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國防部作戰次長室,主要草擬光復大陸作戰計畫,包括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

還有收復地區的戰地政務,依據計畫部隊會從福建與廣東沿海登陸。1965 年,

蔣中正眼見中共在華沙會議迫我情報局放棄突擊大陸,反攻機會愈來愈少,於 是進行「田單作戰」計畫,由兩棲特種作戰部隊取代反共救國軍,為國軍反攻大 陸鋪路,此一作戰代號為「蓬萊一號」與「蓬萊二號」,但計畫最後因艦隊被擊 沉而失敗,最終反攻大業已無力完成。92綜上而述,丁渝洲先生曾指出,最有價 值的情報,大多是派赴大陸的情報員出深入死之下取得的。然而,他們一旦失 事的話,下場都很悲慘。政府遷臺後,自保密局到軍情局派赴大陸的情報人 員,特別是滲透到中共內部做出轟轟烈烈的事蹟,因事機不密而被捕後,有因 此犧牲生命者,也有被判處重刑後長期監禁者,這些早期為國犧牲奉獻的敵後 被難情報人員,有些僥倖存活設法返臺,卻因為法令不周而無法獲得合理補 償,於是丁先生任局長時曾成立專案小組全面清查相關檔案,結果所有被難人 數高達一萬九千餘人。不僅是軍情局,還有當年經由黨、政、軍各單位派赴大 陸的被難人員也統一交由軍情局解決,對軍情局而言是很大的負擔,但軍情局 仍盡力照顧,否則不僅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時可能會影響大陸的情報工 作。93

二、匪情資料的梗概與價值

楊開煌教授曾將 1949 到 1981 年這個時期定位為「匪情研究」時期,研究上 則以準學科的角度來描述。因此可分為「內部條件」與「外部條件」來觀察,前 者包括:對象上是中共政權,以中共中央為主;範圍則是中共政治為主,也涉 及中共經濟、中共文化教育、共黨理論、中共黨史、共軍動態;方法上則以歷 史敘事、意識形態批判、個人經驗的推論等;性質上則是敵情研判與內部宣 傳;學群的背景包括一是早期的共產黨員、二是長期在國民黨內從事對匪鬥爭 的幹部、三是從事「三民主義」教育與政治宣傳人員;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反共的 信念,強化國民政府在臺灣統治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外部條件」包含:一是社 會條件,完全依賴政府的支持;二是資料條件,出版包括公開的政治宣傳與限

92 汪士淳,忠與過:情治首長汪希苓的起落,頁 76-81。

93 丁渝洲口述、汪士淳撰寫,丁渝洲回憶錄,頁 162-16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閱的研究成果,多為官方刊物,直到文革爆發後,蔣公下令各中央政府單位成 立敵情研究單位;三是批判系統,以敵情研究為主,研判的事實便是一種批 判,但也因為事實多變化,使得各研判單位的預測包含所有可能,以免自己犯 錯,使得事實批判自然失去應有的功能。94

也因為臺灣在早年有這些較為豐富的資料,吳文津教授也特別指出,他在 擔任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東亞部主任時,即特別於 1960 年來臺灣蒐集由陳誠 副總統所收的一批關於「江西蘇維埃共和國」(1931-1934)的原始資料,這批資 料是「剿匪」時期他屬下的隊伍在江西瑞金地區俘獲,於是吳教授製成縮影微捲 帶回美國(命名為「Chen Cheng Collection」),並供美國各東亞圖書館研究之用。

95吳教授也提及,臺灣當時也有許多關於 1949 年以前中共黨史的資料與 1920 年 代國共合作的檔案,分別存藏於國民黨黨史委員會、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國防 部軍事情報局。同時,1949 年以後的資料,臺灣也從自己的管道,得到許多的 中共文件,這些資料經常在問題與研究與中共年報上登載,又有英文翻譯 在”Issues & Studies”發表,同時臺灣也出版一些資料選輯,如毛澤東思想萬 歲、劉少奇問題資料專輯、共匪文化大革命重要文件彙編、王洪文.張春橋.江青.

