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 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 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7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秦 夢 群 博士.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 政 治. 大. 立 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 ‧ 國. 學. io. sit. y. Nat.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rincipals’. er.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al. n. v i n C hTeaching Effectiveness Trust, and Teachers’ in Junior engchi U High School. 研究生 : 呂 治 中 撰 中華民國102年7月.

(2) 謝. 辭. 終於,在重返母校的三年之後,我再次從政大畢業了,在論文 即將付梓的此刻,回首來時路,整個過程就像不斷努力挖掘個人生命 中的鑽石般,雖然辛苦卻令人感動,在無數個挑戰極限的夜晚,踏尋 著前人研究的腳步,終於逐步完成這一本論文,當寫完最後一個字 時,我才真正體會到撰寫論文這件事,不僅能讓人瞭解學術殿堂的博 大精深與嚴謹,更提昇了自我的教育專業素養與邏輯思考的能力,受 益良多。 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是恩師 秦夢群教授,由於恩師. 政 治 大. 對於學生的悉心指導與不斷鞭策,學生才能跟隨老師規劃步驟前進,. 立. 順利完成論文的撰寫,在此由衷獻上最誠摯的敬意與謝忱。此外,還. ‧ 國. 學. 要感謝黃增榮教授與林劭仁教授,在百忙之中仍撥冗審閱論文細心斧 正,並給予多元的研究思考方向及改進建議;而在問卷發放期間,感. ‧. 謝新北市各國中校長、主任、組長及老師情義相挺,不論是否熟稔,. io. er. 論文具有實證資料的代表性。. sit. y. Nat. 皆本著協助後進之精神,協助發放、填答問卷並準時寄回資料,使本 這三年研究所在職進修的過程中,我經歷了人生中的大喜與大. n. a. iv. l C 悲,感謝恩師 秦夢群教授不斷給予我勉勵與打氣,讓我在困境中仍 n. hengchi U. 得以有何妨吟嘯且徐行的優雅,以及湯志民教授、吳政達教授、張奕 華教授、胡悅倫教授等的諄諄教誨與春風化雨,讓我重新認識有關教 育專業方面的精闢理論,結合課堂上有關學校行政運作實務與教育現 場應對進退的深入解析,更讓人有如重新修煉般能量大增;此外,也 要感謝蔡秀真秘書、莊玉鈴秘書協助處理各項學習事務,隨時提醒各 階段所需完成的事項。 指南山下的研究生生涯即將告一段落,在此,特別感謝本班學 行碩第十二屆的同窗摯友與本組的夥伴們,志銘校長、心瑩、俊緯及 建銘,大家不分彼此、提攜共進、資源共享、相知相惜,求學期間的 廣西師範大學國際交流之旅和充滿挑戰的小組聚會,都讓我們共同經.

(3) 歷了人生難得的美好時光,令人難以忘懷。 最後,謹以此論文獻給我最敬愛的父親、及天上的母親,謝謝您 們的慈愛關懷與無限包容,給予我受教育與成長的機會,更感謝我的 老婆大人偉鵑,以及穎昇、樾昇兩兄弟,給予我最大的支持,讓我無 後顧之憂,是支持我最大的後盾。 這本論文得以完成,需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在此,謹向所有 協助我的人一併致謝。 呂治中 2013.07謹誌於井塘樓.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4)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 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 效能之關係,並分析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 與教師教學效能的差異情形,進而探討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 政 治 大. 教師教學效能的相關性及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對教師教學效能. 立. 的預測力。. ‧ 國. 學. 透過問卷調查法,以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為對象,共發出 627 份問. ‧. 卷,問卷內容包括背景變項問卷、校長溝通行為問卷、教師組織信任問. sit. y. Nat. 卷與教師教學效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467 份,可用率為 74.48%。資. er. io. 料統計分析上使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n. al 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 iv 本研究結論如下:. Ch. n U engchi. 一、國民中學教師對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知覺 程度皆屬中上程度。 二、國民中學教師性別、年齡、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在校長溝通行為方 面有差異。 三、國民中學教師性別、年齡、學歷、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在教師組織 信任方面有差異。 四、國民中學教師年齡、學歷、學校規模在教師教學效能上有差異。.

(5) 五、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三者之間具有顯 著正相關。 六、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對教師教學效能具有顯著預測力,以 教師組織信任對教師教學效能之預測力最佳。. 關鍵詞: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教師教學效能.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6)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rincipal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bstract. 政 治 大.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the principal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variables are conscious of the principal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variables; finally, to forecast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rough the principal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trust.. 立. sit. y. ‧. ‧ 國. 學. Nat. n. er. io.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adopted and personal background questionnaire, the principal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eachers’ al v i n C h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 teachers’ questionnaire are U engchi included.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627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46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with 74.48% of availability.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overall situation about the perception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oward principal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mid-high level. 2.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 is obvious difference of principal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in sex, age difference, positions and working.

(7) school scales. 3.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 is obvious difference of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trust in sex, age difference, positions and working school scales. 4.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 is obvious difference of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age difference, academic backgrounds, and working school scales. 5.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principal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治 政 behavior,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大 teachers’ teaching 立 effectiveness,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trust is the most reliable. 6.There ar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among principals’ communication. ‧. ‧ 國. 學. predictor to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n. al. er. io. sit. y. Nat. Key words: principal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trust,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h. engchi. i n U. v.

(8) 目 第一章. 錄.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研究問題...............................................................................7 第四節 名詞釋義...............................................................................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二章. 政 治 大 文獻探討...................................................................13 立. ‧ 國. 學. 第一節 校長溝通行為之理論與相關研究.....................................13 第二節 教師組織信任之理論與相關研究.....................................28. ‧. 第三節 教師教學效能之理論與相關研究.....................................49. Nat. sit. y. 第四節 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 n. al. er. io. 研究………………………………………………………64. 第三章. i n U. Ch. v. engchi 研究設計與實施.......................................................67. 第一節 研究架構.............................................................................67 第二節 研究對象.............................................................................69 第三節 研究工具.............................................................................73 第四節 資料處理.............................................................................78. I.

(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81 第一節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 效能之現況分析.................................................................81 第二節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 效能之差異分析................................................................86 第三節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 效能關係之分析..............................................................113. 政 治 大 效能之預測力分析...........................................................119 立. 第四節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對教師教學. ‧ 國. 學.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5. ‧. 第一節 結論..................................................................................135. Nat. er. io. sit. y. 第二節 建議..................................................................................140. n. 參考文獻.................................................................................145 a v. i l C n hengchi U 壹、中文部分.................................................................................145. 貳、外文部分.................................................................................154. 附錄:正式問卷.....................................................................159. II.

(10) 表. 次. 表 2-1 溝通之定義彙整表……………………………………………..15 表 2-2 校長行政溝通行為之定義彙整表……………………………..25 表 2-3 信任之定義彙整表……………………………………………..31 表 2-4 信任之類型與意涵彙整表……………………………………..35 表 2-5 組織信任之定義彙整表………………………………………..41 表 2-6 McGregor 的 X、Y 理論與 Likert 的管理系統理論對照表……44 表 2-7 教學效能之定義彙整表………………………………………..49. 治 政 表 2-8 教師教學效能之內涵彙整表…………………………………..61 大 立 表 3-1 新北市 101 學年度公立國民中學總校數與教師數統計表…..69. ‧ 國. 學. 表 3-2 正式問卷抽樣說明摘要表……………………………………..70. ‧. 表 3-3 教師背景變項描述性統計表…………………………………..71. sit. y. Nat. 表 3-4 校長溝通情形量表各分量表之 Cronbach’s α值……………..75. er. io. 表 3-5 教師組織信任量表各分量表之 Cronbach’s α值……………...76. n. al 表 3-6 教師教學效能量表各分量表之 Cronbach’si vα值……………...77 表. n U engchi 4-1 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之現況分析摘要表…………..82. Ch. 表 4-2 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組織信任現況分析摘要表…………….83 表 4-3 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教學效能現況分析摘要表…………….84 表 4-4 不同性別之國民中學教師在知覺校長溝通行為各層面及整體 之差異比較摘要表……………………………………………87 表 4-5 不同年齡之國民中學教師在知覺校長溝通行為各層面及整體 之差異比較摘要表…………………………………………....88. III.

