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課程,乃是以藝術課程為主體,融入生命教育之內涵與精 神,進行課程設計及實踐;因應學生心靈貧乏、校園問題頻傳的社會現況,生命 教育的推動極具意義,亦是臺灣近年來的教育政策的重點項目,而藝術與人文學 科本身即具有身心靈的美感精神內涵,其彈性並開放的學科本質更容易與生命教 育相輔相成。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基於上述理念與內涵,進行課 程設計發展、行動實施、教學實踐與檢核,並能透過實際行動時發現、反省與檢 討,進而保留具有學習成效之規劃及修正相關問題,研究者同時為課程研發者及 教學實施者,透過課程實施中的互動過程,了解學生學習的發生,以納入研究反 思。

根據國內以生命教育融入藝術教學之相關研究中發現,探討之理論基礎多集 中於生命教育本身的理念、內涵與發展,甚少探究生命教育與藝術教育之間的關 係,也尚未有研究者探討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中生命教育的精神,值得深入研究。

148

其次,相關課程設計大多外加的生命教育素材,以各項生命課題或社會議題為核 心,藝術創作僅成為體驗的媒介或是成果展現的形式;而本研究將強調以「藝術 教育」為主體,抱持生命教育的精神與觀點,從既有的藝術課程設計再延伸、調 整教學流程,不使用另一套的生命教育教材,也能習得生命意涵,以保持藝術學 科的主體性。教師無須為了更替教學媒材而另外備課,避免過度排擠既有的藝術 課程進度與學習目標。以現有融入式課程設計研究來看,國小階段多以「認識自 己」為優先課題,本研究期望能延伸「人與他人」、「人與環境」面向,補足過 去相關研究的不足。

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針對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課程之理論基礎、設計發展、

實施歷程及成效,所歸納之結論如下所述。

一、藝術教育及生命教育相關理論,成為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課程之有 力基礎

藉由了解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發展及內涵,形成課程理念;藝術教育全 球化及統整化的發展趨勢,使生命教育得以融入,生命教育中全人教育、美感 體驗、審美判斷,也與藝術教育的精神相合,兩學科理論的交集使得融入式課 程發展找到自然的接點。探討融入式課程的程序與原則,為本研究在課程設計 上的依據,在國內相關研究中,掌握目前發展現況做為參考基礎,並從不足處,

楷定出本研究課程設計的方向及研究價值。

(一)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發展與內涵

從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宗教學等角度,探討生命教育相關理論,我們 得知生命之外在目的,在於追求主體的完整性,同時符應倫理價值的辨別系統,

且肯定生命具有理性思考、意志、良心等等的內在能力,此即生命教育的內外 在基礎;人類接受教育,就是為了將自身生命不斷地提升、發展、實現,以建

149

立理想人生。了解國外生命教育的推動與發展,以及國內生命教育的發展脈絡,

參酌學者提出各項內涵取向,能在研究發展課程時,掌握適當的生命教育主題,

結合社會文化的情境脈絡。

(二)藝術教育與生命教育的關係

目前藝術教育的發展趨勢中,全球化現象具有跨文化、複雜性、知識滲透 等狀態,而藝術學科本身隱喻、經驗建構、想像力等心智具體化的認知科學特 質,易於其他學科進行統整,使生命教育之融入成為可能;而生命教育理論中,

全人教育理念重視充分發展潛能以培養完整個體,十二年國教課綱生命教育內 涵的美感體驗與審美判斷,也呈現出生命對於真善美的追求,更與藝術教育精 神相合。找尋到兩方面學科交集連結的部份,使得融入式課程的發展不只是技 巧上的操作,避免生硬的外加設計,更有理論上的依據,能夠自然的融入滲透。

(三)生命教育融入式課程設計與相關研究

融入式課程行之有年,其設計程序與原則可運用在本研究課程設計,以「多 科融入式課程」的模式,從兩學課的相關教材中,選擇適切的學習目標與主題,

統整為完整的課程。從國內的相關研究,已有多篇國小的行動研究與發現可作 為本篇的參考基礎,也發現可再接續深究的部分,包括藝術教育與生命教育兩 者關係的理論探討,課程發展中十二年教課綱精神的融入、保持藝術學科主體 性、積極拓展生命教育人與他人、人與環境的課題範疇。

二、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課程之發展,以融入式課程設計模式逐步建構

本研究發展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課程,從相關文獻卻立刻成緣起與理念,以

「人與他人、人與自然」生命教育概念,融入校本視覺藝術課程四年級立體造 型單元,同時具備十二年國教課綱生命教育精神,及採用現行九年一貫課之綱

150

藝術與人文領域能力指標,核心能力、課程目標、學習目標、教學內涵與評量 題目均能相互對應,逐步發展出「大自然的寶藏」四個單元。教學實施期間,

蒐集影像紀錄、學生的前後測、學習單、心得表、作品、訪談、協同研究者觀 察回饋等,以便歸納各資料進行交叉檢核,藉以討論課程實施及教學成果,並 對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課程提出相關建議,作為往後教學實施之參考。

