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國中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接受度之因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國中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接受度之因素"

Copied!
17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國中教師運用互動式 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接受度之因素 The Study on Applying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eachers' Acceptance of Intergrat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研究生:吳俞朋. Yu-peng Wu. 指導教授:廖遠光 博士 Dr. Yuen-kuang Liao. 中華民國 102 年 1 月.

(2) 謝誌 這本論文得以付梓完成,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廖遠光老師,在論文組織架 構、寫作過程中,不斷給予我寫作上的指導,每每在與教授商談之後,他總能 給我新的靈感與方向突破,也不斷給我專業且明確的修正建議。當我遇到瓶頸 時,老師總能在百忙之中不厭其煩的細心教導,使我獲益匪淺。此外,誠摯感 謝兩位口試委員,劉遠楨教授與王燕超教授。從論文計畫口試到學位考試口試, 總能鉅細靡遺的審閱我的論文,並提出相當專業又寶貴的意見與修正,更釐清 問題的所在。經由三位教授的指導與鼓勵,讓此本論文更臻至完善,相信在往 後的教學路上,亦會以三位教授在學術領域的研究態度與方法為榜樣,也讓我 的學生能獲益良多。 感謝在修業期間幫助我的同事與同學。感激雅綺主任的情義相挺,除無時 無刻提點我論文進度、不斷激勵、關心與支持,給予我在許多英文文獻的協助 外,也與翡珊老師合作在兩次口試時幫忙處理大小瑣事,得以讓整個口試順利 完成,感謝你們。也感謝參與本研究的 6 位教師們,謝謝你們在校務繁忙同時 能抽空協助與我進行訪談、教學錄影與開會,你們無私的經驗分享與建議,讓 我不論在論文寫作或是自身教學省思上都獲益良多,要不是你們的熱情相挺, 論文根本無法順利完成。 最後,僅將這本論文獻給疼愛我的父母親,你們總是在背後默默的支持, 無微不至的照料與包容是我在成長、求學與就業過程中一路走來最為強大的後 盾。謝謝你們。 吳俞朋. 謹誌 2013.01.

(3)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國中教師運用互動式 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接受度之因素 中文摘要 本研究透過互動式電子白板、科技接受模式相關理論,探討互動式電子白 板於國中實施現況並分析影響教師對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接受度因素, 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教育機關推行互動式電子白板之參考。本研究 透過科技接受模式問卷調查,並對個案教師進行深度訪談、教學錄影觀察與焦 點座談,依據蒐集資料進行分析,共有下列結論: 壹、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實施現況 一、. 女性教師及藝術與人文、特殊教育領域教師使用率較高. 二、. 平日已能運用資訊融入教學之教師對互動式電子白板接受度高. 貳、影響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因素 一、. 科技接受模式可解釋影響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因素. 二、. 學校內擁有資訊專長人員協助可提高教師運用意願. 三、. 學生學習動力與專注力提升促進教師運用意願. 四、. 教師對互動式電子白板設備操作、軟體熟悉程度影響運用意願. 參、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困境 一、. 互動式電子白板數量不足與安裝位置不便利. 二、. 單槍投影機與教學廣播設備不盡完善. 三、. 教學資源取得不便且不易於使用. 關鍵詞:互動式電子白板、科技接受模式、深度訪談、錄影觀察、焦點座談. I.

(4) The Study on Applying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eachers' Acceptance of Intergrat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ers’ apply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teaching and to analyiz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eachers’ acceptance of integrat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to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educational units,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the in-depth interview, the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the focus-group interview.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cluded as follows: 1.. The realistic situations of teachers’intergrat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their teaching are as followed. a.. A significant percentage of apply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teaching appeared on female teachers, teachers of Specail Education and teacher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b. The high acceptance of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clined to those who has already involved in applying technology equitment in 2.. teaching..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eachers in intergrat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to teaching are as followed. a.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could interpret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II.

(5) teachers’ applications of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teaching. b. To provide with technology experts at school could build up teachers’ intentions toward appl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teaching.. c. The increase of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concerntration in class promoted teachers’ intentions toward appl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teaching. d. The familiarity that teachers manipulate the relevant equitments and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software influenced teachers’ intentions on appl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3.. in teaching.. The difficulties of teachers’ apply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teaching are as followed. a. The quantity of the equitment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equitments highly influenced teachers’ intentions on appl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teaching. b. The quality of projectors and teaching broadcasting equitments influenced teachers’ intentions on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teaching. c、The convenience of the acquirement of relevant teaching resource could promote teachers’ intentions toward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d in teaching. Keyword:Interactive Whiteboard,TAM,In-depth interview, Classroom observation, Focus-group interview. III.

(6) 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表次 ............................................................................................................ VII 圖次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 .................................................................................. 9 第二節 科技接受模式 .................................................................................... 21 第三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與科技接受模式相關研究 ....................................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72 第一節 研究方法選擇 .................................................................................... 72 第二節 研究程序與實施 ................................................................................ 76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 80. IV.

(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83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編碼 ................................................................................ 88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 ........................................................................................ 91 第七節 研究倫理 ............................................................................................ 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96 第一節 個案學校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實施現況 ........................................ 96 第二節 教師對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前認知分析 ...................... 105 第三節 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現況分析 .............................. 109 第四節 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困境分析 .............................. 116 第五節 綜合討論 .......................................................................................... 12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32 第一節 結論 .................................................................................................. 132 第二節 建議 .................................................................................................. 135 參考文獻 .................................................................................................... 141 一、中文部份 ................................................................................................ 141 二、英文部份 ................................................................................................ 149 附錄 ........................................................................................................... 153 附錄一:TAM 原始問卷(DAVIS,1989) ........................................................... 153. V.

(8) 附錄二:互動式電子白板使用意願調查正式問卷 .................................... 154 附錄三:深度訪談大綱 ................................................................................ 156 附錄四:深度訪談紀錄表 ............................................................................ 157 附錄五:教學錄影觀察紀錄表 .................................................................... 158 附錄六:焦點座談會議大綱 ........................................................................ 159 附錄七:研究同意書 .................................................................................... 160. VI.

(9) 表次 表 2-1:三種常用教學系統比較表 .................................................................... 12 表 2-2:互動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五階段的使用方式 .................................. 18 表 2-3:教師對於互動式電子白板三階段態度改變 ...................................... 20 表 3-1:信度分析摘要表 .................................................................................. 84 表 3-2:資料編碼方式與說明 .......................................................................... 90 表 4-1:個人背景資料分析 .............................................................................. 97 表 4-2:TAM 問卷各題統計資料分析表 ........................................................ 100 表 4-3:個案學校教師 TAM 問卷總分統計資料表 ....................................... 102 表 4-4: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初始動機 ............................ 106 表 4-5: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初始使用認知 .................... 107 表 4-6:教師對於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初始功能知覺 ............ 108 表 4-7: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方式 ................................................ 110 表 4-8: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設備支援現況 ........................ 111 表 4-9: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教學資源現況 ........................ 112 表 4-10: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對學生學習現況 .................. 113 表 4-11:教師資訊能力對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現況 .............. 114 表 4-12:設備支援困境 .................................................................................. 116. VII.

(10) 表 4-13:教學資源困境 .................................................................................. 118 表 4-14:學生學習困境 .................................................................................. 119 表 4-15:教師資訊能力困境 .......................................................................... 121 表 4-16:主觀規範因素之影響 ...................................................................... 123 表 4-17:主動性因素之影響 .......................................................................... 124 表 4-18:印象因素之影響 .............................................................................. 125 表 4-19:經驗因素之影響 .............................................................................. 126 表 4-20:工作關聯因素之影響 ...................................................................... 128 表 4-21:輸出品質因素之影響 ...................................................................... 129 表 4-22:結果展示性因素之影響 .................................................................. 130. VIII.

