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關係之研究"

Copied!
2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慧芬 博士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

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廖傳結 撰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2)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關係,採用問卷調 查法,以瞭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 之教師所知覺的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差異情形,並探討學校創新經營 對教師文化之影響力。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國民小 學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 本研究以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及南投縣四縣市公立國民小學之現職 教師為正式問卷施測的母群體,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 690份問卷, 回收有效問卷為 625份,問卷可用率為 91%。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國民小學 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調查問卷」,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皮爾遜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 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之現況符合中上程度 。 二、國民小學教師文化之現況大致符合中上程度 。 三、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創新經營之知 覺,會因為性別、年齡、最高學歷、 服務年資、職務、學校規模及校齡之不同而有差異 。 四、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文化之知覺 ,會因為年齡、最高學歷、服務年資、 職務、學校規模及校齡之不同而有差異 。 五、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具有典型相關 。 六、學校創新經營對教師文化具有預測力 。 關鍵字: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教師文化

(3)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Cul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cul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to analyze how the status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culture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variables of teachers’ backgroun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review, the "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Cul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Questionnaire" was made, and 625 samples were surveyed with a ratio of 91% usable samples. Th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wer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The current status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s above average.

2.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ers’ cul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s above average in

almost every situation.

3.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terms of the sex, age, academics degree, seniority, duty, school's size and school history.

4.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teachers’ cul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terms of the age, academics degr ee, seniority, duty, school's size and school history. 5.There were significant cano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culture.

6.The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variables predicted the teachers’ culture significant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oposed th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4)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相關理論 ……… 13 第二節 教師文化的意涵與理論基礎……… 46 第三節 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 之相關研究……… 7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9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9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9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99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10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 11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113 第一節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現況分析 ……… 113 第二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創新經 營知覺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 116 第三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師文化知 覺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 133 第四節 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典型相關分析 ……… 148 第五節 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關係……… 154

(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63 第二節 建議……… 167 參考文獻 ……… 173 中文部分……… 173 英文部分……… 182 附 錄……… 187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87 附錄二 預試問卷……… …… 198 附錄三 正式問卷……… …… 202

(6)

表 次

表2-1-1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理 念 的 比 較 … … … 17 表2-1-2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層 面 分 析 … … … 36 表3-2-1 中部四縣市不同規模之國民小學數量 、佔總學校數之比例、正式 問卷施測學校數及施測學校稱……… ……… 96 表3-2-2 研究樣本人數 ……… 97 表3-2-3 正 式 問 卷 調 查 樣 本 分 布 及 回 收 情 形 … … … 97 表3-2-4 正 式 問 卷 調 查 有 效 樣 本 之 基 本 資 料 分 析 … … … 98 表3-3-1 建 立 研 究 效 度 之 專 家 學 者 與 教 育 人 員 名 單 … … … 100 表3-3-2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之 專 家 內 容 效 度 分 析 … … … 101 表3-3-3 教 師 文 化 之 專 家 內 容 效 度 分 析 … … … 102 表3-3-4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預 試 量 表 各 層 面 題 目 分 配 … … … 103 表3-3-5 教 師 文 化 預 試 量 表 各 層 面 題 目 分 配 … … … 103 表3-3-6 預 試 問 卷 抽 樣 學 校 及 回 收 情 形 … … … 104 表3-3-7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量 表 項 目 分 析 … … … 105 表3-3-8 教師文化量表項目分 析……… 107 表3-3-9 問 卷 信 度 分 析 … … … 108 表4-1-1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的學校創新經營之現況分析 ……… 113 表4-1-2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知 覺 教 師 文 化 之 現 況 分 析 … … … 115 表4-2-1 不同性別教師所知覺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分析 ……… 116 表4-2-2 不同年齡教師知覺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分析 ……… 118 表4-2-3 不 同 最 高 學 歷 教 師 知 覺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20 表4-2-4 不 同 服 務 年 資 教 師 知 覺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22 表4-2-5 不 同 職 務 教 師 知 覺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24 表4-2-6 不 同 學 校 地 區 教 師 知 覺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27 表4-2-7 不 同 學 校 規 模 教 師 知 覺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28

(7)

表4-2-8 不 同 校 齡 教 師 知 覺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30 表4-2-9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在學校創新經營差異性之綜合 整理 ……… ……… ……… ……… … 132 表4-3-1 不 同 性 別 教 師 知 覺 教 師 文 化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34 表4-3-2 不 同 年 齡 教 師 知 覺 教 師 文 化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35 表4-3-3 不 同 最 高 學 歷 教 師 知 覺 教 師 文 化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37 表4-3-4 不 同 服 務 年 資 教 師 知 覺 教 師 文 化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38 表4-3-5 不 同 職 務 教 師 知 覺 教 師 文 化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40 表4-3-6 不 同 學 校 地 區 教 師 知 覺 教 師 文 化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42 表4-3-7 不 同 學 校 規 模 教 師 知 覺 教 師 文 化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43 表4-3-8 不 同 校 齡 教 師 知 覺 教 師 文 化 之 差 異 分 析 … … … 146 表4-3-9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在教師文化差異性之綜合整理 … 147 表4-4-1 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 之典型相關係數顯著性考驗摘要 …… 149 表4-4-2 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 ……… 149 表4-5-1 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各層面與整體積差相關摘要 ………… 154 表4-5-2 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與學校創新經營各層面預測教育信 念之逐步多元迴歸析……… 155 表4-5-3 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與學校創新經營各層面預測工作價 值觀之逐步多元迴歸 分析 ……… ……… 156 表4-5-4 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與學校創新經營各層面預測專業自 主之逐步多元迴歸析……… 157 表4-5-5 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與學校創新經營各層面預測因應方 式之逐步多元迴歸析……… 158 表4-5-6 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與學校創新經營各層面預測教師文 化整體之逐步多元迴歸 析……… 159 表4-5-7 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與學校創新經營預測教師文化之逐 步多元迴歸綜合理……… 160

(8)

圖 次

圖2-1-1 學校創新經營模式……… 19

圖2-2-2 個人價值觀的形成過程 ……… 69

圖3-1-1 研究架構……… 93

(9)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三節,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 ,茲說明如下。 壹、研究動機 甲校經常有許多的創新之舉,辦學活潑有創意,教師表現深受各界好評;乙 校辦學卻總是一成不變,以不變應萬變,數十年如一日,當有個新校長來到乙校 想進行大刀闊斧的創新改革,卻發現校園中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讓許多的創新經營 的想法,最終都只是無疾而終草草收場。而丙校遇到與乙校相同的背景,卻因為 校長所引領的創新經營理念能夠與學校的教師文化 相互搭配,也影響了學校的教 師文化,讓學校有了嶄新的風貌。 「有創新,才有發展」、「有創新,才有競爭力」、「有創新,才有市場佔有率」, 這是企業界常用來自我惕勵的座右銘之一 ,企業界為了提昇自己的企業競爭力 , 面對的是一場永無止息的淘汰賽 ,必須清楚原地踏步不創新、不超越,則公司最 後要面對的就是落後、淘汰,而學校的經營亦是如此嗎? 一個組織存在的生存挑戰性若不高,此一組織就容易因歷史包袱老化而解體 (Gersick, 1989)。隨著教育政策與法令規章的演變,學校組織與企業組織一樣 , 正面對快速變遷與高度競爭的經營環境 。學校不再完全具有受養護性與維持性的 組織特性,學校運作的現況已然「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陳聖謨,2004)。學校 雖屬於非營利機構,並無企業界的業績壓力,現階段亦無強制考績的等級評定 ,

(10)