姚文元反黨集團罪證等,以及 1970 年代末與 1980 年代初的大陸地下刊物彙編,

1989 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的資料也不少。最令吳文津教授印象深刻的,就是「連 江文件」與「五七一工程紀要」,前者是臺灣蛙人突擊隊在 1964 年突擊福建連 江縣所取得的一批文獻,包括當時「社會主義教育」的文件等;96後者則是 1971 年林彪計劃反毛澤東的行動計劃大綱,「五七一」是「武起義」的諧音,當時許 多人不相信臺灣發表的這個文件,以為是假造的,主要是計劃看起來很幼稚,

且文字粗淺,像小學生寫的一樣,直到大陸在林彪死亡後證實這文件是他的造 反罪狀,大家才相信文件的真實性。97

此外,國民黨的黨史會也收藏許多 1949 年以前的檔案,包括 1924 年國民黨

94 楊開煌,「臺灣『中國大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載於何思因、吳玉山主編,邁入廿一世紀 的政治學,頁 531-532。

95 吳文津,「當代中國研究在美國的資料問題」,載於書林攬勝:臺灣與美國存藏中國典籍文獻概 況,頁 35-36。

96 這個文件與項迺光先生有關。

97 吳文津,「當代中國研究在美國的資料問題」,載於書林攬勝:臺灣與美國存藏中國典籍文獻概 況,頁 81-83。

102 李白虹(1911-2004),四川合江人,北京大學畢業,後任職於軍事委員會侍從室與總統府。1949 年來臺後,從事新聞工作,1957 年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六組副主任,1966 年兼任中央廣播主 任,負責對大陸廣播。1971 年任國民黨中央第六組副主委,1972 年轉任新生報社社長,1976 年任董事長。網路資料:http://218.4.83.214:8089/datalib/2003/Character/DL/DL-200312131014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市鎮、各級支部和外圍組織的文件、內部通訊、期刊、標語、傳單等。108事實 上,這些資料就是調查局第二處所擁有,曾永賢先生提及,此單位對外稱「薈廬 資料室」,在國際間頗有名氣,資料來源有三:破獲共產黨案件取得;派人去蘇 區或延安購買公開出版的資料;黨內同志捐贈個人擁有的文物。當年若要研究 中國共產黨問題,全世界的人都會來薈廬找資料,日本來的學者最多,再來是 美、德等國。政治大學教授王健民撰寫中國共產黨史稿(三冊),就是每天到資 料室親自抄寫;中央研究院陳永發院士所寫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二冊),大部 分資料也都是薈廬蒐藏,他也很勤快地看了幾年資料;郭華倫的中共史論(四 冊),也大部分利用調查局資料。109曾永賢先生憶到:「郭先生寫此書大部分是 利用調查局收藏的原始資料寫成。當時郭先生先寫一個大綱,還有一些他記得 的資料也先寫下;之後他再交給曾先生一些清單,由他替他到資料室找資料,

一次找二、三十本參考書籍,之後歸還再換另外一批,所以引用的都是調查局 的原始資料,此書出版後在美國和日本都得到很大的迴響,因為附了許多原始 資料,是其他地方所見不到的,要研究中國共產黨史的人,這四冊書都是必讀 的。」110裘孔淵先生也憶述郭先生寫作此鉅著的歷程:「這一鉅作之所以具有偉 大的價值主要在於它運用了青潭薈廬的大量中共原始資料,以及北投石叟資料 室、中國國民黨史委員會等處的資料。」111方雪純也提及:「同時在國際關係研 究所任職並於東亞所授課的郭華倫教授,其享譽中外的中共史論,即是郭先生 連續在匪情月報撰寫有關中共黨史文章,後輯為中共史論一部,成為中外研究 中共黨史最權威的著作,郭先生隨後也在東亞研究所講授中共黨史課程。」112 國防部情報局,早年則是會於每日發行共匪廣播紀要、共匪地方廣播輯 要、中共對臺廣播輯要、莫斯科廣播輯要,是情報局與國外交換情報的資料來 源。113情報局所藏的原始中共文件許多來自山東,1970 年代召開的「中美中國大

