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東亞所那時在國關中心轄區之內,出入嚴格管控,頗有一番神秘感。與世 隔絕的環境,造就出一群具有革命情懷的「宅男、宅女」,而這正是東亞所 與眾不同之處,大家有著共同的「生活經驗」,一起過著、體驗著中國式的 人民公社生活:中午下課後,在國關大飯店內跟研究員們搶食食物、撈牛肉 湯裡稀疏牛肉,還有小福利社可以買買零嘴、小郵局可以領錢,晚間宿舍一 片睡不著的動物在蟲鳴鳥叫,當然,還有學長們召喚的酒宴。馬克思、毛澤 東與中國等浩瀚知識在哪哩?就在東亞所的生活裡默默地、抽象地傳承著,

東亞所的「擬中國特色」求學環境,對畢業後同樣投身於中國研究的我們,

方驚覺所內數年生活宛如中國社會的縮影,師生同儕的人脈連結、小公社的 集體生活體驗等,均是感受中國變化的自身最佳素材,而所內傳統的馬克思 主義、毛思、黨史等訓練,更讓自己對共產黨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王正旭教授(碩 25、博 17),也提及他當年在東亞所生活的情況:294

求學期間最快樂的生活話題,非宿舍莫屬。三台使用 20 元就可以洗、烘 衣服的機器,簡陋拼湊的桌球檯、時而因為使用電磁爐煮火鍋就斷電的舊系 統、偶爾有爬進一樓取暖的小蛇、每到夏天就像火爐的三樓、國研中心員工 經常投以異樣眼光看著我們穿著短褲坐在交誼廳看報紙或打電話...實有 訴說不盡的生活百態。滷菜、酒拳、火鍋、龍門陣,是每隔幾天就會出現的 節目,這是學長學弟們化解內部矛盾-特別是學術爭辯與方城戰酣之後的良 方益法。當時,瘋狂買書蔚為主流,從政大書城、結構群、唐山、聯經,甚 至北京海澱風入松(書店)的書,一袋袋捆回宿舍,是大夥最有成就感的一 刻。

肆、早期研究生的讀書與撰述景況

除生活起居之外,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中,讀書與研究是最重要的事,那麼 在這些研究生及所友的眼中又是如何看待?現任國研中心研究員的張雅君教授

294 王正旭,「所友憶當年-道不盡的感念」,政大東亞研究所四十週年特刊,頁 5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8

(碩 10、博 9)憶及:295

吳俊才、曹伯一老師的訓勉和叮嚀終讓我清楚了東亞所的導向與目標,

相當多馬克思主義與共黨研究修習課程,以及擁有閱讀大量簡體字原典的 特權,在在顯示那個時代東亞所的特殊性,以及與其他所的差異。

洪孟啟教授(碩 8、博 3)回憶 1970 年代中期的學習心得:296

開學前,所方要求讀完馬克思理論簡介、列寧理論、史達林理論。我一 看都傻眼,起初像天書一樣看不懂。當時東亞所的老師相當優秀,像我最 景仰的鄭學稼教馬列主義,寫「與妻訣別書」的義士林覺民之子林一新教資 本論,與周恩來熟識的郭華倫教中共黨史,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

陳永生教授也提及早年 1970 年代後期,這些師資上課的情形:297

當時上課的形式與大學部並無差別,仍以講授的形式上課為主,由於有的 老師(如胡一貫老師298)鄉音很重,我們這些聽得懂鄉音的外省同學,上課 錄音,下課做逐字稿,後來將上課的逐字稿刊載於東亞季刊上,造福了後來 選課的同學。每天看看宿舍的燈有多少間是亮著,就知道留在宿舍可能讀書 的人有多少。燈亮得較多的時候,多半是第二天有譚溯澄老師的課。那時他 年輕瀟灑,他的「東北亞問題研究」是當時非常新穎而且叫座的課。相較於 學長姊們,我們好像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留在宿舍讀書。當時沒有什麼小組 讀書會,大部分的課只要上課抄筆記、期末交報告就可以了,不流行也不需 要組什麼讀書會。

295 張雅君,「所友憶當年-『東亞』的想像與落實」,政大東亞研究所四十週年特刊,頁 27。

296 洪孟啟,「我們這一班:政大東亞所 學生享特權 明目張膽看匪刊」,中國時報 C4,2008 年 3 月 10 日。

297 陳永生,「所友憶當年-以讀『匪』書為樂」,政大東亞研究所四十週年特刊,頁 23。

298 胡一貫(1904-?),安徽巢縣人,國立東南大學讀教育,日本大學讀社會學。北伐回國,先後 擔任政大、東吳、文化等校教授,也創辦黨軍日報、文藝先鋒、國魂等雜誌,並為新生報、自 立晚報、青年戰士報等主筆,也歷任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副主委、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副主任 等職,1976 年退休後仍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副秘書長。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編委 會,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頁 75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9

吳玉山主任也提及在 1980 年代初,這些授課教師與早年上課的情形:299

東亞所的日子,緊湊有趣。學生都是從宿舍衝到幾步路外的教室,有時 還看到老師的車子出現,才發警報動員。我們的中共黨史老師,是郭華倫 教授,國際有名的黨史權威,有親身和共產黨接觸的豐富經驗(包括在那邊 和這邊)。上他的課充滿了現場感,而他濃濃的口音,更把人的思緒帶入了 歷史的情境當中。我們知道自己是在學活歷史,也特別珍惜。芮和蒸所長 是把學生當成自己孩子看待的恩師,他對每一個學生的關心讓人動容,花 時間掏腰包幫學生擋麻煩的事情,一大籮筐說不完。段家鋒老師本人是東 亞所畢業,是位儒將,他教社會主義運動史,沿承的是鄭學稼先生的傳 統,對那些真正追求理想的共產黨人有相當的理解和同情。