在國民小學階段更無需面對學生升學的辦學壓力 ,所呈現出的是一種安穩、保守 的文化,但社會求新求變的速度卻使人無法慢下腳步來等待 ,學校的經營不可再 存有「百年老店」的守舊思維。學校為了提昇本身的競爭力 、展現經營績效,創 新經營的概念與作為則是突破現況的一大利器 ,也將讓教育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活 力。 從宏觀、統觀或微觀的視野角度看,若能加強教育經營創新,則能有效解決 隨著時代發展的教育問題;教育領導者應該以未來導進為取向 ,以問題為中心, 以創新為手段,著力解決教育實際問題,最終才能達到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育理 論上的落實及教育實踐的超越 (林志成、童鳳嬌,2005)。教育部地方創造力教 育推動計劃已於民國九十三年十一月正式啟動,提供地方教育推動團隊經驗 的分 享及交流的機會,並藉以延續各縣市教育局對創意的關注及行動 ,創造力應用於 校園就是要藉由「創意」來實現「創新」,讓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能夠確實落實 於校園。 組織的領導者肩負著學校創新運作的催化工作 ,一個具有創意的領導者,當 學校面臨發展的瓶頸時,必需求跳脫以往的思考模式,以突破傳統與習慣,更要 超越既有的經驗,擬定更具創意的解決途徑,塑造創新經營的有利環境,引導學 校成員勇於接受新知能,嘗試新思維,敢於面對學校內、外部的挑戰,不斷創造 新經驗,持續創造學校創新的文化氣氛。創新經營在學校行政上的應用 ,不僅僅 在謀求行政與教學上的創新,更該在多元化、多角度的去思考以尋求學校在未來 經營願景的共識、學校組織結構的簡化、行政運作流程的效率提昇、人力資源的 準確運用、學生活動推展的多元化、環境設施設計的人性化、強調學校與社區的 交流頻繁與和諧等等可能的創新。在上述背景下,了解現階段國民小學教師所知 覺的學校創新經營的狀況為何 ,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11)

韓愈曾言:「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 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教師的地位自古以來人們 就給予極為崇高的尊榮 ,認可其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 ,時至今日,「教師」這個 角色同樣背負著大眾所賦予的社會責任及崇高的道德光環 。教師一職對於教育工 作的推展與成效的提升都躍居於最為關鍵的角色 ,教師是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 , 任何的國家教改方案的推動與學校的創新作為的落實 ,若無教師全力的支持與配 合,則任何的教育改革與或創新都將是面臨 「雷聲大、雨點小」無疾而終的失敗 結果。然而,學校種類繁多、教師任用資格互異、教師的社會背景及其所經歷的 社會化過程也各有不同,因此在不同學校中,教師之價值觀與行為表現亦不同 , 其對教育工作的影響自然有所不同。所以對與教師價值觀和行為等有密切關聯的 「教師文化」作探討,也就愈形重要(郭丁熒,1990)。 學校文化的重塑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工程 ,在學校文化重塑策略中,建構硬 體的建築文化意象或具象的物質文化比較容易 ,但發展軟體的、心理的與較抽象 的教師文化與教學文化(culture of teaching)則是一項任重道遠,而且不容 易推動與不容易看到成效的根本要務 ,因為它攸關教師對教育專業工作的意義 感、支持感與認同感(林志成,2004)。在形塑學校文化的過程中 ,參與的人包 括校長、行政人員、教師、社區、家長及學生等等,每個角色都扮演著學校組織 裡的一顆舉足輕重的螺絲釘,他們是關係密切的生命共同體,彼此相互影響著並 共同營造出一個專屬該地區、該校且獨一無二的學校文化。然而分析其中各個角 色的職責,可發現教師位於一個極為關鍵的銜接與執行的角色 ,在獨特的學校環 境中,教師的教育信念、專業自主、工作價值觀與彼此間的協同合作,其中的互 動表現與支持狀況相互影響下 ,將衍生出學校次級文化—「教師文化」。 一個學校中教師對於教育專業倫理的把持 ,對於教育專業信念的認知,教師 同儕之間的相處,對於師生互動的關係 ,對於學校教育目標和運作的認同與投

(12)

入,對於教學專業自主能力不斷增長和累積的慾望和需求 ,教學經營的分享與創 新,對於教育新知的接受和批判 ,以上皆是形成教師文化的重要成分 (李新鄉, 2002)。教師文化為學校文化的一環,國內的研究多集中於學校文化、組織文化、 學生次級文化的探究,關於教師文化的研究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國人 一直把教師視為社會的典範人物 ,而忽略教師次文化的存在 (劉智忠,2006); 一般大眾對教師的觀點大都是帶有極高的道德標準 ,故常有媒體以此標準來檢驗 教師的一言一行,更不吝給與嚴厲的批判,然而,對許多教師而言,若僅用一套 高標準來要求所有教師要確實奉行 ,其效果卻可能是適得其反,可見教師間是存 在著多樣化、多元化的聲音;學校裡的教師文化究竟如何,將決定教育改革是成 功還是淪為口號,其重要性是絕不容忽視的。探討現階段的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 的教師文化狀況為何,則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Daft與 Becker(1978)的研究發現,學校創新的類型可分為教育創新與行 政創新二類,前者來自於教師,傾向由下而上的方式,教師專業性愈高,教育創 新由教師所提出的比例則較高 ,相反地,教師專業性低,則有更多的行政人員涉 入教育創新的創始;林明地(2006)指出學校創新經營的動力來源主要來自教育 工作者的專業與用心。創新的理念是來自學校同仁對學校人 、事、物的關心、用 心,以及對學生學習任務的責任感,另一方面是來自學校成員的真知灼見 ,以及 專業素養。從上述中可知,學校的創新經營作為成功與否,除了與規劃內容良窳、 實施時程是否得當有密切相關外,另一個影響創新經營結果的重要因素為教師的 認同度與配合度。教師對於學校創新作為有著舉足輕重的關鍵性影響 ,而學校創 新經營的實施情形也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教師文化內涵的形成或造成轉變 。 學校創新經營需要的是前瞻的遠光與改革的魄力 ,強調組織共識的凝聚與策 略的執行,但馮朝霖(1998)指出我們的文化基本上是 「沈默的文化」,大眾對 於大部分的公共事務、公共利益、公共政策都缺乏關心的熱情,缺乏發言的勇氣。

(13)

學校組織中不是每個人都能具有高度的感受性 ,也並非每個人都有高的創新接受 度,更非每個人均能有開放、包容和同理心,因此學校創新經營者如何適時適度 採用團隊技術來改變學校同仁的心智模式 ,乃是創新力提昇的關鍵 (李新鄉, 2004)。學校創新經營策略的擬定需要從教育各層面的問題分析中而來 ,而每個 策略的提出並非一開始就能獲得教師的掌聲與支持 ,其中可能會與學校既存的教 師文化有所衝突或抵觸,而不免有支持的聲音與反動的聲浪彼此角力著 ,從渾沌 理論的論點而言,學校系統必須是開放的並能不斷自外界吸收能量 ,才能進行系 統的更新與再造。學校系統中存在著許多的吸引子,這些吸引子以不同的方式存 在系統中,並引導著系統朝其而去。學校系統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著各次級系統的 組織,包括:行政單位、教師、學生、家長、杜區人士等等,學校創新經營的成 效如何,這其中的每個次系統部可能發揮關鍵性的影嚮力 ,而教師文化的內涵於 此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可謂關鍵中的關鍵 ,教師文化會影響創新經營的 執行狀況,也會受創新經營而逐漸改變其文化的實質內涵 。 每一所學校都有不同的教師文化,現階段由於教育改革的持續推動,加上社 會環境的快速變遷,使得不同的學校產生不同的學校教師文化 。學校創新經營需 要教師的認同與實際行動的支持,當學校的領導者以創新經營為其治校理念 ,並 積極的將其理念落實於校務運作中,如此的轉變將會對學校原有的教師文化造成 如何的影響?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間的關係又是如何 ?則為本研究動機之 三。 回顧學校創新經營的研究,可以發現學校創新經營會受到個人背景因素的影 響,從探討的文獻中可知,教師個人背景變項的性別、年齡、最高學歷、服務年 資與擔任職務,及學校背景變項的學校地區、學校規模與校齡等變項,會影響教 師對學校創新經營的知覺(林文勝,2006;林文毅,2007;陳瑜沂,2006;辜皓 明,2006;黃懿嬌,2007;楊文達,2006;廖學蔚,2006;濮世緯,2003)。且

