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全球性災難與防恐省思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頁 78-82)

第四章 全球化與恐怖主義的關係

4.3 全球性災難與防恐省思

62

的啤酒。恐怖主義竟然也因此帶有「全球化」的意義。

真正最有決心想要摧毀美國所代表的西方文明,而且有能力將想法付諸 實現的,幾乎都不是遠方的陌生人,而是內在於西方文明、熟知該文明運作 的人士。例如:觀察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聯合英國派兵攻打阿富汗,在戰爭 中傷亡的英國人,卻不只出自替英美聯軍效命的一方,還包括了生長在英國 城市卻自願遠赴阿富汗去幫助塔利班政權的年輕人。美國人原來對這些「叛 國」的英國青年覺得非常不以為然,直到後來出現了「美國塔利班」。一位 名為John Walker的年輕人跑到喀什米爾和阿富汗去當游擊隊,並給自己取了 好幾個新的名字,Suleyman al-Lindh、Suleyman al-Faris、Abdul Hamid,後來 因傷被美軍逮捕,在擔架上接受CNN訪問,他講的英文甚至帶著濃濃的阿拉 伯腔【243】。

這是今日美國所代表的西方文明所遭遇的最大難題。尤其是全球化的浪 潮一波波襲來,表面上看美國的地位愈來愈高,權力愈來愈大,然而在底層,

美國的處境也有可能愈來愈危險。危險在於,全球化把反美的情緒感染到愈 來愈多的地方,令原本就對美國不滿的人,現在有更多機會學習到美式生活,

也就瞭解了美式生活的弱點,找到了攻擊美國人與美國社會的方法。美國人 怕透也恨透了恐怖份子,然而極為諷刺的,新一代的恐怖份子,卻是和全球 化力量一起成長。

63

的交通系統。

自然或人為技術的災難,與恐怖事件相同,無可預料,導致對實體結構 的損害,也中斷了商業服務,並造成人員的死傷。颱風在台灣雖非罕見的現 象,但發生在 2001 年 9 月的納莉風災嚴重擾亂康柏所倚賴的生產線,卻是不 可預期的【180】。很明顯的,無人會料想到印尼最重要觀光聖地遭受恐怖份 子的攻擊(除了恐怖份子本身)。然而,人們需要在熟悉的環境下工作,這些 境遇具有極度不確定、困惑與恐懼等特徵,而需要藉由管理體系提供諸多迅 速、確實的決策【216】。

表 4.1 從災難經驗到反恐發展的挑戰

個案舉隅 歷經的災難

美林投顧 世貿挨炸(1993) → 千禧年防患(2000) → 9/11 事件(2001) 迪 士 尼 石油危機(1980s) → 經濟蕭條(1990s & 2001) → 9/11 事件(20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關於災難的人力資源應變方式,社會科學家累積 了大量的知識【175】。即使組織通常不認為會是恐怖份子主要的目標,並不 代表它們可以奢望免除災難的可能性。恐怖主義與戰爭威脅必需在全面性的 災難規劃思維下審慎面對。1993 年美國世貿遭恐怖份子炸彈攻擊帶給了承租 戶一記教訓,從系統與資料復原的觀點來看,世貿中心或許是舉世最好的辦 公室設備之一,美林投顧(Merrill Lynch's)全球意外規劃主任 Paul Honey 表 示,千禧年(Y2K)經驗大幅改善了該公司應付九一一災難的能力(如同表 4.1 所示),當初為了安度 Y2K 所支出的大量開銷,雖只對跨越千禧年產生些許 助益,但卻在九一一事件上有著無價的貢獻【75】,沒有那先前的努力,九一 一事件所造成的資訊損失將更加慘重。

然而,在亞洲開發中國家的層面,工作場所災難規劃一直鮮有成就,2004 年底由地震引發的一場毀滅性巨浪,重擊了印尼與臨近其它國家,造成了當 地政府對災後處理經驗上的一些實證訊息,重要的是,對這些經驗一再觀察 的結果,發現當地政府面對地震、洪水災情後的所需的服務,陷入了癱瘓

