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反恐科技的展望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頁 91-98)

第五章 恐怖主義與科技的相互作用

5.2 反恐科技的展望

美國九一一事件除了軍事武力干擾外,還象徵著「典範移轉」(paradigm shift)17。典範移轉是指在概念上對事物的運作方式及事件發生原因的思考方

17 典範移轉的觀念是由近代作家孔恩(Thomas Kuhn)在他的經典名著《科學變革的結構》

76

式有根本上的轉變。通常大家知道一直強調對抗恐怖主義的戰爭已非同往 昔,但多數人尚未使自己適應於這種「戰爭」已需極重要的應對之道。事實 上,這種戰爭所代表的是新時代下持續的危險性。此外,這類戰爭防禦觀點 是企業組織與小市民在家門口(home front)開打,而非由專業的軍隊在遙遠 的戰場拚命。其所憑恃的是組織或人民所互相仰賴的經濟功能或其所屬利 益,而非敵人手中的武器。

至於影響經濟功能及其所屬利益的要項――科技,除了受到技術發展的 推力及對科技產品需求拉力的影響外,其它外界環境突發性的衝擊,往往會 使得其發展軌跡受到極大的影響。恐怖主義所從事的暴力活動,往往對跨國 企業在科學技術上有所衝擊,便是改變供需的例子。

圖 5.1 恐怖事件對創新線性模式的衝擊 資料來源:改繪自【256】

恐怖主義加諸跨國組織的威脅的嚴重程度可謂比以往大得多,舉世各行 各業組織的所有部門逐漸發現他們是不同恐怖活動型式的目標,因此便極需 要確保其在人力與物力雙方面的資產【196】。儘管科技並非對付跨國性恐怖 主義的唯一解決方案,但是傳統技術性的解決方式卻也不全然足以對付該威 脅【48】。反恐技術的轉變,在後九一一時代下的安全防護環境已迫使這種 轉變加劇。其實際行動可從資訊管理、生物檢測、查驗、防爆、生化防治等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中所推廣。

研究與發展

研究與發展 行銷

製造 行銷

製造 市場的拉力

消費者

消費者 恐怖事件

科技的推力

77

幾個高科技防禦的面向來談,以下各小節便分別對這幾個議題敘說探究:

5.2.1 資訊科技

恐怖事件與IT的關連性,「電腦戰爭」代表明顯而直接的衝突,這涵蓋了 不同形式的駭客、病毒入侵、實體攻擊電腦中心或網際網路骨幹等。某些情 況下,攻擊可能不會發生在電腦本身,而會間接發生在電腦支援系統,如電 話交換中心、股市交易系統、飛航交通控制等這類重要機能的功能性破壞。

這種利用網路工具破壞重要的國家基礎設施(如能源、交通或政府運營系 統),以達成其脅迫政府或人民的目的,謂為網路恐怖主義(Cyberterrorism)。

相較於 Y2K 現象18,今日恐怖份子對組織的威脅更不明確、更難反應且 沒有已知的時序【251】。事實上,九一一事件強化了變遷,讓其過於快速、

太過混亂、過於具破壞性、有時又太過狡猾惡毒,致使人們不易預先規劃。

未來固然難料,但倒是可以運用情境分析的方法以茲識別。為了將即將來臨 的事件有系統地揭露,一種選擇是本研究在介紹研究方法時所述及的,於 1973 到 74 年中東石油禁運時,由殼牌石油公司加以推廣普及的情境規劃 (scenario planning)――就是擴大範圍地確認及歸類未來可能會或不會發生的

「情境」。最極端、最「難以想像的」情況:確認並承認最壞情況的情境發生

【263】,並了解到這類情境可能恰好就是恐怖份子及敵方競爭者所計畫的。

IT 在這些努力中,很明顯地將扮演決定性角色。因為 IT 關係到在適當的時 間,獲取適當的資訊給適當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在危險逼近時,就發出警 報給有決策能力的人,而非提供發生之後的可靠資訊。