(14)

教師個人背景變項的性別、年齡、最高學歷、服務年資與擔任職務,及學校背景 變項的學校地區、學校規模與校齡等變項,會影響教師對教師文化的知覺(徐慧 真,2003;許育榮,2003;陳怡安,2003;陳奕安,2002;劉智忠,2006;謝明 俸,2005)。背景變項對學校創新經營與和教師文化均有其影響力 ,使得學校創 新經營與和教師文化的關係更值得加以探討 ,故想要進行學校創新經營與和教師 文化的研究則不可忽略其背景變項 ,則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貳、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瞭解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知覺情形 。 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 ,在學校創新經營知覺上之差異情形 。 三、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 ,在教師文化知覺上之差異情形 。 四、探討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關係 。 五、分析國民小學教師背景變項與學校創新經營對教師文化的預測力 。 六、綜合文獻分析與研究結果 ,提出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 、學校單位、教師 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茲依據研究目的,提出待答問題、研究假設及名詞釋義如下: 壹、待答問題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如下: 一、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之教師文 化狀況為何?

(15)

二、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之學校創新經營狀況為何 ? 三、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 ,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 知覺是否有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國民小學教師在 學校創新經營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二)不同年齡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三)不同學歷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四)不同服務年資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五)不同職務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六)不同學校地區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七)不同學校規模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八)不同校齡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四、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與學校環境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師文化的知覺上是 否有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師文化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二)不同年齡的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師文化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三)不同學歷的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師文化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四)不同服務年資的國民小學教師在教 師文化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五)不同職務的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師文化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六)不同學校地區的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師文化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七)不同學校規模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 (八)不同校齡的國民小學教師在 教師文化上的知覺是否有所差異? 五、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典型相關情形如何 ? 六、國民小學教師個人背景變項 、學校環境變項與學校創新經營對教師文化的 預測情形如何?

(16)

貳、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之涵義說明如下 : 一、學校創新經營 學校組織為了維持求新求變與不滿足於現狀的企圖 ,積極的發展出學校所獨 有的特色與解決問題的方案,此歷程是一種持續且動態的創意展現 ,由組織所有 成員利用創新環境的建置與創新氣氛的凝聚 ,彼此協同合作、發現問題及創意的 腦力激盪,進而發展出創新的策略,並加以有計畫的推動與執行,以達成學校永 續經營之目的。本研究將學校創新經營內涵共分成行政管理創新 、課程教學創 新、學生活動創新、公共關係創新、校園環境創新五個層面加以探討 ,茲簡述如 下。 (一)行政管理創新 行政管理創新係指從行政管理理念 、人力資源的創新、策略的創新三個層面 來探討行政管理創新。行政管理的創新需要充分做好資源的管理及擬定學校未來 的願景,創新思考如何達到組織績效的提升與滿足組織成員的需求 。 (二)課程教學創新 課程教學創新係指學校或教師評估學生學習的需求與學校未來發展的的特 色後,運用課程設計與教學創新的專業能力 ,訂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善用資訊科 技,發展課程的評鑑制度,並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多元的評量以提升學生學 習成效,以型塑教師追求專業成長的文化 。 (三)學生活動創新 學生活動創新係指學校以健康性 、特殊性、多元性及開放性為原則,並以具 創意與教育意涵為標準,創新的規劃一系列創新的活動或提供學生展現自我創意 的園地。

(17)

(四)公共關係創新 公共關係創新係指學校為求達到社區公眾的好感與配合 ,考量社區發展的需 求進行一系列創新且具創意活動,以建立與社區公眾的夥伴關係,俾使學校獲得 有利的社區資源,暨行政運作的順暢。 (五)校園環境創新 校園環境創新係指學校創新思考如何營造一個具人性化與安全性的教學環 境,以提供一個師生發揮創意思考的空間 ,其目的在營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 ,俾 能提供給學校師生一個適宜之教育環境。 本研究所指的學校創新經營係指教師在研究者自編的「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 營量表」上的得分,量表共分為五個層面,分別為「行政管理創新」、「課程教 學創新」、「學生活動創新」、「公共關係創新」及「校園環境創新」,在量表 中得分越高者,表示教師對學校創新經營的知覺越高 ,反之則越低。 二、教師文化 教師受學校內、外環境之影響,所形成一套特殊的共同價值體系及行為規 範,其中包含教師的信念、價值思考模式、行為表現及相處方式,此文化模式會 對教師產生一種約束力,並影響教師的最後的行為判斷與決定 。本研究將教師文 化內涵分成教育信念、工作價值觀、專業自主、四個層面加以探討,茲簡述如下。 (一)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係指教師依據本身之信念來解釋對教育工作的認知 ,教育信念時時 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思想並對教師的教育行為的決定具有導引和規範作用 ,進而表 現出教師所堅信的行為。 (二)工作價值觀 工作價值觀係指工作者對其工作本身、歷程或結果做出一種個人整體之主觀 價值的判斷,是屬於感覺、認知、態度或情意的反應。其重要性為何,取決於自

(18)

工作環境中,工作實際獲得之價值與個人預期應獲得之價值的認知比較 。 (三)專業自主 專業自主係指教師在教學、學校參與或教師組織決策等專業領域內 ,能依其 專業知能,執行專業任務,以維持專業品質及不受外力干預的特性 。 (四)因應方式 因應方式係指個人針對特定事件所作出之行為反應與因應策略的擬定 ,強調 個人的自我覺察與作為,無所謂成功或有效與否的因應效果之分 ,目的在處理實 際的環境壓力來源,以減少對自我的威脅,亦具有緩衝壓力的效果。 本研究所指的教師文化係指教師在研究者自編的 「國民小學教師文化量表」 上的得分,量表共分為四個層面,分別為「教育信念」、「工作價值觀」、「專 業自主」及「因應方式」,在量表中得分越高者,表示教師對教師文化的知覺越 高,反之則越低。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本節茲就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關係 ,根據 研究動機與目的,參閱相關文獻後,在研究方法上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 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調查問卷 」作為施測工具,從中部四縣市所屬公 立國民小學正式教師中抽出樣本作為問卷調查對象 ,就個別變項的現況情形,以 及兩個變項間的相互關係進行研究 ,藉由相關實證資料的收集、分析結果與歸納 研究發現,以作為結論與提出具體建議的依據 。

(19)

貳、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可從研究地區、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內容說明如下 : 一、研究地區的範圍 由於並無以「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為研究主題,更以台中市、台中縣、 彰化縣與南投縣四縣市為樣本之相關研究。故本研究係以台中市、台中縣、彰化 縣與南投縣四縣市的公立國民小學為取樣範圍 ,不包含私立學校。 二、研究對象的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及南投縣四縣市的國民小學合 格教師,包括兼行政職務的主任、組長,級任教師及科任教師,不包含校長、代 課教師及實習教師。 三、研究方法的範圍 本研究主要採問卷調查法進行,以「學校創新經營量表」及「教師文化量表」 來瞭解學校創新經與教師文化之現況 ,並分析、比較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及學校環 境變項在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現況上之差異情形;最後,探究學校創新經營 與教師文化之關係,更進而分析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與學校創新經 營變項對教師文化的預測力 。 四、研究內容的範圍 本研究主要瞭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現況 ,並探討兩者之關 係。學校創新經營包括行政管理創新 、課程教學創新、學生活動創新、公共關係 創新、校園環境創新五個層面。教師文化包括教育信念、專業自主、工作價值觀、 因應方式四個層面;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最高學歷及 擔任職務等五項;學校環境變項包括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及校齡等三項。

