞仍帶有其外在論旨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1

色和內在論旨角色進入詞彙句法表達式。此一層級上,外在論元即使受到抑制 卻仍可在句子的特定位置中呈現。換言之,論旨角色是一種概念化的存在,但 在進入詞彙句法表達式後以概念存在的論旨角色則會衍生成為具體的論元。這 也是為何中動結構無法如被動結構一樣能插入施事導向的副詞後句子仍符合語 法(「*關鍵的證據故意忽視」、「關鍵的證據被故意忽視」)。

根據以上的分析,確定帶有明顯被動標記的被動結構由於衍生方式的不 同,與非賓格結構雖然在表層結構的表現上相似,但卻是兩種語意取向不同的 結構。非賓格結構僅表述主語自體的狀態或狀態變化;而被動則主要表達主語 的處置及不幸的語意。當作格動詞或是賓格及物動詞在轉換成被動結構時,外 在與內在的論旨角色必須先被指派為具體論元後,再決定是否要隱藏外在論元 來構成表層非賓格結構的單論元被動結構或以原型的雙論元結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