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東周與秦時期之富商與現代企業經營者遙相呼應

第六章 從先秦儒家道德觀看司馬遷〈貨殖列傳〉中的商道精神

第五節 東周與秦時期之富商與現代企業經營者遙相呼應

《史記.貨殖列傳》中司馬遷所列舉的人物,屬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有范蠡等七人;

屬於西漢的有蜀卓氏等九人。茲將東周與秦時期貨殖的人物表列如下:406

406 參考:宋敘五《從司馬遷到班固--論中國經濟思想的轉折(1)》收錄於《Working Paper Series》,(香港:

樹仁學院經濟學系,2003 年 5 月)。

150

表 3

人 名 行 業 簡 介

1.范蠡 商業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人稱陶朱公

2.子貢 商業 所至與國君分庭抗禮,使孔子揚名天下。

3.白圭 商業 樂觀時變,天下言治生皆袓白圭。

4.猗頓 工業 以鹽業致富

5.郭縱 工業 邯鄲郭縱、冶鐵成業,與王者埒富。

6.烏氏倮 畜牧 畜至用谷量馬牛,秦始皇帝以比封君。

7.巴寡婦清 礦業 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禮抗萬乘,名顯天下。

雖然表格列出東周與秦代經商致富的有七位富商,但本文只針對其中四位具有獨 特風格的富商人物做詳細探討,分別為:范蠡、子貢、白圭、烏氏倮。

一、范蠡─從輔佐賢臣到紅頂商人

范蠡能從輔佐時政的賢臣,變成一位名震四方的紅頂商人,是靠著天時、地利、

人和與仁德的結果。〈貨殖列傳〉如是記載:

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歎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 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 朱公。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 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 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後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脩業而息之,遂 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407

范蠡和其師計然曾經共同輔佐越王句踐復國,當越王句踐洗刷了會稽之恥後,范蠡感 嘆的說:計然提供了七條策略,越國就得以復國了,這些計策用在一個國家上,可以 看到如此強大的效用,如果把它用在治理家業上,應該也可以看見效果吧!於是范蠡 乘著小船離開越國到了齊國,並改名為「鴟夷子皮」,之後到了陶邑。范蠡認為陶邑的 地理位置優越,因為它位於天下的中心點,和各諸侯國的交通連結相對容易許多,貨 物經商很便利,就在此地定居,治理產業,等待獲利時機。

所以,善於經商致富的商人要有擇人善用的能力,對人才寬厚不苛責的胸襟,還 要能懂得把握時機點,才能賺取大筆利潤。范蠡在十九年中,有三次賺到千金錢財的 紀錄,他一次將兩千金分送給窮困的朋友和親戚,范蠡的善行就是符合君子有財就實 行仁德這項好品德。後來范蠡年紀大了,把事業交給子孫經營,子孫繼承這份家業,

407 (西漢)司馬遷原著,韓兆綺編著《史記選注匯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3 年 4 月),頁 524。

151

並發揚光大,所以後人在談論財富時,都會對陶朱公經商致富與富而好仁的事蹟讚揚 一番。

范蠡經商致富的成功因素,可以說是綜合了地利、天時、人和與仁德的結果。范 蠡在政治上幫助越王句踐復國之後,不戀棧官位與富貴,功成身退後到了別人都不甚 看好的陶邑做生意,他看重的是陶邑的地理位置便捷,適合經商買賣。在天時上,他 能正確判斷時機,看準時機點買進賣出,獲得巨額利潤。在人和上,他懂得發現人才、

選擇人才,讓人才發揮自身的才華與能力,幫范蠡經商買賣,如此才能省時省力。在 仁德方面,范蠡有三次賺取千金的錢財,他將兩千金分送給貧困的親戚朋友,贏得了 仁德的美名。同樣的,這贏得仁德的舉動也是在為自己和後代子孫扎穩人脈關係,等 日後有機會,那些獲得資助的親戚朋友也會為范蠡及其後代子孫提供各項資源與商業 訊息。范蠡經商致富會成功,還能將產業留傳給子孫,並能持續興旺,這與范蠡在地 利、天時、人和與仁德四方面的掌握有很大的關係。

二、子貢──跨國商業鉅子

子貢是一位儒家弟子,他靠著經商致富,並用經商致富得來的資源顯揚儒家名聲,

因此子貢經商致富的例子在儒門裡是一樁美談。靠著掌握市場行情,發揮國際影響力,

子貢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儒商代表人物。司馬遷有如下的敘述:

子贛既學於仲尼,退而仕於衛,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七十子之徒,賜最為 饒益。原憲不厭糟糠,匿於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

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此所謂得 埶而益彰者乎?408

子貢曾經拜師於孔子,後來到衛國當官,又到曹國和魯國附近經商買賣,在孔子七十 多位高徒中,就屬子貢最富有了。同樣都是孔門弟子,原憲和子貢的情形天差地別,

原憲連最基本的三餐溫飽都成了問題,只能棲身在簡陋的小巷子裡,而子貢卻乘著豪 華馬車、帶著厚重的禮物去餽贈各國諸侯。不論到哪個國家去,各國君王為了表示對 子貢的歡迎和重視,都以貴賓之禮接待他,並不是用普通的君臣之禮啊!孔子之所以 能名揚天下,就是因為靠著弟子子貢在各個諸侯國奔走,顯揚孔子的美名。孔子因為 能得到子貢在形式上的幫襯,才能使名聲更加彰顯。