(20)

參、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在研究架構上雖力求周延完整及嚴謹,惟因過程中其 他條件影響,仍有未盡周延之處,茲將本研究可能之限制說明如下 : 一、研究內容的限制 本研究主要瞭解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狀況 ,並探討兩者之關係。本研 究依所蒐集之相關文獻界定出 學校創新經營包括行政管理創新 、課程教學創新、 學生活動創新、公共關係創新、校園環境創新五個層面。教師文化包括教育信念、 專業自主、工作價值觀、因應方式四個層面;然而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範 疇廣泛,各學者對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的層面界定仍有歧異 ,本研究所界定 之層面未能涵蓋所有內容,此為本研究在內容上之限制。 二、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獲得樣本的資料,無法控制填答時的情境、個人情緒 與填答態度,可能使研究結果產生誤差,此為本研究於研究方法上的限制 。為了 儘量減低此誤差的產生,本研究將問卷填答時,有遺漏不全或全部填答同一個選 項的問卷,列為不適宜之問卷不予以處理 。 三、研究推論的限制 本研究對象僅以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與南投縣四縣市的公立國民小學教 師為範圍,並未包括台灣地區其他縣市之教育人員 。因此,在研究結果之解釋與 推論時,僅限於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與南投縣等四縣市。研究結果之應用必 須審慎,不宜做過度推論。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關係 。在進行調查研 究之前,先探討與分析相關之文獻,以為本研究之立論基礎。本章共分三節:第 一節,分析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相關理論 ;第二節,探討教師文化的意涵與理 論基礎;第三節,探討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文化之相關研究 。

第一節 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相關理論

本節旨在探討學校創新經營的意義 、理論基礎、內涵與相關研究,以釐清學 校創新經營的層面,首先探討學校創新經營的意義,其次則探討學校創新經營的 策略;再其次則探討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理論 ,最後則探討學校創新經營的內涵 層面。 壹、學校創新經營的意義 首先藉由創新定義的整理並了解其意涵 ,作為釐清學校創新經營意義之基 礎。 一、創新的意義 創新一詞,在英文字本意上強調的是 「變革」(change)的意思,強調創意 與新觀念的運用。探究「創新」理論的源頭,經濟學家 J. Schumpeter在 1912 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首度提出「創新理論」(Innovation Theory), 提出「先有發明,後有創新」的觀念(蔡純姿,2005)。Schumpeter的創新理論著 重的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將原有的資源重新組合 ,並強調透過創新企業組織 可以使投資的資產再創造其價值高峰 ,「創新」的概念開始獲得學術界的重視與

(22)

探討(林義屏,2001);之後創新的概念漸漸受到學者的重視與討論 ,以下說明 出各學者對於創新的觀點及創新相關的文獻 。 首先說明創新的定義及其基本概念。就創新的本質而言,創新是一個經濟性 或社會性的用語,創新是人類發揮想像力去創造的歷程 ,包含任何新觀念、方法 或策略,它是有組織的、有系統的及有目的的尋求改變,可經由一位個人或其他 採用單位所知覺出的一種新觀念 、實務或事務 (Drucker, 1985;Rich, 1992; Rogers, 1995);C. M. Christensen認為創新是一種有章法可尋的過程 ,反對將 它看成是一種隨機發生的偶然現象 ,創新是以「內因為依據,外緣為條件」的因 果機制,他的理論就是在把創新的過程,以及決定創新成敗的因果機制交代清楚 (吳凱琳譯,2000)。 另有學者從創新流程與作為的觀點提出創新的定義 。R. Luecke提出創新是 將知識體現、結合或綜合,以造就原創、相關及有價值的新產品、新流程與新服 務(楊幼蘭譯,2005)。張明輝(2003)認為創新是使創意成為一種有用的商品 、 服務或生產方法的過程,係由不同想法、認知及資訊處理與判斷方式的結合而產 生。吳清山(2005)將創新界定為運用創意的點子 ,將其轉化為有用的產品、服 務或工作方法的過程,使其促進組織品質改進與提升的過程 。 蔡純姿(2005)將創新概念結合組織發展,認為創新是指組織為了因應環境 變遷與發展需要,整合個人及群體的新觀念、新法與新策略,經由管理創新、技 術創新與文化創新等有系統的內涵與歷程 ,進而達成提升競爭優勢的目的。提出 創新的整體系統概念,說明如下: (一)以結果為導向的創新:創新為一種新產品、新技術與新服務。 (二)以過程為導向的創新:創新指一種過程,包括創意醞釀、知覺、規劃、執 行、發展、實現與傳播的過程,是一種新的改變的動態歷程 。 (三)兼顧結果與過程的創新:創新應該兼顧過程與結果,所謂「創新」應包括

(23)

「技術創新」(產品、技術與服務等)與「管理創新」(理念、人員、結構、流程 與策略等)與「文化創新」(創新願景、創新規範及價值觀與組織文化等 )。 黃哲彬、洪湘婷(2005)根據相關之文獻探討後,提出六點有關創新的概念: (一)創新的意義係一種高價值的思考信念,並可幫助人產生產生積極樂觀的信 念。 (二)創新本質來自於創意及點子。 (三)創新目標乃在於組織品質的改進與提昇 。 (四)創新項目包括技術創新(產品、過程及設備等)與管理創新(系統、政策、 方案及服務等)技術、產品、服務、管理。 (五)創新過程乃從抽象、全新的構想轉化為具體、可行的行動過程。 (六)創新結果是一種「新東西」,且為市場上從未出現過。 綜合以上學者所述,本研究所謂「創新」是指:組織因應發展之需求,運用 創意並整合各種新方案或新觀念 ,所激盪出的新策略,它是一種系統化的、有計 畫性、有步驟的歷程或模式,其目的在謀求組織的永續發展與提升組織的競爭力。 二、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與相關概念 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觀點提出有關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 ,藉由文獻的探討與分 析,得以進一步釐清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 ,茲說明如下。 Hopkins和 West(1994)將學校創新經營定義為:一種系統化與持續性的努 力,試圖改變學校的內部條件及學生的學習條件 ,以達成學校的教育目標並提昇 學校效能的過程。 吳清山、林天祐(2003)、濮世緯(2003)及顏秀如、張明輝(2005)從組

(24)

織創新的觀點來界定學校創新經 營。吳清山、林天祐從創新的概念為發展基礎 , 提出學校創新經營定義為:在學校環境的場域中,採用創意的點子,將其轉化至 學校的服務、產品或工作方法的過程,以發展學校特色,提升學校效能和達成學 校教育的目標。濮世緯提出學校創新經營是指學校因應外在環境的變化及各利益 團體的需求,在學校各層面所做出不同以往的經營方式 。顏秀如、張明輝認為學 校創新經營定義為:學校為提昇教育績效,營造有利於成員創造力發展的組織文 化與環境,鼓勵且引導成員參與創新活動,藉由知識系統的管理與運作,以系統 化的經營策略,使創意得以形成、發展及永續經營之動態 發展歷程。 吳清山(2004)提出以「創新為體,經營為用」的觀點來界定學校創新經營 , 並以場域、過程及目標三方面加以說明 : (一)就其場域而言:它是在學校環境下進行,可能是行政經營的修正、課程設 計的改變,也可能是實際教學的調整。 (二)就其過程而言:它是依據學校教育目標,經由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促使 學校整體日新又新、精益求精的行動過程;也是採用創意點子,將形而上的思維、 理念轉化為行而下實際的服務 。 (三)就其目標而言:它是建基在教育價值基礎之上,有別於一般企業組織或其 他團體,主要在於發展學校特色,提昇學校效能和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 綜合上述學者之觀點,本研究所歸納出學校創新經營之定義為 :學校組織為 了維持學校求新求變與不滿足於現狀的企圖 ,積極的發展出學校所獨有的特色與 解決問題的方案,由組織所有成員利用創新環境的建置與創新氣氛的凝聚 ,彼此 協同合作、發現問題及創意的腦力激盪,進而發展出創新的策略,並加以有計畫 的推動與執行,以達成學校永續經營之目的 。 學校創新經營對於學校的未來發展有其重要之地位及必要性 ,唯實施前、 中、後三個階段都有其需細膩思維之處 。學校經營者有創新的概念來支持其作

