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教學初探

第二節 教學排序與教學建議

課文:我也希望早點兒出院 解釋:~も (同じように)

(第三十五課)

課文:讓你久等了,很抱歉。

不要緊,我也剛來。

解釋:~も (同じように)

以上四本教材,均以對話方式呈現,學習者雖可從上下文和語境中推 知「也」的語義,但對於「也」的其他功能均未提及,也沒有說明漢語「也」

和日語對應形式上的差異(如因語言類型的不同,造成的焦點方向相異)。

故下一節,筆者將以鄧守信(2008)提出的教學語法為原則,進行教學排 序。

第二節 教學排序與教學建議

鄧守信(2008)所提出的教學語法理論架構,是以學習者為導向,強 調階段性、累進性(cumulative)的教學。至於要如何在評定教學的階段應 該劃分在學習者的初、中、高那個程度,要視學習或習得的困難度(difficulty in learning∕acquisition)而定(鄧守信,2008)。同時,鄧也提出了以下六 項原則,以界定語法點困難度:

1.結構越複雜,困難度越高。

2.語義越複雜,困難度越高。

3.跨語言差距越大,困難度越高。

4.成體系困難度低,不成體系困難度高。

5.口語結構困難度低,文體結構困難度高。

6.句義困難度低,話義困難度高。

由第四章的分析可知,漢語「也」和日語「も(mo)」的詞性雖然不 同,但大部分的功能相同,雖然日語「も(mo)」本身的語義複雜度高於

「也」,但從漢語出發對應至日語的方向來看,相較於漢語為母語的日語 學習者,日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學習「也」時是較為容易的。但即便如

125

此,日籍學習在使用「也」時依然出現偏誤,筆者認為這是由於跨語言的 功能差距所造成的。由於漢語和日語的語序不同,前者為 SVO 語言,後 者為 SOV 語言,因而造成了在語義指向、焦點上的不同,進而影響「也」

和「も(mo)」在的位置,如例(160)和(161)(請見本文第 116 頁)。

而語用的部分,從分析中可知漢語「也」隱含的範圍比日語「も(mo)」

大,在帶有極性的句子中,大部分的「也」字句能與「でも(demo)」、「す ら(sura)」、「たって(tatte)」等主觀性較強的詞對應,而這一點,也是教 材中未曾提及的部分。另外,「也」可表示諷刺、委婉等語氣,雖然在功 能上看似衝突,但實際上是因「也」的內含選項範圍可使聽、說雙方產生 認知上的落差所致。而這一點,日語「も(mo)」的彈性也比漢語「也」

小。

在第四章中提到,「相似添加」是「也」的基本用法,其出現頻率有 67%之多,而對比至日語中,也發現過半數與「も(mo)」對應,故以使 用頻率高低和功能由簡而繁的標準來看,在教學時,第一階段應教「相似 添加」的用法。而「對立添加」雖非基本用法,但一來它與「も(mo)」

對應比例高於「極性添加」,二來其用法較「極性添加」和「全括添加」

單純,無涉及預期與否的問題,故將其列為第二階段教學。同時筆者認為,

在第二階段,可帶入對比焦點的概念,由於「對立添加」正好顯現了「也」

的內建範圍和極值,在教學時可告訴學習者該句的重點所在,並提出當重 點在「賓語」時,需留心漢、日語序的不同。至於第三階段,筆者認為應 先教「全括添加」,若依對應比例來看,「全括添加」對應於「も(mo)」

的比例高於「極性添加」許多,站在學習者立場,「も(mo)」的確與漢語

「也」有著極高的對應關係(詳見本文第 111 頁),故筆者認為第三階段應 教授「全括添加」,並告訴學習者「全括添加」的用法也可出現在肯定句 中,而非像大多數教材所示,只用於否定句式。之後在第四階段再教「極 性添加」的用法。教授「極性添加」時,更可藉由語句和語境,讓學習者 理解「預期」和「現實」的落差,以便在第五階段讓學生感知落差所產生 的語用效果。

以下為本文配合學習者的學習進程所提出初步的教學排序:

1. 第一階段:「相似添加」

例句:我是學生,我弟弟也是學生。

我喜歡唱歌,也喜歡跳舞。

2. 第二階段:「對立添加」

例句:嗎啡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死亡是結束,也是開始。

3.第三階段:「全括添加」

句型:什麼/誰……也……

例句:這麼簡單的問題誰也會寫。

A:你想去哪兒玩?

B:我感冒了,哪兒也不想去。

4.第四階段:「極性添加」

句型:連……也……

甚至……也……

例句:我身上連一塊錢也沒有。

妹妹看完恐怖片,害怕得連澡也不敢洗了。

5.第五階段:「也」的落差語氣

例句:你也太厲害了吧!

這種話你也說得出口!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