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責任領導(Responsible Leadership)角色與實踐

一、責任領導下的領導角色

責任領導的領導者必須扮演四種角色,即願景者(Visionary)、管理者

(Steward)、服務者(Servant)與公民者(Citizen)( Maak & Pless, 2006

;Stone, 2014)。

(一)願景者(Visionary)

責任領導重要的一部分便是想像所需未來,即要確認未來所要達成目標。組 織成員與組織需要有願景作為行事指引。因此,在責任領導中,領導者扮演著願 景者(Visionary)角色。藉由願景發展,引領組織成員與組織方向。

責任領導所發展願景與一般傳統領導願景發展有所不同。責任領導的領導 置於利害關係人網絡中,因此,該願景乃係植基於組織成功與社會網絡平衡。

亦即,願景的發展所強調的不再是單一的組織成功或社會福利。責任領導下的願 景必須著重組織成功與社會福利間的平衡(balanced)。兼顧組織成功與社會福 利,使其不因追求組織成功,進而傷害社會福利。因此,在發展願景時,必須兼 顧社會網絡,將利害關係人納入。如此,可以參酌利害關係人的建議,進而在追 求組織成功時,亦能兼顧社會性。Maak與Pless(2006)指出,領導者為促進願 景過程負責,而非出賣(selling)預定(pre-defined)的願景。願景必須是在與 利害關係人共同討論中發展而出。

領 導 者 在 身 為 願 景 者 的 角 色 中 , 領 導 者 必 須 同 時 身 為 一 位 說 故 事 者

(storyteller)與賦予意義(meaning enabler)者。亦即,領導者必須藉由說故事 的方式,與成員溝通組織願景,並讓願景對於組織有其意義。如此,與利害關係 人所共同發展的願景,在願景意義化及領導者的溝通下,成員會願意共同致力於 組織的願景發展。簡言之,有意義的願景在領導者透過面對面(vis-a-vis)說故 事的方式,能有效傳達給組織成員,讓組織成員願意為組織發展戮力。

(二)管理者(Steward)

基於社會的複雜性、不確定性、改變與價值衝突,領導者必須用全面的視野 面對此項挑戰。領導者必須有能力處理利害關係人期望與道德兩難間的衝突。基 於此,領導者所需採行的策略便是成為價值與資源的管理者(Steward),維護 組織所信守的價值。因而,領導者成為是保護個人與專業健全的堡壘。質言之,

領導者必須成為管理者的角色,維護所信任的價值的管理工作(Stewardship)。

除價值的管理外,在責任領導中強調的乃是社會網絡,因此責任領導者必 須了解自己是社會、道德及環境價值與資源的管理者。領導者需了解自己所管理 的價值與資源乃包含社會價值、道德價值以及環境價值。因此,其價值管理非只 囿於組織價值,更需考量利害關係人社會價值。然除有聲的利害關係人外,領導 者需考量無聲(voiceless)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即環境與下一代(Maak & Pless, 2006)。環境與下一代不會發聲,因此,責任領導者需將其價值納入考量。

此外,由於社會的複雜性,領導者必須面對變動的社會,因此,管理工作的 社會特質為變動社會中的責任領導提供基礎。首先,該社會特質在改變中,提供 領導者協助,如評估哪類的改變是必需的。如此,變動社會下的管理工作便有所 適從。第二,管理工作的社會特質,在變動的社會網絡中協助領導者處理利害關 係人價值、需求與利益衝突。讓利害關係人的價值與組織成功能相互平衡。

質言之,責任領導的領導者,扮演價值與資源管理者(Steward)的角色,

維護並保存價值。在策略上必須整合多元背景的價值,協助利害關係人發展關係 特質,進而在多元價值與組織成功中有所平衡。如此,領導者才能維護並有效保 存價值。

(三)服務者(Servant)

Maak與Pless(2006)指出領導並不是與領導者本身有關,而是與他所 服務的部份有關。因此在責任領導中,領導者必須施行僕人式領導(Servant Leadership)。以服務的理念,重視精神層面,引導組織成長。

因此,在責任領導中,領導者所秉持的理念乃是「服務(Service)」。然 服務的對象不限於內部利害關係人,更包含其他的利害關係人。領導者需以關注

(attentiveness)與謙遜(humility)的態度,富含意願去關懷利害關係人的利益 與需求。因此,身為一位服務者(Servant),領導者重視的是整個社群或社會網 絡而非明星化的個人,故領導者的功績不明顯。

質言之,在責任領導中,領導者以服務的精神,引導組織發展。領導者著重 的是內外部利害關係人的兼顧,即社群的發展。因此,在責任領導中,領導者的 功績不顯著,顯著的是相關利害關係人或組織成員的發展成果。

(四)公民者(Citizen)

Maak與Pless(2006)指出調和組織成功發展與社會健康的方式乃在於公民 行為的推行。因此,在開放系統下,領導者必須兼顧組織發展與社會網絡。領導 者需成為一位公民者(Citizen)角色,將社會網絡健康納入組織發展中。