(11) 表4-6 不同學歷之國民中學教師在知覺校長溝通行為各層面及整 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89 表4-7 不同職務之國民中學教師在知覺校長溝通行為各層面及整 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90 表4-8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在知覺校長溝通情形各層面及整體之差 異比較摘表……………………………………………………91 表4-9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民中學教師在知覺校長溝通行為各層面. 政 治 大 表4-10 不同性別之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師組織信任各層面及整體之 立. 及整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92. ‧ 國. 學. 差異比較摘要表……………………………………………....93 表4-11 不同年齡之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師組織信任各層面及整體之. ‧. 差異比較摘要表……………………………………………....94. Nat. sit. y. 表4-12 不同學歷之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師組織信任各層面及整體之. er. io. 差異比較摘要表………………………………………………95. n. a. v. l C 表4-13 不同職務之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師組織信任各層面及整體之 ni. hengchi U. 差異比較摘要表………………………………………………96 表4-14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在知覺教師組織信任各層面及整體之差 異比較摘要表………………………………………………....97 表 4-15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師組織信任各層面及整 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98 表4-16 不同性別之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師教學效能各層面及整體之 差異比較摘要表…………………………………………..…..99. IV.

(12) 表4-17 不同年齡之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師教學效能各層面及整體 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00 表4-18 不同學歷之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師教學效能各層面及整體 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01 表4-19 不同職務之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師教學效能各層面及整體 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02 表 4-20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在教師教學效能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 政 治 大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師教學效能各層面及 立. 比較摘要表…………………………………………………103. 表4-21. ‧ 國. 學. 整體之差異比較摘要表……………………………………104 表 4-22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組織信任之積差相關分析. ‧. 摘要表………………………………………………………114. Nat. sit. y. 表 4-23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學效能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 er. io. 表……………………………………………………………115. n. a. v. l C 表4-24 國民中學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積差相關分析 ni. hengchi U. 摘要表………………………………………………………117 表4-25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對教師教學效能「教學計畫準備」 層面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20 表4-26 國中校長溝通情形對教學效能「系統呈現教材」層面之 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21 表4-27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對教師教學效能「多元教學策略」 層面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22. V.

(13) 表4-28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為對教師教學效能「善用教學評量」 層面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23 表4-29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對教師教學效能「良好教學氣氛」 層面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24 表4-30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對教師教學效能整體層面之逐步多 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25 表4-31 國民中學教師教師組織信任對教師教學效能「教學計畫準. 政 治 大 表4-32 國民中學教師組織信任對教師教學效能「系統呈現教材」 立. 備」層面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26. ‧ 國. 學. 層面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27 表4-33 國民中學教師組織信任對教學效能「多元教學策略」層面. ‧. 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28. Nat. sit. y. 表 4-34 國民中學教師組織信任對教師教學效能「善用教學評量」. er. io. 層面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29. n. a. v. l C 表4-35 國民中學教師組織信任對教師教學效能「良好教學氣氛」 ni. hengchi U. 層面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30 表4-36 國民中學教師組織信任對教師教學效能整體層面之逐步多 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31 表4-37 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組織信任整體層面對教師教 學效能整體層面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32. VI.

(14) 圖 圖 2-1. 次. Shannon & Weaver 的溝通模式..............................................19. 圖 2-2 Weiner & Berlo 的溝通模式....................................................20 圖 2-3 Schramm 的溝通模式..............................................................21 圖 3-1 研究架構圖...............................................................................6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n U. v.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以「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 能關係之研究」為題,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 任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本章主要目的在說明本研究之緣起與研究 之基本界定,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學. ‧ 國. 治 政 大 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立 ‧. sit. y. Nat. 二十一世紀以來,從資訊與通訊科技的快速成長、經濟的全球化、. er. io. 回應科學與技術變遷而加速之組織革新、知識工作者的興起、智慧資. n. a 本之重要性與日俱增⋯諸多現象的映射(王如哲,2002),可清楚瞭解 iv. l C n U h engchi 知識經濟帶來思維習慣、經營模式與應用技術等作為的改變,促使人 類生活品質在質與量上均有顯著的提昇,同時與以往產生頗大的變 異。當面對變化多端的未來時,臺灣的教育究竟需要培養下一代具備 什麼樣的競爭能力?2012年11月教育部長蔣偉寧於接受《天下》雜誌 專訪時提出,唯有培養具備多元軟實力,也就是語言能力、溝通能力、 創意、領袖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等核心能力的人才,在全球化的競爭下, 才能擁有絕對的移動力與競爭力。 1983年美國卓越教育委員會提出「國家在危機中:迫切需要教育 1.

(16) 改革」的報告。因此學校效能的研究風起雲湧,先進國家莫不亟力推 動教改,以提升國家競爭力。國內當局為因應此一潮流,遂於1994年 成立「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教育部隨後在1995年發表「中華 民國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願景」 ,接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 委員會於1996年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書」 ,揭櫫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於是,教改列車開始啟動。各種教育政策陸續實施,期能提升教育品 質,增進學校效能。校長是學校組織的首腦,學校效能之高低,關鍵. 政 治 大 (2004)認為:行政人員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控制與傳遞資訊的流向, 立 在於校長的領導。所謂「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秦夢群. ‧ 國. 學. 以各種管道來獲取資訊,而資訊有效溝通的過程對領導策略而言非常 重要。因此,校長的領導行為必須靠溝通來進行。校長如何. ‧. 運用有效的溝通行為,以提升領導效能,達成學校目標,是值得探討. Nat. sit. y. 的問題。其次,資訊科技的發達、社會變遷的急遽,加上教改措施如. er. io. 火如荼地展開,其是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使得教師承受極大的壓力。. n. a. v. l C 何永川(2005)研究發現國小教師感受到最大的教改壓力是工作負荷 ni. hengchi U. 與課程革新。多數教師自認專業知能不足,而感到士氣低落。教師對 學校的向心力、對工作的投入、對組織信任的強度,皆受到深刻的影 響。身為學校校長能否透過有效的溝通行為,使教師能理解當前的教 育潮流;豐富教師之專業知能,以因應變革;真誠關懷教師以安定情 緒;以提高教師工作滿意度及組織信任等,均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此外,隨著政治與社會環境的快速變遷,民主化的思潮早已改變 昔日封閉與威權的學校系統,更不斷促使教師民主意識的抬頭並提升 其自主性,然而學校組成份子早已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社會大眾對 2.