若要使空中旅行更加安全,需要重新思考安全系統是不是有什麼可以加 強的地方,以建立一套能在登機之前辨明潛在恐怖份子的資訊系統。而面對 潛在的炭疽病或天花等生化攻擊,衛生單位在需要思考建立像 UPS 及聯邦快 遞(Federal Express)監控所有包裹的即時追蹤系統。IBM 的網際網路首長萬伯 格(Irving Wladawsky-Berger)就曾表示,超級電腦的功能將因恐怖事件所造成 的白熱化衝突而愈形強大。

18 Y2K(year 2 kilo, 也就是西元 2000 年的意思)。早年的電腦設計只採末尾兩位數做為辦 識西元年份的基礎,Y2K 危機是指電腦從 1999 年跨入 2000 年時,這種辨識系統產生錯誤 所可能發生的不可預期效應。

78

5.2.2 生物檢測

基於獨特的生理或行為特徵,生物檢測(Biometrics)是辨認人的自動化 方法【38】。好萊塢享譽國際的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伯曾在未來式驚悚片

「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中,以廣告看板辨認逃亡者湯姆.克魯斯,並 對其直接講話。史匹伯是因造訪美國聖莫妮卡的一家軟體開發公司Neven Vision 得到片中的創意,即使移動時的顏面仍可由該公司的產品辨認出。這 種發明有助於許多情境,從檢查遊客的身分到看看是否一名汽車司機正睡著 了。基於特徵無法改變,生物檢測技術用來辨認人的身分,在理論上是極可 靠的檢測法。若有這層防護,要如同九一一事件的19名劫機者中,有6人持偽 造的美國社會安全號碼之現象未來將不太可能發生。

在九一一恐怖攻擊前,美國以相對低等的技術,針來守衛家園與處理辦 公室的安全性事務。隨著國土安全局(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計畫於 2005及2006年間,花費大約6百億美元於任何事務上,從機場安全到之全國網 路上的「個人辨識感應器」,對私人科技部門而言不啻是個機會。如今,愈來 愈多的高科技公司從事著從生物測定到化學感應的研發。例如,Cyrano公司 已經發展出「電子鼻」(electronic nose) 的迷你型感應器,用以嗅出化學製品 和生物媒介。針對駕照與護照,總部設在聖地牙哥的ImageWare系統,自誇 其擁有「安全憑據與生物測定產品線」(secure credential and biometric product lines)。

隨著如今長期關心恐怖主義的威脅,生物檢測鑑定系統逐步在全世界嶄 現。例如,為了在邊境阻止壞人,美國開始一個稱為「造訪美國」的計畫,

一種美國訪客和移民地位指標的技術,於 2002 年被國會授權。生物測定技術 是新系統的關鍵,預估要在接下來的十年間花費 100 億美元。該技術不僅用 來追蹤外國旅客。美國國務院正重新裝備護照製程,並且到 2005 年底將採用 包含面部的生物檢測和個人資料所嵌入的晶片來發行新護照,這將使政府不 再訴諸採集指紋便能夠以護照推行安檢,以造成危險人物的退卻。

5.2.3 查驗

一些新系統已開發來檢查(Surveillance)進入美國的貨櫃,這些系統主要 用於偵測炸藥,而且有能力發現車輛裡的非法毒品。為了確保這些貨櫃不會

79

非法私運而用在核武恐怖主義上,美國海關當局通常使用電腦貼標於貨櫃的 技術,當船隻於外國離港前即已開始追蹤,而有些貨櫃以電子蓋顯示這些貨 櫃是否在途中依然包裝完好。當有嫌疑的般隻進入美國港口時,海岸巡防隊 會攔截並登船檢驗。

過去,每 20 件輸入美國港埠的貨櫃只有 1 件被檢查,並且在通關後鮮少 持續監控。這意味著射頻鑑定(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標籤擁有巨 大的市場,因為它是種可附著於每個貨櫃以追蹤其位置的感應器,並以更好 的顯像設備去查看貨櫃內部【245】。資訊科技服務大廠優利系統(Unisys)即 在此領域獨擅勝場,精確追蹤每天駛往美國數以萬計的貨櫃輪。運用特製的 偵測器與封裝技術,連結人造衛星系統,任何一艘貨櫃輪如果在航行過程中 被人動了手腳,都逃不了這天羅地網的監控。憑藉這個系統,讓企業即時追 蹤貨物的運送流程,對庫存管控大有裨益【124】。