身為一位公民者,領導者不能將利害關係人視為「外人(alien)」而是將利

學校行政雙月刊 95 2015/01 37

專    論

害關係人是為「聯盟(alignment)」。領導者須將利害關係人整合進系統中,以 兼顧社會網絡健全發展。只是領導者不是一昧聽取利害關係人需求,而是將其需 求納入組織發展的考量。最終目的不是偏向利害關係人的利益或組織成功,而是

「平衡」兩者。如此,組織可以在社會健康的網絡下邁向成功。

質言之,責任領導領導者需要成為一位公民者(Citizen)。兼顧組織成功發 展與社會網絡健康。因此,領導者需將內外部利害關係人整合進系統中。參酌利 (Visionary)

1.與利害關係人共同發展願景 (Visionary),與利害關係人共同發展願景後,接著需要扮演管理者角色(Steward),

維護組織價值與社會價值。在策略上,則必須扮演服務者(Servant)與公民者角色 (Ctizen),以僕人領導的方式,服務內外部利害關係人,並將組織發展納入社會網

圖2:責任領導角色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Stone (2014)

責任領導角色內涵可以表1示之:

由 圖2與表2可知,責任領導下,領導者的角色首先要成為一位願景者

(Visionar y),與利害關係人共同發展願景後,接著需要扮演管理者角色

(S t e w a r d),維護組織價值與社會價值。在策略上,則必須扮演服務者

(Servant)與公民者角色(Citizen),以僕人領導的方式,服務內外部利害關係 人,並將組織發展納入社會網絡中,使組織發展與社會網絡健康有所平衡。質言 之,無論扮演何種角色,責任領導中的領導者必須著重內外部利害關係人的需求 與價值。

二、責任領導實踐

責任領導的實踐須由領導者認知並肯認社會責任概念,知道其在責任領導中 的角色後進而發展合作願景、經營社會責任、追尋績效表現、溝通社會責任、賦 予成員權力、跨越組織邊界以及進行倫理行動(Philip, Derick&Brad, 2010)。亦 即,領導者在責任領導實際實踐中有八項行動:

(一)認知責任角色

領導者首先要認知其責任角色。亦即該對誰負責。在責任領導中,領導者不 僅是對組織成功而負責。更甚者,需要對利害關係人負責。因此,領導者需要將 自己至於社會網絡中。在追求組織成功時,必須要與利害關係人的利益相平衡。

使其發展不戕害利害關係人利益。

因而,一位教育領導者需認知自身乃至於社會網絡中。於決策時必須考量教 職員、家長或社區民眾的利益。亦即,所要負責的是平衡學校成功與利害關係人 利益。讓兩者可以平衡發展。

(二)發展合作願景

領導者在認知其在責任領導中的角色,即平衡組織成功與利害關係人利益。

領導者必須發展合作願景。亦即,與利害關係人合作,以此為基礎,進而發展策 略及政策。然其合作願景並非完全聽從利害關係人,而是以平衡兩者利益的發展 下進行合作。

因而,教育領導者必須與利害關係人共同發展合作願景。藉由參與式領導,

知悉利害關係人觀點,進而促進學校發展。而其利害關係人不僅指家長或社區民 眾等外部關係者,其教師或行政人員等內部關係者亦包含在內。在與利害關係人 合作後,在平衡的基礎下,學校才能永續發展。

(三)經營社會責任

在與利害關係人發展合作願景後,領導者必須經營社會責任。所謂社會責

專    論

任是指其組織發展必須兼顧社會發展,不違背倫理道德。因此,領導者必須與利 害關係人建立良好關係,其所平衡的利益在於不戕害利害關係人或不違背社會規 範。簡言之,領導者需與利害關係人建立良好關係,進而在組織發展中,兼顧社 會發展。

因而,教育領導者於發展教育政策時,需經營社會責任。亦即,教育領導者 需與教師、家長及社區民眾等建立良好關係。進而在發展教育政策時,能考量此 些利害關係人觀點,使其政策能兼顧社會倫理規範。

(四)追尋績效表現

領導者在責任領導仍須追求績效表現。然績效表現必須以社會責任關係為基 礎發展。領導者在社會責任的基礎下,以「回饋(feeback)」的觀點追求績效責 任。組織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因此,藉由回饋的歷程,組織可以了解 哪些須要調整或修正,進而精進組織本身。最終組織得以永續發展。

因而,教育領導者必須在社會責任的基礎下,以回饋的觀點,追尋績效表 現。教育領導者的教育政策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藉由家長、教師或社區民眾的 回饋,教育領導者可以知道教育政策的問題點,進而作調整。如此,教育才能真 正協助學生成長。

(五)溝通社會責任

領導者除認知本身置於社會網絡外,亦須讓組織成員了解,其組織不是獨立 個體,而是與社會的結合體。因此,領導者可以藉由三個方法,將其社會責任觀

領導者除認知本身置於社會網絡外,亦須讓組織成員了解,其組織不是獨立 個體,而是與社會的結合體。因此,領導者可以藉由三個方法,將其社會責任觀