(17) 學校教育工作的績效要求更甚於往日,如何運用智慧處理多元效應, 營造優質組織氣候(organizational climate),進而激發教師士氣 與教學成效,成為學校領導人無法迴避的課題;尤其學校是社會的次 級組織與開放性的系統,無法獨立於社會體系之外,面對社會的需求 與期待,必須適時的加以回應。在學校組織中,成員之間的溝通行為 是否順暢,訊息之傳遞是否多元化,學校校長溝通行為是否有效,將 影響學校教師對於學校組織的信任,也關係著學校教師是否能完全發. 政 治 大 Barnard(1968)認為「溝通」是形成組織的三大要素之一,他並認 立. 揮其教學效能,更是影響學校整體效能是否能全面提昇的關鍵因素。. ‧ 國. 學. 為:「行政人員的第一要務就是建立一套良好的溝通關係」。因此, 國民中學校長身居學校組織中重要的領導地位,尤需運用溝通管道發. ‧. 揮其影響力,以激勵教師同仁之工作士氣與服務熱忱,進而提昇學校. sit. y. Nat. 之效能。. er. io. 秦夢群、吳勁甫(2006) 認為如何營造開放、健康的組織氣候,. n. a. v. l C 進而激勵成員士氣,使他們持續保有高度的組織承諾,進而對學校投 ni. hengchi U. 注更多的承諾,成為學校領導的重要課題。學校行政一方面要講求「效 率」,一方面要強調「效能」,便不能不掌握社會的脈動和時代的潮 流(吳清山,1991)。 依據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的看法,影響組 織成員之間溝通品質的關鍵因素是信任,在組織成員彼此信任的前提 之下,較有可能表現出對組織有益的工作行為(Blau,1964)。組織 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它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藉由組織人類 社會得以進步繁榮,個人生活能幸福快樂,大都需要藉助於組織的力 3.

(18) 量才能實現(吳金香,2002)。而「組織行為」是處理人在組織中的 行為, 正式的定義組織行為是跨領域地, 企求藉由系統化地研究個 人、團體及組織的過程來了解組織中的各種行為(張善智譯,2006)。 1930 年代行為科學興起後,管理學家越來越重視組織中關於個人的問 題,認為「人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組織為了提升績效漸漸重視 成員的個人特質及想法, 並藉由滿足成員的工作價值觀來凝聚組織的 向心力(陳寅清,2006), 提高成員的組織信任與組織承諾. 政 治 大 1930 年代行為科學興起後,管理學家越來越重視組織中關於個人 立.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進而強化組織效能與達成組織目標。. ‧ 國. 學. 的問題,認為「人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組織為了提升績效漸漸 重視成員的個人特質及想法,並藉由滿足成員的工作價值觀來凝聚組. ‧. 織的向心力(陳寅清,2006),提高成員的組織信任與組織承諾. Nat. sit. y.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進而強化組織效能與達成組織目. er. io. 標。國內外已有不少學者投入組織信任與團隊績效之研究,累積了相. n. a. v. l, 當數量之文獻 。研究顯示 (李 ni C組織信任對團隊績效具顯著的正向影響. hengchi U. 粵強,2001),員工的效率不僅和工作環境、經驗有關,也涉及所面 臨的社會情境(張善智譯,2006),因此提升成員的組織信任以強化 組織績效,逐漸受到企業領導人的高度重視。 學校組織乃是一群人為達成教育目標,經由成員權責的分配、層 級的結構,所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它會隨著時代及環境改變而自 謀調適以達成其任務, 近代學校組織的管理理論與實務非常重視「組 織行為」的知識,紛紛透過有系統地對教職員工在學校工作行為的了 解,來改進管理的效能(吳金香,2002);然而學校是雙重系統結構, 4.

(19) 具有鬆散結合的特性,學校組織愈傾向科層化,恐將不利於教師自我 效能的形成,反之,學校組織愈重視專業化,則有助於教師自我效能 的提升,因此學校組織會影響教師自我效能的發展(孫志麟, 2005), 教師教學之效能之優劣更將影響學生受教之權益。 就學校組織而言,每位「校長」都有「正式權威」亦即法定權威, 但未必都有「信賴權威」,因此校長是學校組織的最高主管,理應盡 力獲得校內教職員工的信賴與支持,以有效推動校務,如未具「信賴. 政 治 大 於信任,未能獲得組織成員信任的組織領導人,難以激勵成員的動機 立. 權威」,則校長的領導實際上等於沒有作用,毫無效果。信賴感等同. ‧ 國. 學. 與潛能,因此如何提昇學校教師的組織信任,進而提高教師教學成效 與學校教育績效,保障學生受教之權益,成為學校領導人關注的焦點. ‧. 與努力的目標。. Nat. sit. y. 綜上所述,研究者因本身從事學校行政工作多年,對校長溝通行. er. io. 為與教師組織信任對教師教學效能所產生之關聯性及問題,深感好. n. a. v. l C 奇,爰此,本研究將探討學校中的領導者-校長,在處於以電腦科技、 ni. hengchi U. 資訊科技、網路科技、虛擬科技、數位科技等技術為基礎,擺盪迅變、 價值觀不斷解構再造,而人與人彼此之間的溝通方式,卻相對日愈多 樣而複雜的知識經濟時代,應如何協助學校組織中的成員定位自己、 具備何種思維以及採行何種作為,並提升教師對學校組織的信任,產 出令人滿意的教學績效。研究對象以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的教師為抽 樣樣本,希望透過瞭解相關變項之間的現況關係與關聯程度,以利於 在研究結果上之推論,並對研究結果與推論進行結論與建議. 5.

(20)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研究動機之敘述,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 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具體而言,本研究目的分述如 下: 壹、 瞭解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之內 涵與現況。. 政 治 大 師教學效能之差異情形。 立. 貳、 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在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 ‧ 國. 學. 參、 探討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 關情形。. ‧. 肆、 研究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對教師教學效能之預. Nat. sit. y. 測分析與影響。. n. a. er. io. 伍、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及. l 未來研究之參考。. Ch. engchi. 6. i n U. v.

(21)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前述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問題如下: 壹、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之內涵與 現況為何? 一、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之內涵與現況為何? 二、國民中學教師組織信任之內涵與現況為何?. 政 治 大 貳、不同背景變項下,國民中學教師在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 立 三、國民中學教師教學效能之內涵與現況為何?. ‧ 國. 學. 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知覺差異情形為何?. 一、不同背景變項下,國民中學教師在校長溝通行為之知覺差異情形. ‧. 為何?. Nat. sit. er. io. 為何?. y. 二、不同背景變項下,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師組織信任之知覺差異情形. n. a. v. l C 三、不同背景變項下,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師教學效能之知覺差異情形 ni 為何?. hengchi U. 參、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間之相關 情形為何? 一、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組織信任之相關情形為何? 二、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間之相關情形為何? 三、國民中學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間之相關情形為何? 肆、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對教師教學效能之預測力 為何? 7.

(22)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名為「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 效能關係之研究」,為使本研究所探討之範圍與內容明確清晰,並有 利於研究探討時有明確之方向,特將本研究之重要名詞:「校長行政 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教師教學效能」 ,加以界定釋義如 下。. 壹、校長溝通行為. 政 治 大 校長溝通行為係指國民中學校長在組織中,為了有效推展學校校 立. ‧ 國. 學. 務,增進行政管理運作之效能,與組織成員所進行的溝通行為。Jang (1987)在公立中學校長的領導行為、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滿足感之. ‧. 關係研究中,其認為當校長在「提供訊息」、「投入情感」及「促進. Nat. sit. y. 發展」的溝通行為表現愈積極,則教師在工作表現上會獲得愈多的滿. n. a. l C 校務推動順利,進而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hengchi. er. io. 足感。吳清山(2004)認為減少誤解與歧見,就必須靠溝通,才能使. i n U. v. 本研究中有關校長溝通行為之測量,係採用葉天賞(2001)在「國 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中所編製之「國民 中學校長與同仁溝通情形量表」。量表共分為「投入情感」、「提供 訊息」、「促進發展」與「支持鼓勵」等四個層面的溝通行為,計分 方式採用Likert五點量尺計分,本研究所指「校長溝通行為」之操作 型定義為受試者於問卷上所測得之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知覺校長的 溝通行為程度越高;反之,則越低。. 8.