108 吳文津,「當代中國研究在美國的資料問題」,載於書林攬勝:臺灣與美國存藏中國典籍文獻 概況,頁 83。

109 張炎憲、許瑞浩訪問;許瑞浩、王峙萍記錄整理,從左到右六十年:曾永賢先生訪談錄,頁 153-154。

110 張炎憲、許瑞浩訪問;許瑞浩、王峙萍記錄整理,從左到右六十年:曾永賢先生訪談錄,頁 107。

111 裘孔淵,「歷史就在他身上-敬懷郭乾輝先生」,載於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主編,郭教授乾 輝先生追思錄(臺北:郭教授乾輝先生追思錄編輯委員會,1985),頁 83。

112 方雪純,「吳叔心先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懷念吳俊才先生文集『愛國與愛才』,頁 84。

113 張炎憲、許瑞浩訪問;許瑞浩、王峙萍記錄整理,從左到右六十年:曾永賢先生訪談錄,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陸問題研討會」,曾出版共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原始文件與書刊的目錄供與會 者參考。114知名史學家李雲漢教授回憶,1970 年研討會在臺北舉行時,國際關 係研究所曾邀請黨史會、調查局和情報局,分別舉辦過中共資料展覽,供參加 會議的中美學者專家們參觀,一般反應甚為良好。1972 年 6 月,第二屆會議在 舊金山舉行,由史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主辦,美方希冀國際關係研究所能再籌 辦一次史料展覽,因此成立中共資料協調中心並由關中先生115總責,當時展覽 的史料分為三部份:一是早期的國共關係史料,是黨史會提供的;二是大陸淪 陷前的共黨史料,為調查局所保藏;三是中共竊據大陸後的資料,很多是我敵 後人員所擄獲的,為國防部情報局所提供;另外還展出一部份臺灣出版的研究 中共專書,其中不少是很有價值的著作。原本看似順利的展覽,後來因為受到 當時美國政府改變對華政策的影響,因此展覽也受到限制。吳俊才主任緊急與 各單位研商,覺得國家的處境雖困難,但國家的體面不容損傷,決定單獨另尋 地點展覽,最後順利如期舉行。116從上來看,臺灣匪情資料在中共建政之前的

陸問題研討會」,曾出版共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原始文件與書刊的目錄供與會 者參考。114知名史學家李雲漢教授回憶,1970 年研討會在臺北舉行時,國際關 係研究所曾邀請黨史會、調查局和情報局,分別舉辦過中共資料展覽,供參加 會議的中美學者專家們參觀,一般反應甚為良好。1972 年 6 月,第二屆會議在 舊金山舉行,由史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主辦,美方希冀國際關係研究所能再籌 辦一次史料展覽,因此成立中共資料協調中心並由關中先生115總責,當時展覽 的史料分為三部份:一是早期的國共關係史料,是黨史會提供的;二是大陸淪 陷前的共黨史料,為調查局所保藏;三是中共竊據大陸後的資料,很多是我敵 後人員所擄獲的,為國防部情報局所提供;另外還展出一部份臺灣出版的研究 中共專書,其中不少是很有價值的著作。原本看似順利的展覽,後來因為受到 當時美國政府改變對華政策的影響,因此展覽也受到限制。吳俊才主任緊急與 各單位研商,覺得國家的處境雖困難,但國家的體面不容損傷,決定單獨另尋 地點展覽,最後順利如期舉行。116從上來看,臺灣匪情資料在中共建政之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