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校長,並著有軍制基本原理、國家戰略概說、臺灣在世局中的戰略價值等書。78 蔣緯國先生提及,他在三軍大學教授戰略,不僅發展出一套完整的軍事戰略、

野戰戰略,同時也發展出政治戰略、經濟戰略與心理戰略。後來,他為使戰略 研究能更深化,因此於 1979 年廣邀各界菁英而成立「中華戰略協會」,落實先 總統 蔣公力行哲學與實踐精神,作為哲學基礎與精神策動力,再發展到戰略 階層、戰術階層與戰鬥階層,進而研究全球戰略情勢及追蹤自己國家戰略情勢 與解決之道,以供政府參考。79同時,東亞研究所在此時期也增開關於中國大陸 外交研究的課程,張雅君教授回憶:那時講授中國大陸外交是由一位華裔學者 陳慶先生擔任。80陳慶先生曾為美國新澤西州州立魯特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資深教授,並曾執教於美國布朗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客座教授),

並曾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資深研究員及美國國務院外交官評審委員,他曾出 版四本英文著作,包括 Vietnam and China1938-1954(1969)、The Foreign Policy of China(1972)、China and the Three Worlds(1979)、China’s War with

Vietnam,1979(1987),以及中英文論文一百多篇,並曾於 1990 年出版中共對臺 政策之研究一書,探討中共的統戰策略與對臺政策意涵。81

肆、東北亞與東南亞形勢﹑國際局勢研究

第三個領域,則是概括當時各領域的名師從事教學,主要是區域探討為範 疇,核心師資即是吳俊才先生,他主要講授「印度史」與「東南亞史」。唐柱國 先生提及:教「東南亞史」的,是吳俊才先生,他青年時代留學印度,在那佛陀 之國面壁多年,所著的印度史,到現在還是各大學關於印度的主要參考書,對 於以佛教文化為主的這片地區,他從史、地到當代人文,真是滾瓜爛熟。82另 外,吳俊才先生在東亞研究所講授「印度史」,主要是他在 1948 年前往印度,

並受到首任駐印大使羅家倫的策勉而專攻印度史,並見證印度甘地所領導的獨 立運動,使其後續著述相關印度問題之著作,因此他的印度史特別提及宗教信

78 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編委會,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頁 1049。

79 蔣緯國口述、劉鳳翰整理,蔣緯國口述自傳(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頁 147-148。

80 2013 年 1 月 14 日,張雅君教授訪談資料。

81 陳慶,中共對臺政策之研究(臺北:五南,1990)。

82 唐柱國,「多是過江猛龍-漫記政大東亞所的早期師友」,懷念吳俊才先生文集『愛國與愛 才』,頁 1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仰的重要性,每每在轉捩性的關鍵時期,都是先有宗教的變革,然後才引起政 治、社會等方面的變革,因此諸如婆羅門教、耆那教、佛教、印度教、回教、

錫克教、基督教等,都有詳盡的說明,再者說明蒙兀兒帝國的回教王朝,以及 英滅印度與英治時代,最後探討印度獨立運動的始末、印度現代史以及中印關 係的發展。83知名史學家同時也是吳先生的高足李國祈教授認為,吳先生的印度 史研究有其特殊之處,首先是強調宗教對印度的影響;其次是印度是多民族國 家,因此不同時期的影響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其三是注重印度地理的特性與 戰略地位;其四是由文化位置(culture location)角度闡釋印度雖國勢不振,但在 文化卻獨樹一幟而成為東方文化一大重心,以上皆是其他治印度史者所不及 的。84

吳俊才先生也提及他在 1950 年代即應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之邀,先後 著述出版印度近代史與東南亞史,之後在東亞研究所即講授印度史與東南亞 史,並隨時準備這方面的資料。吳先生在講授「東南亞史」最大的特點,就是他 認為在極有限的幾部西方有關的東南亞著作中,似乎有一個共同趨向,就是過 份強調十六世紀以後,西方殖民國家在東南亞的成就與貢獻,但卻很少以中國 文化和印度文化為主的東方固有文化對東南亞歷史發展的重要性,於是他是以 東方文化為主,希望彌補這方面的缺失,因此在其著作中就包含以上精神,從 印度、中國、阿拉伯、西方文化加以論述,同時也旁及元明兩朝以及西方殖民 勢力ˊ就發展,並提及民族主義與中國對日抗戰與東南亞的新生,以及華僑在 東南亞的發展等等。85李國祈教授指出,吳先生的「東南亞史」最大的長處,就 是將東南亞地區作一整體研究,注重它的共同性,使學生能於短期間對東南亞 地區有一扼要整體的了解。86

以後這門課,則由原先講授日本史的陳水逢先生接續講授,陳先生曾於新 加坡南洋大學講學,之後將東南亞的研究彙整成著作,他特別提及「東南亞」是 由二次大戰的軍區概念所形成,傳統上則是明代稱為東西洋,後來稱為南洋,