聖莫妮卡一家投資銀行USBX,認為篩檢炸彈的設備和金屬探測器的銷 售量,每年幾乎可有三倍的成長空間【229】。然而,接下來重要的是把偵測 技術快速化和靈巧化。在利弗莫爾,科學家發展出一種已獲得使用執照的 RadScout設備,以用於探測輻射量的蹤跡,它是一個電池驅動、飯盒大小的 掌上型偵測器具,海關官員能用近距離檢查可疑的貨櫃。領導該實驗室核子 武器計畫的布魯斯.古德溫(Bruce Goodwin)表示,期待此設備未來的版本將 小到像鋼筆一般,而且「便宜到能讓每位警察人手一機」【149】。

至於檢查行李,現下機場設備使用的是 X 光與 C.T.掃描,來偵測炸藥存 在的可能性,一旦發現可疑物,則由人員打開皮箱進行搜索──可謂是耽誤航 班的耗時之舉。但是在 2004 年,一家行李掃描設備的製造商 InVision,開始 出售用使用「X 光折射」技術的設備以結合既有的行李掃描器。當發現一個 可疑的袋子時,專業的掃描器能放大指定區域並且分析有問題的材質以確定 其化學成分,全程不必開啟那只皮箱。這是根值於改良現下 X 光掃描的基礎,

以避免高錯誤率、冗長的執行時間與經常不確定偵測到什麼結果。

5.2.4 防爆

為了防恐,安全科技的商業市場目前正加速擴張。著名的 3M 公司就搭 上了順風車,他們近來的明星產品是窗戶用的防爆(Explosion-proof)貼紙,頗

80

受飯店與辦公大樓業者歡迎。貼上這種完全透明貼紙的玻璃窗,遭到爆炸攻 擊時雖然也會四分五裂,但絕不致於碎片飛射,造成人員傷亡。

在九一一事件後,許多產業觀察者建議應儘可能控制自地上起飛的班 機,使劫機者斷念。告訴乘客將怎樣回應完全自動化飛行的想法仍嫌過早,

雖然技術趨勢很明確且具有經濟意義。但是若基於反恐的考量,乘客應會樂 於接受,並逐漸習慣這種無人架駛的想法。微軟公司的主要的技術官員 Craig Mundie,估計到 2030 年時,乘客將習慣於搭乘無人駕駛飛機旅行,他已經 與民眾打賭這種效應的發生【273】。在諾思羅普 Grumman(一家航空公司)負 責飛航發展的鮑伯•米切爾,則認為此事不可能在 2050 前達成,但是它最終 仍會發生【246】。

由於恐怖份子慣常使用的卡車炸彈、炸藥或者攜進政府單位或企業的隱 藏式武器,向來為人所懼怕。在硬體設計上為了對付組織所可能遭遇的緊急 局面,無形中有如產生一股令人討厭的建築文化。科技和建築應留心於結合 剛強的防禦措施與柔性的安撫設計,而以更文明的方式來對付現實中的恐怖 主義【190】。

5.2.5 生化防治

創投家裘維森(Steve Jurvetson)指出,生物科技將因還擊生化攻擊的政 治、軍事需要而有大躍進【174】。一些公司正在疫苗和治療方面取得生化防 治(Biochemistry preventing)進步。例如,美國加州森尼維爾市(Sunnyvale) 的 Cepheid 是朝向生化防禦轉型的一家公司,透過分析細菌 DNA 或者基因 密碼以鑑定細菌,到了 2003 年時該公司已提供數百部這種設備給美國郵政使 用。此外,加州帕羅奧多市的 Anacor 製藥,在 2001 年用五角大廈的 2160 萬 美元和風險資本,執行動物抗生素測試以治療炭疽和其他生物恐怖媒介。在 這個及時管理的社會中,一家總部設在馬利蘭弗雷得力克的 DynPort 公司,

2004 年已完成快速反應的炭疽疫苗之第一階段臨床試驗,測試於健康的志願 者上,以評價增加劑量時的安全性。

其他公司正擬定方法限制生物攻擊所帶來的恐怖主義浪潮。在加利福尼 亞利弗莫爾的洛斯阿拉莫斯與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科學家發展一種 空氣品質檢驗的 ATM。當安裝於地下鐵站、機場或會議中心,這些機器會將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頁 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