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課程行動實踐與成效

第五節 課程實踐成效討論

本研究除了在教學行動歷程中,實際參與學生的課堂狀況,進一步從教學互 動中了解學生的思考與感受,另一方面,也蒐集參與者之創作表現、學習前後測、

心得訪談、自評表及協同研究者觀察表等研究資料,經過整理分析後可以發現,

本課程對於學生在生命教育、藝術教育及學習興趣三方面的學習成效均有所提升,

並且有著相互連動、加成的效果,另外,也帶給教師本身教育專業的提升與啟發,

以下將綜合討論。

一、 融入生命教育的精神以提升藝術學習成效

從藝術方面來說,學生能夠學習到視覺藝術課程本應學得的藝術知能、技能 及情意目標,包括:能分辨藝術家的自然物創作、正確使用工具完成自然物的裁 切與黏合、能採集自然物創作立體作品、以小組討論設計出四格故事畫面、最後 能分工合作幫故事完成配音演出,以上學習表現均可從歷程記錄、作品與學習單 裡清楚呈現。從前後測結果比較,除了看出藝術學科學習表現的提升,學生也增 加了在生活中進行創作以增添生活美感與趣味的意願,提升生活美學的涵養,從 協同研究者的觀察回饋,也可得知對藝術欣賞、藝術創作課程設計的肯定。此次 融入式課程,除了不失藝術學科本質,更因為融入了生命教育的精神,提昇了多 項藝術學習成效。

(一)觀察力

藝術創作奠基於對外境的觀察,當學生除了關心自己,也願意多關心自己以 外的他者,以正向思考看見樂見更多可能,觀功念恩也讓觀察的品質更好。從立 體造型作品可以看出他們對昆蟲結構特徵的觀察,對自然物媒材形狀、重量、顏 色特性的觀察,才能恰到好處的運用媒材呈現出生動的昆蟲。從小組攝影作品,

可發現學生對主題昆蟲活動形象的觀察,對場域中現有元素的觀察,進一步正向

140

思考、發揮優勢,整合成四格畫面的集體創作。

(二)表現與創意

能正向思考手邊的工具與媒材,就容易產生更多創意、想要實作,實作又使 表現手法、工具技能的掌握明確提升,作品更加精彩,從前後測中藝術成績的提 升、學生心得及訪談都可以發現這樣的改變。第二單元的作品中,學生能找到木 石草葉等媒材的優點來表現姿態各異的昆蟲,同樣是熱融膠絲,有人看成困擾,

學生卻把它當成特色來發揮,奇異筆的活用裝飾亦是一例。第三單元因天候改成 在室內進行,學生卻仍能善用教室內的既有物品,發揮創意,將室內外空間場域 做連結;也因為對他人練習感恩,分工也較以往合作融洽,集體創作不再是「集 合創作」,而是能真正廣納不同的創意火花、作品更完整精彩。

(三)創作內涵

不是只看照片,而是親自接觸過大自然,有木石草葉的實物可以觀察,深入 討論到生命現象和人類的關係,有了情意感受,四年級學生的學習單描繪更細緻 寫實,作品選擇的昆蟲類別更多元、有更多不見細節,故事劇情的發想與安排,

雖然不離自己的生命經驗,但也更設身處地模擬出出自然界昆蟲群體的特色與生 命現象,創作內涵更豐富。

(四)欣賞與學習

從教學歷程中發現,因為觀功念恩,學生在藝術欣賞時願意發現別人的美,

真正看見同儕作品的優點,去了解為什麼、人家如何辦到,進而學習運用在自己 的創作上。例如第一單元的學習單,先畫完的學生因為看見更優秀的作品,願意 提筆充實自己的畫面;第二單元創作時能觀摩別人作品效果,主動討教技法,改 善自己的作品;第三單元學生在欣賞別組照片時發聲讚嘆,也能在教師詢問時,

說明對方運用的構圖及亮點;第四單元學生能專心看別人演出,並正向回饋鼓勵 同儕。

141

二、 因藝術活動而深化生命教育的學習

本次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課程的課程中,教師很少直接講述生命教育的相關內 涵,而是從討論中由學生自主發現,因此從訪談和心得表可得知學生對觀功念恩、

自然生命的印象頗為深刻,多位協同研究者對於正式教學時,生命教育精神巧妙 融入藝術課程必要的觀察、欣賞環節,給予肯定。從前後測問卷比較及教學歷程 紀錄可以發現,學生對自然界的關心對象,能從具體的自然物、延伸到較抽象的 生命現象及變化、與人的關係,學生也願意將正向思考對象,從課程中的藝術作 品、自然環境,類推到到生活周遭的人。本次課程因為藝術活動,也深化了生命 的不同層面。