(23) 貳、教師組織信任 教師組織信任係指教師對於學校中之同事、校長與學校本身,因 有所正向預期而信賴託付自身利益,並自願承擔可能之風險。Nyhan (1997)表示,組織信任區分為「系統信任」( system trust)和「個人 信任」(personnal trust ),前者泛指組織成員對組織整體的信任知 覺,後者則係員工對其直屬主管的信任知覺。許道然(2001)認為組 織信任係指組織中,其成員對其他成員以及組織整體是否有可預測性. 政 治 大 的一種信念或期望。林鉦棽( 2004)指出組織信任是多層次的概念, 立. ( predictability)、可靠性( dependability)和信心( faith). ‧ 國. 學. 它存在於員工對上司、員工對組織、員工對同事之間, 所以組織信任 是包含著員工之間、員工與主管、員工與組織等構面。. ‧. 本研究有關教師組織信任之測量,係採用廖佳君(2007)在「組. Nat. sit. y. 織正亦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組織信任為中介及干擾變項」中所編. er. io. 製之「組織信任量表」,計分方式採用Likert五點量尺計分,本研究. n. a. v. l C 所指「教師組織信任」之操作型定義為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師組織信 ni. hengchi U. 任量表」之得分越高,顯示國民中學教師對組織信任的知覺程度越高; 反之,則越差。. 參、教師教學效能 教師教學效能(teachers’teaching efficiency)係指教師藉由 教學活動前的充分準備,在教學活動中透過多元的教學方式、師生互 動的歷程,營造良好學習氣氛,並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與教學評量, 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以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信念。徐志文(2009) 認為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信 9.

(24) 心,塑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規劃有效率的學習環境,透過有效教學方 法,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教師教學效能的分析層面常因研究者所研究的目的與觀點不同而 有所不同,本研究採教師有效教學之觀點,係指教師課前能完成教學 準備,課中能表現出有效的教學行為,教學後能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在分析層面上係採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 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所發展的教學效能五項層面,包. 政 治 大 用教學評量」與「良好學習氣氛」,計分方式採用Likert五點量尺計 立. 括:「教學計畫準備」、「系統呈現教材」、「多元教學策略」、「善. ‧ 國. 學. 分,本研究所指「教師教學效能」之操作型定義為國民中學教師在「教 師教學效能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表示教師之教學效能越好。.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0. i n U. v.

(2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進行之區域係指以新北市之公立國民中學。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對象為101學年度新北市之公立國民中學現任合格教 師,不包含15所公立完全中學國中部教師、5所公立國民中小學國中部. 政 治 大 師兼導師」、「教師兼組長」及「教師兼主任」,研究對象並不包括 立. 教師及1所新設校教師。而所謂現任合格教師係包括「專任教師」,「教. ‧ 國. 學. 校長。. 三、研究時間. ‧. 本研究以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101學年度上學期之現況資料為依. sit er. io. 四、研究內容. y. Nat. 據。. al. n. v i n Ch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 engchi U. 學效能之關係。研究所探討之重點如下:. (一)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理論。 (二)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三)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聯性。.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間採理論探究及實證調查,雖力求研究架構之完備,但仍 基於各種主客觀因素,而有若干限制,茲分述如下 11.

(26) 一、研究變項方面 影響教學效能的因素很多,如校長領導類型、學校教學氣氛、教 師組織承諾等,本研究僅將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納 入研究變項架構中,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聯性進行研究,其他變項因 素未加以考量。此外,另有其他因素,如家長社經地位、家長會運作 模式、學校所處社區環境等,可能影響校長的溝通行為,本研究亦未 加以研究。因此在分析變項之關聯性時,係指未考慮其他變項因素下 所做的解釋。 二、研究工具方面.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本研究採現有之量表進行量化研究,由教師以自陳的方式填寫問 卷,教師基於個人主觀判斷,在填答時可能未必與實際表現完全相符,. ‧. 也可能受到社會期許或者受主觀認知、個人情緒等內在因素的影響而. Nat. sit er. io. 三、研究推論方面. y. 產生偏差的填答情形。. n. a. v. l C 本研究鑑於人力、物力與時間之考量,僅以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 ni. hengchi U. 教師為調查對象,且並不包含其他教育階段之教師。因此,在研究結 果的解釋與推論上,僅限於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未及於其他地區與 其他教育階段。再者,因為採取分層抽樣方式,填答樣本時係委託校 長或主任代為轉發,此情形將使本研究無法符合隨機抽樣之原則,研 究所獲得的結果只能類推到與調查樣本相似的母群體,而非一般的母 群體。. 12.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依據研究之目的,深入瞭解本研究各變項與釐清變項間關係之情 行,蒐集與整理相關理論與研究文獻,以作為實證研究之理論基礎及 參考依據。本章主要針對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 師教學效能之理論與相關研究進行分析,共分為四節。第一節探討國 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之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教師組織信任之. 治 政 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探討教師教學效能之理論與相關研究;第四 大 立 節探討國民中學校長溝通行為、教師組織信任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 ‧. ‧ 國. 學. 研究。. er. io. sit. y. Nat. 第一節 校長溝通行為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n. al 溝通(communication)源自拉丁文 communis,有產生共同 iv. n U e 。也就是藉著分享訊息、理念或態度, ngchi (common)之意(吳清山,2004). Ch. 與人建立共識(commonness)(王淑俐,2001)。而溝通在 Webster 字 典的意義為在個體與個體之間,藉由符號、象徵或行為等一般系統, 傳遞訊息的過程(Newell,1978)。溝通是一個動態的歷程,其中包含 有發訊者、收訊者、媒介及訊息;溝通訊息要能被了解接受達成目標 (李柏蓉,2006;Robbins,1993/2001)。因此本研究將溝通定義為傳 訊者藉由語言或其他符號系統,將所欲傳達的訊息,透過適當管道傳 遞給收訊者,而收訊者再將對訊息的反應,回饋給發訊者的循環歷程, 13.

(28) 藉以相互了解、建立共識、並達成目標。 Simon(1957)認為沒有溝通就沒有組織。舉凡組織內的行政運作、 領導、氣氛營造、文化的形成都與溝通息息相關。而學校組織係由行 政人員、教師、學生所組成,每個人的價值觀、意識形態不同,因此 在校務處理上難免會有爭議、衝突和誤解,導致業務不能順利推展。 為了使學校成員了解教育目標、辦學理念、政策宣導與執行等,在在 都需要靠溝通來完成(鄭彩鳳,2008) 。校長是學校之首,自是校務推. 政 治 大 壹、溝通的意義與相關研究 立. 展之關鍵者,因此校長的溝通行為就益顯重要。. ‧ 國. 學. 一、溝通之意義. 「溝通」是指人際之間行為互動、分享觀念或訊息傳遞,進而達. ‧. sit. Nat. 息、交換意見、建立共識的一種過程。. y. 到彼此相互了解的目的,是人際互動的基本歷程之一,也就是傳遞訊. er. io. 謝文全(1986):「溝通乃是人與人或團體之間相互交換訊息的歷. n. a. v. l C 程,藉以建立共識、協調行動、集思廣益或滿足需求,進而達成預定 ni 的目標。」. hengchi U. 吳清山(1992):「溝通是個人或團體傳達情感、訊息、意見或事 實到其他的個人或團體,彼此能夠產生相互了解的一種歷程。」 萬新知(1998):「溝通是個人或團體之間彼此傳遞事實、觀念、 情感或態度的歷程,以達到相互了解、建立共識的目的。」 McCloskey(1967):「個人或團體藉著傳遞概念、態度、或事實至 其他個人或團體之一種心理-社會歷程。」 Barnard(1968)研究認為:「溝通乃是個人與個人間傳送有意義訊 14.