(11) 圖次 圖 2-1:互動式電子白板架構及其運作原理圖,教育部(2009) .......................... 10 圖 2-2:TRA 理論架構圖,資料來源:FISHBEIN & AJZEN,1975 ............................. 23 圖 2-3:TPA 理論架構圖(AJZEN,1991) ,資料來源:S.TAYLOR,P.TODD,1995 .......... 24 圖 2-4:科技接受模式,資料來源:DAVIS, F. D. (1989) ...................................... 28 圖 2-5: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VENKATESH & DAVIS(2000) ................................. 31 圖 2-5: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VENKATESH & DAVIS(2000) ................................. 31 圖 3-1,研究程序圖....................................................................................................... 77 圖 3-2,研究流程圖....................................................................................................... 79. IX.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透過探討相關文獻資料,熟悉互動式電子白板、科技接受模式相關 理論後,以科技接受模式問卷調查為基礎,瞭解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個案學校實 施現況並以質性方式探討影響國中教師對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接受度與使用意願。 期望藉此研究結果提供教育單位日後推動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參考。本 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 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從二十世紀進入二十一世紀之際,資訊傳播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的快速發展影響學校教育至鉅,在教育先進 國家一片教育改革的浪潮中,ICT 教育也因此成為各國大力投資的重點項目。 而互動式電子白板因其具有高度互動性之特色,是當前應用於教室中的先進科 技教學輔具之一,其最早於 1997 年由英國開始大量推廣使用。英國政府於 2002 年 1 月宣布投入 990 萬歐元(約 4.3 億元台幣)提供每間小學一組及每間中學 三組互動式電子白板設備,並進行互動式電子白板前導計畫。之後,在 2003 至 2004 年提撥了 2500 萬歐元(約 10.9 億元台幣)的經費預算用於支援中小學 採購互動式電子白板設備(Clarke,2004)。並於 2004 年建立起國家互動式電子 白板網路,以提供所有地方教育機構使用,使其能夠參與並推動互動式電子白 板,並使各個學校能夠得到互動式電子白板最好的使用效益(Britis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gency [BECTA],2004)。至 2006 年 英國倫敦地區已有高達 97%的中學教室有互動式電子白板之設備(陳惠邦,2006)。 在英國率先推動互動式電子白板之後,其它國家如歐盟、美國、加拿大、澳洲 1.

(13) 等國家也跟進使用。 在國際資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臺灣近年來也體認資訊教育全球化的趨勢, 於 1995 年推動 NII 計畫,以增強國家競爭力。在此計畫下成立跨部會之「國家 資訊通信基本建設計畫專案推動小組」,分設五個執行小組,其中教育部負責 「人才培育及基礎應用組」。教育部乃陸續訂定相關計畫以貫徹執行,如:改 善各級學校資訊教育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遠距教學中程發展計畫… 等,開始一連串的資訊教育推廣活動,將資訊教育落實在國民中小學。1999 年 擴大內需方案,補助縣市 ICT 教育基礎設施,逐步完成全國中小學電腦教室及 網際網路連線建置作業。2006 年教育部公布「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方案,其中 「建構縣市 e 化學習環境」方案主要內容為:建構資訊化校園、寬頻上網等資 訊化環境,並充實數位化內容,讓學習與教學資源跨越書本與學校的藩籬,達 到資源共享,以改善教學與學習環境及開創新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情境(蕭英勵, 2007)。 而在學校「e 化教室」中應含互動式電子白板及其應用軟體、單槍投影機 及可供教學之網路環境;在地方政府教育網路中心端應含教學資源庫及其主機 與優質的網路。另亦可結合民間相關學習資源協助建置相關教學與學習資源, 因此也展開了一連串補助各縣市遴選試辦學校進行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 實驗活動(蕭英勵,2007)。行政院並指示四年五千億振興經濟方案,不是都 用在公共工程,還有基礎及軟體建設,例如特別編列七十一億用於「建置中小 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建置 e 化專科教室六千五百間、e 化數位 教室二萬五千七百間、校園骨幹網路環境之管理及設施提升達 40 個骨幹節點、 不當資訊防治範圍達 504 所學校、校園網路新應用服務導入達 1500 所學校、更 新高中職電腦教室 684 間、建置高中職班級e化教學設備 23,104 間、高中職多 媒體互動教師學習中心 23 校(教育部電子報,2009)。教育部希望藉由資訊教 2.

(14) 育和相關環境的整備,為豐富多元的教育發展,扎下厚實的基礎,也希望師生 能夠善用資訊科技,提升學習的興趣與品質。因此幾乎全國各縣市都研擬了以 互動式電子白板為主的資訊教育發展細部計畫。 由於資訊科技日漸普及和軟體操作介面親和性的提升,使得透過資訊科技 以幫助學生學習更為容易(李進福,2006)。但是教師要思考如何將科技融入課 程、教材、教學及學習之中,才能使電腦成為教學環境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邱 貴發,1990)。就研究者觀察個案學校內的教師往往已能自行利用PowerPoint、 GSP、Cabri-3D、Maple、Excel、Flash、教學光碟等軟、硬體進行教材設計,但因 為沒有固定的專科教室,所以上課時光是架設移動式單槍投影機裝置和定位就 要花10幾分鐘,並且不定時有突發狀況發生,因此過去個案學校只集中在幾位 教師比較有意願運用資訊融入自身教學,就連研究者本身以前也不例外。2010 年上半年,由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專案補助的互動式電子白板,引起個案學校 教師們的關注,他們向來對新事物充滿好奇,並喜於嘗試新的體驗,於是,各 學科資訊種子教師在酷熱的暑假,到學校參加互動式電子白板初階與進階研習, 從慢慢學習摸索到相互討論激盪,著手設計互動教學方案;而一向對情境覺察 敏銳、行動力及執行力迅速的資訊組長,感於同仁們對互動式電子白板互動教 學的熱烈迴響,乃排除萬難,犧牲假期利用暑假,除這兩年完成七年級班班有 單槍投影機外,並建置13間互動式電子白板專科教室及2間群組教室(包括98學年 度建置的4間互動式電子白板專科教室:語文教室、社會教室、自然教室、會議 室,和99學年度增建的9間互動式電子白板專科教室:健體教室、數學教室、多 媒體教室、英語教室、音樂教室一、美術教室三、地科教室、理化教室一(群 組教室)、英資班教室(群組教室),除音樂教室一、美術教室三、地科教室、 英資班教室為專任教師使用外,其餘互動式電子白板專科教室採線上預約制, 教師可依需求線上登記教室使用。 3.

(15) 而自從個案學校這兩年建置完成 13 間互動式電子白板專科教室後,各領域 教師運用資訊融入課程教學的使用率大幅提高,就連過去很少使用的視覺藝術 課、體育課,也可以運用在仿畫教學或競賽規則講解。資訊科技的使用的確帶 給人們相當之便利性,連帶提升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從此可以推斷個案學校教 師對互動式電子白板設備是不排斥的,且能用於自身教學上的,積極參與相關 研習,提升相關專業知能,期待思考如何整合並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據研究 者瞭解個案學校近幾年來為提昇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與能力,進而期待教師能運 用於教學或班級經營上,因此持續不斷推動許多教學相關應用軟體,例如教導 教師們 frontpage、java 等軟體使用,期待教師能架設專屬個人網站,至近年來 推動教師部落格期待藉以分享教師教材等,但就研究者觀察這些資訊科技推動, 往往卻止於研習活動中,鮮少有老師持續使用個人教學中,反倒是互動式電子 白板的運用推廣,在個案學校中明顯有別於以往其他相關資訊科技軟硬體的推 動,有鑑於此,研究者為瞭解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推動結果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影響教師選擇的因素為何?研究者透過閱讀文獻資料後發現,用來預測、解釋 使用者使用資訊科技的行為,Davis(1989)所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式」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是個非常穩健的衡量工具,因此本研究在透過閱讀相 關文獻資料,熟悉互動式電子白板、科技接受模式相關理論後,將以科技接受 模式問卷調查為基礎,瞭解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個案學校實施現況並以質性方式 探討影響國中教師對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接受度與使用意願,並分析個案學校教 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所面臨的困境與策略。期望藉此研究結果提供教育單位 日後推動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參考。. 4.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茲將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分述於下: 一、透過科技接受模式瞭解個案學校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 實施現況。 二、透過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個案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 因素。 三、分析個案學校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面臨的困境與解決策略。 四、根據結論提出建議以供個案學校與教師之參考。. 貳、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待答問題: 一、透過科技接受模式瞭解個案學校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 實施現況為何? 二、透過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個案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 因素為何? 三、分析個案學校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面臨的困境為何?. 5.