(一)生命經驗的再現與轉化

藝術創作的內涵經常是生命經驗的再現,本課程欲拓展人與他人、人與環境 的範疇,但根基仍在於人與自我的關係,自我能在藝術創作中得到發揮,引出內 在情緒,教師亦可藉此更了解學生。從教學歷程中發現,第二單元以美麗蝴蝶為 主題的都是女生,同樣是蜻蜓,男生大多比女生更強調部件的帥氣、討論它可以 飛多快和攻擊力,與平日學生慣性和喜好相呼應;第三四單元中的昆蟲故事,雖 是以昆蟲群像呈現,但情節還是離不開自身的生活經驗與行為反應,例如:去山 上玩、運動會……這些事件,其實就是孩子自己的日常生活。但藝術移情做到的 不只是再現,還能透過想像及創作,讓生命經驗得到轉化,例如第六組的劇情中 呈現出大人和小孩的衝突,但在故事最後,全家「蟲」仍能言歸於好、平靜的共 進晚餐,雖然現實生活不一定能如此和平,但在孩子的創作裡,大人和孩子可以 得到和解。

(二)生命實踐

學生因為藝術活動,必須練習有效傳達自身意念、與媒材互動、合作創作時 需要與人分享想法,都是生命中個體的實踐。例如在第二單元的昆蟲造型創作,

熱融膠槍和老虎鉗是新學的工具有難度,而「有個性」的自然物媒材未若紙、蠟

142

筆等一般藝術媒材可隨心所欲,為了完成創作表達意念,學生中間經歷多次嘗試 和失敗,最後終於解決困難,順利掌控工具媒材完成作品,從訪談和心得表中可 以得知學生很有成就感,是成功的實踐經驗。第三四單元的集體創作,不論是靜 態拍攝或動態配音展演,學生都需要與他人互動、溝通,才能完成藝術創作,得 到表達的滿足。

(三)拓展生命經驗

關心自然界的生命現象和正向思考觀功念恩,是課程設計的兩大重點,從教 學歷程中,可以看見學生因為藝術活動,透過這兩項概念,拓展了自身的生命經 驗。例如:因為願意去欣賞他人優點及生命經驗,在欣賞一字排開的學習單時,

學生說得出別人不同的特色;欣賞作品的時候,學生更想知道藝術家和同學的創 作理念;小組創作時,聽得進去別人的想法、願意折衷調整。在自然生命的部分,

採集前預測與採集後結果的落差與討論,同儕觀察有趣的經驗分享,讓學生更想 了解身處的校園環境,引發對生命現象的興趣;整理媒材時的蟲蟲分享事件,難 得換位思考了昆蟲的需要;訪談及心得表中看見,有的學生原本害怕昆蟲、以為 採集很髒,後來真的去做、有更多了解,想法發生轉變,有的學生則還想知道更 多昆蟲世界的事情,可見他們看見自然真實的「存在」,能夠尊重,也確實對於 自然產生了關心和探究的意願。

(四)視覺影像的力量

不同於生命教育融入其它國語、社會等學科,有時候視覺影像本身的衝擊力 與脈絡完整性,無須言語,就能傳達生命的感受與意念,讓抽象概念更能備體會,

具有情意面的加成效果。例如在第一單元藝術家作品與原始自然物的視覺強烈對 比,感受深刻,讓後續討論更加熱烈精采;並列欣賞大家的學習單時,明明都是 葉子,卻清楚看到顏色形狀的差異,但獨特的它們都是樹的一部分;每個人的畫 法不同,所以並列起來更加精采好看。單元間,放了一週的葉子會發黃、用自然 物做出的昆蟲再放一週就更脆弱,透過觀察,自然生命現象的變化更加清晰,學 生說「就像人一樣會變老」,但是也說「年輕到老,各有特色」,難以用講述法

143

灌輸的生命概念,透過媒材的比擬,孩子能理解,每一週藝術課間的時間流逝,

其實是生命週期的隱喻。

三、 藝術與生命的相輔相成,提升整體學習興趣

本研究課程設計的生命教育融入藝術活動,主要包含了創作和欣賞,透過教 學歷程的觀察,及學生作品的呈現,可以發現,正向的感受對引起動機非常重要,

學習動機和態度都有所提升,帶動了整體綜合表現,以下將分兩部分討論。

(一)藝術創作

本課程的創作活動分為個人、小組兩種方式,從前後測比較和訪談中得知,

學生不只在藝術向度表現部分均有大幅提升,創作帶來的成就感,也讓他們更願 意在生活中進行自然物創作,增添生活美感與趣味。從教學歷程和心得表進一步 了解,自然觀察與正向思考帶來的感動,協助提升了學生創作動機,例如在昆蟲 造型創作時,為了想讓作品更像觀察到的昆蟲樣貌(細長的六隻腳、站得起來),

學生更努力練習、學會使用工具,嘗試不同的媒材,相較以往的創作課程參與程 度,普遍都能更加投入;協同研究者也觀察到,學生創作時會互相觀摩,主動向 老師同學提問,以改良自己。「有做就好」的低動機情況減少,學生願意多方嘗 試,例如做兩隻以上造型不同的昆蟲,小組集體創作實測試不同的擺法、更換景

學生更努力練習、學會使用工具,嘗試不同的媒材,相較以往的創作課程參與程 度,普遍都能更加投入;協同研究者也觀察到,學生創作時會互相觀摩,主動向 老師同學提問,以改良自己。「有做就好」的低動機情況減少,學生願意多方嘗 試,例如做兩隻以上造型不同的昆蟲,小組集體創作實測試不同的擺法、更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