未檢查即通關等)之間具有相關性。檢查員流動率愈高,妨害安全行為的發現率就愈低

(Hosein, 2005)。

64

【254】,其間包括了對住房供給、財務支援(災後暫時性失業所致的申請事 宜)、公共衛生、學校教育和其它政府負責所屬的相關部門。

同樣的模式早已隨其它自然與科技危害事件而受到注意【12】。2005 年 造成 23 死的峇里島炸彈攻擊,對當地觀光業是個重擊,簡直是對 2002 年炸 彈攻擊後使勁掙脫困境的峇里島再度受摧殘;再者,2003 年 8 月,雅加達市 中心五星級萬豪大酒店又發生一起爆炸案,14 人死亡,近 150 人受傷,在在 顯示為伊斯蘭教的護教戰爭威脅仍存在於印尼【236】。西方國家對炸彈攻擊 的反應,則反映在對前往印尼觀光的旅客嚴正警告,一項由聯合國發展計畫 與世界銀行約對 7000 位當地居民所作的調查表示,峇里島的家計收入在爆炸 案下降了 25%【17】。值得一提的是,天然與科技災害後,通常受災戶會有 服務需求,恐怖攻擊的衝擊既然擴及社區性(甚至是國家性),這類需求勢必 更充斥於各人口區隔中【46】。

有論據顯示防備恐怖份子的風險,是意圖跨越諸多危難的一種多元適應 能力之一【118】,也就是說,回應其它各式緊急危難的有用之方也可用來面 對恐怖攻擊。例如,決定自工作場所撤出員工並轉遷作業到另一場址,就是 處理工作暴力事件,地震、颱風或洪水的衝擊,同樣的決策規畫也可用於解 決恐怖份子炸彈、神經毒氣或炭疽病毒攻擊的方式之一。

因此,秉持過去類似事件經驗的管理者面對當前危機時,會比對眼下處 境與過既存的經驗,而可能做出更有效率的決策。例如表 4.1 也說明了,長 期以來迪士尼(Disney)執行長 Michael Eisner 歷經了許多打擊遊客蒞園的危 機,這包括了 1980 年代的石油危機、1990 年代初期的經濟的衰退,以及 2001 年九一一恐怖份子攻擊事件。九一一事件發生後,人們因憂心再度受攻擊且 懼於搭乘飛機,無異於經濟蕭條時雪上加霜。基於 Eisner 有過與先前諸多危 機交手的經驗,他採取快速的行動以提升主題樂園的安全性,並推出更受歡 迎的套裝旅遊、降低費率,並且為其主題樂園增加廣告與促銷活動。截至 2002 年春天,主題樂園的到客人數幾乎回到了前一年同期的水準【216】。

任何災難產生了對有效管理的挑戰性,具有危機管理意識與領導才華的 經理人是極重要的,因為當下並沒多少時間去收集與考慮所有合適的訊息

【130】。而且,不論是否因災難之故,要讓組織有效發揮功能的關鍵在於藉 由適當的設備(像是電腦與運輸工具)激勵實質可工作的人事,以各司其職。

65

最重要的是,雇主必須確保受雇者的基本心理安全,並將此事視為組織績效 的必要性基礎。伴隨災難之後,在任何組織的這種應用資源的能力就是發揮 急難事件規劃的功能【68】。

透過前面幾個學習情境的敘說探究,呼應到系統的因果迴路分析,簡單 說來,這是一種負迴饋過程,也就是否極泰來的收斂情境,可以繪製成圖 4.1,

其所代表的意義在於對抗恐怖危機,端賴「知難不退」的精神才足以成事。

恐怖災難 防患意識

+

緊急規劃功能 - +

圖 4.1 在災難與防患的恐怖平衡 資料來源:本研究

有些跨國企業甚至已經習慣與謀殺和恐怖行動共處,石油工業就曾經歷 奈及利亞內戰,現在又得在中國的混亂中求生存,很多相關產業也在中非洲 國家的內戰與混亂中求生。當這些企業無法獲得當地政府的保護時,便會自 行聘請或組成私人軍隊,保護企業免受外界侵擾。印尼有家非常賺錢的礦業 公司支付鄰近軍隊薪水,以獲得必要的保護。這家礦業公司以高待遇慫恿部 隊士兵簽約,事後卻讓其失望於降低了薪資與津貼【42】。心有不甘的士兵 為了報復,在一次要求公司履行承諾的攻擊行動中,造成兩名美國學校老師 死亡和八名學生受傷。

在印尼礦業公司的個案中,業者儘管已有「防患意識」,但為什麼達不 到像圖 4.1 顯示的,趨於一種安全性的收斂狀態呢?原因在於對佣兵酬勞的 毀約背信,等於是替自己找麻煩,產生了另外的情境變因,招惹出一個新的 恐怖危機(見圖 4.2 所示)。

66

恐怖災難 防患意識

+

僱用佣兵

+

-雇主片面毀約 +

圖 4.2 以外力破壞原本趨向平衡的系統 資料來源:本研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頁 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