(1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互動式電子白板. 互動式電子白板擁有傳統黑板的教學呈現,更具有整合教學資源的功能, 成為教學的展示平台,提供互動學習,可直接於白板上控制電腦,方便課堂上 共同瀏覽網頁或啟動其他教學軟體;所有教學歷程,無論是聲音、圖畫、手寫 資料等,皆可輕易記錄下來,可提升教學效率。本研究中的互動式電子白板指 的是加拿大 Smart 科技公司所生產的 Smart Board 機型,主要是由觸控式電子白 板、感應筆、單槍投影機等硬體及互動操作系統軟體組合而成。. 貳、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是 Davis 於 1989 年在其博士論文中所提出的一種科技導入的 相關理論。該理論主要源自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與 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 TPB),從中加以修改發展為科技接 受模式。整體而言,此模式特別針對人的資訊系統使用行為而發展,特別是從 使用者的認知與情感因素,探討使用者與資訊系統使用之間的關係。 Davis(1989)認為在科技接受模式中有四個重要的概念,包括:(1)認 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2)認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 (3)使用態度(Attitude Toward Use);(4)使用意向(Intension to Use)。認 知有用性指個人相信使用某一特定資訊系統,將提升其工作績效或學習表現的 程度;而認知易用性,則代表個人相信某種特定系統容易使用的程度;使用態 度意指使用者對使用資訊系統的正面或負面的感受與評價;使用意向指使用者 6.

(18) 對資訊系統使用意願的程度。Davis 認為認知易用性與認知有用性之關係,是由 於資訊系統易用性的改善,將使得該系統愈使使用者更認為有用,同時進而影 響使用的態度和使用意向,因而具工具性價值,有效提昇工作績效。所以認為 認知易用性將對認知有用性發生直接影響的效果。.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受到時間、人力、物力、研究方法與其他因素之考量,在研究對象 及研究範圍等方面都有某種程度的範圍與限制,分別說明如下。. 壹、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與資料蒐集來源只限個案學校快樂國中教師,因此,研究結 果僅能表示該個案學校的結果,在研究結果的呈現上有所侷限,故不宜過度推 論。. 貳、研究時程. 本研究時程為 2012 年 2 月至 2012 年 6 月共計 5 個月,研究期間將對個案 國中全體教師進行兩次科技接受模式問卷調查,並從教師中挑選參與本研究的 個案教師進行一堂課之教學錄影觀察、一次深度訪談與一次焦點座談,因此研 究結果只針對研究期間之成果進行分析。. 參、研究限制. 本研究中個案學校所使用之互動式電子白板為加拿大 Smart 科技公司所生 7.

(19) 產的 Smart Board 機型,安裝方式為固定式,因此,所得結論無法推論至其他 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形式。. 8.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介紹本研究中教師教學主要工具「互動式電子白 板」 ,其中分成互動式電子白板架構與原理及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上層次 兩部分;第二節探討「科技接受模式」相關理論,其中分成科技接受模式的理 論基礎及科技接受模式兩部分;第三節分析互動式電子白板與科技接受模式相 關研究,其中分成國內外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研究及國內科技接受模式相關研 究兩部分。. 第一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 壹、互動式電子白板架構與原理. 互動式電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主要是由觸控白板、感應筆等硬 體及互動操作系統軟體組合而成,它融合電腦技術、微電子技術與電子通信技 術,其主體是大型的觸控板,連結電腦、投影機而運作,其核心硬體包括一塊 電子感應板及感應器,電子感應板外觀與傳統白板相似,同時為輸入及輸出設 備,相當於觸控式螢幕,既是白板,也是個人電腦的監視器;感應器則是相當 於滑鼠功能的感應筆,在書寫時則具有數位墨水功能。利用 USB 接線將互動式 電子白板與電腦相連,同時利用單槍投影機將電腦上的內容投影到互動式電子 白板的螢幕上,在配合應用軟體支援下,互動式電子白板上書寫的內容,模擬 滑鼠的方式可進行線上修改、同步顯示、儲存與匯出,教學資料會在電腦上同 步顯示,變成一個可直接操作電腦的大螢幕,構成互動式的教學環境。教學電 腦整合單槍投影機、互動式電子白板、學生平板電腦、實物投影機、IRS 即時 回饋系統,形成了一個了優質的 E 化學習環境。其架構與其運作如圖 2-1 所示。 9.

(21) 圖 2-1:互動式電子白板架構及其運作原理圖,教育部(2009) 目前有很多科技公司生產不同品牌的互動式電子白板。各種互動式電子白 板雖然利用技術、工作原理及相關軟體系統不一,但其基本功能以及達成教室中 教學互動功能相差不大。根據硬體規格與感應技術的不同可將互動式電子白板 分成以下三類(陳惠邦,2006): 第一類:電磁感應(Electromagnetic): 電磁感應式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構造係許多銅線圈,所以其表層堅硬。特製 的感應筆(需裝電池)在互動式電子白板表層上書寫、觸壓時會發出電子訊號, 透過與底層電磁版通導後的定位辨識傳回電腦而形成滑鼠功能。目前英國 Promethean 公司生產 ActivBoard 屬於此類。 第二類:電阻壓感(Analog resistive): 10.

(22) 壓感式的互動式電子白板元件是兩塊電導板,其間以一層相當薄的化學薄 膜(醋銅)隔開。當以筆尖(任意筆)或手指觸壓在互動式電子白板上時,電導 板因接觸導電而產生電子訊號,其相對座標位置則被傳導到電腦而形成滑鼠功 能。目前加拿大 Smart 科技公司所生產的 Smart Board 為典型的代表。 第三類:紅外線感應(Ultrasonic, laser and infrared): 此類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左、右上角的接收器以高速的超音波、紅外線或雷 射光波進行巡迴掃瞄。當裝有電池的感應筆在板面書寫操作時,其座標會被感應 定位,同時感應筆上也有滑鼠上左鍵、右鍵的功能設計。此類產品品牌眾多, 如台灣碟王公司的 i-Board、日商 Hitachi 的 StarBoard、美商 Virtual Ink Corporation 的 Virtual InkmimioBoard、美商 eBeam 的 eBeam System 都屬於超音波紅外線式 互動式電子白板。而美商 3M 公司的 Wall Display 則屬雷射感應式 本研究個案學校所設置皆屬於電阻壓感(Analog resistive)式互動式電子白 板,為加拿大Smart科技公司所生產的Smart Board機型。雖然在硬體規格與感應 技術的差異不同,但各種互動式電子白板都具取代傳統黑板的教學呈現,且更 具有整合教學資源的功能,成為教學的展示平台。其主要功能分述如下(網奕 資訊,2010): 一、互動功能: 透過電腦與單槍投影機所組成的互動式控制環境,整個互動式電子白板相 當於大型的觸控螢幕,可完全地控制電腦。電腦的一切操作可在互動式電子白 板上同步顯示,而在互動式電子白板上的操作也可在電腦上同步顯示,操作與 講解過程甚至可以錄製下來保存。 二、書寫功能: 利用感應筆在互動式電子白板上可隨意書寫或擦除(板擦的功能) ,而且可 任意調整筆劃的粗細和顏色。 11.