(29) 號的歷程。」 Schramm (1971)研究發現:「溝通即是藉由分享資訊、事實、或 態度,試圖跟他人或團體建立共同的了解與看法。」 Lewis(1975)提出:「溝通乃是藉分享訊息、觀念、或態度,使送 訊者與收訊者之間產生某種程度的共同了解。」 Baron(1983)認為:「溝通是由傳訊者傳遞訊息到收訊者的過程, 此種情形可能發生在人際之間、組織內部或組織之間。」. 政 治 大 羅列各研究者對於溝通的定義並嘗試綜合出「溝通」較為全面性之意 立 關於溝通的定義,國內外之學者各有不同的看法,以下就表2-1. 表 2-1 溝通之定義彙整表. 定義. 1982. 溝通,就出發點而言,是在促使意見能協. io. sit. y. Nat. 謝安田. 研究年度. 調一致,進而使整體組織目標能協調一. n. al. er. 研究者. ‧. ‧ 國. 學. 義。. v. (觀 ni C致;就程序而言,溝通為發訊人將意見. hengchi U. 念、態度、訊息等)傳達至收訊人的一種 程序。 謝文全. 1986. 溝通乃是人與人或團體之間相互交換訊息 的歷程,藉以建立共識、協調行動、集思 廣益或滿足需求,進而達成預定的目標。. 舒緒緯. 1990. 溝通係指送訊者將語言、符號等訊息,經 由適當的表達方式,使收訊者表現出預期 反應的一種歷程。 15.

(30) 表 2-1 溝通之定義彙整表(續) 吳清山. 1992. 溝通是個人或團體傳達情感、訊息、意見 或事實到其他的個人或團體,彼此能夠產 生相互了解的一種歷程。. 徐木蘭. 1994. 溝通除了思想與觀念交換的過程外,它的 最高目的是藉回饋的手段,達到彼此瞭解 的境界。. 1998. 立. 念、情感或態度的歷程,以達到相互了解、. ‧ 國. 建立共識的目的。. 2001. 學. 葉天賞. 政 治 大. 溝通是個人或團體之間彼此傳遞事實、觀. 「溝通」是指:「訊息是藉由傳遞的過程,. ‧. 透過人與人或團體之間的不斷循環回饋,. y. Nat. io. sit. 進而將訊息有效地傳達給對方的一種動態. n. al. er. 萬新知. 歷程,可能是傳達訊息、也可能是為了協. v i n C調意見與建立共識,以完成預訂目標的行 hengchi U 為。」. 王淑俐. 2001. 藉著分享訊息、理念或態度,與人建立共 識(commonness)。. 柯志平. 2003. 組織溝通係指組織成員或團體藉由各種訊 息的傳播與回饋,以促進彼此間的互動與 支持,達成建立組織共同願景以及增進組 織統整的動態歷程。 16.

(31) 表 2-1 溝通之定義彙整表(續) 研究者. 研究年度. 定義. 吳清山. 2004. 溝通是個人或團體傳達情感、訊息、意見 或事實到其他的個人或團體,彼此能夠產 生相互瞭解的一種歷程。. 林天祐. 2004. 溝通的目的在增進了解、建立共識、協調 行動、集思廣益或滿足成員需求,進而達. 政 治 大 溝通的意義即是組織為促進個人目的之達 成預定的組織目標。. 2007. 立. 學. 成與組織目標之實現,藉著訊息的傳遞,. ‧ 國. ‧. 1949. 溝通包括一個人的意思影響另一個人的所. io. 有過程,是一種社會行為,用以分享態度、. y. sit. & Weaver. 度等訊息趨於一致的一種動態歷程。. Nat. Shannon. 使個人或團體間的意見、觀念、情感或態. n. al. McCloskey. 1967. er. 劉瑞梅. v. ni C觀點、資訊、知識和意見的方法。 hengchi U. 個人或團體藉著傳遞概念、態度、或事實 至其他個人或團體之一種心理-社會歷程。. Brown. 1961. 溝通在於傳遞和交換事實、意念、感覺和 行動;是一種思考程序、往返式的連續歷 程,也是一種社會程序符號化的過程。. Barnard. 1968. 溝通乃是個人與個人間傳送有意義訊號及 符號的歷程。. 17.

(32) 表 2-1 溝通之定義彙整表(續) 研究者. 研究年度. 定義. Schramm. 1971. 溝通即是藉由分享資訊、事實、或態度, 試圖跟他人或團體建立共同的了解與看 法。. Lewis. 溝通乃是藉分享訊息、觀念、或態度,使. 1975. 送訊者與收訊者之間產生某種程度的共同. 政 治 大 溝通是由傳訊者傳遞訊息到收訊者的過 了解。. 1983. 立. 內部或組織之間。. 學. 程,此種情形可能發生在人際之間、組織. ‧ 國. Baron.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sit. y. Nat. er. io. 綜合上述意見,研究者歸納出「溝通」之定義為:訊息是藉由傳. n. a. v. l C 遞的過程,透過人與人或團體之間的不斷循環回饋,進而將訊息有效 ni. hengchi U. 地傳達給對方的一種動態歷程,可能是傳達訊息、也可能是為了協調 意見與建立共識,以完成預訂目標的行為。 二、溝通的模式: 溝通模式的敘述,有利於了解溝通的原理原則及溝通的要素,學 者們對於溝通模式的闡述不盡相同,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Shannon & Weaver 的溝通模式 Shannon & Weaver(1949)受到資訊通過電路的原理所啟發, 在溝通模式之中加入三個因素,即「訊息源頭」(source)、「目標」 18.

(33) (destination)及「干擾」(noise),使整個溝通模式更為多元化, 其溝通歷程如圖2-1 所示。. 訊息源頭 →. 傳遞者 →. ↑. 消息. →. ↑. 接受者 →. ↑. 目標. ↑. 政 治 大. 立 訊號. 訊號收受. 訊息. 學 ‧. ‧ 國. 訊息. n. al 干擾來源. er. io. sit. y. Nat. ↑. Ch. engchi. i n U. v. 圖2-1 Shannon & Weaver 的溝通模式 資料來源:Shannon & Weaver ,1949,p5. (二)Weiner & Berlo 的溝通模式 Weiner & Berlo 強調「回饋」(feedback)的溝通觀念,他們認 19.

(34) 為「溝通」是一種雙向的、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回饋」 可以增進收訊者與發訊者對於溝通內容的了解,以達到有效的溝通目 的。如圖2-1 所示。. 訊息來源. ←. 目的地. ↓. ↑. 發訊者 ↓. 立. ←. 接受者. 政 治 大. 解 碼. 學. ↓. ↑. 訊息 ←. 干擾. 訊息. y. Nat. ↑. n. er. io. sit. ↓. ↓. →. ‧. ‧ 國. 製 碼. 解碼a. ↑. 製碼. iv l C n hengchi U ↑. 接受者. →. ↓ 目的地. 發訊者 ↑. →. 訊息來源. 圖 2-2:Weiner & Berlo 的溝通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萬新知,1998,p14。. 20.

(35) (三)Schramm 的溝通模式 Schramm 對溝通模式提出「製碼」(encode)與「解碼」(decode) 的看法,他認為溝通的歷程之中是從傳訊者(來源)將訊息製碼成 訊號後傳遞,收訊者(目的地),再將訊號予以解碼。在製碼與解碼 的階段中,當雙方愈具有共同彼此的經驗或知識,愈能形成有效的 溝通。其溝通歷程如圖2-3 所示。. 立. 治 息 政 訊 大. ‧ 國. 學 ‧. 製碼者. n. er. io. al. 共同經驗或知識. sit. y. Nat 解釋者. 解碼者. Ch. engchi. i n U. v. 解碼者. 解釋者. 製碼者. 訊. 息. 圖2-3 Schramm 的溝通模式 資料來源: Schramm, W.1971,p12-21。 21.

