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董仲舒《春秋繁露》版本考辨

在文檔中 西漢儒家知識理論探析 (頁 77-83)

今傳《春秋繁露》較早善本,為南宋嘉定四年江右計臺本188。此為樓鑰以潘景憲 家藏此本為底本,由胡榘刊刻,樓氏《春秋繁露‧跋》述其校刻過程曰:

開禧三年,今編修胡君仲方榘宰萍鄉,得羅氏蘭臺本,刊之縣庠,考證頗備。

先程公所引三書之言,皆在書中,則知程公所見者未廣,遂為小說者,非也。

然止於三十七篇,終不合《崇文總目》及歐陽文忠公所藏八十二篇之數。余老 矣,猶欲得一善本。聞婺女同年叔度景憲多收異書,屬其子弟訪之,始得此本 果有八十二篇。是萍鄉本猶未及其半也。喜不可言。以校印本,各取所長,

悉加改定,義通者兩存之。189

從篇卷數觀之,歷代史書除《漢書‧藝文志》載董仲舒「百二十三篇」190外,餘多載

188鍾肇鵬:《春秋繁露校釋‧「春秋繁露」版本簡稱表》論「宋江右計臺本」曰:「宋嘉定四年刊,藏北 京圖書館。原書缺第一、二卷,後從天津購得第一、二卷鈔本,今案所補二卷,其欸式字體均與計臺 本不同,而與明鈔宋本相合」,(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年出版)。

189(宋)樓鑰著:《春秋繁露‧跋》,收入(清)蘇輿義證:《春秋繁露義證‧附錄二‧春秋繁露考證》,頁 503。

190(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卷三十‧藝文志》,頁 1727。

卷數而略篇數,如《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皆僅錄

《春秋繁露》十七卷;然前引《崇文總目》之案語及歐陽修〈書「春秋繁露」後〉皆 述其內容舛訛,故《崇文總目》所錄「十七卷」雖合於史載,然八十二篇內容已有舛 誤,且當時已無善本可比對校正,館臣乃姑存其疑而留之。

雖然樓鑰江右計臺本八十二篇內容不盡然與《崇文總目》相同,然相較於羅氏蘭 臺本三十七篇,其內容仍為宋本中較詳備者,且樓氏兼採蘭臺本刊定之,而成為南宋 晚期之定本,如黃震《黃氏日鈔》即曰:

隋、唐、國初《繁露》已未必皆董仲舒之舊,中興後《繁露》又非隋、唐、國 初之《繁露》矣。近世胡尚書榘為萍鄉宰日,刊之為縣齋,僅三十七篇而已。

其後得攻媿樓參政校定本,十七卷八十二篇之舊復全矣。其兄胡槻既刊之江東 漕司,其後岳尚書珂復刊之嘉禾郡齋,世遂以為定本。191

至於明代,重要刊本如《永樂大典》本亦據此刊印,而清乾隆三十八年武英殿聚珍本 與其後之《四庫全書》本又即據《永樂大典》參校之,《四庫提要》述曰:

是書宋代已有四本,多寡不同樓鑰所定,乃為定本。鑰本原闕三篇,明人重刻,

又闕第五十五篇,及第五十六篇首三百九十六字,第七十五篇中一百七十九 字,第四十八篇中二十四字,又第三十五篇顛倒一頁,遂不可讀。其餘偽脫,

不可勝舉。蓋海內藏書之家,不見完本,三四百年餘茲矣。今以永樂大典所存 樓鑰本,詳為戡訂,凡補一千一百二十一字,刪一百二十一字,改定一千八百 二十九字。神明煥然,頓還舊籍。192

「殿本」精校《永樂大典》本而成為較完備之槧本,故清代重要注本如凌曙《春秋繁 露注》、蘇輿《春秋繁露義證》皆據此詳注。凌氏所作據明天啟年間王道焜與清乾隆 年間盧文弨二注本,參照清諸注本,其〈凡例〉述曰:「是書以聚珍本為主」,又曰:

191(宋)黃震著:《黃氏日鈔‧讀諸子二》,收入(清)紀筠編:《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頁 52。

192(清)永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春秋類四‧春秋繁露》, 頁 244。

「是書明王道焜本向有注者,加『原注』二字,引盧學士《抱經》本,加『盧注』二

儒學刊百家類纂。

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

義證 刊本。 卷,考證一卷

在文檔中 西漢儒家知識理論探析 (頁 77-83)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