(23) 三、可累積素材庫: 應用軟體提供大量的教學素材庫,例如背景圖、頁面樣板、多媒體素材等, 內容非常豐富,涵蓋領域非常廣,且內容可自行新增或刪除。 四、照相機功能 可捕捉任何軟體的全部或局部畫面,甚至可以利用錄製的功能,把操作或 書寫過程,及老師講解的聲音錄製成一段影片,做為補救教學的數位內容。 五、匯出功能: 根據老師的需求,可將書寫的內容轉換成 HTML、PPT 等檔案格式。 六、特殊功能: 具有放大/縮小、聚光燈、拉幕(上下拉或左右拉)等功能,老師若可以取 得其他的應用軟體,隨時都可以擴充進電腦,讓互動式電子白板發揮更大的效 益。 由上述功能可知,互動式電子白板不但保留傳統黑板的書寫特點外,更包 含單槍投影機數位投射功能,讓教學者可因為教學內容作不同的改變,以下就 傳統黑板系統、多媒體投影系統、互動式電子白板系統等三種常用教學系統做 比較。三種常用教學系統比較表如表 2-1 所示。 表 2-1:三種常用教學系統比較表 呈示教學內容的能力 尺寸 色彩 呈示內容類型. 傳 統 黑 板 系 統. 大. 少. 只能呈現用粉筆 書寫的文字和繪. 對顯示 的控制 容易. 製的圖形. 12. 處理教學內容 的能力 用粉筆和黑板 擦修改內容. 存儲板書的能力 不便於長期保存.

(24) 呈示教學內容的能力 尺寸 色彩 呈示內容類型. 多 媒 體 投 影 系 統 互 動 式 電 子 白 板 系 統. 大. 對顯示 的控制. 處理教學內容 的能力. 存儲板書的能力. 多. 文字、圖形、照 片和影片. 不容易. 差,教師離開了 不易在演示材料 主控台站在投 上書寫。 影幕前時,無法 對演示材料作 任何編輯. 與黑 多 板同 樣大. 能呈示即時書寫 的文字或手繪的 圖形,又能展示. 容易. 不僅可如在黑 板書內容成多種 板書寫一樣,還 格式檔案,供下 可以儲存保留 節課重用或分發. 或稍 小. 文字、圖形、照 片和影片. 給學生供課後複 習用,或與同事 共用。. 資料來源: http://cet.hedu.net/ (中國電化教育雜誌專題論文) 由表 2-1 可知互動式電子白板系統整合傳統黑板系統和多媒體投影系統等 教學優勢,因此教師可以藉由讓學生實際上台操作、經由學習記錄或檢測的結 果,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當學生有問題時,教師可立即介入指導修正。另一 方面,教師在課程的設計上應依循著學生概念學習的發展,同時,在教學的過 程中應經常檢視學生認知的過程,並結合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功能進而提升教學 成效(Glover & Miller,2001)。但是互動式電子白板也有些缺點,可能會影響教 學者使用的意願,分述如下: 一、安裝問題: 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安裝時可能會有一些限制。首先,在安裝時可以分成固 定式與移動式二種方式,如果是固定式的,需嵌入牆壁並替換黑板,或直接外 掛在傳統黑板或白板上;如果是移動式的,則要考量互動式電子白板每次上課 時需要再次定位所耗費的時間。其次,投影時的光線可能因太亮導致久視不舒 13.

(25) 服,或是亮度不夠看不清楚,而且投影是前投遮光,會使教學者身影遮住單槍 投影機燈光進而影響部分互動功能。第三,安裝方式若是固定式的,需考量到 安裝的位置,垂直的高低需考慮到老師的身高。水平的位置,如果在中央,左 右黑板的空間不連貫,如果在左(右)邊,學生課桌椅相對安排可能偏向互動式 電子白板所在位置。最後,安裝在教室內,需考量到學生可能會因玩耍等原因 而使互動式電子白板損壞。或是假日夜間時的保全都是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安裝 時及安裝後可能會有一些限制。 二、價格仍屬高昂,因此無法普遍使用,會影響教師的使用意願。 三、目前可用的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軟體、資料庫其實很多,但是可能都 還無法直接引入教學中使用,因此國內中小學教師分享使用的資源十分有限。 四、許多教材的語言均使用英語,國內部分教師使用會有困難。 本研究個案學校所設置互動式電子白板皆採固定式,即設置在原專科教室 黑板正中間,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為移動造成損害與減少每次運用前皆須重新定 位所花費的時間,當然也因為互動式電子白板的規格大小與安裝位置固定在黑 板正中央,教師在上課時也會因教學需求將學生桌椅作不同的排列。目前互動 式電子白板價格仍偏高,個案學校也只能依教育局經費逐年編列,無法一次大 量採購,因此目前只有 13 間 e 化專科教室供教師教學使用。除此之外,個案學 校近幾年在積極推廣下,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上的教師也逐漸增加,為 讓教師能夠更加善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功能,發揮其優勢,個案學校資訊組也持 續辦理相關軟體研習增進教師資訊素養,進而提升教學品質。. 14.

(26) 貳、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上層次. 資訊融入教學無一既定模式,端看教學者如何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上。因 此國內學者提出利用電腦配合教學活動應用於教學的三種可行模式(張國恩, 1999): 一、電腦簡報式的展示: 就如同傳統投影片的教學,但以簡報軟體來製作,型式上可以整合動畫、 音效等教學媒體,內容上則可以包括圖片說明、圖片觀察、影片播放、上網查 詢等活動。 二、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運用: 因為將抽象化的概念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或利用模擬軟體建立 學習環境以協助學生操作學習,都有助學生的學習。在選擇上需考量是否 結合認知理論,是否能提供情境化的概念學習環境,是否提供診斷式評量, 是否互動式而非反應式,是否符合問題導向等特質,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三、網際網路資源的使用: 網路上有相當多的資源,可以視為大型的教材庫,其內容與型式均相當多 樣化,包括網頁化書本型態、網路化 CAI、非同步論壇、遠距教學等,如能善用 這些資源並將其擷取整合到教案中,對老師的教案編輯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資訊融入教學端看教師對於資訊設備資源是否瞭解才能發揮其優勢, 所以教師要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之前要先認識互動式電子白板在教學上的特點, 依據授課目標搭配互動式電子白板特點建構出教學內容,因此學者 Smith, Higgins,Wall, & Miller(2005)表示: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設備最主要的優勢及 15.

(27) 潛力就是要促進「互動性」,當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設備時要特別注意到教師 和學生必須共同尋找教材資源以建構出教學內容,並指出教師必須能夠注意到 「互動性」才能讓互動式電子白板設備變成促進學習效果的最好科技輔具,更 要教師要先認識以下互動式電子白板在教學上的特點: 一、互動式電子白板是支援學習工具: 學生認為互動式電子白板是另一種 ICT 工具,並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為基 礎的學習環境瀏覽教材、製作專題報告或做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工具(Glover & Miller,2001)。此外,Goodison(2002)研究發現,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輔助學 生學習電腦及軟體的操作,有正面效果。學生十分贊同互動式電子白板為基礎 的學習環境對學習的品質有正向的幫助,也有愈來愈多學生利用動態功能軟體 來展示學習成果,及部份學生反應一些軟體對學習產生刺激與挑戰的情形有趣 好玩,立即回饋,互動性高。並也強調,針對學生學習任務的需要,要能搭配 適當的軟體以達到任務的要求。 二、互動式電子白板支援整合網路多媒體: 互動式電子白板不只是電腦、單槍投影機與螢幕的整合,更重要的是,透 過互動式電子白板內建大量教學素材及嵌入網路多媒體教材的功能,提昇教師 教材編輯的效率,並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在教學上結合高質量的教材或軟體, 例如:多媒體素材、網路資源、電腦模擬學習等,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索活動並 記錄其學習操作的過程。教師通常剛開始會用如 PowerPoint 等 Microsoft 系列的 軟體,之後,這些軟體的使用逐漸擴展開來,最後,在教學時便能自然而高互 動的使用多媒體教材(Glover & Miller, 2001)。 三、互動式電子白板助長學習效率:. 16.

