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為了呈現更客觀的研究結果,也為了使研究過程及結果質、量並重,擬配 合教學過程,採取幾種資料蒐集與分析的方式,將各類資料按主題課程加以分 析整理,以作為描述及解釋結果之依據,本節將運用之研究工作說明如下。

一、 學習前測與後測

為了解課程實施對象的學習狀況,研究者自行設計學習前測與後測,兩次 問卷題目相同,以比較課程實施前後的差異性。問卷題目就課程之學習目標轉 化而來,學習目標之形成於第四章第四節詳加說明,改以四年級學生能理解之 文字敘述,請學生勾選其符合程度。問卷編制包含兩個部分的核心能力,第一 個部分從藝術方面了解學生學習成效,第二個部分從生命教育方面來了解學習 成效,各有六題,共十二題,題目如表 3-1。

表 3-1 前後測問卷題目

核心能力 題目

藝術教育

1.我能分辨出不同藝術家用自然物創作的作品。

2.我能正確使用工具完成自然物的裁切與黏合。

3.我能利用收集到的自然物,組合成一件立體作品。

4.我能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設計出四格故事畫面。

5.我能在小組裡分工合作,幫故事完成配音演出。

6.我願意在生活中進行自然物創作,增添生活美感與趣味。

生命教育 7.我能說出校園中有哪些自然物和它的特性。

57 8.我能發現自然界的生命現象的變化。

9.我能發現自然界的生命現象和人的關係。

10.我能用觀功念恩的正向思考角度,欣賞藝術家、同學和自己的創作,並 說出感想。

11.我能用觀功念恩的正向思考角度,看待自然環境。

12.我願意用觀功念恩的正向思考角度,看待生活週遭的人。

問卷實施的時間須配合學校作息安排,與導師協商後,確定在正式課程實 施前的早自習實施前測,並以同一份問卷題目,於本單元課程結束後的下一週 美術課進行後測,比對前後測結果,以了解學生在經過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課程 之後學習認知的轉變,做為評估課程實施成效之參考。本研究問卷的信效度,

由研究者邀請四位於生命教育或藝術教育之教師,擔任經驗專家,針對問卷內 容進行檢核,修正後形成問卷。給學生施測的正式問卷如附錄一及附錄二。

二、 學生創作作品

本研究之課程設計為將生命教育融藝術與人文之教學設計,採用共有體驗 生命教育教學模式做科際統整,藉由教學流程的安排,融入生命教育中正向思 考、美感體驗的內涵,課程主體為視覺藝術立體造形單元,當中除了欣賞自然 物藝術作品、討論與表達自己的看法,也包含藝術創作的部分。個人採集校園 中的自然物獨力創作一件小生物造型的立體作品,再以集體創作的方式集合數 件作品、小組合作完成四格故事畫面,以及發想完整故事劇情,最後以照片投 影加上現場配音的方式完成大自然劇場展演。本課程中學生將在經由教師引導 下,完成個人立體作品、小組四格故事畫面、小組展演之三件創作作品,研究 者將以保留實體及拍照、錄影等方式,蒐集學生創作作品,一方面可以做為學 生學習成效的評估,另方面也可作為研究者資料分析與學生個別訪談的參照資 料,以了解學生如何運用美感認知及藝術技能進行創作。

58

三、 學生學習單

依據單元課程及教學活動之需要,蒐集兩堂課程的學習單,分別是「天然 寶藏」單元中,個人對藝術家之自然物藝術作品的認識與欣賞,及以圖文方式 記錄校園中的天然物(見附錄九);另一堂則是「大自然劇場」單元中,小組 設計四格畫面的故事劇情、旁白、分工方式,並討論對自然物價值的思考(見 附錄十)。學習單成果可以檢視學生在課程中學習狀況,並能讓研究者在課後 深入了解個別學生及小組的想法,與作品呈現做比對,以檢測學生在教學過程 中對藝術知能及生命教育概念是否提升,是否達到單元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點,

研究者也能瞭解學生個人的學習現況與觀念的轉變,以及作為後續的資料比較 分析與處理。

四、 課堂照片及錄影

研究者將在每週課堂中邀請一名協助人員進行課堂錄影及攝影,針對學生 在課堂上的反應、問答、互動作影響的紀錄,並將課堂作品拍照紀錄,以更細 緻了解學生上的狀況、作品製作過程,研究者將照片檔案依日期、課程活動加 以編碼,以作為課程回顧、檢視成果之研究工具。

五、 學生學習心得表

學習心得表於正式課程實施後的下一週美術課進行實施,心得表之題目包 括封閉及開放式題型(見附錄三)。封閉式題型的部分,請學生就自己的學習 狀況進行勾選符合程度,亦能讓學生學習檢核自己的學習表現,部分題目有進 一步的開放題型,讓學生可以填寫自己的想法,給予課程及教學上的回饋,以 做為研究者評估課程設計難度,以及教學方式修正之參考。

59

六、 課堂觀察記錄

教育部這幾年推動教師專業評鑑,鼓勵教師在教學時開放觀察者進入教學 現場,目的不是觀察老師的教學技巧或課程是否新穎特別,而是希望藉由教室 觀察,觀察老師教學引導是否恰當,也進一步了解學生的上課情形,包括學生 專注度或與老師、同學的互動情況。透過課前課後討論文字記錄及觀察者的課 內觀察,給予研究者適切的建議與回饋。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檢討,

做為資料相互驗證,讓接下來的教學能更符合學生的需求。「教學觀察評量表」

(見附錄四)包含六大項目:課程內容設計、教學策略技能、師生互動、教學 評量、學生學習狀況與其他建議,除了封閉式的程度勾選,也提供開放式欄位 能詳加敘寫說明,並注重紀錄學生的學習狀況。

七、 教學研究反省日誌

為了瞭解課程實施對學生的影響與反應及師生互動情形,研究者以「研究 者教室日誌」(見附錄五)作為研究記錄工具,擬隨著課程發展,做長期觀察 記錄。研究者針對教學內容概述、學生學習狀況、偶發事件處理、教學檢討省 思等,反覆自我檢討,落實修正理論、課程與教學間的落差,實踐行動研究之 精神。

上述本研究之六項研究工具是針對研究問題所擬訂,檢視生命教育融入藝 術課程如何建構,並觀察課程的實施成效,有關研究工具使用所對應的研究問 題如下表:

60

表 3-2 研究目的與問題對應研究工具對照表

研究問題 研究工具

一、生命教育的內涵與融入課程設 計之理論基礎為何?

文獻與相關理論的探討 二、如何發展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與

人文教學之課程?

課程設計與教案 三、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與人文教學

之實施成果與意義為何?

學生創作作品、學習單、心得單、學習前 後測、課堂照片及錄影、課堂觀察記錄、

教學研究反省日誌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