83 吳俊才,「序」,印度史(臺北:三民,1981)。

84 李國祈,「憶叔心師兼論其在印度史及東南亞史上的貢獻」,懷念吳俊才先生文集『愛國與愛 才』,頁 64-65。

85 吳俊才,「增訂本序」,東南亞史(臺北:正中書局,1977)。

86 李國祈,「憶叔心師兼論其在印度史及東南亞史上的貢獻」,懷念吳俊才先生文集『愛國與愛 才』,頁 7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日本人則稱南洋或南方,但無論如何都與華僑有關,特別是唐朝以後大量移 居,使得此區域人種複雜,也帶來各地複性社會(Plural Society),加上新興民 族的概念,使東南亞各國充滿排外性,因此也增添必須深入研究的必要性,而 這本著作也參酌吳先生的東南亞史,分別探討東南亞人文地理、越南共和國、

柬埔寨王國、寮國王國、佛教王國的泰國、緬甸聯邦共和國、馬來西亞聯邦立 憲君主國、新加坡共和國、印尼共和國、菲律賓共和國、葡屬帝汶島、喜馬拉 雅山區的三個蕞爾封建王國(錫金、不丹、尼泊爾)。87

日本史則由陳水逢先生講授,陳先生曾於 1968 年於東亞所授課前,曾於中 國文化學院講授日本政府與政治,1967 年到新加坡南洋大學歷史系講授日本史 及日本近代史,並將其多年來研究中日文化關係史以及日本文化史心得出版專 著,逐一論述日本文化史的特徵、日本古代國家的形成、中國文化的傳入與日 本華化、大化革新與中央集權、奈良時代的文化、平安時代的文化、武力勢力 的抬頭、鎌倉幕府的文化、室町文化與戰國時代、西方文明的接觸、德川時代 的文化、明治維新的確立、近代日本政治的演進、近代日本的資本主義發展與 社會文化、日本軍事性帝國的滅亡與二次大戰後的發展。88此外,「東北亞問題 研究」則由譚溯澄先生講授。89

另外,「華僑問題」原先規劃是高信先生講授,高信先生自 1962 年至 1972 年為僑務委員會委員長,他出身僑鄉,因此了解華僑,他的僑務方針是:「利用 科學智能來發展華人經濟,發揚中華文化來綿延華人社會」(見高信「當前重要 僑務方針及其實施」)。90以後由吳春熙先生任教此課程,吳先生自 1950 年任僑 務委員會委員,後調任海外工作會專任委員,1964 年到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 客座研究,1969 年起在政大東亞研究所及外交系講授「華僑問題研究」,1970 年任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1976 年再度赴美任研究員,與吳元黎教授合 著”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Asia,The Chinese Dimension”由胡佛研究所 出版,也與李亦園院士合著唐宋市舶遺事,多年來從事東南亞及華人社會問題

87 陳水逢,「序言」,東南亞各國略史與現勢(臺北:商務印書館,1969)。

88 陳水逢編著,「自序」,日本文明開化史略(臺北:臺灣商務,1993)。

89 2013 年 11 月 5 日訪談資料。

90 逢甲大學秘書室,網路資料:

http://www.secretariat.fcu.edu.tw/wSite/ct?xItem=35215&ctNode=14095&mp=2021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研究。91

李其泰先生則是主講「美國的遠東政策」。李其泰先生曾為政大外交系主 任,深研國際關係,曾出版許多相關著作,例如他出版外交學,即是他在政大 外交系講授外交實務編修而成,內容包括外交概論、外交政策、外交機關、常 設使館、國際會議、領事制度、外交特權及豁免。92另外,他也將其於外交系講 授國際政治課程編修國際政治,包括近代國家體系、民族主義、帝國主義、國 家權力、國家利益、外交、戰爭、經濟、宣傳、權力平衡、集體安全、裁軍。93 張煥卿前所長也憶及李先生也曾將其所翻譯的有關季辛吉所著的美國外交政策

(Th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一書,主動送來東亞季刊分期刊載。94 以後,有關這部份的課程則由曾任考試院長的關中先生承接,洪孟啟憶 述:「我 1975 年進碩士班,原先想往我原先歷史領域鑽研,但那時關中先生教 專書選讀,上學期講『國際政治』,下學期講『中國大陸研究』,每次大家分配 一章討論,我就逐漸讀出興趣,後來受到關中先生很大的影響。」95關中先生在 東亞研究所創辦之初,吳先生即賦予他輔導學生生活的重任,以後於美國學成 回國之後,則於東亞研究所授課。96關中先生回憶道:97

1969 年第一次留學回國,主要的目的是搜集博士論文的資料(題目為「戰 時國共談判」98)。承陳裕清先生與丘宏達教授介紹至當時的國際關係研究 中心擔任助理研究員,當時的主任就是吳俊才先生。當時吳先生負責國研 中心和東亞所兩個單位,所以我不久也同時擔任兩個工作,一個是東亞所 的講師,一個是國研中心的副研究員兼資料組組長。為了幫助我取得東亞

91 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編委會,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頁 31。

92 李其泰,外交學(臺北:正中書局,1970)。

93 李其泰,國際政治(臺北:正中書局,1970)。

94 王綺年訪談、胡依蝶謄稿,張煥卿教授口述歷史手稿,載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 關係教學研究中心「中國學研究的知識社群-訪談與資訊」網頁。

95 2013 年 11 月 5 日,洪孟啟次長訪談資料。

95 2013 年 11 月 5 日,洪孟啟次長訪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