(25)

為,是否即符合學校創新經營的 意涵?藉由以下說明來加以釐清其概念。陳聖謨 (2004)認為創新經營已是學校領導者共同的校務方針 ,學校的創新經營策略, 也蘊含著進化現象,一方是僅基於改變的理念,屬於更新式經營;一方是轉化的 理念,屬於革新式的經營。其提出之看法,如表 2-1-1所示。 表2-1-1學校創新經營理念的比較 創新經營的面向 更新式的經營理念 革新式的經營理念 目標取向 跟隨風潮 學校效能 競爭策略 保有口碑 領先群倫 創新方法 組織結構 既有框架進行 彈性形式追隨功能 創意來源 少數人的發想 組織文化的力量 資源取得 量力而行 行銷開源 創新過程 思考特質 直線垂直思考 水平擴散思考 創新內涵 單一或有限面向 整體面向 持續程度 煙火泡沫人亡政息 深耕易耨精進發展 創新成果 問題解決 墨守成功的成規 多元顛覆 資料來源:從更新到革新:談學校創新經營的進化論,陳聖謨,2004。現代教育論壇,12,249。 由上表可知,學校創新經營不能單單僅是模仿或是僅憑著模糊的創新概念就 能加以實踐,領導者應該展現出的是前瞻的視野 、有計畫性的推動創新策略,積 極建立學校良好的創新文化氣氛與實踐力 ,展現不同以往的學校管理企圖 心,以 達成真正的學校創新經營。 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可以讓學校一展新風貌 ,但卻不是學校起死回生的萬靈 丹,學校領導人絕不能一昧的為創新而創新 ,整個過程中必須有多層面且嚴謹的 考量。當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已經在組織中形成共識時 ,仍需藉由精密的評估、 全員的配合及縝密的計畫與步驟,循序漸進的施行,才有其真正達到提升辦學績

(26)

效之預期效果。 貳、學校創新經營的策略 為了提昇學校效能,創建優質的學校,必須結合優質的行政、優質的教學、 優質的環境及優質的文化 ,而學校創新經營正是優質學校必備的條件之一 ,因 此,學校從事創新經營是一項具 有挑戰性的工作(吳清山、賴協志,2006)。學 校創新經營是一項凝聚與激發集體智慧的任務 ,建構適切的學校經營方案是決定 經營成效的關鍵因素 ,以下首先藉由學校創新經營模式的說明來釐清實施的架 構,其次說明學校創新經的實施策略 。 蔡 純 姿 ( 2005) 提 出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模 式 , 如 圖 2-1-1, 以 「 2003/2004 Inno-School全國學校創新經營獎」五所績優學校為對象,透過訪談,並參酌相 關文件,歸納學校經營創新的歷程為 :概念形成、建立願景、建置規劃、系統實 踐與結果評估等五個階段。 一、概念形成階段:以診斷分析,洞察學校內外部脈絡趨勢與背景,形成概念。 二、建立願景階段:以創新理念、目標與藍圖,清晰描繪願景,並溝通願景。 三、建置規劃階段:建立領導團隊,進行人力培訓、環境營造與資源整合分配 , 規劃出系統化的創新行動方案 。 四、系統實踐階段:執行學校經營創新策略,包括「管理創新」、「技術創新」 與「文化創新」三個系統,並周延相關配套,貫徹執行。 五、成果評估階段:建立創新結果評鑑機制,確實掌握創新目標達成程度 ,是 成功、失敗或問題待解決情境,建置回饋系統,動態循環反覆運作。 藉由五個階段的實施架構,完整且環環相扣的緊密結合,學校能夠學校內部 學習條件的改善,並能良好適應外部環境變遷,進而達成教育目標,提升組織績 效,親師生合力打造創造力新校園 ,提升學校整體競爭力。

(27)

學校創新經營模式圖 SWOT 分析 學校願景 創新目標 創新藍圖 創新策略 反思回饋 行政創新 創新能力與表現 結果評估 教學創新 規劃創新計畫 執行創新方案 技術創新 管理創新 文化創新 診斷分析 建立願景 建置規劃 評鑑回饋 系統實踐 資源分配 環境營造 圖 2-1-1 學校創新經營模式 資料來源: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 (222 頁),蔡純姿,2005,台南市:台南大學

(28)

釐清實施流程後,以下說明學校創新經營的策略。林明地(2004)根據創意 學校經營的內涵與理念,認為創意學校經營可以努力的策略方向有四點 :一、從 學校結構的調整著手;二、精鍊成員的人際互動;三、改善學校的微觀政治學; 四、由文化意義的展現加以努力。 吳清山(2004)認為要使學校創新經營得到良好的效果 ,其實施策略如下: 一、校長積極倡導創新,鼓勵成員勇於創新;二、形塑學校為學習型組織,塑造 學習文化;三、建立學校人才庫,善用學校人力資源;四、鼓勵成員提出創意, 做為校務推動參考;五、提供各項充分資源,以利創新推動;六、觀摩標竿學校 校務經營,激發革新動力。 林虹妙(2005)針對學校內部與外部的需求,綜合歸納出五點策略,可以應 用於學校創新經營上:一、校長主動倡導且鼓勵成員致力於創新 ;二、塑造開放 與學習的學校文化;三、善用現代創新管理的策略與技術 ;四、重現學校異質有 機團體的建置與發展;五、廣納各方資源且提供充沛資源 ;六、觀摩他校創新作 為,激發創新動力。 張明輝(2006)依據學校組織的特性並綜合創新管理的有關理論與策略,析 論學校經營應有的創新管理思維及具體做法為 :一、型塑學校創新經營的願景; 二、推動突破性的創新作為;三、調整能因應創新變革的組織;四、營造能激發 創意的工作環境;五、培育具有突破性創新能力的主管 ;六、加速學校創新管理 的流程;七、強化創新知識的管理;八、確保學校創新管理的永續發展 。 蔡純姿(2005)提出學校創新經營的具體策略,共計十點,分別為:一、建 構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願景 ;二、營造有利於激發創新之校園環境 ;三、調整 組織結構,激發創新;四、開發運用社會資源;五、規劃學校創新方案;六、組 織核心團隊;七、精鍊核心能力與核心技術;八、善用資訊科技;九、善用激勵 與誘因;十、加強創意與創新績效評鑑。

(29)

