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情境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頁 63-6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4 情境分析

47

能」,以及在所屬的專業領域實務中,理解到如何呈現自我的「立論源」,

以及探索自己的「自辯術」,讓研究者更能知道自己如何去「敘說」自己的 哲思,以獲取在觀察事件後的所該得到的實踐性知識【58】。如此,並不是 為了要找到絕對的真理、找到一個真實的版本,或是要指正過去發生之恐怖 活動和反恐措施、指正關於如何建構出這些敘述的方式。這麼做的用意其實 在於,以一個新的研究議程為脈絡,來暸解恐怖主義對管理衝擊的情境。在 如此的探究闡釋中,本研究意圖對於防恐技術的改變與革新,建構出一種敘 說式的瞭解。

48

討論,期能對涵蓋廣闊的各層面做一全面的考量。

換言之,「情境分析」是在面對問題或挑戰時,試圖有效分析問題癥結或 原因,釐清對變遷趨勢和環境影響的主要力量和關鍵,並對未來可能的改變 或衝擊,特別是可能的威脅(threats)和機會(opportunities)作分析。通常在「情 境」解析上,大致有兩個部份,一是過去到現在(current scenario),一是現在 到未來(future scenario)。很適合用於本研究針對「科技進步助長恐怖主義」

以致於「恐怖事件助長技術進一步發展」的時序情境演變做深入剖析。

情境分析技術在國外研究團體(如史丹福大學)已大量使用,他們會先 做好情境分析的藍圖,再交由各單位去執行。Schwartz【225】指出,最早成 功運用情境法的企業是殼牌(Shell)公司,其妥善運用史丹福研究院(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SRI)所提出的情境分析法六大實作步驟,使得產業競爭者 仍在以當時環境為基礎進行營運規劃時,該公司早已跳脫環境框架,以洞燭 機先的先見之明,準確預測全球的石油需求,並提早預知運油船業和歐洲石 化工業會有產能過剩的問題產生,進而使得殼牌公司能預知未來,並於如此 競爭的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此外,Linneman 和 Klein【162】指出,在 1980 年代中期,不論美國或 歐洲地區,有半數以上的大企業是以情境分析法從事長程的策略規劃。而 Ringland【202】亦舉出不少成功運用情境分析法的例證。例如:太平洋瓦斯 及電力(Pccific Gas & Elecric)公司預測到加州地震而事先因應、殼牌公司 預測到蘇聯的瓦解致使天然氣漲價等【61】。

雖然情境分析是一種形而上的科學,然而產業上的用途更為重要。例如,

若要了解該產業在未來各企業上的競爭態勢,可用情境分析的方法去發展。

也可以應用在產業的可行性分析,諸如產品未來上市之後,價格將如何發展、

其衍生產品如何產生等;亦可利用本法來衍生該產品未來的發展路線或進步 過程,也就是所謂產品擴散的技術;或者也可以應用來做產業環境分析,例 如,預測電子業產業環境的發展方向。此見解呼應了本研究以情境分析作為 恐怖主義影響產業發展議題的價值。

3.4.2 情境分析與一般預測方法的區別

前已提及,組織為了達到特定目標,會就目前所能掌握的科技資訊,嘗

49

試推估未來可能達到的狀況,以進行科技預測(technology forecast)。所謂科 技預測,是對科技創新、科技改良及可能的科技發明所做的描述(Martino, 1975),就有效用的機器設備、生產製程或技術能力,對其未來的績效水準所 進行的合理預測(余序江等人,1998)。所謂未來的績效水準,例如,對反恐 技術未來的發展分析。欲了解未來反恐政策或技術的績效,也可應用此科技 預測的方式來進行,故這也是科技預測的廣義範圍。

情境分析法,並非從事「落點」的預測,不同於理工方面所做的科學預 測,如未來是落在 35 單位,或在±3%的信賴區間等,這是我們一般的直覺觀 點;而本法所強調的情境分析是數個對未來備選方案的描繪,這是一種敘說,

所以基本上,情境分析法是一種質性的分析,透過事件的回顧,前瞻未來應 付諸怎樣的行為,以確保事情不會再像過去那麼糟(如圖 3.6 所繪示),亦即 針對未來若干個顯著性結構差異的論點,使其結論具高度管理意涵。

圖 3.6 以回顧與前瞻對事件參與者從事情境分析 資料來源:【115】

要言之,情境分析是描述未來可能情況的一個故事劇本。另根據資訊承 載量的原則,超過五個以上的情境是較不合乎實際的,通常嘗試使用二到四 個情境,來共同涵括未來世界的可能發展動向,而稱之為不確定包絡曲線

(uncertain envelope curve)。本研究大抵亦遵循這樣的原則,在同一類事件挑 選二、三項情境分析,以方便敘說探究上的實際需要。

總之,情境分析是用來了解某一件事情未來發展的途徑,故將其定義為 一種「發展」,應比定義為「預測」更貼切;也就是說,情境分析法如果稱為 情境發展法,可能會比情境預測更容易為讀者(潛在的管理者)所了解【6】。

因為它說明了某一可能事件的發生,以及其前因與後果,不只是預測及預言,

回顧歷史:

情境現況所呈現 的組織性結構 與控制系統

展望未來:

企業觀點所期許 的新式組織性結 構與控制系統 事件參與者

50

而是去探索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境,其焦點應在充分顯現其不確定性

【221】。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頁 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