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民生經濟與道德禮義之間的關係

第六章 從先秦儒家道德觀看司馬遷〈貨殖列傳〉中的商道精神

第二節 民生經濟與道德禮義之間的關係

從這段話之中,司馬遷明白指出貨殖時代已像洪流般來襲,擋也擋不住,這是大 時代的趨勢,也是不可逆的現象,想要治理人民,不能只靠著談論玄妙的道德,而是 要先顧好人民的物質生活。

(三) 貨殖與政道

既然時代的現況是全民都往物質、欲望的方向靠攏,商業往來已成為不可逆的現 象,而且這波商業貿易的火焰將有愈燒愈烈的趨勢,那執政者也該有適當的因應策略,

司馬遷認為執政者的因應策略可以分成五個等級:第一流的執政者順應時代的潮流,

順其自然變化;次等的執政者藉著有利的形式,試圖去導引民眾;三等的執政者會用 一些自以為是的道理,想去指導人民;四等的執政者會制定許多規章法律,試圖要限 制人民。最下等的執政者是與人民爭奪利益。

司馬遷的經濟政策比較傾向於現代企業的自由經濟論,政府應該讓商業活動自由 發展,不要有過多的干涉,也不要有太多的經濟政策,在自由經濟貿易的環境下,市 場自然會根據供需法則,自己發展出適合的調控方式。

第二節 民生經濟與道德禮義之間的關係

司馬遷在兩千多年前所寫的〈貨殖列傳〉一文中,已呈現出非常進步的經濟觀點,

可以與現代商業作對話。司馬遷認為經商者需要有高度的品德素養,以現代企業觀點 檢視,司馬遷的說法是深具前瞻性的。企業經營者的道德素養對整個企業體,甚至整 個國家社會都有莫大的影響。一旦企業經營者道德心有所偏頗,就會讓整個企業體走 向錯誤的方向,不只企業中的所有組成分子人都會受到牽連,整個社會體系都要為此 錯誤付出慘痛代價,可見經營者的道德素養有多重要。

370 (西漢)司馬遷原著,韓兆綺編著《史記選注匯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3 年 4 月),頁 519。

136

一、眾人都竭力賺取利潤財富

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一開頭就明言宣告貨殖時代的來臨: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 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371

當全國上下,從官員到百姓都害怕貧窮,努力在追逐利益時,執政者就應該正視商人 這個行業,不能再把商人視為四民之末。經商確實可以致富,當全國人民都在追逐物 質與財貨的滿足時,為政者就不能只單純宣導道德式的教條,而是要積極思考各行各 業的人民應該如何在道義與利益之中取得平衡,讓大家既能賺取合理的利潤,又不會 傷人傷己、違背道義。

二、財富帶來權勢與地位

春秋戰國是個混亂的時代,也是充滿機會與創新的時代,只要懂得尋找適宜的機 會,運用創新變通的方法,平民百姓也可以為自己找出利基點。貴族的地位雖然低落 了,但是沒落的貴族將知識學問帶到民間,讓平民有機會跟著他們學習讀書識字,沒 落的貴族也可以以此為生。對此,蔡仁厚先生提出這樣的觀點:

古代的術士,實即當時的知識階層,亦多半屬於貴族,其中顯達的擔任王朝或 侯國的太史、師保、祝吏、家宰,不能顯達的便散於鄉里教人以道藝,並以相 禮為副業。372

孔子在這時候雖然是沒落的貴族,但他靠著傳授學問、教授學生,在幾位高徒的幫忙 下,讓他在周遊列國期間,打出名號。而孔子的高徒子貢又是用什麼方法幫助孔子名 揚天下的?司馬遷這麼說:

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 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此所謂得埶而益彰者乎?373

子貢經商致富後,買了許多貴重的禮物拜訪各國諸侯,並向他們介紹自己的老師孔子,

讓孔子的德術名聲傳揚於各諸侯之間。金錢雖然不是萬能,但在金錢和厚禮的引路之 下,子貢備受各國諸侯的重視,連身為子貢老師的孔子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可見財 富不只帶來了優渥的物質生活,也帶來了權勢、地位、名聲和尊重。

371 (西漢)司馬遷原著,韓兆綺編著《史記選注匯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3 年 4 月),頁 520。

372 蔡仁厚《孔孟旬哲學》,(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9 年 9 月),頁 2。

373 (西漢)司馬遷原著,韓兆綺編著《史記選注匯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3 年 4 月),頁 524。

137

三、經濟地位決定了人們的道德觀念

人民在經濟物質的基本需求滿足後,仁義精神、道德觀念才會產生。所以說經濟 財富是道德產生的基礎。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引用了管子的話來闡釋這樣的道理: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 德;小人富,以適其力。374

以上說明人民的基本物質生活要先獲得滿足,才不會因為飢餓受凍,而生起竊盜之心。

物質生活不虞匱乏後,再教導他們禮節與道義,才能發揮出效果。另外,司馬遷再舉 反例,說明一個人生活貧困到極點,就會失去羞恥心:

若至家貧親老,妻子軟弱,歲時無以祭祀進醵,飲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 慚恥,則無所比矣。375

司馬遷藉用正、反面的例子,清楚說明了為政者若要穩固地實行仁義道德,那就要先 在民生經濟上扎穩基礎,否則靠著言談而生的道德禮義只是空中樓閣罷了。司馬遷又 說:

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則客無 所之,以而不樂。376

當一個人生活富裕後,才有能力和興趣講究禮節,一旦生活變貧困了,禮義自然就先 被廢棄了。就像水要夠深,才能養大魚,林木要夠多,才能讓百獸藏匿,人們生活也 要得到一定的溫飽,才能講求仁義。人人都渴求富裕,只要能掌握了財富,就自然會 有一群人來奉承你,說你具有「仁義」精神。 一個人有了錢財,若再取得了政治權力,

那就相得益彰了。從以上這段話,可看出司馬遷對經濟生活的重視,也充分說明經濟 財富是道德仁義的基礎。

分析至此,司馬遷似乎成為一個唯利是圖的人,把物質生活的滿足看得比道德禮 義還重要。關於這個問題,李景星先生有一番見解:

蓋財貨者,天地之精華,生民之命脈。困迫豪傑,顛倒眾生,胥是物也。唯聖賢 及一二自修之士,能不受其束縛,其餘幾盡在範圍之內,而可卑之無甚高論哉!

377

司馬遷所談論的是一般人民的情況,大部分的人在物質生活上都是有所需求的,滿足

374 (西漢)司馬遷原著,韓兆綺編著《史記選注匯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3 年 4 月),頁 520。

375 (西漢)司馬遷原著,韓兆綺編著《史記選注匯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3 年 4 月),頁 540。

376 (西漢)司馬遷原著,韓兆綺編著《史記選注匯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3 年 4 月),頁 520。

377 (西漢)司馬遷原著,韓兆綺編著《史記選注匯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3 年 4 月),頁 549。

138

了最起碼的溫飽,讓生命可以繼續存活後,才會顧及到道德層面。能夠不被物質需求 束縛的人少之又少,除了聖賢和一兩位自我修持很高的人例外而已。

但是司馬遷的意思並非贊成人們為了追逐財貨,而放棄了道德禮義。弔詭的是人 們一定要在基本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後,才有能力和興趣追求道德禮義。但是經商者 若為了賺取更高額的利潤,或是為了讓物質欲望得到更大的滿足,而拋棄了道德禮義,

到最後不但沒有得到原本想要的利潤和欲望的滿足,反而會自取敗亡。物質、欲望、

經濟與道德、禮義之間不是取捨的問題,對大部分的人、對想要經商致富的人而言,

不是何者該取、何者該捨的問題,而是在這天秤的兩端,比重要放多少,要如何保持 平衡的智慧與經驗。

四、營利經商之道──智、勇、仁、強

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透過白圭所講的一段話,闡述了經商者心中不能只是存 著逐利之心,經商能成功必須要有一些良好的品格和素養。白圭對經商者是這樣要求 的:

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 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 矣。378

想要經商能獲利,就需要像商朝的開國元勳伊尹、周朝開國元勳姜太公一樣,要具備 為整體做出謀劃、制定出策略的能力;還需要有軍事家孫子、吳起帶兵、用兵的領導 能力;要像秦朝的政治改革家商鞅,有判斷精準、確實執行的本事。一個人如果智慧 不足,就無法隨機應變;勇氣不足,就沒辦法當機立斷;仁德不夠,就不知道怎麼正 確取捨;意志力不夠,就無法堅持到底。沒有足夠的經商品德,即使知道了經商訣竅 也沒有意義。

在司馬遷看來,經商致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講的不是經商的技巧、經濟的條 件,而是著重在經商者的品德素養,司馬遷認為經商者需要的品德素養是大智、大勇,

並需有仁義之心,甚至要求經商者在智、勇、仁、強的品德強度要和治國謀臣與統領 士兵的將帥有同樣的高水平。

商業品德不只出現在古老的中國西漢時代,即使經過兩千年的時空轉變,現代企 業仍舊需要講求商業品德。而這樣的品德要求已不只是要求企業主而已,整個企業組 織都被要求建立出一個符合道德、倫理的商業環境,所以企業界發展出「企業倫理」

的重要議題。現代企業是這樣看待「企業倫理」的議題:

倫理被定義為「道德的本質與基礎的研究(道德判斷、行為的標準與規範)」或

378 (西漢)司馬遷原著,韓兆綺編著《史記選注匯評》,(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3 年 4 月),頁 525。

139

「人類行為的研究與哲學(強調對與錯的決定)」379

古代中國社會對經商致富這個行為稱為「貨殖」,而現代西方人仍舊是以經商的方式追 求財富,不過加上更多的人、事、物,益之以更科學的現代管理方法後,形成一個更 有組織的經商體系,稱為企業。在企業體中,從最高階的經營者,到最基層的員工都 需要有道德意識,要有能力下正確的判斷,做出正確的決定,當企業的每一分子的行 為都符合道德的本質,企業自然符合倫理,企業體自然在善的軌道上運轉。

為什麼商業品德可以穿越時間、空間,不管是古代、現代、東方、西方都如此重 視?黎中正做了如下的說明:

企業倫理包含了導引商業世界中行為的一些原則和標準。一項特定行為是否正 確,是否合乎倫理道德,常常是由投資人、員工、顧客、利益團體、法律系統 及社會來決定。縱然這些「群體」不一定「對」,但他們的判斷卻會大大影響社

企業倫理包含了導引商業世界中行為的一些原則和標準。一項特定行為是否正 確,是否合乎倫理道德,常常是由投資人、員工、顧客、利益團體、法律系統 及社會來決定。縱然這些「群體」不一定「對」,但他們的判斷卻會大大影響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