不只是司馬遷對於子貢的經商才能有所讚揚,就連孔子本人也拿顏回與子貢做出 對比,並對子貢經商的本事提出了正面的評價:

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臆則屢中。409

408 (西漢)司馬遷原著,韓兆綺編著《史記選注匯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3 年 4 月),頁 524。

409(宋)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六,〈先進〉第十一,(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99 年 12

152

子貢是中國最早的儒商,他身為儒者,又是一個成功的商人,還能用他經商致富得來 的錢財拿來買厚禮餽贈諸侯王,彰顯儒家光彩,讓孔子的名聲彰顯於各個諸侯國。子 貢在經商理財上確實是有天賦的,他能準確判斷市場行情,在何時該買進,何時該賣 出,子貢總能在市場走向明朗化前,早一步做出判斷,並做出反應,所以才能賺取大 筆利潤。

另外,子貢也發揮了財富的影響力,用金錢購買貴重的禮物,獲得了各國君王的 禮遇、尊重,也因此得到了國際間的地位、名聲,再將地位、名聲轉換成影響力。

三、白圭

白圭是西周著名的經濟思想家,對經商之道有獨到的見解,並能從經商買賣中,

賺取大筆財富:

白圭,周人也。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

人取我與。夫歲孰取穀,予之絲漆;繭出取帛絮,予之食。太陰在卯,穰;明 歲衰惡。至午,旱;明歲美。至酉,穰;明歲衰惡。至子,大旱;明歲美,有 水。至卯,積著率歲倍。欲長錢,取下穀;長石斗,取上種。410

白圭是西周人,曾經與李克一起在衛國當官,後人對白圭的印象是將他界定為商業經 營思想家,根據〈貨殖列傳〉的紀錄,可將白圭經商致富的策略分析如下:

(一)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經營法則

當時衛文侯在位,李克正努力開發土地資源,而白圭卻喜歡觀察市場行情與經濟 作物之間的關聯和變化,並奉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經營法則。白圭的運作方 法是這樣的:在豐年,糧食過剩,糧價便宜時,他大量買進糧食囤積,而這時人民因 為穀物豐收,有閒錢可以買些奢侈品,所以白圭售絲、漆等物品,不但市場有需求,

可以賣得好價錢,又可以換取現金,等待下一坡市場行情來臨。當蠶繭結成時,絹帛 綿絮等相關產品價格下降,他又大量買進絹帛綿絮等商品囤積,而此時市場對米糧的 需求度會逐漸增加,白圭再將原本囤積的糧食出售,換取現金,並賺取利潤。白圭懂 得觀察天象,並能準確預測出下個年度的雨水量及農作物收成狀況,白圭因為善於觀 察天象,並能掌握住市場行情及變化規則,還能深入了解市場的運作細節,所以他靠 著經商買賣,贏得了大筆財富。

(二) 克勤克儉,節制欲望

白圭雖然是個家財萬貫的富商,但他卻能節制欲望:

月第一版第四刷,2008 年 9 月第一版第九刷),頁 175。

410 (西漢)司馬遷原著,韓兆綺編著《史記選注匯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3 年 4 月),頁 525。

153

能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與用事僮僕同苦樂。411

白圭可以擁有富貴,又超越富貴,他讓自己的日常生活依舊過得很儉樸,在食物和衣 著方面的花費是很節省的,最難得的是他願意與自己的奴僕們同甘共苦、一起奮鬥。

(三) 智、勇、仁、強的品德

白圭雖然是兩千多年前的人物,但是他提出對經商者品格要求的概念,與現代對 企業經營者的要求是相同的。當企業界發生很多不道德的事件後,才想到企業除了追 求利潤之外,如果喪失了品德,那受到傷害的不只是企業本身,連整個市場、消費者 也會受傷。白圭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他對經商者的品德要求了,這個要求概括爲四 個字:智、勇、仁、強。〈貨殖列傳〉載:

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故曰:「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 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 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蓋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試矣,能 試有所長,非苟而已也。412

白圭經商的策略是講求速戰速決,看準時機後就要迅速下手,不要耽誤時機。他要求 經商者的品格可以概括爲四個字:智、勇、仁、強。經商者想要發財致富,就要像伊 尹、呂尚那樣懂得事先籌劃謀略,在商場上還要像孫子、吳起用兵那樣,要審慎,還 要快速,也要像商鞅推行法令那樣果斷勇敢、勢在必行。如果沒有權變的智慧,沒有 決斷的勇氣,在取捨間沒有仁厚的心胸,也沒有堅強的魄力,在市場行情低迷時守住 自己的本業,那無論他獲得多大的資源,還是沒有資格去談論經商之術。

四、烏氏倮

《史記》之〈秦始皇本紀〉、〈貨殖列傳〉都提到一個叫「烏氏倮」的富人,〈貨殖

《史記》之〈秦始皇本紀〉、〈貨殖列傳〉都提到一個叫「烏氏倮」的富人,〈貨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