(36) 綜觀上述各學者專家針對有關溝通模式之論述,可發現溝通歷程 之中,傳送訊息者與收受訊息者除了單向或雙向及多向的訊息傳遞之 外,在訊息傳遞的過程之中,亦需處理訊息傳遞的干擾因素,並對訊 息的傳送與收受做適宜的回饋(feedback),足見溝通的模式是一種 傳訊者與受訊者循環不斷的訊息處理歷程。 三、溝通的要素 有關溝通的要素,研究者整理國內外學者之論點如下:. 政 治 大 是推動組織運轉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立. 行政學者Simon(1976)認為「沒有溝通就沒有組織」。足見溝通. ‧ 國. 學. 「行政學之父」稱譽的Barnard 也指出「行政基本的功能之一, 乃在建立溝通體系」。. ‧. 劉興漢(1985)認為一個真正成功的領導者,就是組織內溝. Nat. sit. y. 通網路的中心。. er. io. 謝文全(1988):可見「溝通」是運作行政組織體係中不可或缺. n. a. v. l C 的要素,而有效的瞭解溝通要素,則可增進溝通的效果的提昇。 ni. hengchi U. 根據學者們針對溝通理論所建立的溝通模式,茲就所歸納之溝通 要素敘述如下: (一)傳遞資訊者與收受資訊者:是指溝通之彼此雙方,訊息傳遞者 與收受資訊者,可能常常角色互換,或是同時兼有兩者之角色。 (二)訊息或資訊:訊息或資訊是代表一種有意義的符號,他可能是 語言(文字或符號),也可能是非語言(表情、動作等)。 (三)訊息製碼與解碼:是指溝通者對訊息的態度、社會文化、個人 背景、價值觀及整體文化等,當傳遞資訊者與收受資訊者之 22.

(37) 間,共同性愈大時,則溝通之效果將愈好。 (四)訊息媒介與管道:媒介是指資訊傳遞的工具,包含傳遞資訊者 與收受資訊者所運用之書面資料、口頭語言、電話或電腦資 訊、E-Mail等等;溝通管道可分為正式與非正式、上行與下行、 平行與多元化方式等。 (五)資訊傳遞的環境:謝文全(1988)認為資訊傳遞的環境可分為 物理環境及精神環境二種。前者指溝通進行的場所;後者是指. 政 治 大 (六)回饋:指溝通的歷程是經由傳遞資訊者與收受資訊者針對訊息 立 溝通雙方的心理的狀態。. ‧ 國. 學. 之處理,持續不斷的循環回饋,以達成彼此溝通的目的。 (七)干擾因素:影響傳遞資訊者與收受資訊者對訊息之處理的因. ‧. 素,在物理環境因素方面:如空間、場所、噪音等;在心理環. Nat. sit. er. io. 四、溝通種類. y. 境因素方面:如個人價值觀、態度、知識背景等。. n. a. v. l C 溝通的種類依組織結構層級,可分為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 ni. hengchi U. (一)正式溝通(formal communication). 是指在組織運作之中,依據法令規章制度所進行的訊息傳遞 交流過程,具有科層體制的特性,是存在於任何組織體制裡,依 其溝通對象可分為上行溝通、平行溝通、下行溝通等方式。 1.上行溝通(upward communication): 是指下層人員陳送訊息或報告請求給上層人員的溝通過 程,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解組織下層成員之工作情形及生活狀 況,並使下情能上達,除了獲得下層的訊息之外,亦可作為 23.

(38) 激勵下層人員士氣之用。上行溝通不僅可以作為上司獲得組 織訊息的來源及成員表達感受的管道,也可作為促進組織成 員工作滿足感和激勵士氣的手段(鄭進丁,1990)。然而, 溝通過程之中,亦有可能發生傳遞訊息被扭曲或傳送不實之 情事。 2.平行溝通(horizontal communication) 是指對等層級之成員或部門,基於工作需要所作之訊息. 政 治 大 傳遞意見以建立共識,使任務能順利地推展。 立. 溝通的歷程,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工作協調,及交流訊息. ‧ 國. 學. 3.下行溝通(downward communication). 是指在組織層級裡,上層人員將所要推動之政策訊息傳達. ‧. 給下層人員的溝通過程而言。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向其所屬成. Nat. er. io. (二)非正式溝通(informal communication). sit. y. 員傳達政策命令、提供工作指示及頒佈各項法令規定等。. n. a. v. l C 非正式溝通是建立於組織成員的社會關係上,所運用的時 ni. hengchi U. 機大都存在於非正式的場合或活動之中。可能是因興趣、共同 的需求,自然而然所形成的溝通方式。. 貳、校長溝通行為的相關研究 學校係由許多不同的單位和人員所組成,由於每個單位的業務不 同,每個人的價值觀、意識形態不同,因此,在校務處理上難免會有 爭議、有衝突、有誤解,導致業務不能順利推展。所以,為減少誤解 與歧見,就必須靠溝通,才能使校務推動順利,進而達成學校教育目 標(吳清山,2004)。為釐清校長溝通行為的意義,茲將國內外學者 24.

(39) 在校長溝通行為上,較具相關性之定義整理如表2-1-2所示: 表2-2 校長溝通行為之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研究年度. 定義. 張 勤. 1987. 溝通的主要目的在增進組織內成員之相互 認同、保持平衡、加強合作、振奮士氣, 以促進團體的和諧與工作效率之提高。. 黃昆輝. 1988. 認為在教育組織中,溝通的目的在基本. 政 治 大 行為。在領導上,行政主管透過溝通,可 上,在於使收訊者表現出送訊者所期望的. 立. ‧ 國. 學. 調合作,進而產生一致的行動。. ‧. 從人際關係的角度,認為校長溝通行為是 雙方思想、觀念、意見、消息、情感等的. n. al. 傳達與交流,目的在於分享或建立共同的. er. io. sit. y. 1994. Nat. 王淑俐. 以發揮協調統合的作用,並促使單位間協. v. 看法,始能產生一致的行動。 ni C. hengchi U. 辛武男. 2003. 組織溝通具有整合性的功能. Koehler. 1981. 組織溝通具有資訊性的功能,是一種訊息 傳播與回饋的動態歷程。. Lunenburg. 1991. 校長溝通行為是學校組織動力的泉源,是. & Ornstein. 結合個人、團體和組織的過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5.

(40) 由上述研究可知,校長溝通行為乃是校長透過訊息交換和傳遞, 使學校教師能將其個人目標,與學校辦學理念相結合,進而建立共識、 追求學校目標達成的一種歷程。研究者蒐集國內外有關校長行政溝通 行為之相關研究分述如下: 一、國內有關校長溝通行為之相關研究 (一)鄭進丁(1990)在國民小學校長運用權力策略、行政溝通行 為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研究中,提出結論認為:. 政 治 大 展」等四類溝通行為表現上,其運用頻率之高低依序為:「支 立. 1.在「提供訊息」、「投入情感」、「支持鼓勵」及「促進發. ‧ 國. 學. 持鼓勵」、「投入情感」、「提供訊息」、「促進發展」。 2.不同的職務、性別及學校規模之教師對校長行政溝通行為的. ‧. 知覺有所差異。. Nat. sit. y. 3.國民小學校長在行政溝通的實際表現並不理想。. er. io. (二)萬新知(1998)在國民小學校長在行政溝通行為、組織溝通氣. n. a. v. l C 氛與校長領導效能之關係研究,發現南部五縣市國民小學教師 ni. hengchi U. 知覺校長行政溝通行為如下:. 1.在「提供訊息」、「促進發展」、「支持鼓勵」之行政溝通 行為表現屬於中等程度,而在「投入情感」的表現是屬於中 下程度。 2.校長在四種行政溝通行為之表現頻率方面,以「提供訊息」 為最高,其次為「促進發展」與「支持鼓勵」,而以「投入 情感」之表現頻率為最低。. 26.