創新經營的概念雖多是從企業經營與發展的概念衍生 、發展而來,但學校組 織具有非正式、鬆散結合及雙重系統組織等特徵 ,因此,企業組織有關創新經營 的策略,並無法完全適用於教育組織,然而學校創新經營策略的良窳是達成學校 教育目標的重要作為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可喻。參考文獻資料後,本研究提出 之學校創新經營策略為: 一、凝聚組織創新氣氛,型塑學校為學習型組織 學校創新經營需要全校成員發揮創意 ,首先需利用個人學習、團隊學習和組 織學習等方式來凝聚學校持續的組織創新氣氛 ,建置完備的資訊設備以利 提升成 員資訊科技能力,建立共同學習、共同發揮創意的學習型組織 。 二、建立創新、多元的進修管道,建立專業人力資源庫 學校必須建立創新、多元的進修管道,規劃成員專業進修之課程,課程的擬 定要多元化並與實務相互結合,則有益於教師的持續的專業發展需求 ,做好成員 的在職進修,建立成員的創新概念,提供組織成員多元學習機會,以形塑成員經 驗分享文化,展現教育專業知能。 三、善用激勵與誘因,鼓勵創意點子的提出 擬定相關獎勵方案,鼓勵與獎勵學校成員提出創意點子,藉以改善學校的行 政效率與各項創意的教學、輔導作為。 四、發揮創意將社會資源的力量發揮至最大功效 學校本身之資源有限,唯有尋求社會上各種有益於學校發展的管道 ,將其資 源挹注學校,不僅能讓學校活動更具創意,也讓校務的發展展現出不同以往的活 力。藉由創新的規劃並做好溝通與協調 ,將學校與社會資源做最佳的結合 ,進而 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思考學校創新經營策略之際,必須考量學校內、外部因素的影響故而有其個 殊性,各校因人、事、時、地、物之不同而發展出不同的創新經營策略 ,從問題

(30)

的發生、分析評估、策略的擬定與實施,整個發展過程絕非校長一人之責任,而 應是學校所有成員的參與和腦力激盪下的產物 ,成員共同為策略之成敗擔負責 任。推動學校創新經營,應慎選參與團隊決策之成員,擬定相關之策略結盟,與 他校建立創新經營的伙伴關係 ,觀摩見習創新策略,以形成組織的學習型文化 , 在高度共識之下,則策略確實執行並達成目標之機率必然大 為提升。 参、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理論 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理論,可由開放系統理論、組職變革理論、學習型組織 理論、組織再造理論、全面品質管理理論等五項理論加以探究,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開放系統理論 以下說明開放系統理論之意涵及 其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 (一)開放系統理論的意涵 開 放 系 統 理 論 源 於 L.Bertalanffy 在 1956 年 所 發 展 之 一 般 系 統 理 論 (general system theory),其認為任何一個組織或系統皆為開放系統 ,具有 彼此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次級系統 。開放系統具有反饋作用及自我調適的能 力,平常維持平衡穩定狀態,當大環境變動而失衡時,系統將藉其反饋作用及自 我調適能力,恢復平衡穩定狀態,維持發展能力(秦夢群,2005;黃昆輝,1993; 謝文全,1993)。開放系統理論與封閉系統最大之不同在於強調系統本身具有反 饋作用(feedback),也即能依外界所做的回饋(或是外界所帶來的壓力)來調 整系統本身的運作,以維持競爭力(Lunenburg & Ornstein,2000)。在一九六 0年代以後,開放系統理論漸漸在學校行政領域中 ,成為研究的重點理論之ㄧ。 在有機體的隱喻下,組織為了維持生存,需對外在環境開放,並與環境維持 適當的關係。組織並非獨立於環境之外而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相反的,環境因

(31)

素無時無刻不滲透進入內,對組織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換言之,組織與環境之 間經常發生交易行為和交互影響 。於是,組織會透過投入、內部轉換、產出和反 饋性互動來維持本身的形式與生活(林鍾沂,2001)。任何的組織都不應該是封 閉、獨立於其他外在環境的,若研究組織運作卻僅是以內部運作為關注的焦點 , 如此一來,其研究方向與結果可能導致錯誤結論的產生 。 開放系統與其外環境之間進行持續的互動,在保持系統功能或能量轉換之能 力的同時,致力於達到「穩定狀態」(steady state)或動態均衡。事實上組織 的存續,如果沒有持續輸入、轉換與輸出的過程將無以為繼。在生物系統或社會 系統中,這是個不斷循環的過程。系統必須接收足夠的資源輸入以維持運作 ,並 輸出足量轉換過之資源到外環境中,以繼續這整個循環的過程。所有的系統都必 須提供外在系統或是其他系統可以接受的輸出才有存續的可能(林宗毅,2002)。 雖名為開放系統之組織,在實務的運作上則是部分封閉、部分開放,組織進行創 新經營所需面對的外在環境其影響力可謂紛雜不一 ,所以不可能回應所有可能的 環境影響力,而必須進行篩選與評估所接觸的資訊 ,進而彈性的調整組織結構 、 發展創新經營的策略。 (二)開放系統理論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 1.學校進行創新經營必須符應社會環境變遷而調適因應 學校生存於社會環境中,為一開放系統,推動學校創新必須配合社 會變遷, 因為學校與其所處的社區與環境 ,必然發生交互作用 ,並且互相交換資源與訊 息。推展創新事件相關的資源,由環境輸入,維持系統之活動,經由轉換的歷程, 將輸入轉化為創新成果輸出 ,因此,創新必須隨社會變遷而調適因應 (蔡純姿, 2005)。 2.學校創新經營必須設置回饋機制 由開放系統觀點觀之,學校創新經營壓力來自其所處的環境與溝通的質量 ,

(32)

回饋機制的設立為的是覺察學校本身及環境變化的訊息 ,經由回饋資訊調整系統 之運作,提升創新能力,當學校突破傳統,勇於創新,推出創新方案與活動時, 藉由回饋機制,進行組織的自我調適,還能保持平衡穩定之狀態(蔡純姿,2005)。 二、組職變革理論 以下說明組職變革理論之意涵 及其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 (一)組織變革的意涵 學校創新經營的概念與作為是學校組織變革的一大利器 ,更是組織變革成功 與否的一大關鍵要素。 黃金池(2004)認為組織變革為組織受到內外環境的變遷與壓力之際 ,必須 針對個人、團體與組織層面,在計畫性或非計畫性的情形下,採取相關變革策略, 調整組織內部的結構與功能,以達成組織永續生存與發展目標的歷程 。在運用到 學校層面上,陳淑娟(2002)指出學校組織變革的意涵是當學校組織受到內在 因 素與外在因素,為求組織系統的平衡與效能的提升 ,適當調整組織內部的結構 、 技術、權力等分配,以有計畫性、規劃性、系統性的理念與技術進行改變 ,進而 達成組織適應力與運作機制的歷程 。所以學校所進行的組織變革是具有系統性 、 計畫性,並受到學校內、外部因素所影響而調整組織運作 ,進而達成穩定狀態。 張慶勳(1996)對於學校組織變革,提出發展模式四階段,茲說明如下: l﹒探討影響學校組織變革與發展的因素 :包括學校組織的內、外在因素。 2﹒評析學校組織變革與發展的必要性與計畫性 :評估變革的必要性,擬訂好 組織變革的計畫,引導學校達成必要的變革目標 。 3﹒瞭解學校組織變革的階段:學校組織變革包含三個階段,分別為突破現狀、 推動改革、回歸穩定平衡。 4﹒評鑑學校組織變革與發展:變革的結果是否達成預定目標,必須加以評鑑 其成效如何,以確定學校發展的方向與目標 。

(33)

學校組織變革其目的是為了因應社會變遷 ,提高適應能力;活化學校組織, 強化學校效能(吳清山,2005)。學校組織的特性不同於一般組織 ,在組織變革 的發展上容易受到箝制,學校行政運作一直會受到上級單位的規範與影響 ,在組 織變革上所獲得之專業自主權較低 ,但變革是一個組織尋求創新發展的必經 之 路,其重要性仍不可忽視。 (二)學校組織變革理論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 社會大環境的不斷的改變及對學校辦學績效的標準日益提高 ,是促使學校組 織產生變革的重要原因。以下說明學校組變革理論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 。 1.運用學校組織變革的特性來完成學校創新經營 學校受制於法令的規範,依循制度的規定來行事是長久以來的共識 ,學校行 政組織偏重科層體制,行政作業易流於僵化且缺乏自主與彈性 ,此限制對於提升 學校服務品質與學校面對環境變遷的適應力常造成阻礙 ,容易導致學校的發展出 現瓶頸,在尋求更佳發展之際,運用組織變革的系統性、計畫性及策略性的特性, 思考學校行政組織如何的重新歸併或調整 ,漸進且有步驟的完成組織變革目標 , 尋求創新之道,建立高共識與更具效率的學校組織 ,讓學校創新經營得以確實落 實。 2.分析學校組織的發展困境,擬定創新變革之道 學校的創新作為必須有是有所依據的 ,絕不是一昧的模仿他校的作為,而應 該確實去分析、瞭解學校組織發展的實際優劣,例如少子化現象、師資市場嚴重 供過於求及超額問題造成校園裡教師人心惶惶 ,學校如何在這些問題上取得競爭 力的優勢,可獨特的創新學校特色或改良自他校的作為 ,運用創新思維,擬定學 校創新變革之道。 三、學習型組織理論 以下說明學習型組織理論之意涵及其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 。

