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董仲舒對先秦儒學的繼承

第七章 董仲舒對先秦儒家德政思想的繼承與轉化

第四節 董仲舒對先秦儒學的繼承

董仲舒除了是《春秋‧公羊傳》專家,對《禮記》、《詩經》也有深入了解,董仲 舒的思想雖然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卻也融合當時各方顯學,可見其思想體系的豐富多 元。

一、董仲舒對《禮記》的繼承與轉化

對於天道以及陰陽五行的說法,董仲舒是以儒家思想融合當時陰陽家的觀念而成,

其實在儒家經典《禮記》中對於天時就有詳細的紀錄:

是月也,以立夏,先立夏三日,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 乃齊,立夏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出行田原,

493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西晉、劉宋)司馬彪、范曄《後漢書》卷七十三,頁 30。

494毛春紅《論春秋決獄》,(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6 年,頁 31。

495柳高平、胡偉〈淺析春秋決獄之起因〉收錄於《JUSTICE & LAW》(正義與法)2009 年第 2 期,電子版:

http://202.202.80.1/zlg/News_View.asp?NewsID=3169

184

為天子勞農勸民,毋或失時。496

《禮記‧月令》紀錄的是天子應依不同時節、不同天候狀態,帶領百官向百姓們示範 出最適當、最有效率的作息狀態,以符合當時的農耕生活,讓農產品有最大的收穫。

而董仲舒繼承了《禮記‧月令》中天時氣候的描寫,再加以揉合發揮後,變成了陰陽 五行的概念。

另外,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王制》中所要彰顯君王尊貴的身份,若要從儒家 經典回溯起,《禮記‧明堂位》的記載深具參考價值:

昔者周公朝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負斧依南鄉而立;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 上。諸侯之位,阼階之東,西面北上。……明堂也者,明諸侯之尊卑也。497

《禮記‧明堂位》以座位的安排,將天子及百官們的身份尊卑做出了區隔,即天子南 面稱王、三公之位在中階等等,《禮記》從不同身份有不同座位中,強調了尊卑的概念。

張灝也明白指出董仲舒深入儒家經典《禮記》,並將其中的「月令」篇與「明堂位」

篇加以發揮:

董仲舒這些觀念顯然是上接《禮記》的「月令」與「明堂位」等篇有關王制的 思想。498

董仲舒除了是《春秋‧公羊傳》專家,對《禮記》也有深入了解,可見董仲舒是以儒 家思想為基礎,並融合當時各方顯學,其思想體系是豐富多元的。

二、董仲舒對《詩經》的繼承與發揮

董仲舒所建立的政治儒學中,是以天的概念構成其主要系統,而「天」不是宇宙 自然現象而已,實具有神性意志,具有賞善罰惡的能力。然而董仲舒不是虛構,也非 全然創新,儒家重要經典《詩經》中對天的描述早已呈現出這樣的特點:「既有淫威,

降福孔夷」,關於「淫」,可通「滛」字,朱熹的註解是:「舊說淫,大也。……夷,大 也。」499

朱熹認為淫威即是大威,而何楷有更清楚的解釋:

淫威即天降威之威……劉氏云:有徳而神降之福。500

《詩經》這兩句詩文,已顯示出:人有大德,會領受到天所降下的福澤。意思是上天 透過降下福澤來獎賞善德之人,同時也暗示著此時的人們相信天具有賞善的能力,也

496王夢鷗註譯《禮記今註今譯》,〈月令第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 年 12 月),頁 273。

497王夢鷗註譯《禮記今註今譯》,〈明堂位第十四〉,(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 年 12 月),頁 523。

498張灝〈政教一元還是政教二元〉,《思想─儒家與現代政治》(台北:聯經,2012 年 1 月),頁 121。

499《新譯詩經讀本》滕志賢注譯,葉國良校閱,〈周頌•有客〉,(臺北市:三民書局,2006 年 5 月初版 六刷),頁 1000。

500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明)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卷十之下〈周成王之世詩〉,頁 39。

185

會處罰敗德之人,因此人民對天威抱持著戒慎恐懼之心: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501

從《詩經》這幾句詩文中,代表人們已懂得要敬畏天威,隨時提醒自己要保持善德。

董仲舒即在這樣的基礎下,將「天」賞善罰惡的能力再加以擴充、引申、發揮:

《詩云》:「畏天之威」殆此謂也。凡災異之本,盡生於國家之失,國家之失乃始 萌芽,而天出災害以譴告之;譴告之,而不知變,乃見怪異以驚駭之,驚駭之,

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見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502

董仲舒繼承了《詩經》天帝概念,認為天具有賞善罰惡的能力,而且這具有神聖意志 的天具有仁厚之德,當國家領導人有失德的現象時,天會先以大自然災異來做警告,

若失德之人仍不知改過遷善,上天才會出示更重大的殃禍予以懲罰:

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以此見天之任德不 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503

從這段文字中,董仲舒強調的是上天具有仁慈厚道的精神,雖然降下災異,頃刻間讓 神州變色,但是上天之所以降災,是要提醒帝王注重德行修養,災異本身是上天警告 帝王的一種形式,並非要置帝王於死地。董仲舒雖然對《詩經》天帝概念,及賞善罰 惡的概念著墨甚多,其實要彰顯的是背後儒家的道德核心價值,因此我們可以肯定董 仲舒建構陰陽五行、賞善罰惡的天道觀,在神祕宗教外衣下,所要顯揚的其實是儒家 的德治理想。

三、董仲舒持中等性說,肯定儒家的人性中有善質

董仲舒以陰陽五行建構出獨特的天道哲學觀,陰陽五行本屬於自然現象,董氏將 之歸於天道,而人與天會互相感應,因此天道落實於人倫,即成為三綱,董仲舒在《春 秋繁露‧基義》中有如下的看法:

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

夫為陽,妻為陰……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504

在《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中,董仲舒在陰陽五行中不但加上天人相應,還賦予了儒

501《新譯詩經讀本》滕志賢注譯,葉國良校閱,〈周頌•我將〉,(臺北市:三民書局,2006 年 5 月初版 六刷),頁 977。

502賴炎元註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卷第八〈必仁且知〉第三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 司,1984 年 5 月初版,1992 年 11 月第三次印刷),頁 236。

503楊家駱主編《新教本漢書并附編二種三》卷五十六〈董仲舒傳〉第二十六, (臺北市:鼎文書局,1978 年 11 月),頁 2502。

504賴炎元註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卷第十二〈基義〉第五十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 司,1984 年 5 月初版,1992 年 11 月第三次印刷),頁 320-321。

186

家的核心價值──道德:

身之名取諸天,天兩,有陰陽之施,身亦兩,有貪仁之性。505

天道有陰陽,人性有善惡,不過天道中以陽為主,陰為附從,而人性中善才是本質、

本源,惡也是附從,可見董仲舒雖以陰陽五行建構出他的天道哲學,不過基本上還是 肯定儒家在政治上的德政理念,在人性觀中有善的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