(41) 二、國外有關校長溝通行為之相關研究 (一)Ferrandino(1984)在中學校長溝通行為與行政效能間之關 係研究,發現指出:「有效能的校長在教師知覺校長溝通行 為各層面的得分較高,且校長溝通行為表現在「提供訊息」 與「支持鼓勵」等層面較「投入情感」與「促進發展」為佳。 (二)Knowles(1984)在密蘇里州中等學校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效 能(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其發現校長的年齡,在「促. 政 治 大 頻率愈低;研究中亦發現校長「支持鼓勵」的溝通行為對學 立 進發展」與「提供訊息」的溝通行為表現方面,年齡愈大則. ‧ 國. 學. 生的課業表現並未產生激勵的作用。. (三)Jang(1987)在公立中學校長的領導行為、溝通行為與教師. ‧. 工作滿足感之關係研究中,其認為當校長在「提供訊息」、. Nat. er. io. 師在工作表現上會獲得愈多的滿足感。. sit. y. 「投入情感」及「促進發展」的溝通行為表現愈積極,則教. n. a. v. l C (四)Valentine(1981)在「行政人員溝通稽核」的研究中,以 ni. hengchi U. 400 名國中小教師為樣本,求得四個因素:促進發展、提供 訊息、情感投入、支持鼓勵。後來校長溝通行為的研究幾乎 都以此為根據(辛武男,2002;許世燦,2003;胡素華,2004) 。. 參、小結 影響校長溝通行為的因素,包括校長的性別及年資(許世燦, 2003;葉天賞,2001)、教師的性別及服務年資(萬新知,1998)、教 育背景及在(王月汝,2001;黃金茂,2005) 、婚姻狀況及學校的規模、 歷史(辛武男,2002;胡素華,2004)等。在婚姻狀況及學校歷史上, 27.

(42) 研究結果仍有所分歧,值得再研究。 綜合上述意見,本研究採促進發展、提供訊息、情感投入及支持 鼓勵四大層面進行研究,說明如下: 一、促進發展:校長能積極鼓勵並協助教師的專業發展,使教學勝任 愉快。 二、提供訊息:校長能運用管道傳遞教師切身資訊,使明白並獲一致 行動。. 政 治 大 摯地關懷教師的日常生活中喜怒哀樂之事;待人接物展現和藹親 立. 三、情感投入:指校長能分享及接納教師的想法、感受及價值觀;誠. ‧ 國. 學. 切的態度。. 四、支持鼓勵:指校長面對教師遭遇挫折或困難時,能以積極給予支. ‧ sit. io. 教師組織信任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n. al. er. Nat. 第二節. y. 持與鼓勵,協助教師盡速調適與解決問題。. i n U. Ch. v. engchi 信任(trust)是二十一世紀決定國家盛衰的關鍵,信任度對企 業而言,更是在供過於求、激烈競爭的市場上,能否與眾不同、脫穎 勝出的競爭力根源,對個人,信任,則是能否安身立命、幸福生活的 基本(殷允芃,2005)。在企業界及管理學領域中已有超過近三十年 以上的研究(Wahlstrom & Louis,2008);依據早期學者對組織行為 學的研究發現:組織領導行為在決策中若能加入信任的要素,往往比 仰賴員工所為的決策贏得更多的滿意度(Driscoll,1978);且近來研 究更能顯示:信任在團隊合作裡被視為任務導向的指標,而成員所表 28.

(43) 現的能力被視為信任最有效的預測指標之一(Serva,Fuller & Mayer,2005)。信任與倫理,亦是人際間合作的基礎,也是凝聚社會 的基本元素,不講求倫理或缺乏互信的社會,不僅運作效率與整體社 會心理上的幸福感會大幅降低,而且有導致社會分崩離析的可能,近 年來,缺乏互信、不重倫理的現象,似乎日漸嚴重,然而僅就道德面 呼籲大家重視信任,未必能解決問題(司徒達賢;2005)。 人際信任程度影響人們處事的行為,Golembiewski & McConkie. 政 治 大 行為與團體互動。信任是人際網絡的基礎(Powell,1996;羅家德, 立 (1975)甚至認為,沒有其他變數比人際信任度更能徹底的影響人際. ‧ 國. 學. 2003),信任也是人際合作關係能否長期維持的關鍵(黃賀、蘇英芳, 2005);藉由組織信任的提升,強化工作滿意度與工作投入,提高組. ‧. 織認同以避免工作疏離感,使組織目標得以有效達成。. Nat. sit. y. 信任亦是一種自我實現的諾言,如果組織信任同仁能善盡職責,. er. io. 同仁就會如此,反之亦然。總之,組織與個人之間的信任,是以雙方. n. a. v. l C 的互動為基礎逐步建立起來的,也可能因某些因素而瞬間消失。雖然 ni. hengchi U. 信任是無形的,卻提供了組織無法用其他方式所能凝聚的團結力量(許 明德,2007)。 本節主要將先探討組織信任的定義及相關研究,再進一步分析教 師組織信任的構面。. 壹、信任之意義與相關研究 一、信任的意義 信任是人類良性互動的根源,亦是維繫組織健全運作的基石;在 信任的基礎上可免去許多繁文縟節的形式,口頭允諾亦發揮相當程度 29.

(44) 的功能,信任的效用亦可營造雙方良好的互動氛圍(張瑛儒,2008); 因此,對於身為學校領導者的校長而言,其一言一行皆被學校內外的 人們觀察,亦是影響學校氛圍的重要因素。 信任亦是當前社會各界重視的議題,也是提升組織競爭力必備的 要素,信任理論在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各學門熱烈討論的議題,舉 凡政治學、哲學、經濟學、社會學與心理學,均有許多學者傾注心力 於信任的相關研究。根據Morgan & Hunt(1994)的研究指出,信任是. 政 治 大 度(朱國明、詹惠君,2003)。 立. 人與人間、人與社會間溝通最基本元素,且在未來仍對其有承諾的程. ‧ 國. 學. 「信任」的英文為trust,源自於德文的trost,意思是高枕無憂 (Robert,1997)。所謂「信任」,牛津英文字典的解釋為:「對於人、. ‧. 事、物的品質屬性,或事實的陳述覺得可靠或值得信賴」,關於信任. Nat. sit. y. 的探討,最早是由心理學者進行系統化的研究,他們在研究信任時, 比. n. a. l C 質與對環境的認知(吳秋相,2006)。. hengchi. er. io. 較傾向探討信任者(trustor)與被信任者(trustee)心理狀態、個人特. i n U. v. 近來信任的研究已引起不同學科的重視與興趣,從眾多領域中都 可以發現與信任相關的文獻,不論是理論的建構與實證的探討,在國 外學界皆已有一定的數量與規模(游宗憲,2006)。以下就表2-2-1 羅列各研究者對於信任之定義,並嘗試綜合出「信任」較為全面性之 意義。. 30.

(45) 表2-3 信任之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研究年度. 定義. 林隆儀. 2002. 信任是對聯盟夥伴動機與能力具有信心 的一種心理感受指標。. 黃瑋如. 2004. 信任是信任者對於被信任對象之信用及 慈善的感受程度。. 柯毓麟. 2004. 立. ‧ 國. 信任是對他人動機所持信賴性的正面期 待狀態,而這樣期待的狀態,具有一種. ‧. 承擔風險的意願。. io. n. al. y. 信任是一種正面的期望或信念,員工對. sit. 2007. 主管之可靠性與正直性深具信心,使員. er. Nat. 謝明倫. 2006. 正面期望的前提下,願意與對方進行帶 政 治 大 有風險損失與傷害之互動心理狀態。. 學. 韓念嘉. 參與者對其他參與者之意圖與行為存在. v. 工能夠依賴主管的言行,並認為主管對 ni. Ch. engchi U. 自己有善意。 黃寶嬋. 2008. 信任是一種個人主觀的心理狀態,是指 個體對於某人、某事或某物,不用調查 或證據證實就接受、相信或信賴,屬於 一種正面的心理期待。. 黃瑋如. 2004. 信任是信任者對於被信任對象之信用及 慈善的感受程度。. 31.

