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課程發展與設計

第五節 教學活動的設計

當藝術課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主題欲發展成教學活動時,須有進一步轉化與 考量,以下分作自然界生命現象的察覺、正向思考與生活美學來說明。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綜合活動領域草案中提到:「生命教育科在國民小學教育 階段為覺察生命的變化與發展歷程,培養正向思考的態度。」(教育部,2016),

相較於人類以數年為單位的生命階段變化,除非生活中發生親友有出生、結婚、

死亡等的重大變化,以四年級學童的人生經歷而言,或許從自然界的花草樹木、

昆蟲等擁有較短生命週期的生物,較容易發覺生命現象與變化。教學活動的設計 上,讓學童親自走進草地、大樹下、花圃中,採集校園中的自然物,限定能取回 自然物的所需數量,故學生需有觀察、比較各種自然物的過程;在學習單上描繪 一項自然物的活動,能使學生更仔細觀察自然物的形狀、顏色、尺寸、特色,接 著與他人討論的過程中,將會發現同一種自然物,也會有不同樣貌;採集的自然 物,陰乾放置一週後再行組合創作前,安排學生比較自然物一週前後的變化,藉 以發現生命現象,再以問答的方式討論這些生命現象與人類的關係;學生從實作 體驗中覺察這些自然物彼此的變化與不同,並學習珍惜自然資源,教學活動扣回 生命教育主題,亦是本單元自然物藝術創作的關鍵基礎。

而正向思考的概念對於國小學童教為抽象,本課程所採用「觀功念恩」的方 式,以觀察優點、感念恩德,扼要的揭示了正向思考的實踐方式,並融入在主學 習的創作活動(以發現美的眼睛,重新省視週遭的自然物)、欣賞活動(觀察藝 術家作品並說出優點,欣賞同儕的創作找出可以學習的地方)與輔學習(小組合 作中以感謝、看見亮點的方式,練習與他人互動相處)。

生命教育的五大學習重點中「生活美學的省思」屬價值思辯範疇,期待學生 具備發現與創造生活美感的素養,並能發展自身的生活美學,學習內容包括:經 驗從生活中多元多樣的美感經驗與生活美學的內涵、美感經驗及生活美學所需要 的素養、生活美學與生命價值觀(教育部,2016)。本單元教學設計中,先從藝

83

術家作品引發學生對自然物超出以往經驗的審美感受,實地採集過程中亦必須對 自然物中作審美判斷,藝術創作活動中以個人靜態製作及小組動態展演的方式,

進一步開發具有創意的美感體驗,充分落實美感教育中對生活美學的經驗、與美 感素養認知。

當代藝術的發展已從為藝術而藝術的形式主義,轉而為藝術與空間的對話,

生活在一個「空間」的時代,由六○年代Smithson、Christo等人之地景藝術、環 境藝術到Duchamp的腳踏車輪,可以體察藝術已從觀看之「內容」,轉而為觀看 的「過程」與藝術品座落之空間氛圍。立體造型可以不只是雕塑性質的物件、美 術館內審美的對象,而能與空間、社區展開對話。本研究選擇之自然物立體造型 單元,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除了個人獨立完成昆蟲作品,更以小組創作的方式,

讓原本獨立的物件之間發生連結、創造新的可能,此外,空間場域的選擇也在這 階段的藝術創作顯得重要。

為使課程設計之脈絡更為清晰,建構出以下課程架構圖,將設計構想、主題、

課程目標、學習目標、教學活動與學習評量與以陳列對應,見圖4-3所示。

84

圖 4-3 課程架構圖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