(28) 在互動式電子白板為基礎的學習環境下,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迅速,學習概 念更深入(Glover & Miller, 2001; Dhindsa & Emran, 2006)。同時,學生利用互動 式電子白板為基礎記錄討論的內容,整合學習資源後再進行報告,完成學習任 務的時間縮短,學習效率因而提升。 四、促進同儕合作: Dhindsa & Emran(2006)強調在互動式電子白板為基礎的學習環境中,應 允許學生有更多的交流、互動及合作的機會,以建構、重組他們自己的知識。 Morgan & Kennewell(2006)的研究發現學生會主動要求合作,分享意見並一同 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學生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學習任務時,彼此能互相 支援與合作,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學生間會針對學習任務提出自己的想法, 進行與學習任務相關的討論、辯論,彼此間的合作關係大為提升。 五、激發主動參與: 在互動式電子白板為基礎的學習環境中,教師在教學上藉由使用色彩豐富、 動態、隱藏、揭示的功能,提高了教學展示的品質,進而刺激學生的參與學習。 學生則由原先的被動學習者轉化成主動的學習者(Beauchamp, 2004; Glover et al.,2005)。Dhindsa & Emran(2006)研究發現學生主動參與學習(Active Participation),讓學生能專注於學習任務,並結合思考與展現認知的內涵,將 有助於學習的成效。他們同時強調,科技本身對學生並沒有影響,而是教師所 營造出一個讓學生主動、合作、負責的學習環境,因此,建立一個以學生為中 心的學習環境就顯得很重要,在這個環境下才能刺激學生主動學習、進行探索 與高層次的思考。 六、提高學習興趣:. 17.

(29) 互動式電子白板具備新奇有趣的特性,學生對於操作互動式電子白板軟硬 體,展現高度的學習興趣。互動式電子白板除了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 的是在於教學上潛在價值的引發(Glover & Miller, 2001 ; Morgan & Kennewell, 2006)。Glover 等人(2005)也提到,在師生教學互動方面,教師應著重在如 何聚焦在學習及學習興趣的延續上,並提供學生立即的回饋與探索概念的機 會。 教師在瞭解互動式電子白板的特點後,可以開始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教學。 Beauchamp(2004)指出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的程度由淺至深地分 為五個階段,包含操作系統及檔案管理方式,操作技能、課程運用、教室管理 與策略,教師在各階段遭遇的困難、建議及使用的教學方法分別說明。互動式 電子白板輔助教學五階段的使用方式如表 2-2 所示。 表 2-2:互動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五階段的使用方式 階段. 操作系統及 檔案管理方式. 操作技能. 課程運用. 教室管理與策略. 第一階段 互動式電子白板只 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主 教師有了基本的寫 教師可方便地藉 交替期 是傳統黑板的替代 要目的只為了加強學 和畫的技能之後,還 互動式電子白板 品,教師仍使用傳 習效果,以教師掌控為 會利用儲存文書檔 提供大量資訊給 統式的教學方法。 主,無師生互動。 案來提供教學的範 學生。 例。 第二階段 當教師對使用新科 教學時使用其他軟體 使用圖片取代傳統 教師需扮演學生 學徒期 技的信心增加時, 可增加教師的信心。 的手繪圖解,可節省 與互動式電子白 既有的電腦技能將 (簡報檔、圖片等) 時間並增加學生的 板之間溝通的媒 能轉換成使用互動 注意力,但使用不當 介。 式電子白板的技 容易讓學生觀念混 能。 淆或迷失焦點。 第三階段 有了以上階段的能 教師使用新的教學 教師使用大量的軟 創始期 力後,此階段的發 法,結合了人與科技之 體並可從中挑出最 展關鍵是發現使用 間的互動,並發現互動 適合學生的軟體。 互動式電子白板的 式電子白板確實可以 優勢。 幫助教學。. 18. 能夠使用網際網 路上的網路資源 可視為從轉換到 開始使用者的證 據。.

(30) 階段. 操作系統及 檔案管理方式. 操作技能. 課程運用. 第四階段 教師會回頭省思如 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 教師利用視訊呈現 進階期 何利用互動式電子 的軟體不再只是為了 無法在一般教室內 白板呈現更好的課 裝飾,而成為教學內容 展示的內容。 程內容及教學法。 整體的一部份。. 教室管理與策略 利用互動式電子 白板的試算表軟 體迅速統計學生 學習情形。. 第五階段 教師不只可區分何 教師不只可區分何種 教師不只可區分何 教師希望互動式 協作期 種科技工具可協助 電子白板可以提 種科技工具可協助 科技工具可協助學 學習,並知道如何 習,並知道如何以協同 學習,並知道如何以 供新的課程,讓老 的方式與學生一起使 協同的方式與學生 師和學生可以用 以協同的方式與學 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來 一起使用互動式電 協同合作的方式 生一起使用互動式 學習。 子白板來學習。 完成學習活動。 電子白板來學習。 資料來源:Beauchamp(2004) 此外,(莊護林、李肖蘭,2006;陳惠邦,2006)等學者也提出互動式電 子白板在教學應用上可分為四個層次: 一、代替傳統黑板書寫及展示的功能: 將互動式電子白板當成白板板書講解,或當成螢幕將教學素材投影於其上, 偏向以教師為主的講授式教學。 二、教師主導的媒體操作平台: 教師透過互動式電子白板操控電腦,開啟多媒體學習教材並講解,此層次 仍以教師講授為主。 三、教師為中心的展示平台: 教師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軟體圖像化、動態化的功能或引用資料庫中的素 材自行開發教材進行教學,此層次中學生的學習仍居於被動。 四、師生互動學習平台:. 19.

(31) 教師結合互動式電子白板的軟體功能、資料庫中的教學素材及網際網路擷 取的相關教學資源,設計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此層次中學生為學習的主體, 教師居於引導的地位。 隨著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層次的改變與提升,教師對互動式電子白板 態度也有所差異。Glover 等人(2005)提出教師面對互動式電子白板有三階段 的改變:「制式講解」(Supported didactic)、「逐漸互動」(Interactive)、「增強互 動」 (Enhanced interactivity)的階段改變。 「制式講解」 (Supported didactic)意指 教師仍然採用傳統的教學法,只不過將互動式電子白板當作傳統的黑板功能, 未能發揮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互動功能;「逐漸互動」 (Interactive)說明了學生將 不會對於互動式電子白板產生好奇,但是學生的學習潛能未能被啟發時,此時 就顯現了教師必須尋求外在資源的重要關鍵時刻,而「關鍵任務者」 (Missioner) 就是參與互動式電子白板計畫的種子教師,需要尋求上級的肯定與來自同儕間 的分享關懷,是支持種子教師持續推展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動力來源; 「增強互動」 (Enhanced interactivity) 的階段中,教師已經成功地整合了互動式 電子白板、學生學習概念、認知發展與教學策略,掌握了資訊科技運用的優勢, 針對學生的個別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語意和視覺對於空間概念的關連,激發 學生的個人、小組與全體的學習成效。教師對於互動式電子白板三階段態度改 變如表 2-3 所示。 表 2-3:教師對於互動式電子白板三階段態度改變 項目與分類. 「制式講解」 「逐漸互動」 (Supported didactic) (Interactive). 支持與鼓勵教 師的來源. 部分的、個別的. 教師對於互動 式電子白板的. 僅停留於資料呈現. 「增強互動」 (Enhanced interactivity) 群體導向的 全校政策的(全校教師需共 (如:資訊團隊) 同遵循的政策) 與課程結構產生 關連 (外塑). 20. 與學生的學習型態產生了 關連 (內化).

