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選定某一標準來比較「比」的大小

小雯在解決比例的比較問題,能夠利用分割比的前、後項策略,把其中的一個 量固定,直接比較另一量的值。以此原案為例,問題情境是100克的水加20克的 糖和600克的水加140克的糖,那一杯水比較甜?小雯利用等分割策略,把水量 都定為100克,成功的解決比較甜度問題。解題活動詳如原案29:

原案 29

2413.師:好!現在老師要泡糖水來煮湯圓,100 克的水加入 20 克的糖,另外一杯 600 克 的水加入 140 克的糖,那一杯比較甜?

2414.雯:(在研究者佈題的同時,小雯也記錄題目在解題本,如解題記錄 4.10)600 除以 6…等於 100,140 也除以 6 等於..23.2,第二杯比較甜!

2415.師:為什麼?

2416.雯:600 克的水除以 6 的話就是 100 克,把它變成第一杯一樣都是 100 克,那 600 克的水有 140 克的糖,水除以 6 糖也要除以 6,等於 23.2 克,這個 100 有 20 克的糖,這個 100 有 23.2 克的糖,所以這邊的比較甜。

圖 4.10

在研究者提問後,小雯的做法是把600克的水和140克的糖同時除以6,第二 杯的糖是23.2克,所以第二杯比較甜。而他在說明中,強調除以6的原因是把它 變成和第一杯一樣都是100克,所以同時除以6,接著再比較糖的份量,23.2克>

20克,第二杯比較甜。

此題中的「甜度」其實就是水和糖之間的比值,也可說是每單位的水有多 少糖。小雯為了比較甜度自發性的「把它變成和第一杯都是100克」,接著以23.2 克(每100克)大於20克(每100克)來判斷600克的那一杯比較甜。顯然水100克 是比較的基準,她把每單位水量定為100克,兩杯的甜度對她來說是「23.2 克/

100 克」與「20 克/100 克」。我們姑且不論她140除以6得23.2的錯誤的計算過 程,但這裏隱含著兩個重要的概念:1.能選取一個比較的基準,也就是比較的基 準都是100克。2.能選取某一比較的基準,受訪者必須「相信」經過等分割活動 後,第二杯中的每100克的水甜度是一樣甜的(糖份是平均分佈在水中的)。

從此原案看來,小雯對比例問題的比值的比較能把其中一量定為相同基準,再 比較另一量,她也具有密度的初步概念和比的初步數值化。假如她能選用「1」

來當基準並比較另一量,這樣比的關係就能用比值數值化,這是有理數概念的 成就,顯然她未達此程度。此解題類型相容研究者先前的假設,小雯的分數概 念是巢狀分數,尚未達到有理數概念。類似的問題情境請參閱附錄B行

2417-2420。

(四)在不同類單位的情境下,「單價法」策略解決等比例問題

在不同類單位的情境下,如:(人、個)(元、個)…等學校例行性問題,

可能受到學校學習經驗的影響,小雯的解題策略是採取「單價法」,算出每一單 位有多少個(元),再進一步解決等比例漏值的問題。詳如原案 30:

原案 30

924.師: 不!3 個外星人一天需一 7 片!你養了 12 個外星人,你要準備多少餅乾給他們 吃?

925.雯:7 除以 3…一….(寫下 4.11 的直式算則),(畫圖 4.10)一個人吃先拿兩片,剩下 一片,切成三等分,一個拿二又三分之一,一個吃一又三分之一,先拿整數,乘

以 12….246 24 剩下三分之一,三分之一,….123…三個…36 三分之一,三 個是一…

926.師:三分之一有 12 個是多少?

927.雯:4 個….,24 個…28 個。

928.師:你怎麼算的?你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929.雯:我先算整數, 整數乘以 12 等於 24,三分之一乘以 12 等於 4,24 加 4 等於 28。

圖 4.11

研究者提出「3 個外星人一天需一 7 片!你養了 12 個外星人,你要準備多 少餅乾給他們吃?」的等比例問題,小雯先算出 1 個人所吃的餅乾數為

3 21塊,

再把 3

21乘以 12,得 28 塊。

原來這題的目的是要看小雯是否能將人數和餅乾數聯合考慮,並把它視為 複合單位,透過前後項共變來解題。但由行 925 的解題過程看來,顯然是利用 單價法或稱為不同測度空間策略(Lamon, 1994),其解題模式以下圖說明:

人 餅乾 7÷3=2 3 1

×2 3

1(片/人)

3 ──> 7 ×2

3 1

12 ──> (28)

圖 4.12 不同測度空間策略(Lamon, 1994)

小雯先算出一個人一天需要吃 2 3

1片餅乾,再乘上 12,算出 12 人需要的總量。

此處和花片問題做個比較,花片問題對小雯而言似乎較容易視為一個複合單位 是可共變的(同一測度空間策略),但人和餅乾的等比例問題小雯則傾向用單價 法或不同測度空間策略。相同的解題活動也出現在物品的量和價格的問題,這 些不同類量的問題都是先算出每單位是多少,再去乘以總量。研究者判斷其主 要的原因是可能是受到生活經驗或學校的例行性數學問題的影響。事實上,他 如果把此類的等比例問題看成花片的問題,或適當的調適解題基模成複合單位 為「每 3 個就要 7 片」,此題是很容易的。但小雯在解決不同類量的等比例的問 題是採用單價法,此解題類型也尚未使用於花片的問題中。如果小雯能使用於 花片問題,先算出紅、黃花片的比值關係,再依此比值去算出共變後的花片數 量,研究者認為小雯可以理解原來紅、黃花片的比值關係等於共變後的比值關 係,此所謂「比值保留概念」或等比例運思的解題類型(Ning, 1992)。相似的 問題情境如附錄B行 89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