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讓天道觀念具體落實

第七章 董仲舒對先秦儒家德政思想的繼承與轉化

第三節 董仲舒建構政治儒學的進路

一、 讓天道觀念具體落實

董仲舒可以將儒家之道重新包裝,讓儒家站上政治舞台,成為官方首席之學,這 和董仲舒建構出來的「天道觀」有密切的關聯。董仲舒依西漢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

重新塑造一條儒學進路,讓儒家思想進入政治倫理核心,並讓天道觀念具體落實。張 灝說: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基本上是在陰陽五行的觀念架構中展開。……超越的天道,

經過實化,與人世秩序的核心制度──王治結合起來,由此王治變成人世秩序 與宇宙秩序銜接的樞紐。460

董仲舒所建構出來的宇宙論並不屬科學知識的層次。為了建構儒學的人倫價值,他運 用了大量的宇宙天文名詞,再加上宗教神祕性預言,而有了一套人倫秩序,這套秩序 暗合於儒家精神,因此馬勇說:

從表面上看,董仲舒以符瑞、災異為主要內容的譴告說,是荒誕不經的,然而

459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漢)班固《前漢書》卷五十六,頁 28。

460張灝〈政教一元還是政教二元〉,《思想─儒家與現代政治》(台北:聯經,2012 年 1 月),頁 121。

175

只要揭開它的神秘面紗,我們就會發現他的真實用意在於人事而不是神事。461 為了建構人倫秩序,董仲舒特別強調天的尊位性及重要性:

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462

董氏並藉由祭天的儀式,凸顯天道與人間緊密的關係,而且強調君王祭天儀式不能因 為任何因素而終止:

春秋之義,國有大喪者,止宗廟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喪廢事天地 之禮也。……是故天子每至歲首,必先郊祭以享天,乃敢為地,行子禮也;每 將興師,必先郊祭以告天,乃敢征伐,行子道也。463

天子祭天等同祭父,不只賦予君王尊貴的統治階級身分,也間接肯定君權神授,保障 天子執掌政權的身分地位。然而這只是董仲舒檯面上的手法,在董仲舒思想深處還有 另一層隱幽微細的心思,既然天子重視祭天的儀式,也就表示天子之上還有天帝的存 在。透過祭天的儀式,肯定天帝的意志影響人間秩序,也將無限的君王權力收攝在代 表道德意識的天意。

董仲舒建構了天帝的概念,並配以陰陽五行及天人感應說,認為世人應依天道行 事,人應該與天合德:

天地之常,一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464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為冬,金為秋,土為季夏,火為夏,木 為春。春主生……由此觀之,父授之,子受之,乃天之道也。故曰:夫孝者,

天之經也。此之謂也。465

董仲舒利用大自然現象,歸納出五行相生相剋的原則,以五行相生概念建構出人倫關 係。接著,君臣、父子的關係也被套用進來,成為有上下位階的絕對性關係。

以現代的科學觀點重新予以檢討時,不可諱言仲舒之學充滿了荒誕不實,及太多 個人主觀認定的問題,不過董仲舒所建構的理論基礎中卻不能抹滅其「道德價值」的 立場,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董仲舒建構出的「天道觀」,其中最重要的在於「道」而非「天」,董仲舒希望民 眾與君王言行舉止都能符合「道」。而董仲舒塑造出來的「天」是神位階級,具意志力,

461馬勇《董仲舒》(香港:中華書局,2001 年),頁 69。

462賴炎元註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卷第十五〈郊義〉第六十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 司,1984 年 5 月初版,1992 年 11 月第三次印刷),頁 374。

463賴炎元註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卷第十五〈郊祭〉第六十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 司,1984 年 5 月初版,1992 年 11 月第三次印刷),頁 375。

464賴炎元註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卷第十二〈陰陽義〉第四十九,(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 公司,1984 年 5 月初版,1992 年 11 月第三次印刷),頁 309。

465賴炎元註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卷第十〈五行對〉第三十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 司,1984 年 5 月初版,1992 年 11 月第三次印刷),頁 278。

176

有賞善罰惡的能力。但天無法透過言語,表現自己的意志,因此只能透過陰陽五行等 大自然現象,彰顯天的意志:

董仲舒曾著《春秋繁露》,該書表明他從古典文獻所記錄的歷史事件中,讀出 了道德信息可以用於未來的歷史。……他的哲學中也摻雜了許多來自陰陽家的 觀念。他相信歷史是循環的,五德(木、火、土、金、水)相互交替。466 董仲舒除了強調天有意志力,藉由大自然災異等現象,執行其賞善罰惡的能力,董氏 還巧妙地連結起天與人的對應關係,從中又建構出三綱的概念,以此奠定出人間道德 條約。《劍橋哲學辭典》對這段歷史有如下的評論:

在自然事物和人世之間有嚴格的對應關係。他把自然災害看作是警告統治者修 德、不濫用權力的信號。……並主張所謂的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 妻綱。這些綱領給儒學增加了保守的印記,以至於統治者樂於把它應用於禮教 實踐,以制定官方儒學。467

董仲舒建構的天道觀,原本是要強調道德立場,並樹立天的意志性,強調賞善罰惡的 獎懲概念,也讓儒家順利進入政治領域。可惜儒學一旦與政治權力掛勾後,價值立場 就容易變調,失去初衷。

董仲舒建構出的儒家政治哲學融入陰陽五行的觀念後,固然產生一些弊端,不過 董仲舒以陰陽五行的天道觀重新對儒學予以建構,雖有些轉折,卻深獲漢朝當時學者 廣大的承認,徐復觀說:

這種轉折,得到當時學術界的廣大承認,此即《漢書‧五行志序論》所說的「董 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陰陽為儒者宗」。更通過緯書及《白虎通德論》中的 大量吸收而成為一般的通說。468

董仲舒所建構的天道觀在漢朝當時成為新的顯學,相較於正統的先秦儒家思想雖有些 曲折,不過有後代學者對此報以同情的理解,梁啟超認為:

夫人主者,無論何人,無論何時,夫安能無失德,則雖災變日起,而無不可附 會,但使稍自愛者,能恐懼一二,修省一二,則生民之禍,其亦可以稍弭耳,

此孔子言災異之微意也。雖其術虛渺迂遠,斷不足以收匡正之實效,然用心蓋 良苦矣。江都(即董仲舒)最知此義,故其對天人策,三致意焉。469

陰陽五行的天道觀有陰陽災異的迷信色彩,但是梁啟超認為這是董仲舒藉以調節君權

466英文版主編羅伯特‧奧迪 Robert Audi,中文版審定召集人林正弘《劍橋哲學辭典》(台北市:貓頭鷹 出版社,2002 年七月),頁 1250─1251。

467 英文版主編羅伯特‧奧迪 Robert Audi,中文版審定召集人林正弘《劍橋哲學辭典》(台北市:貓頭鷹 出版社,2002 年七月),頁 1250─1251。

468徐復觀《兩漢思想史》第二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年),頁 220。

469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頁 55。

177

最有效的方式,不需要經過人民流血革命,也不需要文武百官拚死力諫,是最有效益、

也是最不需付出昂貴代價的方法,這應該歸功於董仲舒建構出來的天道觀。另外,根 據金耀基觀察:

董氏的君權神授論可以說是在君權最高漲的時候,想出來限制君權的學說,在 法家思想最得勢的時候,想出來打擊法家思想的利器,他是繼承了儒家「民貴 君輕」「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政治哲學的血脈的,他是發展了孟軻「聞誅一夫」

的暴君放伐論的,所以董氏的君權神授論,可以說是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 學的。470

金耀基更客觀地指出董仲舒有其不得已而為之的背景因素。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

思想開放,但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學術歸於一元,法家思想獨大,到了西漢初期,

以黃老思想治理天下,與民休息。等黎民百姓在戰爭的苦難中日漸復原後,漢武帝因 個人權力欲高漲,且好大喜功,連年討伐匈奴,人民的苦難又來臨了。在多方限制與 壓力下,董仲舒的立場顯得捉襟見肘,在不得已情況下,董仲舒得為執政者服務,也 得發揚儒家精神,他在當時建構出的天道觀已是最具效益、兼顧魚與熊掌下之最佳策 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