(32) 項目與分類. 「制式講解」 「逐漸互動」 (Supported didactic) (Interactive). 「增強互動」 (Enhanced interactivity). 取得管道受限. 安裝好且隨時可以使用的. 認知與理解 互動式電子白 板設備的取得 教師需要發展 的相關技能. 文化的轉變. 便利取得與使用. 教學過程僅止於流 連結資訊科技與 暢,不注重學生學習型 教學法 態 教師關注於互動 師生對於互動式電子 式電子白板的相 白板產生好奇 關課程研究與教 學發展. 整合了教學科技、教師教學 法、學生學習型態等 師生將互動式電子白板視 為「習以為常」(normality) 的教室中教學工具. 資料來源:Glover 等人(2005) 當教師開始接觸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前,一定會先思索如何進行教學, 如何將互動式電子白板的特點運用於教學上。教師因使用的教學方式會導致運 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上的層次有所差異,且教師在接受將互動式電子白板 融入自身教學中前,一定會先行自我判斷互動式電子白板是否合適用於自身教 學中,進而才開始有使用之行為,而其對此新科技接受度程度高低往往影響使 用行為的機會與頻率,因此,本研究目的,就是以科技接受模式問卷調查為基 礎,瞭解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個案學校實施現況並以質性方式探討影響國中教師 對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接受度與使用意願,藉由從教師背景、設備支援、教學資 源、教師自身能力與學生學習等五個面向,進而分析影響教師運用互動式運用 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因素為何。. 第二節 科技接受模式. 壹、科技接受模式理論基礎 21.

(33) 科技接受模式是根據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及計畫 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並針對科技使用者之行為意願所. 發展出來的模型,本節就上述兩個科技接受模式理論基礎分敘如下: 一、理性行為理論(TRA) 理性行為理論認為人類經常是理性並且有系統地使用合適的資訊 (Fishbein & Ajzen,1975)。根據 TRA 理論,一個人從事特定行為(Behavior) 乃 是取決於執行這種行為的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行為意圖則是被個 人的態度(Attitude Forward to the Behavior)及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依照 相對的權重所共同決定。而一個人對於行為的態度是取決於執行該行為後所產 生的主要信念(Belief)以及對於那些後果的評價。而一個人的主觀規範則取決 於順從的動機以及規範性信念,主觀規範代表著影響當事人之重要人士對該行 為持贊同或反對意見,並影響當事人之認知,態度則是指個人對於某一特定行 為的正負面情感,而行為意圖則反映了個人對於從事某項行為的意願,故 TRA 理論以兩個面向解釋個體行為: 1.人類行為表現是在自己意志下且合乎理性。 2.人類採取某行為的意向為該行為發生與否的決定因素(Fishbein & Ajzen,1975)。 因此,根據Fishbein 與 Ajzen(1975)的主張,個人的「實際行為」取決於 其本身之「行為意圖」,而個人的「行為意圖」則受到「態度」與「主觀規範」 的共同影響;其中「態度」又受到一些外部變數所影響,在這些外部變數當中, 最主要的是本身對某些特定行為的想法或是評價,也就是說個人對於行為意圖 具有越正向的態度,則此人對於從事該項工作的行為意圖就越強烈。反言之, 如果態度越負面,則其行為意圖就越薄弱;再來「主觀規範」是根據規範信念 22.

(34) 和依從動機之間的相互影響所衡量取決出來的。TRA理論如圖 2-2 所示. 態度. 行為意圖. 行為. 主觀規範 圖 2-2:TRA 理論架構圖,資料來源:Fishbein & Ajzen,1975 在資訊科技管理領域當中,TRA理論的確引起相當之注意,在許多研究中業 已證實,它的確可以有效地預測與解釋人們會去使用該系統的原因(Davis, 1989 ; Davis,Bagozzi, & Warshaw, 1989 ; Hartwick & Barki, 1994)。 又因為行為大多是出於自願的情況下,個人依照其行為意願決定其該施行 之行為。因此TRA理論是建構於上述的假設下對個體行為進行預測與解釋。可是 當個體面臨外部資源及機會上的限制,甚至是自我能力、知識或是非個體所能 控制的因素時,如此可能會出現個體失控的情況,在此情況下TRA理論對行為的 解釋力與預測力是有限的;此外,TRA理論模型本身在發展的過程中並未說明它 適用於何種特定的行為模式,也就是說,此TRA理論能夠應用的範圍相當廣泛, 因此TRA理論沒有針對某特定模式發展其量表,故在研究有關資訊科技的使用行 為意願時,也就有其需要補強之處。加上,TRA理論認為凡是會影響行為的因素 都是透過「態度」及「主觀規範」來間接影響行為;而系統設計的特性、使用 者的風格、及組織的架構等變數,則均屬於外在變數(External Variables )(Davis, 1989) ,因此在資訊科技研究中,TRA理論模型可藉由評估為數眾多的外在變數, 得知何者才是影響使用者接受態度的內在心理變數,也就是外在變數會直接或 間接的影響「行為態度」與「主觀規範」。 23.

(35) 二、計畫行為理論(TPB) 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是由Ajzen(1985)所提出。 該理論是由 Fishbein & Ajzen 於1975年所提出的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簡稱TRA) 演變而來的,理性行為理論主要用來預測和瞭解人 類的行為。根據TRA理論可知,個人表現出特定行為是受個人的行為意圖 (Behavioral Intention) 影響,而行為意圖則是共同取決於個人對此行為的態度 (Attitude Forward to the Behavior) 與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同時研究指 出態度與主觀規範之間也會互相產生影響。由於TRA假定個體對於是否採行某一 特定行為是出自於完全自願控制,其忽略了核心使用者所作的倫理道德決定, 特別是個人特點被忽視,於是Ajzen(1985) 增添第三個元素:知覺行為控制 (P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後來,Ajzen(1991)認為態度、主觀規範與知 覺行為控制會受到先行變數的影響,因此形成TPA理論的架構。TPA理論如圖 2-3 所示。. 行為信念. 規範信念. 控制信念. 態度. 主觀規範. 行為意圖. 知覺行為控制. 圖 2-3:TPA 理論架構圖(Ajzen,1991),資料來源:S.Taylor,P.Todd,1995. 24. 行為.

(36) TPA理論主要以三個階段來分析行為模式的形成過程: 1.行為決定於個人的行為意圖。 2.個人的行為意圖決定於對行為的態度、行為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等三 者或其中部分的影響。 3.對行為的態度、行為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受外在變數的影響。 「TPA理論」補強了「TRA理論」上用來解釋學習者在採用新科技或創新產 品等行為時,是屬於自願性行為,或是因一些不可抗拒之外在因素及障礙。根 據TPA理論,一個人的「行為」,可以經由他的「行為意圖」來解釋,「行為意 圖」共同受到三個因素所影響,即「對行為的態度」、「行為主觀規範」及「知 覺行為控制」。以下將介紹計畫行為理論的三個面向: 1.對行為的態度(Attitude Forward to the Behavior):指個人對某種行為所持 有的正面或負面的感覺,若是個人對某一個行為的意向愈強,則愈有可能去從 事該行為。所以個體行為的傾向態度可準確預測該人的行為。另外態度的衡量 也可從行為信念(Behavioral Beliefs)以及環境結果的評價(Evaluation of Behavioral Outcomes)來衡量。 2. 行為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指的是當個人在是否採取某種行為時, 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主觀規範主要是由規範的信念(Normative Beliefs) 以及 順從的動機(Motivation to Comply) 所構成。規範的信念指的是個人知覺到對 他(她)重要的人或是團體認為他(她)是不是應該採取某種特定行為的壓力。 而順從的動機指的是具有動機去做那些對他(她)重要的人或團體希望他去做 的事情。 3.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一般而言,知覺行為控制 25.