同時,由於早年特殊的時空環境,使得這門學科成為政治上的禁忌,自然 有許多部分必須要管制,特別是在資料方面,東亞所在當時因為研究的需要是 被允許看匪刊,洪孟啟教授回憶:300

讀書時還在戒嚴,可是東亞所有「特權」,可特許閱讀中共的『兩報一刊』:

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與紅旗雜誌,有次帶回家,家人既驚恐又羨慕。

另外在資料取得與閱讀方面也受管制,現任財信傳媒謝金河董事長(碩 17)

提及:301

我在東亞所讀了四年,這四年對我來說是很紮實的歲月,一方面我跨入馬 克思、列寧的馬列思想,也學會了什麼叫唯物辯證論與唯物辯證法,也深讀 了中國共產黨的黨史。我還把毛澤東思想的相關書籍都影印下來,我常到國

299 吳玉山,「所友憶當年-人子、生與師」,政大東亞研究所四十週年特刊,頁 31。

300 洪孟啟,「我們這一班:政大東亞所 學生享特權 明目張膽看匪刊」,中國時報 C4,2008 年 3 月 10 日。

301 謝金河,「所友憶當年-我與東亞所的特殊因緣」,政大東亞研究所四十週年特刊,頁 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0

關中心的圖書館看當時管制的文匯報與大公報,或者是當時管制的雜誌,因 為不能影印,我都帶筆記本去記。

丁永康教授(碩 11、博 12)也提及:302

我們進東亞所唸書時,當時的時空環境看大陸的書籍、期刊與報紙是管制 的,每位同學影印限閱資料都有一個代號,我的代號是 080,畢業後所有資 料要繳回銷毀。

張煥卿前所長憶及,東亞所運用的資料是三部份:「一部份是國際關係研究 中心直接從大陸訂的兩報一刊,兩報一刊是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一刊就是紅 旗雜誌,後來的刊物報紙多了,有的地方報紙也能夠訂得到;第二部份就是香 港的,香港因為跟中國大陸近,取得大陸資訊方便,它們的雜誌報刊這邊都有 訂,最有名的就是明報月刊,像張國燾的我的回憶,就在明報月刊連載,除了 這個當然還有別的關於中共許多的資料;第三部份就是國際方面,英文、日 文、法文、德文這些刊物,資料很充分。還有第四個部份,就是有秘密情報機 關得到的東西,像是國家安全局或國防部情報局,從大陸上直接得到的情報資 料,情報局保留重要的,不可對外透露的部份,可以透露的部份它們直接都寫 在它們的刊物上,情報局的刊物最先叫匪情研究,後來改成共黨問題研究。」303 另外,在當時時空下,研究生依其各自不同研究的面向,運用資料撰述論 文的情形又是如何?第一屆侯家國在其論文「中共陜甘寧邊區政府及其施政之研 究(一九三七-一九四七年)」提到:「本文所用資料,大多取材於青潭資料室。

故對資料室諸先生之長期給予便利,特別是林文岳先生的協助,謹此表示謝 意。另有部份資料則取材於本所圖書館及其它許多藏書機構。」第二屆林猛雄在 其論文「日本與中共貿易關係之研析(一九四九-一九七O)」提到:「本文所 引資料,大部份取材於國際關係研究所圖書的藏書及剪報室的剪報。」第三屆游 海龍在其由錢復304指導的論文「中共與美國華沙會談之研究」提到:「在資料運

302 丁永康,「東亞所碩士班第十一屆簡介與軼事」,政大東亞研究所四十週年特刊,頁 29。

303 王綺年訪談、胡依蝶謄稿,張煥卿教授口述歷史手稿,載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 岸關係教學研究中心「中國學研究的知識社群-訪談與資訊」網頁。

304 錢復(1935- ),浙江人,美國耶魯大學國際關係哲學博士,歷任外交部北美司司長、外交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1

用方面,外文以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及 The New York Times 為主,前者 在國立政治大學社會資料中心有完善的收藏,後者在國立臺灣大學研究圖書館 報庫,有歷所報章的裝訂。美國新聞處及中華民國國際關係所圖書館藏書,不 乏零星資料可尋。中文資料方面是以人民日報、大公報、新華月報(後改新華半 月刊)及人民手冊為主,國際關係研究所有豐富的蒐藏。剪報資料方面,國際關 係研究所剪報資料室及聯合報資料室,均有華沙會談專卷,蒐集資料頗多。」305 第四屆蔡達棠在李登輝指導「東南亞國家區域經濟合作之探討」中,除感謝李登

用方面,外文以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及 The New York Times 為主,前者 在國立政治大學社會資料中心有完善的收藏,後者在國立臺灣大學研究圖書館 報庫,有歷所報章的裝訂。美國新聞處及中華民國國際關係所圖書館藏書,不 乏零星資料可尋。中文資料方面是以人民日報、大公報、新華月報(後改新華半 月刊)及人民手冊為主,國際關係研究所有豐富的蒐藏。剪報資料方面,國際關 係研究所剪報資料室及聯合報資料室,均有華沙會談專卷,蒐集資料頗多。」305 第四屆蔡達棠在李登輝指導「東南亞國家區域經濟合作之探討」中,除感謝李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