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反恐勢力與恐怖主義的抗衡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頁 98-101)

第五章 恐怖主義與科技的相互作用

5.3 反恐勢力與恐怖主義的抗衡

反恐陣營為了要與恐怖份子競爭,除了爭取國際間較不相關的公共實體 之認同(例如台灣)之外,還得在知識密集的技術研發上互相競爭。針對這 種現象,可運用系統思考學者珍妮佛.凱麥尼(Jennifer Kemeny)於 1994 年 的論文中所提出的「平衡兩艘船」(Balancing Two Boats)基本模式來思考19

【141】。此系統基模主要是說明企業面對兩難的困境時,要想維持兩者間的 均衡乃是非常困難的任務。

「平衡兩艘船」的因果迴圈具有兩個正迴圈的影響,兩個正迴圈的啟動 取決於知識密集促使科技研發的衝勁。而其中兩者之間的相異處在於,恐怖 份子與反恐國家的勢力消長,取決是二個行動方向的選擇:全球化與反全球 化。

如何能讓兩艘船(代表正義之師的國家與恐怖份子)兩股勢力可以安穩 地飄浮在水上(同時在全球茁壯)是一項重要的挑戰。如圖 5.2 所示,從左 起,投注在反恐科技的研究活動愈多,代表支持反恐勢力的國家就可能愈有 高水準的科技成就,並且提升安全防患。反恐勢力的國家愈成功,就可以投 入更多資源在科技創新上,如此就形成了一個增強環路(正向迴圈);另外,

從右起,恐怖份子愈是擅用科技術創新所帶來的成果,就愈可能成功製造恐 怖事端,並同時對全球人民的生活安全造成潛在威脅,如此,也會造成技術 密集產業的加速創新,以圖謀制衡的對策,如此亦形成了另一個增強環路。

19 在 此 文 獻 出 現 之 前 ,同 樣 以 宣 揚 系 統 思維 心智模 式 聞 名 的 彼得 . 聖 吉 ( Peter M.

Dynamics),並未在其著作中論及這個模式。

83 管理衝擊 反恐科技研究

科技成果

恐怖主義的滋長 恐怖攻擊事件

安全防範 生活威脅

+ +

+ +

+ + 全球化

-+

+ +

-+

圖 5.2 全球化體制下恐怖主義與反恐國家的抗衡 資料來源:本研究

圖 5.2 左上方表示,當安全防患的工作從事得愈週密,恐怖攻擊事件發 生的機會就愈低,也就是壓抑恐怖主義的可能性愈大,恐怖份子活躍的能力 愈低,刺激科技創新的動力也可能減少,如此就形成了一個調節環路(負向 迴圈);反之,當恐怖份子造成世人的生活威脅感愈大,對反恐國家的事業破 壞可能也愈多,其負面影響也在於投注到科技創新的活動資源跟著減少,如 此就形成了另一個調節環路(負向迴圈)。

因此,支持恐怖主義的組織與制衡恐怖活動的國家之間可以串聯在一個 系統思考的圖形中,並且藉由環路來說明彼此對技術運用的關係。當任何一 方瞭解到這樣的環路情形後,應能體認到國際局勢似乎正陷入在「平衡兩艘 船」的基模中;不論那一方的領導者都應該小心地管理技術資源的發展策略,

避免上述的環路發生對另一方的衝擊效用。

針對反恐勢力與恐怖主義的抗衡勢力,其間各因子關係之驗證,整理如 表 5.3。

84

表 5.3 全球化體制下恐怖主義與反恐國家抗衡的文獻驗證

因 果 關係 文獻驗證

恐怖攻擊 事件

管理衝擊 正向

管理衝擊 反恐科技 研究

正向

反恐科技 研究

科技成果 正向

科技成就 安全防範 正向 安全防範 全球化 負向 生活威脅 全球化 負向

為了篩檢恐怖份子基層組織,導致許多國家 執行更為嚴厲的政策與緊繃的邊防控制,阻 礙了跨國人才流動,延緩創新機制,阻滯全 球化步調【144】,故而如果有國家遭到恐怖 份子重創,促使該國有退避全球化的傾向。

Joseph Stiglitz【243】指出,國際金融組織多 半心態傲慢,破壞了一些國家或地域人民的 生活安適程度,使得一連串反全球化力量來 勢洶洶。

恐怖攻擊 事件

生活威脅 正向 債券交易公司 Cantor Fitzgerald 在美國九一 一攻擊事件時,自原有的 960 位員工中損失 了 658 位【120】,對個人或對企業來說,該 傷害顯然是個悲劇。

全球化 恐怖攻擊 事件

正向 美國聯合英國派兵攻打阿富汗,在戰爭中傷 亡的英國人,竟還包括了生長在英國城市的 年輕人。例如一位名為 John Walker 者到喀 什米爾和阿富汗去當游擊隊,後來因傷被美 軍逮捕,在擔架上接受 CNN 訪問,所講的 英文甚至帶著濃濃的阿拉伯腔。此外,根據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調查,參與九一一 事件的恐怖份子對美國生活很熟悉,他們穿 的是「Tommy Hilfiger」衣服,上「Econo Lounge」喝酒聊天,保有美國拖調車險服務 AAA 公司的地圖與折價券,抽「Salem」的 菸,喝「海尼根」(Heinecken)與「百威」

(Budweiser)的啤酒。恐怖主義竟然也因此 帶有「全球化」的意義【243】。

資料來源:本研究

85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頁 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