(37) 通常是架構在個人過去的經驗或是所會遇到的障礙上,如果個人認為自己的能 力可以去執行此種行為或是他擁有的資源和機會越多時,那麼他對行為的知覺 行為控制的能力就越強,反之則會越低。知覺行為是藉由控制信念 (Control Belief) 來測量。控制信念指個人對機會、阻礙以及擁有資源的認知,因此,知 覺行為控制常反映個人過去的經驗或二手資訊或預期的阻礙。基本上,知覺行 為控制是包括了內在控制因素,如個人的技術、能力、缺點或情緒等,以及外 在控制因素,如障礙、對他人的依賴性、資訊或機會等 (Notani, 1998)。 基本上,若個人的行為具有控制自我意志力之能力,那就表示個人基於自 由意志可以完全決定是否要執行某種行為。但是,外在環境因素並非由個人意 志可主導或控制,例如,時間、金錢、科技技術或政策等,皆有可能影響我們 對某種行為採取之決定。因此,TPA理論強調了「知覺行為控制」(Ajzen,1985 ; Taylor and Todd,1955)。在觀察行為意圖時,「行為的態度」、「行為主觀性規 範」及「知覺行為控制」三個因素皆會影響個人行為意圖,進而影響個人行為。 因此,計畫行為理論也提出三個重要的信念,分別是會影響對該行為態度的行 為信念 (Behavioral Beliefs)、影響主觀規範的規範信念(Normative Beliefs)及影 響知覺行為控制的控制信念(Control Beliefs)。Ajzen & Madden(1985)研究中 發現,TPA理論於行為解釋能力,比TRA理論更具顯著效果。因此,TPB理論常 被使用做為解釋行為的理論基礎,且有許多研究亦證實它的預測能力(Ajzen & Madden, 1985; Mathieson, 1991;Chau & Hu, 2002;Venkatesh et al, 2002)。. 貳、科技接受模式. 一、初始科技接受模式 Davis(1989)採用 TRA 理論的因果關係解釋個人對於資訊科技接受的行為, 26.

(38) 發展出科技接受模式並提出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理論,是目前最常用於探討使用者對新的科技接受度的理論模型,其目的在於 普遍性的解釋使用者對於資訊科技接受程度的決定性因素,以理論驗證並說明 大多數的科技使用行為。其理論基礎為瞭解外部因素對使用者內部的信念 (Beliefs)、態度(Attitude)與意圖(Intention)的影響,及這些內部因素進一 步影響科技使用的情形。並認為影響態度的最主要的信念即是兩個認知構面─ 認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與認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 。Davis 定義認知有用性為“某人認為使用一個特殊系統將會提昇其績效的信念”以及 定義認知易用性為“某人使用一個特殊系統將不耗費勞力程度(容易程度)的 信念”。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兩項信念會影響使用者對使用科技的態度, 進而影響使用行為意圖,而行為意圖則進一步影響使用系統行為。同時,認知 易用性亦會正向影響認知有用性,進而間接影響使用意圖。 TAM 理論特別之處有兩個:一為導入兩個認知信念(認知易用性、認知有 用性) ;二為捨棄 TRA 中行為規範的規範性信念與順從的意願。Davis et al. (1989)認為,在 TRA 理論中主觀規範是最不容易理解的構面,除此之外,TRA 理論中尚未能有效衡量主觀規範對於行為之影響,因此,TAM 理論中僅保留了 「使用態度」構面,其透過「使用意願」來影響實際使用系統的行為。雖然 Ajzen (1985)也提出一個以 TRA 理論為基礎延伸的 TPB 理論以補強 TRA 理論不足 的認知行為控制之構面。Mathieson(1991)以及 Taylor & Todd (1995)亦歸納 比較 TAM 理論與 TPB 模型之間的四項差異:1.TAM 理論比 TPB 理論模型簡單; 2. TPB 理論著重在廣泛行為預測,並沒有特定應用在資訊系統使用接受上;3. TPB 理論需要針對不同的情境來為行為的信念、規範信念與控制信念來發展量 測工具;4. TPB 理論所包含的架構無法以 TAM 理論來取代。由此可知,TAM 理論比 TPB 更適用在應用科技使用行為上的解釋,其模型架構如圖 2-4 所示。 27.

(39) 知覺有用. 態度. 外在變數. 使用意圖. 使用系統行為. 知覺易用. 圖 2-4:科技接受模式,資料來源:Davis, F. D. (1989) 知覺易用(Perceived Ease of Use, PE):意指使用者知覺到科技容易使用的 程度。當科技愈容易使用,使用者對於自我效能與自我控制會更具信心,其對 系統所持態度會更積極。而知覺易用性受外部變因之影響。當使用者知覺到科 技愈容易使用,則使用科技的態度也會愈正向,所提出的衡量項目如可理解的、 簡易的與容易使用等。 知覺有用(Perceived Usefulness, PU) :意指使用者主觀地認為使用此科技對 於工作表現及未來的助益。TAM 理論假設當使用者察覺系統容易被使用時,會 促進使用者以相同的努力完成更多的工作,改善工作績效,因此知覺有用性同 時受到知覺易用性與外部變因的影響。當使用者知覺到科技有用的程度愈高, 則使用科技的態度也會愈正向,所提出的衡量項目如增進工作表現、增加生產 力、增加影響力與助益性等。 使用態度(Attitude toward Using, A) :意指使用者使用資訊科技的態度,同 時受知覺有用與知覺易用性影響。當使用者察覺到系統有用性愈高,則對系統 所持的態度會更趨向正面。即使用者對行為感受到正面或負面的評價,所提出 的衡量項目如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喜歡、愉快與吸引人等。 28.

(40) 使用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BI) :TAM假設資訊系統的使用決定於 使用意圖,認為使用意圖同時受個人對使用系統的態度與知覺有用性所影響。 即使用者從事使用的意圖程度,所提出的衡量項目如願意使用與希望使用等。 二、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 Venkatesh & Davis(2000),以科技接受模型為基礎,並分析各種科技接受 模型延伸模式,將科技接受模型進一步發展成為修正科技接受模型 (TAM2), 與原始科技接受模型相較,修正後的科技接受模型將使用態度構面去除,這樣 可以讓我們更瞭解使用行為是如何受到認知有用與認知易用的影響。修正後的 科技接受模式(TAM2)中主張「社會影響」和「實質認知」是兩個影響使用者 知覺的主要變數。前者包括:主觀規範、主動性和印象等三個構陎;後者則包 括:經驗、工作相關、輸出品質、結果展示性等四個構陎。以下分別說明模式 內的變數: 1.主觀規範 (Social Norm ):與 TRA 理論相同,而在原始的 TAM 理論模 式中是沒有被考慮到的。其定義為「個人知覺到對他(她)重要的人或是團體 認為他(她)是不是應該採取某種特定行為的壓力」。 2.主動性( Voluntariness ):就是指「一個潛在採用者認為採用過程不是 被強迫接受的程度」。當組織中強制採用一個系統時,使用傾向會根據使用者 願不願意執行的程度而改變。 3.印象( Image):使用者使用一創新系統使得其社會地位增強的程度, 認為主觀規範透過影響印象而產生知覺有用性。 4.經驗( Experience):使用者使用該資訊系統的累積經歷。Hartwick & Barki(1994 ) 的研究發現主觀規範對使用行為意向的影響會隨著科技使用經驗. 29.

(41) 的增加而漸漸遞減。在一開始使用者對系統還很陌生的時候,主觀規範會對使 用意向有非常顯著的影響,但是當使用者對系統的使用經驗增加,對他人意見 的依賴程度便會降低。 5.工作關聯(Job Relevance):是「個人認為該科技可以應用其工作上的程 度」,也就是工作關聯性是指科技對使用者工作相關任務所能支援的程度。工 作關聯性屬於認知上的判斷,而非主觀規範。它會直接對知覺有用性產生影響。 6.輸出品質(Output Quality):是當使用者認為該系統符合他任務的需求之 後,接著他所關心的便是該系統能夠把任務作的多好。使用者在許多與他們工 作相關的系統中,會傾向挑選輸出品質最高的系統來使用。 7.結果展現性(Result Demonstration):使用該資訊系統結果的明確性。如 果一項科技可以產生有效率而且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結果,卻無法讓人清楚的感 受到,使用者仍然無法了解該科技到底有多有用,因此將「結果展示性」納入 架構之中。. 30.