(34)

(一)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意涵 「學習型組織」概念的產生,原本係來自企業界對因應改變,提高效率,俾 能獲得生存發展的關注。此一概念的起源,最早可溯及一九二○年代相關的研究 文獻,但直到一九八○年代有些企業才開始注意來自企業界內外的改變與因應 , 企業界體認到為因應來自環境 、工作場所、顧客及工作者等四方面的變革,必須 有所調整與轉型,以便企業組織能因應整體環境的變革 ,增加適應力、提高競爭 力,並能繼續生存發展(黃富順,1999)。 P. M.Senge認為學習型組織,乃指組織成員能持續擴展並創造其所欲達成 結果的能力,並在其中培育出新的且具延展性的思考型態 ,可以自由培塑出集體 性的志向,並透過持續的方式一同學習如何去學習 。Senge提出學習型組織理論 的五項修練向度如下(郭進隆譯,1994): 1.系統思考:是一種可以看清整體變化的思考架構 ,可幫助我們認清整個變 化型態,確認問題背後真正的成因,進而了解如何有效的掌握變化 ,開創新局。 2.自我超越:是學習不斷釐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 客觀的觀察事實,並且能夠不斷實現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 。 3.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個人如何瞭解這個世界 , 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 、成見,或是印象,因此個人的心智模式會影響其 行為,而我們也透過這個心智模式來瞭解外界 。 4.建立共同願景:是一種共同的願望、理想、遠景或目標,也是在組織中可 以鼓舞人心、增加凝聚力的一項重要的理念 。 5.團隊學習:強調在一個團隊中,團體的集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 。當團隊真 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隊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 學習方式為快。 從組織系統化的思考角度來看,吳清山(1997)綜合各家的看法,將學習型

(35)

組織界定為:一個組織能夠持續不斷的學習以及運用系統思考從事各種不同的實 驗與問題解決,進而增強個人知識、經驗和改變整個組織行為,以強化組織變革 和創新的能力。林新發(1999)認為學習型組織是指一個組織能夠不斷學習 ,以 及運用系統思考模式以嘗試各種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案 ,進而強化及擴充個人的知 識和經濟,並改變整體組織行為,以增進組織的適應及革新能力 。

從組織的競爭優勢及策略變遷的觀點來看 ,Swieringa和 Wierdsma(1992) 強調學習型組織不只有能力學習 ,還能夠學習如何學習。換言之,學習型組織不 只尋求要更有競爭力,更要能夠持續維持競爭力。 綜上可知,學習型組織是一個能夠有效進行集體學習的組織 ,亦是運用各種 積極與多元的策略於創新、獲取與轉換知識的組織,使學習與組織的各個運作層 面能夠互相結合,運用創新的概念快速的回應大環境的挑戰與變遷 ,並能針對新 知識修正其創新的行為和見解 。 (二)學習型組織理論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 學習型組織的理念由企業界轉而應用到學校組織內 ,在教育鬆綁及提昇教育 品質的思維下,推動學校本位管理制度,促使中央政府將學校的經營權力下放到 學校,以學校中心為管理制度核心,使得校務能彈性自主、創新經營,期望能藉 此有效提升學校經營品質與效能 。而「教師」是決定能否帶好每位學生的關鍵 , 因此,以學校為中心的經營,其基礎應建立在教師的素質與專業自主上 ,學校教 育品質的提升,則取決於教師對學校改革參與的機會與熱誠 (李芝靜,2003)。 學校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組織,在學校面臨問題與困境時,自然就需要藉由組 織的變革與創新,以解決問題。因此,如何透過學習型組織的概念落實於校園以 進行改革和創新,提昇學校經營的效能,進而解決問題,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 重要挑戰之一。

(36)

四、組織再造理論 以下說明組織再造理論之意涵及其對學校創新經 營的啟示。 (一)組織再造理論的意涵 「 再造」( restructuring) 一詞的本意是 「 結構的改變 」( change of structure),也就是指結構的調整與重建。李安民(1998)認為所謂的「再造」 即是改變組織文化及創新價值觀 、新工作秩序、新制度、新方法等評量績效與成 果的歷程。 Hammer(1990)認為組織再造是「塑身」而非「瘦身」,有意義的興革不應僅 是外部的彩妝而已,而是要全面「更新」(renewal),包括價值觀的重新界定及 組織文化的轉型,是一種不斷在學習與轉化的組織 。在環境快速變遷中,有無數 的因素會驅使組織產生重大的變革,而因應外界的變化追求永續經營是企業組織 再造的最大原由。 Cascio(1993)認為組織再造應包括「組織重組」與「組織精簡」兩大含意: 前者係指對組織以漸進方式改變其落後及不合時宜的組織運作及相互關係時 ,予 以結構性的變遷,包括任務的重新安排,職位的調整,人員的更迭等;後者則是 指有計畫地裁減組織中職位或工作 ,其著眼點是縮減人事,改善工作流程,目標 在促進組織效率與效能的提昇 。 Hammer(1990)提出組織再造過程中包括三個階段 ,茲說明如下: 1.解凍(unfreezing) 再造前正反兩勢力所形成的平衡漸被解凍 。讓成員了解再造勢在必行,必須 停止抗拒的行動,再造促進者藉由釐清成員不正確的態度 、行為與表現,激勵成 員接受再造。 2.推動(moving) 支持與反對兩勢力對陣,平衡漸趨改變。讓成員接受新的狀態,包括新的行

(37)

為、價值觀、與態度。這個階段是「透過認知再造所產生的興革 」,主要是幫助 成員以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事情 ,因為相信改變舊有的行為模式才可能提昇續 效。 3.復凍(refreezing) 支持與反對兩勢力產生新的平衡點 。使新的行為模式成為組織運作的一部 分,再造促進者幫助成員將新 的行為模式統整到自己的思想模式中 ,並適時地給 予增強。 當組織發展達到某種程度或規模時 ,從追求穩定到尋求改變的階段,就要運 用創新的思考該如何進行組織再造。創新的學校組織再造應朝向組織結構的扁平 化設計,將分散在各處室的工作與職責加以整合 ,並分析其運作上的利弊得失 , 謀求一最佳效率的運作模式 ,強調團隊合作與增權賦能,取代傳統之科層體制。 (二)組織再造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 1.領導者需具備組織再造的信念 學校組織再造必須由學校組織的上層領導者往下推動 ,配合資深、能觀看組 織全局且能動員全體成員的行政主管支持 ,針對問題運用創意思考擬定創新的解 決方案,學校行政人員、教師、社區人士共同擔任實際推動者。領導組織改造者 必須作成改造的決定,擬定創新的改造策略,善用溝通並配合實際行動,讓創新 的改造計畫在提升組織績效方面能有所成效 。 2.運用流程再造小組 學校流程再造小組的工作在於瞭解舊流程的缺失 、顧客的需求,創造新流 程,並將創新的工作方式推展到各部門 。小組必須反覆地實驗,承受壓力,在不 確定中工作;小組的成員必須有創新經營的整體性認知 、設計才能、求新求變、 人際關係良好、富有團隊精神和溝通技巧(黃淑卿,2002)。在各方條件的搭配 下,學校流程再造小組才有發揮真正的工作績效 。