(46) 表2-3 信任之定義彙整表(續) 研究者. 研究年度. 定義. 柯毓麟. 2004. 參與者對其他參與者之意圖與行為存在 正面期望的前提下,願意與對方進行帶 有風險損失與傷害之互動心理狀態。. 韓念嘉. 2006. 信任是對他人動機所持信賴性的正面期 待狀態,而這樣期待的狀態,具有一種. 謝明倫. 立. 2007. ‧ 國. 學. 主管之可靠性與正直性深具信心,使員 工能夠依賴主管的言行,並認為主管對. ‧. 自己有善意。. io. n. al. y. 信任是一種個人主觀的心理狀態,是指. sit. 2008. 個體對於某人、某事或某物,不用調查. er. Nat. 黃寶嬋. 承擔風險的意願。 政 治 大 信任是一種正面的期望或信念,員工對. v. 或證據證實就接受、相信或信賴,屬於 ni. Ch. engchi U. 一種正面的心理期待。 Anderson & Narus. 1990. 信任是一種信念,相信夥伴的表現將對 己有利,並且不會做出不利的行為或意 外的行動。. 32.

(47) 表2-3 信任之定義彙整表(續) 研究者. 研究年度. Mayer,Davis &. 1995. Schoorman. 定義 一方願意因他方之行為而居於劣勢,而 此意願是基於信任者預期他方特定的行 動對其極為重要,不論其是否有能力控 制或監測對方。. Lewicki &. 1996. Bunker. 立. ‧ 國. 2001. 有之信心正面期望,而他人的動機通常 政 治 大 都會伴隨著一些風險。 信任是隨著時間的改變,仍能做到言行 一致。. 1997. ‧. 夥伴的行為和諾言令人感到可靠,且夥. Nat. io. 為。. n. a. sit. y. 伴會遵守承諾,不會作出傷害對方的行. er. Leuthesser. Bhatta-charya,. v. l C 信任是對正面(或非負面) 1998 結果的期望, ni. hengchi U. Devinney &. 該期望是來自於不確的互動下,己方對. Pillutla Thomas. 學. McQuiston. 信任是一種狀態,涉及對他人動機所持. 他方所預期的行動。 1998. 信任涉及到對他人的期望及信念,即相 信他人會以我們預期的方式行動,而此 行動不必然對其有利。. 33.

(48) 表 2-3 信任之定義彙整表(續) 研究者. 研究年度. 定義. McLain &. 1999. 信任是種信念,認為特定的他方在可以. Hackman 自由裁量的情境下,「能夠」且「願意」 以信任者最佳的利益行動。 Dirks. 2000. 信任是一種期望或信念,使個人能夠依 賴他人的言行,並認為對方對自己有善. 立. ‧ 國. 2000. 信任是一方對其夥伴具有信心而對其依. 學. Berry. 政 治 大 意。. ‧. 賴的意願。.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sit. y. Nat. er. io. 綜合以上各研究者之看法,研究者將「信任」定義為:信任者以. n. a. v. l C 願意承受傷害的心態接受被信任者的行為,並且對於他人的意圖與行 ni 為抱持著正向的期待。. hengchi U. 二、信任的相關研究 林晉寬(1999)將信任分為三種研究取向:第一種信任關係之研究 重點在信任者,由信任者的角度為出發點,探討其為何願意相信他人。 第二種信任關係之研究重點在被信任者,以被信任者的反應行為作分 析的重點,強調信任感的產生,完全取決於對方的行為,第三種信任 關係之研究重點在信任者與被信任者之間,雙方互動的角度來定義。 研究者參考其對信任的三種研究取向類型,蒐集相關研究資料整理將 34.

(49) 信任的類型與意涵整理如表2-2-2所示: 表 2-4 信任之類型與意涵彙整表 類型. 研究者. 第一種類型: Moorman,Deshpamde. 研究年度. 主張. 1993. 信任為依靠可信賴. 以「信任者」 & Zaltman McAllister. 若以認知為基礎,信. 1995. 任是對他人能力或. 立. 政 治 大. 可靠性的認知判 斷,若以情感為基. 學. 礎,信任是個人情感. ‧ 國. 上的結合,因此以情. ‧. 感為基礎的信任前. Nat. io. Aulakh,Kotabe &. n. al. 1996. Sahay. Ch. engchi. Simpson & Mayo. sit. y. 提為以認知為基礎。. i n U. 1997. 認為信念為個體成. er. 為考量。. 交易伙伴的意願。. v員對其他伙伴誠實 可靠的信賴程度。 信任為對成員承諾 的可靠性及履行其 義務的信念。. 林星聖. 2000. 關係成員對交易伙 伴的可靠性與誠實 性有信心。. 35.

(50) 表 2-4 信任之類型與意涵彙整表(續) 類型. 研究者. 第二種類型:. Rotter. 研究年度. 主張. 1980. 信任是個人對他人. 以「被信任者」 Gambetta. 信任是有經過算計. 1998. 的決策,基於他人人 格特質和資訊,與特. 政 治 大 Sitkin & Roth 1993 立. 定的人合作。 信任是個人屬性,需. 學. 要何種特質才能獲. ‧ 國. 取他人的信任,信任. ‧. 為行為表現,是情境. Nat. io. sit. y. 的氣氛,是一種機. n. al. 制,在特定情況下相. er. 考量。. 所產生的期望。. Ch. engchi. Sitkin. i n U. 1995. v信一個人有能力完 成特定的任務。 信任是以對他人的 能力、慈善、價值為 基礎的。. 陳郁茹. 2000. 期待他人行為的行 為、承諾可依賴之認 知。. 36.

(51) 表 2-4 信任之類型與意涵彙整表(續) 類型 第三種類型:. 研究者. 研究年度. 主張. Anderson & Narus. 1990. 信任是一種信念,相. 以「信任者」. 信伙伴的表現對己. 與「被信任者」. 有利,不會做出不利. 互動因素考量。. 行為或意外行動。 La Porte & Metlay. 立. 認為信任就是「相信. 1996. 政 治 大. 受託者會將委託者 的利益納入考量,即. ‧ 國. 學. 使委託者處在無法 評估或阻撓受託者. ‧. 負面行動的位置」。. y. 是情感上的觀點及. n. er. io. al. 信任為認知期望或. 1997. sit. Nat. Smith & Barclay. Ch. engchi. 37. i n U. v承擔風險的行為與 意願。.

(52) 表 2-4 信任之類型與意涵彙整表(續) 類型. 研究者 Thomas. 第三種類型:. 研究年度. 主張. 1998. 認為信任的定義通 常涉及了期待或相. 以「信任者」. 信他人會以可預測 與「被信任者」. 的方式行動,而不會 完全致力於自我的. 互動因素考量。. 利益,相信他人即使. 立. 政 治 大. 是在一個我們無法 瞭解、評估或阻撓他. ‧ 國. 學. 們潛在負面的行動 方案的情況之下仍. ‧. 會將我們的利益納. 馮鎮邦. 2000. 他人值得信賴因為. n. er. io. al. sit. y. Nat. 入考量。. Ch. engchi. i n U. v其有能力達成承 諾、關懷別人需求、 維護別人利益及誠 實可靠。. 葉勇助. 2000. 信任是相互性的行 為,一方表現出值得 信賴的特質,另一方 表現出信任他的行 為。.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8.

數據

表 2-6 McGregor 的 X、Y 理論與 Likert 的管理系統理論對照表  X、Y  理論      管理系統        內            容  X 理論  系統一   被視為不信任部屬的 管理  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DTPB) , aimed at investigating whether the behavior will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tegrating

北美國家有很多學院和大學把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當成是教師教 學效能(teaching effectiveness) 的衡量指標之一。從早期 1927 年,Herman 和 Rem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