(42) 經驗. 主動性. 主觀規範. 印象 知覺有用 圖 2-5: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Venkatesh & Davis(2000) 行為意向. 工作關聯. 系統使用行為. 知覺易用 輸出品質. 結果展示性 圖 2-5: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Venkatesh & Davis(2000) 而 Venkatesh 與 Bala 在 2008 年提出了 TAM3,TAM3 除界定了先前 TAM 和 TAM2 尚未指出影響使用者認知有用的外在變數之外,也界定影響使用者知覺 有用性的外在變數,可分為個人定位(anchor)和系統調適性(adjustment)兩大部份。 其中「個人定位(anchor)」的變數有:1.電腦自我效能(computer self-efficacy):使 用者個人對其本身操作電腦來達成特定任務相信的程度。2.知覺外部控制 (perceptions of external control):如同促進使用條件的定義。3.電腦使用焦慮 (computer anxiety):使用者個人對面對使用電腦的憂慮或恐懼度。4.電腦使用有 趣性(computer playfulness):微電腦互動影響上的認知自發性。而在「系統調適 性(adjustment)」的變數有:1.知覺享受(perceived enjoyment):使用者自我察覺使 用特定系統活動的愉快感,不包括使用系統後而產生的結果。2.客觀使用 31.

(43) (objective usability):使用者基於完成特定任務努力實際程度的系統比較。承 TAM2,TAM3 也不例外認為使用經驗與自願性是顯著的干擾變數,知覺易用性會 受到過去使用經驗的干擾進而影響認知有用性與使用意向;而在外在變數當中, 電腦使用焦慮、電腦使用有趣性、知覺享受與客觀使用會受到過去使用經驗的干 擾進而影響知覺易用性(Venkatesh & Bala, 2008)。. 不論是 TAM、TAM 2 或是 TAM 3 理論,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以及資訊科 技的進步,科技接受模式不斷的改正並增加其理論的完整性,同時也對網路科 技的使用行為賦予更大的解釋能力,但是本研究主題為探討影響國中教師對互 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接受度因素,屬於教育學研究領域,TAM3 中所提之個 人定位與系統調適性等變數,較偏屬於資訊科學、商業管理領域研究範圍,因 此不適用於本研究中,因此本研究將採 TAM 2 所主張之「社會影響」和「實質 認知」兩個影響使用者知覺的主要變數所涵蓋之主觀規範、主動性、印象、經 驗、工作相關、輸出品質、結果展示性等共七個構陎去探討影響教師對互動式 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接受度因素理論基礎,建構適當合宜的研究架構。. 第三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與科技接受模式相關研究. 壹、國內外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研究. 由於互動式電子白板可以使教材多元化的呈現,同時也是管理教材的工具, 因此互動式電子白板被稱為是輔助教學的工具(Boyle,2002;Thomas,2002) 。因此, 近年來有關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研究也陸續發表,研究者整理並修改自陳韻雯 (2009)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資料後整理如表 2-4:國外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研 究;表 2-5:國內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研究。 32.

(44) 表 2-4:國外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研究 研究學者. 發表 研究主題 年份. 研究對 象. Blanton, Bonnie & Helms. 2000. 互動式電子白 板在特殊教育 教室的應用. 11~16 歲學生. 準實 驗研 究法. 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實驗組在人 際技能訓練及認知行為輔導能幫助 學生更積極面對他長、短程學習目標. Smith & Kara 2001. 運用互動式電 子白板進行創 意寫作之研究. 七年級 學生. 準實 驗研 究法. 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實驗組在創 意寫作得分上明顯優於使用黑板組 的學生. Solvie &. 將互動式電子. 一年級. 準實. 學生實際操作互動式電子白板時會. 白板作為早期 識字教學提高 注意力的工具. 學生. 驗研 究法. 更專注於課程內容,但座位安排也有 可能影響其結果。使用互動式電子白 板可以有效應用課堂時間,但對研究 結果沒有顯著影響。. 2001. Pamela.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Weimer & Michael. 2001. 互動式電子白 板對學生學習 動機的影響. 八年級 學生. 準實 驗研 究法. 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可以增進學生 學習動機。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實 驗組較樂於上台發表,使用傳統黑板 的對照組則較為害怕且不樂於上台 發表. Clemens, Anne,. 2001. 使用互動式電 子白板教學對. 一年級 學生. 行動 研究. 互動式電子白板可以幫助學生學習 成就更為顯著。教師本身對學生互動. 法. 與熱情也是關鍵。. Moore & Nelson. 學生在數學分 析及推理的影 響. Jamerson & Joyce. 2002. 使用互動式電 子白板幫助不 同需求的學童 學習. 三年級 學生. 行動 研究 法. ADHD 的學生注意力較為集中、較細 心且較易聽從指示,能夠主動學習。 ADHD 學生需要更多視覺刺激,互動 式電子白板能輔助專注學習,但藥物 的治療有其必要性. Salinitri, Geri, Smith. 2002. 互動式電子白 板對於提升學. 三和五 年級學. 調查 研究. 互動式電子白板能對學生提供立即 性的互動與回饋,提升語文能力。. 生識字率及語 言技能之研究. 生. 法. & Clovis. 33.

(45) 研究學者. 發表 研究主題. 研究對. 研究. 年份. 象. 方法. 研究結果. Gilbert & Carrie. 2008. 使用互動式電 子白板改進寫 作能力. 二年級 學生. 行動 研究 法. 學生有效的能將故事擴寫改寫,並能 減少拼字錯誤,發現互動式電子白板 能提高學生注意力與動機,進而提高 寫作技巧。. Heirigs, Kathie, Thurmon & Halima. 2008. 運用互動式電 子白板改善學 生數學學習技 能. 四五六 年級學 生. 行動 研究 法. 以 2007 與 2008 州成績為前後對照 組,2007 年未用互動式電子白板, 2008 開始使用發現互動式電子白板 後後成績均有顯著成長. Huck,. 2007. 使用互動式電. 六年級. 行動. 互動式電子白板豐富的素材能吸引. 子白板幫助學 習障礙兒童. 學生. 研究 法. 學生注意力並提出討論,也能因應學 生差異而作更多靈活應用。互動式電 子白板提供的形成性評量,讓教師能 更深入瞭解每位學生的學習風格與 喜好. Kelly,Schmitz & Doug. 資料來源:整理並修改自陳韻雯(2009) 表 2-5:國內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研究 研究學 發表 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 研究 對象 方法. 研究結果. 行動 除在課堂上能與老師作互動以激發學習興 未來教室的建制與應 國中 研究 趣之外,在課外也能透過系統擁有自主的學 劉桂君 2006 用-以英語教學結合互 學生 法 習環境來協助英語學習進而增加學習者的 動式電子白板為例 學習機會。 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 陳彥至 2007 小數學科教學之行動 研究. 王錫奎 2007. 行動 有助於學習氣氛的提升,能讓學生更專注於 國小 研究 學習,更瞭解抽象概念的基本原理;也普遍 學生 法 喜歡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來進行幾何概念 的學習. 多元互動式教學之新. 國小. 模式研發及應用. 學生. 行動 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可以使教學更生動有 研究 趣,並讓學生更有習學動機,而教師在班級 法. 經營上也更為輕鬆。. 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 比較 教師使用 IWB 融入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之學 國小 林儀惠 2007 小數學教學之探討-以 研究 童,其數學成就測驗結果優於教師以傳統模 學生 國小數學領域五年級 法 式進行教學之學童,且大部分的學生皆能肯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In this study,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2) i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nstructs of the model and website usage behaviors to investigate

Y., (1999), “Examin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using physician acceptance of telemedicine technology,”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Vol. and Baroudi,

In this study, we make use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as primary factors, followed by perceived level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support for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some dimensions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suppor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DTPB) , aimed at investigating whether the behavior will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tegr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