(一)課程緣起與理念

根據前述理論基礎,藝術學科本身即具有身心靈的生命內涵,其彈性開放 的學科本質容易與生命教育相輔相成,全人理念重視內在品質更甚於物質,更 是生命教育與藝術教育共有目標,本研究以此為教學信念,開展其後的教學設 計。本課程強調以視覺藝術學科為主體,從生命教育的人與自己的基礎出發,

拓展人與他人、環境的面向;同時納入未來十二年國教課綱中生命教育的精神,

以及現行九年一貫課程課綱藝術與人文領域能力指標,以新北市某國小四年級 學生為實施對象,將校本視覺藝術課程,運用融入式課程理論之步驟與原則,

進行設計編寫;研究者希冀此課程使藝術與生命的相輔相成,提升整體學習興 趣。

(二)課程目標

為了兼顧研究對象受教權益與前瞻性,研究者依據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以及十二年國國教課綱綜合領域之生命教育學習表現,

作為本課程藝術領域與生命教育之核心能力。分析現行校本視覺藝術課程,選 擇較為相關、便於融入之四年級自然物立體造型單元,能貼近參與者生活經驗,

對照核心能力,決定四項課程目標,再衍伸出具體化、可被觀察評量的十二項 學習目標;此學習目標亦再轉化為前後測問卷的十二道題目,便於後續學習成 效的分析討論。

151

(三)教學活動設計及內容

本課程單元名稱為「大自然的寶藏」,下分四個子單元:「校園中的天然 寶藏」、「自然界的積木」、「草原上的故事」、「大自然劇場」。其教學活 動之安排包括:認識校園中的自然資源;欣賞藝術家作品與觀功念恩;作品材 料蒐集與前置處理;了解動物和昆蟲的基本構造;學習使用工藝工具;小組討 論並填寫學習單……等,最後創作出個人的立體造型作品、小組四格故事畫面、

小劇場演出,並進行作品分享與回饋。課程評鑑的部份,本研究依據觀察紀錄、

參與者之學習前後測、學習單、創作、訪談與研究者之教學省思札記等,以形 成性回饋、成就評量、脈絡過程之觀察描述、情意變化之觀察等方式,理解參 與者於課程情境中之學習經驗,以及如何呈現其生命教育與藝術教育的成效。

三、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課程之實踐,能提升學生在藝術、生命教育的 學習成效及學習興趣

從教學行動歷程、參與者之創作表現、學習前後測、心得訪談、自評表及 協同研究者觀察表等研究資料,整理分析後發現,本課程對於學生在生命教育、

藝術教育及學習興趣三方面的學習成效均有所提升,並且有著相互連動、加成 的效果,也帶給教師本身教育專業的提升與啟發。

(一)融入生命教育的精神能提升藝術學習成效

從藝術方面來說,學生在視覺藝術課程本有的專業知能、技能及情意目標,

在本課程實施後多能達成,包括:能分辨藝術家的自然物創作、正確使用工具 完成自然物的裁切與黏合、能採集自然物創作立體作品、以小組討論設計出四 格故事畫面、最後能分工合作幫故事完成配音演出,以上學習表現均可從歷程 記錄、作品與學習單裡清楚呈現。從前後測結果比較,除了看出藝術學科學習 表現的提升,學生也增加了在生活中進行創作以增添生活美感與趣味的意願,

152

提升生活美學的涵養,從協同研究者的觀察回饋,也可得知對藝術欣賞、藝術 創作課程設計的肯定。此次融入式課程,除了不失藝術學科本質,更因為融入 了生命教育的精神,提昇了多項藝術學習成效。

1. 觀察力:藝術創作奠基於對外境的觀察,當學生從關注自己,也願意多關 心它人與自然,以正向思考樂見更多可能,觀察的品質更好。

2. 表現與創意:能正向思考手邊的工具與媒材,就容易產生更多創意、有更 多嘗試,實作練習又使表現手法、工具技能的掌握明確提升,作品更加精 彩。

3. 創作內涵:親自接觸、觀察過自然生命,深入討論到生命現象和人類的關 係,有了情意感受,學生的創作內涵更加細緻寫實、主題類別多元,故事 劇情的發想與安排,能更設身處地模擬出昆蟲群體的生活現場,創作層次

3. 創作內涵:親自接觸、觀察過自然生命,深入討論到生命現象和人類的關 係,有了情意感受,學生的創作內涵更加細緻寫實、主題類別多元,故事 劇情的發想與安排,能更設身處地模擬出昆蟲群體的生活現場,創作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