(38)

3.加強資訊科技的使用 組織再造時必須利用創新的思索,思考如何運用最新科技轉換工作方式 ,節 省工作成本、加速學校組織中各層級的溝通、提昇工作效率及創新工作方式與流 程,將資訊科技融入組織的創新運作之中 。 五、全面品質管理理論 以下說明全面品質管理理論之意涵及其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 。 (一)全面服務品質的意涵 Crumrine和 Runnrels(1991)認為全面品質管理是一種領導哲學 ,在組織 中每個人能承諾追求持續改善品質的過程 ,並依事實做決定,以團隊合作達成提 供顧客所需的高品質產品與服務。學校教育更是如此,依據事實管理,創造最高 品質價值及最佳的服務。Kano(1993)認為全面品質管理是在組織內部和技術的 基礎上,先建立提昇品質的意圖和動機,再經由觀念變革、技術改進、工具應用 的過程,將意圖和動機緊密結合,形成全面品質管理的內涵。此種程序剛好符合 教育改革契機,追求教育改革理想境界。 江岷欽、林鍾沂(1995)提出實施全面品質管理必須遵守五項原則 : 1.以客為尊:全面品質管理以顧客滿意為核心,提供廣受歡迎的產品及服務 。 2.全員參與:全面品質管理則強調組織中的所有部門 、所有人員都肩負著品 管的責任,也享受生產高品質產品之後所帶來給每一個人的福利 。 3.品質承諾:全面品質管理的實施首須仰賴上層的認同 ,並親自推動、身體 力行。上層人員必須重視並全力推動品管工作 ,全面品質管理才有實施的可能 。 其次,組織必須營造追求品質的氣氛,使所有人員齊心一致共同為提昇產品及服 務品質而努力。 4.永續改進:永續改進的工作包括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組織內部的持續 性品質改進,第二部分是指不斷了解外部顧客的需求情形 ;

(39)

5.事實管理:一個組織如要持續改進品質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必須隨時掌握 可靠的資訊,資訊的內容包括內部的工作表現以及外部顧客的需求情形 。因此, 事實管理(management by fact)或資訊的有效蒐集、處理與解讀是實施全面品質 管理必須掌握的重要原則。 全面品質管理可從三方面來定義 ,「全面」指組織在持續且無止盡的改善歷 程中組織所有成員均參與其中 ;「品質」指所服務顧客之滿意程度;「管理」指 組織的領導與經營策略的具體實踐 。全面品質管理的觀點強調,滿足並超越顧客 的需要與期望為自我要求的標準。完成顧客滿意的教育品質需藉由學校系統中的 所有成員,以直接或間接從事行政支援與教學歷程 ,透過全面性的管理與創新來 達成教育目標。 (二)全面品質管理理論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 1.真誠傾聽顧客(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的需求 強調「顧客至上」是全面品質管理的重要理念,學校辦學的任何創新經營作 為,其目的除了在追求教育理念的落實外 ,另教師、學生的實際需求及社區家長 的共同參與決策等亦應考量於其中 ,不能有「關起門來辦教育」的保守心態,進 行學校創新經營前,應勇於接受各方對於學校各項措施的建議與指正 ,參考其意 見並持續改進,不僅能積極提升學校創新經營的成效 ,更能在學校的內部關係及 對外的公共關係的穩定上,獲得絕佳的保障。 2.加強並落實學校成員之全面品質管理概念 認識全面品質管理的概念不應僅止於學校行政人員的職責 ,包括教師亦應建 立創新的全面品質管理概念並落實於其教學服務過程中 ,包括創新思考最佳的課 程編排、創意的教學方法及多元的學習評量等等 ,推廣全面品質管理的概念來積 極落實學校的創新經營作為 ,若此,則學校在各層面的進步將是有目共睹 。

(40)

六、創意理論 以下說明創意理論之意涵及其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 。 (一) 創意理論的意涵 當社會的變遷越來越快速,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所面臨的問題將會有嶄新的變 化與需求,若任何問題總是以「沿用舊例」的概念來處理,將無法完全的解決問 題,藉由創意的思考反而常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創意是在某些情況下,為解 決問題的一種方法,藉由人類不同的思考方式來發展多種想法 ,尋求解決辦法。 創意並不一定是前所未有的點子,從實務的觀點來看創意,創意是運用各種能力 和專業技術,從現有的材料中取得新的概念、表現、手法的過程(黃文博,1998)。 創意的產生絕非憑空而來,而是在有系統性的思考與腦力激盪下而觸發的 。 Webb(1998)認為創意的產生過程可分為五個步驟 :1.蒐集與問題相關的資料與 知識;2.在腦中消化並檢查這些資料;3.全面地觀察資料並進行資料與問題 的合 成工作;4.產生創意與構想;5.修正與發展創意,使創意能有效地被運用。創意 源自於擁有創造能力或是創意思考的人 。一個具創意的人通常能在生活周遭發揮 創造力,自己隨時持續創新,創意通常來自一個概念,稍縱即逝。創意人有能力 去思考新問題,並用不同的角度或是文字轉換接觸到的事物 (Stamm,2003)。 創意的產生並不代表創新的作為就能在集體高共識下確實的執行 ,Tardif與 Sternberg(1988)認為在創意的過程中可能需要某些「緊張(tension)」狀態, 可分成下列三種的狀態表現 :1.創意過程中會面對傳統和開創新局間的衝突; 2.此緊張狀態存在於創意點子之中,以至於能提供不同的解決路徑和建議不同的 創意產品;3.持續地交戰於混亂之中,直到更高層次的組織與個人效率產生 ,而 這類的創意歷程,存在於社會網絡系統、有問題的領域、需要冒險的學門中,促 使系統不斷地產生變異和創新結果 。由上述可知,創意的提出並不代表問題的解 決或團體的共識,而是需要經歷一番衝突與折衝,漸漸凝聚出共識,最後達成創

(41)

新的目的。 (二)創意理論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 1.系統性的創意思考是規劃學校創新經營的基礎 面對學校內外環境的挑戰,學校可藉由全體成員的創意激盪來推動學校創新 經營的落實,創意可以是天馬行空,並無一定之準則,更不侷限於何種職位者, 但創意一旦要成為實際的校務推動政策或活動 ,卻必須經過系統的、縝密的及溝 通協調的規劃與評估,創意在經過系統性的專業評估後,必能成為成功的學校創 新經營最重要的磐石。 2.學校創新經營的創意是建立在所有組織成員的共識下 Tardif 與 Sternberg( 1988) 提 出 在 創 意 的 過 程 中 可 能 有 某 些 「 緊 張 (tension)」狀態的產生,可知創意提出之際,面對的不一定是掌聲,可能是 一連串的噓聲與質疑,在多方角力下,創意最後可能是無疾而終,創意唯有在獲 得多數的共識與支持之下,才能取得真正成功。創意是豐富學校創新經營內涵的 重要元素,在組織成員的同心合作下必能激盪出學校創新經營的火花 ,展現學校 邁向優質學校的用心與努力。 肆、學校創新經營的內涵 學校的內部組織革新與外部關係的運作其成效 ,在學校未來的經營與發展上 佔有舉足輕重的關鍵性影響地位,而學校創新經營所涵蓋之層面包括學校的內部 與外部的運作,近年來學校創新經營相關內涵漸成為各學者研究的重要議題之 ㄧ,茲說明如下: 吳清山(2004)認為有效成功的組織採取創新經營是大勢所趨 ,學校創新經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In this study,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2) i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nstructs of the model and website usage behaviors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